《红岩》故事梗概(11篇)
1.《红岩》故事梗概 篇一
第一章:余新江介绍特务纵火灾情,甫志高开设书店开展学运。重庆大学学生追讨特务。第二章:郑克昌获得陈松林好感,甫志高指导陈松林工作。陈再入重大认识黎郑。
第三章:兄妹谈心,成瑶被训斥;往事回忆,成岗管工厂。重回组织,担任交通员;接受重任,印刷《挺进报》,接替江姐刻写工作。
第四章:江姐到川北工作,蒲志高送行,华为陪江姐进城,江姐得知丈夫被害,强忍悲痛,找到了游击队,见到了华为的母亲、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双枪老太婆。第五章:郑克昌伪装积极进步,骗取了甫志高信任,成岗设计新机器更好地印刷《挺进报》,第六章:“慈居”成为军统特务的老巢,军统少将特务头子徐鹏飞正因与严醉的矛盾,缺乏共产党地下组织情报而烦恼,不得已同意处决长江兵工总厂纵火特务,逮捕云阳县的假共产党案犯,沈阳斋向徐鹏
飞密报了黎纪纲、郑克昌渗透进地下党组织的消息。
第七章:许云峰看出了郑克昌的可疑,安排陈松林撤离,区委会议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郑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败,甫志高回家被抓。
第八章:新生市场茶馆许云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况,甫志高叛变出卖同志,许云峰、成岗被捕,李敬原与成瑶谈心,安排她做《山城晚报》的记者。
第九章: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许云峰和成岗,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
第十章:徐鹏飞大摆庆功宴,毛人凤宣读嘉奖令,山城再现《挺进报》。许云峰识破假宴请,毛人凤利诱真技穷。
第十一章:补叙刘思杨被捕,渣滓洞敌人用断水折磨革命者,龙光华抄叶挺的《囚歌》激励大家意志,老大哥劝大家吃霉臭的米饭,特务屠杀革命者。
第十二章:暴雨过后,余兴江与老师相认;汽车疾驶,许云峰被抬入牢房;许云峰高唱《国际歌》,同
志们放声应和;女牢中“监狱之花”诞生,放风时,龙光华取水被打。
第十三章:龙光华牺牲,革命者愤怒。要求追悼龙光华,谈判代表被拘禁,难友们绝食抗议四天不动摇,特务们用米饭肉片诱惑终失败,绝食抗议获得成功。
第十四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游击队途中援救,狗特务奸计得逞。
第十五章:半夜提审江姐,竹签子钉十指,狱友们唱《囚歌》鼓励安慰,趁着放风,各囚室送来慰问信 和诗篇。
第十六章:战友带来好消息,狱中新年大联欢。
第十七章:陈静(成瑶)戳穿国民党假和谈新闻发布会,众记者提问是否释放政治犯,重庆学生游行请
愿,工人宣布全市总罢工。徐鹏飞抓捕成瑶,陈松林批评引导。
第十八章:刘思扬家人营救,国民党假意放人。回家遭软禁,雨夜见生人。公开声明,立场坚定;送奶
工人,暗传密信。
第十九章:白公馆监狱。刘思扬押送白公馆喜遇成岗,成岗战胜麻醉药物。第二十章:刘思扬重获组织信任,成岗狱中出版《挺进报》。小萝卜头飞翔梦,成岗介绍黄以声、小萝
卜头、华子良与胡浩等四位学生,特务焚烧秘密档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二十一章:郑克昌伪装进步记者被关进楼七室,骗取余新江信任,探查地下党线索,鼓动单纯青年学
生唱啦啦词惹事露出马脚,余新江将计就计,除掉看守狗熊和郑克昌。第二十二章:陆清收听时事广播,做最不幸的打算。《挺进报》被发现,胡浩被拷打,齐晓轩挺身而出
救同志,杨进兴哑口无言逃责任。
第二十三章:换牢房,了解华子良。借图书,发现新事物;
第二十四章:齐晓轩、成岗商量越狱,华子良主动找组织,许云峰地窖挖暗道。磁器口华子良传递密信,数帆楼老太婆接受任务。第二十五章:严醉带特遣队从美国归来,传密令“分批密裁”。渣滓洞女监绣红旗喜迎解放,李青竹江
姐从容坚定别战友。第二十六章:渣滓洞准备越狱,白公馆黄将军被杀,华子良接头失败,被挟持逃走计划落空。第二十七章:狱内外,联系中断,快解放,敌特疯狂;特务头子安排“后事”,炮厂工人诱捕顽凶。
第二十八章:胡浩要求入党,华子良半路逃脱,徐鹏飞亲临白公馆,许云峰慷慨赴刑场。第二十九章:
歌乐山响起解放炮声,渣滓洞实施越狱行动。第三十章:敌特灭亡前妄想炸毁山城,工人盼解放自发护
卫家园。白公馆密道越狱,冲锋号耳边响起
2.“赤壁”成“红岩” 篇二
电影《赤壁》自上映起,就在一片骂声中高歌猛进;而最有趣的是,《赤壁》的英文译名居然是Red Cliff (红岩)。 于是,许多专家认为《赤壁》不应该译为Red Cliff,因为要是按照这种方式,下一步若是把小说《红岩》译成英文名,是不是也要意译为Red Cliff?类似地,就将Beijing翻译成为North Capital (北方的京城);而香港的英文名是不是就不用Hong Kong而用芳香的港口了?
“这样翻译完全是一种妄自菲薄,讨好国外观众”,一些观众说道。
其实,在《三国演义》英文版中,“赤壁”就已经译作“Red cliff”了。片方回应,命名也由此而得来。直接译成“Chibi”在国外估计基本上没人念得出来。更有人提出译成:Burning Bank或The war of Chibi比较合适。
结合笔者搜集的资料,以下是我国近几年部分电影的令人捧腹的英译,仅供同学们学习之余开怀一笑。
《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见了,我的小老婆
《东邪西毒》=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这个译名意味深长,无论你是东邪还是西毒,武功再高还不是最后都成了时间的灰烬?)
《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梦工厂
《烈火金刚》=Steel Meets Fire——钢遇上了火
《刘三姐》=Third Sister Liu——第三个刘姐姐
《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在爱的情绪中
《国产007》=From Beijing with Love——从北京带着爱
《唐伯虎点秋香》=Flirting 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
《鹿鼎记》(黄晓明版 陈小春版 梁朝伟版) =Royal Tramp——皇家流浪汉
《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明天会更好
《神雕侠侣》(内地版 古天乐版 刘德华版)=Saviour of the Soul——灵魂的救星
3.《红岩》故事梗概 篇三
昏暗的卧室,黯淡的灯光。我轻轻合上书本,闭上双睛,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黎明的光辉,衬着献血染成的红岩;血腥的风在雨中吹曳,五星红旗在杆顶坚毅地摇摆;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用黎明的光辉铸成的五颗金星,在风雨中依旧耀着光辉,就像国民党的血雨中闪亮着的共产党员的意志。
《红岩》描绘了许多革命英雄的形象: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坚强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的刘思扬;团结奋斗让敌人丧胆的渣滓洞战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的白公馆志士。这所有一切都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啊!
最令我难忘的一次是江姐被捕之后,特务用长长的竹签插入江姐手指中强行逼问的情景,十指连心,那得多疼啊!特务的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显现出一道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好像看见特务用绳子紧紧捆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细长的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液飞溅……读到那里,我不禁镇住了:特务们残忍得令人愤怒,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强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是江姐在遭受十指连心的毒刑后写下的,多么可敬!她心永远向着党,任何的痛苦甚至死亡在党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狱中的艰难困苦,江姐与一同被囚禁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敌人抗争着。而我却经常因摔了一跤而哭泣,受到了一点点挫折,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想起江姐所受过的酷刑我真是惭愧至极!
现在,我们的国家逐渐的走向了繁荣富强,但是那一段历史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 正是因为有众多的革命烈士们奉献出了自己的性命,才能换来了我们今日衣食无忧的生活。既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那就更应该好好的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现在我们的身份还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真的、努力的学习,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不会被别人嘲笑,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4.《红岩》故事梗概 篇四
重庆,这个被红岩精神孕育成长的城市,这片曾经伫立过无数中华英雄儿女无数革命先烈的热土,我已经在你的怀抱里,我要用我一腔热情,歌颂属于你也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诗篇。
是否有人还记得那句“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以永生”。这是几十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伟大祖国的和平独立,叶挺将军用热血谱写的最壮丽的红岩之歌。铮铮铁骨,面对敌人的打压包围,依旧坚贞不屈。悲愤之中,他写下不朽的历史诗篇——<<囚歌》。
是否有人还记得那句“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链,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是在狱中写下那一份份 挺进报 的陈然同志,在敌人要他招供时,大义凛然写下的篇章。它渗透着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坚定不移,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八尺男儿,监牢囚禁了他得躯体,却禁不住他的灵魂!
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历历在目,这样的诗篇数不剩数!什么是红岩精神,他们就是红岩精神。面对艰苦的牢狱生活,他们不消沉;面对严酷的刑罚,他们不屈服,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他们不动心,他们用不屈的行动表现出了革命者应有的气节和尊严;他们用一腔热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托起黎明前那轮崭新的太阳。这,就是红岩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在新世纪和千年的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风华正茂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演绎青春,为红岩精神的时代传承奉献一切呢?在未来的道路上,虽没有硝烟战火,但同样面临挑战。执着于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坚持真理,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把握人生最后一次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的求学机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认知能力高出同行一筹,让自己的素养和远见达到一定高度,使自己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驰骋不畏。这是我在大学报到那天的艳阳下许下的誓言。让我们用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热情,去爱,去奉献,去坚持,去勇敢,去从一点一滴做起,去世世代代传承。
鲁迅先生说: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有的是激情飞扬,指点江山的壮志,有的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原《新华日报》总编辑熊复有诗曰:红岩精神悠且久,八方风雨济同舟。黑夜尽处鸡唱晓,红日冉冉照神州。
5.读《红岩》有感[范文] 篇五
还记得初中那首让大家都满腔热血的诗篇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由’,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说得是多么地荡气回肠!现在才发现是出自《红岩》,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红岩》就是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在《红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许多像成岗一样的英勇战士。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温文尔雅又不失坚强机智的江姐 以及伪装疯癫受尽委屈的华子良。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
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我佩服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她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和蔼可亲,生活上爱整洁,即使在狱中也同样如此。但在对敌斗争中,她却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折不屈。在上华蓥山根据地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即使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她还是坚强地抬起头来,以理智克制了感情的波涛,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埋心里。在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的“只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的革命信念给予了江姐精神力量的泉源,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当她被捕后面对凶残的敌人严刑拷打,竹签钉手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她说:“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最后,在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从容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
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我佩服华子良——装疯卖傻,舍己为党。他,原来是华蓥山根据地的党委书记,被捕入狱十五年。从1946年起,接受省委书记罗世文临刑前的指示,伪装疯癫,长期隐蔽。从此,在同志们心目中,他是个一听到枪声就变成疯子的胆小鬼。三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华子良默默忍受着敌人的侮辱,深深地埋藏着自己的情感,这是需要一种极大的坚韧的毅力才能做到的。一直到了最后,党需要的关键时刻,他才一扫疯疯癫癫的模样,呆滞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充分发挥蕴藏多年的力量,这是有一种多么可贵的“生能舍己”的精神啊!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红岩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呢?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已然远去,敌我之间的斗争已没入暗线,建设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我们还在校学习的大学生,红岩精神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危机之情,提示我们时刻牢记,今天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学习,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做事,来报答那些为我们创造这种安定生活的无数先烈们。
伟大的先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引信。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6.美国红岩峡谷国家公园 篇六
2003年9月,我随对外友协工作小组拜访了美中友协几个分会,其中包括拉斯维加斯分会。该分会的朋友们非常热情,特地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下午安排我们游览了红岩峡谷国家公园。从拉斯维加斯驱车大约1个半小时就到了红岩公园,沿路看到红色的山丘连绵起伏,在下午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酷似我国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据说红岩一直可绵亘到科罗拉多州南部。
红岩峡谷,顾名思义,这一地带是由红色砂岩,当地也称“阿兹特克砂岩”构成。距今约6亿年前,现在所看到的红岩峡谷是深海盆的底部。这片海域中有着丰富的海底生物并留下了大约9000英尺厚的贝壳和动物骨骼等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最后被挤压成了灰色石灰岩。大约从2.25亿年前起,地壳运动引起海底缓慢上升,最后变成了宽广的潮汐浅滩。这些浅滩干枯后,地面残留了多层矿物质如盐和石膏。到了1.8亿年前,这个地区完全干枯了。风带着沙子从东北部的高原地带吹来,在这里渐渐隆起了一个大沙丘并一直延伸到科罗拉多州,沙被冲积成绵延好几百英里长的险峻山丘。慢慢地,一个广阔沙漠就这样形成了,就像现在的撒哈拉大沙漠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矿物质和砂砾凝聚成一体,沙丘转变成砂岩。微红的氧化铁渗入这些砂岩,使得这里的景观成为今天所看见的颜色。有些地区岩石的铁矿物质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岩石的红色较其他地方深。地球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推挤,使超过百万年的灰色石灰岩慢慢地被推挤到地球表面,并且盖住了较年轻的砂岩,阻止了质地较松的砂岩被侵蚀。地壳移动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引起了陡峭砂岩的破裂。水沿着这裂缝慢慢地侵蚀松软的砂岩,使裂缝变得越来越宽,形成了今天的红岩峡谷。直到今天,侵蚀的情况还在继续,并且拓宽和加深了这个峡谷。
我们在公园入口处参观了一个小型陈列馆。我们了解到,很久以前,第一群人类就出现在这个地区狩猎及采集季节性作物。数百年后,古老的普韦布洛族人也来到这里。这两群人类祖先留下了他们的遗迹,如岩石上的图像和象形文字的壁画。美国的土著居民例如南部的派尤特人也曾经过这个地区,并且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遗迹,例如工具和陶器。他们至今还生活在拉斯维加斯及附近区域。1826年,著名的狩猎人和商人杰代达赫·史密斯是第一个到达此地的美国人,然后墨西哥商人开辟了一条西班牙小径。大约1829年到1850年左右,这些商人都是利用这条小径往返于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之间。事实上,拉斯维加斯是西班牙语“草地”的意思。1855年,从犹他州来的先驱者在拉斯维加斯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堡垒和第一块殖民地,摩门教创始人经常使用这西班牙小径,因此渐渐变成了现在有名的摩门教信徒小径。160号高速公路沿着红岩峡谷的南部边界与这条小径并行。
沿着这条小径进入眼帘的是红岩峡谷典型的摩哈维沙漠植物,有琵琶仙人掌、秋雅仙人掌和长满刺的梨仙人掌。在那排煤渣墙下有十几只来自拉斯维加斯山谷的沙漠龟。这些沙漠龟在南内华达州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因为拉斯维加斯山谷的快速成长使他们丧失了许多栖息地。
内华达州的这一带地方于1990年被开辟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6年扩建,由土地管理局负责管理,占地19. 7万英亩,区里珍藏着诸如野马和小驴等野生动物、植物和丰富的地质资源。主人邀请一位导游带我们参观了主要的植物园和乌龟的保护带。此时正值秋季,恰好是龟要冬眠的季节,因此看不到龟出来。导游介绍说,每年3月底,他们才会再度出现,并且开始寻找春天的花朵作为他们的食物。夏季末是小乌龟诞生的时期,所有的龟都有天然的保护色,他们巧妙地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因此要看见他们很困难。我们试着蹲下来仔细地瞧,才看到了一、二只缩在洞口的龟。
约2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这片土地的旅游价值。今天,政府对红岩公园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02年末,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提高了红岩公园的地位。这个地区将成为那些追求离群索居生活的人们的理想之地,而且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地。
7.红岩观后感 篇七
祖国,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你是华夏儿女心中的根。你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褶摺生辉,你就像一只雄鸡,在世界的东方放声歌唱,给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天,新的生活。
在这如长河的岁月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爱国事迹让我们感动!七八十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一生值得我们歌颂。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牢房里,他们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唤醒了国民。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革命信念:中国一定会站起来的!这群人,就是《红岩》中的人物。在电影《红岩》中,有江姐,许云峰,可爱机智的小萝卜头等英雄,他们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他们保护了同志的安全,保守了党的机密,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他们的心中唯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爱人民,爱国家,用生命为他们护航!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江姐面对丈夫的死也不在敌人面前显露出半点畏惧,就算敌人站在面前,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坦然面对着。即使江姐的身上已伤痕累累,血肉模糊,他仍然一声不吭,她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个个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希望源于一种无畏的信念:建立平等,自由,强大的中国。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拯救了千百万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幸福的生活,让历经沧桑的中国恢复原来的神采,为今天的伟大奠定了基础!
我们中国这一大家,何尝不是从一无所有,逐步到繁荣富强呢?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开天辟地;谁又想,九十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共产党,驾驶着新中国的大船,满载着信心和希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破浪,阔步前进!
党的旗帜在飘扬,鲜红的旗帜将永不褪色。因为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烈,我们这一代,以及千千万万代中国人都永远怀着一颗又红又热的心,准备用鲜血染红旗帜!从一辆汽车诞生到遍地奔跑的汽车;从原子弹爆炸到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从卫星上天到嫦娥奔月:从“愚公移山”时刨掀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及三峡水利工程等世界举目工程。从缺衣少食挤着去住高楼林立,汽车遍地的富裕小康生活。中国真正变成了一条巨龙,他在空中呼啸着,腾飞着,奔向了灿烂辉煌的明天。
中国!您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多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里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从你身边传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中国必将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8.红岩班活动总结 篇八
——渝中区曾家岩小学红岩班活动总结
自2008年被评为市级红岩班以来,孩子们坚持“团结、上进、自律、创新”的班风,未有丝毫松懈,每个人都在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为这个集体增光添彩。
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活动中,红岩班通过举办“扬红岩精神、做红岩少年”系列活动,让队员寻找和发现红岩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红岩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红岩精神的时代内涵。分小队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电视、参观革命遗址、咨询长辈、采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等途径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手抄报、读书卡片,开展红岩人物故事比赛、红岩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观看《烈火中永生》这部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影片,写下影片观后感,加深学生对革命英烈的信念及气节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红岩精神;开展“我眼中的英烈”调查活动,组织参观曾家岩五十号,体会在斗争如此艰辛与复杂的环境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八年如一日,战斗、生活在这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红岩解说队”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向低年级的同学讲述红岩故事,或带领低年级的同学参观革命遗址;通过网络、电视、长辈等途径,学习红歌,体会词曲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开展唱红歌比赛„„2009年5月1日,红岩班应邀参加了“记忆重庆——世纪照片回顾展”开幕仪式;2009年11月27日参加重庆市“11·27”烈士殉难日祭奠活动——“给小萝卜头的一封信”主题教育;获得区级一等奖的经典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分别参加了2010年渝中区中秋节文艺汇报演出和2010年11月27日重庆市“11·27”烈士殉难日祭奠活动的表演;2011年4月5日参加重庆市清明祭扫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各项大型活动都有红岩班活跃的身影。在 “分享幸福、共享蓝天”主题教育中,同学们走访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还参与元旦爱心义卖活动,将所得收入悉数捐献给福利院;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带着水果、营养品去慰问了曾家岩敬老院的老人们,给他们按摩,陪他们聊天,还为他们献上自编自导的节目;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还前往人民大礼堂参加重庆市“爱心在行动中成长”活动;参加“祖国在我心中”红歌比赛获二等奖„„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培养了队员们的组织能力,更让他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班级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利用大课间活动和午间休息的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打篮球、打乒乓球、跳长绳、踢花毽„„同学们在共同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增进了友谊,磨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在几届校运会上,我们获得了队列比赛一等奖,长绳比赛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男子正摇团体第一名,拔河比赛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等一项又一项的奖项,体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
班级倡导自主管理。每周三的能力十分钟,以小队为单位,轮流主持、组织,给每位同学都创造了锻炼的机会;“为父母洗脚”、“每天三件感恩事”的感恩教育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我也要‘创模’”等主题班会也是班级干部自己拟稿、组织排练的。在“家乡·春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小队为单位,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采集标本、象棋比赛、成语接龙、“环保行动”„„在活动中,大家体现出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最终,班级完成的“家乡.春天”的展板获得了优秀奖。
在一项项活动中,孩子们锻炼了能力,思想认识上也得到提升,班级凝聚力更强了,获得渝中区“红旗中队”的称号。
笑看昨日累累硕果,我们欣喜欣慰;翘首展望未来前景,犹感任重道远。我们珍惜这一切,更要保持这一切来之不易的肯定,而且要去追求更高更远更强的新目标!
9.面对《红岩》怎样作文章 篇九
除了钱振文的导师和同学,我可能是最早知道他要以《红岩》为题做博士论文的人之一。如今,读着他的《〈红岩〉是怎样炼成的——国家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下引该书只注页码),不禁感慨。与一般读者不同,我在读这本书时,总会不由自主地从“书里”走向“书外”,去思考为什么钱振文会做出这么一篇博士论文来。
钱振文的论文选材可谓一波三折。他首先想试试从大众文化入手,后又想从沈从文入手。然而,种种思路终于还是被他的导师“枪毙”了。在导师的建议下,他一头扎到了《红岩》里,居然做得津津有味。他的导师说:
他马上行动起来,先是与我的朋友、重庆师范大学的周晓风教授联系,自费去重庆实地了解、考证相关资料,访谈了不少小说写作时候的当事人和见证人。接着又到小说《红岩》责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已故老编辑张羽先生家附近的小旅馆中“潜伏”了半个多月,运用记者善磨的能力,说服了张先生的夫人,每天去她家里,在张先生遗留的手稿、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这使他收获颇丰。另外,他还通过许多人,不惜代价和精力地穷究与《红岩》写作有关系的人和事,也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踪迹和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不仅使他成为目前国内学人中掌握《红岩》材料最多的人,由于他的勤奋工作,和诚实、仔细、认真的考证,一些已经出版的当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错误,也都被他发现。(《序言》P2)
这段文字呈现了钱振文做这篇博士论文挖材料的执着与艰辛。我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的细节是,有一段时间,我不时会在北师大主楼巨大的顶棚下与钱振文不期而遇。他斜挎书包,形销骨立,目光游离,状若幽灵。问他为何在此游荡,他说刚从中国电影资料馆查资料回来。他在电影资料馆泡了多长时间,我不得而知。但他那种做博士论文的表情我是太熟悉了,因为我也曾神情恍惚过,灰头土脸过。钱振文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最近几年,时有攻读中国当代文学学位的学生和我切磋‘学问之道’,我总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他们探讨他们的研究对象的生产现场何在和如何进入这些现场,而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概念。我觉得,当代文学研究工作固然是一种脑力劳动,但也是一种需要付出艰辛劳作的体力劳动。”(P283)做论文是体力劳动的说法许多年前我也听说过,但自从有了网络之后,做论文的人可能连图书馆都懒得去了。钱振文能说出这番话来,说明他的论文做到了一个境界。
二
但凡有点年纪的人,对于《红岩》是绝对不可能陌生的。上世纪60-80年代,仅《红岩》这部小说就发行过一千多万册。如果再加上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其他媒介形式的改编与传播,《红岩》的覆盖面可能会更广。但据钱振文研究,90年代以来,《红岩》逐渐却被人冷落了,不光是被普通读者冷落,而且文学研究界也懒得再提这本“红色经典”。李杨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一书中拿出一章内容面对《红岩》,也许是仅有的比较像样的“再解读”(P2)。当钱振文进入这个选题时,他所面对的就是这种非常尴尬的研究格局。
然而,或许也正是这种尴尬催生了他的问题意识:为什么《红岩》曾经被热捧而后来却遭遇冷落?如果它是经典则意味着常读常新,但为什么五六十年代的这种经典失去了“可读性”?作家之所以是作家,首先意味着那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活动,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创作”,但除了罗广斌、杨益言两位署名作者外,还有那么多人参与了《红岩》的生产过程,这能算真正的创作吗?如果它不算作文学创作只能定性为文学生产,它又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样的生产具有某种典型性吗?而面对这种文学生产,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动用文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单单对它做文本分析?如果它作为有缺陷的文本已失去了某种解读价值,那么最适合它的研究路径究竟是什么?
我想,写作之初,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对钱振文构成了某种刺激,而刺激的结果是让他选择了非常正确的做法——做文化研究。张承志曾经说过:“正确的研究方法存在于被研究者所拥有的形式之中。”(《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长篇小说卷)》,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P146)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钱振文选择了文化研究来面对《红岩》,而是《红岩》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迫使钱振文只能做如此选择。因为今天再来研究《红岩》,很可能只有这种做法才能逼近问题的本质。
于是围绕《红岩》,我们看到了钱振文那种掰开了揉碎式的梳理和分析。在普通读者的心目中,《红岩》就是那部长篇小说,但是在钱振文看来,小说只是文学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他要呈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种种“前文本”(如杨益言的“私人写作”《我从集中营出来——瓷器口集中营生活回忆》,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集体写作”《圣洁的血花》等)的讲述是如何一步步被秩序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种种口头讲述活动(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1950-1956年做报告达数百次之多)如何为受众后来的阅读做了先期铺垫。种种被组织的写作活动如何突破了文体底线而抛弃了“审美成规”,结果“有用或无用”的“事实成规”逻辑便统摄了全部写作(如名为报告文学或革命回忆录,但虚构的小说笔法却进入到写作之中)。而从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到长篇小说《红岩》,其中的“过程”也触目惊心——“大跃进”带来的机遇、党组织对小说写作的介入、马识途的意见、沙汀的慧眼、“毛泽东思想”的作用、中青社作为重点稿的投入、责任编辑张羽对《红岩》的修改和加工,等等。一旦把这种生产过程呈现出来,《红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让我罗列几处书中分析透彻而我读得也有点心得的地方略加说明。
一、《紅岩》第二稿写出后,因“低沉压抑”和“满纸血腥”而饱受审读者批评,为了帮助作者从渣滓洞“跳出来”,敢于“大胆虚构、大胆想象、大胆创作”,沙汀建议作者到北京参观刚刚建成的军事博物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开阔眼界。罗、杨二人不但参观了博物馆,而且还看到了毛泽东没有正式结集出版的写于解放战争的一些文章。作者“读过毛主席的著作,认识了战争形势,认识到敌人是处在全民包围中这一真理时,思想解放了,笔下也就自由了”。(P121)
nlc202309021609
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认识,放飞想象,塑造人物,形成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显然是那个年代文学生产的普遍现象。我在研究《沙家浜》的几个文本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文牧写出的《芦荡火种》初稿很不成熟,原因在于他写反面人物,写阿庆嫂与敌人智斗时虎虎有神,但一写到芦荡中的战士生活时就无法出彩。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剧团党支部领导同志建议他们学毛主席著作。而他们也正是从《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受到了启发,解决了《芦荡火种》所存在的问题。今天看来,用毛泽东著作解决创作难题很是荒诞,但在当时却常常能拨云见日,更上层楼。而政治话语也就以如此方式进入到了文学话语之中。
二、从钱振文提供的《红岩》第四、五稿增删记录(P150-152)来看,责编张羽的后期加工制作确实让人惊讶。他甚至对自己的编辑工作做过如下总结:
我有个想法,编辑的血液最好是属于O型,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只要是贫血,就能给它输;如不是O型,输了以后它不能接受,要输到每一个作者的血管里去。因此,编辑就应该是医生,既是外科,还要是内科、妇科各个方面的,是万能的。当然,也可能是专科医生,那他就专门看某一种作品,他看外科,你看内科。这就是编辑分工,分工以后他就是个专业编辑。编辑本人既是助产士,又是护士、医生。(P153)
这段文字令人深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作家的文学水平、政治水平等是远低于编辑的,这样,编辑就有了大刀阔斧地增删改动的权力,也因此具有了某种权威。张羽发现,《红岩》原稿每页500字的稿纸上有差不多200页(10万字)是自己所写(P150)。这数字或许不一定准确,但编辑在文学生产中的作用绝对不能小觑。他们集把关人、输血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却只能成为文学生产过程中的幕后英雄。
三、此书专设“《红岩》的阅读与评论”一章内容,把评论家与普通读者阅读和解读《红岩》的盛况呈现了出来。钱振文已提及,这种状况“是《红岩》走上经典化过程的重要标志”(P175),但他并没有展开论述。
实际上,这种经典化还可以看得更复杂一些。赵毅衡曾论及经典生成与更新的两种方式:“批评性经典重估,主要是纵聚合轴上的比较选择操作;群选的经典更新,主要是横组合轴上的粘合连接操作。”(《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前者主要靠专家学者的比较阅读,争论批评;而后者则主要靠读者“投票、点击、购买、阅读观看等等形式,累积数量作挑选,这种遴选主要靠的是连接:靠媒体反复介绍,靠亲友口口相传,靠生活轶事报道,‘积聚人气’成为今日文化活动的常用话”。按照我的理解,赵毅衡所论及的两种经典,一是传统的经典,二是现在商业大众文化时代的所谓经典。这两种经典成型方式不一,受众群体有别。
然而,一旦面对《红岩》之类的“红色经典”,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经典的生成方式都参与了它们的经典化过程。于是一方面是专家学者的解读,确保作品能在纵聚合轴上展开;另一方面,读者的阅读、评论、口口相传等,又让作品在横组合轴上大显神通。“红色经典”能够在特定的年代里畅销一时,家喻户晓,当然有政治的因素,但这两种经典化的生成方式同时运作显然也功不可没。这意味着“红色经典”确实不是一般的经典,它的成型过程既与众不同,也与那两种各自为政的经典化方式拉开了距离。
三
把钱振文的这本书细读两遍,还有一个问题萦绕不去:这样一种文学生产加工制作出来的文学产品,我们究竟该如何为它定位?
主流说法当然是“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国家文学的生产和消费”,这既是钱振文的定位,也是当代文学研究界近年来通行的一种说法。宽泛而言,把《红岩》看作国家文学自然有其道理,但也许还可以把这个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我是從钱振文的书中所写受到启发的。他说:
中国当代的文学生产当然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学生产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作为政治文化产品的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学生产和被商品逻辑支配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在生产方式上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样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这一特殊时段的文学首先是一种政治文化产品,其次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另外笔者也认为,这一时段的文学生产符合一般的文化生产规律,如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组织化和集体生产的性质等,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文化生产”的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直接,程度也更高。(P12)
这让我想起了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的相关论述。阿多诺是带着极权主义统治的痛苦记忆前往美国的,但美国却是另一种景象,商业文化已成规模,大众文化欣欣向荣。在这种状况下,他发出了批判大众文化的警世之音。他说:
在其所有的分支中,文化工业的产品都是或多或少按照特定的意图、专为大众消费而量身定做出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种消费的性质。文化工业的各个分支在结构上相似,或至少彼此适应,因而自成系统,浑然一体。而这种局面之所以成为可能,全赖当代技术的能力以及财力与管理的集中。文化工业有意地自上而下整合其消费者,它把分离了数千年,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强行拼合在一块,结果是两者俱损。(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赵勇译,《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当阿多诺如此论述时,许多人只会想到美国的情景,或者想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大众文化。但若稍作推想,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文化产品不也是如此制作出来的吗?
这就带来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我们谈论大众文化,往往删除了政治维度,而把那种商业化的文化工业看作是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器。实际上,在冷战时期,大众文化的生产很可能是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展开的: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化操作,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化运作。而无论是商业化还是政治化,它们最终都具有了文化工业的典型特征。钱振文对于《红岩》的文化研究,既呈现了《红岩》生产与消费的意图化、组织化、规模化与开动宣传机器(类似于商业社会的广告)大力传播的图景,也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实。比如,尽管《红岩》反复修改后得以出版,但《人民文学》编辑部却“瞧不起这部小说”,“选不出可以发表的章节”。这意味着“即便经过六年之久的修改和润色,《红岩》的文学性仍然没有达到《人民文学》所要求的水准”(P171)。如果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考虑,那么即便大众文化的产品制作如何精致,受众多多,但它与真正的经典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红岩》的文学性差,或许可反证出它不过是一件被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岩》是“红色经典”,是国家文学,但又何尝不是社会主义的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呢?而一旦在其定位中增加了这一维度,我们对《红岩》文化生产复杂性的理解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编辑 谢宁)
10.观《红岩》有感 篇十
《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女性:江姐。她面对老虎凳、竹签,不但没有被吓倒,而是大声呵斥了敌人的卑鄙行径,深深激励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我还认识了可怜的“小萝卜头”,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又瘦又高。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然而,“小萝卜头”,并不惧怕敌人,他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同志们在狱中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甚至在狱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然而恶魔般的国民党军统,就在革命胜利前夕,残酷地杀害了饱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过可怜的“小萝卜头”。
11.红岩读书报告 篇十一
这几天拜读《红岩》,就如之前了解到的一样,这是一部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等革命圣地,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阅读如此只伟大的著作,我的心中不免会有一种无线的惆怅,在我的意识里,我一直会用自己去替换里面的人物,不断的问自己,如果那个是我,我可以做到跟他们一样伟大吗?可能有人会嘲笑我现代社会不存在这种假设,但是,没有前人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来现在的盛世和平时代呢。《红岩》里面的英雄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是我最崇拜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上课,用自己的鲜血诠释信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用自己的鲜血冲走了国民党。
小说描述的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九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以及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有 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在沙坪书店一出场就显示出她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处理意外情况的果断,镇静。发现敌情后,他果断布置撤退转移;为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安全脱身,他主动出击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投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斗争中,他沉着冷静,巧妙地把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同志和组织。这显示出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最后,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风格。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红岩》故事梗概】推荐阅读:
红岩随笔作文06-25
红岩小学07-31
红岩人物形象分析09-02
红岩红日读书报告11-03
高中红岩读书心得11-06
红岩阅读心得简写11-06
红岩读后感 李昕08-09
红岩精神有关的诗歌09-29
初中红岩读书心得体会08-02
烈火中永生——读《红岩》有感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