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2024-09-27

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精选9篇)

1.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一

靖安中学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及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并给全体教师提出了实施意见。经过学习相关材料,和主管教学的殷校张,政教处石主任到洋西中学的实地观摩学习回来时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相互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间教与学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在张国靓老师上的英语示范课 中各位教师都深有体会。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老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了,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

三、遵循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采用洋溪中学的“兵教兵,兵帮兵,兵带兵”的理念。使学生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4月中旬,我校开展教研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中,高国平、李元红、殷天智、张国婧、孙守媛教师能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

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体现。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我校在实施“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学生主动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两级分化势头未减;学困生的转化依然是教师的一个困惑;课堂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有待提高……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

靖 安 中 学

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2.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二

一、化学实验得不到落实的原因

1. 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

因为化学在所有课程教学安排上, 所占比例较少, 所以,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教学成绩, 就造成了教学赶进度的现象。能用讲的方式说清的, 就省略了实验环节, 学生参与的实验就更加要省了, 能不做就不做, 把教学重点放到化学知识的讲授上, 以及试卷等资料的练习上, 因此就造成了实验的缺失。

2. 具体条件所限制。

因为我国教育的不均衡, 很多地方学校教学条件跟不上化学教学的需要, 尤其是初中化学实验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这是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能实现的梦想, 再加上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 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 就更使得一些学校对高昂的试验费用望而却步。

3. 专业人员不足。

据笔者了解, 在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学校, 化学教师都是一身多职, 既是教师, 还是实验员, 不但要承担着教学任务, 还要承担化学实验的全部工作。对于一个可能同时在几个班级认可的化学教师来说, 确定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叹。加之现在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放到所有学校问题的最重要地位。所以, 做化学实验时, 很多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 所以能省略的实验, 干脆就省略了, 这是很多化学教师的共同认识, 严重影响了化学实验的进行。

4. 教学方式严重落后。

虽然新课改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改革要求, 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行我素, 继续用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教学。“积习难改”是很多教师的共同毛病,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阻碍化学教学改革的绊脚石。所以, 为了实现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就不需要从教师的思想观念上入手, 真正让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化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形式, 是必须要进行转变的, 不然就会落后与时代, 被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所抛弃。

二、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当前, 化学实验教学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想办法, 就能克服困难, 实现化学教学的转变。要想使中学实验教学有根本性转变, 就应该本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诸行动, 创造有利因素, 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1. 演示实验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单纯地讲述知识,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没有学习的欲望, 能力和素质也得不到提高。而各种各样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有时候化学教学中的很多问题, 教师虽然费劲了口舌, 但是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 边讲边实验, 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 不但培养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而且还使化学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趣, 为减小化学教学的难度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 教师要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知识, 给学生说会出现“喷泉”现象, 而且酚酞溶液会变红, 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在讲的过程中, 加入演示实验, 就使教学变得简单很多, 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多进行协同实验,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 因为班级人数多, 会有很多学生因为看不见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同时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看不清楚, 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改进这一弊端,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进行协同实验。所谓协同实验, 是指让多名学生共同参与实验, 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懂得在共同合作中怎样尊重他人。当然, 为了保险起见, 教师再让学生具体操作以前, 不但要讲清楚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还要进行操作示范, 在确保无危险、无危害的情况下, 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加强探究性实验, 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学生所进行的实验, 大多是验证某一个结果的实验, 这种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做, 也只是让学生按照已经有的实验模式再做一遍, 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有一定的欠缺。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种比较简单的验证性试验, 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试验的分量, 使之与新课标的要求接近。这样也就与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模式相符合。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 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懂得真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也为学生树立了用科学的态度探究知识思想观念。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 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 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 由学生自行设计, 独立操作完成, 既有探究性, 又有创造性,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浅析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三

摘 要 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中学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经验,对现阶段中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现阶段 中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改革研究,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构成。在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确定以后,体育教师需要认识中学体育教学过程,并以新的体育教学过程观为指导,去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以实现中学体育课程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素养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相当广博的体育知识与健康理论知识和坚实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透彻的理解,能把握教学方向,能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倾向性的缺点和错误。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要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对新生事物要接受快、接受能力强,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变化所带来的要求,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

二、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在中学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至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三)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

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我国各地区中学生身体发育不同,同一标准部分学生难以达标。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三是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为了考核项目的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三、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一定要使中学体育教师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有共性,又应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体质发展或运动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实提高中学阶段体育教学实效。

(二)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四、结语

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中学体育教师自身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来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 “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此来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郑贺.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8(7).

[2] 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0(5).

4.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 篇四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的手段。截止目前,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新的化学课程,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从化学的视角和理念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去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5.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五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实验在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反复品味到深刻的物理原理,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1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才能学,好进而用好物理。而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通过实验,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和探索兴趣,不仅可以激发,还可以稳定和发展。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时机,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具有典型性、复杂性、趣味性。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转化为有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训练学生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及时捕获重要现象。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实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现象。这样通过实验与实际的结合,轻松地达到了物理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完成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加深理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进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物理实验在农村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2.1仪器短缺限制实验教学的开展。

我校实验室和器材保管室虽各有2个,但实验仪器配备任然严重不足,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远不能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需。且现有的实验器材损坏严重,不少器材缺胳膊少腿,多数器材老化,使得物理实验教学不能有序进行。目前很多实验设备都还是前几年普

九、普实验收时根据老教材的实验配备的。很多实验活动不能开展或现象不明显。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并不能让每个学生进行,只能由教师一人在教室里演示。

2.2应试教育造成对实验教学的短视。

现行考试的形式主要还是通过笔试检查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和理解运用情况,考察的重点还是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等抽象思维能力考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不能真正在有限的卷面上完全反映出来,科学探究的精神也无法得到体现。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水平就显得更有活力。教师不得不以教代学、以讲代做,大容量地给学生灌输应试方法,把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保证学生考试好,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就搁在一边。

2.3教师的思想观念淡化实验教学

像张维中学共有七位专职或兼职物理教师,教学待遇低、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加上实验管理员不经常在无法开展实验。同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校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使得在思想上淡漠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更谈不上费时费力地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总而言之,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教出来的学生一碰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

2.4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导致实验呆板

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教学环节几乎是相同的,照着教师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样,其一是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学生只是机械盲目地进行操作,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知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二是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做实验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去尝试。因此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2.5时间紧张阻碍实验教学的进行

实验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保证。但是在初中阶段每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根据贵州省课程设置计划物理每周的课时又只有2―3节。物理教材的内容从章节数来看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多,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成新教材安排的这些内容却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共有五个单元25小节内容,但每周只有两节课,如果按十六周计算,一共可以上32节课,再除去单元达标测试与讲评,就没有时间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赶进度而使学生草草地完成实验,在没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草率地得出结论,探究的效果很不理想。结束语

6.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六

告别上一学年,实验中学迎来新的一个学年。在新的一学年中,团学工作除了积极发扬优良传统,同时也有进一步的革新。

团委工作

一、继续狠抓团委常规任务,重心转移到发展新团员

1、团委继续坚持每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比如感恩教育,比如尊老教育等。团费的收缴工作。

3、继续做好各班级团支书的培训工作

4、入团积极分子的培训及发展新团员以及其宣誓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向支部委员会提出入团申请。团支部确定入团积极分子名单,入团积极分子填写《入团志愿书》。团支部要有意识地按照团员标准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指定专人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考察,考察期三个月3经考察已符合入团标准的青年,经支部委员会审查合格,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团组织(学院团总支、团委)审核批准,到校团委备案,领取《团员证》。入团时间从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算起。新团员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

5、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民办学校的团建工作等。

二、加强团员思想教育,完善团员培训体制

团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其先进性来自团员比一般青年具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行为准则。开展“做合格共青团员”的主题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团员学习党团有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青年特点,采取灵活有效地形式,开展实践教育活 1

动,全面系统地帮助团员意识,牢记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时刻注意用团圆的标准要求和鞭策自己,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本职工作和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带头作用,努力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

三、开展多样化的团员活动丰富团员生活,注重提高团员自身的能力。

针对丰富学生团员的日常文化生活,对于下一阶段有如下安排。

1、播放最新抗战大片《举起手来》、《中国共青团史》第六节《凯歌行进》。

通过观看《举起手来》抗战大片,他们的爱国热情得到激励,并且更好地了解了抗战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推动和领导了那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这也更加增强了共青团员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观看的《中国共青团史》第六节《凯歌行进》,主要讲述了1998年—2003年之间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壮大历程,着重提出了98年团十四大和03年团十五大对团的组织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促进作用。“回顾历史,在 20 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1 世纪,中国共青团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共青团将带领全国亿万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提高团员自身的能力

通过各种常规活动和各种日常主题活动,提高每一位团

员的基本素质,让广大学生团员在成为一个团员之后能力能够有质的飞跃。

学生会工作

一、照常展开学生会常规工作,完善监督体制

新学年学生会各部门的常规工作进行新的调整。调整如下:

组织部:本部主要负责课间操评比及各类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必要时协调其他部门。

劳卫部:本部主要负责校园卫生评比。劳卫部检查完毕之后,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个班主任,积极协调班主任处理。最后,将结果交由宣传部统计汇总公布出来。

纪律部:本部主要负责学生纪律评比。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督促,及时规劝各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创建和谐文明的学校生活。

生活部:本部主要负责食堂管理。食堂的秩序,对于学生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因此做好食堂的秩序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文明和谐有重要的作用。

宣传部:本部主要负责班级量化公布及宣传通知,并且负责日常宣传海报的设计。

体育部:本部主要负责眼保健操评比,及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承办,使活动顺利的进行。

学习部:本部主要负责广播站新闻及点歌审核,同时协助教研室收发作业,完成各项关于教学的事务。另外,学校各报刊栏的报纸张贴工作也由本部负责。

文娱部:本部主要负责大型晚会的组织排练及对晚会的承办。针对文娱部日常工作太闲,这学年新增广播室工作,负责日常广播室事宜。

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制。学生会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一个中间组织,学生会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本学年刚好学生会的换届,所以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按照自我推荐、竞职演讲的方法,把真正有能力、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到学生会中来。每月举行一次全体学生会例会,总结工作。

二、做好学生会新一届的换届选举,注重学生思想教育。

随着2012级新生报到入校,新学期学生工作也将全面展开,我校学生会纳新工作也列入近日计划。新学年的纳新,校学生会时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广泛吸收有能力、有热情、愿为校学生会付出一份努力的新成员,同时为了提高纳新效率,加强纳新管理,选拔真正有才智、工作积极主动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同时,学生会更要注重对新老成员的思想教育,保持各个成员思想的先进性。

三、继续开展各项学生会活动,注重提高活动的质量。

9月份,针对新生学生会开展了“绑同脚”、“齐心协力”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使得新生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10月份,体育部组织了高二年级的篮球赛,组织部举办了集体跳绳比赛。法制报告会会场秩序的维持,并且协助体育组举办第十届校运动会,学生会人的身影活跃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1月份,我们举办了拔河比赛,以及第八届校园卡拉OK比赛。

12月份,举办了第二届校园象棋比赛,以及协助政教处、技能组举办元旦晚会,从最初的排练,学生会人每天的执勤,到节目的雏形,走台,彩排,正式演出等,我们付出了许多,整个舞台的调度,化妆的安排,会场纪律的评比等,每一天我是从早忙的晚,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如果能有分身术,一定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忙的时候甚至连站的力气都没有。

每期的黑板报评比工作。

每一项活动都要在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注重提高活动质量。在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一些潜在能力。

新的学年有新的挑战,新的安排。在新的一年中,团委和学生会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牢记“做一个负责的人”的校训,积极完成各项上级布置的任务,勇于创新,服务师生,建立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最终提高各位团员学生的素质,开创学生团员的新局面。

7.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七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翻转课堂;钠与水反应;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6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TS11664),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UGS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5+2+1’卓越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GDJG 201412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衷明华(1957—),男,江西南昌人,硕士,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小仪器中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常规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来进行化学实验,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及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趋势之一。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颠覆了传统教学顺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实现了知识的优化;在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高校相对较少[1]。钠与水反应实验是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教学训练素材之一[2],也是高一《化学·必修Ⅰ》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以钠与水反应实验教学为例,报道我们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将微型实验与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理念

1.我国区域差异大,化学课本部分实验在农村中学开设的条件不一定具备;教师应训练师范生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再表现,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

2.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力军;教师应率先垂范并适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范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

(1)通过自主实验,观察钠与水反应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加深对钠活泼性的理解。

(2)通过合作讨论,进一步对钠与水反应产生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实验原理

2Na + 2H2O = 2NaOH + H2↑

微型实验装置见下图。

3.实验用品

操作台1个,套上乳胶头的具支试管1支,镊子1把,米粒大小的金属钠1块,酚酞(2g/L乙醇溶液),H2O等。

4.实验步骤和操作

在具支试管中,加入水至侧泡的中部,再加1滴酚酞试液,用胶头封住支管。用镊子把一小块米粒大的钠投入试管中,然后用肥皂液抹在其管口(抹肥皂液时,应在管口稍停留一会,有利于形成肥皂泡,并注意观察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当试管口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肥皂泡时,将点燃的火柴移近肥皂泡,能听到氢气清晰的爆鸣声。

5.注意事项

(1)钠粒取米粒大小。如果钠粒太大,生成的气体多,放出的热量多,容易产生爆炸。

(2)取钠粒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因为生成物中有碱性物质,对皮肤有腐蚀性。

(3)用剩的钠粒应放回原瓶,煤油密封保存。

6.思考与作业

(1)如何引导中学生观察认识钠的储存方式、物理性质及合理解释“钠浮在水面、溶化成小球、球四处游动、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等实验现象;

(2)结合中学化学课本,利用微型仪器因地制宜地对本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再表现。

三、教学实施及效果

1.教学组织

学生实验人数≤10人,实验2人一组、微型仪器2人一套。

2.教学流程(见下表)

3.教学效果观察

(1)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更强,更适合运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尤其是课前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核心知识点及完成学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

(2)微型化学实验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新实验方法,组装方便,趣味性强;只要学生一动手,实验现象就会诱发各种猜想或假设,随之进一步的取证和分析让学生体验“实验—失败—思考—再实验”直至成功的科研过程,实验室成了师生、生生探究知识的互动场所,从而有很好的知识内化效果。

(3)成果展示让学生上台讲解以及课后的小论文撰写,更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学生知识得到升华,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总之,我们将微型实验与翻转课堂应用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的教学才两年就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肯定。仅“钠与水反应”这一个实验,学生就提出有价值的实验改进方案十余种,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广东化工》《江西化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实验改进论文12篇,如陈彩虹等人发表的《纳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马少玲等人发表的《纳与水反应的微型实验改进》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8.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关系;学习环境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周围存在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生如果喜爱某个教师,那么他们也会非常愿意跟着这位教师一起学习,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非常活跃。相反,如果小学生不喜欢这名教师,甚至存在厌烦的心理,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非常消沉,不愿意跟着这名教师一起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变化有全面的了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喜爱。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打闹时,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直接批评学生,否则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事情更加的复杂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要学生明白自身的错误所在。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死板地讲述数学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数学教学就像机械化的过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同时也感觉数学学习非常的枯燥,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是一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也会感觉数学学习非常的累,但是为了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只能埋头苦学,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过于沉重,小学生甚至会因为对数学没有任何学习兴趣而放弃,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部激发出来。想要达到此目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述除法的数学知识时,12个可以在课堂上这样讲述:同学们,老师昨天下班回家买了12个苹果,若是每个人吃3个苹果,那么老师的苹果能够分给几个人啊?那如果每个人吃2个,老师的苹果能够分给几个人呢?每个人吃1个呢?每个人吃0.5个呢?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答案应用算术式书写在黑板上:12÷3=4,12÷2=6,12÷1=12,12÷0.5=24,学生看到教师书写的算术式会有所领悟,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除法的算术式中如果除数是大于1的,那么得到的结果会比被除数小。如果除数等于1,得到的结果会和被除数一样大。当除数小于1时,那么得到的结果会比被除数大。

三、精心设计课后练习,巩固知识并保持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措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同时变化速度快,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应用多种有效的措施维持学生的数学兴趣,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竞赛、一题多解,或者是让学生自行编制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课后练习,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兴趣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课后联系,对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77-78.

[2]袁旭.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0):145-177.

9.浅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 篇九

【摘要】

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极好的载体。本文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强化实验创新设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设计 探究性教学 创新能力

【正文】

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创新学习将成为未来人才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条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动手机会多,如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则很容易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实验活动中去,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实验题目由教材而定,结论是已知的,方案制定则是固定套路,实验课成了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步骤、要求进行模仿的过程。实验准备得非常仔细,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和具体问题,从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到过程设计等都做到步骤详实,面面俱到,深怕学生“越雷池半步”。如此实验课学生轻松,教师也不必被学生提问而左右,大家落得清闲,表面上课堂纪律较好,学生实验成功率高,但结果却制约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长期以往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提问,勇敢质疑。教师应因势利导通过新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提几个为什么。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两只小小的半球,为什么几个同学都拉不开?而打开阀门通气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将其拉开,从而导出大气压的存在;烧瓶中的水已烧开,但瓶底的小金鱼为何却安然无恙?通过讲述曹冲称象、“死海不死”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浮力概念等;又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猜想并进行实验。一些同学生活经验丰富,给小烧杯加了一个密封盖,结果水沸腾时温度明显超出100℃,这时可适时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整个课堂也会如实验一样一下子沸腾起来,大家各抒己见,课堂纪律看似“乱糟糟”,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均被调动起来,他们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在研究,最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加盖后杯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获得知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争辩、各抒己见,敢于对书本知识提出疑问。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应及时表扬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让学生愉快思考,大胆设想,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简单,实验器材不多,操作限制因素多,加之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教材中说明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创新设计,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对现有实验进行大胆创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我们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实验目的、要求,提出新的实验课题,从而改进原有的实验,进行新的实验。如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我要求学生将蜡烛换成手电筒,在不拆开手电筒的情况下测出小灯泡到灯罩玻璃的距离,器材未变但实验目的、要求完全不同,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实验计划、步骤等。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原有实验器材,提出在新情况下测量原有物理量的方法。如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提出如果测量工具中只有弹簧测力计没有刻度尺能否正确测出机械效率,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或计算;又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只提供一只电流表而无电压表怎样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如电学部分可以提供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要求学生设计出多个实验。不仅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在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时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如完成冰的熔化实验及测定密度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多测量几组数据然后用描点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又能从图像直接看出实验结论。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是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有效措施,实验设计要注重联系教学实际,从学生及实验具体情况出发,注意控制实验难度,逐步提高设计水平,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验精神,进而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相对于验证性实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其自主地获取知识,主要程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评估、交流合作等。在具体操作中可包括上述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涉及其中一部分内容。如在学习大气压时学生提出“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受到重力而形成的,那么各地空气密度不一定相同,大气压相同吗?”这是一个很好且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者得加以鼓励并进一步积极引导,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针筒进行实验,把针筒的针头拔下用手堵住并向下推活塞,分析筒内空气密度及气压的情况,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延伸:高山上气压怎样变化,如要煮饭应用什么锅等等。通过自主实验一步步得出科学规律,学生既感兴趣,又激发思维。又如学习机械效率后,教师提问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小和斜面粗糙程度有关吗?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1)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后提出:可能跟粗糙程度有关,因为斜面越粗糙所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必定受到影响;(2)进行实验设计。a.选择器材:案板(2只,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木块、铁块、刻度尺等;b.设计方案用木块和案板制成简易斜面,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斜面倾角不变,将同一铁块分别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读出拉力F并测出斜面长L,利用W总=F·L求总功,同时测出物重G和斜面高度h,利用W有用=G·h求出有用功,最后求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3)得出结论:当斜面倾角不变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4)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实验方法进行论证,哪种方法更好等等。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于物理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以能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小实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拓宽实验功能,培养实验兴趣,提高养创新能力。如学习光学知识时可让学生磨制冰透镜,自制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利用光学知识测定校园内旗杆高度,测定凸透镜焦距等;学习力学知识时可让学生制作刻度尺、橡皮筋测力计、潜水 2

艇模型、密度计、小天平、杆秤等并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一些简单测量,如测定一根头发最大承受的拉力,测定一些学习用品的质量等;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小电铃、电动机模型等等。新教材在“生活·物理·社会“,”WWW”等栏目设计了较多学生易学易做又有趣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认真组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使他们终生收益。

五、几点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积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搞好实验教学研究。正确处理好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的关系,尽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操作的时间和动手机会,有发挥个人创造力的空间,而不是被动按照老师要求机械地完成实验。其次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创新教育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确保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切磋,通过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究等使自己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的技巧和策略,真正让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渠道和有效载体。

上一篇:初二地理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下一篇:教你如何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