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2024-06-28

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通用9篇)

1.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一

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李岚清同志曾讲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素质民族文化

一、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我们说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的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在音乐艺术领域里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鉴赏其美感;这些是欣赏教学的首要前提。同时,欣赏教学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听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转瞬即逝的音乐就不会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在欣赏过程中,人们要记住音乐的旋律主题及其发展变化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极其重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们忘却时间的流逝而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过程。另外,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除需要有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音乐的技能。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讲,演唱,演奏和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音乐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它具有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特点。所以人们的审美理想是与他的世界观,伦理观等紧密相连的。欣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格调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憎恶并唾弃假恶丑的东西,在艺术领域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时,真假难分,善恶难析,美丑难辨。然而,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却要求人们必须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做到径谓分明,崇扬真善美的,摒弃假恶丑的,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从而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教师可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有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和文化导向,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欣赏长调风味的歌曲《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中渗透的深刻的人文性,以拟人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仔细体会那种悠长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的呼唤和期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学与语言、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民族学、宗教学知识结合起来,由此产生的多元效应,不仅巩固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也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得到完善。

四、音乐欣赏教育在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雨果说: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有着与字母和数学同等的重要性。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需要记忆,观察,分析、判断,思维训练等。所以,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想象力、反应力、表现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1、音乐欣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发展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球负责形象思维。欣赏音乐通过音响和音乐形象,唤起人们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等有关事物的联想,由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活动来促进左右脑的兴奋,进而促进全脑的发展。所以音乐在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时候,也在不断开发着人们的联想、记忆、观察、反应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若一个人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创新和想象的习惯,势必能推动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2、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造性思维并不单单体现在歌曲的即兴创作和简易乐器的制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五、音乐欣赏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欣赏民族音乐可以培养民族文化意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地位。一个民族的艺术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保留下来的,它直接代表着那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艺术的民族性极强。将我国各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

2、音乐欣赏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许多爱国志士唱着这些革命歌曲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扛起红缨枪,唱着《共产儿童团歌》、《谁说我们年纪小》也加入了战斗行列,打鬼子,捉汉奸,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上足以证明,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之,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能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认为,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重视音乐欣赏已不单是学科发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2.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二

一、聆听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朵, 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 陶冶性情的作用。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纵观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研究, 已将聆听置于读谱、演唱、记忆、表现等其它几个教学过程之首。作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说明了聆听与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都同属于学习音乐的范畴。而聆听更是乐理、欣赏、演唱技巧的基础。聆听是音乐欣赏教学这种听觉艺术教学中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如果聆听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演唱教学的音准、技巧和表现。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 人类的本能——聆听便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学会聆听, 培养音乐的耳朵, 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古人云“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 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 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 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 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同一首作品, 不同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三、反复聆听, 充分发挥联想作用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 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 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 只有在多聆听之后才可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把握.我们要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 基本前提就是去熟悉它.虽然有些好的作品在第一次被听到的时候就能够深深打动听众的心灵, 但越是好的作品就越需要人们去多听几遍, 因为每一次聆听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并让他们体会到一些新东西, 听得越多, 就越觉得它有开掘不尽的美.这是音乐艺术的特征, 我们若要领略音乐的美, 就必须使自己的听觉适应音乐艺术的这种特性。在每一首音乐作品听多少次就能把它留在记忆之中, 这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因为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听者对音乐音响关注的程度和听音乐的环境、心境等, 都会对记忆音乐作品的音响产生影响但可以说, 同条件听者对音乐注意程度又相同的情况下, 听的次数与记忆音乐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 就是转瞬即逝, 一部音乐作品只听一两次学生很难记下来, 必须多次重复, 才能记住。联想指感知某一事物时, 连带想起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 仿佛闻到了花香, 听到了鸟叫, 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 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联想在起的作用。在欣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 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 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密切地结合,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尽情地表现,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合理讲解, 优化聆听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许多时候需要讲解。采用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讲解, 能优化教学效果。根据作品的内容, 可合理地采用先听后讲和先讲后听两种不同的方式, 使这两种不同的听讲结合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 达到良好的效果。许多音乐作品往往是多义的, 在讲解前先让学生聆听, 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对音乐的想象虽各不相同, 但对音乐的情绪有相同的认知。

教学中针对无标题性的器乐作品, 可让学生先聆听并发表过个人见解后再讲解分析。教师应尊重并鼓励答案的多样化, 而不要随意否定。另外, 对一些标题性的、故事性的音乐作品, 可对音乐的内容或情节作适当的说明, 引起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和注意。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等作品也一样, 在聆听前对标题、歌词、剧情、背景、场面等加以解释, 可以促进学生聆听的愿望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当然, 如果一首三四分钟的乐曲听前却作了15—20分钟的讲解, 把学生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间全都占用了, 则又会把聆听音乐的兴趣抹杀掉。因此, 不管是先听后讲还是先讲后听, 都应把握讲解的适度。

五、活动表演, 深化聆听

将聆听和分析、评论、演唱、演奏、表演、创造描写等活动有机结合, 可进一步促进聆听的效果。音乐是由音乐要素构成的。充分挖掘作品的音乐要素, 在聆听中分析有关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曲式等音乐要素, 对于理解作品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思维, 理解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表现情感的目的的, 并阐述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聆听中结合演唱、背唱或演奏音乐的主题旋律等活动, 能使学生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从中发展和积累音乐语汇, 达到理解并喜爱音乐的目的。将聆听和表演活动相结合, 更能调节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更为全面和完整, 并从中培养其创造性。

六、聆听多样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可以说, 音乐欣赏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它与其它艺术门类、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的音乐作品可以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总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聆听, 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丰富审美经验。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职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职的音乐教育应从音乐欣赏抓起, 而音乐欣赏课则是关键。

关键词:音乐欣赏,聆听

参考文献

[1]李明.开展音乐欣赏调动学生兴趣[J].新课程, 2008, (04) .

[2]庞燕鸿.师生共同享受音乐欣赏课的魅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03) .

[3]杨辉.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静听和辨听[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06) .

3.音乐欣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 意义 能力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25-01

一、音乐欣赏在幼儿教学中的意义

1.音乐欣赏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即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欣赏则能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初步感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进行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乐曲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的鲜明对比,描述了小丑进场、小丑变魔术、观众欢笑的欢乐场面。幼儿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体会音乐的真、善、美。

2.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提高幼儿音乐听辨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幼儿年龄小,声带短而窄,音色单一、稚嫩、发声器官尚未成熟,难以表现各种体裁、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上受到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幼儿充分欣赏、接触大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中外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品味,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世界。

3.积累经验,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从认知规律来看,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往往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逐渐掌握、不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不例外,只有在反复欣赏中才能认识的更为全面、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通过参与音乐欣赏,学习体现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曲式……在感受、体会、理解、表现过程中就会不断积累音乐经验。

二、音乐欣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欣赏能够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2.音乐欣赏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欣赏音乐通过音响和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等有关事物的联想,由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活动来促进左右脑的兴奋,进而促进全脑的发展。所以音乐在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时候,也在不断开发着人们的联想、记忆、观察、反应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若幼儿能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创新和想象的习惯,势必能推动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3.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了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幼儿充分表现和了解音乐。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發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

三、总结

总之,音乐欣赏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促进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和丰富感情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认为,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重视音乐欣赏已不单是学科发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鲁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4).

[2]郭贵明.探索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J].音乐大观,2014,(21):61-61.

[3]曾芳.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4.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四

曾经范冰冰也回答过相似的问题,至今大家都还记得她的那句霸气的“我就是豪门”。

爱情重要还是房子重要?这是一个答案不固定的问题。因为价值观的不同,答案也就不同。

爱情是世上最甜蜜的体验,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它是黑夜里的阳光、沙漠里的甘露。

追求完美的爱情往往是许多人心里的梦想。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真的会长久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爱情和房子,首先一点你要明确,你和他是不是爱,爱的多深,值不值得爱,如果最后结果是你愿意和他承担一切,分担一切,那么后面的房子问题可以继续;如果你觉得他不能让你有安全感,那后面的问题还讨论做什么呢,一个不上进的男人,先不谈抱负,连过日子都不能过好,何谈以后,何谈将来。

徐志摩在和陆小曼在一起后,一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一边又为了满足陆小曼的物质欲而不得不与爱人长期分离,因为意外事故最终也没有和陆小曼长相厮守。如果没有坠机事故,那他们到底能不能长久?

放到今天来说,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徐志摩一直扮演的是付出者角色,而陆小曼并没有珍惜这种付出,而是越来越用钱无度。

严格来说,他们之间并没有纯粹的爱情,爱情是双方的理解与尊重以及相互的体谅,而不是一方无情地剥削另一方。

我爱的是他的人格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已经七年了。

从学生时代一直到出来工作,两人家庭都属于工薪阶层。都是朴素的家庭出生。

大学时,家里给的生活费也只够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还要把钱省下来,就是为了两个月一次的见面。因为并不在同一个省,所以车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还有住宿费等等,在保证不饿肚子的情况下省下的钱往往是不够的,兼职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兼职往往又累工资也不多。但是我们都尽量的去做。

记得有一次他去做兼职一直到凌晨都还没有结束,但是我只能很无奈的心疼加整夜的失眠。

就这样我们终于熬过了异地恋和地下恋情。

我给我母亲坦白了这段感情后,我妈问的问题里面就有“他们家在县城里有没有房子?”,我笑了笑还是诚实地说没有。

我妈没有坚决的反对也没有高兴的支持。

我想自从她决定嫁给我爸的时候就把房子看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吧。虽然后来爸爸也靠自己的努力买了宽敞明亮的房子。

男朋友找了一个工作,要整天整天的站着,非常累。但是工资的话对于现在这个一线城市来说也不算高。而且半个月会换一次夜班,整夜睡不了觉。

尽管这样他从来没有给我抱怨过,有时候他上夜班到凌晨的时候,如果我没有睡他就会偷偷和我开视频聊天。隔着屏幕表达思念和爱意。虽然苦但是很幸福。

当他发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帮我清空了购物车。给我买了几百块的衣服却不舍得给自己买几十块的衣服。

我一直都觉得穷没有关系,只要有一颗上进的心。

他妈妈也给我说过,一定会买房子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我已经看到了比房子和钱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现在熬过了异地恋,每天都可以在一起。他也把我照顾得很好。碗不用洗衣服不用洗,想吃什么买什么这种。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且没有自信的人,直到遇见了他。

他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难过时安慰我,落败时鼓励我。教会我自信乐观向上。所以不管他贫穷与否,我爱的是他的人格。

给自己想要的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真的是一种不可阻拦的力量。

想吃车厘子?完成了这个月的业绩就可以买了;

YSL出了新的色号?多加几个班也是可以实现的;

想去国外旅游?努力工作年终奖一定够。

你看,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这些小小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你积极乐观独立的样子真的特别美,你拥有好的爱情真的特别让人羡慕。

虽然你不太可能成为范冰冰、迪丽热巴,但你可以仅凭自己给得起你想要的。

你可以爱情和面包兼得。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面包是自己挣得。

当然你相信爱,那爱情就是重要;你喜欢钱,房子就重要。

你缺乏安全感,能给你安全感的就重要,不管那是房子还是某个人。

5.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五

技能型的工种容易被替代,除非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重复机械的劳动容易被替代。这个时代,你除了要和人抢饭碗,还要和机器抢饭碗。

你是CEO,管理者,也一样又被替换的风险。好多CEO就被投资人扫地出门了。你有钱,如果不懂怎样用钱,很可能就把钱败光了。

什么是壁垒?壁垒是一点点打出来的,你做的事情的复杂程度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了,你就有相对优势了。但也只是相对而已,你有再先进的技术,再好的商业模式,只要你有利可图,全世界的人都会围着你的逐利机会。

什么能力无可替代?只有一种——持续进化升级的能力。

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只能永远创业,没办法守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方式。一旦陷于防守状态,被别人攻占下来,就是迟早的问题。你修建高墙,被包围的其实是你自己。

世界上有没有持续更新的事物?有。生命系统。

整个地球都是被生命系统覆盖了的,空中,地上,水中,都是生命体;大到大象那么大,小到病菌那么小,都是生命。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事物。生命是一套开放的系统,多样性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单个的生命体死了,繁衍新生的生命体又来了;一个物种灭绝了,一个物种又来了。如果生命走的是另一条路,不分裂,持续进化,那么生命很可能进化成一颗星球,一颗吞噬星空的巨兽。也许宇宙真有这种东西——譬如黑洞。这个路径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旦自己死了,就全部死了。生命系统不是这样,它的局部死了,只有有一部分没死,就还能持续进化。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每次都没有把生命灭绝掉,反而让生命系统更加繁荣。

我们要模仿,就要模仿生命系统。

要活命,唯有持续进化,适应时代的变化。

6.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六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索之“先学后导”教学方式

北仑区白峰镇中心小学

陈希

摘 要:小学美术新课程中提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找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呢?这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关键词:欣赏

先学后导

引言

也许您的孩子长大不是画家,但是他能判断什么是美; 也许您的孩子画得没有别人好,但是他发现、评述事物的美; 也许您的孩子不热衷于绘画,但是他具有自己独到的审美观;

这是一种美术学习能力的体现,这是一种综合美术素养的体现,这种能力不是靠灌输,不是靠模仿,不是靠培训,而是靠教师的引导,让它们从小就能主动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需找美,学会欣赏美的方法,树立自己的审美观,这就是我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应该达到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一直关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原因。以下是我运用“先学后导”教学方式在欣赏课教学探索中的一种尝试。

一、思考背景:

小学美术教育一直倡导在教学中不要偏于技能的教学,应教授学生一种美术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材的编写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是重头戏,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所占的比例要相对少些,这是符合小学美术学习的整体特性的,但是往往在教学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欣赏课却依然还是以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在多媒体和实物道具的帮助下能让欣赏课更加生动,但是课后学生只是过了眼瘾,实际上欣赏的方法没有学会,对于课程欣赏的内容也只是了解皮囊。

传统的方式多为“ 导游式”,也就是由教师像导游一样带领学生去欣赏教师选好的内容,老师的教学就如导游的解说词一样(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方法实用、保险,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心声,课后印象单薄。在从教的2年半时间里,我上过各个

年级的欣赏课,发现3年级和6年级孩子的欣赏能力是相同的,甚至于低段的孩子更加有自己欣赏观点,更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欣赏的兴趣也比高年级更多点,但是欣赏的能力基本是相同的,那么这几年的欣赏课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他们记住了作品这能代表他们学会欣赏了吗?因此,小学欣赏课应该找到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欣赏,潜移默化地掌握发现美评论美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观,那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迫在眉睫。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

2.1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许多美术教育者都发现“欣赏”是一个人美术素养的基本技能,在小学美术课程标中也明确提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2.2 欣赏课“被冷落”的原因

欣赏课不受教学关注,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2.21 在各类上课比赛中欣赏课“出镜低”:

在小学美术优质课等教学比赛中,欣赏课属于“冷门”,因为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比较难创新,课堂气氛没有其他课型活跃,展示效果没有其他课型多样,因此欣赏课长期居于“后宫”,教师很少会花心思在欣赏课上。2.22 欣赏课教学准备“成本高”:

因为小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看、摸、说来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而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资料需要提前准备(多媒体和实物),一些实物甚至很难收集到,如泥塑、民间玩具、皮影等等,这些课缺少了实质的物质感受,光看是达不到欣赏效果的。2.23 欣赏课教学“效果少”

课堂效果可以分为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课末的成果展示。欣赏课相比较与其他类型的课,课堂教学环节和最后的展示都比较简单、单调,特别的小学欣赏课,要让欣赏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显枯燥,就更需要在环节上精心设计出效果。但因为欣赏课的属性,这方面一直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地方,也因此欣赏课的效果不如其他课型来得吸引学生。老师自然对欣赏课望而生畏了。

正因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着诸多

为题,通过了解大致如下:

2.3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⑴ 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普遍停滞在三、四年级阶段,进入高年级后停滞不前; ⑵ 欣赏课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成为“听众”,灌输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法; ⑶ 欣赏课的手段过于单一,多媒体的视频资料和图片成为了欣赏的主要形式,学生只有“看”的份;

⑷ 欣赏课教学中对于作品的欣赏太过于统一,缺少学生个性,学生只是盲目接受教师对于事物欣赏的评价,没有产生欣赏上的共鸣,欣赏只限于“表面”功夫。⑸ 欣赏课教师更多的只关注尖子生,大多数的学生一节课下来基本处于迷茫状,可见欣赏课的教学缺乏学生普遍参与知识探索。

⑹ 欣赏的教学成果被忽略,对于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很多欣赏课都没有对其进行反馈,欣赏课如过眼云烟般一看而过。

这些现状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发现以及对个别学校进行了解后得出的。并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于常规教学之中的,公开课、竞赛课除外。因为在公开课和竞赛课中教师会不惜成本,考虑周全,重视课堂教学成果。但是,这样的欣赏课毕竟是少的,对于常态课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找到一种简单、适合学生的欣赏课教学方法,才能初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先学后导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3.1 何为“先学后导”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先学后导”概念正是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性”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

“先学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从“学”(学生自主学习)到“导”(教师有效指导)再到“学”(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这样一个无限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就是要摆脱以往“导游式”的欣赏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点,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搜索能力”、“解决能力”,形成生生

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学生自我内在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发展。

3.2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几种方式

3.21 激发兴趣,“先学“必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疑依于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因。是比我们这个教师还要重要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如此,学生探究新知、掌握新知识就犹如有源之水,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小学民间艺术欣赏课《皮影》和《民间玩具》一课中,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是由距离感的,现代化的玩具和电影动画让这些“老玩意”显得有些落寞,如果莫名地把这些“老玩具”冠以美的称号,学生就缺少了自己的认知与审美,认识也只能停留于表面。为了让学生能摆脱时间历史的分叉,能主动去追寻民间艺术的魅力,只有激发兴趣。在这两节区级公开课上,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实物法”——现场表演皮影和卖民间玩具。这些实物花费了教师很多心血,为的就是让欣赏课的欣赏更加直接,更加具有感染力,拉近了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如皮影的现场表演,能让学生全方位地看到皮影艺术,让学生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主动这个皮影是怎么玩的,怎么做的,怎么表演的。如此一来,“先学”的前提条件就具备了,接下来不是让学生学了,而是学生自己要去学了。

这正是利用情感认知的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的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俗话说:施教之术,贵在引导。教师只要能正确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就能使它们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三者统一。3.22 课中“自学”,因人而异

可见,激发兴趣是“先学“的必要前提,没有兴趣,学生是不能自己主动的去学习的,但正并不是“先学”的全部。“先学”除了学生自己主动想学,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先“自学”。

这种“自学”不是在课前,而是在课堂中,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许你会担心时间不够、不会学、学得不到位„„这些担心我在准备《皮影》一课时都想到过了,但是我还是决定让他们先“自学”。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环节需要的是“原生态”,不是老师事先准备好问题,也不是事先找好几段材料,针对材料去写。在《皮影》一课中,我给每组的学生分发了实物可以动的真的皮影和一张空白的求知卡,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要求他们在8分钟内通过讨论、思考,记录下自己想要知道的皮影知识,甚至也可以写下自己已掌握的皮影知识。事实证明,我的尝试成功了,学生们因为有了之前的兴趣,在后面的思考和讨论中都十分认真,劲头十足,并且想到的问题非常多,各种知识点都包含进去了,需要的就是教师接下来的“导“了。

与此同时,我还在六年级文化遗产系列欣赏课中进行了实践。比如在《探访自然的奇观——世界自然遗产》的教学中,我就在课堂中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自然遗产,也不发书,而是利用一段视频播放了几个自然遗产和自然奇观,然后让学生在“空白的”基础上,评选哪几个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并说出原因。在学生的自学中,自然遗产的概念和欣赏点自然就揭示出来了,我只负责在一旁引导和辅助下。同时在这系列课中我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点,从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对象,从自己的审美观来评述对象,这样同样一个世界遗产在孩子们眼中绽放出了不同的光彩,也让更多的知识点无形之中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心中有了自己的“世界遗产”,因为那是自己“搜寻”而来,自己“评选”出来的。

可见,“先学”并不像老师想的那样“无法控制”,也不像学生想的那样“难以入手”,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号的“环境”,再在一旁关注着、引导着他们,放手让他们学比我们教学得更加有滋味、有个性。而这里的“后导”,主要就体现在教师对于知识的定位和小洁,配以板书能够帮学生理清思路,这样的“导”已经足以。3.23 “ 导”之无形,“结”之有形

其实,“先学后导”教学方式除了在“先学”上不一样,“后导”的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

1、引导时量性

引导得时机是很重要的;正如我在《皮影》一课中,在学生“先学“之后,我急于要把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于是在学生还未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这里时我就把知识点贴在黑板上,由于我担心时间不够,自顾自地把几个知识点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从分散到整合缺少了一个思维过程,使得他们开始混淆,不知道我在针对自己哪个疑惑在讲解。其实时间是够的,我原先准备的知识点也是和学生基本吻合的,差就差在没有抓住时机,太着急,同时没有把总结的几点很好地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这样的引导自然要大打折扣。

引导也要适度,有时候学生只是需要你轻轻的推他一把,而不是把结果告诉他,这样学生就慢慢习惯了“思考一半”;引导必须要随时调整,因为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不会跟随固定的模式而改变,有时候它们需要“直白”的引导,有时候它们需要“肯定”的引导,这样我们的引导才能真正和“先学”联系起来。

2、引导多样性

引导可以是一句话的提醒,一个眼神的暗示,一个手势的指示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反映来改变引导的方式。比如,在课堂中,低段的孩子需要你语言上的引导比较多,因为对于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它们还需要引导;又如高年级的孩子,在欣赏的时候需要的是勇气,这个时候你的眼神鼓励他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还有一种引导就是思维上的引导,那就是教师在各个环节设计的“小结”和“总结”,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板书进行,这种引导要求“写精简”,“说精彩”,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反映,对教材有精准、独到的理解,才能用准确、生动的小结,画龙点睛,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种有形的总结也是“后导”的重要形式。

四、总结

也许“先学后导”教学方式不是所有的的小学欣赏课都适合,但这种教学方式却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以学生的“先学”探索为基础,以“自学”交流为依托,以训练为主线,以评价为机制,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使小学美术欣赏课成为孩子培养审美眼光,学会欣赏、评述的沃土。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式的探索对于我来说也才刚刚起步,这条慢慢的欣赏道路,我会一边走一边欣赏,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韩立福著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贺卫东 建构主义理论给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全球教育展望

7.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七

一、认识和欣赏音乐

一直以来对音乐欣赏课存在这样一种误区,有的人认为音乐欣赏课是对音乐家及其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介绍和每节课不停听赏乐曲就是音乐欣赏,其实不然,那么什么是音乐欣赏呢? 关于这个概念的描述有许多,然而比较符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解释是:“音乐欣赏是一种艺术活动,通过采用倾听的方式,或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其他辅助手段领悟音乐真谛,从而使精神得到满足和愉悦的过程,它的对象是具体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音乐的最初感知,即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如音响、音高、音色和节奏等。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和积累, 进一步具体认识音乐的旋律、声部、调式方面的内容,这是音乐欣赏的第二阶段。之后第三阶段是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专属于其本身的故事, 在体验音乐包含的情感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和学习音乐知识的深度有关。最后,第四个阶段是在欣赏音乐中产生联想,这是最后一个阶段,当听者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时,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进行丰富的联想。在这四个阶段进行的同时,也是巩固音乐理论知识的好机会,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课程常常需要紧密联系。

二、开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

由于受职专招收生源的影响,入学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专业方面知识的了解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对音乐知识体系的认识更是模糊不清。设置音乐欣赏课程,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有关音乐的理论知识,在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熏陶下,不仅让学生的视野到拓宽,还使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得到提升。

音乐欣赏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不仅需要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进行系统介绍,还要注重对音乐内容的欣赏。音乐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离不开音乐欣赏课这一重要环节,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将所学音乐内容进行整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体现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

三、音乐欣赏课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1.音乐欣赏课提 高了学前教 育专业学生 的欣赏水 平。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现代音乐中,流行音乐占据了重大比例,音乐风格更是多种多样,多数中职学生入校前很难接触到古典音乐方面的作品, 基本都是通过接触流行音乐,才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只是知道一些皮毛,对丰富高深的音乐艺术很难有系统认识。音乐欣赏课的开设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音乐欣赏课 有利于学 生的价值观、 审美观和 人生观的形成。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带有该时代特征的音乐,著名的音乐作品多到数不胜数。在学习音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具有时代性的作品,进一步体验音乐中包含的情境和感受,从而听懂音乐。在介绍音乐家时,通过对他们的成长经历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介绍,分析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辅以道德教育,让学生从中知道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有缺陷, 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靠着惊人的毅力,最终在音乐道路上获得巨大成功。从音乐作品的分析上,让学生从里到外清楚音乐家一生的经历,了解音乐的价值取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

3.音乐欣赏 课拓宽学 生的视野 。音乐就像通向艺术的道路,在这道路上又有许多分叉路口,向灿烂的艺术之门蜿蜒前进。许多艺术发展都离不开音乐支撑,如中国传统的民谣和电影歌曲等作品。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了解和欣赏有关音乐的各种艺术门类,不仅迎合中职生的兴趣喜好,而且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高雅审美习惯养成。

4.音乐欣赏课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教育水平。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丰富儿童学前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音乐可以渲染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育要从小抓起,要求幼儿园老师有很高的素质要求。除了解一些必要的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学前教育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设计幼儿园音乐课程、编写有关教育计划的能力;希望教师站在儿童角度理解儿童,开发幼儿音乐潜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从小富有创新力。作为一个持续发展型的幼儿音乐教师,既要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又要提高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更能得心应手。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引导,让学生喜欢上音乐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学习和了解音乐,进一步掌握与音乐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音乐欣赏能力会对他们将来的教学之路产生直接的影响,儿童学前教育对音乐的喜好程度和音乐审美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音乐欣赏水平。

对于将来要投入幼教教育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 或多或少都要涉及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等问题。较高的音乐素养水平,是成为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学习音乐的技能,还是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都离不开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摘要: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作用,是让学生拥有专业的教育技能,让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有较系统的认识。让中职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学习,音乐欣赏水平提升,拓宽音乐视野,提高修养。对学生以后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8.欣赏教学法的重要性 篇八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作用

1.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自身的知识丰富性,通过美术欣赏课,透过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上至五千年前的彩绘,以及历朝历代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直到现在的各种美术、建筑、雕塑等作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到美术经典作品的精华,并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到各个时代文化的精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2.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当然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与美术作品进行了一次情感的感性的交流,精神的需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满足,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自然得到了提升。如兵马俑欣赏中的武士俑形象,以其刚毅的脸庞、威武的身姿、健壮的体形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

3.丰富情感,实施德育。美术欣赏既是一个美育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德育的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内心接受品德的教育。比如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从图中显现出的高超的画艺和繁华而祥和的景象,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灿烂以及祖国的强大,从而不断增强对我们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思路

1.立足教材,以本为本。教材是每位学生手头拥有的最佳学习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欣赏素材,找出其特点,最大限度地显现其个性,拓宽欣赏的思路,抓住每件艺术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东西去讲解、去分析,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

9.《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反思 篇九

通用技术组---李国虹 《技术与设计2》----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 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三)师生互动“思考”问题

1、赵州桥的“敞肩拱”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还有哪些结构设计与此相比?

2、你是如何赏析飞檐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3、你如何从技术与文化的角度赏析蛋形椅?

(四)师生共同探究

1、中国古建筑探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多以木材为材料。请你从材料与构件的连接方式等角度,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稳固的原因。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块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此结构式由立柱、横梁、顺模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点以棒卵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力由木构架来承担, 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 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 这种结 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 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术材具有的特性,且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棒卵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 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斗拱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 并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 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此外,它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尺度衡 量标准。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大式建筑。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中“斗”是最下面的构件,斗口的大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尺寸;“拱”指木;“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室外为下昂, 室内为上昂。

因为斗拱的重要性, 历代建筑对它十分重视, 使它成为判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简介:

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 20 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 , 也是仅有的 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 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 计师。他的作品不仅是博物馆中的经典藏品, 还有一些更成为丹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 如一只杯子或者一 盏璧灯。他的作品具有适合的 尺度、细节和意念。他还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设计家具和 配件。对作品, 他注重细节和材料的选用,传统与实用的结合。

(五)教材拓展

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

(六)让学生总结: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

(七)课堂练习

1、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从文化角度看,“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2、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一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八)单元小结

1、结构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2、从力的角度来看,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3、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4、结构类型主要有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不同的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受力特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结构更多的是若干结构类型的组合。

5、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结 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 形状等。结构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结构的组成形式、构件的几何形状、截面形式、材料以及构件的连接方式等。

6、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文化等都已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九)布置作业:

p033 1、2题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赵州桥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回答:“赵州桥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以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 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稳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主拱顶上有一块雕着龙头的龙门石,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两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这样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了“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上一篇: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感受下一篇: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