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珍珠鸟(共12篇)
1.教学反思珍珠鸟 篇一
《珍珠鸟》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吴先凤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教学反思。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三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可爱。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样子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非常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变化。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这么可爱的珍珠鸟却是怕人的,它会和“我”亲近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及时提问:是作者的那些举动使珍珠鸟逐渐亲近的?老师的问题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就开始认真的读书,读后感《珍珠鸟教学反思》。老师引导孩子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寻找答案,然后汇报。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鸟之间的深情。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了信赖,我们就没法生活下去……让学生明白,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观看珍珠鸟,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互相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通过一组表现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这种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课前教师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教师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低估学生的能力,急于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锻炼理解能力的机会。总之,这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进步。
2.教学反思珍珠鸟 篇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未成曲调先有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三个月后, 这对珍珠鸟在舒适温暖的巢里生了一个小宝宝 (配以小鸟叫声) 。
2.过渡:叫得真好听, 小家伙长得怎么样呢?呀!它跟我们不熟, 好像不肯出来。没关系, 读读第3自然段就知道了。
二、说说读读, 兴致盎然学外形
1.一读, 交流:这小家伙长得怎么样? (肥、可爱、惹人喜爱等)
2.二读, 把小家伙的可爱读出来。
(1) 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样子。你们看, 小脑袋、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蓬松的球儿。
(2) 指名读, 评价。 (预设: (1) 肥得可爱!我仿佛看到了它胖乎乎的样儿。 (2) 你的表情告诉我, 你好像看到这可爱的小家伙了! (3) 正是这个小家伙!这里的感叹号, 能读出来吗?)
3.三读, 体会写作顺序。
(1) 读得真好, 小家伙忍不住要跟你们见面了。 (出示鸟)
(2) 你们看, 这段话很有条理。先写它好听的叫声, 接着写它探出的小脑袋, 最后写拨开绿蔓看到的漂亮的颜色和肥嘟嘟的样子。
4.四读, 品味“探”。
(1) 小脑袋明明是“钻出来”, 却写成“探出来”, 读读课文, 想想“探出来”是什么样子? (探头探脑地, 试探着, 小心翼翼地, 悄悄地)
(2) 一个“探”字,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小鸟想出来又不敢出来的样子, 也写出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三、当回小鸟, 体会人鸟相依之情
1.小珍珠鸟现在是只敢探出脑袋来, 那后来呢?我们来看看这幅画面 (在肩上熟睡的画面) :瞧,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香啊!同学们, 你小时候在谁的怀里睡得这么香?
2.你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怀里, 睡得香香甜甜, 因为你相信、依赖他们, 他们也深深地爱你。而小家伙和我竟能这么亲热, 为什么? (预设:因为小家伙和我一步步地亲近, 它信赖我, 和我是好朋友。)
3.第4自然段写出了小鸟跟我一步步亲近的过程。
默读并思考:小家伙是怎样一步步亲近我的?用“起先……渐渐地……后来……”说一说。
(1) 先自由说, 再指名说。
小家伙就是这样一步步亲近我的。起先它胆子小, 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在屋里飞来飞去, 渐渐地, 它胆子大了, 蹦到茶杯上喝茶, 后来完全放心, 竟然用嘴巴啄笔尖, 啄我的手指。
(2) 出示表格:
从地点来看, 小家伙离我? (越来越近)
从动作来看, 小家伙和我? (越来越亲)
4.小鸟一步步接近我, 应该有话想跟我说吧, 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抓住小鸟的动作“飞来飞去”“一点点挨近”“喝茶”“啄手指”展开想象) 老师当一回小鸟, 给你们看看。
(1) 示范“起先”这部分内容。 (生读, 师仿说)
生:起先, 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师:小家伙也许会想, 妈妈说外面不太安全, 让我别离开家, 还怕我吵得主人不高兴。哎, 没办法, 就在家门口转转吧!
生: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师:哈哈, 主人没什么反应, 老在家门口溜达也没劲, 参观一下主人的书房吧, 顺便咱也练练飞翔的本领!
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师:飞累了, 停在这高一点的地方休息一下吧!
生: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师:瞧我多神气!看, 主人正乐呵呵地看我呢!
生: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哎呀, 看来我的技术还不行, 把灯绳撞得跟荡秋千似的, 看看主人有没有生气?嘻嘻, 没有。他正眯着眼看着我笑呢!他可真够朋友!
(2) 你们也想当一回小鸟了吧? (要求选择“胆子大了”或“完全放心了”中的内容, 抓住动作展开想象。)
(3) 小家伙一步步向我靠近, 我是怎么对待它的呢?文中写得很少, 我们来想象一下:当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 我怎么样?当小家伙一点点挨近我的时候, 我怎么样?当小家伙喝茶水的时候, 我怎么样? (生答略)
描述:是的, 我总是微笑着看着它, 默默地关心着它, 从来不去呵斥它, 我还会轻轻地抚摸它细腻的绒毛, 就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小家伙和人一样, 它能体会到我的心, 我的宽容, 我的仁爱。
5.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再三呼唤”, 写出了小家伙的什么? (恋恋不舍)
6.再现情景, 配乐朗读第6自然段。给这幅画取个你喜爱的名字吧! (《信赖》《温暖》《人与鸟》《人鸟情》《真情》等)
四、总结升华, 信赖之花开在心田
1.这样美好的境界, 来自小鸟对我的信赖, 让我们一起感受“我”与鸟儿间浓浓的情感吧!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是的, 信赖是可以创造美好境界的。人与鸟尚且可以如此和谐、温馨, 更不用说我们人与人之间了! (课件出示:信赖, 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同学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你们会对“信赖”一词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我相信, 由信赖产生的这份温馨, 这份美好, 这份甜蜜, 一定会深深地印在你们的心头, 生根, 长叶, 开花, 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板书设计
【注:台阶式的板书, 再现
3.《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习使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作者把“信赖过程”表达清楚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表达特点的揣摩,逐步体会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作者称呼小珍珠鸟为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读读看,能体会到什么?
2.想看看小珍珠鸟的样子吗?(闭上眼睛)出示小珍珠鸟的图片。
3.说说看,小珍珠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相机指导朗读第3节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4.指导背诵这个句子,相机归纳出写法:“部分——整体”。
设计意图:信赖首先是建立在彼此“喜欢”之上的。由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入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此时再巧妙地出示珍珠鸟的图片,不仅唤起了学生的期待,也很容易激发他们自己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二、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美好的境界”
1.在相处的过程中,这样可爱的小家伙还让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用笔画出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这最最美好的境界是指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体会这美好的境界。
4.交流感受。
① 相机出示课文插图:鸟儿趴在作者肩上熟睡。
② 体会关键词“竟”“居然”,引出“信赖”。
③结合生活理解:在什么样的地方你可以放心入睡?珍珠鸟分明是把作者的肩膀当成?
三、 感受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之情”
1.“怕”。
(1)这小家伙喜爱作者吗?它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对人类是什么样的心理?
(2)快速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
(3)体会“躲”和“探”,引导学生在书上“躲”的旁边写下“害怕”,在“探”的旁边写下“好奇、害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情感、表达效果,及时写下阅读的感受。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批注,对四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需要。
2.由“怕”“不怕”到“喜爱”。
(1)出示自主阅读提示。
(2)互动交流:画面1。
① 胆子有些变大了吗?说说看。
② 这里表现先后顺序的词语是什么?(起先……随后……)指导朗读。
③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家伙?怎么感觉到的?(结合描写动作的词语)理解“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去掉这些词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珍珠鸟的“顽皮与可爱”。
④想象填空: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话题,我设计了自主阅读提示,意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赖的过程。而这一幅画面主要是学生体会到三个“一会儿”表现出的顽皮,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珍珠鸟还会干些什么,来丰富小珍珠鸟可爱的形象。
(3)互动交流:画面2。
①抓住“一点点挨近”,“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②珍珠鸟与作者的心灵是怎样一步步靠近的呢?我们来问问珍珠鸟。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它想: 。
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想:
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想: 。
(4)互动交流:画面3。
预设:体会关键词“完全放心”,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想象他会怎么做?
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胆子大了,落到了小桌上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俯下头来喝茶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时,作者____________,反而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当它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珍珠鸟与作者是怎样逐步靠近的;而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心灵的靠近是建立在呵护之上的。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5)作者是怎样将这三幅画面联系起来的呢?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并依据提示尝试背诵。
(6)就这样,白天,——(引读);傍晚,——(引读)。这个段落,又让你体会到什么呢?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7)醒来的珍珠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以书信的格式写写珍珠鸟的感受。提示:珍珠鸟会称呼作者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珍珠鸟对作者何等的信赖!而此时此刻,学生肯定有很多感悟要说,设立写话的平台,一来可以抒发情感,二来可以积淀感悟,三来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人与鸟的和谐关系,知道要珍惜鸟,爱护鸟。
四、 激发“爱鸟护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1.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说感受。
2.推荐书籍:《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兔子坡》《波普先生的小企鹅》《小红马》。
设计意图:所推荐的外国名著,都是与动物相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人与动物和谐自然地相处,彼此给对方带来了很多欢乐。这样的书籍,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4.《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四
2013年10月11日我在四
(一)班执教了《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认真总结了这节课中的得与失,归纳起来有这几方面:
一 在整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朗读,例如在第1、2自然段中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中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读、齐读。第4自然段中的默读、选读、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的指名读、齐读。第7自然段的指名读、齐读。总的说来,朗读方式多样,在个别学生朗读时也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但齐读较多,很难指导到位,应该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分析课文时,为了使学生的气氛活跃,教师分析过多,有几个地方可以先让学生自由体会,教师再进行点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例如在感知小珍珠鸟外形的特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对比珍珠鸟妈妈和孩子的异同点,再来朗读描写小珍珠鸟的外形的句子,学生的印象会深刻得多,借助最后一个比喻句,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到位。再如小珍珠鸟接近作者的过程也是以老师的分析引导来完成的,其实可以事先做准备,把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变化做成表格,由学生经过朗读课文来完成表格,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朗读课文的态度也会更认真,教师也会轻松得多。有时候因为生怕学生听不懂,教师往往讲得很多,殊不知,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
三 这节课我最遗憾的环节是设计了一个同桌讨论的环节,就是珍珠鸟为什么会如此的信赖我,由于前面时间没有把握好,时间不够,这个环节只以学生独立思考再草草汇报而结束,如果经过讨论,学生的体会会更深,也会出现意想不到发言。
四 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问题,每个环节学生都有思考,如在教学第1、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思考作者为珍珠鸟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让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作者还会为珍珠鸟做些什么?学生要想答出这些问题,既要认真的读课文,又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平时自己如何关心小动物,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需要不同角度的思考。又如第5自然段的教学时,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小珍珠鸟还会怎样淘气?它为什么不愿回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不能从课本中得到,要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在后面还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作者所说的信赖仅仅指的只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为了在人和动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建立一种信赖关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在经过反复考虑后,我把这两个问题省略了。
5.《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得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放音乐边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小鸟,其中就有珍珠鸟,再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以及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2。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而且课文内容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视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怎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六
教这一课,我还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提问题,猜课文会写什么。学生读了课题,说想知道珍珠鸟长什么样?为什么叫珍珠鸟?学生猜课文会写珍珠鸟的样子和生活习性。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去读课文。在正音读通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课文写了珍珠鸟的样子,有的说写了珍珠鸟的淘气,有的说写了“我”对珍珠鸟的爱护,有的说写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我肯定了学生的发现。我想这就是学生初读课文的阶段,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的,老师所做的只是引导与激励。经常训练,我想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与整体把握能力会得到提高。
之后,进入了细读课文阶段。沿着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画出写珍珠鸟样子的句子。学生很快画出来了,于是议读这段话,说说从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珍珠鸟。学生说这是一只可爱的珍珠鸟,颜色鲜艳美丽,形体惹人喜爱。朗读时,学生把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读出来了。课文第四节写了小珍珠鸟的动作,我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从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珍珠鸟?学生说这是一只淘气的珍珠鸟,这是一只胆大的珍珠鸟。我肯定了学生的解读,然后让学生找理由。学生从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感受到了珍珠鸟的逐渐胆大,从珍珠鸟“一会儿DD一会儿DD一会儿DD”和“飞”“撞”“站” “蹦”“喝茶”“瞧”“啄”等动作的词感受到了它的淘气。
随后,我再让学生研究文中的“我”。让学生找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欢和爱护。学生交流发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1、直抒胸臆DD真好 2、给珍珠鸟安置舒适、温暖、安全的家。3、称呼小家伙。4、动作:拨、抚、停。
最后研究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正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怜爱、关注与爱抚才使得珍珠鸟越来越胆大,越来越信任、依赖“我”。我让学生找珍珠鸟对我信任、依赖的事例。学生找到了第5、第6自然段。我让学生珍珠鸟白天如何淘气地陪伴我,傍晚如何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回到鸟笼。之后,引导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只淘气的珍珠鸟,把落到“我”肩上并睡着的内心独白说出来。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珍珠鸟的安逸、幸福。再让学生看图感受画面的意境,给画面取名,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及给人的启示。
7.教学反思珍珠鸟 篇七
我以为“以文本为本”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读透文本, 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 从文体、结构、文字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读、研读。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 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二是应用好、用足文本。用好课文、课后练习、课前导语、插图等, 教学不游离于文本, 甚至脱离文本。《珍珠鸟》是一篇诗情哲理味十足的美文。通过具体解读, 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时间为序写出事物 (活动范围、动作、情感) 细腻的变化, 语言运用准确传神, 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尤为贴切;二是概括描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情境描述与情感流露互相融合;三是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文章主题“喷薄而出”而又“水到渠成”。我提出了“通过品读重点段落, 在重点语句的比较、前后对比、揣摩中体会有序地叙述、用词的贴切及珍珠鸟与“我”从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的主导目标。这个目标, 既有过程与方法的描述, 又有情感、价值观的描述, 更有知识能力的描述。
二、以学生为本
当然, “以学生为本”最起码也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 应从学生已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 对文本内容的熟知程度、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二是教学就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着眼于学生而且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已到哪里?从何处起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 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 我们的教学就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在目标的描述中, “培养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前面我特意加了个“进一步”。考虑到这是第三学段的起始学期, 课文导语中的“结合实际, 和同学交流‘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体会。”的要求, 在目标的描述中具体细化为“通过整合比较, 小结提升,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实际, 理解‘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这样更切合学情实际。另外, 在具体的教学中, 应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顺学而导。
三、以语言为本
语文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读懂文本, 反复品味语言, 通过想象朗读、比较揣摩等方法理解文本、学习语言、发展语感。《珍珠鸟》语言凝练准确, 形象生动。尤其是10、11两个自然段, 动词的运用更是将汉语的贴切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 教学中, 我引领学生再次聚焦第10自然段, 通过品读重段落, 在动词的横纵比较、前后对比、揣摩中体会有序地叙述、用词的贴切及珍珠鸟与“我”从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以课程为本
以课程为本, 那就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落脚点, 努力实现由教教材到教课程的转变, 具体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时时有课程。语文新课程理念是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 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学习的主人,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 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因此, 在整个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要全面考虑, 既要突出主导目标, 又要兼顾其他目标。当然, 我们同时也要兼顾到学期和单元目标, 与编者对话。教师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一篇文章, 为什么要将它放在这一单元, 为什么要放在这一单元这一课。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包含着一些重要内容, 教师应认真阅读单元提示, 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了解到编者的意图, 从而努力让一节课的学习体现本篇课文的个性, 又凸显本学段的共性。综合考虑文本、学生、语言、课标四个方面的因素, 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提高默读的能力,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品读重段落, 在重点语句的比较、前后对比、揣摩中体会有序地叙述、用词的贴切及珍珠鸟与“我”从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通过整合比较, 小结提升, 并结合实际, 抓住关键词“信赖”理解“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通过与课程标准本学段阅读叙事性文章目标比较, 就会发现,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能够很好的照应, 同时结合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也可以看出注意到了学段间的过渡和衔接。
综上所述,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若能真正落实这“四本真经”, 既做到充分地预设, 又能在动态中随机的点拔引导, 以学定教, 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前不久参加了教学评比, 上了《珍珠鸟》一课, 有一些肤浅的思考, 现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8.教学反思珍珠鸟 篇八
地点:七年(1)班教室
授课人:宁老师
背景:宁老师借班开课,供大家借鉴探讨;全班共52位学生,听课老师16位,片区教研。
宁老师初次与该班学生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不少环节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所设计的导语很有创意。其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摆脱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堂上的交流,“互信——亲近”;其二自然地扣住了新课所揭示的主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其三介绍读书之法“眼到、口到、心到”,其中关键是“心到”,为后面师生之间的用心交流、解读文本做好铺垫;其四借助学生的语文教师之口赞美学生,从而实现激励学生踊跃发言的目的。第二,整堂课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满激情——这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反映,毫不吝惜赞美之辞——“比老师的答案还好”、“比初三的学生厉害”、“有这样的表现肯定上大学”等,孩子的进步是长辈们肯定出来的。第三,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比较到位,尤其是在理解主旨句的含义以及谈对自己的启示阶段。第四,宁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洁,字迹工整美观,基本功优秀。
同时,宁老师的课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发人们的思考:
思考一,从各位教师的反映来看,这堂课很成功,宁老师也感觉很爽。那么,一堂课成功与否,到底是由学习主体的收获来衡量,还是由上课教师的收获来衡量呢,答案无疑是前者。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衡量学习主体的收获呢?首先,看课堂学习中学生发言的人次有多少;其次,听学生发言的质量――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超出上课教师的预设(教参上所提供的)的见解。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出现的,教参编写者或上课教师所考虑到的毕竟有限,而全班四五十个学生,肯定能超过几个编者加一个上课教师的思维。更何况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都各不相同,这正是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而这堂课上发言的学生只有11人次,这是第一个思考——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怎么量化分析。
思考二,主动发言的学生,说的内容“比老师的还好”。这不能反映学生真实解读新课文的能力,他们所说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参考书上借来的。仔细观察两个发言学生的课本,一个批注得很详细,空白处基本都写满了,另一个则把参考书放在课本下面,回答问题时直接翻开参考书念。因此,怎样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参考书,甚至学生是否有必要去买参考书,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语文教师统一认识,科学地去引导。
思考三,在借助参考书来与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探究文本的主动性、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制约——发表不出独到的见解。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照搬参考书的回答不停地肯定,甚至赞扬,是否有可能扼杀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创造性。
思考四,这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属于重点课文,至少要安排2个课时来学习。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选择这样的课文来开课,是否有必要为了给听课教师一个完整的感觉而硬把学习内容压缩到1课时来完成。开课也是为了带领学生真正地学习,而不是为听课教师开课。再说,说课时有说教材、说教法等环节,并不会引起听课教师有这堂课没上完的感觉。相反,两个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个课时来完成,容量大,时间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就不能保证。
9.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九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可以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必须与最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可以么”,马上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会变的花树叶》教学反思),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0.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十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我这时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小珍珠鸟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的笔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笔头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处。学生写道:小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心想:妈妈告诉过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还是乖一点,别跑远了。它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心想:我要是把这些书都读完了,我也是个“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么?茶?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好喝不好喝?这样想着它就俯下头来喝茶,边喝边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会怪我吧?它又偏过脸来瞧瞧主人的反应,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没生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写字的笔尖,它想:这是什么?嘴巴尖尖的,还能吐出一个个黑字。主人抚一抚它的绒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欢我,我们交朋友吧!……学生入情入境,将原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进行扩展,在写的训练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在文章中走了个来回,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准确.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我以课件播放画面的形式结束课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11.《珍珠鸟》情境设计与分析 篇十一
【情境設计】
师:假使你是冯骥才,你放不放珍珠鸟?假使你是珍珠鸟,冯骥才如果打开鸟笼,你们走不走?选择一个角色谈一谈。
生:我是冯骥才就不放它们,因为即使放了它们,也会有别人去抓它们,它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作家的尊重,更需要整个人类的尊重,就像人尊重自己的生命一样。可惜,总有一些人贪婪,伤害它们,那么还不如就让它们生活在笼子里呢。
生:假如我是冯骥才,我一定放,真正还它们自由;假如我是珍珠鸟,我一定要走,回到原来的家。
师:你相信它们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你相信所有的人吗?
生:人类的确应该给它们幸福快乐,毕竟它们长着翅膀,不应该久活在笼子里。可是,已经习惯在笼子里的它们,即使被放飞,也不一定能飞走多远。你想,在我们这个城市里,都是楼房,哪有它们生活的地方,说不定它们就会死在寻家的路上。
师:那你宁肯失去蓝天,丢掉你翅膀的飞行?
生:所以,如果我是珍珠鸟,我一定要飞出去,哪怕自由飞上一会儿,也有了鸟性的释放,哪怕是死也值得!
生:如果我们飞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临的危险太多,不是又要承受不自由吗?要自由,代价也将是很大的。要是回到从前,人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坏,那该多好。
生:我觉得这是个两难的道德问题。你说放吧,的确这珍珠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本能,也许不如在这里生活得好,而且的确不能确保别人不会伤害它们;不放吧,又觉得不道德,因为我们人类和鸟类的生命是平等的,生命不能排序,我们不能让它们满足人类的欲望……
【分析】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纵观一些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一些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无不发现他们的教学均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往往一问激起千层浪,使课堂焕发活力,呈现精彩。出色的问题情境能够融知识与趣味、实践与感悟、情感与理念于一体,使学生在问中增长知识,在问中产生兴趣,在问中学会思考,在问中升华情感,在问中形成观念。在上述案例中,特级教师窦桂梅匠心独运,创设问题情境“人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让学生充分讨论。由于教师创设的问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讨论中学生的个性认识、个性理解互相碰撞,智慧与情感、态度与理念异彩纷呈,放射出绚丽的光芒。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开拓一片新天地;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更多思考、更多潜能、更多感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带领大家共享讨论,分享收获。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古诗《草》时,别出心裁,以戏剧化手法,扮演角色(孙子和奶奶)创设情境背诵古诗。于老师联系生活,贴近家庭,以生活化的扮演,以巧妙的设问展开教学,令人耳目一新。教师扮演的奶奶两次故意反问:“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哇?”“还有一岁一窟窿?”是多么有趣有味,巧妙新奇,令人惊叹。这两个设问巧在合乎“奶奶”身份,使课堂充满情趣。妙在问出了要点,践行了问中促思,问中促悟,把检查与巩固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巧问于嘻,巧问于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12.教学反思珍珠鸟 篇十二
一、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目标要简明
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基于这样的考虑, 《珍珠鸟》第二课时我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 默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3)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感受人鸟之间的真情, 仿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
二、提高课堂效益, 课前预习要强化
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启示我们, 教学的起点不是教师的教, 而是从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自学开始的。学生充分的预习能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地反映出来, 还能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教才是教, 时刻警惕教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 永远坚信学生的自觉和能力, 才是教育的真智慧。
预习作业所涉及的内容、面对的焦点, 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把课文读几遍、学习生字词语、标上段落序号等一些基础性任务。教师还应该紧扣文本重难点, 直指教学目标, 针对主要教学内容, 涉及文本内容及表达方式设计预习作业, 引领学生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预习中, 学生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减少预习的盲目性, 提高预习的效率。
依照本课教学目标, 我安排如下预习作业:
(1) 朗读课文, 试着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 默读课文, 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三、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内容要简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 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 选择学习的内容, 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 就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问题的设计要依据书后习题。语文课教什么相当程度是由练习题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核心问题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 更要关注文本表达方式, 要寻求两者的融合与平衡。本堂课上我扣住书后习题4“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一核心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读读、说说、背背, 再引导学生谈谈作者是怎样来写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自主小结, 练习仿写。
四、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环节要简化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为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 检查复习, 引入新课
有专家说:“听写是个宝, 久练见功效。”学生听得准, 写得对, 反应便敏捷快速。选用所听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既是语言训练, 又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进一步引发学生兴趣, 为学习新课搭建好平台。
2. 直奔重点, 精读感悟
(1) 预习反馈, 学生在预习基础上默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继续圈画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词句。
(2) 先完成的, 同桌间或前后座位的学生可以小声交流。
预习作业和学生间的差异都是极好的课程资源, 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 更是一种体验。采用多种方法认真而又扎实地抓关键词句的教学, 这样设计, 既能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又能在品读过程中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 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设计具有思维张力的统领性的核心问题, 避免了肢解文本, 繁琐讲解, 跳出了“篇篇精确分析, 段段细读深究”的传统范式。本堂课的核心问题“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围绕文本, 紧扣目标, 突出重点。学生议在关键处, 论在点子上。
(3) 在与小珍珠鸟相处的日子里, “我”明白了什么?“我”要告诉人们什么?学生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练习将反问句“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成陈述句, 体会反问句的好处。
(4) 再次默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的。学生读书、思考、交流: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 按时间、空间顺序, 描写小珍珠鸟的动作、神态, 表现人鸟之间的真情。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 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 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这种失衡的做法, 不仅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还会把语文掏空。因此, 要提高课堂效益, 语文课堂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 更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 从而“言”、“意”兼得。
3. 学生自主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等方面谈)
五、提高课堂效益, 随堂练笔要优化
在学生自主小结后, 让学生观看一段“小麻雀雪地觅食”的视频, 再选用下列词语写写小麻雀雪地觅食的过程。
扑楞楞跳飞来飞去啄食咂嘴巴落蹦
叽叽喳喳起先渐渐地最后
【教学反思珍珠鸟】推荐阅读:
《珍珠鸟》教学反思-精选文档11-12
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08-31
珍珠鸟教学实录07-09
缝纫鸟教学反思10-30
《珍珠鸟》教学课件08-03
《珍珠鸟》个人教学设计09-10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06-23
语文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案设计07-24
寒号鸟教学设计及反思07-17
21 珍珠鸟(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