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精选7篇)
1.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篇一
太谷学习心得
学习太谷 反思课改
2014年3月5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校一行11人去山西太谷学习考察。大家通过参观校园文化、深入不同班级听课、听报告、与学校教师交流等多种途径,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很大。太谷县的教育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地搞课改,用课改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现了真正的高效。
一、面对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我们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高水准的教育教学质量。低耗高效,课堂效率高,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开心
2、教师工作繁重,成绩平平的原因
①教师只停留在表面的忙碌上,缺乏高质量的课堂设计和组织管理
②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例重
3、我们必须思考:
如何把课改落到实处,实现高效课堂,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教师的负担减下来,学校能不能不只是升学的工具,家长能不能不在忙于为孩子找老师补课
二、太谷经验之一:实行分组教学,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
1、学习小组的划分——以班主任为中心分组,实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2、学习小组的评价——捆绑式多元评价
3、学习小组的的培训
首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尤其是优秀学生不愿帮助差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理念培训:明确听、想、讲三个层次,以讲明白为最高要求;
①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②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只知道对不知道错算是半对,既知道对又知道错才是全对。③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
④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实现超越自己。
⑤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
⑥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4、学习小组的的指导。
①小组长如何讲
先讲思路,后讲做法
语言格式是: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还有别的思路吗?最简捷的思路是什么?
②组员如何学
组员不能只满足于听。也要学会说表述,让组员明确知识不只是听会的。在合作中,不但要学会知识,更要学组长的思维方法。
三、太谷经验之二:实行二十四字教学,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
1、太谷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2、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解读
阅读感悟:
即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自学检测:
即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合作交流:
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
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展示点评:
即教师要集中共性问题,予以精讲,同时对小组同学的合作和学习情况进行激励
评价,时间不超10分钟。
分层训练:
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⑴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⑵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⑶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拓展延伸:
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我们应该反思和明确的几个理念
1、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
2、时间加汗水型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3、理解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
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
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
5、等距离管理,满堂灌,干扰优秀学生的发展
6、变讲堂为学堂,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要重视复述。
五、具体做法:
1、太谷课改始终贯穿的理念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讲不是书本的重复,书上能看懂的绝对不讲。倡导做智慧型教师,不当时间加汗水型教师;做事业型教师,不做事情型教师;处理好多与少的辨证关系:即教师讲的少,学生练的多,教师备课多,课下批改少,教师选题精,学生解题思路多。
2、“两个极端”不容忽视。
第一、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学习太谷的课堂:老师该讲的必须讲,而且得反复讲;不讲的坚决不讲。比如;一些概念、定理、原理、纯知识性的东西,老师不仅的讲,学生还得做好笔记。学生能看懂、能看会的不讲。听太谷三中几节语文课,深有感触:当老师讲到“夹叙夹议”时,老师详细讲,学生做笔记;老师上课的艺术性也很重要,语言、动作、神态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另外,学生自学和讨论时,教师是不是应该深入到学生中,捕捉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来解决。学生在展示讲解时,不太对的地方是不是应该适当的引导、点拨、甚至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二、学生用资料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我所带的班级,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正确用资料,一少部分学生把资料当作答案书,发下学案,甩开课本,把希望全部寄托于资料,不加思索地抄,课堂讲解读。更有抄学案者,抄老师的学案,抄同学的学案,可想而知效果如何?建议加大引导和检查课本预习的力度,3、课堂高效率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高效率有待提高。一节课下来,学生自主了、合作了、也展示了,可有时一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可能会哑口无言。原因是什么?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而后改。
通过观摩学习,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太谷在推广和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可以感受到太谷的中心工作就是有效教学。有这样一个标语“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我想,学生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其学习必然是有效地;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些,其工作也必然是有效的。所以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这块教改实验田上,我们要努力把太谷成功的经验校本化,争取为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前一篇:太谷县学习感受 后一篇:没有了
2.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篇二
一、课前勤做下水实验, 努力提高科学趣味性
就科学课而言, 教师在课前先下水做探究实验是一种特有的备课形式, 通过教师亲自去实践, 去设计, 思考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趣味性, 通过试水探究, 把握教学第一手资料, 洞察实验操作相应步骤要点和难度, 从而设计出最合适的教学步骤, 为整个课堂教学调配出特有的趣味。
1. 实验问题设计要具有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我们知道, 往往兴趣越浓厚的学生, 其学习的主动性性就越高涨, 因而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这是作为科学实验探究最有效性的方法。学科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要让科学实验探究充满趣味性, 势必要在实验中提出问题的时机和步骤能够充满悬念, 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 从而使他们对实验欲罢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前要对各种实验的现象了然于心, 所以先下水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 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课时, 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测量磁铁的磁力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在让学生测量4个环形磁铁吸在一起的磁力时, 已经可以看出变化规律了, 因此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当多个磁铁吸合在一起时磁力就会增大。此时, 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两块相互排斥的环形磁铁捆绑在一起时磁力大小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会容易回答出:“磁力会相对减小。”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后发现实验结果与猜测相一致。然后老师让学生用条形磁铁代替环形磁铁去再次实验。先让学生根据结论猜想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的猜测对吗?”通过实验, 数据显示的结论刚好与环形磁铁的实验结论相反。所以学生就容易得出结论:并非所有的磁铁都能满足这两个结论, 因而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将两块磁铁相互吸在一起, 磁力大小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同样把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捆绑在一起时, 磁力大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上述实验现象显然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实验结果教师必须是清楚的, 这就要求教师事先下水进行实验过的; 第二, 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追问时机和步骤教师是事先精心设计过的。从已知到未知, 从正确———错误———再改正, 做到步步深入, 中间悬念迭起, 为整个课堂探究调配出学生从未感受过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2. 实验变化现象要更加明显
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标准的实验室和仪器室, 很多实验器材不需要老师苦苦寻找, 器材一拿, 自己的一套下水器材一试用, 拿着分组器材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那些没有经过我们试验的材料, 可能因为某些已经损坏或失准, 还可能因为实验现象不明显, 将导致探究时出现一些问题而让我们变得措手不及, 让课堂无法按预设步骤正常进行下去。
例如, 在教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第6课《指南针》这一课, 教师对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早已经于胸有成竹, 对整节课教学环节的把握也已然到位。当教师拿着一盒指南针走进教室时, 这个盒子里面的指南针可能就是整节课问题的所在。当学生在练习使用指南针时, 尽管操作是正确的, 不过在汇报时发现“哪边是北方?”这个简单的问题学生用手指出的方向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原来是我们存放指南针的方法不够正确, 虽然存放时避免了与周围一些铁器和磁铁的接触, 但是大量指南针同时存放在一起, 磁场长期相互干扰, 指南针磁针的磁场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虽然教师在课前动手使用了指南针, 但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由于实验器材出现问题的缘故使得整个课堂不能顺利进行, 这时就要求我们下水探究实验范围要更广, 做到能将每一组实验器材都实验操作一遍, 确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如果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改造或事先更换器材, 使现象变得更加明显。这样就能使课堂实验探究的趣味性不至于发生变质现象。
3. 实验探究步骤要相对完善
教材中一些实验看似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但实际进行探究实验时有的步骤却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实验时间要求过长, 实验器材相对缺失, 实验现象不够稳定, 实验与表格不相对应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下水实验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案, 通过对探究实验深度研究, 完成教具改进, 表格制作, 实验变化等来完善探究设计, 让课堂教学有目的性地调配出趣味性。
例如, 在教学《金属的热涨冷缩》这一课时, 在做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时, 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让学生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 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1) 这一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开展探究相对容易些; (2) 加热后钢条长度和粗细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过程是借助2根大头针来代替钢条, 通过观察大头针的倾斜程度, 从中把钢条的细微变化“放大化”, 让学生能直接看到加热的大头针的“膨胀”, 来感知钢条的膨胀。这可以使学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深入。教师在没有经过事先自己课前的探究实验, 想当然的认为实验是简单并且成功率很高的预设下, 可真正让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后就可能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由于钢条导热慢, 学生实验时间就相对比较长; (2) 钢条“膨胀”现象非常微小, 经过大头针的“放大”实验现象还是不太明显, 不能发现大头针有很明显的倾斜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大大地打击学生对实验的热诚度, 很快学生就会显得焦急, 变得不耐烦, 从而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不但无法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 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为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 教师就需要在课前亲自动手做好探究实验, 发现类似上述问题后, 将实验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实验方案设计重新修改变得相对完善些。比如为了使实验现象变得更加明显些, 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大头针连接在一个简易电路上, 然后通过蜡烛加热大头针, 使其膨胀伸长接通电路并点亮小灯泡; 冷却后大头针收缩, 电路断开小灯泡再次熄灭。这个实验现象相对明显, 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学生容易理解。
二、上课甘做实验助手, 尽量突出科学趣味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 课堂是学生的, 应该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科学课堂探究实验要遵循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来唱主角, 而教师自身则应转为辅助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地设计科学实验方案, 并积极尽情参与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 感叹科学的奇妙, 收获科学的奥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心甘情愿做学生的助手, 并尽量突出科学课的趣味性。
1. 适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 教师演示效果不如让学生亲身经历来的好。如果确有难度就可改为师生共同操作完成, 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 会让实验设计、操作提示更为自主, 学生更有兴趣。
例如, 在教学《磁铁的两极》这一课, 让学生自行设计验证条形磁铁哪个部位的磁力比较大时,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 将回形针串起来的时候要先做一个挂钩, 然后将回形针一个一个放在挂钩中, 但不能挂成一排;事先在磁铁的五个点上特意做了凹槽设置, 确保挂钩位置一致, 防止挂钩左右偏移等。尽管教师事先这样精心地指导, 但实验操作中学生依然会犯错误。笔者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完方法后, 请同学上讲台和老师一起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老师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然后让学生自主解决, 比如:遇到挂钩挂法错误时, 学生自主解决了; 遇到挂钩往边上跑的现象,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有些用手指挡着, 有些放在桌上挡着, 各个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各种简单问题都能顺利得以解决。实验结束后, 学生在交流中指出挂钩移动是因为周围磁铁在干扰这一点的测量, 为了让实验更精确应该在测量时将磁铁其他部分全部遮住, 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见, 适时让学生自主探究, 能极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让学生头脑中的“精灵”细胞得以开发。
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即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了“拦路虎”, 并且学生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 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亦会使整堂科学课充满浓浓的探究味。
2. 小组探究教师扶弱助强有讲究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 各小组之间的操作能力有强弱, 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操作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手把手提高该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当然, 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操作能力较强的小组中, 适时点拨启发, 可以进一步探索到新的发现, 并可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而教师假如参与到操作一般的小组中, 则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各组的学习探究情况。因而, 教师适时扶弱助强, 并让各组进行探究大比拼, 能极大地提高科学的趣味性。
例如, 在教学《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这一课时, 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很快完成了课堂实验, 利用剩余时间在尝试挂其他不同的重物, 发现开始转动的一瞬间轻推摆锤, 重物相对较轻时齿轮便能转动起来, 太重却不能灵活转动。这时, 老师及时参与进去, 与学生一起探究, 最后得出: 这是由于齿轮之间摩擦力太大了的缘故造成的。交流时, 这组学生就通过这个情况延伸到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给机械零件加润滑油, 才能减少摩擦力, 防止齿轮磨损。这些看似简单的探究活动, 实际操作中还是会碰到许多的问题, 只有当教师参与其中, 才会让实验器材用得更好, 用得更精, 才会从中发现一些更有深度的科学知识。这样的师生小组合作, 能让学生在实验时探索到许多课外知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课后拓展探究实验, 不断延伸科学趣味性
“带着问题进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出教室。”这是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课外实验拓展是让趣味性延续到课外的重要载体, 但小学生课外热情总是只有三分钟热度, 要让这种探究热情不断持续高涨, 就需要教师亲自进行拓展引领, 将课外的成果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1. 下水展示, 让创意引领实验探究
教师将各种“让我们课外继续去研究、去探索”的话语热情澎湃地抛给学生时, 学生也在期待和教师一同进行各种创意的尝试。这时候教师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去尝试, 将那些课堂中被忽略的瞬间在课外闪光, 让创意思维尽情展现。
例如, 三下年级科学第一单元中学生对于《种植凤仙花》一课, 在了解到网络上的凤仙花种植瓶后, 发现作为农村学校完全可以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来代替, 这样既省事又方便。笔者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 在课后和几位同学一起用课余时间将大家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 将自制凤仙花种植瓶现场展示, 学生兴趣相当高涨。课后, 许多学生用自制种植瓶播种了大批春季花种, 对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发展变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的研究。笔者随后又亲自带领孩子去学校食堂后面的种植园取土壤, 培育多种植物品种,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 活动劲头高, 学习效果好。
2. 适时交流, 让成果直观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 特别是课外探究活动, 有些并不能让每一个同学亲身经历, 亲眼所见。这些探究如果用视频、照片、科技小论文等方式记录下来, 在教室、科学角用展示出来, 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成就感, 使他们对此乐此不疲。
例如, 有一位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热对流实验经过自己大胆创新拍成视频:一个装满水的大烧瓶中放入一条小金鱼, 瓶子上端用带细玻璃管的木塞塞住, 放入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底部和颈部水的温度。将烧瓶稍微倾斜成30度角, 用酒精灯在烧杯颈部加热。几分钟后, 通过视频清楚地看到测量烧杯下端水温的温度计液柱没有明显变化, 小鱼在烧杯底部游来游去, 生活惬意。而测量颈部水温的温度计液柱不断升高, 甚至有部分水溢出细玻璃管。这个视频给了其他学生极大的刺激, 许多学生对此惊奇不已, 对自己参与课外探究活动表现出很高的欲望, 课外跃跃欲试, 兴趣很浓。
科学实验探究要求教师课前有精心的准备, 课堂中成为学生的幕后英雄, 课后又需要积极引领宣传, 把实验探究步步抓实, 把科学课堂归还给学生, 把探究天地进一步拓宽。实验探究在学生心田中种下的是科学趣味, 收获的必将是学生超强的动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
3.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篇三
一、组织实验老师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模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旨在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并特别强调课内的大量阅读,还孩子一个书香童年。为了把主题学习的先进经验学精、学细,我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返校后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通过网络,多方了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长还亲自带队组织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去观摩取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骨干教师慢慢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学模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觉得“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以操作,也愿意试一试。校长十分支持本项工作,购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费用全部由学校经费出,解决了学生购书难的问题,为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二、选定实验班,大胆尝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经过紧张的筹备,2014年9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主力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队伍,分别在一至六年级中选择一个班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班,拉开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序幕。
实验初期,教师对照着丛书内容,在原有语文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适当节约出一些时间来阅读丛书,更多的是备“1+X”模式的课例,基本模型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自学与交流——拓展阅读——布置作业”。课余,实验教师及时交流上课心得,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慢慢优化课堂阅读时间。慢慢地,实验教师发现学生在“自学与交流”这一环节中越来越会说,懂得更多,从而为“拓展阅读”留出更多的时间。“1+X”模式的课例让实验老师觉得语文课堂增效了。边实践边总结,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两个学期的努力,每个实验老师都逐步总结出了自己的课堂模式。有的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尝试设计“1+ X”和“X+Y”课型,效果也较好。
三、搭建交流平台,展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初步成效,供更多语文教师探讨
1.借助“全镇一体化”教研活动平台,让全镇教师了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经过两个学期的积极实验,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基本成型,而且比较高效。借助我镇“全镇一体化”教研活动平台,我们隆重向全镇教师推出“语文主题学习”课堂。2015年10月20日,在校本部举行“全镇一体化”教研活动,全镇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校级领导也积极参与并给予指导。本次活动以“如何把导学案和‘语文主题学习相结合”为专题。第1节课由蓝老师和二(2)班的孩子们一起上语文S版《天鹅、大虾和梭鱼》。把导学案与“语文主题学习”相结合的课例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这是“1+X”课型,以“团结协作+动词的应用”为主题。本节课教学设计好,课堂容量大,给听课老师们带来了新的启发、新的感受。第2节课由语文教研组长杨老师分享报告,让老师们对“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第3节课全体听课老师一起评课,先由蓝老师说课,然后由听课老师评课。听课老师们中肯的评价让大家感受到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搭建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增强校际间的研讨
作为英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我校积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并已开展了围绕“语文主题学习”的全镇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开拓实验教师视野,在浛洸中心小学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1月19日,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师一行8人到浛洸中心小学参加交流活动,与浛洸中小、望埠中小的实验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本次活动以“语文主题学习”为专题,三所学校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实验教师、部分非实验教师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首先由浛洸中小的李老师和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将相和》,采用“1+X”模式,从课文到丛书内容,每个环节李老师都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分享感受,必要的时候适当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由我校的梁老师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石榴笑了》,还学习了丛书中的两篇课文,也是“1+X”模式。听完两节实验课后,我校实验教师杨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体会。紧接着,英德小学语文教研员谢小妮副主任给大家分享了“语文,呼唤阅读的回归”的讲座。从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怎样找“主题”、怎样上“语文主题学习”的课等方面进行了浅显易懂的阐述,让大家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实验老师注重积累实践体会,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阅读,走向“悦读”!
3.搭建QQ群交流平台,增强县际间的研讨
为了给实验教师创设交流平台,英德、佛冈小语教研员为实验教师建立了“英佛小语主题学习联盟”QQ群,把两个县的实验教师全部集中在一个 QQ群里,为实验教师及时交流提供了保障。课余,老师们积极交流探讨,或就不懂的问题发问,或发表一些上实验课的心得,或分享教案、课件等备课成果……互相学习,一步一个台阶,共同进步。我们,在一起!
更让人惊喜的是,2015年12月,清远教育局还专门组织了“语文主题学习”赛课活动,清远地区每个县都有代表参加决赛。我校实验教师全程参与观摩,通过听课、赛课学到了更多,更多……
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初步成果
通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总结出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优势:真正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了实处,学生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有的学生(家长)自愿把丛书买回家去阅读,还会想办法购买别的课外书;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有所增强,优秀作文越来越多;“X+1”“1+ X”和“X+Y”等课型给传统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促使教师加强深度学习,不仅充实了语文课堂,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实际困难:个别教师畏难情绪比较浓,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够高;个别家长不太愿意为孩子们购买丛书;个别学生参与实验的效果不明显……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坚信:“困难、痛苦,就是成长的起点,把握好这个节点,会成长得更快。”在我校现阶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显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强深度学习,努力打造优质的“X+1”“1+ X”和“X+Y”课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拓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实验规模,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主题实验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感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能在山区乡镇小学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4.太谷二中参观、学习心得 篇四
2009年10月21日,我有幸前往太谷中学考察学习,通过,参观校园文化,进入教室实地听课,听取校长讲解等活动,使我对该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校园管理等无不感到震撼。通过参观、学习、感受,使我真正认识了教学改革的很必要性。现有感受如下:
1如何正确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导学精练”的教学模式,班级分成学习小组,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空间。教师做启发和点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太谷二中一堂课下来,老师基本上没什么事可干。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学生讨论,回答,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失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
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提出,并引导学生写到黑板上,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2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在课堂讲评前,发课前预习问题单,由学生自主解决教材中的一般性问题。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共同解决、达标测评。更能体现科学的教学规律,让学生更有效的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
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太谷二中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4、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太谷二中分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后进生学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
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以组测评督促后进生努力跟进。
5、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师资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太谷二中却绕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讲课能力”,直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则放弃了讲课的权威,融入学生,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起着引导、协调、督促的作用。
6、分组学习好处多。
太谷二中以六人小组为学习单位,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评价单位。
一、以组为单位测评,让爱学的同学带动不学的同学,由被动变主动。
二、以组为单位测评,提高竞争意识,谁也不甘落后,都想冲锋在前,自然提高成绩。达到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谐关系的能力。
四、以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让有能力者就有更多的机会,就会提升的更快。
7、教学模式大变样。预习交流、自主练习,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小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试――教师以试卷、黑板展示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小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很重要。
传授学习方法。《老子》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5.赴太谷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袁秀梅
5月10——11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校老师一行100多人有幸前往我省教育示范县——太谷县三中参观学习。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日常教学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太谷人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他们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干的都是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课堂上,教师看似讲的很少,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而课前他们付出的劳动是巨大的。到了太谷后,我们顾不上旅途劳顿,先聆听了张四宝主任做的精彩的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得知:太谷三中现名太谷县恒达中学,是一所初级十八轨制中学,从1999年至今,该校学生多次夺取晋中市中考第一名。中考特优生占到晋中市的近40%。近年来,被确立为素质教育示范校,明星学校等多个荣誉称号。是三晋大地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从报告中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学模式。更深刻理解了张四宝主任提出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第二天我们走进太谷三中,实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日常教学。一进校门,就被太谷三中吸引住了。学校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整洁有序,使你立刻有一种被文化包围,被有序规范的感觉。从听到的每一节公开课,从听到的每一场专题报告会,就完全能领略到太谷人锐意进取而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堂堂堪称真实而又具体的公开课,没有任何作秀的痕迹,无论是教师,无论是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当中,似乎对出出进进的参观者以及身后听课老师们发出的声音毫无感觉。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或交流。身处这样的环境,自己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成为了上课的老师,或者听课的学生。本次赴太谷学习,主要感受有四:
一、感受之一:课堂上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的应用。第一、他们的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他们的课堂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二人合作小组中完成。他们的小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他们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第二、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教师从从容容,没有一句废话多余的话。教师一直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紧跟学案上的过程,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的高效,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完美课堂。
二、感受之二:太谷合作学习中的教师真轻松。我们平时公开教学时总或多或少的有负担,而太谷两所学校的讲课教师非常轻松。他们从从容容,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课堂上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课堂上很少听到教师的讲解,但他们引导下的学生却能流利的回答、精彩的讲解。真是平淡之中蕴含着活力。
三、感受之三:在太谷的三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无论是语文课上学生那入情入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是数学课上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阐述,无一不吸引着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不能达到如此的水平呢?
四,感受之四: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习惯的养成。,下午听完课后,太谷全体老师召开教职工大会,我们在教学楼中感受着太谷三中的环境氛围,我们看到教学楼内,教室,到处是充满了激励与竞争的标语,表格,公布栏,文化氛围很浓。课间时间,学生的跑操,没有教师,只有文体委员,秩序井然,声音宏亮。一个个教室前后门打开,教室里没有老师,每个讲台上站着一个学生,有的在领读学生英语。有的在维持秩序,有的在当小老师给学生讲解。这些同学是那样专注,丝毫没有领会外人的进入。我悄悄问了一下同学,从她的嘴里我得知:每天课余活动时间各班都是在班长的组织下有序进行,老师是不过问的。我不禁惊叹于教师的大胆放手,也惊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6.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篇六
一、活动前的组织管理
1.课题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为中心,建立综合性学科。 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交流中成长,参与中得到体验,个性得到张扬,首先还是要看课题的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讲课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研究, 使学生通过研究过达到丰富体验、完备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要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性,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活动方案的管理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始,老师通常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必须引导研究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合作。 团队成员必须遵循良、中、低搭配的原则,每个组必须有一个领导者,以促进团队的不断前进, 这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不仅可以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还可以克服和忽略学生能力较弱的现象,组织开展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互相学习到一起进步。 该小组完成的研究计划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 老师只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通过教师控制研究指导元素,如方向、方法和质量,以便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包括研究的问题、活动时间、地点、步骤等,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辅导,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多种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信息, 帮助学生收集和掌握参考材料,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对收集资料进行分类。 具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完成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处理、分析。 当然,教师只是为开展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然后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努力达到自身练习的最大限度, 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学生犯错误,在学生犯错误时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更能强化学生对某件事的认识,牢记其中的教训。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学生真正的需要。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计划,并帮助他们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对第一次写的研究记录进行指导, 及时进行活动记录,从中总结个人经验,为日后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活动能正常进行,同时老师的引导也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监控。 活动结束后,老师经过认真分析,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向小组活动展示他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常言道:“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让学生心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无论做任何事情,集体智慧远远大于个体,使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如果学生共同学习,那么他们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互相帮助的合作行为,教师应给予正面的表扬, 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喜悦。 团队合作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活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的引导。
三、活动总结阶段的管理
结题总结与成果展示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展示学生探究潜能、达到资源共享的学习形式,更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科学严谨精神的重要一课。 在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必须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展示和总结学生的活动成果。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以共同讨论的方式逐步形成结论。
活动的评价应贯彻于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使学生认识到参加活动的成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更好地认识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老师既要指导学生,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帮助和鼓励与学生积极探索有机结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民主评价的方法: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也应在指导的过程中吸收新的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新关系。 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给予学生活动必要和足够的指导。 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促进下一个活动的进步和成功。
从学生方面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了他们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了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发现和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教师方面说,开展研究性学习,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教师能够把研究性学习理念自觉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循环结束后,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在课程的落实中出现的新问题。
四、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课题实验主要依托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来研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课程设定管理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 做”“ 实验”“ 探究”“ 设计”“ 创作”“ 思考”“ 反思”“ 体验” 等一系列活动中真正动手、动脑尝试失败与成功,追求学生本性的回归,尊重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一个小时时间, 是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遵循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的原则,打破原班级上课的常态,采取分班走读的形式开展活动。
2.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 我们着力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有效指导。 我校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相应的活动指导任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都是在无教材中施教,这就迫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教育个性,也迫使教师去研究任教内容,去探索教育的艺术。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教师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达到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策略:1活动前的指导;2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3活动总结阶段的指导。
3.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从研究主题的确定、探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汇报都在不断完善。 我们的实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针对不同的课型,指导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和侧重。 老师从学科课堂教学的“ 台前”走到了“ 幕后”,把学习和实践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学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尝试、体验,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21世纪新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他们成为这门学科真正的探路者和开发者,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同时也使一批教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在科研的路上成长、成熟,成就自己。
7.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 篇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97-02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试验项目”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英语学习项目,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各参与者的共同发展。2010年12月,桂林市正式启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拱极小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参与实验。当前,拱极小学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桂林市的可推广的儿童英语学习促进方案与模式,攀登英语实验班与常规英语教学班级相比,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取得了较为喜人的变化,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攀登英语”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有效推广。
一、开展“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成果
攀登英语教材从多层面、多视角认识和揭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将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现应用到我国儿童英语学习的研究中,教学中强调7个特有原则:(1)有效组织学生学习英语。如:静听、积极跟读、认真观看、大胆表演等。(2)坚持English Only原则。(3)课堂无死角,调动、关注每一个学生。(4)与学生一起表演、做游戏。(5)发挥同伴互动作用。(6)将评价贯穿始终。(7)能利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机制,以期真正促进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
拱极小学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达到50人以上,在参与“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前,该校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展示和发挥创造性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受到的关注也比较少。在学生初学英语的一年级、二年级阶段,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逐渐消失,甚至出现厌学英语的现象。以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该校的期末测试为例,三到六年级学生的优秀率依次为89.3%、81.76%、77.52%和56.49%,由此可见一斑。“攀登英语”学习实验项目实施后,拱极小学的英语课堂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第一,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往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一个学期后,学生能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真实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基本消除了“哑巴英语”现象。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一年半后,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发学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具备了较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对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口语测试抽查中,拱极小学一(2)班、二(1)班这两个实验班的学生的成绩普遍高于非实验班学生的成绩3.2个百分点,实验班的学生在表达完整、声音清晰等各个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立了大胆开口说英语和用英语的信心,掌握了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参加实验的学生喜欢英语、喜欢学英语、喜欢用英语,真正将英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自然地运用英语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即使是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也毫不怯场。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和2012年4月、9月举行的桂林市叠彩区公开课比赛中,实验班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都获得了肯定。
第三,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攀登英语”项目建立了新型的学习模式,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师将实验的先进理念迁移到各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了自身的教育能力。
第四,实验校的学校管理、校本教研以及家校协同工作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实施“攀登英语”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例会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档案制度和家校协同制度等,培养了一批管理后继力量,并构建起新型的家校协同模式。
第五,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亲子交往方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攀登英语”项目极为重视社会教育力量的作用,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参加实验的家长更为关注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了更积极的认识,其教育技能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开展“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启示
教师应该采撷“攀登英语”的精华,将一些现成的材料和好的做法灵活运用于常规英语课堂中,优化英语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知和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常规英语教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了解儿童语言的习得规律。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内容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利用歌谣、游戏、模拟的真实情景等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各种品质的培养,淡化分数,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多采用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惟有基于先进的理念,思路才会清晰,方法才会层出不穷,教学才会“活”,教学内容才会有内涵,教师才会成为探究型的学者。
(二)课堂常规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地组织英语学习。攀登英语教材对学生的静听、积极跟读、认真观看、大胆表演等都提出了细致、贴切的要求,实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时应更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参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表演、做游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坚持English Only原则,做到课堂无死角,调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将多元、灵活的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评价机制是“攀登英语”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真听、大声读、大胆说、仔细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师、学生自己和同学三方评价,对学生的语言输出、创新能力等进行积极、正面、多维度的评价。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黑板对各学生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置“攀登英语评比栏”对各学生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可以每个月都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学期末根据“月评”结果评出“学期冠军”。这样评价学生,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从而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专项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攀登英语教材配有专门的英语墙报图片和挂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换英语墙报中的图片、挂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会话、游戏,并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60分钟的英语学习时间。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表演、做游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对每节课学生小组合作的次数提出量化要求,强调发挥同伴互动作用。
(五)强调和重视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学校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与家庭若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我们要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育意识,通过电话交流、家访、家长开放日、纸条沟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太谷实验小学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赴太谷学习心得体会10-31
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09-07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5则范文10-28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08-09
实验设计心得体会07-02
环境化学实验心得08-02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08-05
会计模拟实验的心得08-12
中财上机实验报告心得10-31
前黄实验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总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