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教学大纲

2024-09-28

博弈论教学大纲(共8篇)

1.博弈论教学大纲 篇一

培训感悟——————博弈

紧张而忙碌的三月份在不断地培训、学习、成长中已经过去,这样一次全方位,多层面的培训,让我确实学习了很多很多。对于一对一教学,对于学大,对于自己的教学,从之前的一无所知,到之后的自我感觉良好,再到感觉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是一次又一次从本质上的升华。

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学大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中,每一位公司员工,尤其是在第一战线的老师们,更是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高速成长才能跟上企业的步伐,不至于被企业淘汰。

来学大已有时日了,感触是多方面的。慢慢也开始带了学生,开始上课。从开始带第一个学生到现在的十几个学生,这一路走来,我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沉淀了很多。自然也就多了一份经历,也多了一份责任。当然也加深了感触。给学生上课,一对一,面对面,不再是单一地讲解或单一地聆听,而是双方互动地有来有往。总感觉与下棋颇有相似之处。

下棋,一般来讲也是一对一。这在形式上和我们学大教育是一样的。只不过下棋的时候双方以棋来交流,而我们是以知识交流的。这是两者的外在相似,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神奇的神似。

首先,下棋的时候要求棋者能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明白自己擅长的套路,还有熟知对手善用的套路以及对手每走一步真正的用意。只有这样,有时才能顺着对手的棋意将计就计,下出让对手自掘坟墓的精妙之期。相比学大,道理也是一样的。老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自己在学科方面擅长的部分是那些,以及自己更适合给什么类型的学生上课还要知道学生是什么类型的性格,学生在学科方面主要欠缺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等等。只有在这样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教学要教到细腻,教到精致。

还有,下棋还需要棋者头脑冷静,有纵观全局,把握全局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十分清楚全局的形式,总体的利弊,而不是只看到局部的战况,才不会以小失大,也才可以下出丢车保帅这样看似不理智的妙棋。学大教育不也是如此吗?老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总体的课时安排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按部就班展开教学。每次上课的时候,又需要对自己的整体教学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有一些关键性的考试的时候,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临时调整教学安排,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做不到纵观全局,只会盲目的乱讲乱教,毫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教学要教到全局,教到系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下棋的时候要用心,走好每一步。成败往往只是一子只差。尤其是当我们走错一步棋,局势不利的时候,一定要耐心,慢慢蓄积力量,静静等待机会,然后反败为胜。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高之所在——翻盘。想想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在学校学习上面有问题才来到我们这里的。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抱怨学生基础差,接受慢,不听话什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把这样的学生教好,那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那才是学大追求的老师,也是学大追求的结果。教学教到博大,教到大气。

教好每一个学生,争取下一盘漂亮的棋。

记住:一盘棋输了还有机会下另一盘。而学大,绝不允许教输任何一个学生。

2.博弈论教学大纲 篇二

1.1 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 直译为“游戏理论” (Game Theory) , 是研究具有竞争性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是指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的规则下, 依靠掌握的信息选择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的结果或受益的过程[1]。博弈论可分为常和 (竞争) 博弈和变和 (合作) 博弈。常和博弈指人们在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如何采取策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变和博弈是指人们通过合作使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到最大, 即收益分配问题。

一个完整的博弈模型包括:博弈的参与者、各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进行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四项内容[2]。因而博弈论就是在各博弈方具有完全或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 合理选择策略时所得到的结果, 并分析这些结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2 数学课堂的教学简介

数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推进影响数学教学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随着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 数学教育也正在迅速的从“灌”、“注”、“填”[4]教学模式向现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转变。

时至今日, 世界各国都设置了九年以上的学校数学课程[3], 而我国所涉及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是数学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授课方式。主要包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讲解, 学生学习、回答的全过程[3];即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 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 按照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通过数学教材, 选择教学方法, 并按照固定的时间, 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组织的形式, 即为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亦“教学”乃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通过老师的教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

1.3 博弈论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

现代博弈论是研究博弈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博弈和该博弈的均衡问题, 即人们之间的博弈与行为成为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所谓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能在其他局中人已经选择策略的情况下, 能够选择最优策略以回应对手。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也在进行博弈, 他们在进行博弈时都必须考虑到对方的策略, 选择最优策略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 双方之间达到“纳什均衡”。因此, 数学课堂事实上就是一个师生博弈,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老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博弈活动以及如何取得双赢。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2 博弈视野下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的“教”是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影响“教”的主要因素有: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融合、理解深度与广度以及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和他的知识储备成正比;教师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多媒体等各教学技能的运用能力;老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和处理师生关系的做法, 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更是教学的根本。影响学生“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感染力、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

3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博弈策略分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就是两个博弈方, 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 也在进行行为决策之间的博弈[2]。

首先, 作为数学教师而言, 他们不仅将“教师”视为一种谋生的职业, 通过它来获得经济利益、生活来源和生活保障[5];而且他们作为教育者为了维护自己尊严和自身地位, 采取一些措施使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其次,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不仅希望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获得生存与发展所需的技能, 从而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想通过教育活动获得精神上的追求;他们渴望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 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们不想一味服从教师的管教[5]。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 这就形成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矛盾和冲突,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 这是师生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

一般来说, 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力求能得到最大利益, 因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应用相关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师生冲突现象进行分析, 找到有利于缓和双方关系之解, 实现双方由矛盾向合作的转变。面对冲突, 教师和学生的策略选择可以通过表1的矩阵博弈来表示。

我们运用以上这种博弈模型来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博弈关系, 这种模型我们把它叫做矩阵博弈。这种博弈是表示博弈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称这种矩阵为一个博弈的得益矩阵。在上述矩阵中A表示老师, B表示学生, 他们都是博弈的参与者。师生冲突时, A有三种策略选择, “好的教学”、“差的教学”、“一般的教学”, B有两种选择, “认真学习”、“不认真学习”。表中的数字代表该博弈下双方的得益情况, 正、负数表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参与者获取的利益和损失。

从博弈理论来看, 这个矩阵表明了可能出现的六种情况。我们假定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冲突, 老师是在学生认不认真学习而感到矛盾, 心里想到底用什么教学方法去教他们呢?而学生也会在想老师会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教, 我到底要不要认真的听他讲课呢?老师和学生的互相猜疑以及不信任对方的这种态度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冲突。具体分析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种情况是老师用差的教学质量面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第二种情况是老师用一般的教学质量面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第三种情况是老师用好的教学质量面对不认真的学生;第四种情况是老师用差的教学质量面对认真的学生;第五种情况是老师用一般的教学质量面对认真的学生;最后一种情况是老师用好的教学质量面对认真的学生。下面分析他们的得益情况:

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 如果老师选择差的教学质量, 收益是-1, 选择好的教学质量, 收益是+1, 选择一般的教学质量, 收益是0;对于这样的情况, 老师应该选择好的教学质量, 收益是+1。对于学生来说, 选择不认真学习, 收益始终是-1, 选择认真学习, 收益是+1;所以学生应该选择认真学习, 收益是+1。这样老师选择好的教学质量, 学生选择认真学习, 那么他们双方都是得益的。这显然是最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说, 有效的教学策略会极大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最终达到双赢[7]。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4 博弈视野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相互信任、完美配合、教学相长的最佳状态, 博弈视野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应该注重从二人博弈入手, 以合作博弈为目标导向,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尊师重教”和“以生为本”[7]的教学效果。

4.1 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处理好师生之间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根本在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心理状态, 使他们间的心理距离缩短, 教师要“以生为本”, 善于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沟通, 做到宽容大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 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 达到平等融洽的气氛。其次应该营造师生互动课堂的氛围[7], 老师不再以灌、注、填为基本特征来主宰课堂, 学生也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 从而达到课堂互动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 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又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4.2 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窍门”, 找到学习的窍门, 知识就容易记住。所以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潜能的发挥。即好的学习方法能更好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而笨拙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他们才能的发展, 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的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并通过这些方法使他们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目的。

4.3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例如: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同, 根据学生的差异,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不同。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 可能会想方设法和周围同学说话, 影响他们听课, 从而影响了整堂课效率。所以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保持数学课堂上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虽然纯理论的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但是老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a2姨=a=a, a≥0-a, a<≥0

1.先让a从“屋子” (根号) 里走出“院子” (绝对值) ;

以上例子老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 不仅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 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为以后的教学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如宋朝学者张载所说的:“学习达到快乐地步, 就会轻松, 以致不能自己, 因此定会长进。”

总而言之,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在老师教得好学生认真学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 以上的博弈分析不仅适用于数学课堂教学, 也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3) :106.

[2]寇玉琴.课堂教学中的博弈与共赢[J].魅力中国, 2009 (16) :63.

[3]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276-277.

[4]谷文华.博弈论视野下的成人教育师生“囚徒困境”逃离[J].成人高教学刊, 2009 (2) :43.

[5]林天伦, 陈国香.基于博弈论的师生冲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4:69.

[6]刘珊, 杨禾花.博弈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实例分析[J].科技广场, 2007, 2:121.

3.博弈论教学大纲 篇三

一、任务型教学法

1.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1)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我国外语教学具体实际。任务型途径既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又强调语言知识教学,以知识学习作为任务完成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有较长时间的实验,较适合我国英语教学实践。

(2)任务型教学法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任务正是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任务的体验、完成,其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3)任务型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任务本身就有语境,通过语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形成对知识技能的构建,符合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语言的再造过程,这个过程凝结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对词语、句子、段落的组合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的缺点

(1)任务型教学法的局限性和未知性。如果单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来说,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最有效的途径。其它途径比如浸入途径、自然途径、以内容为基础的途径、以项目为基础的途径都不逊色于任务教学途径。同时,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之一,其自身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完全性,其实际效果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

(2)任务教学法在我国的实施有现实难度。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很多英语教师自身英语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独自完成以语言运用为目标的任务设计比较困难。而且,大部分任务只能在课堂完成,而课堂时间是不充分的。因此,大多数任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课堂上的很多任务是“人工”的。

二、传统教学法

1. 传统教学法的缺点

(1)重视语法知识讲解,轻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教师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授语法规则。结果是,以讲授语法为己任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语法,而潜心钻研语法的学子也最终没有能走出“语法陷阱”,“哑巴英语”成了中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硕果”。

(2)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所代替。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的终极目标。

(3)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离,教学效益低下。

(4)传统教学法无法培养出外语实用性人才。

2. 传统教学法的优点

(1)传统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语法规则是学生辨别语言的重要符号。由于中国学生缺乏具体实践英语的环境,因此,英语与汉语语法规则的对比、转化吸收便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这也是传统教学法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

(2)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排除传统教学法。在高考题型设置中,专门有一道语法填空题目。这说明,高考并未排除语法知识的考查。不同的是,高考对知识的考察最终是以能力的形式出现的。但是,能力是知识的转化,没有知识的储备,何以谈到能力的运用?能力题说到底是对知识的内化,而内化的前提则是知识的输入和掌握。

(3)新课标并没有排除传统教学法。根据语言学知识,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输入过程。而教师无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输入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标并未排斥传统英语教学法。

三、二者博弈

1. 英语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排除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因此认为传统教学法应该退出英语课堂教学,也是不科学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特定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只是“倡导”任务教学法,而不是“规定”。从词意角度来讲,国家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用一刀切的办法来规定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其它任何新事物一样,既具有明显优点,也有其固有弊端。任务型教学法只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已。其是否会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因此,这两种方法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

4.博弈论论文 篇四

对“爱情的罗森塞尔蜈蚣博弈”的几点个人思考

爱情就是一种男女双方通过多次接触、交流信息达到信任而最终结合的过程。而交流是以公共知识为起点,逐渐过渡到私人生活。说白了就是从浅入深的试探的过程。试探就是看对方能否有这样实力去帮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利不仅仅指地位、金钱,还因包括个人情感的满足,甚至还包括应付父母之命,舆论之驱的需要。所以,追求爱情的过程就是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过程,是一种动态双人博弈过程。1981年罗森塞尔提出的蜈蚣博弈很好解释这点。引文如下:

“ 假定阿花(女)和阿肥(男)是这个蜈蚣博弈的主角,这个博弈中他们每人都有两个战略选择,一是继续,一是甩。他们的博弈展开式如下: 阿花 —阿肥-„„-阿花-阿肥—阿花-阿肥-(10,10)| | | | | |

(1,1)(0,3)(8,8)(7,10)(9,9)(8,10)

在图中,博弈从左到右进行,横向连杆代表继续交往战略,向下的连杆代表甩掉她(他)战略。每个人下面对应的括号代表相应的人甩了对方,爱情结束后,各自的爱情效用收益,括号内左边的数字代表阿花的收益,右边代表阿肥的收益。可以看到,阿肥和阿花甩战略对应的括号数字每个都不同,这是因为爱情效用在不断增加,这里假设爱情每继续一次总效用增加1,如第一个括号中总效用为1+1=2,第二个括号则为0+3=3,只是由于选择甩战略的人不同,而在两人之间进行分配。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和现实因素不同,阿花甩战略只能使效用在二人之间平分,即两败俱伤,阿肥选择甩战略则能占到3个便宜。显然,甩战略对于被甩的一方来说是一种欺骗行为。

请看,首先,交往初期阿花如果甩了阿肥,则两人各得1的收益,阿花如果选择继续,则轮到阿肥选择,阿肥如果选择甩了阿花,则阿花属受骗,收益为0,阿肥占了便宜收益为3,这样完成一个阶段的博弈。可以看到每一轮交往之后,双方了解程度加深,两人爱情总效用在不断增长。这样一直博弈下去,直到最后两人都得到10的收益,为圆满爱情结局——总体效益最大。遗憾的是这个圆满结局很难达到!

大家注意,当阿肥到达甩了阿花可得收益是10的时候,他很难有动力继续交往下去,继续下去不但收益不会增长,而且有被阿花甩掉反而减少收益的风险。阿花则更不利,因为她从来就没有占先的机会,她无论哪次选择甩阿肥,二者都是两败俱伤,而且还有可能被阿肥欺骗减少收益的危险,在爱情过程中,女人总体来讲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每一次交往,无论阿肥还是阿花都有选择甩来中止爱情的动机,更详细的数学可以证明,如果他们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话,爱情圆满的结局不可能达到。个人效益最大与总体效益最大之间有矛盾。(《博弈论的诡计》——哈尔滨出版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临近成功【10,10】时,男方为了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分手。女方预测到这种背叛后理智的先发制人地选择分手。这是男女双方“完全理性”的表现,缺乏必要的信任。所谓“海枯石烂、海誓山盟”就是极力用谎言维护这种信任,使能继续交往下去。可是从屡见不鲜的恋爱失败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信任是多么脆弱!个人享受主义影响下成长的一代更多表现出是自负与见异思迁。美国极高的离婚率和随之而产生的单亲家庭模式不就可以看成中国未来的预演?每当我走在校园内,发现一对对情侣十指相扣、提前承诺,有着永不分离的气势时觉得多么可笑与担忧。未来工作、住宿、家长态度、个人取向和个人命运不可预知性使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不足5%,并且对终身的承诺变成十足的谎言。从实际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冲动和不计后果使恋爱失败不再是蜈蚣博弈中的有所收益,而是对双方产生不可预料的损失,尤其是在个人未来发展方面。既然大学生选择恋爱是一种严格劣策略,那么为什么所谓“高智商、高理智”之人屡试不爽?孔子说“食色,性也。”他将吃饭与恋爱看成是同样性质的事情。更进一步说恋爱就是在激素作用下人不自觉行动。于是我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毕业论文—胡鑫

想到一个“谬论”:既然对异性追求是人类和单细胞动物都有的一种行为,那么为什么人类自己的这行为自诩为圣神不可侵犯的“爱情”,而非人类的这行为却是可以被利用来创造价值的东西?

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女方永远处在恋爱的劣势中。难道就没有一种方法改变这种劣势吗?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方法使男方选择背叛则使自己损失大于女方?纵观恋爱过程,也可以看作男方不断投入的过程。从日常伙食费到车船旅费,从住房到购车,这都是男方为了博得女方而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女方不停提出要求,男方更多是疲于满足这一个又一个要求。表面看女方的这种行为与中国传统女子道德相违背。而从另一角度看行为的结果增加男方恋爱投资,增加男方因背叛而付出的浸没成本。一旦男方支付超过预算,他选择背叛的收益将不再领先,可能出现负数,以至于陷入“协和博弈”的恶性循环中。为了前期高额投入不至于打水漂,男方不得不进行下一阶段交往,并且投入将增加。就像输了钱的赌徒希望下次可以咸鱼翻身而投入更多钱一样。依次递增,男方将血本无归。极度盼望到达【10,10】点将成为男方!恋爱时,男方大费小费全包不仅仅是表现的绅士风度,更多则是女方的生存策略。忠诚度并非与金钱、精力、时间投入成正比,但这些东西的过分投入会使男方积重难返,从而非自愿的提高忠诚度。

另一方面,男方能够及时摆脱困境的方法也就是在恋爱时少投入或者在可承受范围内投入。从实际可以看出这种投入具有刚性,投入的减少会使女方产生不满与怀疑,使信任机制出现裂痕,促使蜈蚣博弈中先下手为强般的背叛出现。因此“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成为男方的一个可选且可行的策略。也即男方为了降低投资一方面带来的高失败率而选择投资于多方,他将不再仅仅和一个人谈恋爱,而多线作战,将恋爱这种排他性的行为完全变成个人的风险投资看待。男方将在每个女方面前欺骗,到处漫天承诺,希望在被发现前交往阶段到达【10,10】。一旦其中一个成功,投资就得到回报。现实中感情欺骗并不触犯法律,靠道德下的自我反省显得不现实。人们总在寻求对这种“风险投资”的惩罚与约束机制。但目前的优势策略我认为就是上段提起的女方策略。但结果是女方要求男方加大投资而男方极力减少投资,双方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终达到纳什均衡点。任何一方变动都会引起均衡点剧烈波动。重则使关系破裂,轻则在动荡后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从新到达新的均衡点。“治大国如烹小鲜。”难道爱情马拉松不也可以看成“烹小鲜”的过程吗?

其实现实恋爱过程中双方并非完全理智。道德、习惯、风俗、文化、学识等都可以影响这一过程。人并非“经济人”,一个社会人在行动中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多方因素影响。用双人动态博弈模型并不能概括恋爱这一社会学问题。数学模型解释感性认识的问题时只会取其一部而忽略大部。万法归宗,一切科学解释都是为了更好、更容易认识周围事物。这也是我认识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5.博弈论论文 篇五

“博弈”这个词在没上我们的<<策略性行为与谈判技巧>>这门课之前对我来说很陌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渐渐的我知道了博弈的含义并发现身边有很多博弈的现象!

比如说一个工薪族要懂得与老板讨价还价,要老板给自己加薪,那么这个工薪族与老板之间所进行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博弈一定是围绕薪水展开的。一方要让收入更适合自己的付出,而另一方则要支出更适合自己的赢利目标。

首先,作为员工,如果想要老板给你加薪,那么就必须主动提出来。你不提,不管用什么博弈招数都没用。在向老板要求加工资时,除了把加工资的理由一条一条摆出来,详细说明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而应该提高报酬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确定自己提出的加薪数额。你提出的数额,应该超出你自己觉得应该得到的数额。注意,关键是“超过”。鉴于你与老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就是需要勇气,事先一定要对着镜子,好好练习一下这个“超过”的数额。这样见了老板就不会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了。一般人向老板提工资,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就越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同样的道理,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了解的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你如果不在乎别人小看,就别要求提工资,就是要求也是很小的幅度。那样,你会发现分配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办公条件最差的,工作时间最长的。总之,你要是不重视自己,也别指望老板会看重你。要求的数额低,就是小看自己。其实,在你和老板之间形成的博弈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加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发生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种不一致。但是,如果你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博弈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最后达成有利于你的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还有一个现象也很常见,那就是大学里的恋爱现象!其实爱情里也存在着博弈。依据博弈效益原理:最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做对自己和和对朋友最有利的事,那么放到恋人的“二人圈中”,完美的爱情=你和她或他作出对彼此都体贴的事。“体贴”包括:善意、理解、宽容、忠贞。这些是爱情博奕中的主要博奕策略。爱情其实是揣摩对方心理的过程。所有的恋人,恋爱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心思,他们的爱情结果有三种情况:一方判变;双方判变;双方比翼双飞。很显然,最好的结果是后一种,最坏的结果是一方判变。双方变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没有任何一方受到伤害。彼此都能洒脱的放开包袱。假如一方变心,另外一方还傻呼呼的坚守那份已经不属于彼此的幸福,这种结果无疑过于残酷。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博弈论的要求是双方得到最好的效果——彼此不变心,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

要取得边际效益最大化,我们可以这样做|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恋人。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恋人。幸福的恋人可能并不是忠贞不二的,当然也肯定不是见异思迁的,他们能够生活得愉快,关键是能够彼此宽容,既宽容对方的缺点,甚至也宽容他偶尔的不忠贞。而尖刻地对待恋人的人,对恋人的偶尔不忠贞总是不肯迁就的人,往往也都不会幸福强硬而不是软弱地对待恋人。就是要在我永远爱你的善意的前提下,做到有爱必报,有恨也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中,当然是要有限度和分寸的。比如对恋人与其他异性的亲热行为,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地回报,当然,每次发脾气都是有限度的,而且还要能宽容对方。简单明了而不是山环水绕地对待恋人。因为不简单明了地对待恋人最终导致误会而分手的爱情悲剧并不少啊。所以,爱情的手段,还是简单一点好,让恋人一看就明白,免去了很多猜谜的时间。

只要我们对爱情现象稍作一些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些事实:一.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愉悦情感,其本质是快乐之美,人们从爱情中能够获得甜蜜与快乐;二.爱情的享受,是人们用约会时间、甜言蜜语等主要投入,辅以花前月下楼台馆所等要素投入而生产出来的,另外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因为遇到你,而失去了更好的缘分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三.生产爱情的收益,取决于当事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如语言天赋以及得自文艺作品的爱情观念。在这三个判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爱情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一种对称均衡博奕。

其实我们身边的博弈现象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稍微用心的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事情中都存在博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并,同时也在博弈中学到很多!

身 边的博

院系 | 姓名 | 学号 | 100101218

6.博弈论结课论文 国家外交博弈 篇六

——以“国防授权法”事件为例

【摘要】中、美、台作为如今国际秩序中的主要参与者,为争取国家利益,三方在外交上进行过多次博弈。本文将结合美国“国防授权法”法案的影响,通过动态纳什均衡模型分析中、美、台的博弈条件和收益。

【关键词】纳什均衡、国家、动态博弈

一、引言

由于特别的政治、历史因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较为敏感和复杂,而美国国会今秋通过2018财政的“国防授权法”(法案中的涉台条款不具法律效力,不具有强制力),其中关于法案要求美国国防部评估美台军舰互访靠泊可行性这一条款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对,中、美、台三方的外交也因此进入一段新的博弈期。根据相关的博弈理论,对该博弈进行分析,试图推出中、美、台三方为达到纳什均衡状态最终将会采取的策略。

二、事件背景

中国驻美公使李克新在12月8日在华盛顿参加“解读十九大报告”会议时发表讲话时宣称:“美国军舰抵达高雄之日,就是大陆武力统一台湾之时。”

台湾对此的回应,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李宪章在12月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政府未来如何落实国防授权法案内容,台湾无法代表美方说明,但中国官员多次以威胁及恐吓方式伤害两岸人民情感,实无助于两岸关系正面发展。

台方对中方言论提出反对,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对李克新的发言表达严重抗议与不满。陆委会表示,台湾方面反对任何以当方非和平法律和军事举措处理两岸关系,台湾政府致力维护台海及区域和平稳定发展的政策,坚定一贯,台湾感谢美国国会,即美国政府对台安全及台美关系的重视与承诺:“我们有自我防卫的能力与决心,并将持续加强与美国及区域各方密切的沟通与互动,以确保台海的和平稳定。”

2017年1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二签署了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2017年12月13日,美方参议员Tom Cotton在国会公开敦促川普总统,美国不仅要派军舰去台湾,还要举行美台联合军事演习。

中国对美方的动作,中国外交部则在周四(14日)谴责美方的这一决定,称其严重违背了“一中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内容,干涉中国内政。陆慷重申“一中原则”是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坚决反对美台之间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或军事联系,并反对美国向台湾销售武器。他还进一步要求美国能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以免损害“中美合作大局及台海和平稳定”。

台湾外长李大维则在当天出席立法院国防委员会质询会时表示,感谢美国国会的这一支持,并称尊重美国政府的决策。i 三、三方外交博弈分析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1.成本—收益问题

在蔡英文上台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一直处于紧张氛围中。中美两国在军事上也一直以相互竞争、制衡的关系相处。美国在国防法案中提出要求国防部评估美台军舰互访靠泊可行性,必然会对及其敏感的中美、中台关系造成强烈冲击。在本文中,若该法案的这一款项最终获得通过,则需要考虑的成本就是中美、中台关系的恶化造成国家力量的进一步不平衡和加剧国际秩序的不稳定,以及由此增加三方的贸易、互动成本以及随之减少的合作收益,此外还会间接对朝鲜问题的解决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该款项的最大直接受益方则是美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范围得到扩张,在国际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博弈资本。若该款项最终未能获得通过,则最大受益方是中国,美国的让步表明中国以强势的姿态与台湾、美国交涉是成功的,为在未来能更多地压缩台湾在国际社会的空间打下基础,从而更容易地对台湾施加影响甚至对其控制,中国也将因此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话语权。台湾由于国际地位较低,国际话语权较弱,在一般国家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但由于在该此博弈中,涉及军事,因此台湾的态度、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的策略产生影响。

2.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

国家个体的理性不能推出国际社会的集体理性。中、台、美三方都从己方利益出发进行决策活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方对其他参与者的博弈资本、想法等难以进行全面、充分地掌握,这将最终导致国际秩序的混乱。因此,在本文讨论中,将三方置于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各方对自己已有的信息进行公布并负责,由此建立一个完全和完美信息的博弈规则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

3.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的是博弈中的一个策略组合(每个参与人选择一个相应的策略),在其他参与人都坚守这个策略组合中的策略不变的情况

ii下,没有参与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得到一个更高的支付。为实现纳什均衡就需要对所可能出现中、美、台三方的支付进行比较,找出满足各方博弈的均衡条件。

四、中、美、台博弈的动态纳什均衡模型及其分析

1、理论假设前提

(1)、博弈参与者有:中国、美国、台湾

(2)、三方是在完全且完美博弈状态中进行序贯博弈,各方的策略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动态博弈,该博弈规则的重要前提是信息公开透明。

(3)、在该模型中,主要关注中美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美国首先作出决策,中国再采取相应策略(假设中国的两种策略为抗议和沉默)。美国根据中国的态度设定的两种策略分别为坚持和调整,台湾的策略为支持美国和向中国妥协。

(4)、台湾在政治上具有亲美倾向(台湾会始终支持美国),中国始终反对美国参与台湾有关军事事务,美国需要中国协助解决朝鲜问题。

2.成本——收益假设

为简化分析过程,各方在不同博弈阶段的成本、收益设定如下:(1)、美国做出决策,通过该法案中涉台款项,付出成本为b,收益为U,中国收益为-u,台湾收益为a。

(2)、中国提出反对,所需成本是c,由此中国获得的收益是u,若中国不反对,则其收益为-u。

(3)、中国提出反对,美国由此得到的收益是-U,若中国不反对,则美国收益为U。

(4)、中国提出反对,台湾由此得到的收益是-a,若中国不反对,则台湾收益为a。

(5)、台湾反对中方言论,支持美国,则台湾成本(中方降低对台湾的信任值)为q,收益为a-q,中方因台湾的反对所承受的代价为W,中国收益为u-W,美方收益为W+U。

(特别说明:为简化分析过程,将中国因台湾行为所受的收益或代价等价于美国因台湾行为所承受的代价或收益,下文相关分析条件同样适用)

(6)、台湾向中方妥协,不支持美国,则台湾成本(美国对台湾的信任值降低)为e,收益为-a-e,中国收益为u+e,美国收益为U-e(7)、在台湾反对中方言论的前提下,若中国再次提出反对后,美国坚持原法案的概率为p1,美国的成本(为应对中方进一步阻碍的代价)为b,收益为p1(U-b+q),台湾收益则为p1(-a-q)。中国的收益为p1(c-u-q)。

(特别说明,为简化分析过程,本文跳过美方是否会根据台方的不同回应再进行回应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根据现实的博弈进展情况,直接对美方在台方反对中方言论后进行回应的可能出现的成本、收益组合进行设定。)

(8)、若中国再次提出反对,美国调整法案,对涉台款项进行修改的概率为1-p1,美国的收益为(1-p1)(-U-b+q),台湾收益为(1-p1)(-a-q),中国收益为(1-p1)(u-c-q)。

3.博弈过程及各方收益情况

(1)、中国选择不反对策略,则博弈结束,各方期望收益如下: 中国:-u 美国:U 台湾:a(2)、若中国选择反对策略,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

当台湾选择向中方妥协,美方未作出回应时,则各方期望收益如下:

中国:u+e 美国:U-e 台湾:-a-e 若中国选择反对策略,台湾选择反对中方言论,美方未作出回应时,各方期望收益如下:

中国:u-W 美国:W+U 台湾:a-q(3)、由于美方在台湾反对中方言论后再次回应,此时博弈进入第三阶段

当美国坚持原法案,各方期望收益如下: 中国:p1(c-u-q)美国:p1(U-b+q)台湾:p1(-a-q)

当美国调整法案,各方期望收益如下: 中国:(1-p1)(u-c-q)美国:(1-p1)(-U-b+q)台湾:(1-p1)(-a-q)4.博弈结果分析

据以上模型分析,本文推测了以下几种情况:

(1)、在博弈的第一阶段中,-u<U+a,中方收益明显小于台方与美方合作收益之和,中方收益甚至可以为负值,美方具有先动优势。故中方一定会提出强烈反对,要求美方修改涉台军务款项以对收益格局进行调整。

(2)、在台方对中方提出抗议后,a-q<u-W<W+U,台方收益急剧缩小,中方收益与美方收益相比,中方仍是处于劣势,而美方收益明显增大。此外,由于中方在反对时明显是直接针对台方进行行动,中国的这一策略更多的是破坏台方的收益,对美国的实际收益损害较小,故美方乘胜追击,签订原法案。

(3)、根据纳什均衡结果分析,在最终中方反对失败后,中方需要考虑国际社会压力、国内民意倾向、国家军事实力、国家财政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决策,决定最终是否采取军事行动。

若美国军舰停泊在台湾,中方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不会沉默,但若以《反国家分裂法》为名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中方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甚至会受到联合国的制裁,此外,中国国内矛盾也将会加剧,造成国内秩序不稳定,影响政权的稳定。笔者据此推测,中方由于发动战争的代价较大,因此若美国军舰停泊在台湾,中方更多地是对台湾进行制裁,同时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而非如中方之前所说,使用武力收复台湾。

美国不会忽视当今中国的力量,美国清楚中国将在此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美国会考虑与中国近乎敌对的关系将导致的国际秩序不稳定和自身利益的损害。此外,由于在更为急切的朝鲜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协调。因此,笔者推测尽管美国已通过该法案,但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会有所回避,在短期内不会进行相关敏感活动。

台湾则在该问题上会与美方的行动保持一致,在美方进行动作前,台湾不会贸然单方面行动。

这样,中、美、台三方的博弈便达到一个纳什均衡状态,各方在美方确定通过法案后不再持续进行明显的大反应,等待并观察未来局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i 新闻信息来源:德国之声、纽约时报、法新社、人民日报、苹果日报

7.博弈论教学大纲 篇七

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博弈”

1.科研高于教学

一是学校各项工作围绕科研而开展。学校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是政府、社会对学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少学校为了迎合政府和社会的评估指标而将办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领域上,逐渐形成了科研至上的工作价值趋向,导致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成了科研实力的评估。部分学校还制定了全面提高研究能力的发展目标,将提升科研质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同时开展多个教育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工作。[1]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应对各种研究任务,如参加研讨会、撰写研究报告等,减少了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在经费投入上,该类学校重点扶持教师的科研工作,将大量经费投入到科研实验室建设、调研项目等方面,而教学建设项目的经费申请则难度较高,难以得到可靠的资源保障。[2]

二是教师考评机制以科研为重点。近年来,学校在开展教育改革的同时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了教师考评机制。但部分学校所建立的教师考评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科研指标挤压教学指标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学校根据教师的论文质量和数量、课题研究成果的水平和科研经费的数额等因素衡量教师的能力,并以此决定教师的年度专核、评优评先情况以及职级职称和津贴发放水平。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教学性指标被忽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因素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科研和教学关系出现严重的偏颇。[3]

三是教师盲目追逐科研的利益价值。在学校工作重心和考评机制的影响下,教师的科研等级及成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职称的评定与工作奖惩,因而教师只有提高了科研质量,才能实现职称的晋升并获得学校的经费支持和奖励,提高职业成就感。[4]这种做法虽能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但长期盲目放大科研效用,将会导致教师价值取向失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实现“名利双收”,将大量的工作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上,而将日常教学工作作为“兼职”,尤其是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上敷衍了事,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教学高于科研

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将学校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形成“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给学校的全面、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弱化科研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意识到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获取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主要因素。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由于学校没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与科研在学校出现明显的失衡甚至冲突。[5]部分学校认为教师难以同时应对多项工作,容易导致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下降,而科研投入又具有长期性,难以在短期内提高学校的研究层次。尤其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科研能力和经验,导致学校的科研层次较低,增加了提升科研实力的难度和成本。在多种种因素影响下,部分学校将工作目标定位在强化教学上,削弱了对科研的重视和经费投入,不利于学校研究能力的提升。

二是学校扩大招生人数明显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新世纪以来,扩大学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的同时,也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班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导致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需要兼顾更多的学生,并加大了作业、试卷批改的数量和难度;二是学校越来越重视新专业的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了新课程,导致教师需要同时执教多门课程;三是教学时间延长,尤其是住宿学校的教师需要定期巡视宿舍,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由于教学压力繁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无暇申请和开展科研工作,导致学校出现教学与科研严重失衡的现象。

三是教师偏重教学成绩而缺乏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对科研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觉得科研很“虚”,其成果难以在短期内应用到教学领域上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不大。同时,部分教师认为科研需要长期投入才有成效,但最终的成果却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缺乏参与科研的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此外,部分学校忽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训练,没有营造积极的教学研究氛围,导致校内教师缺乏开展科研的能力和经验,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更为滞后。[6]

3.科研与教学互相脱节

部分学校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协调机制,不仅出现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上的脱节,而且使得科研理论成果难以推广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启发又难以推动科研工作创新,加剧了科研与教学两者的分离。

一是学校管理体制上的脱节。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推行教育改革,但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将教学和科研划分开来,分别配备管理人员和制定规章制度,导致教学和科研出现界限分明、施政分权等情况。这在制度层面上导致了教学与科研的分离,当双方人员出现利益之争时,将可能导致对立局面,加剧学校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不利于教学与科研的融通和渗透。

二是学校人员配备上的脱节。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科研层次而专门开设研究中心,并聘请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的专项研究。但这些研究项目往往只向专职科研人员开放,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参与科研的机会,难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专门从事科研的教师又缺乏日常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科研主题和内容容易出现偏离教学的现象,降低了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是教学实践和科研理论的脱节。部分学校的科研理念存在功利化倾向,其提升科研层次只是为了迎合政府和社会的评估,而不是为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在申请科研项目时以国际国内研究前沿为指标,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设定研究方向;在完成理论研究后,学生缺乏推广科研成果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及时将新理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7]

二、学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策略

1.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应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从而形成办学特色。我国学者针对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比例,将学校分为研究型学校、教学型学校、研究教学型学校以及教学研究型学校等类型。这些学校的办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教学和科研的比重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办学价值,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师生的发展需求,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办学方针,形成清晰的、长远的发展思路。同时,学校应完善教学与科研相关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好发展关系,并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而科研人员也有机会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科研主题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促进科研理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8]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办学的最终目标,以教学和科研为办学手段和途径,让教学和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而非仅仅是应对政府和社会的评估。这将有效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应涵盖两个方面:在学校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以往“科研为先,教学为次”的评估理念,制定多套评估方案,并根据学校的具体职能选择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方案,尊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建构具有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政府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的评价将更加科学和客观,并有效避免学校为迎合评估而盲目强化科研工作的问题,从而协调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9]在教师层面上,学校应对本校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查,严格制定教师的科研水平评价指标和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调整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在教师考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分值比重,提高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此外,学校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的科研考核观念,降低对科研数量的重视,将考核的重点放到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上,并对具有高度教学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给予重视,促进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协调。

3.调整两者经费分配比例

一是科学量化经费投入。政府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进而调整经费投入的总量和科研、教学比例,提高对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获得合理的经费,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协同开展。二是加大经费扶持力度。政府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整经费和拨款的具体数量。政府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学生素质高且社会美誉度高的学校进行经费倾斜,通过拨款等方式实现对学校的物质鼓励,引导学校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校办学实效。三是实行“非均衡投入”。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经费使用的方向和比例,如教学研究型学校应优先保障教学师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其次保障科研工作经费,以期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使得经费投入符合教学研究型学校的办学特色。

4.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及人才配备有关,还受到教师职业精神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任务上随意应对,出现不备课、不批改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合理协调学校下达的任务要求和自身的发展需求,平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功利、虚荣而忽视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同时,教师还应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假日时间进行深造,并向教师前辈学习,总结、积累教学与科研工作上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兼顾能力。而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调整管理职能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避免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此外,学校还应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并完善培训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和科研氛围,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不管是科研高于教学、教学高于科研,还是两者互相脱节都容易造成学校科研与教学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学校应转变对教学与科研的认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通过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调整两者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同时,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为学校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和监督,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下实现“以科研促教学”和“以教学带科研”,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保,张建伟.论科研与教学关系:非线性思维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吴平.让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34).

[3]于兵川,吴洪特.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4]魏冠凤,何静.教学科研人员激励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5).

[5]郭英德.教学与科研的双向互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验谈[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6]余秀兰.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江苏高教,2008(5).

[7]季宇.科研促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8]张以顺,冯双.加强教学科研资源整合,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8.博弈论教学大纲 篇八

关键词:互动;博弈;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74-02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缺乏较为系统的博弈理论指导,导致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没有真正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培训模式,构建“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一、“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内容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就是指就业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制造一些竞争环节,如面试、集体小组讨论、对抗性辩论等方式,培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之在决策之前,通过对对手的分析,尽可能预测事态发展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竞争性对抗中的博弈能力。

具体来说,“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包括两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环节。前期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博弈竞争方面的理论培训,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上课的人数,可以允许数百学生集中上课,教学方式上要以尽可能达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为目标。这个理论培训的时间,应当以大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后就要进行安排,时间点安排的原因最主要是考虑到大学新生刚进校,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时间。持续时间可以直到大学第二年的学习结束。在理论培训后,则进入实践的训练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上课人数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再像原来的集中上课,而是要以班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模拟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实现博弈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提高学生决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博弈运筹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和源起

(一)目前高校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情况的相脱节

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教育过度重视概念原理讲授、忽视了实践锻炼,教学脱离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更为严重的是,教学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身具有的素质真正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及无法克服面临的困境。具体说来,如图一所示,如以Y线表示学生所被传授到的知识,X线表示现实要求,假设学生在被传授的时间点在B点(这是学校知识传授所能达到的最优,事实往往不可能)。但当学生毕业时,就会面临他所学的知识落后于现实要求的困境(比如C点,而且时间越往后,这种差距会越大),这种困境的出现是知识传授无法加以克服或解决的,因此,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加以弥补。

(二)就业创业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培训老师,并未特别明晰和清楚作为一个求职者或者是创业者的大学毕业生,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过度专注于技巧传授,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造成学生常常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尤其是从博弈双方互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就业创业教学指导中的根本任务,可以说,就业创业培训本身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博弈的有效载体,因此,就业创业培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

(三)大学生本身缺乏对“非认知”技能培养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由于一直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会有家人、师长进行帮助处理,真正自己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因此,环境导致了在校的大学生往往过度投资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但人际互动博弈的“非认知”能力却非常欠缺。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指出,在个人素质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候选的16项素质中,排在前三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其中可见“非认知”技能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非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来源于大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三、“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培训课中的具体设计

在就业创业培训中,作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面对博弈竞争的科学思维,但“思维模式的改造,达到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决于认识态度和方法问题。”[1]147,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动博弈的科学思维。

(一)改革教学内容,导入包含竞争博弈的教程

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实践中,拍卖、谈判、政府政策制定等都蕴含着博弈的思想,而行为金融学则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就业创业培训是培训教师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博弈论等理论的培训,将会使他们在就业创业竞争中形成互动博弈理论基础。

(二)开展实践教学,在培训中设计博弈互动的真实任务

在开展互动博弈实践教学时,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互动性任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尽量设计真实的任务。比如,开课伊始就将每个班首先编为4组或6组,然后设置如拍卖、谈判、面试等都蕴涵着博弈的真实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必须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进行互动博弈。同时,提供一种方法,使成员能够获取和记录有用的想法、资源和观点。要安排学生做好现场的记录,可以录制视频,或通过手机等进行录音,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有用的想法。在竞争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将录制的视频回放,由教师、全体同学进行现场评判,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形成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改革教学环境,模拟就业创业任务的真实环境

必须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竞争性、博弈性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校园校道、校园宣传栏中,可以经常宣传一些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同时经常开展一些就业创业大赛、商务谈判比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文化心理暗示,营造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其次,建立专门的面试环境,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直接的环境融入,使学生能够对以后的就业创业环境有一个感观认识,从而减少面试的心理压力。

(四)注重培训反馈,实现持续教学与学生思维改进的正循环

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反思日记、自我报告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反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吸取经验,形成更好的科学模式,必须支持学生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因此,可以在培训开始前,就给每个学生准备必需的材料,可以有目的设计一些反思内容,如对手的心理,事物发展的预测、失败的系统性原因,偶然性失利的克服等。第二,借鉴和采用德菲尔法鼓励小组内的反思性对话。先由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邮件等方式向有关学生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合适的意见为止。第三,实施持续改进。可以通过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在初期建立数据库,如果受条件所限,可以先采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记录储存,以便比较前后之间的知识差异,为后面的培训者提供经验借鉴。

(五)实行有效考核,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

将理论学习分占30%,实践环节占70%。在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必要的评分环节,具体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等。评分形式由三维组成,即由教师评分占40%、组内同学评分占40%和自评占20%。这种评判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创业就业课程呈现出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针对性,可以将实践环节的考核表格给学生。最后,根据工作人员性质进行分类,算出平均分,再按不同评分分值比例,由考核小组经过计算得到实践的总分数。

四、结束语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把博弈论等理论用到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实践中来,它通过重新设计高校就业创业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教学具有激烈竞争和互动博弈的特点,把就业创业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博弈实践过程,使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不断地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入课堂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