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的论文

2024-06-20

金融会计的论文(精选7篇)

1.金融会计的论文 篇一

1104020707盖艳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

浅谈金融会计的风险及对策

金融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银行业把风险管理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条件之一,这是由市场原则和金融业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金融业从本质上看是从事风险交易的行业,是进行风险的分解、组合、转换的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抗争风险的过程。就是在测度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中实现收益的过程。一提到金融风险,人们往往认为是信贷资产风险,其实金融会计风险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其危害性不亚于信贷资产风险。一般地说,人们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资金、财产、信誉蒙受的损失以及将损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称为金融会计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刻的、长远的。我国也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地吸收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也存在大量的外债,我国银行业受国家政府的控制程度也很高,同时权责发生制的执行也使得我国银行业在收入的确认上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助长了泡沫经济。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是我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最大隐患。从金融会计的角度,我国银行业欠缺一个象西方那样“信息提供正确及时、问题反映客观公正、自我调节灵活机动、对策处理果断有效”的成熟会计核算监管机制,这是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头号大敌。

金融会计具有核算和经营管理两项主要功能,一方面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损益计算和经济核算;另一方面通过反映情况、提供信息、分析预测来实现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对整个银行业务经营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在分析会计风险时,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强化金融会计职能方面,也就是在分析金融会计风险类型和我国金融业会计风险现状、原因及控制时,界定在会计职能的发挥上面。

一、金融会计风险存在八种类型:

(一)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少行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监督乏力风险

虽说我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但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发放绕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不力、会计惩罚制度未跟上,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财务成本风险

存款对于增强银行资金实力、奠定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无疑是必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存款既是立行之本,也是支出大户。不顾效益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增设网点机构,草率开办各项新业务不计算资金成本,不搞盈亏临界点分析等非正常现象,加大了财务风险。同时筹集来的资金如果运用不充分,造成资金在银行内的积压和闲置,无效益资产的增加也会直接影响银行损益风险。

(四)操作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部门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造成银行信誉受损。

(五)支付结算风险

会计结算制度通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的颁布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细节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额提现是结算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越权办理大额支付情况突出。对大额提现审核不严,极易产生支付结算风险。

(六)金融案件风险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明目张胆地抡劫,还是监守自盗、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必然会多少涉及作为整个经营核算部门的会计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那就会为罪犯作案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七)误导决策风险

会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未能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甚至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这是会计人员的失职。目前,会计部门普遍没有制定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参与决策职能形同虚设,无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周密化,一旦决策失误损失无法弥补。

(八)会计创新风险

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摆脱当前困境的需要还是从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和信用实质内容上来看,银行都必须创新。从会计的角度,会计创新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各行的财务管理方面,待挖掘的领域尚大。但如果不顾及适应这种开拓性行为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如目前对企业全面推行的“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水平来说尚属超前,造成的虚盈实亏、用信贷资金垫支利税的情况使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潜在效益风险。

二、会计风险与信贷资产风险的关系

(一)会计风险直接产生信贷资产风险

首先,如果会计在金融业务核算、经营、管理中出错以至于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发生严重误导,在存在会计风险的同时,决策上失误也必然带来信贷资产风险;其次,会计信息系统失灵,必然会导致对金融业存在的信贷资产风险心中无“度”,没有一套完整的使会计风险与信贷资产风险充分结合的风险监测指标系统、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使金融风险日趋严重。

(二)信贷资产风险倒逼会计风险

资产质量差、利息回收率低,为追求利润目标和眼前利益,必然存在人为调节各类报表,甚至采取种种手段虚增存款、利润、压缩逾期贷款比例,通过拆出资金、内部往来等科目超规模发放贷款等现象,促使会计风险更为加剧,核算质量难以保证。

(三)二者相互影响加大金融风险

会计风险与信贷资产风险二者产生后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金融风险。所以在银行业务经营中,要充分认识两种风险的互动作用,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时,必须二者并重、不能顾此失彼。

三、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政策环境

首先,一九九三年的财会制度改革在我国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金融业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亚洲金融危机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就是脱离会计谨慎性原则而导致的泡沫经济造成的,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其次,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管力度不够,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因而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第三,金融改革开放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从上到下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参与决策、事后分析评价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会计观念的束缚,会计理论陈旧、人员素质低,核算手段落后,严重地影响了银行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现有的银行会计基本上都是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较笼统,同时信息可加工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表面上是由于目前的会计报表体系造成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目前银行会计的服务目的决定的,目前银行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外界提供各种信息,对内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

重视不够,信息质量不能保证。除此之外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说缺乏行之有效的稽查机制也是金融会计风险时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会计人员工作繁重、知识更新慢,风险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低再加上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不断翻新、全融案件时有发生。在会计监管上,平时我们过于注重存款计划、贷款计划而忽略了成本计划,造成成本观念弱化以及在会计活动中法制观念淡薄、竞争意识薄弱和竞争能力差等状况,直接导致了银行会计活动中风险的产生。

四、应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规避会计风险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充分了解会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其指导方针是: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两制、两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自身人手,在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约束机制,适量适度开展会计创新,督促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会计自身调节适应能力,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进而化解金融风险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简言之,就是依法监督、强化意识、提高素质、引导发展。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要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制度,实行集中核算

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的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征。推行统一的核算软件,实行账务集中核算,实行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分离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汇总上报,其他有关会计信息报表应当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任何人不得任意调整。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有效控制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二)重视会计分析,建立预警机制

报表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但了解过去不是报表使用者的最终目的,报表的真正使用价值是通过对报表的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前景,帮助领导层了解过去、规划未来。会计分析从内容上讲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财务分析两部分,从形式上讲包括常规分析和专项分析两大类,只有加强会计分析,才能在充分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面对未来的变化作出有针对性的反映。才能帮助银行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优化控制、提高规划决策能力,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三)加强现金管理,提高支付水平

会计部门对企业使用现金要严格审查,明确授权制度,除工资性支出外、大额现金支付会计部门都要建立台账,逐笔登记,对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要登记备案,对具有储蓄、贷款、汇兑功能的信用卡,也必须服从现金管理规定,对单位卡一律不得支付现金,严禁将公款转入个人信用卡,个人提现只限于备用金,透支部分不得提现。

(四)拓展中间业务,分散经营风险

按国际惯例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而对于银行业来说,拓展中间业务,将经营风险分散化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作为会计人员来讲,将会计服务多元化也是分散金触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可通过自身努力考取注册会计师,通过本行申请办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财务咨询活动,这详既可开辟一项新的中间业务——财务咨询来创造收入,同时对提高本行财会人员的监督核算水平也大有帮助。

(五)广泛运用微机,推行责任会计

我们认为推行责任会计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责任中心的划分符合风险控制的分散化原则,同时责、权、利在小范围内的充分结合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也有助于解决问题,但责任中心所产生的大量凭证、报表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协助,现有的会计人员无法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兼顾责任会计工作。所以,要提供及时有效、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而且银行会计的电算化系统要由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向业务处理与管理型、决策型系统并重的系统发展,通过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完善现有的银行会计管理核算体系,促进核算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

(六)严格考试制度,保证上岗水平

从1998年开始,我们建设银行实行了会计上岗考试制度,上岗考试制度是保证银行提高服务质量、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确立客观上帮助会计人员全面了解会计基础知识,端正了学习风气,增长了业务知识水平。同时严格考试制度也有利于全行职工树立“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危机意识,强化了竞争观念,提高了业务素质和适应银行现代管理会计职能需要的自我调节能力.建议以后还要加强计算机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熟悉业务又熟悉电脑的会计人员,不断提高银行会计工作水平。

了解了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金融会计风险。

2.金融会计的论文 篇二

我国当前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以下称《制度》) 是2001年制定的, 于2002年1月1日实施的, 从我国《制度》的产生到发展一直存在着会计准则制定落后于实务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 我国进入经济改革开放时代后, 金融市场开始逐渐形成。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陆续出现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 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衍生金融工具, 其中一些金融工具在某一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金融工具业务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 会计的监管却呈现滞后, 其业务只能在传统会计准则和制度内进行核算和监督, 对无法核算的业务仍采用不规范的表外披露, 甚至不予记录与反映, 传统的会计准则已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需要, 因此, 建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经落后于实务。

《制度》的制定于实施又已经6年多的时间, 其间国内外的金融业务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南方已经出现了民间金融业, 开展了诸如票据贴现、放贷等业务, 既不能说是合法合规, 也不能说是违法, 企业界和学术界关于放开民间金融的呼声也进一步高涨, 浙江民间金融现象也已经引起政府高层注意, 并批示三大部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国家统计局调研。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温州民间借贷方式已经越来越活跃, 并不再局限于江浙一带。现在甚至在上海、北京等金融中心, 这类非正规借贷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已经受到国务院重视。温州为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对这些越来越活跃的民间金融, 政府不再只堵不疏, 而会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尽力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实务又一次走在了准则制定的前头。

当前,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成为必然, 外资金融企业的进驻已经开始, 他们将会带着操作娴熟的衍生金融工具涌入我国金融市场, 民族金融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同时, 国内企业也希望能够充分地利用国际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并规避金融市场风险, 保证资金的安全。可见, 加入WTO已使金融机构和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要求变得十分现实和迫切, 这相应增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出台的重要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的工作已经落后于实务。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5年9月21日, 财政部下发了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分别为《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征求意见稿)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资产转移 (征求意见稿)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套期保值 (征求意见稿) 》和《企业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 (征求意见稿)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会计准则, 与国际惯例相比, 金融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 证明了与轨迹接轨的迫切性, 也证明了我国尚存在自己的国情, 需要区别对待, 以满足我国当前的实务情况。

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会计管理部门和各大金融企业应该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应该会同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研究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对于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预测, 并结合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从而对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创新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和试验, 制定出相关的《制度》预案;其次是派出有关的实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到国外调研、进修, 掌握国外金融业的发展的最新动向, 为借鉴国外的经验, 采用新的金融工具做好准备;再次是要求国外的著名学者到我国来讲学, 传授有关的理念和创新方法, 加强我国金融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 提高金融创新的能力, 弥补我国在金融领域的空白;最后是加强和国外《制度》制定机构加强合作, 共同研究有关问题, 制定有关的对策。

二、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制度》中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 涉及了银行、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企业, 设置的科目比较多, 体系比较乱, 有的指代不明确, 如“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科目, 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 作为金融企业, 他们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 由于各类金融的业务侧重点不同, 业务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别, 科目设置上确实千差万别, 另外, 又由于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 网上银行、股票期权、社保资金入市、商业银行进军保险领域等都将带来新的问题, 有关会计科目是否需要进一步规范, 尚有待完善。

笔者认为, 首先, 科目的设置应该尽可能一目了然, 如“应计贷款”就可以改为“正常贷款”, “非应计贷款”则改为“逾期贷款”更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其次, 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 如果有类似或相同业务, 尽可能用相同的科目, 如银行吸收的存款与其他金融企业吸收的存款尽可能用相同的科目。最后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新的金融业务, 研究应该使用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性质, 核算的内容等, 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张基峰林俊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思考[J].金融会计, 2006 (.3) :9~12

[2]刘学华:金融企业会计[M].立信出版社, 2006 (.7)

[3]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

[4]唐宴春:金融企业会计 (修订版) [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3)

[5]刘静:浅议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J].西南金融, 2004

3.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篇三

关键词:金融会计 风险 防范化解

1、金融会计及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会计是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的重要性,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准确,不允许有虚假情况,要符合客观实际。

但是,金融会计也面临着复杂的外围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所谓风险,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风险为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对特定情况下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风险是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等等。所谓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会计与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2.1、信息失真风险

会计信息是反映机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单位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诸如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问题。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作和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在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做文章。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分析,将给国家和金融机构本身带来很大风险。

2.2、操作管理风险

这一类风险主要是会计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风险。金融机构中的会计、账簿经办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经济业务办理中出现错误,给金融机构带来财产损失。金融机构中的会计专业性很强,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现金资产、相关凭证和票据账簿时要严格执行程序,否则一旦发生漏洞或失误,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2.3、支付结算风险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支付结算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在金融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因支付结算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会计人员越权办理大额提现业务,如果审核不严,极易造成财产损失,从而带来支付结算风险。

2.4、误导决策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工作职责不到位,没能够及时准确地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相关信息,或者忽视了核算分析造成了操作中出现问题,以至于领导层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决策上的失误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中的误导决策风险。

3、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措施

3.1、建立与实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在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要实现经济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分离,其他反映会计信息的报表应当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防止人为改变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生,控制人们故意行为造成的金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二是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完善审批和授权程序,加强会计处理流程、支付结算程序、内部交接的管理,尽量从内部和源头防范或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3.2、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一是要加强统一管理,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净化金融会计风气。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整治虚假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现象,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要统一金融会计管理体制,防止机构内部各部门因承担责任而相互扯皮、推诿。每个部门要责权明晰,部门每个成员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实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承担”的良好氛围,减少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3.3、完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

首先,金融机构在接受贷款申请时要严格要求贷款企业提供相关的会计报表,报表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对于会计报表不真实的贷款企业不予提供贷款,并且交由相关部门查实。其次,金融机构除了要求贷款机构提供会计报表外,还可以要求其提供反映会计信息的其他相关资料,提高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只有通过实施完善的会计信息揭示披露程序才能够有效防范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金融会计风险。

3.4、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考虑。事前监督主要是对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对不符合金融风险指标的要及时更正,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比如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的利率风险率,反映损益状况的资产盈利率等。事中监督也就是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动态监管,对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与金融风险指标的核对,进行控制和修正,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合理的经济业务事项;此外,事中监督还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进行的监督。事后监督是指在发生了金融会计风险之后采取相应措施,挽回一定损失,把金融会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比如通过对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再检查分析,发现其中的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以防范下一步的金融会计风险。

4、结语

在金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日益多元化,这也将给金融机构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值得每一个金融机构管理者深思。

参考文献:

[1]霍冰.《试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胡亦明主编.《任重道远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规范化问题》,上海金融2001年第11期.

4.金融会计的论文 篇四

而金融案件的出现往往不可避免的都会与会计核算及资金清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作用价值便愈发重要,是实现金融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重点就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来展开具体的探究工作。

一、概述

风险即为在将来一段时期存在着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企业是一种专门经营各种信贷业务的独立性社会经济体,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情况而遭受损失。

金融风险即为有关的金融机构在日常的经营亦或是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出现了失误亦或是在会计核算之时发生错误而导致的决策性事物;另外,由于主观以及客观性的情况恶化,亦或是因为其他状况因素而致使金融机构的资产、信誉遭受损失也是一种金融分享。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违规操作,加大结算风险

近些年来,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改革日渐进入深水区,尤其是电子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会计结算制度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相对较为完备的体系,对于增强银行内部控制及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价值。

然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因为基层业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不足,未能够完全依照操作规程进行业务办理,从而致使因人为性因素导致结算风险加大。

(二)内控不严,人员约束不力

这一方面的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为:首先,部分银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有限,且在执行具体业务办理操作时未完全按照标准流程,从而导致出现会计风险。

其次,个别内部会计人员与一些不法分子互相勾结不当窃取银行利益,并由此引发经济犯罪案件。

再次,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没有采取有效的牵制及制约手段。

最后,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盲区,相关的操作要求不规范、制度不明确、监管制约机制不完善。

(三)无序竞争,加大财务成本

银行资金实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要吸纳存款,这也是银行能够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条件,然而需要加以重点关注的是存款一方面银行发展的根本,但同时也是日常资金支出的一个主要源头[2]。

因此,切忌为了吸纳更多的存款而罔顾效益来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大量新增营业网点等,盲目开设新营业网点,不考虑应力效益来吸纳存款将会导致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并且若所筹措到的资金不能够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应用,便会导致资金大规模积压在银行的保险柜中,没有效益的.资产增加同样会导致银行面临着巨大的会计风险。

三、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加强对会计制度的严格执行是规避会计风险最具可操作性,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手段。

这主要是由于在会计制度当中对于制约机制的规定是极其严密的,其所安排的人员岗位也是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是符合实际需求的[3]。

由此也就需要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会计制度来开展具体的工作内容,要以制度作为会计操作行为的唯一衡量标准,通过制度的执行来实现对人员行为的有效规范。

对于企业领导而言,必须要按照规定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数量。

大量的实例事件均表明,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有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监守自盗行为的有效控制,并且针对关键岗位的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轮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案件的发生率。

(二)构建内控制度体系

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其本质上即为金融机构要能够由决策实施、管理、监督等一整个流程的建立起完备的运行机制。

特别是会计与核算体制的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一项最为基础的要求。

加强会计制度的完备性,可促进内控制约机制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金融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业务方面是由会计主管来进行领导,会计人员在对账务处理时唯一认可的依据即会计凭证。

在推进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必须要注重其规范性、全面性、实用性及协调性。

也就是要确保内控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的覆盖方面要尽可能的保持广阔,覆盖以更大的区域范围,在具体的操作执行方面要保持良好的规范性,切忌脱离于实际情况,同时还应当尽可能的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一整套完备的会计制度可大大降低会计风险,有助于预防及杜绝虚假报表的出现,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三)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应当突出独立、严格、及时、有效,特别是加强对于会计业务在事前与始终的监管,以避免导致严重的会计风险问题出现。

通过加强事前与事中的监管工作,能够尽可能的将风险隐患在日常的工作处理当中便予以消除,进而达到降低损失的效果。

并且,还应当大力加强对会计分析的高度关注,构建起完备的预防报警机制[4]。

会计报表所体现出的是以往的经营情况,分析会计报表最终的目的即为利用对以往信息的分析,来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并对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化的预测,

以帮助领导层能够在未来的布局规划方面提供以更加详尽、可靠的参考支持,并协助银行构建起完备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控制的合理增强,提升规范决策能力,促使会计职能能够尽可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预防并控制好金融会计风险对于金融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而就目前的金融会计行业现状来看,其风险主要表现为违规操作风险、内控不严风险、无序竞争风险等,针对这些风险性本文就提出了严格执行跨级制度、构建内控制度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等具体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的会计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史辰琢.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1).

[2]田帅.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中国商贸,(5).

[3]赵鹤.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J].商业会计,(1).

[4]郐晓龙.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中国商贸,2014(14).

5.金融会计的论文 篇五

摘要: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由于其内容的交叉重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本文在将重点全面探析三者内容交叉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对策,认为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合并具有必然性,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侧重点及具体对象明显区别,从而使二者的关系得以合理界定。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关系:交叉重复

交叉原因合并协调区别联系目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的交叉重复已成为普遍问题。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计算、经济批量;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预算、资本成本的计量、经营杠杆。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的重复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所有内容,管理会计是交叉重复的核心。这种状况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关系的原因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历史原因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并非同时产生,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十九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导致了经营者对生产成本的重视。会计人员将成本计算与财务会计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了记录型的成本会计。

二十世纪初,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在会计领域出现了标准成本制度,再加之预算编制的出现,使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由核算转为控制,成本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标准成本与预算的实施,这标志着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明显国际化。为了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成本会计不断吸取运筹学、系统工程、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等的最新成就,使其内容不断完善,出现了成本的预测和决策、责任成本的核算等,从而形成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重在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在成本会计发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与现代科学管理的最新成就相融合,成为一门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注重内部控制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近一、二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引入企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概念和方法(如适时生产系统、作业成本法、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等)应运而生,这些方法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成本管理系统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变革,从而使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更趋同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成本会计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其发展的过程也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发展,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而成本会计侧重于内部控制,但管理会计要进行内部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由此造成了当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 计界限的模糊,反映到教材上则是内容的重复。

(二)相同的研究对象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其具体范畴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并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方法,由此导致的交叉重复无法避免。

(三)理论工作者不断使本研究领域扩展,导致三门学科内容交叉

在学科建设中,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使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科职能不断扩大。目前成本会计已不再是单单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显然三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的教材内容重复在所难免。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解决对策

(一)出台教材编写大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材重复交叉的问题,建议成立由中国会计学会或财政部或教育部或三家联合牵头组织的会计系列教材编写大纲小组,并对大纲内容进行

商议。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1)目前各院校教材的基本结构不规范,内容不统一,而且稳定性差。(2)各院校均拥有德高望重的会计先驱者,他们对本校系列教材的内容、结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应避免。(3)要求各院校按照统一大纲编写教材,可使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保持每个学校的特色。(4)按照统一大纲编写教材,可使各院校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对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而且也利于对学生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培养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

组织教材大纲编写组的成员应由不同院校的会计学术带头人构成。大纲应明确界定各科范围,总的编写原则应为:(l)力求保持各门学科的体系完整;(2)避免交叉重复;(3)反映会计各学科中稳定、共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

为避免交叉重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应合并,将其称为成本管理会计。二者的合并有其必然性:(1)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两者密不可分,骨肉相连,不能割裂。(2)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基础。虽然发展中的管理会计拓宽了原有成本会计的预测、决策等职能范畴,具有更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它研究的基础设有改变。管理会计必须利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和规划,如果缺乏成本会计作基础,管理会计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变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存在。(3)无论从我国还是从西方来看,理论界对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界限是模糊的,尤其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质。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商学院会计界权威教授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

“现代成本会计也常被称为‘管理会计’。”

(三)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协调

协调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依据有二:其一,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区别。现代化企业的经营包括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均属管理的范畴。作为企业管理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其工作侧重点应明显区别,成本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应侧重于生产经营,其工作范畴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的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资本经营,其工作范畴应着眼于资金活动本身的管理。其二,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具体对象有区别。从表面现象来看,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但深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成本管理会计是从量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一方面表现为对产品成本历史的反映,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未来的筹划。而财务管理则是从质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即资金实体的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货币关系,它是对货币运动的直接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货币的取得、运用、分配及规划等。基于此,笔者将成本管理会计的对象界定为成本及未来动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是成本及未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将财务管理的具体对象界定为过去及未来静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为资产(不包括存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于财务管理是从分析、评价等角度涉及过去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从而与财务会计工作范畴相区别。另外之所以资产中扣

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属于日常生产经营之范畴,它与成本管理会计的联系更为紧

密。

小结

鉴于上述理解,认为在此基础上协调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划分如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专门决策预算、资本成本、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划归财务管理;而将经济批量、存货、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预计利润表划归成本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王朝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1999,(3)。

[2]郭晓玲。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3)。

[3]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

[4]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2006,(4)。

6.试论金融会计风险的化解与防范 篇六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

金融会计风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学者之间众说纷纭。但是其中的共同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它的最终导致的的结果是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失;它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主观方面是会计核算的错误, 或者说是所利用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客观方面是意外情况的出现;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决策上的失误。所以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分析,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表现形式:

其一, 会计核算风险。所谓的会计核算风险就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 由于环节的众多, 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的时空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的按照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进行核算, 它要求客观、完整、真实、合规的进行核算, 此事会计核算的基本的要求, 当然也是被看成是金融会计部门的最为主要的基础性的任务。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而言, 会计核算的质量如果达不到要求, 运作的程序也缺乏规范性, 这些都会导致最后的会计风险。

其二, 会计监督风险。此是会计职能的另外一方面。会计的监督职能有着明确的对象, 它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情形就是有些企业只对信贷管理给予关注, 但是对于监督则识之为可有可无。在财务管理上就是如此, 缺乏必要的程序性和规范性, 支出和记录并不是同时进行, 而是任意的为之, 所以显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会计监督职能。

其三, 决策失误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与上述二者, 即核算和监督的职能的无效的发挥有着十分紧密的因果联系。因为决策者所使用的信息就是来自前面二者的提供, 所以如果在前一环节上出现了信息的不真实等情形, 对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我国会计部门的风险量化工作做得仍然不够细致, 致使实际中缺乏一定的参考标准和执行的依据, 所以决策实际上可以说是缺乏科学的依据的, 对实际企业的运营也起不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其四, 会计结算上的风险。一般认为会计结算风险是金融会计的主要的风险。它的手段通常是利用结算管理上不完善的漏洞, 进行套取金融资产的行为。由于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背景, 所以, 从实务部门放映的情况看来, 该类犯罪人员都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或是智能, 而且这类犯罪涉及的金额往往也是比较大的, 所以称为实务中重点防护的对象。

其五, 会计人员素质风险。毫无疑问, 该类风险的发生是主要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由于金融机构的会计人员总体综合素质上的偏差, 如道德水准的低下, 业务素质的低下, 责任心的欠缺, 业务素质的不专, 以及国有企业中的政治素质的贫乏等都会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不认真执行会计制度的要求, 在实际的会计实务中敷衍了事, 任意为之, 导致金融机构资产的大量的流失, 给企业的经济状况造成损失。

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金融会计产生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 应该着重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金融监管模式的不完善造成的。应该说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体制的不足也表现在多方面, 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眼光狭隘, 地方利益泛滥, 缺乏长远看问题的意识和大局意识。它们在制定和执行金融措施的时候毫无疑问的都会采取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的措施, 严重影响了地区范围内的金融行业的竞争秩序。

其次是市场环境的不稳定。应该说从对外开放至今,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运行的过程中已经趋于成熟, 市场竞争的形式越来越激烈, 极大的促进了资源的有效的配置,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激烈的竞争也带来了恶劣的后果, 使得我国本来就不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体制的弊端提早的暴露出来, 所以尽管我国的金融机构日益林立, 但是由于发展上的不足, 导致面度金融危机的能力较差, 从而也进一步促成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再次是会计人员和会计手段的缺陷。从会计人员的构成上来看, 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金融会计机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的状况。不仅如此, 在道德素质也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际的情况是, 发生的会计风险中很大一部分与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从会计手段上来看, 我国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会计电算化也有待改善。因为金融防范风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考量。

三、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

事在人为, 在各项事务的处理中, 人总是居于核心的地位, 因而,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而言, 它要求不断的强化度会计人员的综合的素质。如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有才无德与有德而才略有欠缺的人选中坚决选择后者, 此是提高整个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的关键所在。培养业务素质, 可以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考核, 进行优秀人员的选拔, 考核的主要内容可以设置多样化, 如基本的会计行为规范, 业务标准, 工作程序等等, 都可以是考核的对象。如法律素质, 会计尽管是一个经济领域内的事物, 但是因为它与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重要性就不必待言了, 必然需要从法律上加强对其约束和管制,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他们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讲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强化制度建设是必需

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在长期的运行中, 其规范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但是由于国际局势的激烈的变化, 以及我国金融改革起步较晚等原因, 使得我国金融体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的控制体系, 使之更加科学化, 更加条理化, 内部的布置和整合更加的合理化等。从系统的组成部分上来看, 需要对各个重要的业务岗位进行重点防范和控制, 规范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明确在每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易错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 杜绝安全隐患。同时打造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方面, 如确立独立的财务体制, 不断健全现有的审查流程, 强化内部授权和转授权制度。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以及同一金融机构的不容管理部门实习不同的控制制度, 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尽可能的完善整个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和工程。

(三) 落实监督管理是保障

加强会计监管可以从多方面下功夫,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加强不同主体的监管合作和完善监管形式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不同主体的监管合作。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应该做好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沟通, 降低因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成本的增加问题。同时金融结构的监督部门也应该和社会的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平台, 避免各个主体之间相互独立状况的出现, 避免重复性的低端劳动。其二是革新监督的模式, 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例如可以构建一个事前, 事中, 事后的监督管理体制, 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监督管理体系。每一个过程中的监督都有其特有的监督优势, 事前监督可以完善金融预警指标体系, 事中监督可以有效的及时的纠正会计核算和监督中的错误, 而事后的监督可以及时的补救错误填补漏洞。

四、总结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发展和完善, 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金融监管体系, 充分意识到金融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着力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间接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 要严格会计准则的执行, 把握会计原则, 做好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 继而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监督管理。金融风险是客观而又普遍存在的, 充分发挥每一种控制系统本身具有的作用, 同时从整体出发, 全面的组合各个元素之间的合力, 为全面、科学的反映金融结构的各项财务状况做好铺垫。

摘要: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金融监管模式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稳定、会计人员素质的偏低以及会计手段的不完善等等。金融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决策失误风险、会计结算上的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等。要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监督管理。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化解,防范

参考文献

[1]李小权.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 金融与经济, 2011年第5期[1]李小权.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 金融与经济, 2011年第5期

[2]黎丽.强化内部控制防范会计风险[J], 金融会计, 2008年第4期[2]黎丽.强化内部控制防范会计风险[J], 金融会计, 2008年第4期

[3]翟德恒.金融危机中的会计风险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5期[3]翟德恒.金融危机中的会计风险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5期

[4]杨光.浅谈我国会计风险成因[J], 冶金财会, 2009年第1期[4]杨光.浅谈我国会计风险成因[J], 冶金财会, 2009年第1期

[5]李云.加强会计监督防范商业银行风险[J], 财会月刊, 2009年第4期[5]李云.加强会计监督防范商业银行风险[J], 财会月刊, 2009年第4期

7.金融会计电子化的相关问题探析 篇七

【关键词】会计电子化;会计软件;计算机

一、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含义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基本工作是通过高度工作效率以及可容纳的数量多的工作特性,替代了往常认为的会计核实、计算的工作,这种工作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在大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工作下,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基本工作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样也给社会经济市场的管理工作的发展铺垫了稳固的根本内容。

二、金融会计电子化的特点

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人工账务记录,并且代替人体实现会计工作信息的解析、评测、选择以及确定,电算化会计的工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储存的电磁化、信息的处理的规范化、自主化、工作人员协作以及操控的信息化。在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是通过硬件或者是软件当做信息的主要承载,在相关信息被输入之后,所有的的工作都是让计算机进行的。

三、金融会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成长模式的局限性

会计工作软件的实用性没有实现足够的运用水准,分支系统和分支系统之间没有互相的联系,比如说材料、出售、经济费用等方面的分支系统都是单独构建的,因此,在会计工作信息的传达的及时性弱、一体化程度低、整体性弱等。会计工作软件的集中性低,主要体现在引进的会计工作软件不能稳定的进行工作,会产生经常性的工作失误,是单独进行构建的,这样的现象致使会计工作信息的相互交流不通畅、信息平台的共同分享能力薄弱等,没有办法建设全面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系统。

2.严重缺少的金融会计电子化人才资源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依然缺少专业性强的金融会计电子化的优秀人才。部分从事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性强的金融会计电子化测试,获得了工作资格,然而,也只是了解基础的会计工作软件信息技术,但关于会计工作信息的应对以及会计工作软件的运用程度不都,因此,在会计工作信息处理工作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够符合对会计工作信息的基本要求。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相对较差

目前会计工作软件的安全性薄弱,大部分的会计工作软件在工作的安全性上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内容没有准确的记录,这样的现象致使了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查考询问,工作失误的责任没有分配到个人。

四、金融会计电子化问题的处理对策

1.打破会计软件的局限性

为了打破会计软件成长模式的局限性,就要提升关于电子化会计工作的了解。在信息时代的不断迅速发展,对会计工作电子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信息时代发展的环境下,把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高效率的实现,这样的追求就需要相关人员要提升关于金融会计电子化的了解程度。

2.培养金融会计电子化专业人才

金融会计电子化学科以及财务会计学科中提出把计算机的程序编排以及日常维修的相关教学内容放在主要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持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能够强化工作人员会计专业能力的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能力培训方法,不只可以提升从事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水平,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完成基本知识的改善以及补充。在进行培训会计工作能力学习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不可以没有目标的进行培训,要获取和工作有关的专业性基本知识,会计工作电子化是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知识进行结合的培训过程,要能够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的领悟,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型优秀人才。

3.成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会计工作电子化的文档信息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金融会计电子化文档管理的工作基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低,致使文档存储磁盘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整合以及存档,或是整合以及存档的文档信息内容不健全。然而。文档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文档内容的不完整,没有规划相关的规定,导致了会计工作文档的损坏,有的是人为的,有的就是自然造成的,甚至会出现会计工作信息的外漏。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内容,我们可以得知金融会计电子化是会计基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金融会计电子化基本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若是工作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及后续的保证,就妨碍经济的稳定发展;若是工作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就可以推动经济的迅速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雪梅. 论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创新管理[J]. 经营管理者,2015,03:304.

[2]袁天豪.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5,12:80-81.

[3]赵凯萌. 会计原始凭证的识别和治理——基于会计信息全链条电子化的研究[J]. 财政监督,2014,26:19-22.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画香蕉》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