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2024-10-31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共11篇)

1.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一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进行消毒。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控办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4年2月

2.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二

1 结核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

WHO指出, 全球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1]。这种病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我国对结核病进行了归口管理, 患者主要收治在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 由于患者密度大, 细菌密集, 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使结核病医务人员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会大增。医务在进行吸痰、配合胸腔穿刺、腰穿等技术操作时, 可能会出现痰液、胸水体液的喷射。在天气炎热、空调开放门窗关闭, 未能达到通风换气作用, 更易受到病原菌感染。那美玲[2]调查研究显示, 结核病护理人员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率及程度明显高于如外科肿瘤科等其它科别护理人员。

在发展中国家, 结核病最常合并的条件性感染病原是艾滋病病毒 (HIV) , 结核病常常是HIV早期表现[3]。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且HIV感染存在窗口期问题, 因此, 仍不可忽视血液性传播这一途径。结核病医务人员与患者频繁接触, 每天都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体液, 特别是抢救发生大咯血结核病患者时, 很容易发生血液污染。美国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 在270例艾滋病医务工作者中, 232例是护士[4], 所占比例高达85.9%。对结核病医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 输液注射抽血过程中针刺伤为28.5%, 被患者咳嗽时飞沫喷溅35.4%, 皮肤黏膜被血液, 体液沾到36.1%。

2 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首先, 由于世俗偏见的原因, 结核科医务人员数量不足成为既定现实, 工作量超负荷, 致使医务人员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造成职业伤害的几率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显著相关性[5]。在临床实践中, 紧张而繁重的业务工作和家庭负担, 给结核病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反应甚或心理障碍, 极易出现生理心理疲劳, 进而影响行为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 产生负面影响。其次, 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缺乏相关防护知识。再次, 医院对职业防护未足够重视, 培训力度不够。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改善工作环境, 降低结核病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要保证充足人员编制, 避免和减少造成工作压力的各种因素, 使心理性危害而造成的职业损伤得到大幅度降低甚至消失。

3.2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

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关键在于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养成。医务人员如果缺乏防护意识和知识, 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 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染媒介, 给患者带来医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3]。陶新学等[6]调查显示, 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只有28.5%, 而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培训的临床护理人员有97.5%。可见,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

在专业教育中, 医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诊断性评价, 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个体化的专业教育培训, 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值得注意的是,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必须是持续性的, 经常性的教育, 而不仅仅依靠一次或几次培训教育就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7]。

必须做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和前瞻性。工作后应不断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职业提高,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和主动防护意识, 牢固树立普遍预防观念, 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出现[8]。

3.3 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

最易接触患者飞沫、体液的群体是医务人员, 且多为高危险接触。在进行静脉输液穿刺抽血, 采集血液、痰液标本时, 必须戴手套。皮肤有损伤时, 操作者必须带双层手套。在工作中, 血液体液预见性可溅出时, 应带双层手套, 戴口罩, 穿鞋套和防水隔离衣。

临床实践中, 要普及使用可自动回套的针头, 锐器收集盒要防漏、耐刺、密封、环保, 推广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真空采血系统。

程雯等进行调查表明[9], 因没有使用防护用品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比例为40.36%。

因此,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预防职业暴露具有重要意义。

3.4 避免空气传播和飞沫喷溅

由于结核病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影响, 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具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空气中。应做到戴16层面纱口罩, 每4h更换1次, 一旦潮湿马上更换。在与患者交谈时, 应保持1.0~1.2m的距离;当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 避免与患者面对面接触。

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直接为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活动, 在此过程中, 会接触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性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时时刻刻处于被病原体感染的危险之中。故此, 医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种防护知识, 树立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 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避免和降低降低职业暴露的出现机会。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同时能切实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结核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参考文献

[1]谢安国.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那美玲, 王友光, 李先珍.临床护士结核菌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0) :41-42.

[3]申桂云, 刘建芬, 牛仙飞, 等.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 2007, 22 (1) :23-24.

[4]张锡敏, 王金榜.艾滋病职业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的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 1999, 26 (2) :222-225.

[5]李晓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4-8.

[6]陶新学, 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 2005, 19 (10) :857-858.

[7]王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8]周华, 杨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J].上海护理, 2007, 7 (1) :54-56.

3.手术室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 篇三

【中图分类号】R197. 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30-0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术时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认识手术人员感染的因素并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1 感染原因

1.1 手术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未能有效地开展手术人员的医院感染检测和防护工作,同时手术室人员对感染认识不足,防护意识薄弱,无菌观念淡薄,不能严格规范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等。

1.2 手术室人员经常与缝针、手术刀、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源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可能发生致命的感染,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1.3 手术室人员感染的手是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手术室人员因工作接触,手上携带的细菌较多,容易造成被接触者或接触物品的污染。

1.4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2 防护措施

2.1 完善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督机制,确立相应的保护政策,使手术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得以落实。

2.2 手术室人员应参加防护、控制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宣传教育使手术室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的危害性,理智正确的对待医院感染,要增强防护意识,加强无菌观念,正确进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必须对新上岗的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2.3 手术室人员应熟练掌握锐利器械操作技术,当被利器刺伤后,应立即挤压创口使之出血后,充分清洗消毒,必要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2.4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手術室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戴口罩和穿脱手术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脱手套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

2.5 针对所有手术患者,在未诊断前采取普遍预防的措施,以降低手术室人员和患者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如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要用消毒液浸泡后倒掉,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

4.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措施 篇四

1.注意对回收物品的正规处理

1.1 污染器械的消毒

对回收污染物品(如金属类、搪瓷类、各类穿刺针)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因这些物品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血液、黏膜、皮肤等处,钳、镊的咬合面及轴节,各种穿刺针针栓内,易藏污纳垢,尤其是被各种传染菌污染后,如消毒不彻底,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祸及患者及工作人员。因此,对回收物品一定用0.2%优氯净消毒液(它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结核杆菌、真菌、芽孢、病毒)浸泡30min,进行常规刷洗,再用温水洗涤剂刷洗后烘干。

1.2 一次性物品的处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及品种逐渐增多,其管理工作明显突出。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0.2%优氯净消毒液先行浸泡初消,然后由供应室集中回收,进行一对一的交换,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流失,避免污染环境,回收后,再用0.2%优氯净消毒液浸泡,用毁形机毁形,集中处理。

2.预防消毒灭菌过程中的伤害

2.1 高压蒸汽灭菌法引起中暑的原因及预防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通过蒸发出汗散热,使体内热蓄积而导致中暑。高压蒸汽灭菌消毒过程中,室内温度可达40℃,湿度70%左右,如此的高温,加上体力的消耗,在炎热的夏季易发生中暑。因此,消毒室必须安装排风扇,工作人员穿宽松吸汗内衣。下班后注意休息,保证营养,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适量饮用盐水。

2.2 化学消毒剂引起的伤害及预防

除物理灭菌外,供应室常会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甲醛有很强的气味,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戊二醛对眼睛刺激严重,使用时如溅入眼内,立即用水清洗。含氯消毒剂对布类具有腐蚀性,如不慎可使衣服呈花斑状,影响其结实程度。此外,紫外线可致眼炎及皮肤红斑。因此,使用时要注意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工作人员对以上各种消毒方法的特性,熟悉了解,按制度操作,才能预防伤害,保护自己。

3.防止自伤

在处理各类物品时,常会遇到被碎玻璃、污染针头刺伤或刀片割伤等情况。据报道,20种病原体可经过刺伤接种传播,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将用过的针头,刀片放入耐腐蚀的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发生自伤情况,立即挤出血,用2%~3%碘酊液或络合磺消毒,适当包扎,防止再污染。必要时根据污染性质不同,注射相应的疫苗,伤口按时换药。工作中戴一次性手套防护,穿隔离衣,用过的手套不要随意扔掉,集中放置,集中消毒,集中焚毁。下班前认真洗手,尤其前臂、腕部、手臂、手掌、指甲、指缝等处用肥皂刷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清洁

5.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篇五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面罩、护目镜及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等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粘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6.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三、三级防护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医用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 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 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6.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及岗位职责 篇六

根据各层护士的工作标准、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将我院护理人员分成五个层次一、一级护士—助理护士(1-2年内护士)

1.培训目标:重点进行“新护士培训”与科室临床实践相结合。工作中要求了解各班工作职责、护理管理制度与程序,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了解各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

2.具体要求:安排轮转带教。个各科护士长注意了解新护士工作情况,对其工作进行评议,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尽快成长。(1)新护士初进科室,科护士长做好环境、规章制度与各类工作职责的介绍。

(2)完成“新护士规范培训手册”计划内容。

(3)加强临床护理实践,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主,在各科室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4)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

(5)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工作时,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指挥、尊敬教学老师、勤奋好学、搞好团结。(6)完成护理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中指定在各科完成的内容。3.岗位职责:(1)在注册护理指导下,按分级护理需求,协调注册护士完成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低技术性护理工作内容:

A、包括完成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整理或更换床单元,保持病人的清洁卫生,常规性测量和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病人更换卧位,保证病人安全,预防压疮。

B、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理活动,协助责任护士准备各类护理技术操作的物品,留取病人的大便,尿,痰标本。负责照顾病人检查,治疗,转科等。

C、负责清洁消毒病人的生活用具,保证病人安全,及时将病人有关情况报告上级护士等。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内容:

A、整理,清洁,维护各种护理仪器,设备和用品,整理办公用品。参与维持病区环境和秩序的管理。B、保持病房的整洁与通风。整理,清洁。协助完成出院、转科、死亡患者的床单清洁、终末消毒。C、护送病人检查,治疗,转科等。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2)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4.护理工作内涵及工作规范:

(1)严格要求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进行护理。(2)熟知和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3)较好完成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及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和病区管理工作。

(4)协助上级护士做好病房消毒、隔离及物资使用保管工作。

星耀医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及岗位职责 二、二级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毕业2年以上护士或护理师)

1.培训目标:

(1)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

(2)熟悉各科护理理论、护理要求及护理技术。(3)掌握各科护理常用治疗仪器规范操作和使用。(4)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

(5)掌握各科疾病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2.具体要求:

(1)安排工作计划:以临床护理为主,熟悉各岗位工作的职责与程序。

(2)基础护理操作: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表格书写等操作。

(3)专科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落实“科室三基计划”,组织护士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4)理论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理论考核。3.岗位职责:

(1)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专科用药等。

(2)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及相关知识,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能够配合医师完成部分抢救技术操作和病情观察。(3)能够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撰写护理论文。4.护理工作内涵及工作规范:

(1)严格按医院相关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

(2)能按要求独立完成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特备是专科护理的知识,逐渐达到护师水平。

(3)熟练掌握各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适当安排处置室、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

(4)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华护理计划并且落实,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护理重点、健康教育等内容。(5)参加科内、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侧重专科护理及急救知识,并参与病房小讲课和读书报告会。

(6)参加病房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协助教学老师)并由教学老师对带教效果进行评价达标。(7)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星耀医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及岗位职责 三、三级护士---中级责任护士(毕业5年以上的护理师)

1.培训目标: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如监护、康复等),属于定向培养。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主管护师德任职水平。(1)具有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护理技能。

(2)熟悉队重危病人的观察方法,并掌握急救技能。

(3)掌握内科新知识,新技术,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4)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及教学的能力。2.具体要求“

(1)所在科室多安排参加病危抢救及护理工作,做好抢救记录,并不断总结抢救经验。(2)担任护生的带教工作。

(3)参加护理科研课题设计及完成工作。3.岗位职责:

(1)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

(2)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熟练的专科技术及危重病人的就抢技术:掌握专科护理常规及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务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相关知识,能运用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为病人提供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教育,提供适宜的康复训练与指导。

(4)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逐步达到主管护师的水平。

(5)能够指导下级护士进行专科护理及技术操作。4.护理工作内涵及工作规范:

(1)严格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

(2)传承专科危重患者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积极参与并组织病房抢救,成为病房业务骨干。

(3)工作中以危重患者护理为主,能承担护理小组长工作。(4)指导下级护士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华护理计划并且落实,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护理重点、健康教育等内容。

(5)参加临床师资培训,带教临床实习生,见习护士,低年资护士。

(6)协助护士长完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7)参加上级医师查房,科室病历讨论。(8)注意总结工作经验,每年撰写护理论文一篇。(9)完成继续教育学分。星耀医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及岗位职责 四、四级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专科护士及主管护师)

1、培训目标:

(1)具有坚实的护理基础医学理论并精通专科理论及技术,能够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重危,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不断更新知识,能在管理,教学,科研中发挥骨干作用(如担任护士长以上行政领导工作、护理学术组成员,科研课题的负责人等)、。(2)具有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能力,能够组织本科各病房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及参加全员性护理会诊。(3)能够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撰写护理论文。2.。具体要求:

(1)参与科室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做好抢救记录,并不断总结经验。

(2)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系统讲课,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及各科进展。并有计划地安排讲授各科常见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知识。3.岗位职责:

(1)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2)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理论技术知识(3)具有承担护师、护士、护生的教学工作能力。(4)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撰写护理论文。

(5)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开展心理护理,全面掌握个性化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

(6)掌握较高难度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护理技能:掌握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知识及技能。

(7)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4.护理工作内涵及工作规范:

(1)严格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2)完全独立承担科室护理专科技术指导。

(3)主持本病区低年资护士,护师的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4)参加科内、院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侧重专科护理及急救知识,并参与病房小讲课和读书报告会。

(5)指导下级护士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华护理计划并且落实,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护理重点、健康教育等内容。

(6)主持病房内护理科研。

(7)组织本科病房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及参加全院性护理会诊。(8)总结疑难、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病房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星耀医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及岗位职责 五、五级护士——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

1.培训目标:

(1)在护理部领导下,能够负责指导全科护理,科研,教学工作。

(2)指导本科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组织指导疑难病例的护理会诊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本科护理学术讲座。(3)了解国内外本科护理的发展动态,努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发展护理学科。

(4)组织并指导主管护师的查房,病担任主讲,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5)拟定教学计划,胜任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讲课与临床带教工作。

(6)向护理部主任提出对全院护理工作的领导,护理队伍的建设,业务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2.具体要求:

(1)安排病房的护理查房,并指导主管护师组织的查房,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2)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系统讲课,讲授新业务,新技术及各科进展。并有计划地安排讲授各科常见的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知识。(3)每年写出护理经验总结性文章。

(4)参与市内医院评审护理论文,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成果鉴定工作。

(5)参加护理部安排的院外学习。3.岗位职责:

(1)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规定进行护理工作规范。

(2)组织主管护师的业务学习,拟定教学计划、并负责讲课。(3)负责组织本科室护理学术讲座和护理病案讨论。(4)负责或参与本科生和大专生的专科知识讲座和临床带教工作。

(5)协助护理部做好主管护师和护师的晋职、晋级的业务考核工作。

(6)参与市内医院评审护理论文、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成果鉴定工作。

4、护理工作内涵及工作规范:

(1)严格按医院相关《护理常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工作规范进行护理。(2)完全独立承担科室专科护理技术指导。(3)主持医院主管护师的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

(4)参加科内、院内外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参加院外短期培训班,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5)指导下级护士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并切实落实,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协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护理重点、健康教育等内容。

(6)参加病区护理科研工作。

(7)参加病区护理会诊、护理查房记参加全院性护理会诊。(8)总结疑难、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病房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护理部

7.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该院长期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61例,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51例。医生17例, 护理人员44例。年龄分布为22~47岁, 平均年龄 (31.2±2.7) 岁。工作年限2~5年16人, 5~10年30人, 10年以上6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 随机调查该院长期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问卷统计医护人员工作中暴露病原体、损伤情况、处理措施以及上报情况。

2 结果

如表1, 医护人员对针头以及刀片暴露最常见, 但损伤后上报比例较低。对于飞溅的液体和患者抓咬伤上报率几乎为0;如表2, 医护人员对暴露于乙肝、梅毒、HIV的患者上报率较高, 达到100%, 但对于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感染疾病上报率较低。

3 讨论

3.1 职业暴露分类

3.1.1 物理性暴露

(1) 此类主要是锐器伤针刺伤, 也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同时还是HBV、HCV等20余种传染性血源疾病的重要医源性传播途径, 有报道显示[1], 0.004 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2) 肌肉劳损伤害, 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负重操作较多, 且操作对肌肉或骨骼压力较大[2]。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概率较高。同时由于长期站立, 下肢静脉曲张也是常见职业病之一。 (3) 对于手术室医护人员另一重要伤害来源于辐射, 尤其是骨科手术后常使用X射线观察复位情况。大多数护理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等缺乏易受到损伤。另外, 手术时用来消毒的电离辐射或微波也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疾病。

3.1.2 化学性暴露 (1) 具有细胞毒性的试剂以及药物时此类伤害

中最常见的原因, 大多数肿瘤化疗药物都具有细胞毒性。在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都能接触此类污染有致癌或致残危险; (2) 化学消毒剂, 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臭氧等常规消毒试剂都有可能改变染色体结构或者引发气促、咳嗽、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 甚至头痛、记忆障碍、不孕不育等中毒迹象。 (3) 麻醉药品, 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时间接触麻醉病人, 后者呼吸出乙醚等的麻醉药物对胎儿影响较为大, 可能造成流产或胎儿畸形, 故怀孕的医护人员必须有足够重视[4]。 (4) 水银制品。体温计、血压计等损坏后必须及时正确处理, 防止水银泄露。汞蒸气对人体有一定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3.1.3 生物性暴露

主要是传染性疾病, 传染源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以及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如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开放性肺结核、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等。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分泌物, 血液、体液等飞溅, 刀片针头等割伤或患者意外抓咬。

3.2 职业暴露原因

3.2.1 主观原因

(1) 医护人员主观上防护意识不强, 护理方法及观念陈旧。在日常抽血、输液、静脉注射等操作中, 未按照固定要求佩戴手套。存在怕麻烦、节省开支或侥幸心理等。同时传统的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也存在一定漏洞。 (2) 操作欠熟练, 特别是在处理紧急情况或急诊手术病人时, 时间紧迫且患者自身状态较差, 或者年轻护士经验匮乏, 且护理防护制度不健全, 没有科学的操作指南, 反复操作针头折断、扳弯, 可能自身以及患者造成损伤。 (3) 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量大, 操作频繁可能出现焦急或不耐烦情绪, 操作过程中护士操作规范, 重复使用用过的手套、口罩、甚至针头等。同时护理人员职业角色与多种生活角色的经常性冲突, 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工作中负面情绪较多, 心理压力超负荷, 同时还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甚至遭到漫骂和生命威胁等,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 不可能增加护理过程中的失误和暴露伤害。

3.2.2 客观原因

(1) 医护人员配备不足, 优秀医护人员缺乏长久以来存在, 相对繁重的工作及压力以及护士缺编都是阻碍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的原因, 且管理不科学, 也使得劳动力不能合理使用。过多繁琐而不必要的程序阻碍护理工作高效进行, 从而增加医护人员暴露伤害的可能性。 (2) 护理用品不足, 为节省耗材并且保证无菌操作, 手术室内很多用品必须反复消毒, 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机会和时间。同时部分工作者很少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也增加了伤害可能性。 (3) 医院管理问题, 大量污染后的医疗用具不能及时处理, 防护用具准备不到位, 长时间排班接触放射以及上报处理机制不完善都提高了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3.3 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措施

3.3.1 增强护理人员专业预防意识和教育

各级医院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御标准和体系, 形成规范工作指南、防范制度[5]。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 全面推广标准预防, 并把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工作和晋升的考核内容。同时将减少职业暴露作为护理安全文化进行宣传, 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倡医护人员互相学习互相提醒的保护意识。定期举办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安全讲座, 唤起其保护患者保护自我的意识, 并且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减少操作中不良情绪的干扰。建立医护人员健康定期进行生理和心理疏导。

3.3.2 加大投资, 完善管理

首先解决医护人员紧缺的问题, 增加编制提高待遇争取更多的优秀人才, 解决人力紧缺的问题。同时优化医护人员队伍结构, 减少不必要程序,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改进其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的处理机制, 减少纠纷患者与接诊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加大对设备和护理用品的投资, 完善防护措施[6]。

3.3.3 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规范

预防锐器和机械伤害, 减少一次性物品的再次使用, 使用过的针头不能套回针帽。静脉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后放回锐器盒内。对于已污染的针头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物。输液、穿刺失败后再次操作必须更换针头。患者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时, 需要多为医护人员合作, 防止针头折断。手术过程中, 使用碗盘传递剪刀、手术刀等锐器。正确使用手套。当接触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时必须佩带手套, 及时检查手套有无破口。发现手套破损必须及时更换或加套新的手套。正确掌握洗手步骤或规范, 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保证双手比手腕手肘位置较高, 反复冲洗至少3遍, 用无菌毛巾按顺序擦干手臂和双手。洗过的双手不能接触任何污染物。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严格进行各项操作。

3.3.4 正确处理暴露或损伤部位

对于无损伤的部位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后必须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 再使用75%的酒精擦洗。对于有破损的部位除使用2%碘酒和75%酒精反复消毒外, 必要时注射疫苗、预防性用药或定期检查, 排除窗口期可能。对于接诊乙肝、艾滋病、梅毒患者必须及时上报, 提醒其他医护人员做好防御工作。

3.3.5 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品

对于医疗物品必须集中分类处理, 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分类处理时穿隔离衣、隔离裤, 戴纱布口罩外戴一次性口罩、帽子, 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 必要时穿围裙。如果污物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内,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接触有毒有害用品的用具、污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等, 用后一律放置在专用垃圾袋中封闭处理, 并注明标记。对于使用高锰酸钾或臭氧消毒的手术室或物品必须开窗通气, 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 随机调查该院长期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61例, 统计分析其自在过去6个月工作中职业暴露、损伤以及上报情况。结果 医护人员对针头以及刀片暴露最常见, 但损伤后上报比例较低。对于飞溅的液体和患者抓咬伤上报率几乎为0。医护人员对暴露于乙肝、梅毒、HIV的患者上报率较高, 但对于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感染疾病上报率较低。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器械专业预防技能, 重视科学管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机会和危害。

关键词: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8-40.

[2]张庆云.美国的护理科学学士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1996, 12 (10) :479.

[3]潘孟昭.美国护理硕士教育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8) :447.

[4]庞书勤, 陈锦秀.日本国的大学护理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3) :239.

[5]李荣.澳大利亚的大学护理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7 (1) :72.

8.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八

供应室是最大的医疗污染集中地,各临床重复使用过的器械、管道等物品,都要由供应室人员来处理。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不可避免地与污染的器、化学消毒剂,高温环境和机器噪音以及具有传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频繁接触,是医院职业伤害的高危人群[1]。

1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①利器伤:利器伤在供应室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在回收、分类、清洗整理、包装器械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就有可能感染发生传染性疾病的微笑,如HIV、HBV等。②烫伤、灼伤:来自干燥箱、清洗机和灭菌器上的门、壁及载物架。③紫外线的危害:供应室每天要用紫外线消毒1h以上,用于消毒空气及物品表面,直接照射可能引起皮肤、眼睛好损伤。④噪声:供应室有多种噪音污染,如压力蒸汽灭菌器、真空泵、烘干箱、全自动清洗机等噪声有可能>100dB,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能会造成听觉器官、心血管系统等的损伤。

1.2化学因素①含氯消毒剂:我院对重复使用湿化瓶、止血带和呼吸机管道是采用统一回收,集中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长时间接触含氯化学消毒剂会破坏皮肤的脂质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溅入眼睛可会导致烧伤。②清洗消毒剂:消毒剂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不当,会损害呼吸道系统,可能还会引起皮肤的刺激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接触性皮炎。供应室因工作需要会配备多种化学消毒剂,如使用不当都会造成损伤。

1.3生物因素①在回收、清点、清洗器械时,有可能被锐器损伤,感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的危险。②在冲洗管腔类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若防护不当会引起呼吸道疾病。③供应室的三区划分不明确,工作之间无时间屏障,混有微生物的空气在三区流通,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1.4心理社会因素①自身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供应室是养老的地方,一些医院投入资金不足、人员不足,医院不重视,待遇也低,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不够积极。有的护士自身防护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贪图省事,随意改变工作流程,对危害认识不足。②心理因素:工作中因过度疲劳、紧张等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损害。

2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的防护针刺伤的防护:一旦发生意外刺伤,立即挤出血液,迅速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用0.5%聚维酮碘、75%乙醇处理伤口[2],再报医院感染科登记备案。烫伤、烧伤的防护:严格遵守各种机器的操作流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着装、穿脱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手套破损及时更。卸载无菌物品时待灭菌器冷却后方可取出,必要时戴加厚的乳胶手套。紫外线的防护:紫外线消毒时避免直接照射人体,开关紫外线时戴好防护眼镜剂防护衣以免损伤眼睛。噪声的防护:尽量减少噪声,机器定人管理、定时维修,集中时间进行灭菌,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设备陈旧及时淘汰。

2.2化学因素的防护如有消毒剂溅入皮肤黏膜或眼睛上,及时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报告院感科。还要保证污染区空气流通,要有独特的换气系统,定时通风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3生物因素的防护工作人员在回收器械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在冲洗官腔类时最好在水面下进行。供应室三区应划分清楚,工作人员不跨区、不窜岗,工作结束后及时脱掉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2.4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消毒供应室管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还有计划的组织人员外出业务培训,内容广泛及各方面,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还要积极调整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营造供应室积极乐观的工作气氛。院领导要给予关怀和鼓励,真正做好工作人员的情绪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保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3结论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将带来新的职业危害因素,护士职业暴露危害防护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3-6]。供应室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更新职业暴露的知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切身安全,从而有利于整个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桂英,欧渝.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7(3):121-123.

[2]方筱妹.供应室护士执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44-1545.

[3]梁毅.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9(27):6749-6750.

[4]张丽云,唐文慧,李勇.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67-69.

[5]张丽芳,仇海珍.消毒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28-30.

9.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九

病理技术人员资质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2016.02修订

1.病理科技术人员进入技术工作岗位必须首先在技术室跟随上级技师学习,辅助上级技师进行日常工作。

2.每月参加科室技术知识学习,并参加科室每技术知识培训及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应参加再次培训和考核。

3.工作一年后考核合格,并获得病理技师初级资格,可具备常规病理制片、细胞学病理制片、冰冻制片资格。

4.具备资格人员,经本人申请,科主任、医务科批准,可获常规病理制片、术中快速冰冻制片等常规病理技术操作授权。

5.工作人员工作5年以上,取得病理技师中级资格,经过免疫组化、组织特殊染色、分子检测、尸体检验技术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可具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检测及尸体检验等资格。

6.具备资格人员,经本人申请,科主任、医务科批准,可获得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检测及尸体检验等技术操作授权。

10.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制度 篇十

一、标准预防

(一)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其基本特点为:

(二)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三)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

人员传至病人,因此,既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病人。

(四)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飞沫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一)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属情况必须立即洗手:

(1)摘出手套后;(2)接触病人前后,(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二)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三)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四)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消毒或适当消毒。

(五)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六)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七)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基本要求: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二)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为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三)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

操作或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11.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篇十一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所处工作环境和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可避免地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高风险传染性物质,长期面临来自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等各种危险因素,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和有效措施,护理人员较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本文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标准的防护措施,以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强化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暴露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手术室的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血源性感染的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每天都暴露在患者的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高风险传染性物质中,尤其是血液和体液。加上手术过程中接触的利器较多,如手术刀、剪刀、缝合针等,术中传递方法不当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而血液暴露又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物理因素:①射线辐射:骨科手术治疗中很多情况下需要术中进行X线摄片。护理人员长期被动接受X线照射,可导致白细胞的数量减少和防御功能降低,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肿瘤。②噪音污染:手术室内各种抢救、治療的医疗设备云集,如多功能麻醉机、监护仪的报警系统、电锯、吸引器及工作人员的术中配合产生器械碰撞音和医疗设备移动时产生的噪音等。护理人员时常处于高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易出现焦躁不安的症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睡眠障碍等。

化学因素:①麻醉废气:随着吸入性麻药的广泛使用,吸入性麻药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手术室无完善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未实施麻醉废气的规范管理。导致吸入性麻醉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护理人员长期不间断吸入麻醉废气,对工作人员的肝、脑、肾和生殖系统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②消毒防腐剂:手术室最常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含氯制剂。需要做病理检测的标本使用的防腐剂是甲醛,这些化学消毒防腐剂对手术室的空气和护理人员的皮肤、呼吸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甚至有致癌性;工作中频繁使用的75%酒精、安尔碘、快速手消剂等,对护理人员皮肤黏膜也有危害,长时间接触易发生皮肤病变。③电刀产生的危害:由于使用高频电刀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对手术切口具有杀菌作用,致使电刀的使用频率过高,但医务人员在使用电刀止血的过程中对不同手术部位及不同组织输出功率的具体参数阈值缺乏规范性,需要反复选择输出功率导致产生过多烟雾,使工作人员心跳加速,劳累疲乏,不能集中注意力,免疫力降低。

心理、生理因素: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心理、生理因素。手术工作的快节奏、昼夜倒班的无规律性、长时间站立和精神长期处于快速的应急状态。加上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使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身心疲备状态。致使工作中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应变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与手术医生配合来完成高质量的手术,护理人员产生抑郁、厌恶工作等现象。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防护措施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落实手术室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的措施,护士长应配备充足的职业防护用品。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人员坚持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及相关检查资料,合理安排手术间。急诊手术患者应尽量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术中利器传递尽量使用托盘并正确使用利器盒。定期体检接种相关疫苗。

物理因素的防护:把术中需要摄片的患者安排在配置具有防X线辐射的独立手术间,工作人员术前严格执行防辐射的预防措施。定期对手术室的医疗设备进行检修,使其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噪声降到最低。

化学因素的防护:①实施麻醉废气的规范管理,手术室安装完善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为护理人员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②规范使用化学消毒剂,注意加盖密封保存。手术器械尽量采用物理方法灭菌,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选择有护肤功能的手消夜。③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高频电刀操作规范,有效地使用电刀发挥快速止血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烟雾的产生,及时打开废气排放系统。

心理、生理因素的防护:合理配置手术室人员的数量,适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护理人员对工作的倦怠情绪,使其保持充足的精力和体力,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把职业暴露的培训学习纳入年终履职考核,形成长效机制。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职业暴露的处理能力。

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降低职业危害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必须通过反复多次学习并考核。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潜在危险因素的防护意识,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正确使用职业防护用品。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才能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红旗,徐艳,催铁军,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40.

2 彭凌,郑永梅,郭艳雪,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79.

3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46-50.

上一篇:晋商文化学习感悟下一篇:班级电教管理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