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2024-10-14

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11篇)

1.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一

the end of

。。。的末尾

give sth. to sb

把某物给某人

with a smile

带着微笑

It is unusual for you

对你来说是不平常的

both A and B

A和B两者都

just a minute

等一会儿

belong to

属于

science fiction

科幻小说

look healthy

看上去健康

make great progress

取得巨大的进步

make a mistake

犯了个错误

2003/12/11

第五课

2.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二

教科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逐步推进, 教科书出现了“一标多本”的现象.虽然不同版本教科书都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2003年) (以下简称《标准》) [1]为依据编写的, 但由于编者不同, 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编写的风格等都有所不同.面临多个版本的教科书, 需要学校、教师了解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再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更合适的教科书.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 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标准》重新设置了不等式内容, 将其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放入必修5模块, 一部分放入选修4-5专题———《不等式选讲》, 整个不等式内容的设计采用螺旋上升.在实际教学中, 多数学校都选择学习选修4中“不等式选讲”这一专题.笔者以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两个版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系列4中的4-5“不等式选讲”[2,3]专题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就教科书的体例结构、知识内容、例习题这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以期准确把握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异同及特色,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建议.

2 两个版本教科书不等式选讲专题的比较

2.1 教科书体例结构的比较

两套教科书的编写虽然都以《标准》为依据, 但不同版本教科书在体例结构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下面以框图形式表示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由图可知, 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共性是:都有引言、目录、各章节内容和后记 (说明) ;在章节内容中都设置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栏目、批注等, 起到引导、巩固和说明解释的作用.引言方面, 人教A版的引言主要介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针对性较强, 对不等式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北师大版的前言与人教A版不太一样, 更情感化、更具亲和力, 主要介绍学习数学的意义、思想方法、整套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框架及教科书中的主要栏目.每本教科书中的前言完全一样,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很有帮助的.批注方面, 人教A版批注主要包括知识点提示、公式、例题解法、符号解释、概念、对证明中某一步骤的解释、问题引导、归纳递推方法注意事项8项内容, 而北师大版仅有向量共线概念的解释这项内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的批注都主要是出现在新知识点和例习题相应内容的页面右侧.相对而言, 人教A版更注重批注的引用, 运用批注解释并引导教科书中的知识, 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结方面, 两个版本教科书小结中都有学习总结报告, 并且要求的内容基本一致, 即知识总结、探究拓展、学习体会.

教科书中栏目的设计能够给教科书增添色彩,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人教A版主要设置了思考、探究、观察、阅读与思考4个栏目, 其中, “思考”栏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数大小比较、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基本不等式、柯西不等式、顺序和与反序和、数学归纳法及其思想作用8项;“探究”的主要内容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及其解法、柯西不等式及其向量形式、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顺序和、反序和、顺序和与反序和相等的条件、数学归纳法、均值不等式11项;“观察”主要是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阅读与思考”主要是法国科学家柯西及柯西不等式的介绍.北师大版教材设置了思考交流、问题与思考2个栏目, 其中, “思考交流”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的意义及解法、平均值不等式及其几何解释、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的作用5项;“问题与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绝对值不等式、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定理的证明2项.

图表语言是重要的数学语言之一.本研究所指的插图为教科书中出现的示意图、实物图、表格等, 即教科书中标有“图…”的部分和“表…”的部分, 而考虑到教科书习题中的图表都是用“第n题”标出, 一题有多个图并标出“图n”的按具体个数算, 没标出的则按一个算, 因此这里所指的习题插图即按这样的标准计算.由于图表所处的位置不同, 本研究将插图分为正文图表、例题图表、习题图表 (包括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的图表) .据统计, 人教A版中正文图表16个, 例题图表6个, 习题图表3个, 总占教科书总页数的45%;北师大版教材的正文图表4个, 例习题图表各7个, 总占教科书总页数的40%.

2.2 教科书知识内容的比较

《标准》提倡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 各个版本教科书中对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不同版本教科书编者不同, 在知识内容的划分、选取、呈现顺序等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主要针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中章节划分、知识点的选取及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比较.

章节划分方面, 两个版本教科书对“不等式选讲”专题相关内容的章节安排不同, 在专题知识划分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部分知识内容在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出现的位置有差异.整个“不等式选讲”专题内容在人教A版中分四讲, 而在北师大版中分两章, 其中第一章中包含了人教A版中的前两讲内容, 第二章包含人教A版第三、四讲的内容.知识内容选取方面, 两个版本教科书大同小异.在传统知识上, 两个版本都包含了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数学归纳法.在介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上, 除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北师大版还介绍了几何法, 这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现代知识上, 两个版本都包含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和贝努利不等式.此外, 人教A版在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的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从几何意义上发现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接着借助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证明了三角不等式, 符合《标准》中的要求.而北师大版中没有将三角不等式作为一个知识点在正文中介绍, 也没有在习题当中出现.知识点呈现顺序方面, 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人教A版先介绍平均值不等式, 接着是绝对值不等式, 而北师大版正好相反.

2.3 教科书例习题的比较

例习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习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复习.复习题位于章节的最后, 起到对整章内容的复习巩固作用.在统计“不等式选讲”专题例题、习题时, 本研究采用以下原则:例题统计以教科书中标有“例”或“例…”的题目为准.两个版本教科书对练习题、习题及复习题的标号是一致的, 大题都是用1、2、3、…编号, 小题都是用 (1) 、 (2) 、 (3) 、…编号, 数量按小题的个数计算, 如果一题有多问, 则按一题计算.据统计, 人教A版教材中例题总计36道, 占27%, 习题总计95道, 占73%, 密度2.34;类型主要包括:判断题5道, 占4%, 证明题94道, 占72%, 解答题32道, 占24%.北师大版教材中例题总计43道, 占20%, 练习题46道, 占22%, 习题94道, 占44%, 复习题29道, 占14%, 密度4.71;类型主要包括:证明题162道, 占76%, 解答题50道, 占24%.由此看来, 两个版本教科书中都是习题所占的比例最大, 北师大版中例习题数量以及密度都远大于人教A版.两个版本例习题设置各有侧重, 人教A版没有设置复习题;北师大版的例题所占比例较低, 在每一小节之后都设置有练习题, 每章后设置复习题;从复习题的设置上看, 北师大版更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3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的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版本教科书“不等式选讲”专题的体例结构、知识内容和例习题的比较, 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都严格按照《标准》中的内容与要求进行编写, 在章节结构、知识内容选取上比较接近, 但同中有异, 各具特色.

(1) 从教材体例结构看, 内容结构和小结方面, 两个版本差别不大;引言方面, 人教A版针对具体知识内容, 北师大版正好相反, 内容比较笼统, 极具情感色彩;批注方面, 人教A版数量多、内容广, 而北师大版数量少且内容单一;插图方面, 人教A版数量多, 主要位于正文部分, 北师大版则主要分布在例习题方面;栏目方面, 人教A版类型较丰富, 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北师大版类型较少, 内容只有人教A版的三分之一.

(2) 从教材知识内容看, 两个版本基本都符合《标准》的要求, 却各有侧重.章节划分方面, 人教A版的划分更加详细, 分为四讲, 而北师大版只有两讲;知识内容方面, 人教A版注重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化归等思想, 注重知识的铺垫及导入, 更利于学生理解, 而北师大版多以例题直接证明, 这种呈现方式比较突兀, 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知识点的选取上, 人教A版完全切合《标准》的要求, 北师大版教材中未涉及《标准》中要求会证明的“平面三角不等式”.此外, 人教A版将重要知识点用黑色或绿色字体明确标出, 而北师大版多数只是作为例题来证明, 并未明确标注.知识点呈现顺序方面, 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基本相同.

(3) 从例习题的编排看, 在例习题数量上, 北师大版分别设置了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三种类型, 数量多于人教A版, 且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分别设计了A、B两类难度的习题, 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而人教A版只有习题这一种类型, 并未设置复习题.由此看来, 北师大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教学目标的反馈, 并且这种习题设置形式为教师在课堂上随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例习题的类型上看, 两个版本的教材主要都是证明题和解答题, 并且证明题的数量至少是解答题数量的3倍.两个版本的教材中, 证明题都主要集中在不等式的证明及数学归纳法上.

3.2 对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两个版本“不等式选讲”专题的比较分析, 笔者发现, 人教A版教材的特色主要有:重视展现不等式的几何背景, 力求让学生对重要不等式有直观理解,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重视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北师大版教材的特色主要是:重视学生本位的思想, 重视知识的复习巩固, 注意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此, 结合教科书的特色, 对教学有如下建议.

3.2.1 注意“定位”变化, 把握教学要求

在“不等式选讲”这个专题的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不要随意提高教学要求, 而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来控制教学的深广度.如在不等式和数学归纳法的许多问题中, 常常需要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恒等变形.本专题的教学中则要控制这方面的教学要求, 不要使教学陷于过于形式化和复杂的恒等变形的技巧之中, 以免冲淡对于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 也不要引入过于形式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语言.

3.2.2 抓住教学重点, 加强“过程性”, 落实思想方法

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本专题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些知识的理解具有示范作用.而这些知识教学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及运算的性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获得这些不等式的性质和方法的同时, 领悟相应的数学本质, 使数学思想方法落在实处.如柯西不等式, 最基本的是二维的情况, 核心的思想也是在二维的不等式中得到直接体现.为了使这一不等式的核心地位作用得到更好体现, 教学中应以教材提供的例题、练习题为基本载体, 使学生在探究其数学背景、建立与相关知识 (特别是平面几何、向量) 联系的过程中理解其数学思想.

3.2.3 作业布置应符合《标准》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兼顾学生层次性

作业布置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乃至进一步升华所必须的手段和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作业布置方面, 首先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尤其是对某些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要避免布置一些偏难、需要复杂变形技巧的题目;其次, 作业布置应适量、精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最后, 作业布置应注意学生层次性.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在作业布置中适当增加难度和拓广练习, 如增加重要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习题, 此外, 除了课本上的习题, 还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不等式知识证明以前学过的公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严士健, 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绍学主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 , 2007.

[4]俞求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不等式选讲》简介[J].中学数学杂志 (高中) , 2007, (2) .

[5]宋波, 何金明.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6]韩瑞.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不等式选讲”专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3.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三

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图形是分不开的,轴对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和各种其他基本图形。在学习轴对称之前,学生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简单的了解,学过这节课程之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之前学过的图形。同时,轴对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学好轴对称这一课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对图形更敏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轴对称,重点教授的概念是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辨别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的对称性。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讲解对称轴和对称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分辨出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不同和关联之处。

2.能力目标。

通过在课堂上现场演示折叠和剪纸的教学方式,帮助同学建立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动手演示提高空间想象力,能在以后迅速判断出轴对称现象;通过讲解帮助同学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辨别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的过程当中,给学生介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帮助同学准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和关联。

五、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概念。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事物外形、图标、大型建筑物等,让同学仔细观察课件上的每个图形,说出这些图形在数学课堂上分别叫什么名字,以此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之后我会继续播放课前制作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动图。看过课件后让同学们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图形的对称轴和图形成轴对称两个概念。

2.动手实践,讲解概念。

第一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提出轴对称这一概念之后,我会让同学们继续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比较规则的图片,和课件中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的共性。

[教学说明:通过思考,得出这些规则图形对折后能重合的事实]

第二步:要求学生动手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分别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从正方形的中间对折,之后把对折好的纸张撕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撕好之后把纸张展开,让学生观察思考折痕两边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撕好的形状折痕两侧是相同的]

第三步:引出数学概念。

由之前的思考和实践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同时对比分析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四步:对概念进行针对性练习。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对学习概念进行练习,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是哪几条?(课件演示)请同学们思考学过的图形都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3.做游戏,巩固概念。

刚刚学习过新知识之后,学生有可能掌握得不够牢固,容易记不清楚概念,所以讲解完本节课两个重要概念之后,要同学们一起做两个小游戏,巩固这节课新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具体小游戏设置过程如下:

(1)我会随机说出英文字母表中的任意字母,让同学们抢答,迅速说出我说的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说明:通过判断英文字母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判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

(2)我会在课前准备一下轴对称的汉字,做游戏时把这些汉字的一半写在黑板上,找同学把剩下的一半汉字补齐。

[教学说明:通过补齐汉字的游戏帮助同学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规律]

4.教学效果反馈。

我会在课程要结束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安排详细教学效果反馈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答疑阶段。

我会问同学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对我讲解的概念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没有同学不会判断轴对称图形等。对同学的疑问进行简单解答,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答,问题大的同学课后继续单独讲解。

第二步:当堂测试。

我会问同学们一些关于对称轴和轴对称的问题。比如:下面几个图形有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请选择?(课件显示)下面几个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课件显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第三步:布置课后作业。

让同学在课后把书上的练习题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4.人教版选修5乙醇教案 篇四

1、在情境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苯酚软膏说明书中提炼出苯酚可能的化学性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降低了基本原理知识学习的枯燥性;写苯酚与溴的反应方程式时,在给出产物2,4,6-三溴苯酚的情况下,让学生判断这个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并且判断其它产物等。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物理性质探究过程中,首先苯酚在室温下水中溶解度小,那么加热时会怎样呢?室温下在有机溶剂中又会怎样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还是混浊的么?这些承上启下的过渡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化学性质教学中,既然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显弱酸性而不同于乙醇的性质,那么羟基会不会对苯基有影响使苯酚的性质不同于苯呢?这样引出苯酚的取代反应。

3、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一般方法和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苯酚软膏说明书的分析,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可能被空气中的物质氧化,具有酸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印证学生的猜测,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化学假想的良好科研习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也力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让学生完全放开探究,而是我设定了一些模块和框架,同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多种多样,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无法一一满足学生,使学生的探究受到限制。本来最佳的方式就是提供药品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本人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其中的一个切入口,是一种尝试,要真正落实还必须结合传统教学中好的方面,相辅相成地进行教学。

5.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五

(一)、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二)、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

(2)、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

(1)、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2)、谁读“一个人”?谁读 “两个人”?“一人在前两人跟”该谁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又该谁读?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1)、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小黑板出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1)、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奖励大苹果。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四)、学第三个谜语: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用小黑板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借助拼音读读。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4、改动谜语,与书上一致。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

5、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

(五)、读课文

这三个谜语有趣吗?课后,你打算说给谁来猜一猜?

翻开书,读读课文,认认生字,看看这节课的收获大不大。

(六)、教学效果测评

1、熟读三个谜语,最好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2、读读词语,喜欢这些词吗?

读读句子,发现了什么。(来、至、到的意思差不多。)

(七)、拓展性学习:感知以谜破谜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2、感觉这件事有趣吗?想想可以怎样和小伙伴做游戏。(选择谜底相同的谜语。)

6.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六

读懂, 读不懂, 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 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 便会纷至沓来。

何谓线性思维?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只按逻辑规则和既定秩序进行;二是思维结果惟一;三是思维方向单一。线性思维属于静态思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往往只满足于关注文本“有几个生字、词语, 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有几种修辞方法, 有哪些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关乎知识点与考点层面的信息。而这些被关注的信息, 一方面来自神圣权威——教参, 另一方面来自指挥魔棒——考纲。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地与文本对话, 行走的是“字、词、句、篇”的“直线”, 看到的是教参标准答案的“单向度”;听到的是考纲刚性要求的“单维声”。如此这般教书30年, 只不过是把第一年的备课重复了30遍而已。

一如小猫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永远接近不了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

教师应该怎样与文本对话, 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呢?

于是, 我们想到了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来讲, 如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 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思维, 是指相互连接的, 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

通常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非线性思维属于右脑思维, 它有助于拓展思路, 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更真实地接近事物本体。

所以, 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才能达至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下面, 试以《风筝》与《慈母情深》例谈之。

《风筝》, 是一篇三年级的课文, 听过不少教学, 教者仅仅在“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与“找”风筝的失落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终难跳出线性思维的窠臼。以至于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堂质问老师:“风筝找不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一时语塞;另一次, 一个孩子当堂扣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结果, 老师被“挂”在了黑板上。

设若运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真正读懂了《风筝》, 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不至于如此窘迫了。

譬如, 我们不妨先在自己的“心空”中, 多放飞几只“风筝”。

首先, 我们可以放飞鲁迅的《风筝》 (全文略) 。与鲁迅的《风筝》对话, 抓住第四节的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难怪放风筝的孩子快活地“一边奔跑, 一边喊叫……”风筝断线了, 飞跑了, 找不到了, “天使”消失了, 他们能不伤心吗?以至于他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其次, 我们还可以放飞林晓燕《挂在墙上的童年》里的“风筝” (全文略) 。与林晓燕的《挂在墙上的童年》对话, 孩子们的疑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便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原来, 风筝被一只只厌恶孩子玩耍的手撕掉了, 或者, 挂在了墙上。

再者, 我们便可以放飞周国平《童年价值》里的“风筝”——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 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 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 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 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 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鲁迅、林晓燕、周国平的“风筝”, 与文本的“风筝”在我们的心空放飞、对话, 我们读到的《风筝》, 还仅仅只是风筝?

不!风筝是儿童玩具的隐喻。换句话说, 放飞风筝便放飞了孩子的童年;没收了风筝, 便没收了孩子的童年;撕毁了风筝, 便撕毁了孩子的童年!

相互勾连、相互开启、相互融合的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不仅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 还可以在同一文本内部进行。

譬如, 若干次听老师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遗憾的是千课一面, 九九归一, 落脚在“情”怎样“深”上。“情”为什么“深”?便鲜有人读懂了。究其因, 乃“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为之。设若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母亲!

第一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苦”母——

她工作环境噪音大:“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温度高:“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经年累月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母亲脊背弯曲了, 手指龟裂了:“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工作着实辛苦啊!

其实, 每个家庭、每个母亲都很辛苦啊!有人说, 天底下有一条苦不尽的河流叫母亲。

第二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慈”母——

无怨无悔供养孩子吃穿, 这就是慈母。如此慈母, 天下不计其数, 但单靠“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能解放自己, 解放孩子吗?

第三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圣母——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 而更高质量地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点燃孩子的兴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书中自有“生产力”。读书, 让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从事技术含量很低, 流血流汗很多、经济收入却很少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母亲可能不识字, 但是, 她懂教育;母亲不是作家, 但是她成为了作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 难道不是圣母?

有了圣母, 便有了圣子。

不是吗?圣母给了圣子一本《青年近卫军》;圣子便还圣母《浮城》、《死神》、《父亲》、《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等一部部宏篇巨著。

7.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七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读表示整时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那让我们来看这个谜面(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小骏马不停蹄,嘀嘀嗒嗒不休息。告诉我们按时起,提醒人们争朝夕。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看那是什么?(钟表)恭喜你们,你们都答对了,这就是钟表。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谜语引入,可以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找生活中的钟表

你们都在哪里见过钟表呢?

生答:钟表店、商店、家里等等。

3.欣赏钟表

小朋友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的样子多种多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钟表图片的欣赏,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又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4.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些钟表这么漂亮,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钟表,我们先要认识钟面,让我们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引出12个数字、分针、时针、还有12个大格)

师:钟面上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总结出时针与分针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认识整时

(1)师:早上,闹钟响了,你知道闹钟显示的是几时吗?为什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2)(出示3个整时的钟面)师:你能告诉我这三个钟分别是几时吗?(指名说)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模糊。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3.写整时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说、会读时间了,那你会写吗?谁能教老师写出8时?有几种写法啊?(并说明写整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写整时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写出课件中出示的两个钟的时间,学生答题,教师评讲。

师:像8时、3时、6时这些时间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时,那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哪些整时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的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2.操作拨时间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来拨时间,你们来说时间好吗?(练习:4时、12时)下面哪位小朋友要根据老师说的时间来拨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拨时间,使其熟练掌握整时)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练习,既巩固了整时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没有数字的钟,让学生认时间。(出示钟表)

师:这些钟表漂亮吗?像这样的钟你会看它的时间吗?(学生发表见解)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有4个数字的钟表。(3、6、9、12)

师:像这样的钟你有见过吗?谁来说说它们是几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牢记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整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拓展的空间。】

3.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整时,对吗?现在请你拨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你的理由,告诉大家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自己拨整时,同桌互说,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古代的人没有钟表怎么看时间?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因为有了钟表就能马上知道准确时间,那你知道古代的人没有钟表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吗?(出示太阳升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出这个是几时)

师:看来钟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它可以帮我们合理安排好时间,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作对比,既能让学生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数学的感受,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气氛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8.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八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述的发展

2.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 学 目 标 基 本 目 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弹性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得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编织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具准备 情境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一)观察情境图,引出课题 1.说出数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堆、两堆、三堆 3..摆一摆,同桌合作填出表格

4..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表格里数字 的规律

(二)列出乘法算式 1.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2.黑板演示 3.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

(三)教师介绍如何编制乘法口诀 板书:一五得五

师: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里采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松果,今天我们就和小松鼠、松鼠妈妈一起来探索乘法口诀的奥秘吧!师:秋天到了,它们收集了这么多松果,你想帮它们数一数吗?那么你想怎么数?你的想法和小松鼠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师: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3堆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将表格填写完整。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填。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这个表格,那么仔细观察,同学们数的那么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每一个数比前面多5,那10堆松果呢?)师:通过摆一摆,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数出了松果的个数,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堆松果有几个?为了看着更方便,老师把它们移到黑板上,这样的我们用一个5表示,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贴出第二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贴出第三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解决了问题。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特别聪明,他们发明了又快又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小松鼠为我们带来的小知识吧!(出示ppt上的介绍)师:一五得五就是1×5=5的口

1.说出各部分代表的意思 2.读一读

3.总结积大于十时候的书写形式 4.独立编制乘法口诀

(四)游戏:对口令

(五)总结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小结

三、巩固提升

1.看图列式 诀,一起来读一读。

师:1表示哪个数,5呢?第二句呢?二五一十,当积大于十的时候,得字省略,写成一十(齐读)

第三句谁来试一试。我们已经帮助小松鼠用乘法算出了三堆的算式,那么这两排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5的乘法口诀。师:你想帮助松鼠求出几堆松果呢?学习前有个小提示1、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下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你最喜欢的那句,这就是五的乘法口诀,男同学读算式,女同学读口诀。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五,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两只呢?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记住乘法口诀? 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和笑笑发现的记忆规律,笑笑的方法是由上一句口诀推出下一句口诀,淘气关注了乘积末尾的特点,口诀最后一个数不是五就是十。师:今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数松果,也学会了五的乘法口诀,感受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师:小松鼠和他的妈妈准备了一些果汁,请你帮它们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呢? 请你帮小松鼠解决下一个问题 2.填一填

学生观察情境图 独立列式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4.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

四、收获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淘气的小松鼠跳到了尺子上,请你根据它跳的规律看看它跳了多远。师:填好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五七三十五,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圈一圈说一说。

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篇九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美好,培养孩子以诚待人。

2、通过精读文本,培养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本内含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信任”,“谁来读读这个词?谁来说说生活中你最信任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关于信任的美好故事。因为

它产生于陌生人之间。”

二、精讲文本

1、自由放声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桃子——自采——三里路)

这个告示牌是故事的起因,也是作者此行的线索,更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想想,它把人们引向了什么样的地

方?

3、拿起笔,请你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划下来,品一品,在旁边用简单语句批注上

你的体会。

4、小组交流

刚才,我们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其他同学补充。

5、全班汇报

小结:醒目、准确的告示板,温暖热情的小纸条,无人看管的钱箱,训练有素的猫、狗时时处处体现出了主人一颗怎样的心?(

真诚)主人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信任来过的每一位客人,而客人们则从主人的点点滴滴表现中感到了被信任的喜悦。信任与被

信任是相互的。这种感觉真好。

6、文章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7—8)段有些多余,你们认为呢?先齐读,再议议。

看来感受这份喜悦的人不止一个,而是有许多,老师相信他们不仅会带走这份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更会将这份喜悦传递给更多

人。

7、作者马上要离开桃林,他的心中有千万句话想说,在他临别之际,请你代她给桃园的主人也留下一张小纸条吧!

动手写一写。……齐读第9段。

三总结:

故事虽然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也接近了尾声,但老师相信这种陌生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一定深深的留在了你的心底,相互

的信任拉近了我们心灵。孩子让我们也变成火炬手,回去将这个美好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朋友听,让我们也把这种喜悦传递

给更多的人,共建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醒目准确 真 告示板

温暖热情 纸 条

无人看管 城 钱 箱

训练有素 猫 狗

喜 悦

10.探究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探讨 篇十

【关键词】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人教版小学数学是以传统教学为核心基础与实际相结合,对课程进行完善后的新版课程教学,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改以往的教学传统,教师将精力专注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的受用,同时,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理念是教师在传授书本中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下主动安排自我学习过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大院校都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学主导,与教师的辅助教学相辅相成,在逐渐的改变中获取经验,从而使新教学的理念满足当今各大院校的教学需求。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深远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由于年纪普遍较小,心智不够成熟无法准确的辨清事物,所以,从小学阶段针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在教程上讲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论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教学流程,这样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上都有益于身心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充分的吸收课程中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举以实例进行说明:人教版小学数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首先以生活中角的存在为主题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其次,与学生一起研究角的相关知识,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角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加以整理,最后每组以代表形式对角的认知进行交流,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将团体合作精神与教学主题巧妙相融合,即使整堂课下来都把空间留给学生进行交流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吸收,在下课前教师只需要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整堂的教学过程虽然簡单,但是,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对课堂固有知识的学习印象深刻,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学传统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更大的空间待领学生将知识进行无限延伸。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优势

1.培养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校的生活还是学习在他们的眼中都充满新鲜感。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思维组建着手,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以新颖的教学模式面对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都主动集中在数学课堂上,[1]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便日后开展更深入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新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课程是乏味的,并且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缺乏趣味性,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程中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以颇具趣味的细节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被某学科的教师教学风格所吸引,所以,对此学科的学习较为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尊重学生的想法,[2]处事公平,对学生的学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贴近学生的内心,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教学工作更好的持续开展。为了更有效的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把相关趣味图片与固有知识巧妙的相融合,为数学的课堂学习增加丰富的色彩,从心理上给学生以轻松的感受,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程进行时,一味的进行枯燥的计算会使学生从内心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恶感,设置和数学相关的小游戏,出示具有趣味的数学小卡片,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2.将课堂的主导权留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发展空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先计算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无法从学习中提取养分,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延伸能力。教师在安排小学数学教学流程时,尽可能将课堂的最大空间留给学生思考,以便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3]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持鼓励态度,对于学生思考的答案教师给予自信,促进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造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收获扩大化,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数学是新课改影响下的典范,创新后的课程理念承载着灵活教学的巨大优势,利用革新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将课程深入化,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原有教学模式也逐步被新颖教学模式所取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观思想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使每个学生在真正理解课程意义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亦勇.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196-197.

[2]吴庆珠.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3:1.

11.人教版5上数学教案 篇十一

一、课下注释更加科学

(1) 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童趣》一文中“怡然”一词出现两次, 2007年的黑白版对第二个“怡然”进行注释, 而2009年的彩色版对第一个“怡然”进行了注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对第一个“怡然”进行注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符合“注难不注简”的注释原则。

《山市》中有“乌有”一词, 2007年的黑白版对它进行了解释, 而2009年的彩色版却将它省去了。“乌有”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如“化为乌有”、“子虚乌有”。人们都知道它是“没有”的意思。像这类词在课下注释中删去是合情合理的, 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有, 《咏雪》一文黑白版没有对“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因”进行注释, 而彩色版却对它进行了解释。我们知道“因”除了作为介词有“因为”、“由于”之义和作为连词相当于“于是”常用外, 而其“凭借;依靠”、“继续;缘由”、“原因;缘由”、“因缘”等义就很少用到。句中“因”在此就是“凭借;依靠”之义。对于文言知识不那么深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 就很难把握其在语境中的正确意思了。彩色版在课文下对其进行单独的注释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符合“注难不注简”原则的。

二、分散彩图, 利于阅读

2009年彩色版一改旧版教材集中彩图于扉页前的做法, 而将彩图分散到相应的课文中。如《紫藤萝》图插入《紫藤萝瀑布》中, 《孔子讲学》图插入《〈论语〉十则》中, 《奥尔德林走下月舱》图插入《月亮上的足迹》中等等。这样的安排, 一来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二来不间断师生思维的连续性。另外, 彩色版还增添了部分彩图。如《短文两篇》中增加了蝉的彩图, 《散文诗两首》中加了荷的插图。如此添加不仅增加学生感观的冲击,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欲望。

三、单元提示背景图更能融入单元内容

2007年黑白版的六个单元背景图都是以山水花木为主题, 与各自单元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例如第五单元的单元提示背景图是山脚下几个错落有致分布于林间的小茅屋。此图与本单元“亲情”主题相去甚远, 无论从何角度去联系都难以与亲情扯到一块儿。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 可背景图却是几株花草, 这也很难与“想象”联系起来。其他四个单元也如此,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而2009年彩色版的各单元提示背景图却不然, 背景图与单元内容紧密相连, 并能很好地融入到其中去。如第一单元的背景图是几位老人领着几个小孩儿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向远方的雪山艰难走去。此图很容易让人将它与《在山的那边》中“而在这座山的那边, 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联系起来。也容易与《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遇到困难只要勇敢地向前走, 就能战胜它”主题联系起来。第二单元提示背景图是两排行道树, 这一内容与《行道树》关系密切。第三单元提示背景图中有一位小孩儿挎篮在山花烂漫的原野上采摘。此景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第五单元的背景图是一家四口人在野外散步, 这一情景与本单元的《散步》一文内容很吻合。第六单元背景图是黑夜中的星球和残垣断壁的古迹, 此图除了让人们想到郭沫若先生的诗《天上的街市》外, 还能引起人们对远古建筑和天外星球的不断遐想。这与本单元的主题“想象”十分贴切。

四、加强了学生写好字的意识

写字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 如能写一手好字, 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称羡不已。可惜, 近些年来初中学生的书写能力逐年下降, 更有甚者连横平竖直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象引起了业内人的高度重视, 各级教育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人们都在出谋划策, 集思广益。人教版2009年3月第1版彩色教材也积极地行动了起来, 它在让学生写好字方面做了加强。

(1) 继续保留课本正封面底印的毛笔字, 让学生感受到毛笔字的飘逸隽永。也保留了“附录”中“硬笔书法”的鉴赏和“写好硬笔行楷字”的作用和要求。

(2) 在目录、课文标题和“读一读, 写一写”中一改其他版本的宋体字, 取而代之的是“手写体”字。此举虽改动不大, 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这学期, 新书一到手就有许多同学临摹起课文标题和“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体了。不难看出, 这一点点的改变让学生写好字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这也让我们看到优秀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希望。

上一篇:数控学生顶岗实习周记下一篇:中班各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