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2024-07-24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精选5篇)

1.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篇一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章中筛选出所需信息

2、辨别因果关系错乱、的错误信息

3、积累文言重要实虚词

教学重点:学会从文章中找出所需信息

教学难点:辨别因果关系错乱、夸大其词的错误信息

第三课时

一、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承庆,幽州范阳人。隋武阳太守思道孙也。父赤松,大业末为河东令。与高祖有旧,闻义师至霍邑,弃县迎接,拜行台兵部郎中。武德中,累转率更令,封范阳郡公,寻卒。承庆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太宗尝问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以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寻令兼检校兵部侍郎,仍知五品选事。承庆辞曰:“选事职在尚书,臣今掌之,便是越局。”太宗不许,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俄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永徽初,为褚遂良所构,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遂良俄又求索承庆在雍州旧事奏之,由是左迁简州司马。岁余,转洪州长史。会高宗将幸汝州之温汤,擢承庆为汝州刺史,入为光禄卿。显庆四年,代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门下三品。寻坐度支失所,出为润州刺史,再迁雍州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代李乾祐为刑部尚书,以年老请致仕,许之,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承庆的父亲卢赤松与唐高祖原来就有交情,当义军到达霍邑时,他就辞掉了县令一职,前去迎接高祖。

B、卢承庆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从小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因此,很受太宗赏识,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

C、面对太宗历朝历代人口数的询问,卢承庆从夏朝一直说到隋朝,且都有据可依,令太宗感叹赞赏了好久。

D、卢承庆临终时,告诫孩子们他的丧事一定要从简,不要铺张,这体现了他追求简朴,不事张扬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B(因果关系错。“被提拔为考功员外郎”的原因是“因奏河西军事”,而不是笼统的“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参考译文:卢承庆,幽州范阳人。隋朝武阳太守卢思道的孙子。父亲卢赤松,大业末年担任河东县令。卢赤松与高祖原来就有交情,听说起义队伍到达了霍邑,就辞去河东县令迎接高祖,被授予行台兵部郎中一职。武德年间,多次升迁至率更令,被封为范阳郡公,不久就去世了。卢承庆仪表堂堂,学问渊博,很有才干,从小就世袭父亲的爵位。贞观初年,担任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通过上奏河西军事,太宗惊奇于他的聪慧明辨,提拔他做考功员外郎,多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曾经询问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口,卢承庆从夏朝、殷朝一直说到周朝、隋朝,都有依据。太宗感叹赞赏良久。不久下诏让他兼任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选事。卢承庆推辞说:“选事的职责在于尚书,臣如果现在掌管了它,那是僭越了职权啊。”太宗不答应,说:“我现在很信任你,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不久,又担任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职。永徽初年,被褚遂良所诬陷,被调出京城做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褚遂良又找到了卢承庆在雍州的旧事上奏皇上,因此,又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转任洪州长史。会恰逢高宗将要到汝州的温汤,就提拔卢承庆为汝州刺史,后调回京师任光禄卿。显庆四年,代替杜正伦为度支尚书,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因受牵连,失去了度支尚书的职位,被调出京师任润州刺史,后来升迁为雍州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总章二年,代替李乾祐为刑部尚书,因年纪大了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他,仍加金紫光禄大夫。总章三年,因病去世,年龄七十六岁。临终时告诫他的孩子说:“死生之理,就好像有早晨就有傍晚一样。我死了以后,用平时的衣服装殓即可;逢十五月末上贡品,不必用牛羊;坟高可以认出就行,不需要太高太大;事情要立即办理,不要占卜选择日期;墓中陪葬器物,有一些上漆的瓷器就可以;有棺无椁,务在简要;1

碑志但记官号、年代,不须广事文饰。”追赠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紫石泉山房记(清)吴定① 予家旧居歙西岩镇之南山,先大父既老,乃筑室岩镇上游,徙居之。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入门折而西,有书室两楹。逾书室而南,则圃也。圃多植桃李梅桂之属,竹间之。.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故大父自题其圃曰竹圃。圃有紫石池,泉虢虢流其上。豫章尚书.曹公秀先东游,尝栖息于此,爱之,名其轩为紫石泉山房者,曹尚书也。岩镇有万家之市,而予家独远市而居,人迹罕至,以处读书之士为室。予生八岁,始.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以与游、杨、黄、蔡②诸贤伍。而.是时塾师,方训迪以科举俗儒之学,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盖二十余年矣。中岁以后,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四圣③之易,及凡六艺之文,口吟心绎,.奉以为仪。于出处、进退、取与之大节,未尝敢陨越也。然而视听言动之违乎礼者不少矣。荒陋乏辞,足以宣昭圣训者,又无几矣。回忆入塾之初,方冀与古人颉颃④千载之上。今老矣,而尺寸之获,仅终于斯;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⑤鲜浓,泉甘竹绿,童冠咸集,读书之音琅琅,不可谓非盛也。转瞬之间,游从旧侣,半皆散亡。竹既雕残,池亦竭矣。此虽志得气扬之子,追寻旧躅⑥.有不禁涕零者。况以垂老无成之人,日览斯泉,能不凄然顾影而自悼哉!阶下有梅二本,枯朽久矣。嘉庆二年,根旁忽产双芝。是年,予举孝廉方正于乡,子邦佐亦游乡学,里人以为此双芝之瑞应。予笑曰:“区区者,乌足称瑞哉!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呜乎!是则诚瑞也已!(选自《清文观止》)注:①吴定:字殿麟,号澹泉,安徽歙县人。曾向桐城刘大櫆学习。著有《紫石泉山房诗文集》等。②游、杨、黄、蔡:游酢,宋建阳人,师程颢、程颐,学者称荐山先生;杨时,宋将乐人,求学于二程,学者称龟山先生;黄榦,宋闽县人,少受业于朱熹,世称勉斋先生;蔡沈,宋建阳人,少师事朱熹,学者称九峰先生。③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④颉颃:翱翔回顾。⑤垩:用白土涂刷。⑥躅:足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

远:远离 竭:干涸 乌:黑色

()C.竹既雕残,池亦竭矣.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解析:乌:疑问词,哪里,怎么。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入门折而西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A.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春与秋其代序..

以与游、杨、黄、蔡诸贤伍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C.D. 宁许以负秦曲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都是目的连词,来。A项,前者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也是连词,但表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B项,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方面”,后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交代紫石泉山房的位置、环境及得名来由,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读书学习

作铺垫。

B.作者从小就在轩中勤奋学习,与游酢、杨时、黄榦、蔡沈这些名流切磋、讨论,但因偏爱文学而荒废了科举。

C.昔日的紫石泉山房,依山傍水,竹木交映,泉水汩汩,书声琅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尚书曹秀先非常喜爱那里。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在记写紫石泉山房昔状元源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学无所成的遗憾与感伤,但篇末对“双芝”的议论,则为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

解析:游酢等人是宋朝学者,作者却是清代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切磋讨论呢?作者只是“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而已,意思是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给我这个征兆吧!

译文:

我的家过去住在歙县西面岩镇的南山,先祖父年纪大了,便在岩镇的上游建了栋房屋,搬过去住。房子正门靠着溪水,门前种了几十竿竹子。进门转弯向西,有两间书房。过书房朝南,就是花园。园子里种了许多桃树、李树、梅花、桂花之类,夹杂着种些竹子。(园内的竹子)和门前的竹子,内外呼应,相互映衬,所以先祖父自己把那园子题名为“竹圃”。园中有紫石池,泉水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南昌尚书曹秀先先生从东边游览到这里,曾经在这里住宿,很喜欢它,把那轩称为“紫石泉山房”的,便是曹尚书。

岩镇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集,而我家独自远离市区居住,人迹少到,给读书人住是合适的。我到八岁时,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来和游酢、杨时、黄榦、蔡沈等许多贤人在一起。可是那时私塾先生却教我科举之类的一般读书人的学问,而我暗中却喜欢古人的文艺诗歌,早早晚晚讽诵学习以至分散精力(到文学上面),(这样子)差不多二十多年了。中年以后,(我)才全身心放在《四书》和四圣的《易经》,以及所有六艺的文字上面。嘴里吟诵,心里默念,把它们作为学习的典范。在出处、进退、取舍的大问题上,未尝敢胡乱去做。可是违背礼法的视听言行还是不少呢。荒谬浅陋的话,足以表明圣训的东西又没有学到多少。回想当初进学堂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和古人思接千载。现在老了,点滴的收获,仅仅就是这些;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从前,我家房屋刚刚造好,粉刷得很鲜艳浓重,泉水甘甜,竹子翠绿,儿童和青年们都聚集(在这里),书声琅琅,不可以说不兴盛。转眼之间,那些同学旧友,一半都分散了。竹林已经凋残,池子也已干涸了。此情此景,即使是得志而意气昂扬的人,追寻着旧时的足迹,也不禁要流泪的。何况我这个年迈而没有成就的人,每天看着这泉水,能不凄怆地顾影自怜吗?

台阶下面有两棵梅树,早就已经枯朽了。嘉庆二年,梅树根的旁边,忽然生出两个灵芝。这年,我在乡间被举为孝廉方正,儿子邦佐也到乡学读书去了,乡人认为这是应着双芝的祥瑞。我笑道:“这区区小事,哪里可以称为祥瑞呢!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给我这个征兆吧!”唉!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倒的确是祥瑞呢!

高手支招

因果倒置。命题人往往将原因说成结果,将结果说成原因,造成因果倒置。考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夸大其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的概括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故意拔高,言过其实。阅读时,一定要多关注文中评价人物的语言或通过事迹客观地评价人物,不可无限拔高,造成失误。

(二)巩固训练

①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

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

②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

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来源:Zxxk.Com]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 D.①④⑥

【答案】B

【解析】①叙述主体是皇帝;②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③回答皇上诘问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⑤劝诫皇上,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⑥派他的孙子帮他送奏章到朝廷,关心国家大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答案】C

【解析】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此题因果倒置和张冠李戴。“差点被打死”是以为内他“上疏言事”;“下锦衣卫狱”是该人交趾道后。[来源:学科网ZXXK]

【易错点点睛】做文言文概括和分析题目的前提是准确筛选与整合,而筛选与整合的前提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意;据题干找准信息源;C项原文为“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趾道御史,命曰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

3.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答案】(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5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5分)

【易错点点睛】“扑以金瓜”,状语后置,1分。“肋折者三”,定语后置,1分。补出主语“仁宗”或者“皇帝”、“李时勉”各1分。“饯都门外”状语后置,1分。“几”,1分。“发”1分。“去”1分。句子通顺各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时勉,名懋,凭字号行于世,安福人。少年时,冬天寒冷,他常用被子裹着脚放在桶中,诵读不止。永乐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参与编修《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之职,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编修完成,改任翰林侍读。

李时勉性格刚正耿直,常慷慨激昂,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永乐十九年,三殿遭火灾,成祖皇帝下诏征求大臣的直言之谏。李时勉上奏章列举十五件时事的弊端。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李时勉却说了许多营建北京的不利之处,违背了成祖的心意。不久,李时勉被谗陷下狱。一年多才得以释放,经杨荣举荐,李时勉才官复原职。

洪熙元年他又上疏谈论政事。仁宗非常愤怒,把他召到便殿,李时勉对答不屈服。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第二天,李时勉被改任交阯道御史,仁宗让他每天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上了三次奏章,李时勉就被关入锦衣卫监狱。李时勉曾对一个锦衣千户有恩,恰好这位锦衣卫千户到监狱时遇到他。此人秘密找来医生,用海外血竭治疗,李时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重,对夏原吉说:“李时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说完,勃然大怒,夏原吉劝慰了半天才消除了仁宗的怒气。这天晚上,仁宗皇帝就死掉了。

宣宗皇帝即位一年后,有人对他说起当初李时勉如何得罪先帝的事。宣宗皇帝听后非常生气,命令使者说:“把他绑了来,我要亲自审问他,一定要把他杀了。”过后,又命令王指挥即刻就把他绑起来在西市斩首,不想再见他了。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先前的使者却已经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入朝廷,没碰上。宣宗皇帝远远看见李时勉,就大骂:“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上疏都说了些什么话?赶快告诉我!”李时勉说:“我说居丧期间不宜亲近宠幸妃嫔,皇太子不宜远离皇帝身边。”宣宗皇帝听剑这样的话,怒色渐渐平息。李时勉慢慢数到第六件事就停了。宣宗皇帝让他全都说出来。李时勉回答说:“我恐怕已经记不全了。”宣宗皇帝的怒气越发消解,说:“这只是难说罢了,奏章草稿在哪里?”同答说:“烧掉了。”宣宗皇帝长长地叹息一声,赞扬李时勉忠诚,马上就赦免了他,恢复他的侍读官职。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台阶前了。

宣德五年,《成祖实录》修纂完成,之后,李时勉升任侍读学士。宣宗皇帝到史馆视察,抛撒金钱赐给众学士。学士们都趴在地上捡钱,只有李时勉一个人正身站立。宣宗皇帝于是就把其余的钱赏赐给他。正统六年李时勉接替贝泰做了国子监祭酒。正统八年请求退休,英宗皇帝没同意。正统九年,英宗皇帝到国子监视察。李时勉讲解《尚书》,言辞旨意清楚明了。英宗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很多东西。(之后)李时勉连续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也没同意。正统十二年春天才得到批准。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英宗皇帝身陷北方,李时勉日夜悲恸,派他的孙子李骥到朝廷上书,请求朝廷选拔将领,训练士兵,亲近君子,疏远小人,褒奖表彰忠臣节士,把英宗皇帝接回来。景泰元年得到代宗皇帝的嘉奖回信,然而此时李时勉已经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封谥号为“文毅”。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都供职于翰林院。陈敬宗仪容魁梧,李时勉相貌稍丑,后来二人同时做了两京祭酒。李时勉为人平和,能推己及人,士人多与他交好,陈敬宗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为世人称为贤能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南陈(敬宗)北李(时勉)”。

三、总结反思

一、掌握方法,摸准规律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若是记叙文,就要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若是议论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还是有关清廉,爱民等,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2、寻找标志,快速定位。阅读时,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边读边将这些词一一标出,这些都是命题人设题的基本依据。尤其一些表时间和地点的词,往往是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朝代),不同的地点所任官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命题人往往故意将以上信息搞错,制造干扰。

3、认真查找,仔细辨别。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仔细辨别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此宜将选项的有关内容诸如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等与原文一一比对,看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常见错误。

具体来说,一般可以依照以下的几种方法去筛选信息:

四、反馈练习

见南方凤凰台配套练习

2.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篇二

一、重点字。

我的、他们、她家、它的、开水、大火、小鸟、学习、生气、吃饭、轮船、远看、近听、国旗、晚上、桃树、昨天、田地、明亮、数字、睡觉、长短、穿衣服、一群、竹子、跑步、参加、乌鸦、旁边、发芽、爬山、里面、是的、比赛、尾巴、石子、禾苗、书本、工厂、后来、时候、自己、虫子、心里、多少、牛马、东西、光阴、寸金、水果、日出、雨衣、用水、苹果、回来、开门、尺子、同学、画画、花朵、下棋、垂柳、扬白帆、草原、弯弯、鱼戏、莲花、顽皮、影子、好朋友、柳树、做事、作业、写字

二、多音字。

空、长、乐、数、只、好、落、还、转、当、扇、种、着、和、系、行、参

三、形近字。

座位

蓝天

清水

禾苗

进出

晚上

立正

日月

拨电话

下棋

漂亮

生气

公园

坐下

篮球

青草

和好

远近

兔子

力气

题目

拔萝卜

国旗

飘雪

升旗

圆球

四、日积月累。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五、笔顺规则、结构及关系举例。

从上到下:二、三、公、鱼、羊、白

先横后竖:十、木、王、开、井、下、干、土、士、③

上下结构:花、星、色、尘、只、早、草

左右结构:明、叶、把、地、清、林、⑤

跟树木有关的:树、林、桃、桥、棵

跟花草有关的:花、草、莲、苹

先中间后两边:水、小、少、山、办、永、木、出

先外面后里面:间、问、同、内、向、闻、国、圆、园、四

先里面后外面:边、远、进、近、匹、六、反义词。

大——小

上——下

南——北

男——女

开——关

正——反

出——入(进)有——无

东——西

来——去

黑——白

高——低

冷——热

弯——直

长——短

天——地

早——晚

七、量词。

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朵白云

一只鸭子

一座大桥

一双手

一头牛

一只杯子

一条木船

一朵野花

一张桌子

一台电视

一个桃

一颗枣

一所学校

一把椅子

一群小鸟

一颗星星

一块黑板

一口井

一本书

一间教室

一把尺子

一个苹果

一弯月牙

一支粉笔

一扇门

一匹马

一棵大树

一片树叶

一片草地

一架飞机

一场大雪

一枝笔

一把刀

八、词语。

①AABB形式的词语: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上上下下

开开心心

红红火火

漂漂亮亮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日日夜夜

仔仔细细

干干净净

仔仔细细

来来往往

进进出出

开开心心

明明白白

认认真真

左左右右

口口声声

大大方方

风风火火

来来回回

男男女女

风风雨雨

千千万万

山山水水

②ABAB形式词语:

火红火红

高兴高兴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雪白雪白

开心开心

打扫打扫

活动活动

学习学习

练习练习

③ABCC形式词语:

白发苍苍

秋风习习

北风呼呼

得意洋洋

金光闪闪

④ABB形式词语:

绿油油

红彤彤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甜丝丝

光秃秃

亮晶晶

笑嘻嘻

兴冲冲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

白花花

气冲冲

干巴巴

水灵灵

水汪汪

笑哈哈

⑤又···又···形式: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又高又大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⑥很高很高的大山

很甜很甜的西瓜

很红很红的苹果

很长很长的路

很绿很绿的禾苗

很弯很弯的小路

很大很大的太阳

很美很美的花

⑦束

一束束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⑨大大的小小的蓝蓝的黄黄的高高的条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尖尖的白白的红红的长长的圆圆的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闪闪的青青的清清的绿绿的宽宽的片

一片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十、笔画名称。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一()丨()丿()丶()亅()乚()�

一朵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乛()ㄑ()ㄥ()ノ()⺄()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フ()ヽ()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十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⑧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

比一比

读读

读一读

听听

听一听

数数

数一数

想想

想一想

问问

问一问

写写

写一写

练练

练一练

试试

试一试

画画

画一画

①加上一笔

:大()牛()目()人()小()卜()云()十()了()二()土()万()厂()月()下()米()火()乌()三()九()心()几()

口()木()大()日()

②去一笔:子—()不—()电—()

去—()百—()本—()

去掉两笔:米—()四—()手—()

尺—()开—()火—()

加上两笔:人—()日—()口—()力—()

换一笔

:天—()手—()八—()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篇三

【考点解说】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考查热点,当然,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在题干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让考生完成。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命题,其基本目的是考查考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因此,要做好这类题目,就应该掌握一些规律和方法。

“归纳”、“概括”的几种基本形式:

一、归纳段落内容要点

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把握段落中心意思,首先就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二、归纳层次内容要点

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常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方法指导】

一、归纳内容要点

(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精选例题】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2006年高考全国卷II)

【例题解析】 之所以狂喜,来源于前文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以上两段中“我恍惚回到……梦境”、“我在深深的陇山……沙漠梦”等句为中心句。

答案:(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现场训练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

(节选自余秋雨《书海茫茫》)

请对作者读书的基本原则加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精选例题】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它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顶的每个缝隙,每尺脊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洞,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本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

【例题解析】 文段从三个角度写张家界的山水,这就要求把写山水的语句划为“山”、“峰巅”、“曲壑蟠洞”3个层次,划分时可借关键词的提示,如“别处的山”、“别处的峰”、“曲壑蟠洞”等。概括时再看看3个角度分别写了什么。

答案:3个方面:(1)山峰的形态;(2)峰顶的松柏;(3)山壑山洞的气象。现场训练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意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根据本段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精选例题】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古以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2004年高考全国卷I)

【例题解析】

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需要找对应的有关语句,找出信息,重新整合。

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现场训练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活无言

(一)一场大雨引起了泥石流,一处山梁上,大片的绿色都被冲走了。

一朵暗紫的花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上。雨后的第二天上午,一个小女孩儿蹦蹦跳跳经过此地,她一眼就发现了这朵可爱的花,她掬起一捧土,轻轻地压在了花的根上。

来年春天,当女孩儿再经过这里的时候,她发现这一大片这样暗紫的花开放在山坡上,随风摇曳,格外美丽。

(二)父亲病重的那一年……即便是这样轻微的活儿,也要干一会儿,歇上一大阵子。

家里积攒了许许多多青毒素的塑胶瓶盖,堆积在箩筐里。父亲忙完活儿后,就开始谋划着用这些瓶盖为家里做一个搓衣板。父亲一边做,一边思忖着利用这些塑胶瓶盖的不同颜色,在这块板子上排出一个字形来……觉得字形并不好,就拆了然后再做,断断续续地,一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

那块板子最后还是做成了,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那块板子上,为活在世上的儿子们留下了一个字:福。

这是一篇文章的(一)

(二)节,各节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综合,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外材料。可以遵循由客观到主观、从文内到文外的原则。

(一)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

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精选例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整个的路好像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在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出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篮子里驮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的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舌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裹在褐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爱了。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

(2006年高考湖北卷)

【例题解析】

要回答的内容从原文标题和题干中“羊群秋归的情景”均可感受到,还有文中一些直接表达感受的诸如“快乐”、“谈着”、“芬芳”、“沉醉”、“感动”、“忠于”等形容词、动词及词组,以及全文流露出的温馨气氛。答案:(1)期盼回家和回家后温馨的感受;(2)生命(动物和动物、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现场训练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接着,我就看见一只蜜蜂在玻璃窗上碰击着;它鼓着自己的翅膀,想从那里飞出去。它在不久之前,迷了道路,飞进这个房间来。这是我想得到的。

我看见它在玻璃上撞了许久,都不能飞出去。后来它在房内冲上冲下地旋飞,完全失去了花间采蜜时的快乐的样子;我觉得它像一个性急的小孩子,完全纷乱了。有一回它碰到天花板上,打了一条弧线落在墙壁上。

我知道它是从上面换气的小窗飞进来的。我的心中也为此感觉不安,希望它能很快找到出路。

现在我还记得,我找到一根木条在气窗上敲着,意思是提醒它,从那里可以回去的,现在我想起来,真是多么可笑;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替它把玻璃窗打开呢? 我看见这只蜜蜂几次飞回玻璃上;它一定觉得迷惑,那里不是一片阳光吗?怎样的,就不能够飞到那里去呢?

我把窗打开,它就飞出去了。起初我感觉有些怅惘,马上我感觉格外之快乐。我也不去想,我耽误了它的时间,使它受到了不小的惊慌。我看见这只蜜蜂,一条直线地飞向空中,我知道,在那些空旷的地方,到处充满着阳光。

我常常地想起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想到这只蜜蜂,就感觉亲切。

想起蜜蜂是喜欢阳光和花的,喜欢工作的。想到这只蜜蜂从窗中飞出,回到自由的自然界,它心中的快乐是怎么样的呢?我想,我们来想象这种快乐,就是一种极大极大的幸福。……

现在我就想起那只蜜蜂,它迷了道路,飞进我的房间来。现在我还记得它正在玻璃上热 切地碰击着,想从那里飞出去。本文作者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

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精选例题】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2006年高考重庆卷)

【例题解析】

回答本题要阅读全文,从各段依次概括出各层的要点,并抓住重点处即文章的第4段(本段也有暗示其余段意的句子)。

答案:(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现场训练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泰山赋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就这样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一次次纠正似乎早已板上钉钉的定论。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手大也无法遮天。两千多年来,鹿还是鹿,马还是马。

是哪个星球与地球的结合,孕生了这个地之骄子?一定有过万雷裂变式的幸福的呻吟,一定有过通体红透的痛苦的燃烧,而后在温天豪雨与倾海怒涛的淬火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二十五亿年间,不阿天,不媚世,独立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之上。从这3段看,作者着重刻画了泰山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

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记叙文章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应看其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作用。【精选例题】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2006年高考辽宁卷)

【例题解析】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它准确地分析出物(杨柳)的品质,借物颂人。

答案: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的人生观。现场训练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种“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城,可以说是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里长的街。我们住在山脚下,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我们是外地人,除上学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

4.Unit 11要点归纳与总结 篇四

短语归纳

1.go for a walk = take a walk去散步

2.go fishing去钓鱼 go swimming去游泳 go shopping去买东西 go skating去溜冰…

3.go on a school trip去学校郊游 go on a vacation去度假go on a visit去参观…

4.milk a cow挤牛奶5.ride a horse骑马6.feed chickens喂鸡

7.talk with与…谈话8.take photos拍照9.quite a lot相当多

10.show sb.sth.= show sth.to sb.把…给某人看show sb.around带领某人参观

11.learn from sb.向某人学习learn a lot about 对…了解甚多 learn to do sth.学着做…

12.grow strawberries种草莓 pick strawberries摘草莓

13.in the countryside在乡下 14.along the way沿途,一路上

15.at night在夜晚at noon在中午16.after that之后

17.all in all总的来说 not…at all根本不…/ 一点儿也不…

18.b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19.come out出来

20.teach sb.sth.教某人…(使用宾格/名词,不用形物代)teach sb.to do教某人做…

用法归纳

1.How+ be…? = What + be+ like…?...怎么样?

How was the trip? = What was the trip like?

2.How do they feel about the trip?= 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 trip?他们对这次旅行感觉如何?

3.teach sb.教某人怎样做某事teach sb.教某人做什么

4.too many +可数名词复数too much+不可数名词“太多的…”

5.quite a nice girl= a very nice girl相当漂亮的一位女孩

6.buy sb.sth.= buy sth.for sb.为某人买东西

7.形容词的用法 1)系动词+ adj.(作表语)It.It.2)adj.+ n.(作定语)3)句型It is + adj.for sb.+ to do.做某事对于某人来说是…的。

4)不定代词/不定副词 +adj.something cheapsomewhere warm

8.区分-ing与-ed的两类形容词:interesting/ interested, exciting/ excitedrelaxing/relaxed…

常见错误:

1.I was on the farm yesterday.(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 ____ on the farm yesterday?No, ____ ____.2.He ____(be)at the restaurant just now.He ____(be)in the museum right now.3.他昨天骑了马。He ____ a ____ yesterday.4.I saw some cows last weekend.(一般疑问句)____ you ____ ____ cows last weekend?

5.He _____(cut)down a number of trees last year.(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并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 he ____ down a number of trees last year?

6.Bob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否)

5.如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篇五

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当然,有时候表述也可不求完整。语文试题中的有关选择题,为求简洁,较多地使用不完整表述的形式。

1、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总体思维技巧

(1)从核心词句角度思考

如果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具体内容是单句,注意从句子结构入手;如果是复句、句群,就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文段、全文,可以从标点入手,或从分层次入手,通过分析找出文中(或句中)的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也就是能体现文段(语句)主要观点、思想内容的词句,用文中现成的词句来概括,这样既准确又省力。

(2)从结构、对应处思考

遇到抽象的内容如何阐发?关键在于紧扣内容,抓住概念的内涵,把它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准确具体,最基本的方法是注意分析句子、短语的结构关系,搞清楚它们前后的联系,并且理顺它们的关系。同时应该注意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注意与题目要求对应,依据对应关系,从原文中寻找相应语句,从而找出答案。

(3)运用文体特点进行思考

说明文应注意其说明对象、特征,如果有多个对象,则注意相同点、相异点。记叙文体,应注意记叙的对象,干什么,什么事,通过记叙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议论文体,应注意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证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概括的原则: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练。

具体来说,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③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④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

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考虑五个方面

(1)研究标题、头尾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中,“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抓住主旨语句

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思想,具有极大的概括力。

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够完整,阅读时要留心区分。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往往和主旨相关,阅读时应多加留意。

(3)综合段落大意

下面是《雄关赋》的感情脉络分析:思慕雄关(儿时被雄关激发的爱国主义激情)→眼见雄关(雄伟的气势、险要的地形激发着怀古爱国的激情)→联想雄关(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现代化武器都攻不破的真正的雄关)。“思慕雄关”为“眼见雄关”铺垫,“眼见雄关”为“联想雄关”(心中雄关)铺垫,由此可知中心思想的重点不可歌颂山川景物,而在抒发热爱祖国之情,表达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

(4)分析主要的人或事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时侧重抓人物形象。例如阅读《祝福》,留意祥林嫂从初来鲁镇的“两颊却还是红的”到后来“仿佛是木刻似的”的变化,到最后悲惨地死去,就可以知道《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精神摧残,揭示了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思想应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通过记叙抢救中毒民工的经过,歌颂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联系作品背景

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作品,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是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当时,工人运动逐渐开展,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反动的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的压抑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极力维护沙皇帝国的统治,仇视一切新鲜事物。了解了这个背景(小说的最后一节也暗示了这个背景)就能够明白,小说正是通过对别里科夫这个卫道士的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害怕变革、死心塌地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上一篇:五十米高二作文下一篇:带着微笑600字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