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影像

2024-11-03

全息影像(精选11篇)

1.全息影像 篇一

记忆全息性初论

探讨了记忆与心理过程、记忆与个性心理结构的.联系,发现记忆中包含着其它所有心理现象的成分和功能,由此,提出了记忆具有全息心理特性、记忆活动具有全息规律的猜想.

作 者:王令训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基础部,湖南,怀化,418000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1(6)分类号:B842.3关键词:记忆 个性心理 全息心理

2.全息影像 篇二

1 全息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全息影像技术一般也被称作虚拟成像技术或是全息成像, 其成像原理就是凭借光波干涉对物体光波的相位与振幅进行记录, 与此同时, 凭借衍射原理对物体的光波信息进行展现, 从而达到成像的效果。下图所示即为全息影像技术的成像演示图。

2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优势

(1) 未来教学与现代教学。所谓未来教学, 即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活动, 其和现在教学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教学手段上。从教学活动的发展历程看, 从古代到现代, 教学手段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 促使教学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型。目前, 教学活动已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的现代化程度与科技水平均实现了提高。从现代教学逐步发展到未来教学, 教学活动势必会表现出显著变化。

(2) 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 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 在电影、表演、广告以及科研等诸多领域都实现了应用。比如, 在电影方面, 《星球大战》以及《眼镜蛇的崛起》等一系列电影, 都充分应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 实现了十分精良的3D特效制作。

(3) 未来教学中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优势。之所以要对未来教学中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是因为该技术在未来教学中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具体说来, 全息影像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实体化课本知识,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存在。目前, 教学活动中知识的展现主要是通过黑板板书、PPt等形式进行, 这些方式只是单纯地将课本中的文字换了一种表现形式, 并没有对其实现升级。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立体地展现知识,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其进行感受。比如要展现一个空间物体的几何关系, 黑板或是PPT都只能对其进行平面展示, 而全息影像可以实现立体展示,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空间特性。

其次,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只有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才能对其牢固掌握。现代教学中所提出的概念图, 其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逻辑图, 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将概念图、思维图等实现立体化, 以此搭建知识体系, 加强教学效果。

最后,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准备, 当前的教学准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 通过全息影像技术, 教师可以花费少量时间就完成教学准备, 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中。全息影像技术不仅可以和传统教学融合起来, 还可以和当前新出现的网络教学、慕课教学等有机联接, 创新出全新的教学形式。

3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 传统课堂教学与全息影像技术的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各类教学活动的核心, 也是最需要利用全息影像技术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全息影像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的目的, 首先需要明确传统课堂与全息影像技术的契合点。根据传统课堂教学和全息影像技术各自的特点看来, 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展示和传递。传统课堂教学是将书本中的知识信息展现出来并传递给学生, 而全息影像技术是把预设的信息展现出来并传递给相应的受众群体。所以, 教师可以成为信息预设者, 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类信息全部输入到全息影像设备当中, 在课堂教学将这些知识信息全部展现出来, 以此作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比如, 在高中教学中, 物理方面会涉及到天体运行、电磁场中的粒子运动等内容, 而化学方面会涉及到各种实验现象, 地理方面会涉及到洋流运动、火山地震等。这些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全息影像技术进行呈现, 如此不仅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更可以切实将这些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和全息影像技术的融合。实践教学是目前教学活动的一个常见环节, 越来越多的学校展开了实践教学, 比如化学实验实践、物理实验实践等。但是, 这些实验不仅需要大量仪器设备, 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 导致不少学校对实践教学存在谨慎态度。基于此, 运用全息影像技术, 通过构建虚拟的实验平台供学生进行实践, 不仅可以切实按照真实情况进行实验操作, 还可以对真实的实验结果进行反映, 并且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安全, 不会出现意外事故。

(3) 网络教学和全息影像技术的融合。网络教学是目前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式, 其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但是, 网络教学虽然可以实现专业性教学或是一对一教学, 但是其在直观性上比课堂教学更差, 教者与学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机的联系。通过全息影像技术, 可以打造虚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地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机连接, 加强网络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全息影像技术的原理比较简单, 尤其是在相关的设备不断之后, 在外来教学中运用全息影像技术, 其主要是对全息影像技术设备进行运用。虽然如此, 也需对全息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形成全面了解, 并对其在未来教学中的运用优势进行辨析, 确立未来教学中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途径, 以此推动教学发展。

摘要:本文从全息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 深入探析了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最后分析了具体的应用方法, 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未来教学,全息影像技术,基本原理,优势,方法

参考文献

[1]成晋军, 张晓娟.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 2014 (10) .

3.全息影像时代来临 篇三

相比微软的Hololens和Facebook旗下的Oculus,来自硅谷的创业企业Magic Leap名气则要小得多。直到最近人们被一些视频和图片彻底惊掉了下巴:使用Magic Leap的产品,人们不需要戴上任何设备,即可全程看到画面精美的3D全息影像。

在此之前,Magic Leap已经接受了谷歌4.5亿美元的一轮投资。而根据《南佛罗里达商业杂志》的最新报道,这家公司已经获得了新一轮投资,数额高达10亿美元,谷歌、高通、KKR、凯鹏华盈等重量级机构藉此一同成为公司重要股东,谷歌现任总裁劈柴哥(Sundar Pichai)和高通执行董事长Paul Jacobs,也将成为Magic Leap的董事会成员。

通过两笔坚定的投资,谷歌也与拥有Hololens的微软、并购了Oculus的Facebook一起,共同挤在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赛道上。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历年来投资、并购的公司不计其数,但两轮投资、并派出得力的高层参与到其董事会当中,显示出了对这家创业公司十足的重视程度。

能够进入到这样一个蕴含无限可能的产业中,Magic Leap的创始人、CEO Rony Abovitz经过了一番摸索。最初他是一个生物医药系的毕业生,第一次创业接手了一家生产整形外科工具的企业,并研制出了一种手术机器人产品。

随后,他离开这家公司,并创办了最初的Magic Leap,一个与电影特效公司合作的媒体工作室。在第二年才推出了第一款虚拟现实产品,明确了自己的数码技术公司定位。

Abovitz认为,过去的媒介技术和计算技术处在割裂状态,如今人们也只能通过电视、书籍来理解别人真实或想象的体验,因此他多年来都希望用某种方式消除这种鸿沟。

“为什么不能把计算和内在体验结合起来?为什么内在体验不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与计算互动?为什么我不能看见一条龙?为什么我们不能以更自然的方式与计算互动,就像真实世界那样?”Abovitz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长期思索,增强现实成为了最终答案。

我们现在没办法看到这台工具的最终模样,但是通过Magic Leap在过去两年所申请的专利,我们大概可以窥探一二。

3D 虚拟与增强现实系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头戴式显示器、触觉手套、紧凑型成像系统、眼球注意力追踪系统、视角调整系统等等。通过这些,大致可以推测出,该项目产品很可能是通过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头戴显示设备显示,通过触觉手套交互。

另外,Magic Leap获批了一系列新专利,包含一个眼镜的设计示意图,同时新增了不少的手势指令示意图,如通过手指的不同动作表示聚焦、粘贴、选中、取消,以及轻击菜单等。

是眼镜?还是投影设备?这家善于吊起公众胃口的科技公司,可能会在未来以某种更加惊爆的方式,将最终的结果呈献给公众。

4.全息的词语解释和造句 篇四

【注音】: quan xi

【意思】: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的整个情况的全部信息。

全息造句:

1、当霍根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时,他急欲知道是否有实验能够探测时空的全息模糊度。

2、研究者开发出一种生成真彩色全息图的新方法,使图象可以用普通白光从任何角度观察。

3、虽然“普朗克长度”太小,现有实验无法探测,但这种微粒态的全息“投射”可能大很多很多,大约有10到16米。

4、比起电视里的角色,刑事鉴识科专家需要做更多的文件工作,并且他们不能审问嫌疑犯,或者使用全息电脑程序去完成所有的工作。

5、这个装置目前只能显示一种颜色。但是,科学家们之前已经开发出了刷新率更高的彩色全息显示器。

6、全息原理表明,覆盖在外表面的信息数量必须跟宇宙内部容量所包含的比特数相匹配。

8、再想想这个:由于有许多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下了这个时间,同样的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总统遇刺的三维全息影像。

9、最终,我们将使全息影像在电视屏幕上喷薄而出。

10、它还可以发现与跟踪眼睛的位置,因此可以知道在什么位置投射什么图像,然后传递这种信息给全息投影系统。

11、当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时,不同颜色层对应的不同视角图象互相参照,呈现出一幅3D透视图。

12、“这个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第一次使用3D技术,全息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并把其完美地融合在展品之中,”展览馆的王先生告诉路透社记者。

13、目前在费米实验室制造的“全息干涉仪”,将比GEO600探测到更小的.尺度,进入到量子尺度。

14、上个月,美国科技巨头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他们已经研究出一种能容纳100倍标准DVD容量的全息光盘。

15、从那时代所烙印到时间全息图中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罪疚将被移除,但你必须在微观和宏观上让它成为那样。

16、如果霍根说的没错,全息噪音将破坏GEO600探测引力波的能力,尽管如此,丹茨曼还是很乐观。

17、这幅全息图,如果用(与拍摄时)相同波长的激光照明,会再现出物体的3D图象(不过是单色的)。

18、“作为一名基础物理学家,我觉得发现全息噪音更有趣。”霍根说。

19、如果GEO600真的发现了时空量子震动导致的全息噪音,这对引力波研究人员来说是把双刃剑。

20、该公司称这种硬件和格式非常类似于目前的光存储技术,以至于消费者可以在微型全息照相播放机上播放CD、DVD和BD(蓝光碟片——译注)。

21、那么它们能够探测出微粒状时空的全息投影吗?

22、已有的应用能够无缝接入这些新的全息UI主题,而不用做任何代码变更,只需要在描述文件总增加一个新的属性。

23、全息模板或思想-能量蓝图是构建在我们永恒再造的宇宙结构上的原初思想形态。

24、当你完成探索后,点吧台上敞口的“任务箱”(副官的全息头像在上面浮着)。

25、如果全息噪音被发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26、全息摄影将得到普及。

5.关于我国政府审计成本的全息思考 篇五

强调战略性。运用动态和发展眼光,不把成本视为一成不变的模型,而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动因的具体情况采用动态成本策略。不片面讲求节约,而从最终效益入手进行成本控制。三是强调层级性。运用链条和细节的思维,将成本管理控制与审计整个价值链联系起来,与审计机关人流、物流、信息流结合起来,明确成本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关注成本管理的每个细节,提高创造价值、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一、充分运用当代经济学原理,多维度研究分析政府审计成本,为政府审计成本战略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佐证。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恰当理解和认知关于政府审计成本的基础性原理,对于更好地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分析审计成本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的理解,人类一切行为其实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性动机,都拥有尽量小的成本换取尽量大的收益要求。审计在提供公共物品、满足不同偏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中,无论是行政组织构筑、人力资源重组、物力资源占有,还是审计法定职能的履行等方面都有一个成本耗费问题。为此,审计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真实准确计量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管理成本和决策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多动因理论。成本作为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种代价,是多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动因或多或少能够置于控制之下,控制成本不是控制成本本身,而是控制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原因。识别和分析成本动因有助于认识成本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强化成本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从这一观点出发,应从审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计自身等方面认真分析审计成本动因,综合分析和协调处理影响审计成本的各类因素,寻找成本控制途径。

bpr的基本思想。bpr即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过程重构之意,是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过程导向,主张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再思考和激烈再设计,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部门间的界限,将分散的在各功能部门的任务整合成过程流。强调组织应以业务流程而不再是以职能部门为中心,以实现绩效的巨大提高。审计部门运用bpr的基本思想,改良审计体制带来的诟病和破解工作实践中的难题不失为一种上策。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也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并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即对于雇主而言追求事业的发展,对于雇员而言充分发挥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企业和行政管理。当前,对于相对比较清廉的审计部门而言,大力推行科学管理,充分激活干部潜力对于控制审计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而言,我国政府审计与其作为政府序列的监督身份相比较总成本偏低,但个体成本虚高的现象也不无存在。

1、在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战略转型期,政府审计成本总量不相匹配,审计能力和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跃至世界第四,平均增速9.7%,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处于战略转型期。为了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中央密集出台了“国十条”、“金融九条”等一系列宏调政策措施。审计作为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政策措施落实是法定义务。政府审计成本投入总量必须与审计在整个社会经济权责结构中的地位相匹配,否则,过低的审计成本总量必定是以牺牲审计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代价。

2、从我国政府体系构造上来分析,政府审计成本尚不能完全保障法律法规赋

予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审计职能被虚置。国内外专家认为,政府体系构造应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系统。从审计对象来看,政府机构五级设置,规模大,部门多,全国审计机关仅有8万多人,而面对的审计对象却有百万个之多。据资料载,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有100多个,每年审计覆盖面为50%左右,二三级单位和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审计覆盖面则更小,甚至有的从未

审计。从审计总量看,2007年财政总收入为51304.03亿元,增幅达32.4%,且近几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6.7%。此外,还要开展企业、政府投资、经济责任和绩效审计等。而现有的政府审计成本投入难以保障审计法定职能的发挥,审计真空必然存在,审计职能在一定范围和时段被虚置。

3、社会对审计需求旺盛与政府审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明显有悖于市场供需规律。供需理论认为,审计发展的关键是审计供给与社会需求关系的协调平衡。审计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最终“产品”是广义上的审计信息。政府、人大、社会公众以及投资者、债权人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提出审计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委、政府和人大,以及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期待审计在政府绩效、行政问责、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新领域发挥作用。而目前我国80%地市县区审计机关经费不足,人员编制过少,审计手段落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审计有效供给能力偏低,明显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

4、政府审计有效产出不足反衬了审计成本虚高,同时个体成本偏高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衡量审计成本的高低不单是以审计成本的总体发生额为标准,还要与其相应的有效产出相比较。目前,审计有效产出不足,造成了审计成本虚高的假象。一方面,审计产品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很多单位部门没有审计,很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发现,审计整改乏力,审计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产品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缺乏对现有的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同时,审计产品没有迎合市场需求,服务对象单一,服务层次较低,很多价值没有体现。此外,少数审计机关行政成本和个别项目成本偏高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三、无论是理论预期还是时代背景都一再表明,我国政府审计应全面开展审计成本筹划,持续有序提升审计能力,积极谋求有效控制成本和审计功效最大化的动态平衡。

(一)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扩编增效,保障供给。

需求促生供给,供给必须保障。我国立法机构、党政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对审计的需求,是政府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目前改革步入“深水区”,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付诸实施,和谐社会的构建,审计需求表现出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政府审计必须遵循市场供需定律,全面提高审计供给能力,确保有效地提供产品服务。一是确立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审计供给工作思路。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需求是审计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否则,继续生存面临困境,将被经济社会淘汰出局。二是开放审计产品供给市场。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要充分征求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需求组织生产,有效供给,否则产品就没有市场,没有价值。三是适度扩编。随着经济总量扩张、社会发展,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要适度扩编。2008年,国务院出台各部门“三定”方案时,唯一没有减少编制反而给审计署增加编制300个。各级政府都应适度增加审计编制。同时,审计机关要以继续教育和培训为平台,加速审计干部队伍知识更新、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全面提高审计能力。四是加强审计经费保障。审计经费要全额纳入规范部门预算,积极改善审计工作环境。并且,条件好的地方,还要制定经费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供给能力。

(二)以流程重组为核心,科学管理,全面控制。

审计产品服务是通过具体的审计业务流程完成的,所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审计必须要一个高效的审计业务流程的配合。受审计资源的限制,审计机关要有效控制成本,必须科学整合资源,设计最恰当的业务流程,并对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一是要再造业务流程。打破传统思想,重构整合审计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价值流程、人事流程、信息流程,建立起运转有序、信息通畅、灵活高效、反应迅速的工作体系,为成本最小化提供组织载体。具体讲,可以进行四个层次的改造: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循环改造审计业务流程;实现审计人员分工专业化;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合并简化附属机构;整合与利用外部审计资源。二是要科学管理。标准化的概念来源于生产领域,逐渐渗透到执法领域。推行审计标准化管理,从成本定额、成本计量、审计作业、审计成果都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标准并制度化,逐步建立科学的审计成本核算数字化模型,促使审计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三是要全程监控。实行事前控制,科学合理确定审计计划和编制项目成本预算;以预算成本执行为依托,加强审计实施实时监控,高效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反馈控制,开展对比分析,与成本预算、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同时,要大力推行干部自主管理,有效发挥干部道德品格在成本控制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成本否决为导向,扩大成果,附加价值。

6.全息影像 篇六

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是检测显微样本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具有系统简单、非入侵、动态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很好地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综述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发展,分析并比较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与其它显微测量技术的特点;归纳并分析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典型光路系统及其特点;总结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数值再现算法和误差抑制技术;列举了数字全息显微测量技术的最新应用.

作 者:周文静 于瀛洁 陈明仪 ZHOU Wen-jing YU Ying-jie CHEN Ming-yi 作者单位:周文静,ZHOU Wen-jing(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应用光学与检测实验室,上海,200072;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广东,湛江,524088)

于瀛洁,陈明仪,YU Ying-jie,CHEN Ming-yi(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应用光学与检测实验室,上海,200072)

7.全息视频会议研究 篇七

现实生活中, 人们之间交流的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方式为语音通话。人们可以依此直观快速的表达观点传递信息。然而视频通话先已因互联网设备的普及而助手可得, 却迟迟未成为主流通讯方式, 不仅仅因为所需数据流量较多 (大多数固定生活地点覆盖wifi) , 因为通话者周围环境可能涉及隐私, 亦或是视频通话时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比语音通话所传递的显著增多, 且最主要的是与通话是手机贴近耳朵不同, 远程视频通话无法给使用者显示出距离感, 大多数人们通过手机大小的平面屏幕观看一个活动幅度较小的动态头像。而人类之间交流很主要的一个元素即为领地意识, 通过个体之间的距离, 或是身体的倾向, 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之间关系的疏密。而普通视频通话拉近距离时仅能在一个距离使用者任意距离的小屏幕上看到一个被扭曲的面孔, 更无法实现握手甚至拥抱等等的肢体交流。因此在一些人们之间关系需要强烈紧密交织的场景, 譬如商业谈判或是朋友聚会, 爱人之间的约会, 都需要正式的, 线下的接触与交流, 只为获得更多直观的细节。

大量实验证明3D的交流可以更加全面完整的模拟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 因此可以使聊天者获得更高的使用满意度。基于此, 实现全真模拟先下交流的工具急需研发。

2 材料与方法

2.1 3D拍摄方法

人类视觉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3D识别, 其一为物体或视角的移动, 此方式为大多数共有, 甚至部分动物仅能识别运动的物体进而感知深度。但依赖这种方式仅能获取大致的位置信息, 并且物体的大小很难有直观的判断。并且人们在视频通话当中身体的移动幅度不大, 同时缺乏其他运动物体以相对比较, 因此在2D屏幕之下视频时, 人们很难将这些信息完美的在大脑中还原成立体影像, 影响通话的真实性。另一种3D识别方式即为双目视觉, 通过两只眼睛在不同角度获取图像, 人类的大脑可以通过比对这两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直接感知深度, 利用三角法确定物体相对自身的大小, 且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以合成3D模型。

然而因目前3D扫描技术扔很难实现实时的对动态对象的扫描。多个摄像机同步实时建模的运算量过大, 普通的个人计算设备只能靠大幅度降低清晰度和帧数以实现, 无法增强原有2D视频的用户体验。虽然可以使用单一摄像机利用运动识别3D的原理进行扫描建模以减少数据总量, 但依靠运动速度建模也远远达不到实现帧数正常的视频通话。如若本系统仅利用立体摄像机而非多摄像头的3D扫描仪, 同于观看实时的3D电影, 因此可以巧妙的避免计算机的巨大运算量, 而利用人脑合成最终的3D影像。

仅使用两个摄像头, 一左一右平行放置, 距离接近正常人瞳距的平均值, 而摄像头视角也应接近人类视角水平120°, 垂直60°以保证图像始终在视野范围之内。应实现可以将左眼正常做看到的周围环境完全覆盖掉, 而显示此录像设备的左侧摄像机画面, 而右眼所应看到的画面也可被相应的摄像机所取代, 相当于将两只眼睛远程移动到了摄像机的位置, 因此可以看到真切的图像。

2.2 3D显示方法

显示端虽然可以使用任何3D显示器, 但大多都有较为严重的缺点。裸眼3D:立体效果不佳, 像素密度大多不是很高, 且观看者不可以大幅度的左右移动, 也对观看距离有所限制, 以上特点是使用者位置过于固定, 很有可能阻碍通常交流的正常进行。普通偏振3D显示器以及互补色式3D (anaglyphic 3D) :不仅需要佩戴透光率较低的眼镜, 而且所看到对象的大小需要依赖屏幕的大小而决定, 还原1:1比例的人所需的屏幕大小因现有3D屏幕大多非透明, 只能使用大于对象大小的屏幕实现立体效果融入到周围环境, 不然透过一个较小的屏幕观看将挡住周围大部分环境信息以实现3D面对面通话效果, 而且摄像机的摆放位置也较为尴尬, 只能放置在不被屏幕遮挡的视线之内, 而放置于屏幕与观看者之间不仅会挡住用户观看屏幕的视线, 而且会使拍摄距离比显示距离近, 此时对方如果需要还原同样大小的对象, 则需要使用更广阔的屏幕来放大人物以拉近距离, 况且在多人通话时需要更多块屏幕以同时显示所有人物, 成本以及便携性都将限制这种方式的实施。全息投影:大多数技术对颜色还原的并不真实, 而且至今只有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实现了实时录制以及显示, 但帧数仅为0.5, 即每两秒钟显示一张静态图像, 技术过于不成熟无法量产以及投入实际应用。虚拟现实头戴设备:虽可以完美显示对方3D环境, 或是显示对方融入己方周围环境之后的影像, 但因需要佩戴较为笨重且不透明的眼镜, 致使对方无法看到佩戴着的双眼以及脸部大部分细节, 严重阻碍了视频是的良好体验以及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直观性和流畅性。考虑到以上几点问题, 本系统使用增强现实眼镜以在显示任意大小3D效果的同时透明镜片保证了面部表情的有效识别。所述增强显示眼镜为Moverio BT-200或Holo lens类装配可以完全覆盖双眼视角的透明显示屏。

2.3 3D通话的模式

基于以上设备:双目视觉摄像头, 增强现实眼镜, 可以直接实现3D通话, 仅需要将左右眼镜片分别显示两个摄像机所拍摄下的画面即可。但是这种方式有重大的问题:对方的背景与自身的背景将会有重合:两种解决方式:将对方画面通过云计算等方式从单一的角度建立片面的, 部分的3D模型, 再分析出人物的位置与画面显示其3D的画面, 但这种方式虽然较3D扫面节省部分资源, 但所需的成本依然很高, 且画面不清晰。而可以利用intel的realsense技术, 调用其SDK中通过双摄像头拍摄去背景的功能, 再将两个均被去掉背景的画面分别显示到镜片之上, 即可完美的实现远程与单一的某一个或多个3D人物对话。

同时也可以利用增强显示眼镜内置陀螺仪检测头部运动, 以此将对方的画面虚拟的固定在生活环境之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 当头部并未直视那个方向是对方的画面即可隐出。用此方式可以实现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圆桌上依次显示出每一个对话者的虚拟的全息图像, 从而达到模拟线下对话的目的。

2.4 立体声音

为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 可以在摄像头端配置双麦克风, 用以录制立体音效并通过耳机用以识别人物位置, 或在转动头部时产生左右耳时间差模拟出声源的相反移动, 以产生对话人物没有随头戴设备的移动变动位置的效果。

而因为耳机本身即为两个输出源, 覆盖在双耳表面以达到生成任何方位声响的功能。

2.5 使用方式

通过利用realsense去背景程序远程视频聊天API, 以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显示视频 (含音频) API以及三轴陀螺仪的调用接口, 即可实现全息多人3D视频通话。

3 结果

此系统暂时实现了仅可以看到对方正面的三体成像, 不过可以依靠三轴陀螺仪传递的头部转动信息水平的切换头戴设备中显示的联系人, 且可以使对方的影响虚拟的固定在一个位置, 虽然在电脑中并未形成对话者的3D模型, 但是想要拉近对方的影像可以简便的依靠单纯的放大缩小画面。因在放大对方画面的时候录制对方的双目视觉摄像机之间的距离也相应改变, 并不会出现缩小三维成像 (HYPO STEREO) , 或放大三维成像 (HYPER STEREO) 因瞳距与事物之间比例失调而形成的成像失真。

4 展望

上述系统与理想的全息会议还是有一定的出入, 人物的虚拟影像在现实中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 不随另一个观察者的移动而改变。虽然此系统可以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器调试实现令对方坐在自己环境中的凳子之上, 但在大致前后移动的过程之中, 人物的距离感仅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来实现, 而在做围绕椅子运动的方向上, 对方只能继续显示正脸的画面, 并使这个画面一直以椅子的竖直方向为轴, 面对观看者旋转。这种体验并不能够完全达到理想的模拟效果。但是可以使用无人机等设备作为平台, 搭载双目视觉摄像机, 远程接受对方的移动信息, 并同步的做出模拟。因此可以在人脑的高度做出与观看者头部同一的运动轨迹, 因此即可达到几近完美的模拟线下交流体验, 未来甚至可以佩戴虚拟现实触感手套或服装以实现与同伴握手拥抱等真切的肢体动作。届时, 当此系统大量渗透到公司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的时候, 人们便没有什么理由交通, 那时我们不仅仅可以远程的传送文件和资料,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瞬时传送一个真实的人到任何地方。

摘要:目的 :不同于现有3D视频和3D模拟会议室, 通过实现3D虚拟对面视频通话, 该方法增加通过互联网远程联系的对象之间交流的亲密性以及视频清晰度。方法 :结合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及3D远程拍摄装置。结果 :可实现虚拟3D视频会议。

关键词:全息投影,3D视频会议,增强现实

参考文献

[1]Fahle, M (1987) .”Wozu zwei Augen?[Why two eyes?]”.Naturwissenschaften 74:383–385.Bibcode:1987NW.....74..383F.doi:10.1007/BF00405466.

[2]Rolland, Jannick;Baillott, Yohan;Goon, Alexei.A Survey of Tracking Technology for Virtual Environments,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Optics and Lasers,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3]US Pat.4295153, retrieved Jan 17, 2011 (anaglyphic 3D) .

[4]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realsense-overview.html (realsense) .

[5]G B patent 394325, Alan Dower Blumlei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oundtransmission, Sound-recording and Sound-reproducing Systems.”, issued 1933-06-14, assigned to Alan Dower Blumlein and Musical Industries, Limited

8.全息影像 篇八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全息;媒体艺术

1 全息影像的概念与原理

全息影像,英文是Holographicimage。其中“全息”一词出自于希腊文字“holos”,即全部的信息。其原理是物光和参考光在记录干板上产生干涉,记录干板的折射率随干涉强度发生变化形成光栅。而后利用再现光照射光栅,使形成的衍射光与物光信息一致,从而生成逼真的立体影像。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完整图像,除此之外,全息图还记录了物体的振幅、亮度、相位、外形分布等信息,所以称之为全息影像。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即使受众不使用立体眼镜或其他观影辅助设备,也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到三维立体影像。

2 全息影像的发展历史

全息影像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息技术的萌芽时期。1948年,匈牙利学者丹尼斯·加博(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摄影术(Holography)的成像概念,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全息影像,此举标志着全息技术的诞生。由于该项发明,丹尼斯·加博教授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一阶段,制作全息图像使用的光源是汞灯。但是由于共轭问题和汞灯光源的相干性限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息影像技术的研究一度遭遇到瓶颈。60年代后,随着激光器的发明,全息技术应用光源的相干性得到极大提升。曾经一度陷入停滞的全息技术开始出现进展。在1962年,美国人雷斯(Leith)和阿帕特尼克(Upatniek)将通讯领域当中的“侧视雷达”理论(side-lookingradar)应用到全息影像技术中,发明了离轴全息术。这一技术的问世,有效提升了全息图的成像质量,从而带动全息影像技术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3 全息影像的艺术特征

随着全息影像的兴起,世界引领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全息影像艺术,通过艺术家们不断的完善和沉淀,如今这门艺术已经确立起来。全息技术正以其独有的魅力,使人们深入更为震撼的审美体验中。

3.1 全息影像的美学特征

全息影像作为一种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媒介工具,暗示着人类与虚拟世界互动的亲密性。正因如此,全息技术成了新艺术灵感的来源,也形成了新的美学特征。

首先,全息影像具有“感性美”。它的出现增强了观众的视觉直觉,超越了对传统影像的感官体验,使图像作品与观众的心灵更加贴合。而使用全息技术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品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变得更专注于感性美塑造。同时,全息影像具有“意识美”。全息技术中的艺术探索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于意识。借助于先进的全息技术,艺术这种心灵活动能够更透彻地进行释放和表达。当艺术融于全息技术中时,也提示着我们如何在科技与自然、虚拟与现实间寻找精神意识上的平衡。

3.2 全息影像的设计特征

设计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全息影像的出现无疑为设计这门艺术提供了更宽泛的可能。全息影像体现的第一个设计特征是“应用性”。时至今日,全息影像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全息摄影扩大到电影、电视、展览、舞台设计、水下探测、文物资料保存等各个领域,在人类的生产和活动中逐渐释放出它惊人的影响力。2011年4月,著名奢侈品牌BURBERRY创意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Bailey)在北京耀莱新天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台上行走的不是真实模特,而是一幅幅模特全息图像。克里斯托弗·贝利运用全息摄影与数码投影技术,让虚拟的模特们瞬间变成雪花。完美地体现了全息影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性。全息影像体现的第二个设计特征是“创造性”,创新和创造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缺少创意的设计将失去价值。全息影像技术不仅是设计手段上的创新,它所体现的互动性以及与虚拟世界间的连接也吻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审美喜好。全息影像的第三个设计特征是“市场性”。设计由于具有应用特性,所以受市场规律影响。例如,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就是市场需求对设计美学产生影响的有力证明。设计向来是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的,全息影像应用的宽泛性决定了全息影像市场的庞大规模,同时全息影像的创造性也吸引了众多受众的拥趸。2013年9月,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已故著名歌星邓丽君“走上”周杰伦演唱会的舞台,演唱了3首歌曲,台下观众惊呼一片,纷纷赞叹全息技术的逼真和神奇。

3.3 全息影像的数字媒体特征

回顾整部传媒历史我们会发现,传播的媒介日益丰富,传播行为也日趋自由。数字变革使新媒体成为了我们传播媒介的主流。与单向性的传媒相比,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集成与管理,以及艺术元素间的整合与互动,传播平台也更趋于大众化。与数字媒体一样,全息影像也具备大众性与交互性。新媒体与全息影像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把美的创造者和接受者更亲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受众的接纳度与参与程度,实现感官上的完美体验,从而诞生出新的审美特征。这样的审美特征就不仅仅是流于静默的观赏和沉谧的思考,而是积极的动态的交流与互动。

4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技术以其记录信息完整,且具有高纵深感和高清晰度的特性,突破了传统影像艺术中声、光、电的局限性,带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和逼真感,并广泛地应用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4.1 全息影像技术在摄影中的應用

全息摄影是一种能把来源于被摄物体的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等到需要时再现出此光波的技术。2010年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国家馆内都可以看到全息摄影技术的实际应用。例如,白俄罗斯馆将乌克兰国家博物馆中的收藏文物以全息影像技术的方式,将珍贵的国宝以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解决了运送文物的昂贵保险和运输费用,并且避免了实物受损,同时又让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鉴赏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珍贵文物,一举三得。无独有偶,在日本、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场馆内,都出现了全息摄影技术的身影。

4.2 全息影像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

全息影视诞生在全息摄影发展的基础之上。全息影视,即利用全息影像方法进行制作和再现的影视作品。观众可以在不佩戴立体眼镜等任何辅助设备的前提下,裸眼观看到立体影像。全息影像很早就在电影上出现过,1976年,苏联电影研究所就曾在一块2×2米的全息幕上放映过一小段全息电影。早期的全息电影技术比较复杂,拍摄时所照射的激光也会伤害演员。进入数字全息阶段之后,全息影视被更多地应用在舞台设计和T台展示领域中。

5 全息影像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前景分析

5.1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优势

全息影像的产生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人类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例如,透过全息影像技术,人们可以模拟行走在荒芜的星球,或者游戏中的怪物突然出现在街道上和路人招手。全息影像的诞生满足了人们对于幻想中的世界渴望而不可及的追求。以目前所发生的巴宝莉走秀案例、迈克尔·杰克逊复活案例等其他各种案例分析,全息影像在普罗大众中的接受程度还是相当之高。这也为全息影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其次,由平面转向立体,由二维转向三维是数字媒体领域的大趋势。追求更逼真更完整的体验让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三维化变成了大势所趋。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和二维动画软件FLASH都添加了模拟3D功能模块的趋势之下,数字媒体很难不去正视全息影像所带来的超逼真立体感受。从2D到2.5D再到2D状态下的模拟3D,接下来模拟3D到全息3D的转变似乎也开始顺理成章。无论是哪一次转变,其实也都契合了时代和数字媒体学科发展的时势与要求。

再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除去数字媒体设计领域之外,能应用到全息影像技术的学科还有很多。这也从需求的角度上促进了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全息影像应用,也有可能由此搭上了全领域发展全息影像技术的顺风车。

5.2 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阻碍

除去之前所说的优势,全息影像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领域内的发展,还是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的。

阻碍之一是由于目前技术方面尚有欠缺,全息影像技术对环境与光线的要求都非常苛刻,许多全息影像都只能在特定环境和光线下完成。例如,由全息技术衍生的空气投影成像技术,这种投影成像系统可以在气流中产生具有互动功能的三维影像。但是这套气体投影系统投射出的影像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摆动,成像画面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的感觉,而且在强光干扰或速度过快的情况下会出现故障。这一缺点使其在户外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阻碍。

阻碍之二是虽然全息影像的制作成本普遍降低,但是最尖端的全息技术主要由少数发达国家中的个别企业所掌控,且造价不菲。这无疑对全息影像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例如,目前最精细的全息投影要使用透光率为97%的HoloPro全息薄膜来实现。而透光率为70%的全息膜市场价都在每平米1800~2200元。即使如此,在邓丽君逝世20周年的台北纪念演唱会上,举办方还是斥资1500万美金和几年的努力将邓丽君的形象通过全息影像技术进行了完美的实景转换。

阻碍之三是国内对于新技术的推行力度不大,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创新,但是流于口号化,实际作为对于新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在引进新技术方面下的功夫要比研发新科技要多,当然这也并非是针对全息影像技术,这只是大环境下的沧海一粟罢了。

6 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先进产物。科学无论是对我们的思维,还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潜能和认知都影响巨大。就像计算机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动力学的发展、能源领域的发展,都为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期待。尖端科学技术为思维探索和意识延展提供了许多机会,这对于此前人类固化和有限的认知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希望人类能在新技术的发展中寻找到科技与自然的平衡点,让彼此的连接更加亲密、友善和统一。愿科技为世界带来美好、和平和幸福。

参考文献:

[1]王永昭.光学全息[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2]李明.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研究[J].激光杂志,2005.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媛.探索全息时代下艺术美学新元素[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5.

[5]王积龙,蒋晓丽. 2011年美国新媒体出版市场发展新趋势[J].中国出版,2011.

9.全息经络养生馆的宣传广告词 篇九

2. 去芜存菁通经络,养生健体到归元。

3. 轻轻松松,健康养生。

4. 养生之道,归元首选。

5. 现代高科技和传统中医的完美结合——养生归元阁。

6. 高端养生归元阁,妙不可言好选择!

7. 归元阁——不一样的养生专家!

8. 神奇养生,归元体验。

9. 归元阁下,一脉相传。

10. 中医养生术,健体归元阁。

11. 解你所困,爱你所爱!

12. 循经活络新养生,送君健康留余香。

13. 这里是高端养生会所,这里有独创养生疗法,福地归元阁,服务精英界。

14. 健体绝技汇东西,养生奥术归元阁。

10.计算机模拟偏振对激光全息的影响 篇十

计算机模拟偏振对激光全息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对多束激光相干产生的空间干涉光场进行模拟,归纳出光束偏振态改变时,激光相干产生光学晶格效果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激光全息技术中激光束偏振态的最佳组合,使激光全息技术制作理想的.亚微米单晶结构更方便快捷.还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拟结果,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完全一致.

作 者:苏慧敏 郑锡光 王霞 许剑锋 汪河洲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刊 名:物理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HYSICA SINICA 年,卷(期): 51(5) 分类号:O4 关键词:激光全息技术   偏振态   光学晶格   光子晶体  

11.全息经络刮痧美容 篇十一

雀斑是发生在颜面、颈部、手背等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斑点,数目多少不定,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最常见于鼻、面部,始发于学龄前儿童,少数自青春期发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色素沉着病,中医认为与肾虚、肾水不足或风邪侵入皮毛腠理,血运不畅,不能荣润肌肤有关。

刮痧治疗

面部

按照养颜美容面部刮痧的方法、顺序、步骤做面部刮痧,寻找、并重点按揉肺区、肾区(图1)、迎香穴与雀斑分布较多部位的阳性反应点。

全身穴区(每次选1~2个全息穴区)

头部:双侧额旁1带、额旁2带(图2)。

背部脊椎对应区:头面部、肝、肾的脊椎对应区(图3)。

经络穴位(图4)

头部:督脉——神庭。

胆经——风池。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脾俞、肾俞。

腹部:任脉——巨阙、气海。

上肢:大肠经——双侧合谷。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

脾经——双侧三阴交。

药物、食疗参考

◇六味地黄丸。加味道遥丸。

◇番茄捣烂成酱汁状,涂在脸上约15分钟。之后用温水洗净。可淡化雀斑。

◇常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荔枝、龙眼、核桃、西瓜、蜂蜜、梨、橘子、香蕉、大枣、韭菜、菠菜、萝卜、番茄、冬瓜、丝瓜、芹菜、黄瓜。常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卷心菜、茄子、鸡肝等。常食核桃、黑豆、黑木耳、黑芝麻、桑椹。

眼袋

眼部周围皮肤较薄,睑部组织疏松。当下睑皮肤、皮下组织老化,下睑支持结构松弛或薄弱,以及眼部组织代谢不畅,造成淋巴、水分和脂肪积聚,而逐渐膨隆外凸呈袋状,即形成下眼袋。眼袋的形成与遗传因素、脾胃功能、饮食习惯有关。脾胃虚弱者眼袋呈松弛皱褶状;或饮食不节制,饮酒、食肉过多者眼袋呈鼓胀饱满状。

刮痧治疗

面部

按照养颜美容面部刮痧的方法、顺序、步骤做面部刮痧,寻找、并重点按揉大小肠区(图5)、睛明穴、瞳子髂穴、四白穴、承泣穴、上迎香穴(图6)下的阳性反应点。

全身穴区(每次选1-2个全息穴区)

头部:双侧额旁1带、额旁2带(图7)。

背部脊椎对应区:脾、肝胆的脊椎对应区(图8)。

躯干部:脾脏、肝胆体表投影区(图9)。

全身穴区(图1 0)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胃俞。

胸腹部:任脉——气海、中脘。

脾经——双侧大包。

胃经——双侧天枢。

下肢:脾经一双侧陷谷、三阴交、阴陵泉。

胃经——双侧足三里。

眼袋鼓胀饱满者,加背部:膀胱经一双侧三焦俞。

上肢:三焦经——双侧外关。

下肢:胃经——双侧上巨虚。

药物、食疗参考

◇脾胃虚弱者服人参健脾丸。常食荔枝、龙眼、菠菜、蜂蜜、核桃、橘子、大枣。

◇食欲旺盛者节制饮食,服用粗纤维或清肠排毒食品:蔬菜、水果、粗粮、猪血、鸭血、黑木耳、藻类和薯类;减少饮酒量,少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多食蔬菜、粗粮和粗纤维食物、西瓜、梨、香蕉、韭菜、萝h、番茄、冬瓜、丝瓜、芹菜、黄瓜。

《全息经络刮痧美容》

全息经络刮痧美容法汲取民间刮痧法的精华,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养颜美容、治疗损美性面部患有显著效果。此法运用刮痧特有的全息经络诊断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刮痧调理方案,选择卦拭部位,采用特殊的刮拭方法和不同刮拭手法,刮拭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有关的经穴和全息穴区,以内养外,表里同调,标本兼治,达到消斑除痘、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健康与美容兼得之效。由于操作简便,快捷舒适,效果显著,无副作用,该法既是美容从业人员学习、运用中医美容技法的捷径,也是家庭美容保健的好方法。本书将从治疗、诊断、机制三个方面,图文并茂,系统阐述全息经络刮痧美容法。

主编:张秀勤王振山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79.00元(含光盘)

邮购电话:010一51927252

新书推荐

《足部反身寸区保健推拿法》

足部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密切。在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足部的每一个反射区都与其相同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反射区即为诊断点,同时又是推拿的施术部位。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和药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内分泌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自我保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本书介绍足部反射区保健推拿须知、基本推拿手法、足部反射区定位、常见病症诊疗方法等知识,帮助百姓掌握和实施这种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

主编:孟晓东雷明东李昶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7.00元

上一篇:六年级阅读与写作(老师)下一篇:新能源汽车企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