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通用6篇)
1.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篇一
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干部考察材料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综合素质,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把好“关口”
作为具体负责干部考察工作的组织部门,要认真组织考察人员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认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努力使考察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组织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把考察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考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考察参与者身上。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既能有效的避免用人失误,又能提高干部考察水平,也能促进干部考察材料写作质量的提高。对在干部考察中认真负责、识人准确、撰写材料质量较高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业务能力较弱、是非判断不清、考察不准或不敢坚持原则讲真话的,要及时取消其考察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考察失实,甚至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考察人和考察组负责人的责任。组织部门也可以通过考试,在考察队伍中试行发放考察资格证书,增强考察者的压力和责任感,促使考察者严明考察工作纪律,努力钻研考察业务,提高知人识人能力和考察材料写作质量,不断促进干部考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认真组织谈话,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
要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考察者在考察中还要注意提高谈话质量。干部考察中的谈话,是干部考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谈话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察材料撰写的质量。首先,要精心准备,做好考察谈话前的准备工作。谈话准备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要拟好初步谈话提纲,而不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针对性。其次,要讲究谈话艺术,注意考察谈话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考察者采用的是漫谈法,对被谈话对象说明一下考察的目的,让其围绕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展开。如果不能从中了解有关信息,就可采用提问法,即简单地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这种方法比较具有针对性。还可采用征询意见法,即就某些问题征求对方意见。要使谈话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谈话中,不管对领导者还是一般群众,考察者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摆架子。这样,就能使谈话对象能放开手脚,与谈话对象拉近距离,提高谈话效果。在谈话过程中,考察者一定要耐心地听,认真地记。有的谈话者很健谈,谈起来滔滔不绝,这就要求谈话者要适当地引导,尽快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
三、写实写准写好,把考察材料写出特色
考察材料要体现每个被考察者的特点,考察者要注意将考察材料写实。要写实考察材料,考察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表述的事实,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要把成绩写实,不要人为的拔高被考察者的优点。对缺点不能含糊其辞,大众化。对优缺点的表述要准确,定性要客观、适度,考察材料要体现出干部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将座谈中的一些原话、观点适当引用到考察材料中。
要将考察材料写准,必须加强分析、归纳、综合,将被考察者的“长”、“短”界定准确。考察者在撰写考察材料时,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将同一被考察对象的谈话内容放在一起综合归纳、比较,提炼出观点。写作中要突出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这一重点,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思想、言论、事例及有关数据,力求做到对班子和成员个人特点体现个性化,对存在的问题描述具体化,对班子配备和个人发展的建议明朗化。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要多写,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要尽量少写。撰写考察材料的难点往往在对缺点的把握上。考察对象的不足,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了解。一是在个别谈话中。在进行干部座谈时,考察者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听取谈话者的谈话内容及方式,有时谈话者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但有些话如果用心听,还是能听出来一些言外之意的,所谓听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找一些对该同志比较熟悉的同志了解一下。由于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的同志对被考察者的缺点往往了解多一些,因而对缺点也能谈出个所以然来。三是从个人总结上来找。在要求被考察者交考察材料时,考察组一定要强调让他们写明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有的被考察者在总结中列举了好几条不足,但仔细想一下,这些不足肯定是他本人或多或少存在的。对于不足的界定,一定要准确,让别人看了知道这一缺点确实是该同志存在的,以便以后在工作中改正。对被考察者存在的不足,要适当列举一些事例说明,也可以适当解释一下。要将考察材料写好,要注意考察材料语言的锤炼。考察者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时,一定要认真的反复推敲锤炼语言,力求遣词准确、观点鲜明、文字精炼。考察者要逐字逐句推敲考察材料,看所用语句是否恰当地描述了干部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对关键词句要反复推敲。在准确描述事实的基础上,要用明确的语言把要阐述的观点和主题提炼出来,给人以深刻印象.
2.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篇二
一、留心观察, 坚持写生活日记
作文素材的积累事关重要, 大有学问, 也大有前途, 材料的来源, 一是来自于书本, 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都有许多的见闻和感受, 这些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但是, 如果我们平时不留心观察, 不注意积累, 不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就不可能写具体、生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 坚持写生活日记, 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法。叶圣陶爷爷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 觉得有意思的就记, 一句话可以, 几百字也可以……”平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袖珍笔记本, 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听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可以记下来;看到一处别致的风景, 可以记下来;听到别人有趣的话语, 也可以记下来。这样写作文时就会有内容可写。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写生活日记一定要做到内容真实, 不限形式, 勤字为先, 持之以恒, 切忌挖空心思, 胡编乱造。
二、广泛阅读, 坚持写读书笔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不是夸张。事实证明,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感性的语言积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在谈到写作起步时, 无一不提到得益于课内外的阅读。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 因此, 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坚持写读书笔记。英国学者培根说过:“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它是归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诸项能力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 写成摘录笔记、提纲笔记、情节笔记、抄录笔记等, 比如一篇文章的个别段落写得很精彩, 我们可以写成摘录笔记, 有空时经常阅读, 做到熟能成诵;一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我们可以写成情节笔记, 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读书看报时, 遇到好词佳句、科学小知识、名人格言时, 我们可以写成抄录笔记, 并在以后写作文时有意识地加以引用, 以增强文章的辞采。
三、丰富课余生活, 坚持剪报集报
要想写好一篇作品, 得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积累大量的知识信息。许多名家学者, 把剪报作为收集资料, 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拓荒者胡适, 早年赴沪读书6年, 他当时把《时报》上的许多小说、诗话、笔记、长篇的专著都剪下来贴成小册子。他的这种习惯坚持了一辈子, 无论是留美学习的青年时期, 还是成为北大校长, 到晚年时期, 都不忘读报、剪报、贴报。据不完全统计, 在他1921年至1922年的日记中, 就剪贴报纸资料80多次。这些剪报都是他有目的、有意识的资料搜集, 有的加上批语, 有的注以出处, 或长或短, 表明自己的看法。
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注意积累。现在小学生的课外读物种类繁多,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让父母、教师帮助自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报纸杂志, 认真阅读,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优秀作文、作文写作知识介绍、科学小常识等剪下来, 然后分门别类地粘贴在收集本上, 经常翻翻。长期坚持这样做, 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又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 何乐而不为呢?每当空闲的时候, 大家翻开自己的剪报本, 读着校园生活和国家民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向别人学习写作文的方式, 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又增长了见识, 丰富了知识。
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积累材料的三个秘诀, 记住:只有坚持积累, 写作文时材料才会信手拈来。在积累了材料的基础上, 教师再做以适当的指导, 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必将得到改善。
摘要:作文材料从哪儿来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米就煮不成饭, 没有材料便写不好作文。要坚持写生活日记, 坚持写读书笔记, 坚持剪报集报。只有坚持积累, 写作文时材料才会信手拈来。
关键词:作文,积累,材料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M].生活教育社, 1945-10.
[2]高子阳.让100%的学生喜欢上写作[J].人民教育, 2005 (15/16) .
3.怎样写好材料 篇三
机关工作人员通俗讲有三件事:出主意、写材料、办事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谈一谈怎样“写材料”的问题。我感到材料写作要说难是真难,写好难,写精难,写出范文更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要学会几种文体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此,我就材料的主题、结构、修辞、文字等,给大家介绍一些写作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郑板桥在书斋题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这幅对联也可以用来描述对写材料的要求,即主题要鲜明,结构脉络要清晰。我的体会是:写材料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角度先立题。文以明道,纲举目张,都在强调材料必须主题明确。主题不明,人们读来就会不知所云。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领会理解上级精神,写出来的东西就符合上级要求,就会得到认可。因此,在写材料之前,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方向和主题,避免离题万里,南辕北辙。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要明确材料主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社会或单位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慢慢地就会摸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平时重视与领导的交流,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一般就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的材料就能符合领导的要求。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低,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遇到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
二、结构安排要合理。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一篇好的材料要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布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既是说看问题的角度,又是说写材料的结构层次。比如,写总结就要说清:前段工作怎么样、将来工作又如何?成绩怎么样、问题又如何?有什么样的对策„„都要分条分块的有机组合。很多领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他们往往只看看材料的整体结构,材料总共分几个大的方面,下边又有多少小点,重点写的是什么,中心在哪里等等?因此,在写材料时一定要突出要点和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材料是写什么的。做到重点突出、事情醒目、一目了然。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
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它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前一段时间,领导要我整理部内效能制度体系,在写作材料前,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逐条拉出大纲,反复修改整理后,质量较高,领导满意。正月十五,为边书记写人事制度改革发言提纲,就邀请经常为书记写材料的同志一起搭材料架子,少走了弯路。
三、运用修辞语言美。要懂语法、修辞、逻辑。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消灭病句,把文章写通顺。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写文章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还要讲究表达方法。学修辞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优美,文通意顺,富有文采。常用的修辞形式有比喻、夸张、层递、对比、对偶、借代、设问、排比、反复、双关、比拟、婉曲、讽喻、仿词、联珠、拈连等十几种。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文章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因为作者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不掌握逻辑学的一般知识,发生逻辑错误是难免的。
四、文字要有感染力。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文字感染力的问题。文字感染力来自推敲,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讲炼字问题的,一个“绿”、“闹”、“弄”,就写出了诗的意境。再如:“吃透上头,掌握外头,了解下头。”“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垮台。”“培养年轻干部,不要无土栽培。”“一万个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只有常备不懈,才能无隙可击。”“在能力上有危机感,在知识上有恐慌感。”这是讲炼句问题的,有的采取对照写法,有的进行换位思考,有的展开联想,写出的句子富有意味,让人叫好。通常而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区别词语的不同含义,务求用词确切。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区别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第四、注意在公文写作中选用通俗易懂之词,不要生造词语,也不要使用那些专业性特别强而别人难以看懂的专业术语。第五,要掌握公文写作的特定用词。
最后,说说材料修改问题。写好材料离不开修改。古人说,写材料是三分写,七分改。材料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我的体会,就是六看:一看题目。生个孩子,也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半篇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最近《人民日报》有几篇好的文章题目:《工作干起来,工作干上来》、《经济上创造奇迹,文化上创造辉煌》、《转变,从体制创新开始》。二看结构。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因果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中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党的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打架,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材料,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演讲稿就要多用排比句、设问句等。述职报告要求朴实,语言概括性要强。信息材料主题、内容要新颖。要吃透上情和下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因此,在材料写完初稿后,一定要对整个材料进行不厌其烦
地修改。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多与同行交流几遍,能简的尽量简,可要可不要的要大胆狠心地删减,这样才能写出让领导、同行赞赏的材料来。
谈怎样写好文字材料(连载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素质,上级通过材料能够很好地了解基层单位的基本工作状况、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单位本身可以通过撰写材料,总结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材料对于推进工作具有统领性和统筹性。可以说,撰写材料,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因此,写好材料对于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整体形象具有很好的彰显作用,必须重视材料撰写工作,切实提高材料撰写质量。
一、写好材料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写好材料需要“笔杆子”。邓小平同志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讲,“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要学会拿笔杆子。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最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泽东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邓小平同志60年前的这段发言,深刻阐述了一个单位有几个笔杆子的重要性。机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具有很强文字综合能力的笔杆子。写材料,在机关工作中,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笔杆子”既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单位整体形象的展现,它既是思想之舟,又是动力之源。因为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推动,许多精神要靠文字来传递,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就是教孩子学好语文,有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字基础。如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好上级方针政策指示,需要用笔去研究和构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需要用笔去谋划和宣传;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如何,有什么好的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用笔去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理论学习的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需要用笔去分析和完成;日常大量的报告、请示等文电,需要用笔去撰写和修改,等等。试想,机关工作中,有哪一项工作可以真正离开“笔杆子”,是没有的!
魏文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人的一生匆促短暂,唯文章可以不朽。现在看来,这个论点显然不够完整准确。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命题,仍然能够深入人心,这么多年来经久不衰。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在文字综合能力上过不了关,不仅单位领导对你有看法,觉得你在关键时候起不了作用,就是你自己也会因为没有“金刚钻”而不能揽“瓷器活”而感到心有自烦,说话的底气有时不足。当然也不可否认,现在很多机关的同志,已经早就不愿意或者不想写东西了,感到写东西太累太苦,加班加点,还没有一点实惠,有时还无法真正看到作为一个单位的“笔杆子”,在提升使用上的明显优势,这毕竟是非正常现象,应当尽力避而为之。
4.怎样写好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郑经杰
工作汇报材料,是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领导或机关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除口头汇报(其实也有腹稿)外,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一般都要准备汇报材料。工作汇报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汇报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或机关对有关工作的认可和支持。那么工作汇报材料到底怎样写?应注意和把握哪些问题?这里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围绕主旨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上级领导到所属单位调研或检查指导工作,一般会事前打招呼,会提出要听取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情况汇报,有时还会提出具体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汇报材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有的放矢,少走或不走弯路。
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要求来写。上级领导听取下级工作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于听什么情况、听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在多大范围汇报等都有明确要求。因此,撰写汇报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和要求来准备。2006年5月,我办接到北京市委办公厅通知,得知市委书记刘淇同志要到我区调研,听取城市建设与管理、奥运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办公室没有泛泛地准备全面工作情况,而是按上级要求为区领导准备了一份质量较高的简要汇报材料,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和上级机关的好评。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关注点、兴奋点来写。如果上级领导或机关对听取工作汇报没有具体要求,是不是就无法准备汇报材料呢?当然不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紧紧抓住上级领导的关注点、兴奋点来起草汇报材料。这就要求在起草汇报材料前,认真研究和了解听汇报的领导人以往和近期最关注什么、当前在抓什么、强调最多的是什么,进而把握其关注点、兴奋点,搞清“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并以此准备材料。
要围绕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来写。这是更高的要求,操作起来也比较难。如果对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了解不多,把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有的领导注重思想性,要求有理性分析,有的领导强调实在性,要求用事实或数字说话;有的领导喜欢用排比句,讲究句式的整齐、对仗,有的领导则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要求语言平实、自然,把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有的领导爱用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有的领导喜欢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有的领导喜欢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有的领导则喜欢旁敲侧击、娓娓道来,如此等等。所以,起草汇报材料要尽可能地掌握上级领导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增强针对性,力求使汇报材料更贴近他们的语言风格或思维特点。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突出工作重点,就是坚持重点论。重点论告诉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起草汇报材料,也必须抓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
这里,不妨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两个人被要求一起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关于三峡工程建设问题的意见。当时,林一山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是三峡工程的“上马派”,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是“反对派”。听汇报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26名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汇报,两人都做了认真准备。林一山先汇报,讲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很多,难免漫无边际。李锐汇报不到半小时,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反而让听者印象深刻。两人汇报完后,虽然听者的倾向已基本形成,但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没有轻易作出决断,而是说:“再给三天时间,你们两人各写一篇材料交来。”第三天,两人交了卷,林一山写了两万字,李锐写了八千字。到第三天晚上开会的时候,毛泽东充分肯定了李锐的材料意思清楚,重点突出,论点可以服人,还对与会人员说:“我们要有这样的秀才。”
那么,在起草汇报材料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一般来说,凡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工作做法、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等都是重点。具体地说,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如果汇报时间跨度长、成绩比较突出的工作,那么汇报的重点就是工作成绩、工作成效;如果各地、各单位都是这样抓的、都取得了明显成绩,那么汇报的重点应是在抓这项工作中不同于别人的做法、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如果是上级特别关心、本单位也的确抓出了成绩的工作,那么从中提炼的经验启示或深层次的思考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刚布置不久的一项工作,那么下步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打算就是汇报的重点;如果是本单位还没有完全铺开或没有做好的工作,那么汇报应把重点放在讲清工作未开展起来或开展不好的主客观因素上来。
三、展现特色亮点,避免平淡乏味
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势。亮点就是工作闪光点,就是突出的成绩。听汇报的领导总是喜欢听有内容、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汇报,不喜欢听毫无特点、平淡乏味、“一般化”的汇报。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特色亮点呢?我认为:一是要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放到最显眼的位置上,越是有特色、闪亮点的工作越要浓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为整个材料的重头戏,而对于一般化的、共性的东西则要尽量少汇报,或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二是要把闪现亮点、最有特色的做法、制度、措施等说清说透,把最得意、最主要的工作成绩尽量展现出来,把最具个性、最鲜活的经验体会充分挖掘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三是要把那些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作为出彩的地方努力把它写实、写好、写到位。
四、认真提炼概括,写出思想深度
起草汇报材料不但是一个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升华理论的过程。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毛泽东同志曾在谈怎样汇报工作时说过,汇报工作是要适当发议论的。我理解,“发议论”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解释、分析、综合、提炼,更清晰、更系统、全面地说明情况,从而让上级领导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同志连续40多天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他在听取时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以及几个副主任的工作汇报后,称赞他们的汇报有议论、有分析、有深度,比较生动活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某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只讲了一些材料和数字,没有讲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委婉地批评道:“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
那么,怎样在汇报材料中体现出思想性呢?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三点:一是要善于理性分析。二是要善于深入挖掘。三是要善于综合概括。
五、讲究结构层次,注意语言得体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做法成效、经验启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今后打算等内容。在结构上首先脉络要十分清晰,其次是线条要单一,再次层次不要过多。
汇报材料主要是说给人听的,这就要求汇报语言要实在、简明,要客观、翔实,有血有肉,有鲜活的东西,不能老是干巴巴的,就几个观点、几根筋,该用事例、数字说话时就要用事例、数字说话,该量化的就要量化。需要虚化时也得“虚”,该归纳的就要归纳,该概括的就要概括。
5.用 怎样写好供材料议论文 篇五
所谓供材料议论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写作者读懂材料原意,抓住材料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写出符合命题者最终意图的一种作文题型。供材料议论文,因其能综合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认识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而备受中、高考命题着的青睐,但同时,也因为它不同于单纯的命题作文便于直接审题而呈现出相对较高的难度。结合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因缺乏驾弩材料的能力,不求甚解,偏离题意,或受思维定势,先入为主,停留于材料表面,就事论事等原因而写不出成功之作的同学大有人在。那么,怎样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屋建瓴的把握供材料议论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是一个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整体思考过程。“写什么”是指仔细审题,明确立意,“怎么写”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全盘考虑。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文体上仍属于议论文,故其写作也应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规律,所不同的只是,观点的提炼,论述的展开建立在所供材料的基础上而已。鉴于此,我以为写作者应首先明确对这种题型的整体构思: 根据供给的材料(文字或图画的),在明确材料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主次,相互关系)和思想意义(包括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和话外音、潜台词)的基础上,展开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分析和由此及彼(调动生活经验、积累的素材和有关的文化知识、社会信息)的生动联想,提炼出中心论点(对时间和人物及思想意义的评价,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然后紧扣中心论点,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事实: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从名言警句中选取为人们所公认的真理(道理:包括定义、公理、法则、规律等)做论据,灵活运用最佳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递进论证等)展开具体的阐述,证明中心论点。在阐述时,既要紧扣所供材料和规定的写作要求(提示),又要对供给的材料进行合理的联想发挥,并融入个人的独特见解,做到既忠实于材料又能推陈出新。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对供材料议论文写作的整体结构认识,这种题型的写作就有章可循了。
二、处理好写作的几个重要步骤。
1、审清题意,读懂材料。
审清材料,就是认真读懂所供材料和规定的写作要求,它是我们的写作符合要求的前提之一。如: 阅读下列神话故事,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母盖姬是他的母亲。据说,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到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在这里,神话故事即“提供的材料”而①联系社会实际;②自拟题目;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就是“规定的写作要求”。而其中①是写作文章的思路导向要求,即根据材料中的事理,联系社会实际来确立中心论点,再用事实和道理作论据展开论证。②要求用简洁醒目的语句为标题,能揭示该文的论题和论点。③是对篇幅和文体的限制。
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是我们理论的根据。因此,读懂材料是第一关,如果连材料都未读懂,或似是而非,即使功底再好,恐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读懂?概括的说就是既要完整的理解材料的明示信息,又要能洞察隐含的信息,准确的把握材料的主旨,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明示信息上就事论事;或片面的抓住某一点主观臆断,发挥一通;更不是把“芝麻”当作“西瓜”,偏离材料主旨,滥加引申。如上例,“安泰脚踏大地,力大无穷,能够击败任何强手;离开大地则没有力量,终被对手扼杀”是明示新信息,而安泰为什么会失败,命题者对安泰“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痛惜的感情倾向性则是材料的隐含信息。实际上,写作中只有真正领悟到了材料的隐含信息,才算是真正把握了材料的精神实质,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从写作练习的实际看,对于明示信息,大多数考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而对于隐含的信息,有部分学生就不能透彻的把握了。那么,怎样去准确把握材料的隐含信息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去领会
语境即语言环境。相同的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语义,就可把握材料的隐含信息。请看下列材料:
一个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大和尚向老和尚打小报告,说小和尚洗碗时打破了一个。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在这则材料中,正确理解老和尚的话是关键。若独立的看,容易理解成他对大和尚办事认真谨慎小心的肯定。但结合语境,不难理解出老和尚这句话有着潜台词:你不动手洗碗,当然不会打破碗。再联系“打小报告”这个短语,就可看出大和尚在后面非议干事的小和尚。由此,这则材料的隐含信息是:干事的难免出错,出错易遭非议,不干事的常常指斥干事的。
(2)发掘语言的寓意领会。
有些材料作文的明示信息容易捕捉。因为它的特征是平直显露,一目了然的,而隐含的信息往往表现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委婉,凝练警策,具有迷惑性,模糊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写作者要能够打破思维定势,抓住语言的比喻义特征,深入挖掘隐含意义。如“安泰”这一材料,透过字面,联系生活实际,安泰的形象还可以喻指祖国的儿女,地母盖姬则可喻指伟大的祖国。抓住这寓意,从儿女与祖国的关系立论,可谓新颖、深刻,不失为一高明之举。
(3)从分析对比材料所叙事实中感知。
对于叙述事实的材料,我们可就事实本身纵向分析比较,看它有何特殊意义来体验隐含信息。请看下列材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群众兴奋万分。有一位高山族酋长举行隆重仪式,托出五盘珠宝绢帛和五盘野沙土为礼品献给郑成功。郑成功收下沙土而不要珠宝。
对此则材料,若就事论事,从郑成功不贪财好利角度立论,笔者以为它还没有抓住材料的精神实质。假如我们深入研究,作一纵向比较,不难理解到:郑成功之所以舍珠宝而取沙土,根源在于他对祖国河山的深沉热爱。
对于数据或图表材料,同样可通过比较分析,透过数据反映的社会生活事实,挖掘深刻的思想意义。如:
(一)我国人口每年以1.24﹪的速度增长,而粮食生产的增长比较缓慢,每人平均粮食是300公斤,估计到2000年只能有这个数目,可能还要减少些。
(二)我国工业产值的增长,1990为6﹪,而工资的增长到当年9月已达9﹪。借助于数据上的比较分析,可看出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的严峻性,人口增长较快,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而且这个矛盾短时间还无法解决,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工业产值的增长,长此下去,必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把握住了这些隐含意义,理论便有了方向。
2、选好角度,提炼观点。
“角度”是指站在怎样的位置来认识和分析材料,又称视角或观察点。选好角度即选择好从哪一个方面来认识和分析提炼的材料,为提炼观点,明确立意,确定最恰当的突破口(切入点)服务。就材料作文而言,一则材料的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每则材料的意义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往往也不一样,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对其作一诠释,而只能根据写作要求,抓住材料的某方面为突破口进行由此及彼,又现象到本质的联想,从所供的材料中,入情入理,审时度势的归纳事件和人物行为的思想意义,社会意义,提炼出一个好的观点,确立中心。这里就涉及到了好的观点及其提炼问题,那么,什么是好的观点呢?好的观点又该如何着手去提炼呢?客观的说,好的观点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准确: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传达材料的信息没有偏差。
鲜明:态度明确不含糊,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深刻:要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不能停留于材料的表象。
新颖:不落俗套,有独创性,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观点的提炼除了读破材料掌握本质之外,做重要的还有一条,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提炼观点时也必须从时代高度落笔,与时代精神同步,才能写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好文章。如上述“安泰”这则材料,可以多角度的进行立意:
(1)从安泰这位无敌英雄的失败立意。
A、个人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B、要扬长避短;
C、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从母亲的角度立意,分析不努力培养安泰的自立能力的弊端,可以是:
A、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兆毫的自立能力;
B、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取胜的角度立意。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出奇才能制胜;
C、要讲究方法。
在这些多角度提炼的观点中,我以为从“儿女离不开母亲,英雄离不开祖国”或党群干群关系的角度立意为最佳。因为安泰无论成功与否都与母亲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关系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极好的体现了材料主题的情感倾向。
3、掌握技巧,拟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说“题目之于文章,犹如面貌之于人”。对于这一要求根据材料自拟题目的应试作文,标题的优劣就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给供材料论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呢?这实际上涉及到了拟标题的要求和技巧问题。给材料作文的拟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切题合体。
切题,就是紧扣所给的材料的内容主旨,要同材料涉及的对象、范围对应,对号入座,宽窄适度。又由于该类型作文,都要求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观点并展开论证,因此,题目必须与论点、论题一致。合体,就是要符合议论文体裁的要求。
(2)言简意赅。
一般的说,文题忌长。议论文的标题更要求简明,即用最少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中心和内容——或概括论点,或概括论题,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议论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形象新颖。
形象,指的是生动醒目;新颖,指的是奇巧含蓄,“言太人之所未言,拟他人之所未拟”。这样的标题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思考,产生阅读兴趣。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出好的文题,除了要符合上述原则以外,还有技巧方面的问题:
1)直言事理,概括中心入题。
拟题时,先读完材料,提炼出材料主旨或明确好所选角度后,用一判断句点明文章主旨。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
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从墙根开始,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一个人注视这这只蚂蚁,却禁不住称赞:“多可敬的小蚂蚁啊!” 第二人注视着这只小蚂蚁,却禁不住说:“多蠢笨的小蚂蚁啊!”
对这则材料,针对小蚂蚁的行为,从第一个人的角度立意,充分肯定了蚂蚁的顽强拼搏,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可贵精神,可拟题为《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秤可敬》《功夫不负有心人》等。
2)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入题。
一段文字材料,字里行间都有强调、深化、显示中心的词语,有的材料也可能用较完整的句子点题。这些关键的词语、句子是我们领悟和概括材料中心的媒介,我们有时即可摘引有关词语入题。所要注意的是,所摘引的词语必须能体现材料的主题和行文的某个角度,必须在思考比较、认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如上述材料,结合两者的思考角度,可拟题为《可悲?可敬!》《可悲的蚂蚁》《愚蠢可怜还是可敬》。
3)以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直接命题。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本身就具有凝练的特点,用它们做题,能增强文章的鞭策作用,也为议论文增加了生动的色彩。如《有志者事竟成》《条条道路通罗马》《功夫不负有心人》等。
4)用假设手法或用公式挖掘材料的隐含新意入题。
如《假如蚂蚁另寻他路》《毅力+方法=成功》等同样醒人耳目。
因材料作文,材料分类不同,则提炼的观点,拟定题目的方法当然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议论性材料作文的拟题,只要能做到对材料通其意,明其旨,悟其趣,掌握好一定的拟题技巧就一定能拟出新巧、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好标题。
4、掌握好供材料议论文写作的一般套路:引、析、点、联、结五步法。
(1)引将材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借题发挥的中心语句,引入文中的开头或各逻辑段的起点,或全引,或意引,或摘引,使文章论述的展开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本”,论点的确立有据可依。
(2)析对所引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辨证分析,加以引申和发挥,为亮出论点做好铺垫。注意,此处的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
(3)点在分析所引材料,加以引申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亮出提炼出的观点。论点应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以上三步属引论。略写。)
(4)联紧扣摆出的论点,结合提供的材料,按照“写作要求”的规定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思想实际,选用典型论据,或举例,或讲道理展开具体论述。(这一步属本论,是全文的主体。详写。)
(5)结对分析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得出必然的结论。做到既符合提供的材料中心、主旨,又紧扣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这一步属结论。略写。)
以一则材料为例: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空白,对我来说就以为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周长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体会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寓意型的材料议论文题。材料的字面意义非常明确:爱因斯坦以圆圈为喻,形象说明已知未知的关系,即知之越多,圆圈越大,圆圈越大则与外界接触面越大,也就意味着无知处越多。
写作本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则是启迪我们“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做人的角度说,则是告诉我们“谦虚,是博学的基础”,“人生在于不断的追求”等。由这些寓意联想到我们的思想与学习实际,则可以确定“圆圈说”的比喻意并展开议论说理,就能写成一篇好文章。
两种构思:
(一)先由材料引入(引);
分析爱因斯坦的“圆圈说”(析);
引出中心论点:学,然后知不足(点);
接着绕中心论点联系我们的学习实际层层展开论述:
(1)只有学,才知道知识之广博,才能看到自己的无知;
(2)只有学习探索,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追求;
(3)不学,满足于一知半解,不知天外有天。(联);
最后结论:越是博学,越是知不足,越是知不足,则越博学求索,是故圣者益圣,达者益达。
(二)先从材料入手(引);
分析引出一种认识(析、点):知识无限量,学海无边际,这是爱因斯坦“圆圈说”给我们的启示;接着联系思想,学习实际,论述:
(1)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
(2)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与日俱增;
(3)博学使人登高,越登高越见知识海洋的浩瀚(联);
6.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篇六
首次分享者:我心忧伤 已被分享24次
干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比如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都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写好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和典型材料同样需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这比你努力工作和拥有知识更加重要。这就是神奇的教练米卢的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把英文字母按1至26用数字来排列的话,态度(attitude,100分)>努力工作(hardwork,98分)>知识(knowledge,96分)。
一、怎样写好领导讲话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我的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1、了解和掌握领导讲话的类型
(1)为传达上级领导机关会议精神时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这种讲话,一般来说是先传达上头精神,然后单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心内容主要有三点:①对领导机关会议精神的理解程度,应从哪几个方面把上级精神吃透。②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提要求,明政策,交方法。③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交待清楚。抓住这三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些,起码不会不着边。
(2)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会议一开始就讲话。②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③先交流经验,后讲话。这三种会议讲话的写法是不同的。
第①种会议上的讲话(会议一开始就讲话):一开始就可以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比如综合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把前一段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成绩、经验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哪些工作等讲清楚。又比如作专题性的工作安排或部署一项新的工作,可以在一开场讲清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方法等。
第②种会议上的讲话(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要把会议上学习的成果和对工作分析的一些情况、问题写进去,然后提工作的部署和意见。
第③种会议上的讲话(先交流经验,后讲话。):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交流会上交流了哪些情况和总结了什么经验。②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③提出任务、要求、作出工作部署。
(3)一些例行会议上的讲话,如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其它一些代表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报告成绩、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新设想,提请会议审议。
我们掌握了这些讲话的类型,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可以考虑应当写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扣准主题列出纲
列提纲,要反复思考,精心琢磨,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高度”:主要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深度”:主要是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都讲明白。“新意”:主要是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提纲应尽可能地详细些,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制约,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一方面也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毛坯”。如果不注意这些,有两种可能要发生:(1)写出来的提纲通不过。(2)写出来的讲话质量不高。
3、写出本单位的特点来
就是把上级精神以及部署的任务、措施、办法等具体化。(例:基层单位报总结)
4、要把形势和任务写清楚 一些重要的会议讲话,要讲形势、摆任务,因此在撰写时要下功夫写形势和任务,不然讲不清楚。讲形势: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地分析。摆任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重点讲怎么领会,怎么样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多讲具体的要求和拿出一些带有改革性的办法来。
5、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如果时间充分,应当在写初稿之前,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到找一些人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打印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做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摸准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风格
对于领会领导的意图,有两个例子。(一是张作霖手黑;二是28响礼炮)。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干活不依东,累死白搭功。制度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重点了解和掌握:领导者关于讲话稿“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想法和要求;领导者的思维习惯;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特征;领导者的语言风格。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摸准领导的意图呢?我感觉,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时间长了,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连缀成篇。总的讲,就是要善于从领导零碎的、甚至是随意流露的言谈中发现大话题,不仅听、记,还要用眼睛观察,透过场景、表情、行动,挖掘言语背后的东西,使自己产生联想,借题发挥,由此铺开。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剪裁、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通提纲。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历史上没有领会领导意图的例子(田家英)。领导的意图摸准了,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
1、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老一辈革命领袖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文稿气势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飞扬,使人感受到宏大的气魄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文稿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深刻哲理于朴实的叙迷之中,使人感受到务实的精神和果敢的作风。我们就是要把握好领导的这种气质和风度,起草出不同风格的讲话稿,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另外,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运用理论的高度、采用的角度各不相同。越是层次高的领导讲话其理论性原则性越强,讲情、说理、叙事的层次越高;而一个基层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讲话的基点和定位,除符合自己的身份外,关键还应放在知“上情”、明“下情”、抓“结合”上。即掌握上级组织、领导同志对涉及相关事物的讲话、要求;分析把握本单位、部门对同类事物的态度及现状;结合自身特点,搞好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工作,重点是搞好工作的贯彻执行。(上层领导讲道理,下层领导讲情况。)
2、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邓小平);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毛泽东),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说,喜欢“一句一个意思”,就要注意多用单句、短句,做到短促有力,简洁明快。有的喜欢逻辑推理,就要适当选用长句、复句,增加修饰成分,来表达复杂的道理。这里有几个小故事,反映了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揭被掳琢的故事;弹尽粮绝电报的故事;屡败屡战的故事;说实话挨打的故事;)。
作为起草讲话的人员,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
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
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做到“身价不能高人一头,见解却要高人一筹”。(“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老老实实做人”)
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自觉地主体转移问题。为了起草好领导讲话稿,在起草讲话时要自觉地把自己摆到领导人的位置,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形象地说法是“关起门来当领导”,其实质就是模拟领导。模拟的越逼真,就越能对上领导的“口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写作时“演好角色”,平常就得“进入角色”。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承担为领导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要自觉地养成“踱方步”、想大事的习惯。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应当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应当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但是,无论在平时也好,在起草过程中也好,起草人都要自觉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参谋”与“参与”、“献策”与“决策”、“办事”与“主事”的关系,切记“越位”“犯规”。要始终牢记是为领导“代言”,“立言”的是领导,讲什么、怎样讲,最终只能以领导拍板决定。这就要求准确地把握好度,一不能自作聪明,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领导的意见;二不能自以为是,当自己的建议被领导否决以后,仍然固执已见,甚至发牢骚,讲怪话,这都是不行的,也是不对的。我平时起草领导讲话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十分地注意做到“边讲边写”,而不是“边写边讲”。
(三)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它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地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章用材料证明主题,要精挑细选、以一当十,材料越精越好。这很象战场上杀敌,材料是子弹,主题是消灭敌人,如果你一颗子弹就能命中敌人的心脏,就没有必要在胳膊腿上各补一枪。这里着重讲一下如何摄取观点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但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主要有四个方法:
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孔书记讲改制的目的。一家人。)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比如孔书记讲体制、资源、扭亏、战略合作四个体制性障碍,四个新的矛盾,对此,要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和种类,理出脉络,抽出筋骨,排列清晰,随用随取。
3、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四)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慎下笔
起草人员要从维护团结、维护领导形象和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出发,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慎重对待,用心思考。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一个时期总的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要实事求是。观察形势,认识形势,应当注意看大局、看主流、看发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支流问题说成主流问题。②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特别在总结某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和大的环境,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环境去责怪过去的做法。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决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刺激性的字眼。如某单位的领导讲话中出现了“杀无赦”。④对一些部分同志有误解需要说明、但又不能在大范围直接说明的问题,可不说具体问题,只向有误解的同志发出个信号。比如,在会上领导批评个别人的时候一般不点名批评。⑤对一些不能回避但又拿不准的问题,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般来说,讲话应当讲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东西,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应当等弄清楚了再讲。但有些政治性很强的突发性事件,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搞得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讲话稿应写的含蓄一点、辩证一点,千万不能鲁莽从事,说过头的话。⑥对一些必须落实、又不能搞强迫命令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慎重下笔。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
(五)如何提高讲话稿起草质量 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1、要变写稿为想稿。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深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写作水平首先是思想水平决定的,有多高的思想水平,才有可能写出多高理论水平的文稿。可心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想”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
三是要变堆砌为推敲。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上一句、腚上一句”“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要检查页数装订是否规范。)四是要做到八忌。①忌闭门造车。②忌道听途说。③忌夸大其词。④忌妄下结论。⑤忌移花接木。(移时间、移地点、移过程、移结果)。⑥忌用语模糊(文件中:年底前原则上不要突击花钱,为下面提供了钻空子的借口)。⑦忌孤芳自赏(愚蠢的乌鸦才认为它们是鸟类中最美丽的,真正美丽的凤凰总是不断地清洗着自己的羽毛。)⑧忌掠人之美(把别人写的当作自己写的东西)。
二、怎样起草好工作报告
(一)工作报告的功能
工作报告是大会的主要项目,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本系统的领导和群众汇报工作;
2、传达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或最要文件;
3、部署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原则要求;
4、动员群众积极投入某项工作。(二)工作报告的特点 1.全面性
工作报告是对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的基本工作所作的全面性的报告,有着综合性、系统性、总揽全局的特点。因此工作报告一般都要分成几个大的部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工作进行汇报和部署,篇幅一般比较长。特别是单位行政负责人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党委负责人在党委全委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所涉及的时间长、空间大、问题多、份量重。2.集体意志性
工作报告虽然是某一领导人在大会上讲的,但报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报告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是领导机构集体意志的反映,在这一点上,它跟主要代表个人意志的领导讲话稿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工作报告从初步构思到修改定稿,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要在领导班子的会议上获得通过之后,才能到大会上讲。可以说,工作报告的写作过程,是一次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过程。3.思想指导性
大会工作报告一般没有具体的指挥性,但思想指导性的特点十分鲜明。正确评价以往的工作,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以便大会之后统一步调、统一行动,这是工作报告的基本功能。
(三)工作报告的类型 1.汇报性工作报告
一届领导机构任期已满,在本次大会上选举换届之前,由上届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般都属于汇报性工作报告。比如,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就要对上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汇报。2.传达性工作报告
传达性工作报告重点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以及上级机关的重要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的工作报告。3.部署性工作报告
这种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于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阐明工作活动的宗旨、任务、目的、意义。1998年尉健行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报告就属这种类型。
(四)工作报告的格式
1、标题、时间、称谓(1)标题
工作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形式。
单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报告性质和文种构成,如《政府工作报告》;二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在集团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报告》。
双标题是把报告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概括为一句话做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由报告人、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站在新起点,研究新情况,发挥新优势,为集团公司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XX同志在集团公司2006年党委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时间
工作报告的时间位于标题之下正中,外加括号。(3)称谓
称谓在正文之前,顶左边书写,一般写为:“各位代表”,“全厂干部职工同志们”,“全体教工代表们”,党的会议,通常只写“同志们”。
2、正文(1)开头
大会工作报告的开头,有下列几种写法: ①报告人向大会提出审议报告的请求。这是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报告时常用的格式。具体可写为:“现在,我代表××集团公司董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②阐明会议的意义和主题。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常用的写法。例如***在十五大上所作的工作报告的开头: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这样的开头,高屋建瓴,气度恢宏,体现了党的事业的必胜信念和乐观前景。③开门见山提出主要工作要点。这是部署工作性的报告常用的开头方式。如:“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2)主体
作为充分展开报告内容的部分,主体因报告类型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写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是汇报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全面总结任期内或特定时期内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打算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如果是传达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工作报告,主体主要是转述和解释有关精神,并对贯彻落实提出具体方案。如果是部署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列举出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还要提供方法、步骤、措施和要求。(3)结尾
结尾一般用来表明决心、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
(五)工作报告中总结部分的写法
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在这里重点讲一下。一般写法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过程的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写一段时期的工作过程,可按时间顺序概述,或按工作内容概述,字不宜多,简明扼要,点明就行。这段文字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是总结部分的开头语或导语,其内容应起到提示全文的总纲作用。第二部分:成绩的归纳
这部分为成绩的概括,应该有条理、有顺序地摆数据、讲事实、搞对比,把本单位、部门这段时期的主要成绩写出来。如果成绩多、比较琐碎,这时候就得概括起来写,归纳几条写,抓住主要成绩,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帐。每条成绩的开头要考虑一个小观点,也可归纳一个小标题,各条成绩之间用一、二、三、四等序号隔开,这样使人看了比较清楚。同时,写成绩要用直述的表述方法,语言实实在在,少发议论,应当多用数据,多举事实,让事实说话。这部分的篇幅取决于内容,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以说明成绩为准。一般地说,如果归纳概括地好,不会太长。过长则空,空洞的东西就没有人看。(荆轲刺秦王,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电视连续剧,传问看完将近40小时)第三部分:经验的提炼
除成绩部分外,经验是工作报告总结部分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般地说,成绩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目共睹。而经验则是比较含蓄的,隐蔽在成绩里面,需要经过分析研究,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才能提炼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绩是实践的概括,经验是把成绩上升到理性上认识,经验源于成绩,但又高于成绩,工作总结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的人说,成绩好写,经验难写,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写经验部分,要很好地动一动脑筋,确实把经验提炼出来。
经验可以分条写,用序号一、二、三、四分开,或者可以起上小标题,两者都可。每条经验安排一个段落,也可以在一个大段落里再分出几个自然段。在几条经验中,应分主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经验,主要经验排第一,次要的和再次要的经验,按次序排后。重要经验应该展开写,写深写细,多用些笔墨。次要经验可以浓缩,概括地写,以节省文字,但一定要写清楚。写经验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果每条经验都写的一样多,重点就显不出来,读者看了有平铺直叙的感觉,印象不深。把主要经验作为重点,容易使人信服。第四部分:问题的分析
问题分析是工作报告总结部分的结尾部分,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把问题找准,分析深刻。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不管什么单位、部门,工作再好,成绩再大,难免没有问题。写问题要抓住要害,拣出实实在在的几条,还要把鸡毛蒜皮的琐事罗列进去,而且要比较概括,不必展开,可用序号排列,也可用分号隔开,还可以分层次连写。对问题部分,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找原因,尤其要从思想上分析,不能怕揭短。这部分的文字不宜太长,写深刻就行。
上面所讲的这四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没有第一部分就没有第二部分,因为只有做了工作,才能有成绩,如果不把工作过程写上,成绩便无从谈起。第三部分是是第二部分的正向延伸,因为有成绩才有经验,没有成绩就谈不上经验,经验是从成绩中来的。第四部分则是成绩部分的反向延伸。做任何工作,有成绩也会有失误,失误是工作的另一面,所以也是成绩的反面。
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好,除了要学习写作知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外,要注重收集材料,调查研究,熟悉本单位工作情况,及有关的信息,具体的要求是:
1、要充分地占有材料。材料是总结的基础,没有材料总结便无从写起;材料不充分写出的总结会很干瘪,没有人看。所以在写作前要搜集材料,包括数、业绩、人物、事实等,既要有全面的材料,又要有典型的材料。在收集方法上,可以多种多样,如统计报表,查看记录、深入调查、座谈访问、观察、听取群众反映等,尽可能地把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到手,从材料中形成概念、观点,然后才开始动笔。(收集材料的四块理论:嘴里含着一块,手里拿着一块,眼里看着一块,心里想着一块。)
2、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也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观察研究事物。(美国人到非洲卖鞋;把柱子卖给和尚。)写工作报告的总结,就是要把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吸收进大脑,然后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梳理出有条理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写总结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果不经过思维活动,不经过大脑加工,那可收集的材料就不能发挥作用,等于一堆存放的“建筑材料”。
3、要先写好提纲。写工作报告的总结和写其他材料一样,需要先列出提纲,有纲有目,按照纲目落笔。提纲是工作总结的柜架结构,建房屋先要把柜架结构搞好,写提纲也要先把提纲写好。提纲要从工作总结的整体出发,考虑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里写几个观点,每个观点里再写几层意思,或再分几个小观点。一般应写到三级观点,如果能详细更好,越细越好。要注意列提纲时,不能硬拼乱凑观点。可以这样说,提纲是工作总结的骨架,材料是基础;材料附着于骨架,骨架需要材料衬托、填充,二者缺一不可。
4、要吃透领导的意图。你在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是这个单位在某一个时期内的工作自我评价。如何评价?怎样评价?除了征求下属单位、职工群众的意见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领导的认可。因为领导高瞻远瞩,掌握全面,许多工作是他们决策、指挥甚至是亲自做的,所以他们有深刻的体会。这就要求写作人员在写总结时,应当首先吃透领导的意图,请领导提提看法,看领导有何想法。写作人员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讲出来,请领导提出修改意见。从一定程度上讲,吃透领导的意图,既是尊重领导,也防止走弯路。
5、要熟悉写报告总结的写作特点。有人说:“我不怕飞机大炮,就怕写总结报告”。认为工作总结报告难写。其实任何写作都是“苦差使”,都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熟悉了写作特点,常写常练,反复修改,不怕返工,是完全能够写好的。
三、怎样起草好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把犯错误党员干部、发生问题单位的情况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整理典型材料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典型材料应确实具有典型意义。典型材料包括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内容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包括单位或个人名称,典型事例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的价值或意义,典型材料中的经验,以及有关编写者的批评、表扬、建议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先进典型材料的写法。先进典型材料又可分为先进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
(一)怎样起草好先进事迹材料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二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材料》、《关于评选××党支部为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二)怎样起草好典型经验材料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文字要朴实、简明。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话要说得简洁明了,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我在这里讲一点,写好领导讲话、工作报告、典型材料,要多学点哲学,学会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文章中有体现,文稿就有了精确度,也有了高度。(化了才行。)
四、个人的写作经历和体会 主要经历:从消息开始。
主要体会:
1、勤学习(毛与胡)。
2、勤收集。
3、勤思考。
4、勤实践。
【怎样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推荐阅读:
业务讲座: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汇报材料07-29
班干部怎样管好班级07-23
怎样当好一个村干部09-21
怎样发现善作为的干部11-02
怎样促进团干部发挥作用10-06
培养初中班干部应该怎样做11-11
讲稿: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09-07
提拔干部考察材料08-24
后备干部培养考察材料07-23
厅级干部考察材料样本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