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2024-10-19

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精选8篇)

1.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一

四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李辉

本教材以主题呈现、案例引导、活动操练、情境感悟、问题拓展为结构特征,突出学生主体、突出综合学习的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规划了13项主题活动,教参要求用30-38课时完成。我坚持“参考不依赖,借用不照用”的态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创造,计划用 13 周,26 课时完成。下面我对照课标,从教材总体与各单元两方面,分别对本册教材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教学的活动建议。

一、本册教材内容要点

本册的教育主题涉及课程标准“我要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四个部分内容中的七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七条为本,深挖教材,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

本单元是第七册的开篇,是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的螺旋上升。分四个主题活动。前两个主题从时空上讲,均发生在家庭内部,后两个主题则是从家庭外部环境,从邻里之间的关系、从社区环境的角度来揭示家庭幸福与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单元分两个主题,从学生身边的危险和怎样让危险走开入手,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统计、探究、体验、辩论、演习、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有关安全常识,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并由此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四个主题活动,要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等。

第四单元 亲近家乡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了以反映儿童与社会和家乡为轴线的教学单元。内容的选择均来自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力图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三个主题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与家乡对话,了解民风民俗,感受家乡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

4课时 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

3课时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5课时 第四单元

亲近家乡

4课时

2.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二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无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从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 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 并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修订后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功能, 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并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在游戏中体验锻炼的价值, 合理运用一系列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 达到掌握技能、运用技能、发展体能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2014版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低单杠与游戏单元的第一课时, 此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11.3%, 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仰卧悬垂是比较易学的悬垂动动作, 在体操术语中称为混合悬垂。本课对平时极少接触单杠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 表现在握杠手臂力量控制不稳与悬垂时的挺髋不够充分, 因此本次课我们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中, 根据水平二 (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重学生体验式学习, 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 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掌握动作技术, 享受运动快乐,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教材能充分发展学生上肢、肩带、腹背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为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 该年龄段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低单杆教学, 但部分学生已有玩单杆的经历和体验, 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且活泼好动,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也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又奠定了心理基础。本课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较好地调动起来。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直臂悬垂;教学难点是身体挺直不屈髋。

五、设计思路

体操中单杠教材内容在平时迫于单杠器材较少, 无法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敢拿出来上公开课。但是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上好单杠课呢?

笔者最初的器材是体操棒, 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教师发现因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做支架扶体操棒, 练习时器械不稳, 易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次试教时利用了跨栏架, 但其面板呈扁平状, 与单杆的圆柱相冲突, 且不符合握器械的方法。综合两次试教, 除了器材本身反映出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练习时间减少, 从而导致练习密度的降低。为了让学生能在安全前提下, 去不断挑战自己, 笔者就开始思考有什么样的器材既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全实用, 于是便在学校器材室仓库中无意间发现了学校基建时剩下的自来水管, 觉得如果做成简易单杠, 那将是多么具有挑战意义。于是就和学校领导商量着尝试做了一副单杠, 没有想到这个单杠可练习、可拆卸, 可当小足球门, 可练习传接球, 可随意摆放, 进行障碍跑, 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增强安全性, 一是在练习中两人轮流试做并保护同伴, 二是在单杠4个底座套上了废旧的自行车内胎, 达到防滑的作用。

整堂课以体操训练营为主题, 贯穿全课, 教师将教学重难点融入了热身操以及垫上辅助练习仰卧支撑, 通过垫上的练习, 使学生挺髋的动作要领。从两人练习基本动作仰卧悬垂到双人同时练习并交换伙伴练习;从根据图片练习3种仰卧悬垂动作再到自由进行创编,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技能, 又学到了悬垂在生活中的意义。

六、教学流程

1.花样慢跑和自编的热身操。在组长的带领下寻找营地进行慢跑, 学生通过哨音不断变换营地, 并强调了轮转要求, 避免了满场变换跑导致相互间的碰撞, 消除安全隐患,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单杠的好奇心, 又营造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渗透了德育内容遵守规则,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考虑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选择了有激励曲风的歌曲《加油歌》, 伴随着激情的音乐, 教师一起带领着大家做起了热身操, 时而挥臂加油, 时而肩部绕环, 时而双手握杠压肩, 在达到热身目的同时, 也无意间练习了握杠。

2.辅助练习——仰卧支撑。此练习中, 不断强调挺髋动作, 让学生体会如何保持身体挺直, 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主教材——仰卧悬垂。针对四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模仿能力强等特点,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心理, 通过直观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分层递进法、游戏法等教法来提升学生的动作。利用自主练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动作的学习欲望和练习热情, 从两人轮流练习到双人同时完成再到小组自由交换伙伴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相互观察、挑战、超越, 共同提高。并通过多元评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挑战,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动作方法。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动作, 同时通过有效合理的保护帮助, 使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动作。在拓展环节中, 考虑到教材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 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创设情景:“假如洪水来了你能创编出几种双脚离地的方法来躲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了课堂气氛, 同时结合本课渗透德育内容, 不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勇于挑战自我, 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体育也应用于生活, 知道了其锻炼的价值, 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素质练习”矮人走”这是一个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学生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矮人走过单杠, 碰见伙伴击掌鼓励, 走过单杠最多者获胜, 学生乐此不彼地练习着, 让学生感受了运动的魅力。

4.放松部分,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夜的钢琴曲》, 学生们坐于垫上一起进行柔韧性的练习, 以达到最好的放松效果, 整堂课均辅以教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串联起来, 也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有效掌握了动作, 完成并超过了本课预设40%的练习密度, 达到游戏、技能、放松有效的和谐统一。

七、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自制单杠巧妙布置, 发挥音乐的作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 充分利用自制单杠, 创设多种练习方式, 通过实效性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再到自主创编动作, 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并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发展了学生自主创编学习的能力, 在练习中学生有交流, 学生有共享, 化枯燥为有序。体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充分考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以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性语言与手势, 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积极融入到学生的学练中去, 边指导边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男女生互动与交流。

然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 笔者只是单纯观察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表现, 却忽视了对个别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在同伴交替练习时, 练习者只是通过同伴的语言来得知动作的完成度, 如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如IPAD拍摄视频, 通过更为直观的图像来了解自己的动作, 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达成本课认知目标。

指导教师点评:

陈老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 重点突出, 难点有突破的方法, 所有教学手段、方法、内容都是围绕目标展开。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 并在拓展部分使单杠教学融于生活中, 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创编出多种悬垂的动作,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单杠悬垂的技能, 完成教学目标。本课亮点:多功能创新的单杠器材, 简便实用, 使原本枯燥、难学的单杠教材变得有趣和实效, 使该内容教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值得借鉴。

3.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篇三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给学生“先算什么法则”“再算什么法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做题量和对数学题的熟练度,但是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有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充分,内容丰富,会找很多的课外内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生动的教材内容,既能够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练习,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然后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也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强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将课堂学习的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小学年龄阶段,正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四则运算是需要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能够熟练的应用,即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多的题练习,也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掌握得更加透彻。所以,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进行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及时改正,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颖.如何处理好“脚踏两只船”:浅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4.一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四

这是入学教育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趣学会看课程表,感受成长的快乐,本课教学时应多设计适合孩子的活动体现出以儿童为主题让学生多发言规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生活与幼儿园的区别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不足之处:设计活动较少,关注孩子较少课堂教无序。

《 看看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本课以探索校园里的秘密为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校园的各个场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校园的设施、设备有了更多的了解,增进了对学校的亲近感。这种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在本课结束,设置了几种在学校常见的情形,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更加熟悉校园环境,认识到校园设施和我们每日学习的密切关系,同时在模拟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本课不足之处活动设计太少导致孩子精力分散,课堂无序效果较差。

《看看时间》

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个主题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使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养成不迟到的生活习惯,能以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惜时、守时、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为重点,有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感受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还自制了教具,能生动的教育学生,唤起学生对抽象的作息时间的感受。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没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教学。

2.没多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

3.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合作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在学校的一天》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在教学时,我将愉快、积极地生活与健康、安全地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了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对自己和别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反思,从而达到使孩子明确可为和不可为,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的目的。课程内容在密切联系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从课堂向儿童所熟悉的课外题材的延伸,熟悉的情境更能激发起儿童参与活动的意愿,积极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上学路上》

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每到这节课,他们会异常兴奋,摇着手里的书跑来办公室问:“老师,今天上什么课呀?”所以每逢上课,总要好好准备一番。在《上学路上》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乐中体验和感受。

一、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我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学路上》和《 小熊和小猴的故事》,这种模拟生活的场景,学生感觉特别有意思。然后就像孙悟空一样火眼金睛地发现小熊小猴上学路上出现的问题,在愉快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这节课人人学习情绪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在这种心态下学习,事半功倍。

二、回顾生活过程,深化道德认识

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让学生辨析是非,讨论应该做些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一个个简单生活情景的再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批判,从而深化了上学放学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认识。

另外,通过画上学路线和玩交通安全棋,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了上学不能迟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学生表演指挥,玩棋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好好走路》教学反思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我们也来当“小交警”,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交通规则应遵守的重要性。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行。小朋友,记心上,马路不是游戏场。行人要走人行道,马路中间不乱闯

三、认识标志,加深理解

认识交通标志对于指导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十分重要。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可以向交警叔叔询问;村里没有交通标志,过马路时我们应该做到:一站二看三过路。

平安回家教学反思

一开课,我就以情景导入,放《回家》音乐,让他们快速收拾书包。创设一个平安回家的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达到以趣求知,趣中乐学的效果。所以一开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让孩子们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认知明理。放学收拾书包,是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但丢三落四是孩子们经常犯的毛病。因此设计“小演习”,目的是让孩子关注一些生活细节,通过提醒,加深巩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放学时要检查书包,把东西带齐。一年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遇到陌生人时防范意识不强,不知采取什么自我保护措施。因此,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充分讨论:遇到陌生人怎么办?使其结合他人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增强防范意识的效果。通过这两个情境,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要自己学会收拾书和对陌生人要特别小心。学生在马路上行走时容易忽视一些交通标志,通过记下或画出自己在回家路上利用过的交通标志,一下子就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设施和标志,才能保护好自己。游戏特别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猜谜比赛”一个是“玩过马路”通过这两个游戏,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交通标志,并且将符号化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加以实践运用、实现知识的智慧化。并且在比赛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5.五年级上册品社教学反思 篇五

我的伙伴个个棒

教学反思: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学习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知道人各有所长。要能欣赏别人的长处,积极、主动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懂得嫉妒害人害己。通过互帮互学,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说声没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理解宽容他人,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应展现出理解、宽容、谦让互助、合作共享等利他行为,明白将心比心,会换位思考,做到开开心心每一天

我能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殖知道,心胸开阔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对自己的成长有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宽容的品质,能替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从自尊开始

教学反思:从自尊开始”活动内容主要教育学生自尊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没有自尊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鉴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有限,对自尊的理解应结合故事、事例等具体材料加深感悟。不断强化自尊意识,懂得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人不得轻易践踏。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有些学生的反应却不尽人意。自身与故事人物联系不大,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此我根据故事内容,学生猜想那张“给了我一生尊严的纸条”写的内容是什么。先学生独自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集大家的想法后写出小组的意见,最后全班交流。本活动不一定要有定论。只要通过活动能让学生懂得自尊的意义就可以了 针对具体情境讨论自尊和名誉的重要。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引出讨论话题:刚才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自尊的重要性。有些时候,我们确实会面对一些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情境,如果稍不注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做出损害我们名誉的事情。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同学有不够自尊的行为。在下面的这些情况下,怎么做能够维护我们的自尊,怎么做会损害我们的名誉?

在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设计一个“自尊自爱公约”,将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写下来,大家共同遵守。同时“公约”中还要写出违反公约的惩罚措施。(这一活动可以和制作书签的活动结合起来,将一些名言警句也写入“公约”中)

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小事来理解、维护自己的自尊。学生本身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对学生的错误要抱宽容的态度,鼓励他敞开心扉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

敬人者人敬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其实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要向受到伤害的同学真诚的说一声歉意,同时每一位同学都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互相尊重,彼此之间建立真诚的友谊。

快乐其实很简单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思品与社会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道德知识的构建,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设计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具备调查采访、整理汇报、表演等个方面的实践能力,把本课创设成为活动课,并把40分钟的课堂时间延长到课前调查、课后行动,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采访、朗诵、表演、交流会、社区行动等等,用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快乐中自由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净化心灵。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快乐就是分享

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幸运之星”大搜索激趣导入,明理导行这个环节,学生结合图片设置情景,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播放下雨的音效,看下雨的情景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遇到这种情景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同学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懂得当别人需要时,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们一些,或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本节课最大的靓点是:情景表演,升华情感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书中图片的故事内容以及3D动画片的盲人点灯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添加解说词,表演传统版和现代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盲人点灯故事。传统版的故事结束时盲人没有回答僧人“为自己?”这个疑问,而由主持人让同学们猜想盲人是如何回答的。而现代版的故事中盲人直接讲述了自己点灯的缘由:给别人照亮道路,也是防止路人撞到自己。最后主持人问同学们看了故事之后有哪些感受?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更加深入懂得了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道理。这节课的缺憾是:当时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让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班级的同学,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的或别的同学是如何帮助自己解决燃眉之急的。这个活动的设计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本原,更能突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在课堂全部完成,只能做课后作业完成,以达到更好的情感升华!

谁说了算

教学反思:本活动主题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采访调查家庭、班级、社会等民主状况,使学生知道集体的事不能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而是通过大家协商、集体表决等形式决定,从而感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人人享有发言权,事情大家说了算”,并掌握一些商量事情的原则和方法。

在课堂上我注意营造一个集体的事大家商量的氛围,让学生能在教学生活中体验集体的事大家商量说了算,感受到和谐、民主的气氛。同时,本课还注重让学生掌握集体的事集体商量的基本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从而完成了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民主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投上神圣的一票

教学反思:但在活动之余,仔细反思,活动的组织与实际落实之间的矛盾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如果按选举的结果实施,撤下前任班长没有充分的理由。反之,学生的自主权不能真正的行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节。这是本节课最值得反思的地方。另外,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心中有杆秤

教学反思:对人、对事,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集体才充满朝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受到集体欢迎的人。但是做到公平公正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我们面临抉择时,能否用一颗正直的心来说话确实需要勇气。一个叫吕毅的同学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你有勇气说吗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在体悟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开放探究过程,不正是我们同行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吗?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悄然临近。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拿出“勇气”,敢于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做“新课标、新理念”的宣传者,更要做一名“新课标、新理念”的探索者、实践者。

要使学生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我们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首先,老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与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当孩子词不达意、语句不尽完整时,老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听听他人的意见

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教学反思: 通过体验,挖掘学生情感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体验人生的苦与甜,体验与父母之间的真挚感情,能触发学生写作的情感,“情动而辞发”这样写下来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有骨有肉,这样的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表达,更加加深学生对生活与人生的体验。这是体验——写作——再体验的过程。体验使写作成为一种良性循环。1).设置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2).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

本课的不足是学生发言并不积极。应该是教师在调动学生时引导不到位所致,是我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给学校提建议

教学反思:这课是针对学生的学校生活而开展的活动内容。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描绘心中理想的校园,学生从环境、设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大胆设想,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的校园。根据学生心中理想的校园的设想,分析现状,目前学校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做得不足?带着这样的任务,学生们深入校园进行调查,采访老师、家长、同学。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研究活动,关键是组织的活动要实际而有效,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搜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如何将问题分类整理好,如何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化建议,写出正式的报告,是活动的关键,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个环节。学生作品展现了从孩子的视野看问题,用孩子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切实行动起来,而不仅仅停留子口头上和书面上。

我是小公民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与家庭相关的话题展开的一节课,因此这部分内容存在无限伸展的可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活动,尤其是课外延伸,教师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设计活动,进行指导和调控。在层次的安排上,要注意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方方面面递进的关系,将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起来。

本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从中学会了处理家庭矛盾的问题,能和父母用签合同、开家庭民主会议等方法,做到和谐相处,公开民主。

学生们明白了,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被采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小公民,这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还会这样做下去!

人人有本致富经

教学反思 :这一主题是让学生去发现现代农民多种多样的致富途径,以及他们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和职业与身份的转变。与活动相配合,教材呈现了学生作品“我们村的致富路”,虽然内容不多,但却包含了许多“新发现”。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体会,通过收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变化和细小的变化,真正感受乡村的巨大发展,了解农民怎样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走致富之路。寻找身边的新农民,介绍他们的致富经这一活动,给了学生发现、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对农村了解不多,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斤斤计较选村官》

教学反思: 本主题以村委会的选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农民渴望政治民主,体会农民法律意识增强,思想素质的提高。现代农村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民对民主的重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现代农民懂得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他们维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选举“村官”上。对于村委会的选举,学生比较陌生,于是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活动,调查村委会干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学生日记记录了村长选举的过程。有哪些程序,有哪些要求,学生一看就大体明白了。日记里包含许多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这段话,让学生体会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民主现象,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明白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说了算,学会运用大家商量、投票表决等公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美的村姑

教学反思:对前面四个主题的了解,学生已充分感受到乡村的巨变。这四个主题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展现出一个全新农村。而本主题进一步以一个典型事例带领学生去认识新农民,发现他们的新形象、新风貌。

评选“最美的村姑”是一个有趣而生动的例子,很能反映现代农村的新风貌。教材首先通过报纸征评的形式,让学生评出心中最美的村姑。引发学生思考:给最美的村姑定一个评选条件。情景对话启发学生总结:最美的村姑,不但要外表美,更要心灵美,肯帮助人,还要有一技之长等等。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现代新农民的认识,产生敬佩和向往之情。这一方水土

教学反思:

本主题内容主要是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教学这一活动内容时要注意它与四年级下册《祖国真大》中“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内容区别。本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这些自然风光图片,反映祖国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多样的气候条件是很必要的。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究祖国多样气候。教学时让学生对照学生作品中的“气象名城”,找一找它们在图中的位置,猜一猜它们形成的原因,说一说其他这样的“气象名城”,对作品框进行补充。多样的气候

富饶的物产

教 学 反 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对家乡的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及土特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谈到土特产品,同学们滔滔不绝,从色、香、味谈及自己的喜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强,小组合作竞争意识加强了,效果很好!

大米饭小米粥青稞酒

教学反思: 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图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环节设计让在座的每一位听课教师都有所获,看得出来老师是在教学生各色人种的分辨的要点,同时还渗透了思想教育,人中的聪明才智与肤色没有任何关系。这次听课活动为我以后的品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南北主食的了解和对比、不同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特点对人们饮食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特点,包括食物的做法、味道等,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了解。

入乡随俗

教学反思;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有着差异,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建设西部。我们长大后,想不想去把那里建设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就知要人

颂草原

教学反思: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的物产和风情,理解和尊重草原人民的生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西部放歌 教学反思: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西部及西部开发的需求,体会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从远古走来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能背诵我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站着长城上

教学反思:对于四大发明,起初是学生由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用,当徐主任提出“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谈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时”学生兴致高昂,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辩论中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如果没有四大发明,生活的面貌将不是现在的样子。古老的丝绸之路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设计的第三个活动是个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感受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个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学生的合作、需要学生运用本册教材一单元中学过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本课上认真听讲获取的知识,甚至还需要一些学生作为中国人所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如中国的瓷器、茶叶驰名世界,等)、学生参与活动还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他们需要及时地向老师寻求帮助等等。除此之外,学生参与这个活动不是简单的分一分就可以的,我还对他们提出思考的要求:“想一想,这些物品的传递给当时的西域各国和中原地区的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6.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六

讲完本单元课,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对于钻研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不管是在我自己备课过程中,还是在授课中,都感受到了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合理的利用教材的设计思路,都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课堂生成问题,也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的牢牢把握,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时而不凌乱,冷静时不沉闷。其次,我也更深刻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创设出了很好的教学环节,这说明在备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7.四年级品社教学反思 篇七

如何在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实现课程目标呢?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 “教学建议”中明确建议 “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笔者在认真学习、 解读 《课标》这一建议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情境创设与运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索,以达到优化品社课教学的目的。

一、教学情境的概念解读

情境即情景、境地,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教学情景则指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诱发学生一定情感或丰富学生认知视野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场景,使学生的学习能指向相关学习内容,从而为有效学习做好铺垫。

能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是丰富多彩,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时空、人、物、事件、活动都是构成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因此可以夸张地说情境是无所不包的,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也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放眼周围环境,就可以从大到自然环境、社会活动小到家庭生活、学校学习,来撷取具体生动场景,为课堂教学服务,从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诱发学生积极情感,丰富学生认知视野等重要功能,以达到促进课堂有效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内容十分广泛。三、四年级的学校、 家庭、社区,五、六年级的国家和世界,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 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发展,无不以具体形象场景作为内容载体,引导学生去感知、理解、联想、想象,从而丰富认知,启迪思考,感悟道理,体验情感世界,养性修身,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所以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

品社课教学情境虽是丰富多样,但也是有章可循,它的创设可以分类概括,以适应不同教材内容的需要,避免盲目性。

1. 从情境表达的内容指向区分。品社课的教学情境可以分为各种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情境、社会事件情境和校园学习情境等。

( 1) 各种自然环境是反映人类周围存在的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情境。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不同地区人们的家乡的面貌,就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山区的美丽景色,名胜古迹等。这就可以创设图像、视频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浓浓乡土情。此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中 《我的祖国多辽阔》、《江山多娇》、《祖国的宝岛台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中 《蔚蓝色的地球》、 《美丽的地球村》,都可进行自然环境的创设。

( 2) 生产生活情境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情境。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生产与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人每天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生产活动,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变化发展和作出贡献,这就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的活动情境创设或图片、视频的媒体情境观察或生产生活活动模拟情境,来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 3) 社会事件情境。社会事件包括古今中外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六年级的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万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等,可运用参观纪念馆、展览会以及创设图片、视频等情景,让学生了解历史,丰富认知,激发敬仰英雄、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真挚情感,明确努力方向。

( 4) 校园学习情境。校园学习活动是小学生最经常接触的活动,日常校园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师生、生生交往、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情境等,都对小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等,都可以运用校园学习生活的模拟表演情境、 现场观摩情境、辩论情境、游戏情境以及是非判断情境等来引导学生理解校园学习交往等行为规则、活动要求,从中明辨是非,感受文明礼仪,激发崇尚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情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2. 从情境表现的方法方式分。品社课的教学情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情境有共同点,包括实物、模型、图像、表格、相片等静态情境,表演、游戏、操作、现场观察、访问等动态情境,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的视频情境等,形式丰富多样,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情境的特点不拘一格,灵活选择运用。

三、教学情境的运用原则

有效运用教学情境,优化品社课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运用教学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不仅如 《课标》中要求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而且还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明辨言行是非,思考道德言行指向,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情感,从而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功能,提升教学情境运用的价值。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第三节 《分享的快乐》教学中,可以先运用游戏式情境- “交换心爱的东西”,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同伴间 “分享”的快乐情感,明白共享能增强友谊的道理。而后运用图片式情境- “谁做的对”,鼓励学生思考、判断,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分享、互助等良好道德行为的引导,目的明确,教学情境的运用就能聚焦学生的思维指向,避免情境有次要和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真实性原则: 品社课的课堂教学是充满思想品德正能量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体验现实生活中的良好道德言行,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奠定扎实基础。因此,相关内容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尽量体现生活中真实的景象,尤其是真实的少年儿童生活情景,避免假象给学生带来困惑与质疑,甚至产生负面的心理阴影,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中,教师创设 “班级规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必须是班级已有的规则,不能提供班级里不存在的虚假而 “拔高”的要求,那样讨论起来会让学生产生 “造假”的不诚实的印象,虽然强调的规则,却产生违背诚信道德的负面影响,这实质是无效的情境,难以发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引导的教育价值。

3. 形象性原则: 情境的教育引导价值,除了情境内容的道德启迪引领因素外,情境展示形成的形象、生动、活泼也很重要。生动形象的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引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类似场景表演、角色扮演、游戏竞赛、模拟辩论的等情境备受学生关注,能充分发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情感氛围,诱发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功能。

4. 多样性原则: 情境本身丰富多样的。情境展示的形式也应该丰富多样,而且要努力与情境的承载的教育内容相匹配。一般来说,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尽量用表演、扮演、游戏、操作、模拟等活动型情境来具体展示。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 “感受生活中的快乐”的各种情境, “走出烦恼”中的情境,“多对生活笑一笑善于排除烦恼”的情境表演或情境游戏都会产生激趣、启思、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深思行为指向的良好效果。

而不少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时空差距较大的情境,如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事件,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的风光名胜、风俗习惯、民族风情等情境,只能运用各种媒体( 如照片、图片、文字介绍) 和现代教育技术视频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认知,启迪学生思考,效果更为理想。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整个单元学习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等学习内容,可用多样的照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欣赏、体验,从中达到丰富社会认知、开拓知识视野、体验社会生活多样性的目的。

四、教学情境运用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也适合教学情境的运用。 在品社课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可以有很多方法,教师首先要掌握如下基本方法,而后因材( 教材内容) 、因生( 学生特点) 、因条件( 学校实施条件) 而灵活选择运用,以达到 “得法”的目的。

1. 观察发现法: 即运用静态的图片、视频或文字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情境中内容的特征( 如自然环境特征) 或发现情境中行为的类型,从中引起思考。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节 《蔚蓝色的地球》,就可以通过创设世界地图、地球仪以及从太空看地球的视频等情境,引导学生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多角度观察发现,形成对地球这个人类家园有关特点的初步感知,从而丰富认真,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 辨析判断法: 这是运用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辨析判断情境中展示的现象或行为正误、美丑、善恶,进而会说理分析,来提升学生道德判断与辨析能力。从而进行正能量的道德引领、运用于这种方法的情境形式,可以是动态的角色扮演、行为模拟,场景表演,也可以是静态的图片、照片、视频等。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的 《学校规则面面观》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图片或表演等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判断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符合或不符合学校那些规则要求,从中发挥情境促进学生明理的功能,进而增强学生遵守规则行为的自觉性。

3. 模拟表现法: 这是在学生辨析判断基础上运用情境引导学生模拟表现( 或表演) 道德行为的方法,可以发挥情境的导行功能。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第三节 《我能做好》中家务事怎么做,就可以在观察视频情境基础上引导学生模拟做家务事,如扫地、整理房间、抹擦桌椅等,让学生既学会做家务事,又感受做家务事的辛劳,从中养成保持家居卫生等良好行为习惯。

4. 讨论、辩论法: 这也可以是在学生对情境观察发现或辨析判断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情境中的现象或行为好还、正误。美丑、 善恶进行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原因或进行不同观点的辩论,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道德、观察判断能力或道德行为分析思考能力, 乃至道德价值的理解表达与想象能力,从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这在高年级品社课教学中可以有计划、有预设、有准备地开展,以提高讨论、辩论的有效性。例如六年级下册在 《我们共同的世界》 中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这一话题,可以运用视频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代科技开发了环境也带来环境污染这一情境或现代电视、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对人们尤其对小学生带来的不同影响,或小学生运用电视、电脑、手机的不同行为和利于弊等展开讨论或争论,从中思辨正误,正确导行。

5. 概括归纳法: 这是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或辨析判断基础上对情境中反映的现象或道德行为进行分类、概括、归纳,进而形成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遵守,从中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快乐》第二节 《走出烦恼》 这一内容,可以运用表演、图片或视频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考,对常见烦恼及正确对待各种烦恼的方法进行概括归纳,以对学生产生激思、导行的教育功能,从而提升教育效果。

8.坚持四个创新,反思体育教学 篇八

一、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离不开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能否与当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以及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且,教师还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健康第一”的内涵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了解健康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以及事业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锻炼,培养他们追求健康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我校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逐步由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转变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又能很好地体现出体育课程的人文性、地区性、娱乐性、竞技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文化传统,合理、有效和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本土化、地方内容科学化;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把教学的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合适的锻炼方法和运动项目。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体育课上,长期存在着准备活动单一、游戏老套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不同阶段的准备活动都是慢跑、徒手操等,游戏也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游戏。很多教师忽视了新颖、有趣的准备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作用,一直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对准备活动甚至体育课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变化,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了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必须勤动脑、多实践和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创新教学形式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然而,在课次少、时间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的功能很难在较短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已经不仅只局限于课堂,而更多的是向课外延伸。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在课间,教师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体育协会和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区,宣传有关体育活动的功能和意义,或者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运动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而且还能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功能,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上一篇:妈妈我爱你的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现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