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党建

2024-09-11

桂林党建(精选7篇)

1.桂林党建 篇一

铁打桂林城 ──太平天国与桂林

李海鸣

在游客们的眼中,桂林绝对是“秀气”、“柔美”的。风光绮丽之乡,山也秀水也秀,风也柔雨也柔,桂林人的人也生长得文弱、白净、秀丽──难道桂林还有阳刚豪雄的一面?还有过一系列风风火火的值得自豪的日子?

我们桂林人的那些高祖父、老祖宗们,曾经都很牛气,在清朝时,他们人穷志不穷,把瘦骨嶙峋的胸脯拍得邦邦响,号称我们桂林是座历经两百多年风云战乱而攻不破、打不垮的“铁打桂林城”,并且使得这句话与“铜铸重庆府”一齐流传至今!可惜老祖宗们不知道,这段光荣的历史,却终于在1944年被日本鬼子以强大兵力和现代武器画上了句号──所以说,对桂林来讲,最凶最可恶的莫过于小日本鬼了!

在此,要为老祖宗们说句公道话:现代战争不算!既然是老祖宗说的,那总不会错,因为他们指的是近代战争,尤其指的是1852年4月,太平天国与桂林之大战。

太平天国,是世界史上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教训也最为惨痛的一场农民起义。中央台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曾在黄金时段里推出,可惜前面几集没拍好,简略疏漏交待不清,牵涉到桂林的部分,更一晃而过;漓江出版社120万字的长篇小说原著,虽然读来生动精彩交待得也清楚详细,但主要情节也是在定都南京之后,对写桂林一段仍落笔不够。

桂林,其实是古代近代兵家必争之地。古诗曰:“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山城扼据南北要津,为历代广西首府,经济文化中心,因循地利设防,石城坚固,依山傍水,易守难攻。除东西南北城门外,尚有文昌门、定桂门、水东门、东镇门、猫儿门、行春门„„十余座城门宛如铁链相接铁环相扣,首尾相连。城高两丈,全为大块青石砌就,严丝合缝,城牒箭楼炮台密布,城头上可跑马,可行车;击东则西应,攻南而北援,好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城!

太平天国围攻桂林城41天那段真实生动的历史事件,是值得我们桂林人了解与关注的。有人说,一百五十年前的事,有什么重要,与我有何相干?──我说兄弟你“哈”了,当年桂林人来不及疏散,从八岁的孩子到六十岁的老翁都被逼赶到城头上去守城,你的老祖宗一定也未能幸免的,如果桂林城破或你老祖宗战死了,哪里还会有你?如果说连你都没有了,你说重要不重要呢?

玩笑少说,言归正传:1840年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严重,封建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捐税”“浮收”重压下民不聊生,国内矛盾迅速激化,农民抗漕、抗租斗争如火如荼。天地会、白莲教等积极活动„„广西山高林密,是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民间秘密组织发展很快。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拜上帝会”进入广西的桂平、贵县一带山区,在农民和矿工中发展组织,制定一系列宗教条规。1850年夏,拜上帝会与地方团练的斗争激烈化(清政府曾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署广西巡抚前往弹压,林赴任途中死于潮州,算是保持了晚节,未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会众共一万多人。清廷调集五省绿营军镇压围剿未果。太平军驻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半年多,封立王位(东王杨秀清,可节制诸王;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增订官制、颁行天历。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矛头直指广西首府桂林。4月8日(或说18日),太平军先头部队抵桂林城下,一场持续41天的激烈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介绍这场生动的战争之前,在这里特别要提到一个人,一位古代“战地记者”──一个当时身在桂林、神秘兮兮的“无名氏”。对这位号称无名氏的老兄的真实身份说法很多,已经150年了,难以考据落实。据查资料,他大约是一位“我想去桂林”的游客,一位江浙才子,但他的旅游时机没选好,算是世界上最倒霉的旅游者了──碰上太平军突袭桂林,城门突然关闭,想开溜已来之不及,山光水色游不成倒也罢了,还被桂林人“抓壮丁”赶到城头上去充当炮盔,一当就是四十一天,天天出生入死,你说倒霉不倒霉?

但又要申明一点,我们桂林人一向待人友好,从来不虐待游客,而是尊崇人人平等的原则:凡在桂林城内,从8岁到60岁的人都要上城防守,你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哪怕再有钱再有才气再漂亮再潇洒,遇到生死关头也不能例外啊!

于是这位老兄一肚子怨气,拿着桂林人递给他的一支长矛(或大刀或木棒或铁杈之类)气嘟嘟地站到了桂林城头上,去帮桂林人守城!

这位公子哥儿一肚子委屈无处发泄,于是便写诗!——“多少不平怀往事,登高握管恨难渲”,他大骂官府,又骂太平军,两边骂!他是才子,那诗自然写来尖刻寡毒,讽刺挖苦,首首精彩绝伦,又是站在广大老百姓的角度来写,而当时桂林老百姓对官府也极为不满,当然大快人心,也就风传开来了。有好事者(或他本人)将这些诗用毛笔题写在市中心独秀峰的石壁之上!可惜,当时仅是题写而无条件刻石,或者也不敢刻,怕官府追究,但却一时间争相传抄,成为远近闻名的《桂林独秀峰题壁诗三十首》,为“前题壁诗”,后来据说又还流传出“后题壁诗”三十首,更难考证了。总之,算是早期的战地报告文学。

在此随意引介几首:

4、闻道周郎善用兵,(听说坐镇省城的周天爵,象三国名将周瑜一样善于用兵。)将军小李亦知名。(带兵的李星沅,也象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一样有名。)千行坐拥心原壮,(看他们前呼后拥的样子的确十分牛气。)一战逃归胆已惊!(一与太平军接战就往回开溜,被吓得黄胆水淋淋!)好勇无谋花乱阵,(花参将是个武夫,只晓得乱打一气。)潜师不出柳藏营。(柳都司这个滑头,躲在营里根本就不出兵!)肤功未奏飘然去,(李星沅战败身无寸功而死,他倒走得潇洒。)纵贼殃民负圣明。(他们放纵敌军祸害百姓,有负皇上的信任。)

这最后一句,只敢骂庸官,不敢骂皇上。皇上那是谁也惹不起的,文人也怕杀头之罪。可以理解。这种“夹叙夹议”的格律诗不容易写,他写来音韵铿锵,对仗工整而又平白流畅,典故、隐喻用得贴切妥当,尤其以心对胆,以花对柳,幽默巧妙,既极尽对官员们的挖苦讽刺而又富于艺术性,的确难得。

查民清旧资料《太平天国史料钩沉》:“桂林独秀峰前题壁诗三十首,纪贼起粤西事甚详,海内传颂。有壬子冬(1852年)自叙„„皆不免讥刺,然自是实录„„著者无名氏„„传为苏州人汪堃所著。”

这姓汪的才子究竟何许人也?有说是外地来桂林定居的,也有说是暂时来桂林“工作”(当官或做生意)的,还有传说他其实就是一个桂林才子,只是因为他敢讲真话,据实报道了这场战争,怕引起官府报复迫害而隐姓埋名,绝对不敢暴露身份,甚至将他的作品伪托为外地他人之作,都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战地记者”在桂林城头上就地采访,调查思考这场战事的前因后果,对朝廷态度与地方官员的劣迹,了若指掌。因当时太平军来势迅疾,桂林城内守兵不过八百,他在骂娘的同时,也难免悲观与感慨了:

10、榕城雉堞认回环,二百年来未叩关。谁使雄师班马岭?任教群盗聚牛山。讹言夜半闻风起,残卒六塘带月还。独坐东城看癸水,签诗应向古碑删!

诗解:头两句写桂林城楼坚固,箭堞回环相连,已有两百多年无人敢来攻打城关。三四句骂,不知哪个叫驻扎在马岭的守军撤回桂林,让“长毛”轻易占领了西门牯牛山一线,直逼毫无准备的桂林城;五六句写南面六塘的少量守军听信谣言草木皆兵,也连夜逃回桂林。至此,太平军从象鼻山到隐山、牯牛山一带,已形成对桂林的环形包围圈,一场大战势必在所难免了。未两句:诗人一个人(拿着长矛)坐在东门城楼上,看着从北面流来的漓江(癸水为北水,从他家乡方向流来的?)他在想些什么呢?──据考,当时桂林东门城外有一古碑,上刻有“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的吉祥预言,现在看来并不灵验!为此诗人感慨万端:这句麻庳人的鬼话应该从那块神秘的古碑上删去了!

太平军以文昌门方向为主攻战场。现在的文昌桥,当年只是个城门外的吊桥。太平军在象鼻山上架了很多“猪仔炮”,对城内轰击。大军指挥部,就设在山下的云峰寺里。下面的诗就写太平军围城之后,准备停当,开始正式攻城了:

11、角声吹起万山寒,贼似潮来涌巨观。象鼻雷鸣争掷炮,龙头近日偏招团。老弱充师登堞哭,临渴方知掘井难。幸有将军天上落,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解:太平军攻城的牛角军号呜呜吹响,听得人混身发凉,群山回应,似乎连四周的青山都发冷了!“长毛”在号角声中呐喊着,像巨浪像潮水一样漫山遍野地冲杀过来,十分壮观。象鼻山上架着铁炮向城内轰击,其声如雷。姓龙的头目现在才来出资招募民团壮丁。老老少少都被赶上城楼充当炮盔哪懂打仗?只知道躲在箭堞后面哭泣。官员们平时无备,现在才知道临渴掘井不是个办法。还幸亏向荣将军提前一个时辰冲破封锁进入城内,如同从天而降,民心才稍许得以安定。

这“军门大人”向荣,为广西提督,高级武将,相当“广西军区司令”吧,他是太平军的老对手了。据载他见太平军扑向荔浦,料定会攻首府桂林,便带随员千人“昼夜枵腹(饿着肚皮)”从小路“通山荷戈疾走”,回救桂林,趁太平军包围圈尚未合拢时“兼程而进,形容枯槁。抵省城后人心赖以安定。”因为当时桂林城内并无高级武将,仅余八百老弱残兵。

下面这首诗写的是桂林南门城外的伏击战与“将军桥”的来历:

12、匹马单枪走连宵,耿耿忠心答圣朝。范老兵机同甲储,武侯心事共琴焦。偏师直捣张旗鼓,危堞高攀静斗刁。血战随行三百骑,桥头痛绝霍嫖姚。

诗意解:清广州副都统满族人乌兰泰将军忠于朝廷,也带领三百骑兵由永安连夜回援首府桂林。他本意想趁黑夜踏营,用突袭方式攻破太平军重围进入城内,不料在将军桥反中了埋伏,被炮击中“弹穿右膝”而“痛死”,基本上全军覆没。诗中把他比作西楚的著名军师范增,比作使“空城计”的诸葛武侯,文武双全,最后还比之汉朝大将霍去病,看来作者对战死者情有独钟,一连串的评价,非常之高。──事后桂林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死的地方叫做“将军桥”。

下面这首诗描述了一次攻城之战的激烈情况:

13、火光彻夜满城红,万瓦鱼鳞一炬空。疑阵错落掺妇女,战声嘶喊杂儿童。梯悬取月空成梦,车走轰雷未奏功。贼势披猖开夜宴,笙歌群集画楼中!

诗意解:城外贴着城墙搭建的木壁盖瓦的民居被大火烧光,连续几夜天空都被染得通红。攻城的娘子军们压住阵脚摇旗擂鼓助战,布下疑阵,还有童子军跟随着呐喊助威!几十架云梯搭在城墙边上进行强攻,并不奏效;还有几架凶险的“吕公车”专门攻打文昌门,也没成功!到了晚上暂时休战,太平军根本不把桂林守军放在眼里,他们在訾洲沙滩上架起彩楼大开宴会,连夜吹着芦笙又跳舞来又唱歌!

──据考证,放火烧毁城外民居的并非太平军,而主要是守城的官员,他们为了视野开阔便于防守,不给太平军提供攻爬城头的方便,而悄悄下令放火烧去沿城墙搭建的”披纱式”木板民房。又据此诗分析,可知太平军中的确有娘子军与童子军,而且英勇善战,太平军的整体气势很强盛。

《桂林独秀峰题壁诗30首》,这一以系列诗歌形式进行的客观报道,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从后人收集文史资料的角度看,这位老前辈“记者”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曾听桂林的老人说(他也是听他的长辈说的),当时南门西门一带,也连日炮声不绝,一片浓烟火海。桂林老祖宗们的守城方法也绝,在城头上烧了铁水,见有云梯攻城,就往梯上爬着的人浇上一瓢,只要有一滴沾在身上,就能钻进肉里去!没有准备铁水的地方,有时也泼粪水,使攻城者浑身臭气而丧失斗志。万一人家不怕臭呢?——那这叫没得办法的办法了。

至于那攻打文昌门的“吕公车”,的确是古代攻城的利器,传说是姜太公姜尚(因其封地为吕,又叫吕尚)发明的:那是用竹木扎起的一个方形“脚手架”,下宽上窄,一丈见方,高与城齐,下边装上四个 车轮,周围包上木板或水牛反,以防沙枪箭矢,中间架起云梯,藏满了攻城士兵,车顶还有一个活动盖子,然后强行推到城墙边,车顶的盖子一掀,便搭在城头,拿着大刀的太平军就从云梯上一个接一个跳到了城楼上,情况危急万分,几乎不可抵挡!提督向荣死命抵抗,又叫清兵投掷火药包,又让百姓找来长竹竿缚上浇了油的火炬,不等它们靠近,就去烧那“吕公车”,可想象战斗何等激烈!

又有,太平军中多煤矿工、开山放炮者,最擅长的是挖地道放炸药,用火攻破城。向荣叫人沿城内墙脚下挖了几十个大坑,每个坑内埋上一个大酱缸,中间值班式,长期坐着一个人,在地下探听是否有挖地道的动静。如果发现有挖地道迹象,就在那个方向往下打洞灌水、灌火,将炸药弄湿或事先引爆。这些绝招,也亏我们桂林人想得出来!

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的农民起义,算不算“革命”,现在学术界已颇有争议,而以从前的观点,都说它是革命行动,那么,在抗拒农民革命军方面,我们桂林人的老祖宗们为了保命还是蛮“反动”的!

总之,攻城41天,大小激烈战斗20多场,太平军未能攻破桂林城池,洪秀全杨秀清决定撤围北上,去打全州。事先在象鼻山上扎起穿太平军服装的草人,又设置好长长的引线来点燃火药使大炮不停发射„„清军不敢出城追击,反而加强防守,待发现并无敌军时,太平军早已远走高飞了。向荣出得城来,只见到了太平军让人转给他的一件礼物:一具棺材,里面装的是乌兰泰总兵的尸体!

附记:

此后,太平军的概况是:继1852年4月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40日未克,后北取全州、进入湖南,又有5万农民、煤工参加。继久攻长沙不下,在益阳、岳州获船万余,招众水手成立水军。1853年攻下武昌,发展为50多万人的大军,顺长江东下,水陆并进势如破竹,直下九江、安庆等省会,焚烧田契借券,大获贫民拥护,队伍更加发展,直克南京,正式定都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继而北伐、西征达两年之久,政治军事均入全盛时期。曾国藩督办湘军以抗──成为近代史地方军阀私有军队之开端。

1856年9月”天京之变”内讧迭起,在天王暗示下,几天中北王韦昌辉杀害了东王及其精锐部属三万人,后又杀害石达开翼王府家属300余人,使军力人心严重受损。后天王又利用燕王秦日纲处死北王,召翼王进京辅政,然而多加抑制。翼王石达开负气率大部精锐离京远征,进一步削弱了战斗力(1863年6月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1858年,太平天国后期处境艰难,青年将领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击破江北大营扭转危局,解天京之围;1860年又破江南大营,并攻取苏南。后因湘军、淮军、英法军和洋枪队等中外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军内部又叛变不断,天京已变孤城。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19日天京陷落。

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建都14年(前后16年)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大半个中国,兵力强盛时近300万之众,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抗击过帝国主义侵略,用血与火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轰轰烈烈的一页!

—————————————————————————— 附图片:

2.桂林党建 篇二

我想去欣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好像一个绿色的屏障,山上绿树丛生。桂林的山更加奇特,可谓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腾空;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饮水的大象,有的像前行的骆驼……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我想去好好欣赏它的骆驼石、象鼻石和老人石。桂林的山很险峻。站在山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掉下去,打破漓江水的平静。每当夜晚降临,桂林的山就仿佛穿上了七彩的花衣,美丽无比,让你仿佛置若仙境。

我想去感受桂林的漓江。漓江的水非常非常的清,清的能看见江底的沙石、小螃蟹和小游鱼。漓江的水很静,静的像一面镜子,静的像漓江的水就不流动。漓江的水很绿,绿的像一块翡翠。想着想着我就恨不得驾上上一叶小舟,行驶在这碧波荡漾的漓江之上,感受一下“人在画中游”的幸福。

我想去吃桂林的名吃。来到桂林,不吃桂林的米粉就算白来了。桂林的米粉色泽鲜艳、味道可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色、香、味俱全了。这地方的米粉极多,你想吃什么味道,就有什么味道。桂林还有一句俗话“狗肉滚一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和尚也跳墙。”到了这不尝尝狗肉也算白来了,那个香气十里以外都能闻到。

3.桂林党建 篇三

星期五,我们一家开车去了阳朔。来到一间依山傍水的丽然酒店入住,准备明天去遇龙河坐竹筏。

第二天,我们起了床,刷牙洗脸,下一楼吃完早餐后,我们就来到码头,上了竹筏后,我们就启程了。我在岸边看见水底隐隐约约有一些石头呢。看着正在行驶的竹筏上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光着脚站在竹子上的。抬头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不留一片光秃的空地。放眼望去,舒服极了。

竹筏行驶了一会,忽然撑船的师傅指着左后方的一座山说:“你们看,那就是青蛙山。”我们扭头一看,那座山就像一只青蛙,背靠着我们蹲在大地上,生动极了!他又说:“前面还有座狮子山。”我们回过头来东张西望,发现右边有一座山,极像个狮子头,也是背对着我们的。看看这些山,我不由得想起了《望天门山》的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但这里的山和水,比它还壮观哩!

我本来以为这条遇龙河只是平平静静,没有什么东西的,但过了一会,撑船的师傅却说:“前面有一道落差,请把您们的东西保管好,免得下去的时候弄坏了,或者遗失。”一开始,我没准备好,一滑下去的时候,船头就溅起了水花,洒得我们的裤子都湿了。同时,我们脚下也淹了一点水,我马上收起脚,但已经迟了,把鞋子弄湿了。我的裤子不吸水,拍几下就干了。后来,我们又冲过了几道落差。

我们还向撑船的师傅一打听,原来这里有九道落差。

刚下了其中一道落差,撑船的师傅就说:“这里的`水是最深的,深五米。”我低头往下看,见这里的水清澈见底,虽然有五米,但水底的珊瑚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我把手伸进水里,哇,真凉!

大概快到终点了,只见前方有一座桥,上面有许多人在看遇龙河的美丽景色,桥两侧缠满了藤蔓,看起来非常古老,这便是遇龙桥,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这座桥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个书生去考试,半路就来到了这条河,那时没有桥,怎么过河呢?正在他毫无办法的时候,他突然看见河上游来一只大龟,无可奈何就登上了龟背,大龟就带他渡河。过了河之后,那只乌龟就变成了一条龙钻进水里不见了。然后他就去考试了,结果中了状元,回到这条河前,花钱建了一座桥,并命名为遇龙桥。因此这条河也叫遇龙河。

接着,撑船的师傅说:“有一部歌剧,叫做《刘三姐》的,就是在这里拍的。”他又给我们介绍了夫妻山和情侣山。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码头,我们就要跟这美丽的遇龙河说再见了,真舍不得啊!

4.桂林党建 篇四

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营造研究生群体创新性学术氛围、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我校面向广西各高校旅游及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举办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发展”研究生创新论坛论文征集,现诚向贵校(院)旅游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征集论坛论文。

一、论文主题

桂林旅游发展

二、论文指导思想

论坛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桂林旅游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北部湾开发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桂林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紧密结合桂林建设世界旅游城的背景,充分发挥我区研究生的学术智慧,为富民兴桂、富民强桂建言献策。

三、征文内容

思想创新,见解独特,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桂林旅游发展提出自己看法。主要专题或方向如下:

1、泛北部湾背景下桂林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

2、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3、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

4、生态桂林、文化桂林及创意桂林建设

5、桂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6、桂林酒店业(会展等)发展战略

7、桂林商务旅游信息平台建设

8、其它

四、截稿日期

2011年11月20日

五、征文要求

1.论文应做到主题鲜明、突出创新、结构严谨、观点正确、语言流畅、图表规范。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论文应是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已被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也可,但在来稿中注明刊物及发表日期。

3.论文须采用word格式,A4纸面排版,每篇论文(含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不超过6页,不得少于3000字。(论文详细格式要求见附件1)对不

合投稿规范的论文,组委会将不予受理。

六、奖励方式

1.所有入选论文将整理并编印论文集。

2.大会设立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30名,并颁 发优秀论文证书、奖金或奖品。

七、联系方式

论坛组委会: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人:康杰

电话:***

投稿信箱:gliteyh@163.com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发展”研究生创新论坛论文征集组委会

2011年10月27日

附件1:

桂林理工大学创新论坛征文格式

题目(黑体,小二,居中,不超过25字,不出现标点符号)

作者一1,作者二2,作者三1, 2…(黑体,五号,居中,不同单位用1,2上标标出)

(1.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作者单位:楷体,五号,居中,置于括号内)

摘要(黑体,小五):摘要内容„„(宋体,小五,主要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重点在于结果与结论,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

关键词(黑体,小五):„„;„„;„„(宋体,小五,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English title(罗马体,小三,加粗,居中,首词首字母大写,与中文对应)

Author A1, Author B2, Author C1, 2(作者英文名,罗马体,五号,居中,与中文对应,书写方式,如 王小六应写成WANG Xiao-liu,张三应写成ZHANG San)

(单位英文名称,罗马体,五号,居中,与中文对应,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

Abstract罗马体,小五,加粗):Content(英文摘要内容,罗马体,小五,与中文对应)

Key words(罗马体,小五,加粗):……;……;……(罗马体,小五,与中文对应)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1一级标题(黑体,四号,段前段后均为0.5行,文字与序号之间空两格)

1.1二级标题(黑体,五号,段前0.5行,段后1行,文字与序号之间空两格))

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单倍行距,文字与序号之间空两格)

基金项目(黑体,小五):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宋体,小五)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攻读学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

通讯作者: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学位,博导/硕导,研究方向,联系方式(E-mail)

2一级标题

„„„„„„„„

图片

图1图名(宋体,小五,加粗,居中)

Fig.1„„(英文图名,罗马体,小五,加粗,居中)

表1表头(宋体,小五,加粗,居中)

Tab.1„„(英文表头,罗马体,小五,加粗,居中)

表格内容

3一级标题

„„„„„„

参考文献:

[1] 伍世鉴, 何乾锋, 刘宗林.厚朴栽植密度的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3): 87—88.[2] Janus M, Inagaki M, Tryba B, et al.Carbon-modified TiO2 photocatalyst by ethanolCarbonization[J].Applied Catalysis, 2006, 63(3): 272—276.(参考文献,宋体,小五,数字和字母用罗马体,参照相关要求书写)

参考文献相关要求

1、期刊文献(作者少于三人全部列出,多于三人用等表示)

例:

[1] 伍世鉴, 何乾锋, 刘宗林.厚朴栽植密度的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3): 87—88.[1] 施利毅, 古宏晨, 李春忠, 等.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J].催化学报, 1999, 20(3): 338—342.2、英文期刊文献(作者少于三人全部列出,多于三人用et al表示)

例:

[1] Janus M, Inagaki M, Tryba B, et al.Carbon-modified TiO2 photocatalyst by ethanolCarbonization[J].Applied Catalysis, 2006, 63(3): 272—276.3、专著([标引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例:

[1] 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4、译著([标引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例:

[1] 西涅阿科夫, 潘诺夫.土壤耕作机械的理论和计算[M].李清桂,高尔光,张先达,等译.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1981.5、论文集([标引序号]作者.文章名[文献类型标志]//编者.文集名.版本.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例:

[1] 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G]//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25—129.6、专利([标引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号[P].发布日期.)

例:

[1] 曾德超.常速高速通用优化犁:中国, 85203720.1[P].1986-11-13.7、引用网上电子文献

例: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creader.com/news/ 20011219/ 100112190019.html.8、标准([标引序号]作者或责任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例:

[1]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40—42.9、学位论文([标引序号]作者.文题[D].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例:

5.桂林游记的散文 篇五

后来,我读阿紫笔下的漓江风情画,更是深深的折服了我,吸引着我,让我对这从小向往的地方,更添一份渴望,此生,一定要去一次桂林,游一次漓江,吃一次正宗的桂林米粉,穿一次正统的壮族少女服饰,欣赏一次刘三姐和阿牛哥订情的大榕树。

在钢筋水泥的地方呆久了,忽然就生了无数的厌烦心,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喊,出发吧,出发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那传说中的灵山秀水,去感受那传说中的风土人情。

当那天花落在群里问:“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的到来,为了我们永不丢失的纯真年代,一起去流浪吧,送给我们久违的六一节礼物,地点你们选”。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敲了二个字:“桂林”。当时大家问我:“冰冰你可想清楚了,桂林多雨,雨多蚊虫多,你确定你要去桂林”?我无比坚定的回答他:“确定,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大家都被逗笑了,后来,便订了目的地:桂林阳朔!

飞驰的大巴上,沿途的风景飞快的向后翻去,雀跃的心情,怎么也压抑不住,一路上都在傻笑着,打闹着。傍晚时分,到达梧州,导游让大家下车,自由活动。映入眼底的,是一大片让人欣喜的绿,透着无限的生命力,向外延伸着,像我们常穿的篷篷裙,山顶的信号塔、高压线,此时也像裙摆上装饰的蕾丝带一样,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不复我在闹市看到它的杂乱。人们常说,美由心生,看来确实如此。

到达阳朔,已是夜晚12点,长途的颠簸,让大家都疲惫不堪,我和Ivy一个房间,洗漱后,共享了她的美美面膜,还没等揭下,我已沉沉睡去。

当第一缕晨光,随着鸡鸣声的到来,导游的内线电话也跟着响起,提醒着我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拉开窗帘,桂花的清新弥漫在空中,透过古色古色的仿古木格窗,远处还是雾蒙蒙的一片,看不真切,忽然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可能是我极少出门的原因,忽然到了陌生的地方,醒来也没有闹钟一直吵个不停,便产生不真实的错觉。Ivy催我,你还在窗口发什么呆,快去准备啦,一会导游要催了,我们今天去吃正宗的桂林米粉”。

换上美衣,背上背包:“桂林,我终于来了”。去吃了正宗的桂林米粉和酸笋,第一站,我们去了遇龙河漂流,刚下过雨,水不算清澈,远远的从上面流下来,经过坝口,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河面上,三三二二的竹筏顺着河道飘荡。竹筏上,有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妹手拿扩音器在唱山歌,你若能合上,她便会送你一只小巧的锈球,我没合上,不过美丽的阿妹还是送了我一只小小的锈球,柔柔的道一句:“欢迎你,远道而来的客人,祝你幸福”!临水搭建的戏台上,四大才子在那依依呀呀的唱山歌,惹得竹筏上的阿妹一脸娇羞,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见此神情,猜想大约唱的便是爱情一类的歌吧。前方回流道口,脸晒得黑黑的阿翁,戴着斗笠赶着鸬鹚在抓鱼,像极了以前课本上的那张老翁小舟独立的景象。

吃罢农家菜,下午,我们去了溶洞奇观蝴蝶谷,乘船进入溶洞,清凉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彩灯的照映下,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欢迎着我们,忽然有了盗墓笔记里吴邪和小哥进入盗洞的感觉,我真扫兴,如此美景怎么会联想到那么恐怖的场景呢。

关于西游记里的东海龙宫的拍摄,在导游的尾尾道来下,一切都鲜活起来,仿佛看见,那老态龙钟的龙王,被三太子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被彩灯一照,更显滑稽。至溶洞深处,便是著名的蝴蝶泉了,洁白的钟乳石,像轻盈的蝴蝶翅膀,在叮叮咚咚声中展翅欲飞。更往深处行,便是有名的海市蜃楼聚龙潭,五彩的光影下,已然分不清哪是实物哪是虚影,一片五彩缤纷,惹得游人纷纷排队留影。

溶洞的尽头,吊桥连着对面的小山,人走上去,晃晃悠悠的特别好玩,曲曲折折的上到山顶,附视整个蝴蝶谷内外的美景,可能我们来的时间不对,很遗憾,没有欣赏到谷内蝴蝶纷纷的美丽景象,却看幸观看到美丽的壮族姑娘们,穿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手牵着手载歌载舞。

欣赏完蝴蝶谷的美景,我们去了图腾古道,体验甑皮岩人的返祖生活,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有女王坐在门口的宝座上和我们留影,皮肤黑黑的阿布和阿丽丽,甩着长长的头发,跳着欢快的草裙舞,拍着嘴巴发出哇哇的声音,和我们打招呼,道路二旁,错落着小木屋,其间有阿丽丽或在织布、做饭、带孩子……面对我们的围观一点也不怕生,哇哇的和我们打招呼。迂回路口,有阿布给我们画上代表尊贵客人的黄色图腾,一大群人跳着欢迎的舞蹈涌过来,拉着大家一起跳,导游在一边笑着喊,千万不要踩到他们的脚哦,如果踩到谁的脚了,今晚,就要跟他走的哟,惹来大家的笑声一片。

前方路口,有美丽的阿丽丽在比舞招亲,阿杰有幸被招中,热情美丽的姑娘抱紧他的胳膊不放手,大家起哄让他留下来,后来,阿杰唱了一首歌送给美丽的姑娘,才让我们继续前进。广场里,帅气的阿布和美丽的阿丽丽在吞火、碎玻璃、舞蛇、、木鼓、草裙舞……一幕幕,映在夕阳里,映在我们的心里,这美丽的图腾古道,热情美丽的甑皮人。

晚上,我们去了西街,夜幕下的阳朔西街,游人如潮。如果说桂林的山水是那如诗如画古典美人儿,遗世而独立,手中琴声悠悠,于轻挑慢捻中细数红尘万千。那么阳朔西街,就是那时尚尖上的前沿人物,它鲜妍,它热情,它,魅力四射!街道两旁,各种当地风情的织布、头饰,玩偶,琳琅满目。我和Ivy挑了小镜子、手织围巾、孔雀裙。街边大小酒吧林立,吧台前,烟雾弥漫处,火辣的性感女郎,热情的扭动着钢管舞,周围,尖叫声此起彼伏,我静坐一旁,看这一处静中取闹,仿佛又回到了灯红酒绿的都市中。

第二天,便去了梦中的漓江。路旁,有阿婆向我们兜售花环,配了我的白裙,仙气十足。我们乘了竹筏,开始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天空飘洒着细雨,漓江烟雨迷蒙。风轻轻,叶清灵,绿意写在盎然生机的大自然里。雨绵绵,草碧清,清秀印在灵山秀水的生命里。云悠悠,歌飞扬,歌声回荡在漓江两岸边。一层一层的石灰岩旁,凤尾竹哗啦啦的响,似乎在合着我们的歌声一样。更远处,那唱山歌的阿妹,俏生生的立在船头,满头银饰在水色滟潋处,闪着柔和的光芒。水绕人间流,歌随水而飘,人,菀在水中央!

芳草连天远,云雾绕山涧……

江中有岛,我们下了竹筏,去岛上拍照,穿上正宗的壮族服饰,扮成那壮族少女,体验一回异族风情,拉了花落穿上那壮族少年服饰,和我们留影。玩到兴起,把我的花环戴在他头上,让他穿上少女的服饰,和我这个假少年在漓江留影,他也任由我们胡闹,一幅万事好商量的好好先生样子,其实,能和他胡闹的机会那么少,那么少,回去后,他又变成那个严谨认真的学长了。

闹够了,疯够了,筏工吹起号子催我们了,开始下一程的旅行。一时兴起,坐于船头,撩起阵阵水珠攻向Ivy,在晨光中映出一道彩虹,映衬出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好像现在不真实的幸福一样,这样的快乐,却总也到不了心底,也许,是担心着马上面临失去的忧虑,也许,这本身就是不属于我的幸福。不想了,累!捻一块桂花糕,入品既溶,香甜的气息萦绕舌尖,想,这香甜的桂花,是否产于这坐山上,亦或那坐山呢?Ivy和Joan不吃,说甜食会长胖,被我爆打,硬逼着她吃了二小盒,来了桂林不吃桂花糕,不是白来了么。

三个多小时的漓江漂流,似乎还没玩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下过雨,漓江的水泛着浑,没能欣赏到课本上漓江的清、静、绿。还好,两岸的一片翠绿,让看久了钢筋水泥的眼睛,享受一场春天的色彩盛晏。感觉眼眼更明亮了,世界更清晰了,你和我,更近了。不知名的小花,密密的花苞藏在翠绿间,鼓着圆圆的笑脸,有胆儿大一点的,悄悄的露出半边嫩黄的脸,在阳光下颤微微的笑。

最后一站,去了大榕树,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订亲的地方,那枝繁叶茂的千年大榕树,已经很大很大了,周围植有树杆来撑住它的枝桠,传闻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树围有7米多,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巨大的绿色伞盖,罩着伞下游人如织,周围装有栅栏,游人如果绕树三圈,然后许愿,就能得到刘三姐和阿牛哥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晚上,我、Ivy、Joan、Kelly在窗前看星星,4个女人说了半宿的话,讲学校的趣事,作弄老师、戏损室友。讲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和妈妈作对,跑同学家让她着急到处找。讲以前喜欢的某某男生,见着他就脸红,连话都讲不出来。讲到最后,说起了生活的无奈,工作的艰辛,一起骂无良老板,一起抱怨社会的各种不公平,一起想家想妈妈,Joan和Kelly也没有回房间,四个女人聊着聊着就这样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6.桂林工作计划 篇六

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广西自治区桂东北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国家展览下的北部湾崛起政策的驱动下,桂林市的规划发展实现跨区域的崛起和发展势在必行。

临桂新城中心区位于桂林市临桂县城西部,距离桂林市中心区仅10公里。新城中心区西、北侧临机场快速路,分别连接两江国际机场和桂林市中心区;南侧通过万福路与桂林市区相联系,是航空、铁路、公路进入桂林市区的主要门户,交通十分便利。

本次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桂林市的发展需要和临桂县现状发展的综合优势基础,梳理临桂县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明确项目在“功能、空间、产业、文化”,的五个重作用,全面推动大桂林的发展建设。

2、工作思路

紧扣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点,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认识的机遇优势与压力困,集中突出合理性条件下项目发展的准确定位,其次通过前面的分析评价,对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蓝图,综合协调功能产业与空间特色、土地利用与交通环境等方面问题,最后在综合自然优势人文积淀方面,将文化与生态的意识进行设计,全面打造项目在宜人、活力的城市魅力

1、确立设计的目标

桂林市临桂县在国家展览下的北部湾崛起政策的驱动下,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临桂县中心城区需要通过有效的城市设计塑造一个与区域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总体目标形象以强化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美化城市社会生活环境。

2、建立思路的组织

规划为有效的抓住本项目的城市设计目标,将其划分为:背景研究、主题确立、结构整合、系统设计、特定空间五个部分以保证项目的空间优化设计。重点突出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组织、节点地标、环境景观。

3、把握成果的运用

规划从方案到管理、市场到专业的角度,进行整体控制策略、特别实施策略、局部调整研究三个部分的实施设计。

二、工作重点

1、从机遇背景与发展竞合入手

探讨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相适宜的功能构成,在横向对比、纵向检讨,整体借鉴比较中明确项目设计的理想,强化整体经济形象和空间形象。

2、把握城市与项目的规律特色

梳理城市的发展特点,挖掘项目的场地特征,借鉴同类案例设计,是化解设计矛盾,明确设计重点,塑造空间特色的根本。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发现设计创造价值的项目基础与城市需求,以提供能够保证项目活力与宜人的设计认识。

3、明确发展主题,建构特色空间

项目的主题构思与空间形象是这一阶段城市设计的重点,规划将依据前期的设计研究主要从要素的组织、空间的建构、交通的联系、设施的保障、生态人文等角度塑造城市整体空间的形象,重点放在功能结构、空间景观、交通组织上、重要的节点上。

4、结合管理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要实现从方案到管理的过度,一是需要强化如:土地性质、开发强度、道路体系、环境绿地等专题的研究,结合规划管理采用如政策性文件、技术性导规等手段进行细化组织;二是需要加强如:政策演变、市场调整、实施策略的研究,保证设计成果在不断的调整发展的变化中美丽起来。

三、成果形式

主要包括:概现状研究图、规划构思图、成果模拟图、专向规划图、城市设计导则、整体规划说明等六大部分的A3文本10套、光盘两套、A0规格图板4张、电视影片15分钟。

四、时间进度计划

本次规划计划总体时间将按照甲方提供的许可时间范围进行,本次项目组只就时间阶段做个简单的划分。

第一阶段: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意见沟通;

第二阶段:整合研究、初步构思、内部评价;

第三阶段:意见汇总、修正完善、成果提供。

五、组织建议

7.桂林山水课文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 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 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

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2、检查自学:

⑴ 填空:

这段话先写(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6、运用:

⑴ 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2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中的互动。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随即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甲:居第一位。

三、初读课文,进行预习

1、①读准生字读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大声地读通课文。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①啊的读音。

②指名读课文。

四、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理清段落

课文哪一节描写山?哪一节描写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诗如画的漓江,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全长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如果用关键的几个字来概括呢?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韵母带来句末啊的不同发音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3)师: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情试说。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板书: 总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推荐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描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3、桂林旅游局需要一批宣传员对那里的山水风光进行宣传,大家来出个主意,该怎样宣传?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三、学生质疑,讨论筛选。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四、合作探究,品读体验。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五:总结。

板书设计:大海 西湖 泰山 香山 水 桂林 山 (甲天下)静 清 绿 奇 秀 险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7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⑴ 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 静:

① 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②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 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 清:

①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 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③ 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 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 齐背。

⑷ 绿:

①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⑸ 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 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 奇:

① 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 指导朗读。

⑶ 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 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9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练习: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2)仿写: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把()比作了()。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真清啊!

(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啊!

(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12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认“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字,掌握“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浑源县境内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是哪儿吗?(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是的,我们家乡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雄伟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浑源儿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实在我们中国像北岳恒山一样的游览胜地还是有很多,比如,水平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师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板画小舟)看课文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总共几段?哪一段是讲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讲桂林的山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来看桂林的水(板画水),齐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师生对话:交流画住的语句,漓江水的特点是(板书静、清、绿)。

(1)请同学们用字或者关联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报告给老师。(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2)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亲切、亲昵或者可爱来评价,叠词使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3、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具体说明。老师读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

(1)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并在课件中学习“瑕”字。

(4)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4、这三个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是用什么标点符号隔开的?

5、这样写是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再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仿写排比句。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7、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明明是写漓江的水的,干嘛从一开始就写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读第一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这是对比手法,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8、读最后一句,找见一对反义词,(前进和后移)其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和第二段中的一个词是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欣赏和观赏)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二)观赏桂林的山

1、接下来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2、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归纳桂林山的特点。(依次请学生板画山)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并在课件中学习““障”字。)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师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1、理解“空中、山间、江上”这样的层次、方位、立体感觉。(板画云雾迷蒙、绿树红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理解:“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完成板书的画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板书)

4、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内化

1、看课文视频,此时此刻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桂林”改为“祖国”,想象一下祖国的山水。

2、加形容词来表示祖国山水的美?(秀丽、锦绣、美丽)

3、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水的美?

4、改成感叹句,会吗?

5、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是的,第七课《走进丽江》,你将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课《五彩池》,你将看到形状美,颜色美……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会映入我们的眼中,走进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渗透训练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课文教案13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党员评议自我评价发言下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