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本科生

2024-06-23

中南大学本科生(精选7篇)

1.中南大学本科生 篇一

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被称之Seminar, 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大学里普遍实施的指导本科生从事科学实践研究的教学制度。国外Seminar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科目的学习之后, 有计划、有秩序地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这些国家大学中基本无班级设置, 因此, 学生在参与Seminar的过程中, 不仅学习与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而且也使学生在生活态度与就业等方面得到指导。

在我国, 2002年10月, 随着北京大学在本科生中全面实行导师制[1]的试点的率先推开, 一些高校也纷纷开始了在本科生中建立导师制的探索。但是,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并非令人满意,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两年半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不仅重新审视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作用, 也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同时探索出了适合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度模式。笔者期待, 本研究成果能够对我国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方法

1. 经验总结法。

所谓经验总结法, 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 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 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法[2]。

2. 研究的具体实施。

(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本科生导师制度教学实践的经验为总结对象。 (2) 具体实施。本研究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总结的选题阶段。该阶段研究遵循经验总结法的应用性原则, 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近两年半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教学实践为经验总结的选题。第二阶段是经验总结的实施阶段。该阶段研究遵循经验总结法的创新性原则, 不仅对于本科生导师制度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更对别人尚未总结过的经验, 在内容、观点和方法上力求创新。第三阶段是经验总结的结果整理阶段。该阶段研究遵循经验总结法的科学性原则, 对经验事实进行科学的理论抽象。

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实践

1. 心理系本科生导师制建立。

2007年3月,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开始全面实施类似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本科生研究实践小组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 实践小组以导师姓名命名, 小组成员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成员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 (2) 作为教学试点, 学生无学分和学时, 参加和退出自愿。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以某种协议的方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 小组活动时间为两周一次, 每次1-2小时 (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该研究实践小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课堂上, 学生由于参与研究实践小组的活动表现了较以前更强的参与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彻底改变了学生是学习客体的被动局面,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由于本科生研究实践小组制缺乏规范性 (没有形成符合实际操作管理机制及考核制度) 及严谨性 (教师随机性操作) , 研究实践小组一度出现趋于解体的倾向。此阶段, 研究实践小组的维持主要依赖于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一原因导致了一些小组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2. 本科生导师制的改良。

针对上述问题, 心理系进行了以确保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实施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在教学大纲中确立与导师制度相关的课程。为了使本科生导师制在心理系的教学实践中规范化, 在教学大纲调整时, 加入了《心理学研究与实践》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该课程引导学生选择导师, 进入导师的研究实践小组;二是通过该课程巩固导师制度取得的研究成果;三是通过该课程对导师和学生实施考核。具体操作见表1。 (2) 研究实践小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后, 通过选修《心理学研究与实践》课程, 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导师, 然后进入导师的研究实践小组。研究小组的成员:由大二、三年级学生组成。研究内容: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主。活动形式: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 根据导师的安排, 学生以相关论文的学习与兴趣研究为主。 (3) 确立导师制度的考核方法。2007年12月心理系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导师制度的考核方法,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 根据心理系现有教学实际, 基本确立了可行性较强的导师制度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分为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针对教师的考核:将研究实践小组所取得的业绩纳入教师教学绩效、第二课堂建设及学科建设业绩中。针对学生的考核:学生通过《心理学研究与实践》课堂, 发表自己参与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获得成绩 (2个学分) 。

资料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2007版教学大纲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本科生导师制度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 本研究得出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 三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度模式。

对心理系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 本研究概括出“三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所谓三位一体中的“三位”, 一是将导师制纳入本科生教学规划 (确立相关课程) ;二是建立导师指导下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三是双向考核制 (针对导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 。上述内容可简单描述为:教学规划-分组实施-综合考核三位一体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笔者认为, 该三位一体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模式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学实际, 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目前, 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 因此很容易在本科生教学规划中纳入导师制度;第二, 经过改革开放30年, 我国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完全能够满足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需要;第三, 我国各高校具有符合其学校实际需要的成熟的考核制度, 如果认真研究不难从中找到适合导师制度考核的方法 (本研究中的考核方法正是由此得来的) 。

2.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实践以来, 心理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取得了优异成绩。两年中, 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研究立项5项, 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奖4项, 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奖1项, 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校级创新项目8项, 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参加各级大学生社会实践10余项, 参加人数达60余人次。从心理系导师制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绩看, 笔者认为, 本科生导师制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实现了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学术研究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导师制度实施过程中,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 更深入而具体地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产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热忱;二是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拓其科研创新能力。学生在参与导师科研活动中, 不仅可以学习到本学科研究的科研思路和科学思维, 也可以通过导师的指导领略导师独特科研素质, 从而建立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的科研创新理念。

3. 本科生导师制度与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在考察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时, 发现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对学生在学习和科研创新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也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明确导师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本研究以Goodenow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问卷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 [3]为测量工具, 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200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参与导师研究实践小组和学校归属感之间的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注:*P<0.05;**P<0.01

Goodenow的学校归属感问卷由18道题构成, 包括个人接纳, 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尊重等方面内容, 量表采用5点等级评定法 (学校归属感的取值范围1-90) 。学生通过自评获得学校归属感的情况, 分数越高学校归属感越好[4,5]。

表2显示, 在82名学生中, 导师研究实践小组参与组同学55名, 未参与组同学27名。对这两组同学间进行的学校归属感的t检验结果得出, 参不参与导师制度下的研究实践小组活动在学校归属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t=7.862, P<0.01) , 参与组同学 (M=72.216) 的学校归属感明显高于未参与组 (M=50.040) 。

在心理学上, 归属感 (feeling of belongingness) 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 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6]。关于学校归属感 (school belonging) ,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下了定义:Goodenow和Grady认为学校归属感即为在学校社会环境中, 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支持与接纳的程度;De Vos和Dijkstra的定义指出,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重要的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7]。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生活态度、学业成绩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学校归属感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8,9]。由此笔者认为,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升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本科生导师制度是提升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良好途径之一。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对象, 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创新为培养目标, 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是现阶段我国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应当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关于这一点, 不仅得到本研究成果的支持, 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类似的教学实践[10,11]的支持。但是,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我国高校,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并不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制度正式纳入教学系统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关于导师制度考核方法的建立很难达成一致看法。笔者期待, 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在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丁.北大本科生试行导师制明年将在新生中全面推行[N].北京娱乐信报, 2002-10-21.

[2]徐光华.试论“经验总结法”在现代教育科研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报, 2000 (02) .

[3]Carol Goodenow.School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sense of belonging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The annual of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1992.

[4]Laura D Pittman, Adeya Richmond.Academic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late adolescence: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belonging[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2007, 75 (04) :270-288.

[5]Tierra M Freeman, Lynley H Anderman, Jane M Jensen.Sense of belonging in college freshmen at the classroom and campus level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2007, 75 (03) :203-220.

[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187.

[7]包克冰, 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6 (26) .

[8]Karen F Osterman.Students’need for belonging in the school community[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0, 70 (03) :323-362.

[9]Mitchell Beck, James Malley.A pedagogy of belonging[J].Reclaiming and youth, 1998, 7 (03) :133-137.

[10]韩建华.对实施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 (01) .

2.中南大学本科生 篇二

[关键词] 管理教学 感性知识 课堂实验

云南财经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多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的两个学期开设。在大学本科生一、二年级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感觉最头疼的是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听管理学知识一头雾水,进入不了管理的情景中,而管理实验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没有管理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管理实验可以加深对相关管理理论的理解,体会到相关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初步尝试管理原理和方法的运用。管理实验从实验场地划分,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从实验方法划分,分为由真实人群参与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实验。针对目前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施情况,最可行、最便利的实验方法就是把教室当作实验室,进行由学生和教师这一真实人群参与的课堂实验。当然,这种实验不可能是管理理论、管理原理的全新发现实验,而只可能是体验管理理论原理的体验实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课堂实验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二是实验方法的选用问题;三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

一、课堂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由于管理学教学内容多,54个课时相对较少,课堂实验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因此有效选择课堂实验内容就非常重要。选择课堂实验内容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择管理学的重点内容或者核心内容;二是要便于实验操作。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课堂实验内容的选择按先后顺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管理活动实验。通过模拟现实中的某一管理问题,让学生体验管理在现实中普遍性、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等问题。例如,对书的管理实验、对班级的管理实验、对一个小商店的管理实验等均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实验。被普遍认可的管理者角色是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上述角色和技能可以进行综合实验也可以进行单项实验。例如,让某位学生扮演管理者,处理某一问题,其他同学分析该同学所扮演的管理者角色及其具备的管理技能,这是综合实验。由于上述角色和技能多数在后面内容中要涉及,为了避免重复,可以主要进行概念技能这一单项实验。我曾在课堂上进行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为某高校旧书商店抽象出反映其经营业务和核心精神的概念或者理念。学生抽象出“书虽陈旧,知识永存”、“轮回”、“价值再现”等概念或理念,学生反应非常好。

3.非正式组织在组织中的影响实验。这是配合梅奥人群关系理论所作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找出本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并让学生分析非正式组织对班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如在教学中,一个班的同学曾提到班上存在的“反恐精英游戏小组”。并分析了它的有利之处是:能够锻炼人的思维反应能力、明辨是非、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不利之处是:如果过分沉醉于其中,势必玩物丧志,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关心、支持和参加班上的各项活动。

4.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实验。这是配合信息获取这一章所作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本班的考试成绩资料,分析本班的考试和学习情况,站在班委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对策。

5.决策方法实验。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尽管这个概念不是很全面,但它反应了管理者所做的主要工作。因此决策方法的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决策方法实验包括头脑风暴法、集体决策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等。如在教学中,我曾用头脑风暴法做过“新型体温计”的决策实验;请同学扮演组织春游活动的“专家”,用德尔菲法作出有关春游活动的决策;根据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这一概率,让学生作出有关英语考级的决策来体验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应用。

6.计划书编写的实验。计划书有多种类型,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设计构架,商业计划书(含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是一个空白点,管理学中计划部分可以补上这一内容。实验题目是:观察和发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某一商业机会,编写一份商业计划书(或创业计划书)。在实验中你会发现,全班40~50份的商业计划书是那么丰富多彩,有关于在云南财经大学附近开设水果超市的商业计划、拟建大学生健身娱乐中心的商业计划、开设大学生旅馆的商业计划、创办旧书交换商店的商业计划等,同学们的创造性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7.组织机构设计和人员配备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模拟一个组织,给出组织需要做的工作和人数等条件,让学生为该组织设计组织机构并划出一份组织结构图,同时为各部门配备相关人员。也可以让学生为其创业计划中的企业设计组织机构并配备人员。

8.领导方式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一位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导,分析这位领导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指出其有效和不足的方面,探讨有效领导的对策,加深对领导理论的理解。

9.激励方式的实验。教师从一开始上本门课程就有意识地对学生采用某些激励方法,上到此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分析这些激励方法的利弊,探讨实现有效激励的措施。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曾把作业和发言捆绑在一起,即布置作业时,允许同学以书面方式交或者课堂上发言完成,然后根据同学的选择方式和选择理由来分析这一激励方式的利弊。

10.沟通方式的实验。沟通方式的实验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中感觉最便于操作的是口头沟通方式利弊的实验和模拟一个沟通环境的实验。口头沟通方式的利弊实验可以从一个同学开始,让其逐个传递某一信息,传到十个或者二十个同学时,第一个和第十或第二十个同学分别说出他想说的和最后听到的是否一致,让同学们体会口头沟通方式的利弊。模拟沟通环境的实验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同学在沟通中的表现,分析其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探讨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11.控制方法的实验。控制方法的实验也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根据本门课程老师采用的考勤控制方法,分析这种考勤控制方法的利弊,探讨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控制。

以上课堂实验内容是本人认为最重要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及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相配合,教学中可以灵活把握,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实验。

二、实验方法的采用问题

要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还必须针对实验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实验方法。教学中归结起来的方法有:

1.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的实验。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时间短,便于现场操作的实验。如上述内容中管理者概念技能的实验、头脑风暴法实验、德尔菲法实验、口头沟通方式利弊的实验、沟通模拟实验等。其优点是:直观生动、学生参与度大、课堂气氛好、实验效果好;其缺点是:占用上课时间多、其成功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场控制难度大。这一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应是课堂实验的主要方法

2.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验。老师对本班教学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实验。这种方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学生不经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等到讲到相关内容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分析,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此种方法适用于实验所需时间长,难以现场操作的实验。如上述内容中的激励方式实验、控制方法实验。其优点是直观生动、学生身临其境;其缺点是学生实验意识不强,对相关原理的体会不够深刻,较难进行控制。

3.布置学生课外进行实验,结果在课堂上交流的实验。此方法主要用于实验相对较大、占用时间长、课堂现场难于模拟的实验。如上述内容中信息收集分析的实验、商业计划书编写的实验、组织机构设计和人员配备的实验以及领导方式的实验。具体实施时,可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布置给学生,等到内容讲完时,要求学生也完成,同时在课堂上公布实验结果。此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选择余地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其缺点是:对实验过程难于控制;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较低;当学生敷衍了事时,实验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4.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方法。单项实验灵活性强、所花时间短、便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把握,但不利于对管理理论的系统把握。如头脑风暴法就可采用单项实验法。综合实验则相反,它有利于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系统把握,但灵活性差、所花时间长。最典型的综合实验就是:让学生模拟想创办一家企业,在作出这一决策后,着手编写一份商业计划书,这份商业计划如果被风险投资家看中,则该企业成立了。作为管理者,要考虑如何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机构设计和人员配备、如何对该企业进行领导(包括激励和沟通)、如何对该企业进行控制。这一综合实验囊括了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堂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单项实验或者综合实验或者两种方法并用。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

课堂实验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教学中发现有的实验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大,有的实验学生兴趣不大、参与度相对较低。一个班还有极个别同学从始至终都对实验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呢?笔者的体会是:

1.根据专业特点,灵活选择实验内容。管理学是全院性必修课,涉及的专业多种多样。对于管理专业及与管理专业接近的专业,学生实验兴趣较为浓厚,实验内容可以多一些、深一些。离管理专业较远的专业,实验内容可以少一些、浅一些。当然实验内容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要使学生无从下手。

2.根据班级氛围,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教学中发现,不同的教学班,其学习氛围也不同。如有的班非常活跃,擅长口头表达;有的班比较沉静,思考能力较强;有的班理论功底较强;有的班实际操作能力又要强一些。对于活跃、动手能力较强的班,可以多选择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甚至是表演及动手的实验内容。对于比较沉静、理论功底较强的班则可多选择需要一定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一定理论分析的实验内容。

3.合理安排实验次数。实验次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实验次数太少,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实验次数太多,学生又会生烦,影响着实验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情况,合理确定实验次数。从本人的教学经验看,一个学期五次左右为好。

4.实验时间安排。一个学期实验时间如何分布、每次实验时间多长也影响着实验效果。我的经验是:实验可以在学生有初步管理知识的第三周开始,然后隔一周或两周一次。十四周以后学生已经产生厌倦情绪,加之忙于应对考试,实验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每次实验的时间可以在半小时到两个课时之间考虑。

5.参与实验的成果与学习成绩挂钩。为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实验的程度及实验成果可以与作业、与平时成绩挂钩,进而与本门课程的成绩挂钩。现在的问题是,平时成绩在总分中只占20%,加上其他类型的作业所占比例,实验成绩所占比例就相当小,这当然难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对于对实验丝毫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更是不起作用。所以,我建议要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至少要达到30%。

强调课堂实验课在提高学生感性知识水平和感性认识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采用。课堂实验也还有诸如实验结果如何验证、实验内容如何具体化等问题需要探讨。但只要注意课堂实验方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努力探讨解决课堂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相信课堂实验课在管理学教学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迪昉等.管理学新视觉:实验管理学.管理学文摘卡,2003,(6):31.

3.大学本科生自我评价 篇三

大学本科生自我评价范文

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本人性格沉稳、细致、观体,发挥所长.在工作上,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团体的利益,集体意识强.能够与人充分合作,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对察力强、上进心强而且为人随和,易于沟通,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群团队及成员给出良好的意见.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

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的大学生活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使我对新知识、新事物有很快很好的上手能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很好的独立能力.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

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

识。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一篇关于统计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广大毕业生参考。

本人在校学习期间。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

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具体的从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来说就是。

在学习方面。本人以专业为主体,其他科目知识为辅。大学四年认真学习各科专业课程,已基本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为了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数理统计的领域,我平时从不放弃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只要是跟统计学有关的事情我都要去尝试,去努力把它做好。

另外,我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每天早上坚持起来晨读,注重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好英语语感;大学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扎

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做任何事都需要认真、耐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让我更珍惜所有劳动成果,更合理使用父母的血汗钱。在其中我更是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想觉悟更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为一名刚从走出学校大门的毕业生来说,社会实践确实比较缺少,但是我相信大学不但让我学习了广泛的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本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工作,谦虚学习,与公司共同进步。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就快要结束了,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学习上,努力学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把

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玩美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我是xx大学的一名好范文,应学校毕业设计的要求,在此对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个评价。

大学生活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从一

个少不更事的学生,接触了社会,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专业知识上,由于在校期间的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各学科的功课,扎实地掌握了财会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我圆满地完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对office办公软件能熟练操作,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同时英语水平、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在开始扬帆起行的未来,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工作,为走完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里,我将更加努力,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时间好快,还记得当初刚进入大学的喜悦,现在却要离开学校了。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刻,我为自己做个自我鉴定。

大学中学习的课程和专业有些让我不知所措,一些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分配让我找不到了自我。在这四年里面,我成绩基本是中等的,班级综合测评基本是位于中等左右。英语通过了四级,计算机过了一级。在后来的一步步挫败中,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想法和所谓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在以往的复习中整理笔记,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询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文献或者别人的论

文。在学习态度端正之后,不管是学习的兴趣还是学习的质量上有了一些提高。更加显著的一点就是在综合测评达到了最好。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而知不足”是我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除了必修课之外,我还坚持自学了多种计算机软件。学习之余,我还不忘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与社交活动。在思想行为方面,我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中南大学本科生 篇四

(二〇〇五年九月制订

二〇〇七年九月修订)

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对我校本科生注册做如下规定:

一、注册对象

凡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都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注册时间内,持规定的证件或相关事实证明材料到校办理注册手续。

二、受理部门

1、一年级学生注册(含报到)手续在复旦学院办理;

2、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每学期注册手续在学生所属院系办理;

3、开学两周内补注册手续在教务处注册考务中心办理。

三、注册手续

1、学生注册采取先电子注册后加盖注册章的办法。学生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办理注册手续。

2、学生应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注册前按规定缴纳学费,否则学校可取消其注册资格。

3、新生入学时须持“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及“高考准考证”等有关证明与材料,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4、自报到之日起的三个月为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期。经全面复查合格后,新生方可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根据情节予以处理,情节严重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凡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而被录取者,无论何时,一经查实,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5、新生报到后至注册前因故不能入校学习的,须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新生注册后因故不能入校学习的,须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6、新生在体检复查中被发现患有某种疾病,经学校指定的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认为不宜在学校学习、但经短期治疗后可达到健康标准者,经教务处批准,暂不注册,保留入学资格一年,离校治疗。保留入学资格者,应在下一学年开学前,提交书面入学申请,并同时提交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申请者经学校指定医院复查确认病愈的,按被编入年级的新生序列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逾期不提交书面入学申请者,视作放弃入学资格;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7、每学期开学时,在读学生须按时办理注册手续,确认学籍。延长学年的学生在延长修业期内,每学期也须按时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学生证遗失者可先电子注册,缓期补办加盖注册章手续。未经注册的学生,学校可取消其选课资格。

8、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按相关规定办理贷款等申请手续后,经批准可暂缓注册。暂缓注册的学生可以修读当学期相关课程,所修课程及成绩在正式注册后有效。暂缓注册学生应在获得助学贷款后一周内缴费注册。因未按规定申请贷款或获得贷款后不及时缴纳学费而造成未注册者,视为自动退学。

四、请假手续

因故不能按时到校注册(或报到)者,须及时向学校或院系提交推迟注册(或报到)的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推迟注册(或报到)期以两周为限,三天内由院系审批,三天以上至两周由教务处审批。经批准后,申请者方可推迟注册。未提出申请、申请未获批准或获准后逾期未注册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自动退学。

五、其他

5.大学本科生面试自我介绍 篇五

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锻炼,我在成长中不断的锻练自己,并在一定基础上有所提高。

思想上,我积极要求上进,以党员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团委学生干部,我组织学院和系部的各类学生集体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院运动会、文艺晚会、辩论赛、集体春游等;同时,还协助本班班委共同搞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开展多种学术活动、组织文体比赛;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各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和学生社团的日常职责及工作情况,协助各学生团体之间开展联谊活动,增进了各学生团体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充实了新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多年以来,我与各社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学习中,我脚踏实地,求实创新。一直努力的学习专业课知识,不仅成绩突出,曾多次获校内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更在国内外大型竞赛中获奖,先后赢得XXX年首届XXX建模竞赛二等奖、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和X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也早已通过英语四六级。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一时不忘严格的要求自己,先后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团员”和“院三好学生”等多项称号。

6.中南大学本科生 篇六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是以自行设计的问卷, 就涉及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观、性格、意志力、情绪等在内的内因系统因素和包括家庭、媒体、学校、社会在内的外因系统因素, 对500名大一至大四本科生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涉及农学、工学、人文、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 回收有效问卷432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内因系统

1. 性格因素。

包括情绪状况、自制力、自信度、意志力、包容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总体的性格因素较为正面、积极和乐观向上, 53.4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坚强勇敢;27.7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很强, 45.83%的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较强;59.03%的同学在面临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时能积极寻求合作者,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 仅有20.37%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反对, 包容度尚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性格因素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有20.6%的同学认为自己暴躁冲动, 12.03%的同学认为自己胆小自卑, 自制力和自信力的缺失;26.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在团队合作方面, 还有近40%的同学不愿意和尽量避免寻找合作者;从包容度来看, 做到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能接受并思考其存在理由的同学仅占28.93%。

2. 人生目标及方向。

对大学生人生目标及方向状况的了解将有利于针对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71.53%的学生选择了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的形成时间分别是初中23.15%、高中41.67%、大学35.18%, 人生目标自我认知的坚定程度为很坚定17.59%、坚定36.11%、可能会变35.42%、说不清楚10.88%。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决断能力较强, 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波动。在对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选择时, 社会经验的积累为41.44%, 专业技能提升为28.7%、人际关系改善18.52%、竞争意识的提高6.48%、其他4.86%, 前三项选项为大学生具有强烈学习需求的内容。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较强, 也有着非常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动机, 但同时他们的目标、态度和动机都还非常的不稳定, 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以满足其学习需求为基础, 把正面、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三观教育贯穿其中, 实现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和方向跟国家、集体的利益有机结合。

3. 情感诉求对象。

对即将真正意义上独立和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 情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了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渠道, 对于把握、化解大学生情感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在困惑无助时候大学生的倾诉对象占比分别是朋友43.06%、父母17.36%、自己解决14.35%、兄弟姐妹12.04%、老师10.19%、其他3%。这说明大学生的情感独立意识较强, 当面对情感问题的时候大多选择跟自己相近的朋友作为倾诉对象或者自己解决。在“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一题的选择中, 30.56%选择同宿舍舍友、21.3%为同班同学、13.66%为同校校友, 近66%都来自同一学校。这说明大学是大学生结识朋友和播种友谊的主要场所, 且在同一学校内随着空间、时间的距离扩大, 好朋友的范围和数量逐渐缩小。

4. 学习动机及兴趣专业匹配度。

对“你认真上课, 努力争取好的考试成绩的动机是什么?”一题的选择中, 51.62%选择了找个好工作、18.29%为对得起父母、15.28%为拿到毕业证、14.81%为争取奖学金。在对专业选择情况一题的选项中, 37.96%是按自己兴趣选择、21.3%是按父母意愿选择、11.11%是人云亦云的选择、29.63%是选无可选的选择。过半的同学选择就业作为学习的最大动机, 反映了大学生随着大学教育改革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市场化不断深入, 竞争意识得到加强, 拥有强烈的自我、自立意识;18.29%的同学选择了对得起父母说明满足家庭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专业兴趣不高的现状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持续钻研主动性降低、在该领域成为专才可能性减少等问题。

(二) 外因系统

1. 家庭因素。

在对“你觉得对你成长影响最大因素是什么?”一题的选择中, 家庭占52.54%、学校占20.13%、社会占13.65%、个人11.11%、媒介占1.15%。可见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家庭成员中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成员选择中, 父母占64.81%、同辈占18.29%、亲戚占11.81%、其他占5.09%。可见父母是能够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涉及到性格、学习动机、专业选择、情感等等方面。

2. 学校因素。

校园文化氛围、学风情况、生活环境、师资力量、同学舍友、社团组织、配套设施、社会实践等等都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对学校影响因素的选项中, 校园学风状况占41.20%、学校生活环境占31.25%、校园文化活动占17.82%、学校师资力量占9.73%。在对大学里谁最能影响大学生的调查中, 44.68%选择同学或朋友、15.74%选择舍友、14.81%选择班主任或辅导员、13.66%选择任课教师、11.11%选择社团组织。在对大学生在校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调查中, 31.71%选择看书、18.52%选择社团活动、17.59%选择上网、14.58%选择参加同学聚会、9.26%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8.34%外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对学生参与学校社会实践的情况调查中, 积极参与受益匪浅的占48.38%、积极参与收获不多的占30.09%、应付了事没有收获的占13.66%、懒得参与的占7.87%。总体来看,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基本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 校园环境的氛围影响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3. 媒介因素。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 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名人事迹、网络等。从媒介对大学生影响度的调查问卷答案中, 以上媒介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度分别如下:电影、电视、广播45.14%, 书本、杂志、报刊为23.15%, 名人事迹为11.81%, 其他 (如网络) 占19.9%。

4. 社会因素。

我们选取物质、道德、人际交往、就业这四个内容作为选项对大学生对其进行影响力度调查, 结果为:人际交往39.12%、社会风气 (如伦理道德等) 32.87%、就业压力17.36%、物质方面10.65%。人际交往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对社会的认识首先是对人的认识, 从单纯的家庭环境进入自我独立的跟人交往的大学校园, 人际交往就成了大学生认识人、认识社会的第一个课题。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当前大学生在成长成才道路上拥有较好的条件和环境, 但同时也在内外条件和环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特征, 值得我们注意和利用。一是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因素中还明显存在着意志力薄弱、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包容力不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二是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决断能力较强, 但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波动;三是大学生情感诉求渠道最重要的是朋友和父母, 朋友的分布又随空间扩大而减少;四是他们对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主观学习需求;五是校园因素和社会、媒介因素具有非常强的相互重合、补充、调节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由于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众多、复杂且相互交叉影响、互为因果, 所以无论是个人的内因还是外因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最终改变是由内而外发生的,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快地成人、成才, 必须使其内在的主观能动因素得以改变。良好的性格, 优秀的道德品质, 健康的情绪、情感状况, 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坚强的自制力、自信度、意志力, 海纳百川的包容度、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以及符合时代、国家要求和利益的人生价值观等这些自身素质和特质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肩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必须根据影响大学生内外因素的现状和特点, 牢牢以学校这个角度为出发点, 整合构建全部外因各个因素与内因因素之间的对应联系桥梁, 通过外界因素的介入来培养、熏陶、教化、影响大学生的内在心理、思想、品质、动机、行为等发生变化, 才能达到帮助其成长、成才这一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 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关注学生心理, 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有助于提升自身性格优势的活动。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步入成熟期的关键时刻, 良好性格的形成在这个阶段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管理当中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良好性格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持续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积极探索、创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来对大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鼓励、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诸如体育活动、拓展训练等能有效提升其自制力、自信力、意志力、团队精神、包容度等心理、性格优势的活动, 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强大的自身性格和心理基础。

2.创新“三观”教育传统模式, 强化大学“三观”教育影响力。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较强, 也有着非常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动机, 但同时他们的目标、态度和动机都还非常的不稳定, 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者要时刻以满足其对学习内容的最大需求为基础, 把正面、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贯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 把紧密与学生自我成长、成才需求结合作为一种指导思想, 创新性地开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和方向符合国家、集体的利益, 使三者有机结合的思政教育, 有效激发大学生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动力源泉功能。

3.重视情感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积极开展校风、班风、舍风建设及家校联系制度建设。经过大学生情感诉求渠道的分析, 我们知道大学生的情感依赖主要是朋友、父母、自身、兄弟姐妹和老师, 同时好朋友的最主要来源又是同一学校的舍友、同班同学和校友, 这就对学校校风、班风、舍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校风、班风、舍风建设是促进大学生之间互为良性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校内、班内、宿舍内的正面、积极向上风气的建立, 必定会对个体在情感诉求的微观渠道上得到正向、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家庭因素, 特别是家庭中的父母监护人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作用的客观存在, 也是我们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注、研究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这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时候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所能带来的作用和效果, 积极构建各个层级的家校沟通、对话平台, 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和教育, 帮助大学生尽早、尽多地实现人生价值和健康成长。

4.注重从学生需求出发, 因势利导开展素质能力教育。社会经验、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是目前大学生在竞争时代下自立发展的自然学习需求, 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开展提升学生社会经验、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速度和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和专业教育中充分考虑和增加社会交往、心理学、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等内容;在形式上, 针对不同受众和年纪的学生开展诸如选修课、课外专题辅导、讲座、主题班会、同伴教育、游戏比赛等等形式多样的素质能力提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不断深化学校固有的社会实践和专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形成良性互动, 良性发展, 真正做到从学生需求出发, 因势利导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5.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积极引导社会媒介因素。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将近要有三年半时间置身其中的学习、生活场所, 同时它还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的地方。我们不可能对社会、媒介绝对地屏蔽, 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理性和思辨来对其进行沉淀, 为我所用。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来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生活环境改善、师资力量提升、社团组织管理、配套设施改进等。一方面要针对社会、媒介各种热点问题采取不逃避、不躲闪的态度, 积极构建讨论、思辨的平台, 让学生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会判断和批判。另外一方面还要对于那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年龄承受的各种思潮、行为和态度加强监管。目的就是为大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苏宝芳.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泰安师专学报, 2002, (7) .

[2]陈艳, 邱培彪.论情绪因素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4) :55.

[3]刘雪梅, 贾恩峰.学习动机调查与大学生成才动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 (27) :6.

[4]史华楠, 周志进.论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外动力系统[J].高教建筑教育, 1999, (6) .

7.中南大学本科生 篇七

清华大学19日举行校园开放日,吸引了众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校参观咨询。

清华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清华积极开拓本科学生交流的方式,通过联合培养、联合学位、交换生、合作研究、海外实习、海外暑期学校、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比赛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赴境外学习机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成建制。近年来,学校又着力促进高层次、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项目发展。仅2009年就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20所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目前清华拥有与国际一流大学的50余个交换生项目。

此外,学校还积极策划或参与了全球工程师教育实习项目、华盛顿实习项目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实习项目等,为学生搭建了高层次的国外实习平台。目前,每年派出本科生可达600人左右。

据介绍,派出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是清华学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交换学习上,2008年秋季学期,清华已首次集中组织和选派了近百名大三年级学生赴海外24所知名大学进行交换学习。2009年秋季学期,清华又将选派110多名同学赴美国普渡大学、日本早稻田等海外32所知名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

上一篇: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踩气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