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2024-07-05

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共8篇)

1.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一

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其它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兴趣;主体环境;整合学科

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编辑文章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操作,我便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现象,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篇题目为“我的偶像”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各自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出现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指法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先让学生用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指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常用的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而学生则易将保护与未保护两种状态混淆。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准两只眼睛的位置,告诉学生,软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是不可侵犯的,即为 1

“写保护”。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状态,即为“不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们笑声一片,连连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境中得以突破。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

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学生练习的时间都不少于30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进行教学,收效教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且知识吸收快。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任务驱动形式、自主探索形式、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及自我评议等形式。所有这些形式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所进行的。并且,这些组织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因此这节课也得以成功。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整合其它学科,提高主体综合素质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让学生自觉做到“学以致用”。

1、与德育的整合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由此,我们可借用互联网和校园网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清楚,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平日里,我会注意搜集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老师师有看法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2、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各类学科联系紧密的综合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Word时,可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作文创作和修改;教作图软件时,可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Powerpoint时,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给亲友的精美贺卡;在教上网时,可结合音乐、语文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又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2.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二

广义的理解,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融合,使之成为语文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达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立足点是语文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至少具有如下功用:

一、从教育目的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984年2月16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上海科技成果展,看到13岁的李劲能操作电脑,对周围的陪同人员说了一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多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四大课程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标目标和内容”共有10条,第10条就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可以说,语文学科引入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发展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一句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2015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认为中国现行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是当前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已初见端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谐的环境,并渗入到语文学科各领域。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三个面向’,第一个是面向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简单点说就是高效率。”信息技术不但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等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与便利的条件。为此,课标在相关“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从学习对象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生态

对于工具、手段的改进,战国时期荀子就已提出“善假于物”的见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强调改进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改进,必须考虑对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刚传到中国来,鲁迅就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的确,从信息论角度看,采用视听手段,有利于信息的吸收。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形象性,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如展示画面与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再如提供各类情境,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和理解教材——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一般取决于感性材料的多寡。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知觉就越完整等。

除了显而易见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我们能够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除了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外,还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尤其能激发男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男生具有三大学习特征:自主、多维和深度。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往往给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不仅能有效改善和优化男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有效激发男生自我管理潜能。

一句话,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过程、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着裂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语文教学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多媒体、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当前语文课程整合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文特级教师臧慧芬老师就配合三年级语文教学使用了19部电影(故事片、科教片、风光片等)配合16篇课文的教学。比如教《赵州桥》时观看科教片《中国石拱桥》,学《颐和园》时观看风光片《颐和园》,教《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让学生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学生观看电影的时间也不同:有的放在课前,有的放在课中,还有的放在教学后。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就随课观看风光片《长白山珍奇》,而《沙漠里的船》则是在教课前观看科教片《沙漠》和风光片《沙州纪行》,学完《蝙蝠和雷达》后观看科教片《仿生学》。臧老师的探索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进活动。

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如“主题探索式阅读教学模式”“支架法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大多依托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游弋在丰富的知识海洋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主动获取信息,发展语文能力。倪文锦、谢锡金教授总结了这些教学模式,认为它们基本都包括如下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其次是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学习,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然后是建构应用,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最后是效果测评,及时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回来,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做到有效把握,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虽然“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学习创造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共振。但是也要避免为用而用,乃至乱用的弊病,对此,王荣生教授等主编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出多媒体资源使用中需要警惕的几个误区:景物或可再现的某个过程,用动画演示,失真、背离自然;用影视剧人物表演欣赏代替文本人物性格分析;悠远、开阔的意境局限于静态、有限的照片;用音乐渲染文本所体现的情绪,但干扰课堂表达的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交际性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作为训练学生书面语言的习作教学,同样关注实用性和交际性。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用武之地,使得作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交际性。

1.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借助特定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将既有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立体地展示和动态地演示出来。

我曾在四年。级状物作文课《祥和花苑的橘树》上运用PPT软件制作纲要信息图,引导学生在三年级写清楚的基础上学习写具体,这里涉及如何观察的知识,主要是运用“六感”(观察感受层面,即眼看、鼻嗅、手摸、口尝、心想、肤觉),写好事物的“三态”(习作内容层面,即形、色、味)。如此,学生一目了然,好学易记。

PowerPoint中的结构图可以立体展示知识,概念间的关系,PowerPoint和白板中的动画效果和即时书写功能可以用来动态展示。当涉及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时,Inspiration、Freemind等都是很好用的工具,并且这些工具都简单易学。

2. 帮助学生交流发表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典型表象到内部言语,再转化到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求几十名学生“齐步走”,统一要求、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既增加了习作难度,又压抑了创造性。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习作教学,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将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学习软件,学生就可以据此开展自我学习与训练。倘若在习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可以就某一问题跟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写完后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点评;也可以调阅其他同学的习作,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里需要注意:一是鼓励采用电脑写作,这样便于修改,学生可以减少大量的誊抄时间,电子文档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发表,及时跟别人交流。二是鼓励采用在线交流工具。交流工具大致可以分为同步交流工具和异步交流工具两种。前者如QQ、MSN,好处是可以使作者及时发表,并及时获得反馈。异步交流工具有Blog、BBS、邮件等。三是鼓励及时修改,借助平台展开讨论,吸取老师、同学、博友等读者的意见后再修改草稿,展示作文。

3. 构建写作网络平台

目前小学写作基本无写作教材,无过程指导,无习作评价等。因此,构建写作教学的网络平台十分必要。倪文锦教授等介绍的《这样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这样作文》基于网络构建,选用了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摄影、动画、影视等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提供了鲜活的练习及学生习作。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自由组合,自成系统,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整个平台框架有教学系统的建构、资料库系统的建构以及网络互动系统的建构等。

三、立足课程标准,研制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等有机融合,必须有明晰的阶梯。语文课标这方面有要求,但较为笼统、模糊。每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点上有哪些要求,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不能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因此需要我们研读课标,发挥创造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适切的具有层级性的学习目标。这一点可以向新加坡借鉴。新加坡2000年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十分醒目地列出了资讯科技方面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和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维方面的能力”,后面又分三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奠基第一阶段(1、2年级)、奠基第二阶段(3、4年级)和定向阶段(5、6年级)的听说读写以及思维、资讯科技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如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能初步使用资讯科技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益,做到:能使用校内的华文软件;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华文的学习;

能初步通过资讯科技与他人用华文作有限度的交际沟通;能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适合程度的交际沟通,并发表简短的意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媒体获取所需要的华文资料”。

3.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小学阶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达到为自身提供终身学习条件的目的。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所学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地享受着这一成果带来的喜悦。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是,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无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演示上,而是与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密地融合。并以此为媒介创设师生合作学习的情境场,成为师与生、生与学习内容、师与教学内容的粘合剂。比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在课件演示的同时由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完成师生合作的教与学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场。比如,《一夜的工作》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日理万机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同时,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的片段,创设语文训练的情境场,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或进行练笔活动,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实践中活化语文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其思维兴趣的舞台,要以新颖独特的设计使课堂中教师精当的语言,连成线、串成链,成为学生顺利构建知识结构的纽带。所以,选择与设计问题,选择什么样问题,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任务,又是教师教学思维设计必须重视的。教师要精心设疑创境。恰当地把传统手段(教师的语言、板书、学具、形体模型等)和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cai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并在最佳作用点,最佳作用时机切入,如在引发动机时创设情境;在建构知识时提供影图;在形成表象时演示过程;在动手操作时投影示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开国大典》是五年级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有50多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也是十分抽象肃穆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怎样弥补现实与学生头脑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化难为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校园网、因特网上获取大量的开国大典的资料。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群众游行情景等都可以再现到屏幕上。网络使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扩大了视野把学生带入到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月光曲》、《凡卡》、《猴王出世》、《将相和》,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优美散文等等。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语文主要凭借的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地展现,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4.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开拓思路;激发想象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1、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

生主体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宽广的通道,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2、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枯燥的说教,乏味的文字,很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尽管我们使劲浑身解术,课堂花样百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不过是会读一篇课文,认识了几个字词,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学生对革命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在讲《金色的鱼钩》

前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过雪山的场景,以及《长征》视频,配以文字,说明条件的艰苦,红军战士面临的种种困难,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敬佩情,那么学生就能理解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再如在葡萄沟一课的开头,设计一段新疆维吾尔族乐曲,随着乐曲画面出现了一群新疆姑娘,她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他们的情绪,各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有的还随着音乐动了起来,仿佛真的来到了葡萄沟,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

3、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展示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

4、引入信息,缩进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

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染也敏感起来。如教学《海底世界》中,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利用信息工具,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内容如下:搜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把学生引入雷锋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更要养成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的好习惯,因为它同读书看报一样能丰富人的知识。自由浏览有一定目的性,但不确定具体内容,活动范围更大,更广阔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比如学习古诗,进行一次古诗大赛,要求描述诗的意境、写作背景,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多数同学能从网上查阅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插入精美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还要学会摘录下载。信息技术资料丰富,对获取的大量信息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在布置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中有的学生收集到许多目前海岛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为对西沙群岛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其中掺杂着许多历史回顾,对于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关系不是太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适时必要的下载。在众多的资料中,要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来收集,有重点,简单明了,便于汇报,要学会归纳总结资料。

6、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教师不应把计算机作为控制学生的“现代武器”,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创设合适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处理: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点击交流中心问题库,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内容。第四步、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做过程,理解为什

么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7、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变化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读懂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其次组织学生在网上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弄清五种新型玻璃各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在电脑上为其做广告,向大家推销,以次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然后,学习小组成员在网上演示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最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的意见。在计算机上修改自己的广告,再打印出来,分发给朋友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交际,学会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5.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五

摘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可以作为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两大力度,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的有效集成以及信息语言课堂的建设,在提高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1、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引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过程策略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络化,更好地提高教育人员素质,促进全体教师、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是高中学生学习汉语都应该积极改变旧的传统观。他们能够清晰地分析和理解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今天可以继承,但是缺陷我们必须放弃。互联网大数据的到来,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它不是建立在人类意志的基础上的,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高中生应努力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2、信息技术下,教师的角色变化

中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尊重汉语学科的特点,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准确把握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避免误解,有效整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提高语文能力当做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的“教”、“教”、“听”、“训”已不适应语言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具有鲜明视觉特征的感官教学,将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而领会语言的魅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语文学科是有用的,因为它集声、光、形于一体,突出形象,创造情境,丰富课堂,吸引注意力,启发思维,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在信息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表演”于前台到“指导”在后桌,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事先准备的课程,它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彻底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序的教学活动。

3、信息技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教材是传统教学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忽视学生对课本文本的学习。教材是表面图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节应该是一个重点,可以提供高效的语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一大困难,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件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从而减少困难,在教学上取得突破。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准确传达信息,而且能够灵活地处理信息。虽然信息技术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跃,课堂气氛浓厚,但在设计PPT时应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举个例子,以“荷塘月色”为例,在备课时,老师可以考虑用ppt与课本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气氛。制作ppt时可以用荷塘作为设计背景,教材内容在此图的基础上出现,在相应的地方表示,解读,但是,在解读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PPT,要结合传统的黑板教学。因为每个课件课件是预先设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条例。

然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机性是非常大的。语文的教学讨论与竞争并存,然而现实中在老师和学生的讨论时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然而,有些教师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会故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老师所设计的答案,答案的统一使得原有的丰富而生动的课堂变得简单而统一,这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概念是完全相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老师的肢体语言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包括板书,目光接触,和教学态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生活方式和学习。学习的精神是由思想,影响情感,人格和学术风格。在课堂教学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多彩的阅读世界,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交际工具。思维的发展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通过语言的运用,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欣赏和审美创造,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传统的中国革命的作品,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外国作家的作品,科学与文化的着作,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趣;文化的继承和理解,热爱中国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进一步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通过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从而使整个班级得到解决、层层推进。在网络课堂上,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关注社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主探究,获取信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的不足。这种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对教学的被动接受,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转变,最终利益交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培养她们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简而言之,这是一项与我们在20世纪进行的语言教学改革密不可分的改革,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教学面临未来的挑战,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对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语文教科书面临着空前广阔的视野、前所未有的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这是师生互动难以想象的以及前所未有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仅将切断语言教学自身发展的历史,而且将从根本上产生变化。然而,只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目标、条件和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去,走得更远。总之,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语文发展时代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文海山。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发展与创新,。2。

[2]石国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

[3]高芳。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6.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六

【中文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实践。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强烈愿望,如何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笔者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在总结前人电子学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评价中融入电子学档评价的理念,运用评价量规,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学生发展的评估。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建构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了本文中有关评价的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电子学档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并分析了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优势,第四章对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实践效果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五章总结本课题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英文摘要】As the changes in the idea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odes can’t perfectly adap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nowadays.Putting the new assessment modes in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a common and strong desire of educationalists.How to put the ideas of new teaching assessment into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 people working on education reform.In the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assessment of the In...【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英文关键词】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Studies assessment E-learning portfolio Rubric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中文摘要4-610-17

ABSTRACT6-7

第一章 绪论1.1.1 基于教育评价改1.1 问题的提出10-11革的要求10要求10-11式的要求111212-1314-15习评价15

1.1.2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自身特点的1.1.3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1.2 研究意义11-12

1.3 研究内容1.4 研究现状12-15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1.5.1 课程评价与学

第二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41.5 有关概念界定15-171.5.2 学档评价与电子学档评价15-17

章 理论基础17-20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18-20构建20-3420-212121-22设计22-30录23-24与反思29-30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1717-18

2.3 真实性评估理论

2.2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的3.1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原则3.2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思路3.3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目标的制定3.4 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电子学档评价的模块

3.4.1 学生个人信息233.4.3 学生作品集24-29

3.4.6 学习评价信息

3.4.2 学习活动记3.4.5 学习的体验3.5 电子学档评价的实施过程30-32论》课程中的优势教学论》的实践研究34-3634

32-34

3.6 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第四章 电子学档应用于《信息技术4.1 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

4.1.2 教学班级情况4.1.4 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4-614.1.1 实施时间344.1.3 实施计划34-35

35-36和电子学档内容要求36

4.1.5 学生考核方式4.2 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评价的案例

4.2.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4.2.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4.2.3 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块中的实

4.3 实践结果分析53-60

4.3.1 实践结

4.4 分析36-5336-3737施过程37-53果质性分析54-58

4.3.2 实践结果定量分析58-60

实践小结60-61究结论6163-6570-7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5.1 研参考文献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61-63附录致谢

65-7071

7.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篇七

一、驰骋信息高速路,促进实践广研究

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如何使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把互联网的运用巧妙地融进语文教学中。互联网的搜索是强大而实用的工具,邮箱是快捷而最方便的,实用软件更是多不胜数……。如果学生能运用好这些功能,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在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要具有使用网络效率高的观点,这不能空谈,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证明给学生看。

如我在教《向命运挑战》一课时,学生对霍金的资料了解甚少,课前,我带领学生到网络教室集体预习,学生很快就方便地寻找到了很多有关霍金的生平事迹、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资料。课后,我又在“向命运挑战”的学习网站引领学生在论坛上发表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当然,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后,可将信息技术的提高融进平时的学习之中,如把作文赏析课的内容交给学生去搜集整理,把作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给老师,把朗诵比赛的伴奏、布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完成,这就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融进了语文教学中。

将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训融进语文实践活动中,还有很多有益的事情可做的。比如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最终综述成文,其本身无疑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计出可行的课题,并建设“专题网站”。也是语文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提高的良好途径。

二、全面接触多媒体,审美想象求合一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语文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多媒体综合处理能力。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完《向往奥运》一文时,请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北京奥运2008奥运会徽、吉祥物或设计宣传海报等,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奥运的向往。学生在广泛地查找、搜集资料后运用“画图”、“金山画王”等设计出了“小报”“海报”“吉祥物”“音像宣传片”等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作品,

由此可见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进行课后实践,自己进行思维加工,通过电脑图象来表现课文内容、人物形象、风景静物。学生有了课堂的学习基础,就能通过“画图”绘出富于思想的图片。就好像我们让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那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这一活动虽然工作量较大,但学生普遍非常喜欢。它既是读写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良好审美情趣的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更是信息的获取与筛选、图象的处理、音乐的剪辑、小动画的制作、整体的设计规划等电脑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学生的多媒体综合处理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多大的提高。

再如:为了提高学生朗诵古诗的水平,我们班举行古诗朗诵比赛,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古诗,挑选伴奏,设置布景。在老师指点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学网站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古诗,在电脑里播放自己喜欢的与古诗协调的古筝伴奏,在大屏幕上布置与古诗内容吻合的图片作为背景。一次简单的古诗朗诵会却和信息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古诗朗诵精彩纷呈,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使用了搜索引擎、文件下载、多媒体软件等多种互联网工具,不知不觉中学生遨游互联网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这种进步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长足进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新的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了。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的魔术师,在信息技术走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量与度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操作中,应该把握好使用的时间跟效率的问题。例如:作文的写作,我们既要强调网络的优势,但又不能全部的作文均在网络上来完成,传统书写保持有的让学生随时写作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掌握好这两方面的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两方面的优势,克服两方面的缺陷。

8.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化教育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2-01

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机电、自动化和电子应用等专业中的电子基础知识。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实践性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符合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的理念。

1 信息化教育技术概述

信息化教育技术,即是指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进行整合,以多维动态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超链接使这些文件之间产生联系,常见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即是PPT课件。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具备的优点,可以把复杂的、多样的知识进行可视化,把要解决的问题形象直观化,使老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阐述知识和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在教学中能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互动性和工程性等有效的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性教学。

2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分析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輯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较多,学习的难度较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单一的、复杂的课本知识变成生动、具体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的增加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2 互动性的特点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很强的信息集成性和可交互性的特点。它可以将声音、画面、视频、动画的等多种信息加工在一起来呈现老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信息,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供选择。多媒体技术的可交互性还可以随时的为教学提供对教学结果的检测和学生的练习,如设计简单的小动画,把题目设计在其中,让学生的回答问题与小动画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师生之间交流的新平台和学生获得实践的平台。如在进行译码器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制作一个互动动画,演示二位制不同代码输入下译码器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2.3 启发性特点

多媒体教学相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营造教学氛围和知识情景,将知识还原到实践性的情景中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潜能。如在教学中,将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PN单向导电性的教学中,先运用Multisim进行仿真,引导学生对PN结反向偏置时的电路仿真情况进行观察,最后启发学生对PN结单向导电性的特性进行总结。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实际案例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内容,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其对电子技术的综合认识水平。

2.4 实践性特点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学生除了需要完成电子技术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性,是由其课程特点决定的,也是由于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电子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增强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Multisim软件提供了全面的集成化设计环境,可以完成电子仿真分析、原理图设计输入和电路功能测试等多种工作,与实际工作中的仪表和仿真元件非常接近,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体验。在进行实验课程时,老师可以先应用Multisim进行设计仿真,让学生了解电路或者电气元件变化时,所带来的电路性能变化,再动手进行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效率。

2.5 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是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而创新和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的新的要求。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将新的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等引入教学中来,以丰富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子技术环境。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既可以在探究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可以锻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探究的能力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生进行更深入专业学习的必要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不但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技术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发展模式,将电子技术基础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实现启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铁.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1(1):15.

[2]姚福安,卞琳,周常森.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层次化、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25-26.

上一篇: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弊端下一篇:协和博士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