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2024-06-22

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共11篇)

1.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一

在体育课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本文作者对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分院200名学生一学期的体育课安排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锻炼方法,并对学生的.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教学体育课,并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学生体质有显著的影响.

作 者:白雪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遵义,563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80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内容和方法 体质增强

2.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二

所谓思维实验是一种在人脑中进行的实验, 它既没有实在的仪器设备也没有实际的实验操作, 而是以逻辑推理为根据, 在思维中虚拟塑造的实验。思维实验不受现实物质条件的限制, 只须借助于想象力, 就可以使实验者置身于任何对象的环境中。比如公元前五世纪, 芝诺用思维实验论证了“阿基里斯追不上龟”的命题。在《天下篇》中, 庄子用“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的思维实验论证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思维实验的几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理想性、逻辑性、与经验事实的关联性[1]。

本文试图借助思维实验的方式, 将体育课程教学所期望实现的状态——即每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作为因变量, 将学习评价的类型——即统一评价标准的学习评价与非统一评价标准的个体内差异评价——作为自变量, 将课程内容与教材、单元 (或课时)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作为相关变量, 就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评价对体育课程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展开论证。

二、论证的展开

(一) 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当体育课程教学被置于统一的评价标准的背景中时, 即便课程设置者的本意是指向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发展, 但是, 由于统一的评价标准 (即成绩等级) 在运动技能方面表现为特定运动条件下特定技术动作的达成状况, 这使得学生所获得的成绩等级成为了每个学生各自最大程度发展状况的表征。也就是说, 无论课程设置者的主观愿望是怎样的, 但实际上是将每个学生的最大程度发展具体化为了预先规定的成绩等级。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会发现体育课程教学的展开实际上已经背离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初衷。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以下考虑:

其一, 即便教师在选择身体练习时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或水平状况, 但由于最终的评价是以预先规定的标准为参照, 从而决定了教师没有必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或水平来作为选择相关身体练习的出发点。也就是说, 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开始之初就已经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这使得部分学生即便努力也不能得到较高的等级, 某些学生即便不那么努力也能够得到较高的等级。由于那些获得好 (或不好) 等级的学生很可能是由于原先的基础就比较好 (或不好) 所致, 因此, 这意味着预先确定的成绩等级与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获得了最大程度发展之间并不具有对应关系。

其二, 由于教学效果的良否是以预先确定的统一评价标准为参照, 这使得预先规定的评价标准就成为了制约教师行为的逻辑起点, 即教师不得不以预先规定的评价标准为出发点来选择相关的身体练习。比如当评价标准所规定的是篮球的投篮要在怎样的距离内, 以怎样的技术动作将怎样大小的篮球投进怎样高度和直径的球筐之中时, 教师在选择相关的身体练习时, 也就自然要以这个规定为中心来选择与其对应的身体练习。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选择身体练习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不是学生原有的基础, 这使得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得不让位于预先规定的评价标准。

其三, 当体育课程教学被置于统一评价标准的背景中时,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表现出相应的反馈机能, 但由于这些反馈信息都是出现在教师以评价标准为导向所设置的身体练习平台上, 而这些身体练习来自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 而非处于这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 那些原先基础较低的学生只能在教师降低难度或要求的状况下获得相关信息, 然而这些信息无助于改变他们获得低等级评价成绩的结果, 从而导致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其四, 在这种背景中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同样受到统一评价标准的制约,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不得不表现为“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将达到怎样的水平”的描述方式, 使得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就已经被排除在教学目标之外。而处于“大部分学生”中某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因为不必怎样努力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这使得教学目标在客观上, 并不是指向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这一所期望的状态。

以上讨论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刺激物 (如教材) 不得不以预先规定的统一评价标准为参照, 这使得评价标准的达成成为了选择身体练习的出发点, 而每个学生的最大程度发展则被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2.由于体育课程教学是以评价标准为中心而展开, 因此, “教教材”而不是“教内容”也就成为必然;3.由于教师所提供的刺激物 (如身体练习) 是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依据, 而不是以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为依据, 这必然使得部分学生所进行的身体练习不在其最近发展区, 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自始至终都受到压制和打击, 同时也就意味着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发展”这一所期望的状态背道而驰。

(二) 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由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不预先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当体育课程处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之中时, 并不存在预先被确定的统一评价标准, 因此, 依据评价标准选择教材——即考什么就教什么——的逻辑也就随之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教师在这种环境中将不是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作为选择教材的依据, 而只能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作为选择教材的依据。

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先于教学过程之前被规定的存在, 处于这种背景中的体育教师, 不得不按照“规定考什么就教什么”的逻辑设计教学和展开教学的过程。而一旦将评价改变为个体内差异评价后, 虽然学习评价依旧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但此时确定评价标准的权力已下放到教师的手中, 评价标准的确定则是伴随教学过程之中而发生的存在, 这使得教学设计和展开所依据的只能是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当学习评价的身份由自上而下的“空降型”转变为与具体教学过程同步发生的“内生型”时, 意味着评价标准的选择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样, 已经转换为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展开的组成部分, 而不是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发生之前就被强行规定了的存在, 从而使得“评价什么就教什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更明确的说, 当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背景展开时, 情况随之发生如下的一系列变化:1.以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为依据, 从最近发展区的立场出发, 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具体化为与其适宜的教材将成为必然;2.学习评价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 (即考试成绩) 转换为以信息反馈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将成为必然;3.以分层的方式来设置教学目标将成为必然。

下面分别对其展开讨论。

其一, 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体育课程教学由“教教材”向“教内容”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当体育课程教学处于统一评价标准的背景中时, 评价标准构成了教师选择教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既然评价标准是统一的, 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 (比如身体练习) 时的基本策略是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方式来寻求相应的教材, 这也就是导致“教教材”之所以发生的客观原因所在。然而, 当体育课程教学处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之中时, 由于不存在预先规定的统一评价标准, 教师只能依据所规定的课程内容来选择教材。此时, 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师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相同的课程内容转换为与其发展水平所适宜的不同教材。也就是说,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对课程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予以界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 并在其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具体为类别相同而“技术动作”或“运动条件”或“运动课题”不同的身体练习 (即教材) 。

以“前滚翻”这个课程内容为例。当教师将前滚翻的内涵界定为“围绕身体的横轴, 依次经由颈和后背后翻转一周”的动作时, 则可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在“技术动作”方面, 既可将其表现为翻转后成蹲撑的状态, 也可将其表现为翻转后成坐撑的状态;既可表现为用手掌支撑, 也可表现为以握拳 (或手背) 支撑的方式进行;既可表现为团身前滚翻, 也可表现为远撑前滚翻。在“运动条件”方面, 既可将其表现为平面进行, 也可表现为由高处向低处进行翻滚或由低处向高处的翻滚;既可以表现为独立完成动作, 也可以表现为在他人帮助下完成动作。在“运动课题”方面, 既可以表现为要求能够完成动作, 也可以表现为对流畅性和连贯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等。我们可以注意到, 当教师将作为课程内容的“前滚翻”按照诸如上述方式表现时, 一方面可以与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构成适宜的对应关系, 从而为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它们在统一性方面又都归属于“前滚翻”这一共同的课程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 将同一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技术动作”或不同的“运动条件”或不同的“运动课题”的操作方式, 只有在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中才可能出现。因为在这种背景中, 教师选择教材的依据已经不再是预先规定的统一评价标准, 而是由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这种转变使得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教学时, 如何使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学生群体能够掌握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成为了必要的环节。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课程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以及如何将其表现为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构成对应关系的教材, 就成为了教学研究所无法回避的具体问题。很显然, 如若教师将同一课程内容以完全相同的样态 (比如身体练习) 呈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则意味着它必然将高于或低于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意味着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否定, 也就必然导致偏离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这一所期望的状态。因此, 教师在此时所采取的策略只能是将课程内容作为“类”的存在——而不是具体的存在——予以把握的前提下, 将其具体化为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最接近的刺激物 (如身体练习) , 这也就是前面所例举的“前滚翻”的各种具体样态之所以有必要出现的原因所在。换句话说, 课程内容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否被具体化为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一致性的教材, 构成了判断教师所选择的教材是否合理的依据。

尽管从学习结果的角度说, 同一班级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结束之时, 其运动技能仍然表现为不同的水平。但是, 只有在采用这种方式的课程教学, 才能够使得课程教学在大的方向上指向了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这一所期望的状态。当然, 当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 也相应的对教师解释课程内容的能力, 以及将同一课程内容转化为适宜于不同水平学生之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 单元 (或课时) 教学目标将由面向部分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要求。

当体育课程教学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背景展开时, 使得以往那种“通过对某某技术动作的教学, 使大部分学生将达到怎样的水平”的表达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因为那种对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得以存在的依据, 即预先规定的统一评价标准已经不复存在。教师在此时将不得不从所面对的学生具体情况出发, 来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个体差异的存在, 决定了作为最大程度发展的学习成果在教学目标中将必然以分层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英国体育学习单元计划案例 (小学一年级) 》中是这样表述其分层目标的:

大多数儿童能够做基本的身体动作。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用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舞蹈片断和简单的舞蹈动作;有控制的运动;变换使用空间的方式;描述跳舞是心脏和肺的状况;描述基本的身体动作和运动简单的有表现力的、动态的性质。

一些儿童不能有这些进步, 但也能够:尝试基本的身体动作;运用身体的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结合进行运动;动作清楚具有表现力;尝试着选择那些能反映舞蹈思想的运动;在有帮助的情况下, 能把舞蹈的单个动作记住、能重复并把它们连接起来;当他们跳舞, 喘不过气来时能够意识到:他们能辨认和描述一些身体动作以及动作的表达性和动态的特征。

一些儿童会取得更大进步, 他们能够:流畅地做一些复杂的组合动作, 动作清楚而有表现力;感受到舞蹈的阶段性和音乐;选择表现对舞蹈思想有清晰理解的动作;说出当自己跳舞时为什么心跳加快, 体温升高;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谈论舞蹈。

该案例所设置的分层教学目标对于我们有如下启示:

1.就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与同一课程内容的关系来说, 二者在“质”的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而保证了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统一性;2.就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说, 它们在“量”或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就每一个层面的教学目标的性质而言, 它们都属于“质”的规定性, 而不是“量”的规定性, 或者说都属于“方向性目标”, 而并不表现为“达成性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表现为“质”的规定性而不是“量”的规定性, 这意味着在教学目标中所预期的学习结果实际上是指向“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状态, 从而使得每个学生无论其原有水平是高还是低, 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果结合前面对内容与教材关系的讨论, 就会注意到, 作为预期学习结果的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实际上与不同的“技术动作”、不同的“运动条件”以及不同的“运动课题”之间构成了对应关系, 由此使得分层目标的实现可以得到来自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教材的支撑, 从而保证了体育课程教学所面向的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全体学生。

其三, 为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当体育课程教学被置于统一评价标准的背景中时, 虽然也可以表现为诸如发现式教学、小群体教学以及目标教学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这些教学组织形式所关注的不仅是运动技能的形成, 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学习方法、社会性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在单位时间的效率方面低于直接指向评价指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使得这些教学组织形式与统一规定的“硬性”评价标准之间不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由此也就决定了它们最多会出现在研究课或观摩教学之中, 而难以在常态课中被教师所采用。

很显然, 只有当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一悬挂在教师头上的尚方宝剑被取消之后, 也就是当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时候, 才为教师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立场出发, 采用诸如发现式教学、小群体教学以及目标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

其四, 提升了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位置。

相对于以统一评价标准为背景的体育课程教学必然导致以终结性评价为重点而言, 在以个体内差异评价背景中的体育课程教学中, 对于不同学生当下的发展水平予以把握的诊断性评价 (即对学情的把握) 以及过程性评价则成为了评价的重点。

诊断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位置之所以得到提升, 是因为教师在选择相应的身体练习时, 已经不是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出发点, 而是将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转换为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相适宜的身体练习。很显然, 即便教师所选择的教材与课程内容相符, 但是如若这些身体练习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能构成对应关系, 或者说不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不仅意味着教师没有遵循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也意味着不利于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换句话说, 只有当体育课程教学处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之中时, 诊断性评价才真正成为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备学生”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出来。

过程性评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之所以得到提升, 是因为当体育课程教学处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中时, 教师在选择身体练习时已经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进行的身体练习——至少教师在选择它们时——都处于其最近的发展区, 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所对应的是教师将同一课程内容转换为不同的身体练习 (即教材) , 即前面所说的不同的“技术动作”或不同的“运动条件”或不同的“运动课题”。在此时, 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就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其所需要的反馈信息, 从而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当下水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不足以及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很显然, 此时所进行的评价不是以统一评价标准为依据, 而是建立在所选择的教材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对应关系的基础上, 从而使得这种以信息反馈为重点的过程性评价才切切实实的发挥出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最大程度发展的价值, 并且得以印证了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所具有的价值。

那么, 在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时候, 作为成绩评定的终结性评价将如何处置呢?

由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学习者原有的基础为起点的评价, 其目的不在于对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进行标记, 因此在作为成绩评定的终结性评价中所体现的仍然是学生自己与自己相比照的产物。虽然这种终结性评价的成绩等级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而显得不那么完美, 但是这种不完美却为体育课程教学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这一所期望状态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本研究之所以将“不同类型的评价”作为自变量, 是因为采用怎样类型的学习评价在课程领域中其决定权不在于教师方面, 而是属于行政性甚至法定性规定的范畴。也正是由于学习评价的这种性质, 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操作层面, 真正左右着教师行为的是作为制度性规定的教学评价。

本研究之所以将“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即运动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作为因变量, 是因为这才是此次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程教学所期望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讨论, 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判断, 当体育课程教学处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评价背景之中时, 教师的行为也就随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在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背景之中时, 教师的行为才可能指向课程改革所期望的状态。

参考文献

3.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评价;探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更关心个体认知发展的高级目标-思维、问题解决、创新与实践能力、直觉、灵感等,更强调教学的情感目标。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强调积极体验和探索,倡导探索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改变必然带来教学评价上的重大变革。鉴于此,本文欲通过对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制定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可行性教学评价方案。

一、目前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分数评价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学习评价体制的“软肋”。众所周知,学生的运动能力受先天素质和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到高分,有的学生即使刻苦联系也达不到及格。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必然会挫伤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以往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于被审视与被选拔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反抗、逃避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习评价中却习惯以能否跑的快,跳得高,投得远来给学生分高低,而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是先天素质就具备,还是学习锻炼获得,根本不加以评别。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教师视而不见。教育现象纷繁芜杂,只用一种评价方式衡量,显然不科学。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案

1.学习评价内容应多元化

学习评价内容应包括:(1)身体健康评定:对身体形态的评定,主要从身体的姿势、体型等身体外部表现,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志》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定;对体能的评定,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等;对生活习惯的评定,主要从生活规律是否健康,是否形成良好的身体保健意识习惯来进行评价。(2)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评定,主要包括: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对于人、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的情况;能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情况。(3)学习态度的评定: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练习;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能否对他人理解和尊重,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等等。

2.学习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学习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1)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在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改进性。而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则以定性评价为主。(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方法有:口头评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性的口头性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单元评价,主要是以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重点,围绕单元教学计划所预设的目标进行评价,如技能、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以及保护能力、自练能力等便于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确定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建立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各个时间段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标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随时发现各方面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既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充实、客观、全面、科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差异性评价。这种评价,由于是通过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与其他同学同样的成功与发展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3.学习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新课标下对学生学习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对自身(或同伴)的体育学习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亲身评价体验,产生正确的认识并获得尊重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是由教师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助于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4.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四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这种活动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有系统地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儿童的优良的个性品质。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单靠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不能系统地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科学知识的。因此,就必须要求他们有系统地学习。

4岁的孩子由于身心的发展,允许成人向他们提出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并且逐渐教会他们完成这些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个性品质。这时期的孩子也开始能对学习目的有一定的认识,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生理上还不成熟,心理发展也不够完善,所以他们的学习与小学生在学校从事正规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完成幼儿园里的作业,如手工、计算、常识、音乐等。

小学儿童的上课是一种社会义务,是他们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还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调查、提问和记分,并且要把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作为对他们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幼儿园里的作业没有这些要求。

另外,幼儿园里的作业不能作为儿童的主要活动,而且作业的时间不能长,难度不能大,否则就容易使儿童疲劳。再则,幼儿园里的学习还不能像小学的教学一样跟游戏严格分开,教师经常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儿童也总是把作业的任务当作游戏来完成的。

因此,作为家长及幼儿教育者,应该了解4岁孩子的学习特点,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如通过让孩子玩沙子,了解沙子的性能和特点;通过玩“看病”游戏,学习“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和态度;通过踢球来掌握踢球的技能,发展运动水平。

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从事过分紧张的学习活动。超越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反而是有害的。

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来,劳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话动,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光荣的事情。

4岁幼儿,由于身心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从事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的能力,如自我服务的`劳动,像自己穿衣、脱衣、洗脸、洗手等;还能参加一些家庭或幼儿园里的简单劳动,最常见的是值日生劳动,如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洗茶杯等;也可以做一些带有生产性的简单劳动,如拔草、浇水、捉虫、摘菜、剥豆等。这时,孩子已开始能计划自己劳动的过程,预见最近的劳动结果。儿童劳动的独立性也大大增加,能理解一些劳动的意义,如“人要是不劳动就没有饭吃”。

5.对学生评价标准 篇五

评价孩子应用发展的眼光,不应将过多的竞争引入学校。每个人都有特长,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家长老师不能用无法达到的目标要求孩子,要扬长避短,对孩子多鼓励。 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生理精神健康、人品优秀、有人格魅力、人气指数高,最后才是学习成绩。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人一辈子可以不做学问,但走到哪里都要做人,所以我把人品放在第一位,非常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把做人当作教育中的软任务,老师放弃传道,只授业解惑,实际上,孩子养成慈爱、勤劳、诚实、坚韧不拔的性格,哪怕学习成绩不好,将来也会有充实幸福的人生。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老师和家长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他的内心积极向上,不冷漠,不消极,遇到挫折和困难会苦中作乐,这就是好学生、好孩子。

人气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身边人的贡献,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他人,没有朋友,成绩再突出、体育再好,也不是好学生,懂得关心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喜欢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最后才是才能,学习成绩只是才能中的一部分。不要将更多的竞争引入学校,教育的本身就是快乐的。

6.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六

【摘要】现在的体育排球不再是像过去一样,单调乏味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以教师注入灌输,学生强制记忆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口授,黑板书写为基本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生就怎么学,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水平及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用间接的知识,学生难以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另一方面,统一化的班级授课形式如何,都只能紧跟教师的节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性潜能的发展,同时,传统教学手段的重复性,单一化,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体育;排球;中考;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需要的手段和内容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如果在排球教学中一成不变的采用传统教学,学生难免会存在厌倦情绪,尤其近几年来这种情绪的增长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排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排球运动的开展,不得不引起重视,现在的排球中考,有的学生担心考不好

有的同学担心成绩差,其实不用担心这一点的,用心考试比什么都强。体育排球中考和高中排球学习有一定的联系,中学的体育排球学的好,考的成绩也好,高中的排球同样也打的好,可是有的学生玩排球上瘾了,面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失去了兴趣,反而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顾着玩了。学习也不上劲了,所以学生要懂得劳逸结合。在玩的时候也不要耽误了学习

可是现在的.学生似乎自制能力都挺差的。其实体育排球对排球学习也有一定的教学作用。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排球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思想性强,集体性强,如果采用常规教学,学生认为习以为常,思想就显得松懈,在排球教学中采用游戏(例如:在扣球联系中,采用“集体扣球接力赛”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发展学生提个、体能,培养良好品行,因为在游戏过程中竞赛和对抗因素比较多,教师在教学运用中严格规范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以高速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做好每项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以轻松的态度看待胜负,合理的判断是非,正确的分辩诚实与欺骗,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以致在排球教学活动中适当地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城市。勇敢,顽强,果断,机制及遵守队规,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优良品德。同样排球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智力发展,

还可以强身健体。

同样在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学习,排球还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排球游戏有助于放松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使人体更快的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驱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放松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心理得到放松,对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总之。体育排球与学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会玩也要会学习,劳逸结合才会对学习有帮助,反之则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有利也有弊,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改玩的时候就使劲玩,好好发泄一下。有所节制,分清哪些可以玩,哪些不能玩。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范文,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在这些都能保证的前提下,就可以做到竟能不影响学习,又能玩了,

排球运动是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体青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与比赛,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还能发展力量、弹跳、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体质。

(一)体育对心理健康有良好影响,心理健康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凋节情绪状态,增加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排球运动具有攻防对抗性、技巧性、变化性、集体性、合作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排球运动是一项通过集体配合取胜的竞赛项目,在双方水平相当对抗越激烈时,其默契配合越要紧密,更能体现出集体性,需要场上六名队员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机智灵活、顽强拼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

(二)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从现代社会中获得体育与健康信息的能力。首先,排球运动就是一个集体性项目,大学生在参与排球学习或比赛活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这都有助于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具备了交往能力,待将来走向杜会时,能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交往。第二,排球学习和比赛时,运动技能运用以及场上的各种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瞬时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社会适应的重要能力。第三,在排球练习和比赛中,通过技术动作组织,变化组合内容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社会适应和发展的关键能力,还有通过比赛场上技战术的运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实观。

其实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第一个好处是让参与者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在国外的教育中,体育运动被看作一项让孩子知道公平竞争的教育,因为在体育比赛中,所有机会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公平的。比如在许多球类比赛中,大家的发球和进攻机会都是均等的,所以大家必须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决出胜负。遵守游戏规则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第二个好处就是挫折教育。每个人在进入一项运动的初期都是初学者,在运动中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而如何处理这些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就像在球类运动中,如果你输给对手后,发誓一定要赢,并通过自己的训练和努力,最终打败对手,和你就此放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第三个好处就是处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奥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人格意识,既要求有个体的自强自立,也要求个体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就算是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其成功背后依然有很大的一个团队来支撑,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想要取得成功是很难的。树立起一种“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意识,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在众多的球类运动中,排球运动的好处很多:1、不容易伤害身体;2、锻炼动作的灵活性;3、在运动中经常要有弹跳扣球的动作,锻炼大腿、腰腹部的肌肉,让腿部没有赘肉,腰部更健美,手臂也会出现完美曲线;4、大量运动过后可以降低食欲,之后补充点水分及少量食物就可以了。所以排球运动作为一项较容易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在学校当中广泛推广,它不需要空旷的场地,不需要占用大块的学习时间,不需要人数众多,在课余的时间里就可以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将排球推广到校园当中去,是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件益事。同样排球运动还有

1、广泛的群众性:

2、技术的全面性:3、高度的技巧性: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二)、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7.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七

身体素质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而体育课作为公共基础课, 是推行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乃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体育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般看作是体育课某阶段的结束环节, 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完善的评价模式能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方向, 构建优化校园体育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但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下称《纲要》) 颁布后的实施情况来看, 我们现行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还不够合理, 与《纲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 现状与分析

《纲要》上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 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 强化激励、发展功能, 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这是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的理论依据, 它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原则都有明确的界定与要求。虽然大多数高校要求教师按照《纲要》进行评价并且制订了符合要求的评价细则, 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导致学生实际上的学习评价并不尽如人意。

2.1 制度的不透明各个学校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成熟、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是指导本校体育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系统, 通常会形成固定的文件。而此文件仅仅掌握在体育教师手中或心中, 学生和其他人员对如何进行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等问题根本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学习, 缺少学习的目标, 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评价频度过低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每个学期的末尾, 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 最后学习评价也以分数得以体现。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形成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 过分强调结果从而忽略学习的过程。评价频度过低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监控, 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2.3 评价参与人单一评价参与人是指参与到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人员, 按《纲要》至少教师和待评价学生、其它学生三方参与。而实际上大多数体育课的学习评价仅仅有体育教师参与, 而体育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评价任务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缺乏对学生的激励。

2.4 评价指标片面评价内容应包括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控。而实际上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的指标是定量的, 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平时考勤、掌握运动技能情况、课堂表现等, 缺少对学生学生课后锻炼、生活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就过分追求指标的客观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性, 体现不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评价体系的讲解和引导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课上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讲解和解释, 使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都能了解评价内容和方法, 理解评价的意义并能认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施。这样评价就有良好的实施基础, 变“为评价而评价”成“为学习而评价”, 同时学生在自我锻炼时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2 吸纳更多人员参与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更多的人员参与, 其中最好包括学生本人、同班学生、辅导员、体育教师等。这样不仅能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 能多方面地进行评价, 更能对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进行评价并获得反馈信息, 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又能在课外自觉进行锻炼。

3.3 加密评价频度学习评价不应仅仅在学期末开展, 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即一个学期内开展多次评价。评价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某个阶段或某种内容的一个小结, 引导其发现问题从而利用课余时间去解决问题, 避免学生临时突击, 只掌握考试内容而忽略其他;从而侧面督促学生加强课余锻炼使教学更具有连贯性。

3.4 构建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体育考核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是学习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的形式不应拘泥于考试, 应该多样化, 如比赛、展示、演示等, 不管如何操作, 都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弱化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学生的个人因素和提升水平, 弱化考核指标的过分量化和“一刀切”;在学习内容展示的同时要给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内容展示的时间;适当对学生体现出来的正面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鼓励。

4 结束语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 但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 合理地学习评价能引导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我们也应利用好学习评价来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将《纲要》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为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3]孟霞.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6.

[4]陈平, 刘晓军.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综述[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4

8.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体育课;学生评价;现状;对策

1 概述

身体素质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体育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是推行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乃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体育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般看作是体育课某阶段的结束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完善的评价模式能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方向,构建优化校园体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但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下称《纲要》)颁布后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们现行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还不够合理,与《纲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 现状与分析

《纲要》上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这是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评价的理论依据,它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原则都有明确的界定与要求。虽然大多数高校要求教师按照《纲要》进行评价并且制订了符合要求的评价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学生实际上的学习评价并不尽如人意。

2.1 制度的不透明 各个学校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成熟、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是指导本校体育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系统,通常会形成固定的文件。而此文件仅仅掌握在体育教师手中或心中,学生和其他人员对如何进行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等问题根本不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学习的目标,久而久之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评价频度过低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每个学期的末尾,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最后学习评价也以分数得以体现。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形成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过分强调结果从而忽略学习的过程。评价频度过低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监控,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2.3 评价参与人单一 评价参与人是指参与到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人员,按《纲要》至少教师和待评价学生、其它学生三方参与。而实际上大多数体育课的学习评价仅仅有体育教师参与,而体育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评价任务导致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的激励。

2.4 评价指标片面 评价内容应包括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控。而实际上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的指标是定量的,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平时考勤、掌握运动技能情况、课堂表现等,缺少对学生学生课后锻炼、生活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这样就过分追求指标的客观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性,体现不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评价体系的讲解和引导 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课上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讲解和解释,使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都能了解评价内容和方法,理解评价的意义并能认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施。这样评价就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变“为评价而评价”成“为学习而评价”,同时学生在自我锻炼时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2 吸纳更多人员参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最好包括学生本人、同班学生、辅导员、体育教师等。这样不仅能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能多方面地进行评价,更能对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进行评价并获得反馈信息,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又能在课外自觉进行锻炼。

3.3 加密评价频度 学习评价不应仅仅在学期末开展,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即一个学期内开展多次评价。评价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某个阶段或某种内容的一个小结,引导其发现问题从而利用课余时间去解决问题,避免学生临时突击,只掌握考试内容而忽略其他;从而侧面督促学生加强课余锻炼使教学更具有连贯性。

3.4 构建合理评价指标体系 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体育考核模式中的重中之重,是学习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的形式不应拘泥于考试,应该多样化,如比赛、展示、演示等,不管如何操作,都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弱化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学生的个人因素和提升水平,弱化考核指标的过分量化和“一刀切”;在学习内容展示的同时要给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内容展示的时间;适当对学生体现出来的正面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鼓励。

4 结束语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合理地学习评价能引导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我们也应利用好学习评价来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将《纲要》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孟霞.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4]陈平,刘晓军.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综述[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4

9.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九

析学习心得

8月24日,在网上跟专家老师学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让我觉得与实验稿对比,体育与健康课的定义更加准确、清晰;课程的特性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原大纲里的双基又提了出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还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生在体验中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健康第一” 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在专家老师讲课程基本理念尤其强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具体的要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其实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检测性。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稿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提出了传授式教学。而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而是具有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性。

二、情感性。

三、创造性。

四、示范性。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评价方面提出了“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还起主要作用的,其它评价形式为辅料。此部分

内容还有不理解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细读研究。

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 分离。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修订稿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 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

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目标调整为四个方面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五、课程内容提高了指导性

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六、实施建议更为强调地方制定实施方案的作用

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七、评价突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性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特别在对“体能”的评价中,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要求体育教师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开发强调与体育紧密结合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 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 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 运动项目。

二、附表

下表显示五个学习领域在同一水平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活动和内容。水平一领域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1①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运动技能。

2,学习和应用 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 单的技术动 作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从事发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性练习。

3、具有关注身 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 身体的变化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心理健康

1、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表现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 的环境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社会适应。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体验集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注:①“领域目标”栏中的标号表示该领域目标的序号。

水平二领域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 础知识说出所做简 单运动动作 的术语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危险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的方法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 身体姿势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 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3、具有关注身 体和健康的意 识 描述身体特征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 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不害怕与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社会活动。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表现出合作行为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水平三领域

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

1、具有积极参主动参与运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动参与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动动作的学习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观看体育比赛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定障碍的练习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 现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常识。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2、正确理解体 育活动与自 尊、自信的关系正确对待生 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

(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社会适应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

系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2、学会获取现 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

评价方面提出了“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还起主要作用的,其它评价形式为辅料。此部分

内容还有不理解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细读研究。

以上是我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后一些粗浅观点,可能有不太成熟,望各位体育同仁批评指正。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分 析 学习心 得

2013-8-18

余雷

厚 德 学 校 体 育 组

2013-8-18

余雷

10.阳光体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十

青少年的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着民族的发展与强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致使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很大压力,尤其是高中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能以其娱乐性、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有效缓解不良心理问题,缓减学习紧张带来的压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一、宣传阳光体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从目前我所带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况来看,好多高中生觉得学习如此紧张,上体育课纯属浪费时间,常常借故请假,在体育课时到教室或僻静的地方学习。其实,这样的学生学习效率不一定高,反倒整天精神不振、压力山大,长期以来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上第一节体育课时就应向学生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和阳光体育的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心中,从而唤起青少年对身心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引导他们自觉走向操场、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拓宽阳光体育内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由于锻炼内容的不同,学生的身体总会不同程度地承受由活动所带来的相应困难,而要克服困难,则需要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内在意志品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及体育锻炼中,充分利用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如在长跑运动中,要培养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的意志品质,还要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各种球类运动中,要让学生明白为取得优异成绩大家必须发挥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要具有胜不骄、败不馁,一拼到底的良好心理素质。

三、利用阳光体育环境,发展和谐人际关系

有心人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笑容灿烂、精神饱满;人际关系差的人常常无精打采,郁郁寡欢。而体育活动则可以善人际关系,因为体育活动是在空旷的室外进行的,学生的身心都不受约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接触多,好多活动不是在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中进行,就是在学生间互相讨论自学的实践中进行的。教师身体力行的活动能使其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中,这样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间的模仿、讨论、实践,时时存在对动作技术正确与否的沟通,这种沟通也是主动性沟通、注意力集中性沟通和信息交流性沟通的典型体现。所以,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有利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交际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阳光健康心理

11.不同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高中生体质健康;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学理论更加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活动中一改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情感与健康的和谐发展。将以往单纯的体育技能学习转变成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过程,充分培养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做到知识、健康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一、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

1.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的提出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验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精神,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重视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在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以体验为中心,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收到全面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

2.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现在所说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规律,创造或者再现一定的生活场景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一定的知识框架,扩展学生的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体验教学过程中会体会到亲切、温暖的氛圍,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得到身心的全面放松,进而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行相应的学习。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下能够主动克服困难,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并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针对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第一,查阅相关体育教学方法著论;第二,进行对照试验;第三,对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第四,对试验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首先由教师进行引导和相应的组织,让学生进行自主性体验学习活动。其次,在进行试验的班级中要贯穿一定的教学流程,并且对于一种方式进行多次试验避免出现偶然的情况。最后是对于教与学的程序处理。对学生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按照前测—常规教学法—后测的模式进行。第二阶段中紧接着第一阶段的后测进行体验性学习法教学,最后再次进行后测。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二、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首先,体验性教学极大地激起了学生运动的热情,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有明显的加长。由此可见,体验性教学对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塑造以及心血管等机能的改善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其次,通过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重新唤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最后,通过体验性学习后,学生的成功感有很大的提高。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乐趣,这种乐趣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实施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的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验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个人特长的发展,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高涨,自觉增加体育运动时间。由此不断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高中生整体的健康水平。

要想使体验性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研究活动。从宏观上进行学生体验学习的调控,对学生实施鼓励加诱导的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其次,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应该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增强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尽量保障学生每天都能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当然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体育训练之后,还可以适当加入身体素质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体验性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体验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它在充当一种互动的交往模式的同时本身还是一个活动的结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在遵循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我们应该利用好体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

参考文献:

邱伯聪.体验性学习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9):39-40.

上一篇:我们院里的大妈们散文下一篇:剑桥大学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