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2024-10-17

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精选6篇)

1.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一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第一, 知识量大.每学期两本书, 内容比初中多了很多.

第二, 知识难度大.初中数学知识量少, 概念简单, 通俗易懂, 要求不高, 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 公式定理只要求能直接应用.高中数学知识面广, 难度大, 概念抽象, 理论性强, 公式定理要求掌握和理解, 并能灵活应用.

第三, 理论性强.这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数学大部分知识只要求了解, 注重具体性和形象性, 高中数学则要求深入理解, 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学生掌握起来更困难.

第四, 系统性综合性大.高中数学章节之间知识互相渗透, 互相联系, 只要某一知识点不过关, 掌握不牢, 就会给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带来麻烦, 无形中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第五, 能力要求高.对阅读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 内容少, 时间充裕, 教师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进行训练, 使学生依赖于教师建立的各种解题模式.到了高中, 由于内容的增多, 学习节奏的加快, 使学生感觉很不适应.

二、高一新生学习数学产生困惑的原因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上的依赖心理是很强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将各种题型的解法都严格地建立了统一的模式, 对学生反复讲, 让学生反复练, 重复好几次.升入高中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 节奏快了, 每个知识点只讲一到两遍, 许多同学还以为像初中那样, 教师会给我们反复讲反复练的, 课后又没有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学习上陷入被动.

有些同学刚进入高中, 有想松一口气的想法, 思想上就松懈了.还有的学生认为, 自己初一二并不刻苦, 只是到了初三才拼命, 不照样考得不错.所以, 他们认为, 高一二没必要那么用功, 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重视不够, 成绩自然就不理想.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高中数学教师上课节奏比初中快得多, 难度也大得多,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偶尔开小差,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课后又不能及时做好复习巩固, 对该学会的知识停留在一知半解, 导致“模糊”数学越来越多, 越学越困难,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失去信心.

不重视基础.高一学生中有部分同学不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的训练, 特别是在课堂上, 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他们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没有去认真做完, 不注重过程, 不去算出最终结果, 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考试时, 不是运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这是训练不认真和训练量不够造成的, 所以, 同学们每道题都要从头到尾, 一步一步计算到底, 还要多做题, 俗话说, 熟能生巧, 就是这个道理.

三、高一新生学好数学的对策

第一, 激起强烈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 学习就会变得自觉和主动, 就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从而增强信心, 遇到挫折, 就会百折不挠.

第二,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变成“丰富多彩”, 再也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了.当你的付出得到回报, 成绩得到明显提高时, 那种成功感很容易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 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

第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不懂就问、归纳小结和多做多练.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讲课时要集中注意力, 千万不能开小差, 否则, 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懂或理解, 就会给下面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听课要五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教师讲的时候要听;眼到就是教师写的时候要看;心到就是教师说过的要想;口到就是听不明白的要问;手到就是该记的要记, 该做时要动笔, 不要偷懒.

及时复习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很少有同学能够做到, 教师课堂上所讲的, 不用复习就能够听懂、记住、学会.因此, 课后复习更为重要.复习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许多知识需要好几次重复才能够理解.到了高中, 因为内容的增多, 教师不可能像初中哪样, 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帮同学们复习.所以, 同学们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通过复习,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三人行, 必有我师.不懂就问, 也算得上是学好数学的一大“对策”.谁也不是天才,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会遇上许许多多难点,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把请教老师和同学获得的东西, 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归纳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多做多练, 是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从训练中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从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多做多练, 达到“熟”能生“巧”.为什么有些同学在考试中出现不该有的错误, 产生会做做不对的现象, 这与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 循序渐进, 防止急躁.由于高一学生刚进高中, 为数不少的学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有些同学贪多求快, 有的同学想靠几天的“冲刺”一蹴而就, 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 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刻苦学习, 坚持不懈, 也许一次两次考不好, 但最终一定不会差.靠小聪明学数学, 也许偶尔会考得不错, 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第五, 注意研究数学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不积累也不行, 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学习的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一个步骤 (归纳总结) 、一大特点 (多做多练) , 总是少不了的.

四、考好数学的对策

学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 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这是理所当然的.

第一, 要有信心.心理因素对考试有相当大的影响, 有信心, 就不会产生紧张情绪, 考试中就会思路清晰, 就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甚至超水平发挥.没有信心, 就会产生紧张情绪, 不熟练的地方就会想不起来, 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有些同学经常性地大失水准, 却找不到原因, 其实这是没有自信心造成的.考试要学会“量力而行”.对于少数尖子生来说, 就该有这样的一种信心:所有的题我都能做对;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 在考试中要学会取舍.比如说中等学生, 150分有个30分不会做, 有什么可怕?还有120分呢, 比如说中下学生, 有个50分不会做, 又有何仿?做对你会做的, 你就是成功的.有信心, 就会有“运气”, 不会做的, 有时猜也让你猜对.当然, 不会做的, 并不是说, 都是一个字不写, 应该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会写多少写多少, 反正不会倒扣分.与解这一题有关的过程, 都会给分, 你不写白不写, 你写了得分了就没白写.还有, 在解答题中, 你会做哪问就做哪问, 比如说, 第一问不会做, 但会做第二问, 那你就做第二问, 第一问难第二问容易, 那你就先做第二问, 这样做都是可以的.再有, 后面的难题, 第一问也不一定都难.

第二, 考试中头脑要冷静,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试卷一般提前5分钟到手, 应先大致看一下试题, 特别是解答题, 大至分一下类:哪些是自己会做的, 容易的;哪些自己有印象, 中档的;难题中哪些自己有可能得分.做题时, 若一道题用时太多还未找到思路, 可暂时放过去, 将会做的做完, 有时间再考虑.

2.过半小一新生参加过学前培训 篇二

“我学过拼音和外语”,“我学过拼音和数学”……新学期开学后,有人在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随机调查了两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发现,两个班超过六成学生均非“零起点”。“60%以上的孩子都提前学过小学内容,这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该校一位语文教师感叹,感觉最难的就是替学错的孩子纠偏,教“空白”的孩子反而很容易。

网名为“随风”的家长认为,小学推行“零起点”教学是个好事情,但家长就怕孩子“一张白纸”入学后会吃亏,跟不上教学进度。当地一位小学教师的看法是,有些新生入学前学过20以内加减法,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也有2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这样,有的孩子反而养成了听讲不认真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而“零起点”孩子的学习后劲往往比“抢跑”的孩子更足。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零起点”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学习标准从没有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少的识字量,也不主张入学前学习拼音。有的孩子在早教班学的拼音,若发音和拼读不准确,到了小学还要重新纠正,将导致欲速则不达。

3.与高一新生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篇三

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 更好地学好数学, 使明珠更耀眼, 皇冠更美丽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高一比高三重要

高一学生刚刚经历了中考的洗礼, 顺利进入了高中, 不少学生在总结初中生活时总认为初一玩好, 初二混好, 初三学好, 中考就能拿下。这样做或许对初中的学习有一定的成效, 但对高中却完全不适用。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 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 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 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 学生容易掌握。而高一学生同时学习十一门课程, 每天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高中的每一节课、每一章内容都是高考的内容。高一起始内容函数是高考分量最重的部分, 是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函数知识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 如果函数知识学不扎实, 以后学习三角、数列、几何就有困难, 到了高三再回头赶就晚了。就像百米赛跑, 刚一开始就跑得慢了几步, 以后的冲刺就很困难了。所以我说高一比高三重要。

二、专心听讲比题海战术重要

多做习题, 增加练习量, 的确没错。但题海战术不可取, 题海是题目的海洋, 掉进去就会迷失方向, 要善于归纳, 分门别类, 形成题库。聚精会神, 积极思考, 更是所有科任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课堂要求。有些同学晚上开夜车, 机械不停地做题, 不总结, 不归纳, 缺思考, 少分析。没有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上课不专心听讲, 打不起精神, 甚至打瞌睡,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才算专心听讲呢?就是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三、基础比技巧重要

高考历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是重中之重。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是基础知识。学生练习的是基本题目。课本的例题、习题都是经典, 一个都不能放过, 不能舍本逐末。一开始就要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解题过程要思路清晰, 语句通顺, 字迹工整, 书写流畅。解题思路在一步步的动手过程中形成了。掌握题目的通法通解, 不刻意追求巧解或解题技巧, 只要基础扎实了, 自然能内化为技巧, 到时就会水到渠成。

四、好习惯比好方法重要

学生学习数学存在许多不良习惯, 例如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 养成一种依赖老师的心理, 做作业不讲究效率, 心思不集中, 学习效率不高等。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善应用。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 提高运算能力;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提高思维能力;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提高概括能力;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 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 提高表达能力;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 好习惯一旦形成, 自然就能转化为好的学习方法。

五、持之以恒比一曝十寒重要

高中数学的学习就要坚持每天做题, 保持良好的做题感觉。很多同学看到一段激励的文字, 听到一些激励的语言总能勤奋一两天或一段时间。但坚持一学期一年却很困难, 其实我们不一定每天要熬夜到多晚, 而是要每天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勤奋学习, 日积月累, 就一定能成功。许多事情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同学们肯定有这样的体验, 学习不纯粹在于方法, 有恒心才是最重要的, 不只要有热情, 还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四

鉴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阶段,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框架、课程难度、概念理论等了解程度不深,加上每个人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没有得到合理引导的情况下,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极易形成偏差。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从不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着手,充分做好由初中升至高中这一过渡期的缓冲工作,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例如,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触的知识点难度相对较低,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接触的则是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等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在适应的过程中往往相对吃力。对此,教师对适应能力、数学基础存在差异性的学生群体,可以采用分层式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函数的值域”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细致地讲解概念及题型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掌握关于定义域、值域的知识点,再由此慢慢引入相关观察法、配方法、代换法等计算方法,同时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向学生大致介绍该知识点的相关概念,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其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解题要领。通过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方法,可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的数学发展性学习能力得以初步构建。

二、合理利用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巩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

就高中学生的实际年龄特性而言,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若加以合理开发,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谓多样性,即指不同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同一个问题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探究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对这种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引起足够重视,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进行进一步拓展与强化,教师可适当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以“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概念、例题的讲解之外,还可适当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公共点对于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何影响?”、“平面与直线之间共存在多少种位置关系?”等。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发表的意见进行中肯的指导与点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得到强化与锻炼。通过这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可有效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多样性的高度发挥,也使学生的数学发展性学习能力得以巩固。

三、遵循个性化发展原则,强化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维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数学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求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相关的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由此降低解题难度。学生可通过对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这一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解答,如两栋建筑物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无法对其进行直接测量,这时便可对两者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对两栋建筑物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计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干涉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通过这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同时也避免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制约,使学生的数学发展性学习能力得以强化。

摘要:<正>一、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鉴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阶段,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框架、课程难度、概念理论等了解程度不深,加上每个人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没有得到合理引导的情况下,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极易形成偏差。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从不同学生

5.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五

关键词:养成教育,培养习惯,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主体性,德育实践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反思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养成教育的实施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及德育工作计划。在我校推进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养成教育序列化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这一特色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加强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和可接受性,避免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同时有助于对学校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与科学的考核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实现养成教育内容的细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提出行为规范的不同层次的重点要求,依年级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其要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例如,在一年级养成教育中,结合一年级入队教育,开展争做“十好”预备队员活动。“十好”:课间休息秩序好;上课铃声身坐好;积极动脑听讲好;作业整洁书写好;大胆举手发言好;老师不在守纪好;两操认真能做好;按时值日整洁好;尊敬师长礼貌好;团结同学发言好。通过入队教育,引导一年级小同学学会知要求,明规范,求进步,早入队。另外,在细化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将教育内容又实现序列化,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各有重点,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将《小学生行为规范教序序列化要求》全面落实在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序列之中,实现落实育人目标的层次化。例如,制定并倡导学生养成“十个”文明好习惯:安静环境不喧闹;听别人讲话不插嘴;和人相处与人方便;垃圾分类不乱丢弃;公共物品珍惜爱护;乘车购物主动排队;楼内行走主动右行;不讲脏话礼貌待人;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言行合体彬彬有礼。针对每一个习惯,低年级侧重基础文明习惯的养成,中年级侧重基础文明习惯的巩固,高年级侧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围绕养成教育的落实,我们还探索“内容贴近学生、过程吸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德育实践,形成主题鲜明、要求明确、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德育实践系列,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丰富主体性德育的教育内容。

一方面,我们建立行为规范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校本课和校班会等进行专题教育,教师不仅在思品课、班队会中让学生遵守行为规范,而且在学科课堂中结合课改进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例如,建立“四个三”德育课程,即“三礼”———礼貌问好、礼让同学、礼仪形象;“三随手”———随手冲厕、随手关灯、随手捡起纸屑;“三不带”———不带零食进校园,不带杂物出教室,不带玩具来学校”;“三安静”———进楼道就安静、进教室就安静、队列行走中安静。课程针对的是学生日常行为存在的问题,而且是最常见的问题,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着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还注重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建立家校合作互动、网上论坛等互动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假期参加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由社区负责单位给予评价意见。各中队结合学校计划和班级德育计划,开展校园“特色小队”活动。少先队小干部充分发挥活动的创造性,校园内的文明小队活动在各个角落,校园外的特色小队深入到社区,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少先队开展的重阳节慰问老年公寓的老人、感恩节走进社区为长寿老人送去祝福、寒暑假参与社区绿化美化、节水等公益活动等,帮助学生把良好习惯延伸到校外。令我们欣慰的是,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社会责任感的教育。2015年6月1日,在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结束后,学生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他们带领着孩子来到社区擦拭健身器材;来到社区文化广场组织爱心义卖活动,把爱心义卖款捐献给手拉手的西藏盲童学校。家长们和孩子们一样,戴着红领巾、打着队旗,仿佛也回到了童年,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儿童节。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校外学做合格的“小公民”,从小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我们以“行为规范示范班、文明班”创建活动为载体,为每个班级建立成长档案,对于班风建设好、学生习惯好、学风积极向上的班级,实行“行为规范免检班集体”的激励,带动更多班级的文明创建,以此来推动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我们还为“行为习惯有待转化生”“心理问题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转化纳入到科学管理的轨道,通过个案研究、心理辅导等重点帮扶措施,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对20个在校“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了特殊指导,开设“一对一”的个训课程,心理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制定辅导方案,每周至少辅导一次,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沟通个训情况,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基本能适应在校的学习生活,并且做到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其中,一个智力障碍的学生现在已经年满17岁了,由于智力和身体发育问题,他11岁才上小学,在校6年的生活,他得到了老师们无私的关爱、得到了同学们极大的宽容、也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尽管17岁的他即将走出小学,但是学校为他今后的成长和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小一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作为一门衡量人能力的学科,有些人从小就很喜欢它,而且是学习这门学科的佼佼者。可是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如今,数学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科目,也是很多家长所担心的科目。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数学老师。下面我就影响高中数学的成绩原因及解决方法谈谈观点。

首先,要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小学数学的不同。高中数学与初中、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逻辑性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中数学则要求表达问题时语言更准确、更简练、更规范。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这些内容都是相当抽象的,对高一的新生而言思维梯度较大,以致对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还有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数学在代数内容中偏重于培养运算能力,推理证明主要在几何内容中进行训练。而高一数学涉及较多的代数问题,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比抽象性一般更强些,例如利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等。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于是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就栽了跟头,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中谈函数就色变。可函数又是整个高中数学的主线。很多高中生由惧怕函数学习,逐渐发展为惧怕数学,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数学。

其次,学生的学习观念还没转变过来。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很多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一般在课堂上老师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于是就自以为高中数学很难,努力了也学不好,然后就放弃,把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科目。

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有耐心,时刻自我反思,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高一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试之后,许多高一的新生思想开始松懈,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是一样的,上课听几分钟,知道了重点,课后完成课本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好了,尤其是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段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事实上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想等到高三再努力,是很难见成效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但是又不能死学,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做到既能“由薄到厚”又能“由厚到薄”。

其次,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一样,只要上课听听就可以了,课后没必要做很多题目。有的时候,老师上课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课堂设置和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也热情参与,可是一遇到具体题目,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或会做的题目也总是拿不到满分。那么,怎样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好的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练习。学生通过解决一定量的数学问题,来理解数学概念、原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和水平。所以,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但这不意味着盲目地加大习题量,而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础水平,有难度但能够实现,进一步学习又确实需要的题目。老师在课堂上也要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能突出反映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学生课后也要找相应的题目来巩固,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来追求问题的基本解法,不追求怪题和冷僻的解题途径。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相应难度和数量的题目,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社区活动致辞范例下一篇:教师生活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