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

2024-10-06

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10篇)

1.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 篇一

人生的三大视角作文

仰视,可以放眼星河;俯视,可以俯瞰大地;平视,可以平等对话。人生路不好走,但我坚信,将这三大视角有机结合,定能让其散发独特魅力。

我们先要学会平视,善于从身边发掘闪光点。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不去崇拜、追求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呢?我认为,成功人的经验固然精辟,可是具有相同情况的`人或许更有话聊。他们可以有共同的问题,相似的情绪,可能相互理解、分析,平等对话,不至于在优秀人的光芒下黯然失色。为韩愈称赞的“不耻相师”的巫医乐工,他们就能够从身边汲取力量使自己进步。更重要的是,心理作用。当我们看见极优秀的人有很多成就,我们容易产生“他很厉害,我做不到是很正常的事”的想法,但当我们看见周围水平相当的人完成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我们容易产生“他可以,我为什么不行”的想法,从而激励我们前进。

《海上钢琴师》有这样一句话:“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看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当人们成长到一定程度,觉得平视也无法再看见什么的时候,就需要仰视了。头顶的璀璨星河正如耀眼理想和未来,总会引得人们驻足停留,浮想联翩。抬头看见的一片天,会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热情。塞缪尔认为,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一个人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必然颓废无所事事,但若一个人有了对目标的热情,态度将大大不同。

尼采有言:“人和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当仰望已久时,别忘了低头看看脚下的土地。俯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天空的向往,但却是让我们从理想回归现实。我们应当以现实基础为依据,清楚地认识到远大理想和现有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以后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动。

平视、仰视和俯视之下的人生有不一样的风景,给人的主观感觉也大不相同。若是我们能将这三大视角有机结合,不仅能让人生之路更加灿烂,而且能享受到别样的风景。它们并不意味着视野局限、顶礼膜拜、居高临下,反而是给我们平等对话、放眼星河、俯瞰大地的机会。

2.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 篇二

一、围绕“三个基点”, 破解“融合性不好”的难题, 变两张皮为一体化

反腐倡廉教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在推动企业发展、促进员工成长的全局中思考问题, 谋划工作, 指导实际, 克服“两张皮”、“溜边站”等弊病, 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的生动局面, 共筑遵章守纪、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

围绕企业管理所需, 找准根本点。反腐倡廉教育是企业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始终贯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 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一方面, 要围绕企业管理的薄弱部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立足防范、关口前移, 抓好预防教育, 早发现、早警觉,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念头, 有效地把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 要在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指导思想下, 超前考虑, 未雨绸缪, 进一步细化完善生产经营、干部人事、行政审批等各项制度, 形成思想认识、决策执行、监督检查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我们在实施供用电管理业务监督工作中, 精心挑选108 名业务监督员, 组织他们进行党规党纪、业务监督等学习培训, 锻炼他们技术精、作风好、责任心强, 有效地堵塞了3 个重点环节和5 个监控点上的管理漏洞, 提升了供用电管理水平。

围绕惩防体系所含, 找准关键点。惩防体系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 包含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两个相互统一的内容, 涉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方方面面。惩治是治本和预防的基础。只有惩治有力, 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但是惩治只是手段, 不是目的, 使干部职工不想犯、不犯事、少犯事才是根本目的。应该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具有的思想引导、激励人心、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 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 使惩治腐败和预防教育工作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供电管理处紧密结合实际, 坚持一手抓思想教育, 一手抓制度监督, 健全实施细则、任务分工方案, 使惩防体系建设呈现出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围绕职工群众所急, 找准共鸣点。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始终坚持以职工呼声为依据, 以职工所期盼为方向, 把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职工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敏感问题上。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本领, 在做好服务企业发展工作的同时, 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群众, 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敬畏意识, 坦然面对权力、名利和地位, 常怀感恩之心, 常留感恩之意, 常存感恩之情, 不为私心所扰, 不为人情所困, 荣誉面前不争功, 困难面前显身手, 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通过教育引导, 强化公开意识, 运用网站、厂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 定期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奖金分配、职称评审、干部任免等问题, 做到以教育促公开, 以公开促清廉。

二、强化“三个教育”, 破解“针对性不强”的难题, 变单一化为多层次

由于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岗位的不同, 企业职工在思想认识和行动执行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 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能搞“一锅烩”、“一刀切”, 要因人施教, 分层引导, 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示范教育, 弘扬“红色”正气。“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风形象的好坏, 是反腐倡廉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坚定信念, 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深化党纪条规教育, 通过学习各种党纪条规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 坚决执行党的各项纪律, 自觉规范从业行为。要深化廉洁自律教育, 通过读书思廉、承诺促廉、述职评廉等多种方式, 促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七项要求”,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做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的好干部。

强化重点岗位人员警示教育, 远离“黄色”禁区。管人、财、物等重点岗位人员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对象。要充分运用违纪违法案例, 通过邀请公检法反腐专家授课、组织干部实地参观监狱、撰写案例心得体会等形式, 加强警示教育, 警钟长鸣, 防范在先, 引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增强自我免疫和约束能力, 清清白白干事, 干干净净做人。2011 年, 我们结合身边实际案例, 开展了“警示与启示”大讨论活动, “用身边的事, 教育身边的人。”活动由下至上层层开展, 首先以66 个基层站 (队) 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讨论, 然后21 个科级单位组织站 (队) 长、党支部书记开展讨论, 管理处机关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讨论。管理处领导班子带队参加分管单位 (部门) 会议, 听取讨论, 讲解形势, 提出要求。通过活动使大家认识到“榜样就在眼前、教训就在身边、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成败就在手中”, 突出了教育的感染性和实效性。

强化普通职工群众主题教育, 引领“绿色”人生。职工群众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 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对象。要根据某一时期工作任务的要求和职工的思想状况, 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采取多种全体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 切实解决干部职工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促进全员遵纪守法、廉洁从业、阳光人生。针对所辖单位点多、线长、面广, 职工队伍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 供电管理处坚持把开展反腐倡廉形势任务、法制集中学习等主题教育与“一文一武”活动相结合, 做到有方案、有动员、有措施、有总结、有整改, 不断强化员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提升廉洁高效的业务素质, 培养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 营造风清气顺的工作氛围。

三、把握“三个关系”, 破解“长效性不足”的难题, 变软任务为硬约束

反腐倡廉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 涉及层面多、工作任务重、落实难度大。要采用科学辩证的观点、现代管理的方法, 统筹把握, 持续推进, 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做到“软功硬做、虚功实做”, 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把握“统”和“分”的关系, 目标务实。要求“统一”是任务“分解”的前提, 能最大限度地明确目标, 提高效率。任务“分解”是落实要求“统一”的必须,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明确“统”的目标要求。要从大局上、整体上进行统筹部署, 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以及落实任务的检查考核方法,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职工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制定“分”的目标标准。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 抓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细化为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同环节的具体要求, 并分解到具体部门, 落实到具体人员, 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责任的良性机制。

把握“内”和“外”的关系, 措施扎实。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处理好发挥纪检自身力量和凝聚外部整体合力的关系。要“内”挖潜力。纪检监察部门要针对工作实际,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骨干力量, 突出自身特色, 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 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当好主力军、吹响冲锋号、打好主动仗。要积极谋划, 理顺思路, 做好参谋、当好助手。要“外”聚合力。坚持加强协调, 统筹部署, 主动整合思想宣传、组织人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的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 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到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中, 纳入到组织人事部门对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工作中, 纳入到安全生产的项目招投标、材料发放等工作中, 纳入到企业的内控制度、业务监督工作中, 真正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宣教”局面。

把握“老”和“新”的关系, 效果求实。“老”是“传统”, 是“新”的基础。“新”是“创新”, 是“老”的发展。反腐倡廉教育要认真总结和充分运用已有成功经验, 积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体现时代气息。要坚持“传统”, 继续运用专题党课、报告会、文艺演出、“家庭助廉”等一些传统教育形式, 把节欲守操、廉洁清白作为重要内容, 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 让廉洁从业意识进班子、进基层、进班组、进家庭。要勇于“创新”, 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现代传媒的理念和方法, 采用专题通讯、幻灯片、电视教育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先进教育形式, 构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构建“四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 做到报刊上有文字, 广播上有声音, 电视里有影像, 网络上有图文。

参考文献

[1]张宏.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新形势下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大同日报, 2011.11.12

3.对中职语文教学三大问题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思考

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大部分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在语文课上玩手机、睡觉等厌学情况非常普遍。为改变此局面,学校把语文这基础学科的课时一减再减,各地方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校本教材,但学生厌学情况依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不想学,教师怕去教的情绪依然不减,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我们不禁要问:是否教改方向错了呢?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一线教师有发言权之外,我们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心声。

一、走近学生,了解他们想什么

在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笔者收集到一些真实的信息:其实大部分学生是想学语文的。课堂上,每当笔者让学生对某些与他们生活贴近的问题发表意见时,他们会争先恐后;每当让学生对某位人物(角色)作点评时,他们会跃跃欲试。为更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在教学中,笔者会细心观察,认真调查。在每个班级教学应用文的调查报告时,笔者都会对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你想从语文课堂上学到什么?你想用什么方式学习语文?你希望老师用什么方法教语文?并对问卷加以分析写成报告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做调查报告的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对症下药”。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学语文的学生占半数以上,他们希望通过语文的学习能掌握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希望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能灵活多样。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原因以外,跟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有莫大的关系。

这是来自学生心海的消息,作为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语文要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转,目标是升学率、优秀率,根本就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掩盖了语文的功能。中职语文课指挥棒没有了,压力少了,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麻木了。他们大多认为学了九年的语文,认识的字够用就行了。若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方法没有改变,没有新意,又怎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呢?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优劣。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中职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二、深入课本,清楚我们教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或教人知识、技能,或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要达到目的,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听得进去,二是听得明白。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进行思想、纪律教育,没有顾及学生的情绪,他们一定越听越反感。因此,现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学从内容到方法应该更加灵活。

新的高教版《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创新,更显人本化、职业化,更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每周只有两节的语文课,我们更应深入课本,精挑细选,清楚教什么。

职校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要大方、灵活应答;开店办厂要向工商部门提交营业申请书;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如果教学生喜欢学而且实用性强的东西,他们乐于学习,积极参与,加上多些实践锻炼的机会,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如学读后感,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片段(他们一定有兴趣),然后让他们点评、谈感受;教广告,让学生广泛收集喜欢的广告语,进行分析、模仿设计广告词。讲一般书信,可以与简短的信息联系起来,让学生给亲人、朋友、同学发信息,并强调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当,适当使用礼貌用语。使学生明确如何发挥书信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讲授关于情感类的文章,特别是爱情,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如教学《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关于恋爱观的问题,然后引导、鼓励学生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彰显个人魅力,自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吸引异性的目光。这些都是有趣的,学生爱学的内容。

有些实用性强,但趣味性不强的内容也得挑出让他们学。授课时,如果能灵活变通一下,学生的无聊也会变有趣,厌学也会变成乐学。如学习某些应用文,大部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教学时教师基本上以范例导入,让学生清楚格式要求、注意事项以后,重点落在写作实践上。记得一次在教便条的时候,笔者讲完格式及写作要求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写一张便条。笔者发现学生的作品各有特色,现摘取一二如下:

作品一(留言条)

听说你的武功了得,明天计划打劫银行,预你一份。

大佬

即日

作品二(借条)

借条

今借工厂男人、女人各一个供实习用,用后归还。

(署名)无人性

×年×月×日

从作品看,学生对格式基本上掌握了,但内容千奇百怪,甚至有扰乱课堂纪律的嫌疑。如果一刀切地批评,势必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甚至起哄、对抗,因此笔者首先表扬了学生积极参与,按时完成。再针对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说说优缺点。大家各抒己见,笔者把正面的观点梳理,引导学生分辨是与非,强调学习与做人一样要守法依规。这样一来,那些学生的“奸计”就不能得逞,而且还有可能“改邪归正”呢。尽管教学内容乍看枯燥,但学生依然学得欢,因为我们懂得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实体,理论联系实践,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明白了学生所思所想、精选了教学内容,最后就应正视教师的问题。

三、审视教师,明白知识怎样授

以往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抱应付式的教学态度去授课,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大家知道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通过情感这一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需要,用最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荷花淀》中,教师一方面与学生一起搜集资料,讲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触“境”生情,教师再深情地导入课文,学生视听结合,在这样的氛围中,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学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小说呈现的自然美、人性美。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仅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语文学习中去。

要使这股热情得以延续,教师平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和谐课堂氛围,授课方式可以多采用PK形式,开展朗读、演讲、辩论比赛,适合培养现代年轻人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多让学生上讲台说、到黑板写,并给予巧妙的表扬或鼓励,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受不到重视,遭到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导致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是自卑、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感到无望。有调查显示,有60.3%的中职学生表示“不太有机会”在学校受到表扬和感受成功,3.8%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占26.4%,受表扬很多的学生仅为9.4%。虽然在学校受表扬的机会不多,但事实上,这些孩子并非对表扬无所谓。有61.8%的中职学生表示,在听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后“十分高兴”,并且“以后会加倍努力,以获得更多肯定”,觉得“无所谓”的学生只占9.4%。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其实挺在乎表扬的,教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享受尊重、表扬的平等机会。

此外,授课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细化。开学初,就跟学生讲清楚,我们上的科目是属于考查还是考试科目。具体要求怎样做,设计一些加分的奖励机制,总评如何计算。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后,积极性会有所增强。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讲学生愿学、爱学、实用性强的知识,用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方法授课,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使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和谐统一,打破为考试而教的模式,开创因喜爱而学的局面,定能绽放中职语文教学的异彩,学生厌学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文丽.改进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点设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窦良云.对技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探讨,2008,(8).

4.这三大瘾,正在毁掉我们的人生 篇四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

不仅仅是手机,目前有三大习惯正在慢慢毁掉我们的人生,如同染上毒瘾一般,明明知道不好,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1、玩手机成瘾

曾有人做过统计,我们每天平均拿出手机253次,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长达145分钟,也就是2小时25分钟。

这样的统计数据还有不少版本,但无一列外,都在显示着我们之于手机的依赖性。

其实,我们很多人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又何止两个多小时呢?

曾有人这样形容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开始的时候,手机就像一根手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后来,手杖变成了手铐,我们开始无法摆脱它;最后终有一天,手铐会变成手雷,摧毁了我们。

说手机会摧毁我们,还真不是杞人忧天。

首先是身体,眼睛受损、脊椎受罪、睡眠变差,甚至还容易发生意外,很多事故就是因为玩手机引起的;其次就是心理,手机是越玩越孤独,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

上升到人生层面来讲,情况更严重,很多人每天在手机上荒废了大量的时间,追剧、玩游戏、看小说、逛商城,玩转各大社交平台,而对看书阅读,提升自我完全失去了兴趣。

也许有一天,会有导演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手机杀死了我们。

凡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手机只是工具,并不是我们身体的延续,没必要时刻握在手上,失去了生活。

2、熬夜成瘾

除了玩手机成瘾,还有就是熬夜成瘾,很多人熬夜都是在玩手机,但熬夜的人也不都是在玩手机,有人搓麻,有人泡吧,有人把酒话桑麻。

总之,不到夜里睡觉不足以彰显我彪悍的人生和热血的青春。

我自己就是长期熬夜,时常会在夜里写文章,据我所知,我身边的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是如此。

很多人熬夜确实是因为工作需要,比如文案、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研发的等等,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但是,我要说得是,有更多的是其实是不需要熬夜的,但依旧把自己变成夜行侠,奋战到凌晨。

关于熬夜,有人很文艺地说:深夜里抱着手机,并不是与谁在热聊,只是单纯地不想去睡,说实话,也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不想入睡。

我来说吧,这就是在作,最后很可能会作死。

很多人熬夜,不愿早早入睡,是觉得时间宝贵,不愿意今天就这么过去了,迷茫又有点焦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和规划人生。

但是,很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被毁掉的,晚上睡不着,想好了千条路,早上起不来,还是走原路。

还有,长期熬夜可能真得会死人。

3、拖延懒散成瘾

最后要讲的一个毒瘾,就是拖延懒散成瘾。

很多人会自嘲,说自己是一个懒癌晚期患者,也许这是世界上听上去最无痛、最可爱的一种癌了吧。

但是,别说是已经到了懒癌晚期,哪怕你是尚未癌变,只要有了懒散,就会日益扩展,懒散起来真得会上瘾,因为过程是很舒服的。

比如说,早起哪有赖床舒服;看书哪有看电视舒服;听课哪有玩游戏舒服,工作哪有刷手机舒服...

只要是使自己向上的事,过程必然是不舒服的,所以能拖就拖,能潇洒一刻是一刻,这就是典型的懒散成瘾的症状。

即使心里知道不对,却依旧我行我素,这是另一大症状。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拖延懒散成瘾将会毁掉我们的人生和生活,因为青春年少的日子不多,可以折腾的日子不多。

其实,人生有些时间段真得是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虽然我们确实是可以终生奋斗,但难度、阻力以及自身的精力在不同的时间段是完全没有办法可比的。

所以,拖延懒散成瘾足以毁掉我们的一生。

更准确地讲,玩手机成瘾、熬夜成瘾、拖延懒散成瘾,每一样都可以毁掉我们,而恐怖地是,这几样往往是一起砸过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吞噬着我们的人生。

5.人生哲理故事:生命中的三大陷阱 篇五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那个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偷来。”

第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进山羊,把铃铛接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好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走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实在太累了,我就在池塘边上休息,一不小心睡着了,睡梦中就把那袋金子推到池塘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吧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别人又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6.人生三大喜事是什么_感悟文章 篇六

第一个:是兄弟,永不背叛的兄弟,我自己对兄弟的态度应该是高于对自己的,但有个前提,这个人是我能信任一辈子的人,就像以前的航海人,将妻子,财产留在了家乡,过了十年、二十年,回来时能一分不差的交回你手上,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亲情,可能有人会说,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人,不要做梦了!嗯,我也是这么想过,但我可能更宁愿相信有。

第二个:是有一个能倾尽我所有去呵护,也能在我一无所有时照顾我的妻子,我这个人呢,怎么说,算是怕妻子的那种类型,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很乐意去把家里的财产交给妻子打理,让她去支配这些钱,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丈夫赚钱回来,就是给妻子去犒劳自己的,不然赚钱来有什么意义?妻子平时已经很累了,但愿不要让花钱成为她又一个伤脑筋的事情。另外怕妻子,不是那种怕,怕妻子是一种尊敬,这点我觉得叶问电影里说的特别好,是一种尊敬,不算是害怕的怕。在夫妻之间,男人的一方,一定要有对妻子完全的信任,一定要给妻子足够的保护。说信任,是因为夫妻或是情侣之间,多少的不合与离别都是因为信任,人总是独立的,自己有自己的思考,信与不信就在于大脑里那一丝微弱的电流刺激,或强或弱,或信或疑,作为一个男人,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请无条件的信任自己的妻子!请好好的爱她,不论发生任何事,这是我想对自己说的,也是我想对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说的,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第三个:有一个能放手任ta自己闯的孩子,可能女生不太合适,但在未来,我相信也不远了,社会上肯定都是男女一样强的时代,其实在学校里,都可以看出女生的优势,只是在这个强者生存的社会,暂时稍弱罢了。闯,这个字我很喜欢,一匹马冲破一道道门,闯出自己的未来,这样的小孩,在外能做事自信,做人自豪,在内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放在以前,就是具备生存的能力,想想,现在的人在退化,从一个人能生存,到几个人服侍才能生存,甚至每个阶段换不同的人服侍,可以出一本“退化论”了,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进化的更加强,更加让我佩服。

7.高中新课改需要重视的三大问题 篇七

正在全国推行的高中新课程由31个必修模块和115个选修模块所组成 (不包括选修Ⅱ的模块) , 原有的学科课程已被一系列模块所代替。然而, 事实表明, 模块式课程虽有一些优点, 也有不少弱点, 我们应冷静对待。

笔者认为, 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普通高中实行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 (又称知识中心课程体系) 是有许多弊端的。它只包含学科课程这一种课程形态, 而完全排斥其他具有一定育人价值的课程类型, 兼之, 它所独尊的学科课程未经认真改造, 故学科中心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较多的负面影响。应当指出, “学科中心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表示一种课程结构, 后者属于一种课程形态。从我国高中多年来开设学科课程的实际情形与实际效果看, 这种课程形态既有许多优点, 又有严重缺陷。“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认知能力和一定的思想观点, 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 它系统地传播了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 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不过, 学科课程还存在四个缺陷: (1) 只注重知识的传递, 忽视或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的差异; (2) 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践活动机会, 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 (3) 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和答案的各科教材 (当然, 这是十分必要的) , 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 (4) 要求学生主要采取接受式的学习活动方式 (这也是必要的) , 难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科课程存在这些缺陷, 因而学科中心课程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 它面临着新世纪的严峻挑战。”由此看来, 我们在批判学科中心课程的设计思想时, 不能全盘否定学科课程。

对于正在全国普通高中推行的模块式课程, 我们也需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模块式课程中的模块属于课程的部件, 相当于建筑工人构建高楼大厦所用的预制板。模块课程中的模块内容确实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展现它的某些长处, 但其优势是有一定限度的。据笔者初步了解, 高中新课程中的某些模块比较适合于下列三种课程类型的设计: (1) 有些模块式课程适合于高中开设的职业选修课。据介绍, 模块式课程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外国职业学校, 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式技能组合课程” (MES, Module of Employable Skill) 和加拿大推行的“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CB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为代表。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是将某一职业分别列出若干单项能力, 以单项能力作为模块, 对学员进行培训的课程。它用不同的模块组合去适应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 主要适合于培养技术工人。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选择课程内容的主要标准, 是看其是否与特定职业门类的学习直接相关, 强调模块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特征是:整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点在于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必需的能力。此模式从职业的岗位出发, 注重能力培养;通过模块式课程的选择方式来培养不同岗位员工的能力。这一切说明, 模块式课程比较适合于高中职业选修课程的开设。 (2) 某些“模块”适合于组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具体说,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 可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模块, 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 有些模块也可酌情使用于国家课程中某些知识结构不太严密的科目设计, 如思想政治、技术、艺术、体育等。笔者认为, 模块式课程的积极作用可能只限于这几个方面;如超过此范围, 也许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从现有调查材料看, 其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 有些模块式课程, 削弱了高中生对知识性较强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这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表现较为明显。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曾于2005年对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的846位高中教师就模块式课程设置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有62.42%的教师认为, 模块式课程的设置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份调查报告还指出:教师们认为, 使用新教材后, 高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较好”和“好”的分别占51.24%和4.7%, 两项合计为55.94%, 但有43%的教师对这个问题持否定倾向。这个否定倾向值得重视, 因为课程标准对必修系列的教学要求较以往已经有所降低, 实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上也下了较大的工夫, 但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另据《金华晚报》记者任文林2009年报道:“在金华二中教师座谈会上, (模块式) 教材体系的‘螺旋式’编排受到了不少教师的质疑。一名数学老师认为数学的知识体系编排比较乱, 有些内容高一学一点, 高二学一点, 学生刚刚有点入门又换到了其他模块。他说:‘……现在, 基本上一个月换一个模块, 而且各个模块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 有的需要空间想象, 有的需要运算, 有的需要推理, 模块转换太快, 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乱。’”“一名地理老师也有类似的困惑: (模块式) 新教材的活动太多, 内容缺乏体系……”这位记者指出:“事实上, 新教材模块化结构体系使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山东, 高中课改实验区的调查报告也反映:在一些模块式的教科书中, 各模块内容互不衔接, 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各自为政, 没有兼顾其他模块的教学进度。这种内容不衔接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 致使任课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去弥补学生知识层的缺口及填补各模块之间的知识空隙。

有学者对数学课程模块化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一个‘模块’有相对固定的学时限制 (36课时) 和容量限制。这样, 在设定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时, 就不能仅仅从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考虑, 还要从学时限制考虑。因为有这些限制, 许多本来应一以贯之的内容被人为地割裂开了;同时, 为了拼凑课时, 一些关联不大的内容却被‘捏’到同一模块中。显然, 这样做破坏了数学的逻辑结构。为了有利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数学课程不宜采用模块化方式。”

这个问题涉及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与应用基础知识的关系问题。诚然, 学生学习新型学科课程 (非传统学科课程) 必须注意知识的应用, 但决不能为了学生应用知识而否定和打破学科内容必有的系统性。著名数学家杨乐指出:“数学是一个严格循序渐进的科学, 不学前面的东西, 就没有办法来学后面的和现代新发展的内容。”所以, “在编写中学教材时, 我认为完整的体系应重于具体的应用。……对中学生来讲, 从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的角度来说, 比起教他们一些应用知识, 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体系更重要一些。”

透过上述调查材料和理性分析, 笔者发现, 那种以削弱系统知识学习为代价而推行模块课程的观点, 同所谓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但有较严重的片面性。比如其对科学知识的轻视以及对知识性较强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批判就明显地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不能照搬他们那种走极端的知识观, 否则, 我们的课程改革是会走偏方向的。

第二, 模块式课程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对广东、山东、海南、宁夏846位高中教师的调查:“数学的周课时数绝大多数 (学校) 在6个课时以上。特别是, 有超过半数的学校安排的数学周课时在7个或以上。”其中, “有57.67%的重点中学安排的周课时数在7个或以上, 这个数字比普通中学的56.47%和完中的33.33%都要大”。与此同时, 其他学者也反映:“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的仅占6%, 睡眠不足6小时的却有29%。在实行新课程后, 各校的课时普遍增加, 利用周末、假期补课的现象比课改前更加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复杂, 但主要原因还是新课程本身内容仍然偏多, 学校普遍反映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在江苏, 一些高中生进一步反映:“课程改革后, 教学内容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增加了, 原来要三年完成的教学内容, 现在最短要一年、最长一年半就要学完, 所以改来改去, 反倒是加快了教学进度, 增加了学习负担, 真是有点儿吃不消了。”

笔者从直接和间接的调查材料中发现了模块式课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原因。其一, 模块式课程的设计忽视每学年上、下两学期实际教学时数的差异。模块教学要求一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学段10周, 其中9周上课, 一周复习考试。由于每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的长短不完全一致, 上学期两个学段的时间较为宽松, 下学期的时间偏紧, 故下学期的模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其二, 模块课程设计者没有考虑单元复习、考试、习题评讲等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每个模块一般每周安排4节课, 9周的总课时是36节。可是, 模块课程设计者忽视了单元复习、考试、习题评讲等应有的教学巩固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致使各校不得不增加教学时数。其三, 各模块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不尽相同, 而模块课程设计者却要求师生以相同的时间去完成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 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其四, 有些模块课程设计者没有对模块内容的“综合性”与“灵活性”作出“度”的相对限定。例如, 有些课程标准过分强调模块内容的综合性, 而有的实验教科书则灵活过度, 这两者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事实说明, 课程设计者在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同时, 一定要有一个“度”的概念, 要研究和确定“度”的规定。

第三, 选修模块的多层化设置, 有碍学生自主地选修。目前, 各省高中设置的模块式选修课程分为选修I和选修Ⅱ。选修I再分为选修1A、1B和1C。选修1A和必修课一样, 属于高考必考的内容;选修1B是全省高中统一开设的模块, 要求学生从这些模块中选择学习, 至少获得12学分;选修1C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模块, 要求学生从这些模块中选学, 须获得若干学分。选修Ⅱ则属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如此层次繁多的模块设置以及它们在高考中必考、部分选考及不考等不同要求, 势必造成学校教学的混乱, 使学生莫衷一是, 很难自主地选修, 许多学校因而出现了“老师选, 学生修”的局面。不少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希望真能‘选’”;“我想有选择的自由”;“真希望不是‘教师选, 学生修’”;“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 都是老师选好的, 和必修一样, 没意思!”

二、是否应在高中设置专业 (或职业) 导向式的选修课程

高中新课改推行的模块选修制, 属于科目内容的单元式选修制, 而不是学科选修制。这种单元式内容选修制同广大高中生打算升入大学某一专业或到社会上某一部门就业的愿望存在较大的距离。大家知道, 我国多数高中生都以升入大学某一专业为主要志向, 因而他们希望在高中分流教育阶段能够选修到有助于发展个性和考上大学某一专业的几个选修学科。可是, 目前高中推行的单元式内容选修制, 很难对这些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有力的导向作用。就拿语文模块课程的设置来说,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所有高中生首先应学习必修的5个语文模块, 共10学分;其次, 所有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须从语文的5个选修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 共8学分, 这也属于高考学生的共同基础课程。此外, 语文课标还建议学生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单位招聘的要求, 再从语文模块的5个系列中选修3个模块, 获6学分, 这属于文理分化、专业分化的学习内容。很明显, 所有高中生必修的5个语文模块和所有高考生必选的4个语文模块, 都属于共同基础课程, 而属于专业分化的语文选修模块则只有3个 (6学分) 。请设身处地想一想, 对于打算报考大学中文系的高中生来说, 这3个语文选修模块能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专业导向作用吗?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二战”以后, 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 一直在普通高中设计和实施共同基础课程与专业导向式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些国家的高中在保证均衡适度的共同基础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灵活的选修制度, 让学生在更深入、更多元的专业层面进行自然分化。近年来, 笔者在多次赴美国考察该国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 他们以合理设置、认真实施必修的共同基础课程为前提, 精心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专业 (职业) 导向式选修课程。这种做法可能是当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得比较科学、有效的走向。我们应借鉴这一走向来改进我国高中选修课程的设置。

三、高中新课程改革应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

此次高中课程改革, 事先提出了课改目标, 设计了自变量, 安排了因变量, 还确定了样本校;这些举措凝结了大家的汗水, 闪耀着集体的智慧, 值得珍视。美中不足的是, 课改主持者既没有制定比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也没有进行比较规范的实验活动。其主要表现是: (1) 参加首批实验的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似乎都没有制定和实施对实验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2) 首批实验的四个省、区完成首轮实验 (共三年) 时, 似乎都未对课改实验进行总结性评价, 因而没有发现需要修正的某些观点和做法。 (3) 四个省、区首轮实验结束后, 有关人员没有深入一些高等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去了解参加课改的高中毕业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 (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Z) J教育论的实际表现, 坛因而未对高中新课改作出应有的反思。 (4) 课改实验的扩展过于迅速。例如, 四川等四个省、区的课改实验刚刚启动一年, “高中新课改运动”便扩展到了江苏省;接着, 这个运动又于2006年秋季卷入了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和天津;到2007年秋季, “课改运动”就在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铺开了。截至2009年底, 全国已有24个省、区实行了高中新课程, 并将于2010年秋扩展到全国。这种“短、平、快”的试点战术表明, 高中新课程“实验”依然采取了具有“短期行为”特征的、单靠行政控制、快速全面推进的模式, 简称“行政控制”模式。

这种“行政控制”模式虽有统一课改目标、统一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保证经费投入、保证组织领导等优势, 但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弊端。其主要弊端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 课改决策者难以及时解决其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第二, 教材编写人员不能广泛听取高中师生对实验教科书的意见;第三, 学校内部随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种种矛盾, 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第四, 忽视高等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对高中课改效果的反映。

基于以上的分析, 笔者建议,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 酌情改进高中课改的模式。我们应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来制定和实施高中课改实验方案, 通过比较规范的实验活动, 达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据此, 高中课改实验新模式须包含“改进实验决策、健全实验主体、优化实验队伍、分期分批推进”的要求。这样, 经过比较规范的实验 (包括进行形成性实验评价和总结性实验评价) , 就能判断所提出的理论假设和预设课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从而根据客观实际修正某些不确切的思想、观点和做法, 以逐步形成比较先进、比较科学合理的高中新课程体系。

8.人生三大陷阱 篇八

第一个小偷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铃铛解了下来,拴到了驴尾巴上,然后把羊牵走了。农夫在拐弯处四处环顾了一下,发现山羊不见了,就开始寻找。

这时第二个小偷走到农夫面前,问他在找什么,农夫说他丢了一只山羊。小偷说:“我见到你的山羊了,刚才有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向这片树林里走去了,现在还能抓住他。”农夫恳求小偷帮他牵着驴,自己去追山羊。第二个小偷趁机把驴牵走了。

农夫从树林里回来一看,驴子也不见了,就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他看见池塘边坐着一个人,也在哭。农夫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说:“人家让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里去,我走得实在是太累了,就在池塘边坐着休息,睡着了,睡梦中把那口袋推到水里去了。”农夫问他为什么不下去把口袋捞上来。那人说:“我怕水,因为我不会游泳,谁要把这一口袋金子捞上来。我就送他二十锭金子。”

农夫大喜,心想:“正因为别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驴子,上帝才赐给我幸福。”于是,他脱下衣服,潜到水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当他从水里爬上来时,发现衣服不见了。原来是第三个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这就是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

9.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 篇九

自满自大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骄傲嫉妒贪婪是人生三个火星。说坏话说假话势力眼是人生三大厌恶!

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拙劣的工匠埋怨他的工具。

事繁勿慌时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做人三要:一要恩怨分明敢作敢为敢拼敢搏。二要视野开阔,心胸豁达心态平和。三要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方便!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做人不能只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更要有一个智慧的眼光!

做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自己责任;做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才能堪受人生担当。

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不因他人言行而动摇初衷;不因挫折困难而灰心丧气。做人要有自强自信自尊。面对失败还须有傲骨!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度的。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渗漏,得拿起时则拿起,得放下时且放下。做人要懂得拿得起是一种胆略,放得下则是一种智慧!

在选择别人时,也要让别人要想选择自己,在考验别人时,也要让别人考验自己。

为人处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做人要五有:有强健的身体;有正当的职业;有精湛的技能;有丰富的知识;有公道爱人的热心!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是万万不可能的。但如果太岁和老虎要你的命的话,你还动不动?拔不拔?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构建企业安全的三大支柱

★ 人生的十大准则

★ 《周易》三大人生智慧

★ 健康运动口号

★ 体育健康口号

★ 人生,生命,信仰初中作文

★ 健康饮食,健康人生

★ 你是我的信仰

★ 产品环保健康口号

10.思考人生的三大问题 篇十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巩固和发展这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省委孟书记提出的用2—3年时间使我市的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5%。围绕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尽早谋划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办公室、市委农工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成立联合调研组,分赴乐平、浮梁、昌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听取了县(市、区)主要领导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乐平蔬菜集团公司、镇桥镇、洪岩乡,昌江的吕蒙乡,浮梁的茶叶集团总公司和经公桥镇,亲身感受了我市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三大主导产业有喜有忧,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和成效

1、浮梁茶叶

作为传统产业,浮梁茶叶有着资源、文化、规模等优势,历来都受政府的关注,茶叶作为浮梁县的特色农业,是农业增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浮梁县名优茶发展迅猛,广大茶农的收入得到较大增长,山区茶农茶叶已成为他们的主收入。但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茶园管理两极分化,稳产高效。浮梁县近年的茶叶总量在4万担左右。一方面高山茶园注重发展高品位的有机、AA级名优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低山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茶园,已有十几家农场主、茶叶大户经营的近万亩茶园,注重投入,管理水平较高,但仅占浮梁县茶园面积总量的八分之一。

茶叶经营诸侯纷争,茶农增收。浮梁县品牌由原来的三五个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个,但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品种单一。由多个个体经营商贩将茶叶通过不同渠道分销到北京、上海、南昌、常熟等地,同时也引来了外地的经营大户直接来浮梁县收购名优茶,促进浮梁县在瑶里、西湖自发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促进了茶农增收。

茶叶品种花色增加,多类发展。浮梁在发展高山名优茶的同时,依然保持传统的工夫红茶这一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6套珠茶生产线,在低山联片的茶园采用机剪、机制,加工普通绿茶,丰富浮梁县的茶类,形成多种茶协同发展的格局。

茶叶趋向无公害化,唱响绿色。浮梁县着力打造发展无公害茶生产规模,目前全县3万亩无公害茶基地的空气、水、土、产品已通过江西省农科院的抽检,已有近万亩茶园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为今后茶叶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乐平蔬菜

乐平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撤县设市以来,由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去年,全市蔬菜面积达2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4万亩,全年总产量达58万吨,总产值4.89亿元。拥有全省县级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设施最好的蔬菜科研基地,全市现有汇德、祥辉、彩云等多类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鲜菜,全市蔬菜外销量占总量的80%,但外销蔬菜又有90%只销往周边市县。暂时处于领先位置,因此不论是实力还是名气,乐平市都已基本奠定“江南菜乡”的地位。

3、昌江养殖

2003年该区养殖业产值近6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6.5%,比2000年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值20%来自养殖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虽然已形成了浮梁茶叶、乐平蔬菜、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格局,但产业化水平依旧较低,还没能够突破阻碍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离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和困难:

1、农户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低,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趋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全市出现了不少的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但由于专业化经营投资风险大,加上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当前绝大多数地区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那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农户经营呈多样化和兼业化趋势。农户作为一个生产与消费合一的经济和社会单位,兼有生产者如现代企业和纯粹消费者如城市家庭的双重特征,这就决定了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目标是,一方面其产品要满足自己家庭消费需要,另一方面又通过剩余产品的销售,获取尽可能多的货币收入。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的情况下,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情况,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小而全的生产,所以很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雷同。有很多农户仅仅是种几分田、放几只鸡、养几头猪,只能保温饱,还谈不上搞产业化。

2、农户经营手段粗放,造成农产品质量低劣。我市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相对偏低,因此,多数农户缺少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内在动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来替代资金、技术的投入,凭经验,靠传统技术,进行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低劣,品种单一,精品、名品不多,优质品种严重短缺。浮梁有些茶农虽然能采摘到一流品质的茶叶,但因为制茶技术落后,只能做出中档茶叶,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和收益。从大处看,因为茶叶生产和加工仍然是以手工为主,成本太高,产量太低,难以占领市场,降低了茶农生产积极性,产生了掠夺性经营现象。

3、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

上一篇:“青年文明号”下一篇:省名师送培团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