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论文

2024-09-05

城镇规划论文(9篇)

1.城镇规划论文 篇一

城镇规划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功能、突显特色、提升品位、优化环境、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抓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城乡规划

1、县城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城南新区5平方公里,湘江滨江路片区1.5平方公里,湘漓片区1.5平方公里,城北工业集中区3.5平方公里,桂兴村片太阳能产业园2.2平方公里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城二招片、财政局片旧城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乡镇规划编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高尚镇、界首镇、溶江镇、严关镇、华江乡、白石乡、漠川乡、崔家乡等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或编制工作。在已完成的溶江生态产业集中区、界首百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好两个工业集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继续做好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力度。

(二)城镇建设

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建项目带动县城各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扩宽城市面积,完善城市功能。

着力抓好县城交通、供排水、供电、供气、电信、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完成五里峡水库至县城日供水4万吨自来水水源直供水项目、湘漓日处理15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县城文化新城、投资2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改扩建工程、1.5公里县城滨江路建设工程以及双拥路片库区移民安置区建设。县城逐步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的商业行政区,以灵渠景区、日月湖、慧泽园、乐满地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区,以古灵渠、水街、秦文流觞、北渠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以银杏广场片区为代表的综合居住区及以城北区、城西区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工业区。积极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镇的集镇中心作为生产要素集中发展和承载农村人口转移的直接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重点抓好溶江镇、严关镇、兴安镇、湘漓镇、界首镇、高尚镇、华江瑶族乡、崔家乡等集镇中心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绿化、房屋建筑、集贸市场等建设管理工作。力争 “十二五”期未,全县城镇人口规模达到 18.1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9 km。县城道路硬化率达到98%,人均道路面积12.5 m,路灯亮化率达98%,供水普及率99%,管道天燃气普及率达到65%以上,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2%,绿地率为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7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消防、交通、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2

2结合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三)住房建设

进一步加大住房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为工业化、城镇化、创业人员提供好平台。“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住房建设85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500套。

2.城镇规划论文 篇二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 使受灾地区在人民生命财产、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同时, 被人们忽视的抗震防灾等安全问题得以显现,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救灾安置后, 受灾城镇的重建规划成为了关注要点, 城市防灾问题不但成为灾后重建的基本目标, 也成为其他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要素。2008年国家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强化了城市防灾的内容。

作者在城镇抗震规划方面, 参考学习国内外其他城市关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防灾措施, 针对本次汶川大地震所暴露出的城镇安全特有问题进行了研究。

1 城镇地震时暴露的安全问题

城市中面临的灾害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雪灾、泥石流、森林火灾等;人为灾害分为城市火灾、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袭击破坏等。大城市由于本身构成的复杂性, 在防灾减灾方面要考虑各种灾害的影响, 而人为灾害的发生频率更为高一些。相比之下, 小城镇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加之城镇安全防护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灾害发生时就容易遭受重创。以映秀镇为例, 5·12地震使其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遭受了重创, 究其原因, 除了映秀镇位于震中外, 还有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容易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威胁, 以及多数建筑达不到抗震要求。另外, 从城镇规划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交通问题

5·12震后, 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不断, 多处道路被滑坡掩埋, 通往映秀等重灾区的陆上交通完全中断, 映秀西南交通出口的百花大桥坍塌。不但灾区内幸存者难以快速转移出去, 外界救援也无法及时到达。首批救援人员是通过水上救生艇于5月13日晚才进入映秀, 救援工作十分艰难, 而后一架救援的直升飞机在映秀西北面山中发生事故失事。不同于大城市道路四通八达, 交通便利, 城镇往往是独立设置的, 在灾害发生时, 对外交通就格外重要。尤其是山区相距较远的城镇, 紧邻山水, 自然区位有着明显特征, 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对外交通线也就相对地脆弱, 容易遭受破坏, 而对外交通是灾后救援的命脉。

1.2 物资问题

5·12震后余震不断, 映秀镇内房屋几乎全部倒塌, 无水、无电、无通信、无药品、无灾后生存物资, 幸存者的首要选择就是撤离。有资料统计, 国外大城市大地震,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政府救援一般无法及时到达, 若要最大程度的避免人员损失, 所采取的措施是自救互救, 其与政府救援的比例应当是8∶2。在汶川地震中暴露出的问题就是:房屋倒塌, 人员被埋或受伤, 通信中断, 生命线系统中断, 缺少生存生活必需品, 缺少干净的可饮用水和食物, 也缺少可以实施互救的医疗和挖掘工具, 城镇本身已没有提供给居民灾后充分自救互救的物资设施。

1.3 避难问题

汶川地震中, 多所学校的严重坍塌使人们震惊。映秀镇漩口中学的主体部分完全倒塌, 很多学生和老师遇难, 现该处已成为地震纪念遗址。学校, 无论是平时还是灾害发生时, 本应当是最安全的地方, 建筑不但要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其操场和大面积空地还需要在灾时和灾后承担避难救援场所的功能。这些避难场所, 往往是有大面积空地, 并结合物资存储的重要公共建筑布置, 城镇的学校、卫生所等都应当作为避难场所, 在灾后提供避难和救援。而在本次地震中, “避难场所”与其他建筑同样受创。

1.4 疏散问题

在有关地震伤亡原因的统计中, 除了在建筑内部由于建筑倒塌的原因外, 最主要的就是在疏散过程中发生的建筑倒塌、建筑上物品砸落和次生火灾。疏散过程不安全和疏散通道被堵塞都影响着人员逃生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和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倒塌现场。

1.5 空地问题

5·12地震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在工作日下午, 人员在建筑物内,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也是由于发生在凌晨, 众多生命才长眠于睡梦之中。而地震时正好身在户外的人往往幸免于难, 而在建筑内的人的逃生几率就小得多。建筑物密度过高, 私自搭建的现象使得可以紧急避难的空地太少。而发生地震时位于建筑内的人多数时候会大量涌入建筑物紧邻的空地, 而缺少这样的空地也成了地震伤亡的部分原因。

2 城镇抗震规划措施

以上5·12地震时暴露的安全问题, 在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并应给予针对性的对策, 采取相应措施, 当灾害再次来临时避免类似的安全问题发生, 使得居民在第一时间可以迅速疏散、避难、自救互救、生存和生活, 以及可以支撑到外界救援到达。

2.1 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包括陆上交通和水陆空对外联络。陆上交通应当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以保障对外交通通畅。同时应当考虑全面设置水陆空三方面的对外交通联系。城镇内部应当在安全的避难场所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和对外联络码头, 以方便灾时空中和水上的救援。对外交通联系点都应当直接联系内部主要交通线。

2.2 物资储备

应有专门的物资储备设施, 紧急物资储备应当充足, 定期与外部进行物资流通。重要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作为物资储备的主要场地, 次一级的物资储备场所应当均匀分散在城镇各个功能区内。另外, 生命线系统应当得到保护, 保证灾时对外交通中断后全镇生活和救援可以支撑到外援到来。

2.3 避难场所

以平时的城镇公共空间结合公共建筑承载灾时避难场所的作用, 公共空间应当有序、均匀、按等级分布, 分为全镇级、公建级和社区级, 其面积和设置有所不同, 分别承担灾时中长期避难场所、临时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的作用。公共空间应当设置明确的空间引导标志, 灾时快速引导人流。

2.4 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当网络化布局, 地震时当一段通道被损毁, 还有其他通道可以连通避难场所。另外避难通道应当利用防火植物进行柔性边界处理, 避免地震次生灾害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中造成伤亡。

2.5 建筑密度

根据抗震需要适度降低建筑密度, 建筑物之间要保证安全距离, 预留足够的宅间空地以满足灾时人流疏散的需要。特别是居住区内要有结合公建的大型避难场地, 因此住宅建筑密度要相对降低, 留有足够可疏散空间, 降低灾时户外伤亡比例。

3 结语

5·12汶川地震为城市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首先城镇规划应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另外, 中小城镇的规划除了应吸收国内外大城市采取的抗震措施外, 应当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 认真总结本次地震中所暴露的安全问题, 针对对外交通、物资储备、避难场所、疏散通道、建筑密度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灾害发生时, 可以最大程度维持自救和互救直到外界救援到来。

参考文献

[1]徐波, 贤军, 尤建新.防灾避难空间优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 2008 (1) :35-37.

[2]沈雷洪.谈城市街区安全问题[J].山西建筑, 2008, 34 (20) :41-42.

[3]吕元, 颜冬.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 2005 (4) :55-56.

3.浅析城镇发展与城镇规划关系 篇三

【关键词】城镇;规划管理;经济;开发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Shen Yong

(Xinjiang Corps 69 Mission agricultural nine divisionsEminXinjiang834601)

【Abstract】New trend i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ization,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planning is to inherit the past to create a science to predict the future. Tow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for a variety of economic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spec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have the basic idea.

【Key words】Town;Planning and management;Economy;Development

1. 前言

(1)从城镇化的战略需求看,城镇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城镇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镇规划,必须从城镇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宽。

(2)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的战略、建设城镇的纲领、管理城镇的依据,也是城镇政府指导调控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9%,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保证我国城镇发展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推进,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镇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3)城镇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镇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4)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镇规划对城镇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镇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镇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镇规划代表的是城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镇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镇还没有独立的城镇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镇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镇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镇规划对城镇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镇整体利益的代表,城镇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2. 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

城镇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镇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镇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镇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镇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镇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镇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镇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镇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3. 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镇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镇土地市场和带动城镇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镇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镇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镇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镇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镇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城镇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endprint

“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4. 城镇规划要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4.1当前城镇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镇,没有资金城镇就难以发展。所以.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镇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镇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

(1)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镇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

(2)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

(3)各种收费,增加城镇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

4.2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镇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镇就会发展。温州市紧紧抓住这一点,五年内城镇改造面达50%,创造了一个新的温州城。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对旧城区进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有的市县尽管也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旧城改造,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作用,缺乏科学的测算,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一个本来可以给政府带来收益的成片开发项目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的包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4.3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镇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目前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已经开始吸引一些人才、资金、技术进入西部地区,但相应的配套软硬件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观念开放程度不够、市场经济意识不够、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不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严重等等.从而影响招商引资的进程。如何把握好城镇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镇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镇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4.城镇规划简历 篇四

户口所在: 广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壮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2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7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初级,园艺/园林/景观设计:初级

工作年限: 0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以下 希望工作地区: 中山,东莞,深圳

工作经历

暂时没有 起止年月:-11 ~ -1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 求职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城镇规划 专 业 二: 城镇规划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9-07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 城镇规划 高级施工员证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5.小城镇体系规划 篇五

城镇体系的规划>>>

一、城镇体系的规划

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是一个区域范畴

城市经济区——城市行政区 ·具有一定的等级和层次

·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多种城镇类型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职能分工——确定城市性质 ·空间分布有序,形成一定的网络和格局

空间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区域生产力分布状况,受资源、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

城镇的相互作用、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腹地范围 ·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

历史变化引起的体系格局变化

生产力布局状态的变化导致的格局变化

基础设施条件引起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条件

二、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

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是城镇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形成及发展的初始条件。目的:明确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明了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城镇体系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方法: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横向纵向比较手段,通过城镇体系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来反映城镇体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优劣势分析——采取定性分析,找出城镇体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期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使城镇体系的规划有的放矢。

2.城镇发展的建设条件分析

(a)城镇自然条件(主要指影响城镇发展的气象、地形与用地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等);(b)城镇资源开发与工业布局条件;(c)城镇交通运输与区位条件;(d)城镇水源和能源条件;(e)城镇旅游发展条件;(f)城镇社会经济基础条件;(g)城镇地区农业发展条件;(h)城镇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条件;(i)城镇科技实力;(j)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1、城镇体系规划的产生

·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城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

·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起到区域规划的部分作用。·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直辖市和市的总体规划应当把行政区域作为统一的整体,合理布置城镇体系。”

·1989年《城市规划法》:“全国和各省、直辖市都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应有包括市和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1994年建设部颁布《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现状

不同地域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般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都只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陪衬,多数只是简单、生硬地套用有关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模式,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单独进行的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在逐步拓宽,除了城镇体系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协调外,还增加了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内容,并力求明确区分需要对开发建设进行鼓励、引导、控制、限制或禁止的不同地域空间类型,使原功能较简单的城镇体系搞活转向以城镇体系发展为主体,与相关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规划,在较大程度上顶替了衰变前的国土区域规划。

四、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条件

历史背景——分析该区域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城中心城市的转移和变迁。

区域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经济基础——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对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的方向。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以及城镇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区域内各个城镇经济结构的统计资料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明确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现城镇的职能分类。对城镇现状职能加以分析,制订出有分工、有合作,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的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有机结合的新的职能结构。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它们的规划性质,使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分析各城镇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和相对地位的变化,预测今后的动态; 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分布的特点;

确定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包括某些农村集镇的晋升和因基本建设而可能新建的城镇;

结合城镇的人口现状、发展条件评价和职能的变化,对新老城镇作出规模预测,制订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规划,形成新的、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职能类型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在区域内的空间组合和表现形式。主要内容:

a.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 b.综合评价区域城镇的发展条件;

c.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或称发展走廊);

d.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

e.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区域交通运输、水资源、供排水、电力供应、邮电通信以及区域防灾等; 区域社会设施包括区域性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及区域市场体系等内容。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新增建制镇与新设市规划——首先要研究和确定新镇和新市设置的依据;

其次要考虑新增建制镇的建镇基本条件,如地理区位、产业特征及发展趋势、现状基础等; 其三,要进行拟新设建制镇人口规模的预测,并注意各新设镇、市人口加上原有城镇人口之和,应与城镇体系总的城镇人口预测值符合;

其四,要确定所有新增建制镇、新设市的建镇与建市的具体时期。

其五,要从城镇体系的整体与新设镇、市的局部两方面的结合点上考虑与确定新设镇及新设市的城市(镇)性质及发展方向;

其六,要对新设镇及新设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作出初步的规定。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规划实施的措施可包括行政措施、政策措施和组织措施等。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通过行政管理系统的强化,建立与加强城镇体系的发展;

·通过权力与资源的分配,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

·通过改变交通系统与其它基础设施的系统,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

·通过政府对工业与公共项目的直接投资,以影响城镇体系的发展;

·通过对收入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改变以影响城镇体系;

·通过鼓励、支持商品农业生产以影响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的宏观性问题——城镇体系未来发展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区域性及跨区域性问题,如水系整治、跨市域引水工程施工、水库开发建设、跨区域用地范围的旅游区的建设管理、高级别干线道路网、铁路的选线建设、多城市共用的大型机场的选址布局等等。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的关键性问题——影响和制约城镇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区域的自然条件、资金、水源、能源等因素。

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的政策性问题——包括人口管理问题、新设镇(市)问题、单个城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及管理机构设置问题等。

关于充实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要求

(建规[1998]108号)

一、规划的核心内容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制订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战略。包括:确定城市化方针和目标;确定城市发展与布局战略。

2、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包括: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原则性要求;统筹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确定需要重点调控的地区。

3、按照规划提出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政策、土地开发政策等政策手段,制订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

二、需要补充和加强的规划内容

1、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优先发展和鼓励发展的地区,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以及有条件地许可开发的地区,并分别提出开发的标准的控制的措施,作为政府进行开发管理的依据。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对省域内城镇发展用地的总规模和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提出控制目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镇用地控制的指标和相应的引导措施。

3、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确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途径和引导措施; ——提出农村居民点和乡镇企业建设与发展的空间布局原则;

——明确各级、各类城镇与周围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协调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工作方法的完善

1、加强对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机制的分析。

2、积极开展多方案比较。

3、注重对设市城市、建制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的研究。

4、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建村[2000]74号)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的三个重点

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5、协调用地及其空间资源的利用;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交通网络规划

·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 ·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其他专项规划(有选择开展)——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6.城镇规划心得体会 篇六

我于20xx年10月参加工作,作为民和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一名工作人员,在民和镇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民和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及集镇建设实施平台下,对新农村建设、城镇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有了一点初步认识。通过这次培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更多认识到自己对城镇镇规划知识的缺乏和较为系统化的理解,同时切身体会到乡镇一级规划发展存在的很多问题。

的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新农村的发展,村镇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本身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可变性等特点及乡镇一级对规划建设的观念的薄弱性,在优化村镇规划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环境、文化的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存在了诸多的问题。比如,规划编制滞后于建设,与实施可能性脱节,规划设计相当程度上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乡镇规划建设却往往滞后于建设;村镇体系规划与居民点规划背离,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矛盾,大多规划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及培训学习领悟,我认为将从以下方面做好城镇规划管理和新农村建设。

1、科学规划,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只有一个适合的发展规划,才能为民和发展作为指引。一方面,做好前期规划调研工作,注入本地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我镇集镇的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娱乐、污水、垃圾处理及注重传统民族特色村落、旅游产业发展的保护等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其次,我镇要尽快投入资金完善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规范各类用地的性质和规模。对于新开发的项目要大力推行块状开发,克服困难,打造有档次、有特色的精品项目。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即使需要修编,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2、加强学习,规范管理。乡镇领导和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要主动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掌握规划专业相关知识和技术规范,对本乡镇的发展方式、发展阶段、空间形 态熟练了解。各个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对于农村农民建房要正确处理好改造和新建的关系,个体和群落的关系,政府引导与农民自主决策的关系,坚决杜绝零星建设。对于集镇上的工业项目和商业开发要处理好功能和结构的关系,严格规范“一书两证”的报建手续,严厉打击未批先建。

3、加大投入,完善资料。各个乡镇要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完成本乡镇的1:1000镇域规划区范围内的地形图勘测,完善规划建设管理相关资料。同时在编制规划时要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做规划。另外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本乡镇的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盘活本乡镇低效土地,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价值。

7.国内城镇规划研究综述 篇七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和持续深化, 小城镇建设迎来不断发展, 2009年国家提倡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2年又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执政概念, 把城镇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本文梳理国内城镇建设规划研究理论和实践, 对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借鉴国外城镇规划研究

李红星、张秀波 (2013) 介绍瑞典的哈默比、芬兰维基、新加坡新镇以及巴西库里蒂巴市在生态型城镇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著成就, 推动了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公共政策视角对国外典型生态城镇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吸取有益经验, 为我国的生态型城镇建设提供良好借鉴。钟真 (2007) 对国外小城镇管理经验做了一个简要的评述, 包括国外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以及设计、规划管理。杨钢桥 (2004) 以英美为例, 对国外城镇用地扩张控制的动机和措施进行了探讨。沈贵平 (2009) 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管理、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提出我国发展小城镇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四态同步”的理念,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城镇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公众教育投入等措施, 以促进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于立 (2012) 介绍了英国、阿联酋马斯达尔和日本北九州生态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发展, 分析了生态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李勇 (2013) 查阅了瑞典、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城市规划法, 总结出了城镇规划立法的特点。

2 城镇规划方法和理论

刘亚臣、韦蓼英、姚文杰 (2003) 以现代城镇规划理论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为基础, 提出了规划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的分级标准和村庄规模的合理化指标, 并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区域村镇体系性质的界定和村镇体系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高相铎、许倩英、胡志良 (2007) 介绍了天津市小城镇规划与发展的不足, 对小城镇的规划要点进行了探讨。李路遥、费维清 (2005) 分析了各地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少, 没有特色成了最大的特色, 提出了维护小城镇规划特色与文化多元化的原则。陆笙、王冬、毛志睿 (2007) 分析了乡土建筑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 标准化及非标准化对乡土建筑、聚落形态的影响。田耀全、尚阳 (2007)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小城镇的特点, 提出了立足于现有条件, 用区域观点,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张建、徐晖、李海琳 (2005)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传统特色正在消失这一现象的产生, 剖析了小城镇在景观环境建设上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强调了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并从理念、立法、管理等方面对小城镇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郑爱红 (2007) 分析了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 应该以人为本, 注重突出小城镇的特色, 从而建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小城镇。黄亚平、汪进 (2006) 系统论述了小城镇特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内涵, 分析了特色的形成机制及消失的原因, 提出了小城镇特色的塑造应从主客体两方面入手, 客体塑造包括小城镇特色的保护与创新是特色形成的基础;主体塑造包括小城镇特色的教育与传播是特色形成的保障。马晓亮 (2009) 介绍了小城镇特色形象的分类、小城镇风貌具备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合理、科学的设计与建设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形象。刘小洋、金晓玲 (2007) 分析了小城镇景观营造的优势和景观特色的载体, 探讨了营造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景观的途径。吴海梅、赵继峰 (2005) 从历史、人文、经济等方面结合几个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具体实例, 探讨了如何在环境规划时发挥地方特点, 体现环境特色, 使小城镇环境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真正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

3 规划应用与实践

刘晓平 (2013) 从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回顾出发, 提出了景观生态城镇的目标, 分别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和苏南地区的景观城镇开发案例和作者的景观小城镇规划实践, 总结了景观城镇开发的若干重要问题, 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孙霄奕 (2007) 通过对现有环境的调研, 对安仁古镇镇内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及建筑特色加以解析, 指出当前小城镇历史街区改造及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并对未来保护更新提出若干建议。庞骏、张杰 (2007) 以宜兴丁蜀镇丁山大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介绍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法, 即强调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提取, 强调详尽的现状调研与文献查阅, 强调对地方市井文化的感受, 将其融入到设计之中, 为良好的景观场所寻找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 围绕主题展开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徐丛明、段炼孺、杨喜凤 (2009) 以何家岩镇为例, 通过调查城镇规划设计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分析当地的生态以及文化等地域特色, 强调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小城镇规划。秦玉 (2007) 通过对石羊古镇镇区空间环境和资源现状的分析, 本着强化空间格局、突出资源特色的原则, 提出“点、线、面”的规划布局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势推出旅游项目, 对如何实现传统城镇的旅游与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力求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利用、适度开发, 在保持原有格局、展现历史风貌的同时打造一座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城镇。周红卫 (2005) 介绍了乌镇公共空间的形式及社会生活, 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统一。吴威龙 (2009) 以尖山乡集镇总体规划为例, 试图从创造优美宜人的城镇空间景观环境出发, 充分展示以周边山体、自然水系为背景, 塑造自然绿化和人造景观相互渗透的城镇空间。朱晓东、万霆、闫鸿杰 (2009) 以四川省北川县片口乡灾后重建规划的实践为例, 对城镇发展的动力及生产力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 紧密结合城镇产业特色, 提出构建生态型特色小城镇的构想, 并对其生态环境、景观布局进行规划。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对城镇规划研究从借鉴国外城镇规划研究、规划方法与理论以及应用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以期为小城镇特色建设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执政概念把城镇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对城镇规划研究从借鉴国外城镇规划研究、规划方法与理论以及应用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以期为小城镇特色建设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8.做好科学规划 保证城镇排水 篇八

【关键词】城镇基础设施;排水设施;科学规划

前言

近年来,每逢雨季,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会充斥着过于各地区城镇内涝的新闻。以前这种情况还仅仅出现在南方地区,如今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内涝现象,这直接暴露出的就是城镇排水设施的缺陷和不足。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繁荣,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多,给城镇建设也带来很大压力。在地上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在越加严峻的考验着城镇排水设施建设,由于规划不合理,标准设置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备等等原因,最终造成我国大面积的出现城镇排水不畅的问题。本文从城镇建设规划的角度,对排水设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科学规划的角度,提出改善排水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城镇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的首都北京,在连续的强降雨的冲击下出现严重内涝,导致受灾人数160余万、数十人死亡的惨痛教训,直接经济损失116.4亿。近年来类似惨痛的教训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而这一切的背后,除了恶劣的天气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城镇排水设施的落后。根据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我国城镇排水设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当前城镇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排水系统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未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设计,未结合城镇长远发展需求,设计出的排水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远远落后于城镇发展速度。其次城镇排水系统规划难以满足暴雨天气的排水需求,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城镇阶段就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的安全。最后在进行排水规划设计时忽视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而是将大量未进行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健康。

二、城镇排水系统科学规划的思考

(一)转变城镇发展理念是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的前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产生了以GDP为指标的城镇建设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在这种GDP为大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看得见的建设当然更受城镇管理者的喜爱。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拔地而起,道路扩宽了,绿化面积提升了,但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统由于不能及时体現出官员政绩,因此并未受到重视。然而,城镇排水系统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一旦建造修复和改造起来就会非常麻烦,而同时在城镇发展中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者站在城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切实转变城镇发展理念,少做一些面子工程,多做一些利长远,有助于城镇长久发展的事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排水系统规划。扎扎实实科学合理的建造城镇排水系统,把城镇建设更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到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上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才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科学规划排水系统的立足点

地方城镇排水系统设施科学规划,就是要求有关部门要结合地方房展需求、经济实力、地势环境以及未来城镇扩建需求等几个方面的实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地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思想和手段规划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排水系统。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排水设施,就要坚持一下三个原则:1、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要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避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规划模式,在能够充分保证区域排水需求的基础上要谨防过度建设。2、排水系统规划要结合地方地理地势环境情况,根据当地对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规划建设,但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城镇未来的发展需求问题。3、排水系统规划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排水设施的建设是城镇发展的百年大计,一旦建成维护和重新建造就非常困难,因此一方面规划排水设计要能够充分满足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城镇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就是保证以后再建的排水系统要能够与当前的形成对接,也即是要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延伸性,以满足城市出现爆发性发展的需要。

(三)科学规划城镇排水系统的他山之石

在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上,我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很多国际城市的成功经验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材料,我国各地区在规划地方排水建设时,就应当以这些地方的经验作为参考,合理的学习和借鉴。如德国的汉堡等城市,他们通常会建立大型的地下调蓄水库,一方面满足城镇排水需要,另一方面可保证水流的充分利用。再如一些国家在城镇建设中会较多的采用透水性材料来铺设路面,增强路面的渗透能力,减轻排水压力。国内的例子如青岛,几乎每次其他地区出现内涝以后,青岛都会作为一个典型被拿出来作对比,青岛的排水系统沿用的还是德国的规划设计,然而时至今日依然为城市排水承担着巨大贡献,这值得我们地方规划者深思和借鉴。

总结

在城镇发展建设你追我赶的今天,城镇排水设施建设已成为衡量城镇发展潜力的一种标志。城镇建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百年大计,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排水系统关乎城镇发展命脉,因此,在规划城镇排水系统时,一定要秉着发展的眼光,坚持科学的规划,立足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打造这项利千秋的工程,为城镇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飞.实现城镇排水科学规划的对策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07)

[2]黄秀艳,孔宇.城镇排水规划中的重点问题与反思[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4)

9.如何编制好城镇消防规划 篇九

简介: 城镇的消防规划编制是基础,落实是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当好政府参谋,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要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以建委、规划、财政、公用事业、消防等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

关键字: 城镇 消防 规划

2003年,我省力争完成60%以上小城镇(重点镇、中心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及审批。任务重、时间紧,如何使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既有 科学 性、可操作性、又有超前性且又能符合我省各地小城镇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仅供 参考。

一、做好小城镇消防规划的基本措施(1)城镇的消防规划编制是基础,落实是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当好政府参谋,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要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以建委、规划、财政、公用事业、消防等相关部门的组织机构。各地从筹备规划的初步方案,到每个专题调研、规划编制成果及评审,都要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机构配合协作下工作。作为消防部门不但要当好政府参谋,还必须协助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尤其

是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消防规划的有关 内容。离开了政府领导,这项工作就不可能搞好。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委托规划设计院负责,消防部门可派出人员配合编制单位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和协调,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消防规划编制应从实际出发,规划设计部门要对现行 法律 法规、规范性文件充分 研究,如: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公安部的《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省公安厅、建设厅联合制定《福建省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办法》、《消防改革与 发展 纲要》、福建省消防条例、〈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等。要有创造性提出解决 问题 的办法,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才能有超前性、可操作性。

(3)将消防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紧密结合

小城镇消防规划是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的一个子系统,在编制过程中必须与其它专项规划紧密结合,如城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燃气、抗震、人防等都包含消防设施的规划的建设条件。都是城市规划的

专项子系统,这些规划与消防规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相结合,就能更好的保证消防规划的具体落实。

(4)针对各地的规划中的难点、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开展专项调查、了解第一手的资料。除了当地 经济 状况、消防安全布局、功能的分区、供水、道路、通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社区消防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这些内容外,很重要的还要针对规划中的几个难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掌握全面、详实的基础资料。这些情况的现状很重要,应作为消防规划的依托之一。几个主要难点的内容:

a.火灾的调查情况。要深入研究城镇火灾情况,从历年的火灾情况入手,并进行 总结,有全面细致的火灾状况和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统计资料。总结时突出的问题为:消防站点不足、消防警力不足、消防水源缺乏、道路狭窄、通信落后、建筑的耐火等级等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如:中心镇要成立小型普通消防站、警力不足时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等等。

b.化危品在生产、使用、运输等环节存在危险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资料收集、以及化危品布局及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的办法如:在仓储方面坚持化危品场所必须设立在城市边缘独立安全地带的原则,在储存方式上采取相对集中,分类贮存的办法,在运输上规定 交通 道路和通行时间。

c.旧村镇消防改造。

旧镇交通集中、功能混杂、建筑物耐火等级低、街道狭窄拥挤、邻街违章搭建、供水管网、电网方面落后等问题,要提出解决的办法如:开辟防火分隔带、整治违章搭建、改造用电线路和增设小型消防站等措施列为近期实施目标。

d.镇村结合部的消防问题。

镇村结合部常处于失控状态,民宅、工厂、仓库混杂,违章建设、出租民宅、加 工业 等,水源不足,道路狭窄、供电很多的消防安全问题。

这方面要提出加强镇村规划管理,加快电网,供水,道路的建设等,完善总体规划,建议政府加大镇村结合部的执

法管理的力度。

以上的几项难点应列为近期的实施目标。

(5)各地要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案,把握工作进度,在时间上要有控制,限定先行完成,对基础资料、难点的调查工作,尽量和总体规划同步,如总体规划无法提出来,我们只能提前设计,先行完成消防专业规划,等总体规划完成后,进行局部修订,把消防规划融入到总体规划成果中。

(6)资金要保证。要当好政府参谋,把消防专业规划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以由政府从财政中拨专款,也可以想办法从民间筹资,成立消防基金会,还可以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在开发区或新建建筑中,由投资者建设公共消防设施。

二、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程序

小城镇消防规划是一项综合系统的规划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时间周期长。因此整个规划过程必须统筹合理安排,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严格实施过程控制,才能确保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程序:确定任务→编制消防规划大纲→现状调查和专题报告→编制消防规划→消防规划专家评审→消防规划成果制作→提交政府审批

1、小城镇消防规划应有镇政府组织并委托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2、编制规划时应明确编制规划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包括规划范围、规划时间、规划内容、规划目标、规划重点、规划成果表现等。

3、现状调查报告应搜集编制规划所必须的当地 社会 经济背景、当地的消防环境、城镇建设等现状资料、城镇总体规划等有关材料及以上的几项难点等问题。

4、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消防规划。

5、区、县的规划、建设、和消防部门应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形成规划成果。

6、规划成果报送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当地政府组织实施。

三、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的 内容 及深度

消防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和基础资料)

(一)规划文本具体内容包括:

1、文本总则:规划编制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规划范围、规划时现、规划目标和重点等。

2、内容及深度:消防规划的消防安全布局规划、消防站点及消防设施、装备,消防通道、消防供水、消防通信及指挥系统,消防减灾系统、社区消防建设和 发展 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对于上述的的每一项内容的深度都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要明确规划的依据和原则;(2)、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规划内容;(3)、要对现有不能满足需要的消防 问题 提出改造的方案和意见。特别要提出的是,社区消防建设是一项贯彻推进城镇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推进消防工作 社会 化一个重要措施。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这项工作的规划尤其在中心镇、重点镇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以 企业 自办、镇办、村办、社区、合同制等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是新形势下重要的规划内容。这二项工作应纳入消防规划内容并列为近期规划。

3、近期规划和投资估算

根据小城镇消防规划的总体要求,分项分提出具体的新建、改建、迁移计划以及各项目的投资估算,列表说明工程的名称、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时间进度安排等。

4、规划实施意见

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等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建立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消防站组织,明确经费筹措渠道。规划目标、指标、项目和投资均应纳入当地社会 经济 发展计划。

(二)规划说明。内容应包括总纲(主要规划依据、规划期限、范围、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等内容)及解释规划的文本外,还必须说明城镇的基本概况、消防设施现状、消

防安全状况及几个难点的调查及综合 分析、评价以及具体实施消防规划的措施整改、及经费的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及实施措施,近期规划中的消防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规模、形式及保证措施应做出具体说明,以便于政府在建设计划的编制、资金的落实上有依据。并分析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字资料。要根据实现的可能性,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逐步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消防规划近期、远期具体的实施意见,以此来落实消防规划。近期规划应紧密联系当前消防工作实际,本着既能切实有效的解决 历史 遗留的消防不足与欠帐,又能积极促进本地的消防工作不断发展的思路,针对现状问题进行补缺补漏,提出具体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要重视用数据讲话;远期则要紧紧抓住消防事业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特色,立足长远,注重规划的 科学 预测,使消防规划能对消防工作可持续发展作具体的战略指导,使消防工作能适应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规划图纸:应有消防现状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规划图。

1、现状图:消防站、消防安全布局现状图(图上标明消防站及责任区、危险化学品设施、燃气系统、石油液化系

统、重点保护单位等)

2、消防道路、消防供水现状图(图上标明道路系统、消防车通道、危险品运输路线、水厂及相应的管网系统、市政消防栓、自然 水体等)。

3、近期建设规划图:要将近期要建设的消防站、消防水系统、道路等在图纸上体现出来。

消防规划图纸的比例和总体规划要一致。消防站的规划图纸的比例为五百分之一。

4、规划图:

(1)、消防站、消防安全布局图规划图(图上标明消防站及责任区、危险化学品设施、燃气系统、石油液化气系统、古建筑高层建筑、重点单位、工业 区、等规划)。

(2)、消防道路、供水规划图。图上要标明道路系统、消防车通道、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市政消防栓、自然水体等。)

(3)、消防站选址的用地图要采用五百分之一的比例。

(四)、规划文件、图纸的技术要求

上一篇:中学生学习习惯调研下一篇:县教育局统战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