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2024-10-10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共9篇)

1.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一

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该文主要探讨在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意义,探索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提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编程实践,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C程序设计;项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210-02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掌握程序设计的设计方法,具有相应的阅读、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所学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应用到本专业及相关的领域。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信息,学习自主性难以培养,学习兴趣难以持久。虽然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教学效率较高,但是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C语言课程教学结束时,学生却不知道C语言的具体应用和实际价值,不能独立编写程序。

项目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较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1]。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和理解了该门课程要求的技能、知识,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学生而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当前大致有三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分别是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把复杂的知识点予以分解,利于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而抛锚式教学法则是用真实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事件中去体验、感受,进而获得相关的经验;随机进入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相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理解[2]。

C语言的知识结构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比较多,难度较大。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较适合学生学习基础语法知识,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编程体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语言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C语言项目教学法应遵守如下几项原则:

1)精心选取项目实例

教学法要成功,项目实例的选取非常重要。实例既要包含到所需的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材料,选择合理难度的项目,并由师生共同完成。

2)周密组织项目小组

软件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团队,单兵作战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早已不能适应软件的生产。项目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攻关精神。教师可以参照IT项目的管理思想构建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小组。由教师、科代表、学研小组和组员构成C语言项目教学的学研机构,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共同完成C语言的学习和实际编程项目。

3)妥善处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高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编程思维还有待启发,项目和工程的意识还处在萌芽之中。因此,项目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传统的“讲授法”对于C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强、效率高的特点。教师应将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二者的优势。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积极完善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3]。科学的发展性项目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等。

作为项目教学法的干系人的教师、小组、组员,理所当然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应注意进行组织和监控,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以激发组员和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研究动力和创新活动为目标。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教师评定成绩、小组评定成绩和组员自评成绩构成。按指标权重对三项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4]。

C语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有如下六步:

1)精心选择与现实相关的项目实例,设计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环境相接近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解决现实问题的环境中来。

2)围绕所学的知识点,选择相应合理的一些小项目,并且演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相关过程。

3)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消化示范项目的相关解决要点,为练习项目的解决打下基础。

4)项目教学小组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后,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最终实训项目。

5)小组内部要开展相应的讨论、交流,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以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直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由教师评价、学研小组评价以及组员自评三部分构成。

C语言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通过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使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也是具有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还应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教师应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应加强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实践。

2)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C语言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基础知识,而且要将其运用到项目实践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学生应切实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还需要与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协调和沟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3)注意开放实验环境的构建

学研小组需要按照要求独立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研小组在开放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项目软件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计算机实验室构建必要的项目软件分析、设计以及编程实现的相关环境,让学生自主的管理能力得以增强,按照相关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和扩展性项目。

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同样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能勇于面对问题,去分析、解决问题,就能得到不断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计算机课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08(10):198-199.[2] 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72-76.[3] 崔树银.参与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7):167-169.[4] 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119-120.[5] 刘志宏,刘舟荷,张雯晖,等.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39-140.

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二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计算机语言C”课程的教学中,结合高职的办学方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编程习惯。通过对此教学法的应用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看出,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反之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却不一定都是项目教学,这取决于教学实践和任务的“质量”。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在这种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项目”的结果。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二、“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按照实际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并研究筛选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内化吸收、综合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项目驱动”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的培养,它有如下特点:

“项目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学生成为互动式教学的主体,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和体验中感悟知识,并通过教师的总结提升把这些知识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

“项目驱动”实验教学中的所有研究的项目,都来自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现实生活,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能全面把握该项目,包括项目可能涉及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教师在项目目标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这是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必须首先明确的。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既要是老师又要是信息咨询员,学生在做项目时,所有活动都应在教师的紧密监控与指导下进行,遇到的难题和最终结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和个别辅导,教师要给学生随时补充必要的知识信息,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进行咨询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掌握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尽早进入状态。

三、教学内容体系

1、项目设置

由于教师授课项目直接影响其教学过程,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项目一般来源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以及学校承接的对外服务等;也可由学生自由寻找和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但需经过论证和教师同意。任课教师首先对项目进行分析,找出其知识点。计算机语言C仅开设一个学期,在选择项目时,必须考虑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项目过大,教师只能抽取其中小部分讲解和辅导,影响授课的完整性;如果项目难以完成或技术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可能使得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但如果项目过小或过于简单,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C的热情。

项目设置时应考虑如下5方面:

■项目应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一个知识点。

■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学生能够从该项目得到启发,进行拓展性思考。

■前后项目应相互联系,依据项目的完成而设置,不能脱节。

■项目应具有实践性,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项目难度最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采用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方式设计,一方面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便于学生对项目分解的理解,从而掌握整个项目的核心思想和构建步骤。

2、项目实施

项目由教师提出问题,演示设计与制作过程,讲解知识点,然后学生模仿制作完成项目。学习期间可以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探讨、研究、交流等互动活动,所有项目都有课后自主项目的训练。经过几次课的入门和熟练,教师可以将要完成的项目、设计制作过程和涉及到的知识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项目。上课时由学生演示设计制作过程,并就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项目的制作和理解情况进行提问,形成一种交流和互动的氛围。

在完成教学模块后,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期间,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布置一个稍大的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程序设计题目,学生将根据各自的任务去完成需求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等过程,再由其中组长负责完成联合调试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设计方案和不同问题做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形成一个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引导与点评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遇到问题时要更多地鼓励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具体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在同学间形成一种轻松活跃、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大激发,提高了综合应用水平,锻炼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和督促上:在项目规划之初,教师要充当用户的角色和学生谈需求;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当技术支持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指导项目的实施。

3、总结项目

“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子项目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因此,在讨论完成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建立起新知识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结构,并使知识逐渐系统和完整。

4、成绩的评价

成绩评定采用项目答辩的方式进行。首先,每个项目小组由组长在机房里进行主答辩,并演示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任课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当前正在答辩的项目组的任一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结合项目的难度和答辩情况给每个项目和学生做出最终的考核成绩。采用这种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项目的考核和评定,使学生真正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并加以运用。

5、项目总结

即在额定教学时间即将结束时,对项目完成步骤及如何提高项目的解题思路作总体性的概括,防止教学知识点的遗漏,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计算机语言VB知识的印象。

四、在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时应注意问题

1、要具体降低难度,首先要深刻理解计算机语言C的关键技术,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围绕关键技术”精讲多练”,可以花较少的学时取得更好的效果。讲项目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讲解书上那些和数学、物理等问题比较密切的程序,这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同,有的同学对那些高深的数学和物理问题还没有搞懂,却让他去编写程序这是不现实的。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基础语言就那么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例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驱动环节,由以教师主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是适当引导,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因此肯定会有很多挫折感,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二是要鼓励思考,项目进展的步骤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由此需要教师去激发和鼓励学生。三是倡导创新,在项目结束时,要善于使用精炼的归纳性语言,指出项目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善于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开发。

3、教师、学生均应进行角色转换。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学生均应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三重含义:一是教师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教师从讲台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三是教师充当需求提供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角色,学生担当需求解决方和扮演软件开发过程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文档编写员的角色。

4、通畅的沟通和答疑渠道。

为解决学生平时答疑辅导等问题,指导教师除了把教学资料下发给学生,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使用QQ群、MSN、电子邮箱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能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五、结束语

在计算机语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从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而,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好。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它的研究及推广实施、对于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日标和学生特点,通过对计算机语言C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力法。从项目设置、项目实施、总结项目、、成绩的评价和项目总结五个阶段阐述和分析了教学改革尝试,得出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驱动式教学比较适合具有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以指导和辅导为主。本文总结了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语言C》课程中的应用,从具体实施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倾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P160-161.

[2]岳云峰、顾晖、李跃华.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法[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P93-94.

[3]王翠.“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7(2)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C语言编程基础课程 教学应用

本文对于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编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别从项目教学法的含义与设计以及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做出了以下分析。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与设计

1.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首先由教師设定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要符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习目标,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先将项目的运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拿到任务后,首先分成多个小组,然后采取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完成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一种教学模式[1]。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学生主动探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

1.2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2.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教师是项目的带头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根据自己的不足来主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动研究和探索知识。项目教学法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任务,可从中理解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成就感,最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应该选取适合的项目

选取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准备项目时必须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能要求的公司或企业为调查对象,提出实用性、教学性均较强的项目,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在实施项目的时候要一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的,既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又要适当留出一些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最终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既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

1.2.3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合作的环境

学生要在项目教学法中学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也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等,所以在组织项目教学法时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以免为教学法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1.2.4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注重的是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项目是否完成,所以要看到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如何做到的。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过程大体分为课程宏观设计和课程微观设计两个步骤。

2.1课程宏观设计

所谓课程宏观设计是指由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中尽可能多的包含课程的知识点,再将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的形式,任务以先易后难的顺序推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合作的环境[学生要在项目教学法中学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也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等,所以在组织项目教学法时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以免为教学法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首先提出来整个项目,给学生演示项目的运行过程,使学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课程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是研究每一次授课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的方法和内容。要将整个项目中的所有任务与每一次授课内容对应起来,既要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又要含盖一定的知识点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注重的是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项目是否完成,所以要看到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如何做到的]。特别是要在任务中体现出解决方法即算法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的能力。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但相比传统教学法,教师的任务却更加艰巨。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教师日积月累,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达到对教学全方位掌控自如、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并作提示点拨。

参考文献:

[1]王娟.高职高专Java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9期.

[2]杨帆,裴云,李俊青,季文天.项目化教学在高职Web程序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0期.

[3]李桂珍,李欣.《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硅谷;2008年20期 .

[4]董春游,王国权,侯久阳,郑国禹,赵福军.论教学服务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0年12期.

[5]刘振华.计算机应用型本科人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年12期.

[6]于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年12期.

[7]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年06期.

[8]许西惠.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残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9).

[9]陈素芬朱渊萍.项目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作者简介:王宇(198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工商学院,130062,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4.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四

摘要:通过MOOC学习方式与传统网络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目前高校C语言公共基础课程分类细化不足、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引入MOOC学习特征、优化课堂讲解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机制的方案。在初步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课业参与度的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学习特征;碎片化学习;MOOC;网络学习

引言

MOOC作为_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为教学双方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与和协作工作平台。MOOC的视频学习、课后阅读和作业、线上和线下讨论以及课程测试、知识的WIKI式构建等要素都带有明显的协作学习特征。目前在校本科生属于深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数字原生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参与性和控制性相结合的知识传递与接收方式。研究与分析MOOC新的学习方法与框架,并将优势特征引入,对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C语言公共课教学现状

C语言及C家族的程序设计语言(C++、Java等)是理工类院校主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9月选课为例,全校近5000名本科生根据专业培养体系,需学习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中,C语言学习人数在4种编程类计算机基础课程选课总人数中,占比达64%如图1所示。

C语言学习过程,也是重要的编程能力训练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掌握C语言,可以为PLC编程、数理计算、数学建模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成为多数理工专业首选的先导性基础课程。

在国家级非学历计算机类证书考试中,C语言也广泛成为考生优先报考的科目。以某次全校学生自愿参加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报考数据为例,如图2所示,C语言报考学生数量高于其他各个科目。

根据不同学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需求差异,在C语言课程框架内,又分化设置了C语言双语课程、C语言卓越工程师课程等子类课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32学时理论+32学时上机),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课题。

2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作为一门经典的编程语言,C语言的学习资源易于从网络获取,但是便捷的网络信息获取渠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语法的研习以及对算法的思考。仅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料及任务要求搬到网络平台上的网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以时限为一周一次网络作业为例,选取教育在线网络平台中一个70人的C语言班级为调查样本,学生围绕此次作业而发生的线上学习,其峰值仅仅出现在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可见这与教师为期一周的网络学习的期望相去甚远。调查数据如图3所示。

MOOC研究者认为,知识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建构,然后再迁移到正式的或专业的领域。也就是说,单纯凭借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MOOC社交化的交流、对知识需求的驱动以及对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是其区别于传统的网络课程的本质特征。继MOOC之后,教育研究者在汲取MOOC丰富的课程资源、良好的学习体验、课程参与自主性等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课堂的管理优势、线下交流的互动优势等提出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混合的,更加精致的SPOC(Small Private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SPOC允许教师整合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如同学生一样,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与学生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难题。MOOC的优秀资源与定制的特色课堂、可控的阶段性在线交互相结合,可以改变学生在线参与度不高、难以长期坚持自主学习热情的弊端,使得新的网络教学更加有利于碎片时间的利用、更加有利于高效率的课堂管理与学习评价。

3融入MOOC特征的C语言网络学习环境的改造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定不能被技术所取代的。为打造符合本校教学体系的C语言网络学习环境,在分析了MOOC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本校的网络教学环境,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造。

(1)重新优化与提取课堂讲述内容,制定与之匹配的在线学习资源。为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C语言的学习,充分发挥MOOC的优势特征。进一步细化了知识点,以8-12分钟时长的短视频为主,实现对知识点的视频化讲解。其中部分视频用于课堂讲解,其余的作为课外拓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主要依据交互式问题回答与特定的编程文件提交为主。每个知识单元设定匹配的单元检测试题,考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2)核心案例与专业化案例并举,组合适应各层次C语言教学的模块化案例库。C语言的中文课堂、双语课堂、卓越工程师课堂,既有共性的核心知识的存在,又有每类课堂个性化的取向与侧重。例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C语言课堂,要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培养实际工程项目动手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等方面,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初步建设了与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基本专业原理相关的C语言案例资源,且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实现平滑转换。而核心算法案例则具有通用价值。两类程序案例的组合,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C语言程序课程的定制。另外,不足以开设重修班级的少量重修学生,可以通过定制的网络课堂满足其在线重修的需求。

(3)结合NCRE,延展课程知识涵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多年来精心组织的一项测试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全国性社会考试,目前已成为国内评价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利用该考试较高的社会信度,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推动学生的学习C语言的热情,是有效的促学手段。MOOC式的学习资源汇聚与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使得C语言课堂可以在网络世界得以拓展。在算法的讲解中可以自然地引入数据结构的知识,文件对资源的读写也可以与数据库的理论、技术做到自然的对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领,结合在线资源,学生可以较为主动地学习掌握有关NCRE二级公共知识方面的理论知识。

以昆明理工大学资源共享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该课程中,引入了“微课”的概念。该微课资源核心知识点的划分,涵盖了NCRE二级公共知识。部分核心知识点划分,如图4所示。

(4)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学习评价方式的科学与合理对于一门课程的建设及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可被挖掘的积极的网络学习特征很有必要融入到传统课堂的学业评价机制之中,教学组织者则要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实现个性化的评价与指导。在引入MOOC特征的教学班级中,通过设置“优秀作业”和定期对低学习参与度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指导及管理,实现了提高作业质量及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目的。在学习任务布置中,尝试根据专业类别分组定制学习任务、布置必做基础任务与选做高级任务(奖励性任务)等方式,实现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指导与反馈的个性化。与普通教学班级对比,引入MOOC特征的教学班级,学生到课率及课外学习效果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在学习行为分析与测评方面,因缺乏多轮教学周期的检验与成熟度高的参考模型,目前阶段初步选取学生全学期登录次数、在线时长、有效提交作业次数、参与交互的次数、资源下载与WIKI共享等网络学习行为作为成绩评价中“平时成绩”的影响要素,其权重设置依据考试成绩与各学习行为的相关系数确定,例如末考成绩与有效提交作业次数及作业成绩共同决定的作业评价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如图5所示。

二者相关系数R达到了0.6951,显然有效提交作业次数是与成绩正相关性较为明显的学习行为,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可占较高权重。反之登录次数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07,但是在低值范围内的登录次数却与成绩有较为强烈的相关性,即登录次数可以有效地用于课业参与“预警”,但是作为成绩评定依据则不合适。

4结语

5.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五

内容摘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贯彻执行教育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号召,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改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该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 应用写作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则号召所有高职院校“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号召是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课程性质,应用写作宜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导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任务,积极探究,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写作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在课堂中植入任务,使枯燥的应用写作理论讲授变得欢乐、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三,不仅传授了应用写作知识,培养了应用写作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院应用写作课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一.任务设计三对接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即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学习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采用三对接原则精心设计应用写作任务,即对接学生生活、对接学生专业、对接学生未来职业。一是对接学生生活,设计任务时须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外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应用文能服务自己的生活,如写作调查报告,设置的任务是在学院开设自行车租借行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调查报告,使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感受到应用写作技能的价值。二是对接学生专业,任务设计应本着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原则,以引起学生的“专业”注意,使学生感受到应用写作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我院所有专业都属艺术设计类专业,如学习邀请函,设计的任务是为母校三十五周年校庆设计图文并茂的邀请函,这样的任务能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乐意完成,达到巩固应用写作知识、掌握应用写作技巧的目的。三是对接学生未来职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也应体现这种思想,任务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如学习合同,设置的任务是撰写产品设计(或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项目合同书,使学生在掌握写作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未来职业岗位任务。

“任务设计三对接”彰显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其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学习。二.任务实施四部曲

任务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主体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是解决一个个实际写作任务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我院应用写作课程的任务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任务。教学情境是教师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创设符合教学对象特征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引发下,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学习应聘书,上课伊始,即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抛出撰写任务:“华天大酒店因工作需要,需招聘大堂经理、公关助理、餐饮、客房部领班、服务员、保安员数名。35岁的下岗女工王晓彤前往应聘,她认为自己有如下优势:在原单位担任过保卫干事,熟悉保安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女性善于察言观色,第六感觉特棒,非常细心;受过专门训练,学过擒拿格斗的基本技巧,而且还业余学过柔道;体格健壮等。王晓彤应聘哪个岗位最为合适?为了确保应聘成功,她该如何写作应聘书呢?”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

二是分析任务、明确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分析任务是该模式的激活阶段,即学生根据教师导入的学习任务,积极发掘和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理顺任务中隐含的问题,提出完成任务的各种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要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才能解决,而这往往正是该堂课要解决的学习要点。分析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完成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尚不具备的知识、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是学习理论、效仿范例。针对任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用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然后分组陈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新知。就应用写作课程而言,需学习的新知包括相关文种的理论知识和例文。写文章离不开借鉴模仿,在把握文种特点、格式要求、写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范文,用心去“悟”,归纳范文观点提炼、总体思路、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特色,发现规律,掌握精髓,为完成撰写任务奠定基础。

四是学以致用、完成任务。即运用新的知识、例文完成上课时布置的应用写作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做到学做一体。一般来说,简单的任务,如通知、邀请函等以个人形式课堂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如调查报告等是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形成写作提纲,小组课余完成,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展示。三.任务评价多主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总会满心期待着教师等的评价,而且,学生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了知识技能的构建,因此,教师须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针对传统教学仅由应用写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体单一性局限,我们将应用专业教师、学生也纳入评价的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6.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六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何磊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经过教学实施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用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教学实用价值,并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值得推广。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何磊(1984—)男,安徽省宿州市人,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加工与制造。单位电话:0557-3650532;单位邮编:安徽 宿州 234000;单位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浍水西路光彩大市场北侧 安徽工程技术学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个定义不仅适用于普通教育,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的中职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当多的教师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为主,偏重于对知识的系统讲解,而缺乏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具体应用,教师把学生简单地当成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难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本就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也不高,这种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变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好。在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学徒训练法,基本步骤是“教学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总结”,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经过机械地重复技能操作,虽有益于提高技能操作的熟练性,但是缺乏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主动建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调研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时发现,像行为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的尚且不多,用老方法上新课程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说明中职学校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还远远不够。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该是在合适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而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尽可能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以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在国内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建立真实化的职业环境,将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完成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完成任务时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工作任务情境的真实化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适当的改造,最终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是通过工作任务来实施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建构理论知识。“项目驱动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技能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把专业课程分成由简单到复杂的若干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下分成若干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包含“任务目标呈现”、“零件图分析”、“工艺分析”、“制作工艺卡片”、“提示操作注意事项”、“技能训练”、“考核评价”几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模块,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过程。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原先的学科理论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所学即所用,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各个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及生产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及分析判断等关键能力。

下面以笔者在中职《金属切削加工与实训》精品课程“车工”实训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运用情境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组织教学和任务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手段上注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

一、呈现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内容、条件和目标,给出具体的零件图形及尺寸、技术要求。教师通过展示工作任务产品(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可以简单演示如何完成任务,并把任务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讨论方案并设计出工艺卡片,尝试着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三、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各组提供的工艺卡片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要完成任务需要哪些基本技能和知识。

四、讲解理论知识和动作示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对于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操作,教师应进行示范性操作,并提示安全注意事项。

五、回到工作任务。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

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的过程。整个教学实施环境应放在实训基地,且设备摆放遵循车间生产规律,模拟现场工作过程,同时实训基地内应配备投影仪、屏幕以及讲台、课桌等教学设备。

7.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篇七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大学计算机及相关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在大学基础教育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基础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往往开设于一年级的下学期或是二年级的上学期, 作为进入大学后学生开设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 并具备能用C语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其教学核心内容实际编程操作能力的掌握[1], 因此, 大量的实训编程是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和课后上机实验这一模式为主, 在理论课上教师讲解语法知识、分析算法, 在课后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简单程序的编写、调试, 掌握语法、理解算法, 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且由于C语言本身功能强大, 语法结构灵活, 运算符丰富、数据结构复杂等因素, 随着教学后期大量的不易理解的概念、术语及语法规则的介绍, 以及枯燥的例题分析, 使学生逐渐产生了C语言程序设计枯燥难学的感觉, 以至于失去了的兴趣, 出现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2]。

针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活动存在这些问题, 作者在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 加强课程知识与C语言的实际开发应用相结合, 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一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系统开发的环境, 即实现情境的设置, 通过项目的不断推进, 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领会C语言程序设计思想, 锻炼了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作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一项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项目以需要完成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组成项目小组, 小组内实现组员间的不同分工, 按照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的工作流程来完成项目。在这其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协助者, 教师只担任项目顾问的角色[3]。该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 在1918年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最早发表在《方案教学》 (The Projeet Method) 一文中,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去学习,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获得, 克伯屈的项目教学中体现了杜威的两种见解, 一是:问题解决法;二是:做中学[4]。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 项目可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以生产或制作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如:在计算机类专业, 可以是开展网站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片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开发等项目, 在电子类专业, 可以是开展单片机制作、嵌入式系统开发、家电组装等项目;在财经类专业, 一些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视作项目, 如产品推广、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

2.2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 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中心的转变[5], 即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以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中心”。在进行项目活动中,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项目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中“以学生在听中学”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选择一些能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项目, 使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自主学生下最终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 教师在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的同时, 也开阔了自身视野, 提高了专业水平, 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 开放性

由项目的来源不仅仅限于课本, 绝大多数来自于各种生产生活一线, 因此项目的类别各异, 种类繁多, 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也是多元的。

(2) 实践性

项目源于生产生活, 项目的内容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 有的项目甚至是学生以后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的问题, 项目教学就相当是对以后工作内容的一次模拟练习。

(3) 自主创造性

项目教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内容, 在开发过程中碰到问题, 鼓励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地进行学习来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4) 评价综合性

项目型教学的评价目标不仅仅最终的项目成果, 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更加重视, 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具体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方法。

3 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3.1 合适项目的确定

项目化教学最主要工作的是要有合适的项目, 选定合适的项目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关键。为此需要任课老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实地走访软件开发企业, 并结合教学大大纲要求, 确定出一定数量的项目。在此工作中要注意项目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得过大或过于复杂, 使学生实施起来难以完成, 从而产生挫败感, 反之项目也不宜过于简单, 使项目的实施不能涵盖教学要求的知识点, 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选项目应该是能涵盖教学要求知识点的基础上, 稍微再拓展一些, 给学生留出一些自我创新, 自我提高的余地, 以学生“跳一下能碰到”为项目设计原则。根据以上原则课题组选定出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小型物业管理系统、小型超市管理系统、简单文体编辑器、员工工资管理系统、食堂饭卡管理系统、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作为实施项目。

3.2 项目的展示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 对软件的开发流程尚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 可以事先以书面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的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的有关资料, 如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展示开发流程图图1和结构设计图图2所示。可邀请有开发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对其中的一个典型项目进行开发过程介绍, 现场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项目开发成功的信心。

3.3 学生的分组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项目, 结合自己的兴趣先进行自由分组并完成对本小组项目的选定, 教师再根据分组情况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组内互补性原则, 进行适当的调配, 使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在各个小组间较为均匀分配, 每一小组人数以4-7人为宜, 每组设小组长一名, 负责对组内成员的分工, 协商工作。

3.4 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 要突出项目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开发过程中要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 上机调试等方式来完成项目任务的开发, 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团结互助以加强对学生交往能力、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学生碰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引导, 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5 项目成果的评价

在各小组的项目完成后, 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公开演示项目成果, 讲解本小组项目的功能, 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感受, 项目的创新之处, 以便在增加学生成就感的同时, 便于各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每位学生的项目实施成绩由教师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组内成员互评四部分组成, 具体如表1所示。

4 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法有较大区别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组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体的实施, 对其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值得同行们反思。

4.1 项目教学要选择合适的实施时机。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学生进行大学后的首门程序设计语言, 学生对语法知识、算法结构的了解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要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项目的实施时间最好是在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语法, 做过一些上机实验有一定的编程知识积累后, 所以时间上一般安排学期的中期, 也就是第七八周左右开始实施较适宜, 并且贯穿至学期结束。

4.2 项目教学合适教材的选定。

目前各出版社发行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虽然种类繁多, 但大多数教材的结构安排都是先讲基础知识, 再讲控制语句, 然后函数指针等, 知识结构琐碎分散、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少之以少, 为此任课教师在课外要准备大量的项目教学资料, 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 并与教学要求的严谨性不相符。为此课题组在以后的工作中, 准备在合适的时候编写一些注重项目开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 把项目开发思想融汇到教材的各章节中。

5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设置一种项目开发的情境, 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 通过项目的推进, 一方面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编程能力。按照这种方法实施的教学, 学生参与程度高, 整体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2008 (3) .137~140

[3]杨华.基于任务驱动式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 2007, (5) :166~167

[4]何克抗, 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研讨式教学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篇八

摘要: 为了提高C语言教学效果,本文尝试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C语言课程中,并详细阐述了实施研讨式教学的步骤。

关键字:C语言; 研讨式;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0 引言

随着网络教学视频的普及、尤其是最近兴起的MOOC、公开课对传统的教学带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对应新环境的变化,国内各高校都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其中研讨式教学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流行的教学方法已被尝试应用到国内各高校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在不同观点相互交流补充、碰撞交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

1 在C语言中开展研讨式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门课程的教学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学生,教师,本课程知识结构、教学大环境。通过分析在C语言中可以开展研讨式教学,具体如下:

(1) 学生基础和兴趣符合研讨式教学要求。C语言课程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在初高中时都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不陌生。同时学生的本专业方向是软件工程,他们本身对编写程序都很感兴趣,甚至一些学生都已有过一年多的编程基础。

(2) 研讨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本门课程的教师有着丰富的大企业工作经验,对C语言知识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且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满足研讨式教学的高要求。

(3) 具有合适的研讨主题。C语言是由不同的知识点组成,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同时C语言用是一门与实用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很多知识点都能从实际应用中提取出好的研讨主题。比如三大结构(顺序、选择、循环),采用让学生求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并判断结果指数符合什么标准(偏廋、正常、超重、偏胖、肥胖)。这里用到了顺序和选择两种结构的知识点,又跟生活实际相关,不仅有趣而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4) 先进的配套教学环境。本学院为每个学生都分配到一台实验计算机,且所有教室都属于多媒体教室自带WIFI。为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查找资料,PPT展示和程序演示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环境。

2 在C语言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步骤

2.1 研讨主题的设计

研讨主题设计是研讨式教学的关键一步,一个研讨主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面研讨过程能否顺利的展开,研讨主题的选取要符合以下几点:第一,涵盖1-3个知识点,知识点太多不利于重点知识的把握。第二,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时间,学生在一周内能自学查找资料完成。第三,具有发散性,这里发散性是指学生能用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这样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最后,如果还有实用价值则更好,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根据作者多年的开发经验,从实际开发需求角度出发,确定了C语言需要开展研讨式的知识点有:三大结构(顺序,选择,循环),一维数组,函数,结构体。并设计了相应的研讨主题,如下表1所示:

其中三大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安排了2次研讨。鉴于篇幅限制,只简单介绍下研讨主题一的确定原因:

(1) 求BMI指数用到公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这个要用到顺序结构。

(2) 在得到结果之后为了确定指数的标准等级(中国参考标准见表2)要通过选择的嵌套实现。

(3) BMI这个指数每个人都有,学生可以用自己编写的程序测试自己的指数,激发兴趣增加编程乐趣。

2.2 课前准备

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这种转换学生和老师都存在不适应,在配合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双方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准备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上课前1 周把研讨课题印发给课题研讨小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研讨课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第二,教学环境的准备,不同研讨课题需要的教学环境可能不同,有的可能需要使用网络、有的可能需要使用应用软件以及有的可能对教室的布置有特殊要求等;第三,教师要为研讨的课题准备微课件,对核心知识点以及问题解决思路进行讲解。

学生提前清楚的知道研讨式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有利于研讨过程的顺利展开,学生需要准备2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人数3-5人,并选举一个组长。第二,根据研讨课题要求,每组准备包括软件、电子资料和纸质材料等必要的研讨材料。

2.3 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研讨式教学的核心阶段,同时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做好课堂讨论首先要遵循

师生平等原则,教师以小组成员身份参与小组的讨论中,鼓励每个学生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三是教师作为导师角色,需要時刻掌握研讨的方向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并且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讨论中的新问题和新思想,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实际事件密切相关的问题融入到讨论中[2],研讨的流程如下:

①随机抽取一组上台讲解他们的方案:包括PPT讲解思路,源代码展示结果。(时间10分)。

②介绍完之后,其它同学提问讨论(5分钟)。

③讨论完之后开始打分,打分项分:PPT演示、解决方案、创新、团队合作、答辩。一个组最终得分由学生(50%)+老师(50%)组成。

④一次课随机3-4组,之后剩下10-15分钟左右老师讲下涉及的知识点。endprint

2.4 课后总结巩固

仅通过一次课堂讨论,有时并不能够完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难或用法较灵活的知识点,如函数,结构体等。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接收新知识有快有慢,因此课后必须进行总结和补充。该环节主要做2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针对重点难点需要额外增加课时进行讲解,课后布置对应的练习题;二是教师要及时总结前一次研讨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并对下次研讨活动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函数这个研讨主题,函数是重中之重,初学者一开始很难理解模块化的好处,为了加强理解课后布置函数作业,把学生分两组,一组不用函数解决,一组用函数解决。然后课堂上把两个方案拿出来对比,对比内容有:可阅读性,讲解两种代码思路让学生自己看哪种更好读取,可维护性,针对作业问题进行一个点的修改,看两组代码哪个进行了更多的修改。通过这样一次比较,学生立马明白了用函数进行模块化编程的好处。

3 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讨式教学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通过多次上台演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信息满天飞的网络时代,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照搬照抄網络信息,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针对该现象,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选取、过滤和应用的教育[3]。 第二,学生不热情参与,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从动力和压力入手:动力方面,教师在选题上要更多的关注下趣味性激发动力。压力方面,改革期末考试成绩评判标准,由研讨式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一半,增加研讨式教学的压力;第三,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当一个组内有一个人能力较强时,其它学生会偏向采用此学生的解决办法,这样就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第四,这种教学模式会花费教师大量时间,从研讨式选题,组织讨论,不同方案讲解,统计成绩等过程都增加了工作量,当教师带的班级多于一个时,难免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4 结语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普及证明了它是一种网络时代下培养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但研讨式教学对课程知识结构、教师能力和教学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视情况开展研讨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覃遵跃,周清平. 研讨式教学在Java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4(18): 55-58.

[2] 周海芳.“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研讨式教学[J]. 计算机教育, 2010(24): 93-97.

9.项目教学法在摄影课程中的应用 篇九

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高职摄影课程出发,结合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摄影摄像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摄影专业课程更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摄影专业的学习兴趣,更影响未来的就业前景。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引入项目教学,对于打破当前高职摄影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教学中,最突出的实践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对于摄影专业而言,项目实践能够实现对专业多重教学目标的兼顾,缩短学生的培训周期,提高学校、教师对专业教学的控制力,进而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具体来看,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摄影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组建项目小组

在项目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坚持自身的主导位置,对小组的设置进行整体控制,利用自愿或者管理划分的方式完成分组;其次,对小组的成员结构做出要求,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实现小组成员在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合理搭配,缓解合作中的矛盾,确保项目探究中的团结合作;最后,注重责任划分,团队的建立需要科学的管理,在项目合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协商,对不同成员的职责进行划分,确保项目合作中各司其职,体现个体在项目探究中的价值。

二、明确项目目标

在项目推进中,教师应针对摄影课程的某一主题,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进而确定自主探究项目,为下一阶段的项目开展做好准备。项目主题的确定需要围绕摄影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角度讲,学生需要在项目探究中学习并巩固不同摄影主题的理论知识,如拍摄特点、摄影器材结构、不同拍摄技巧的效果等;从职业能力发展来看,学生需要通?^项目推进,能够用文字或者语言准确表达摄影理念,根据摄影素材进行专题制作;从情感态度培养来看,在项目主题的探究中形成对摄影专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并形成客观、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三、制定项目计划

各项目小组在小组长的指挥下,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并根据项目发展主题,制定各自的探究方案,通过讨论分析不断完善,确保每个环节对整个项目实践的支持。例如,在以“宣传册的欣赏与制作”为主题的项目探究中,各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专业摄影杂志等途径收集自然风光、广告和静物等摄影素材。在项目讨论中,成员各抒己见,对这些作品的拍摄角度、使用的器材、拍摄角度等进行分析,结合项目主题共同讨论并确定宣传册题目,对于实践的步骤和程序进行设计,确保项目探究能够按计划进行。

四、开展实践探究

项目教学包含实践探究环节。在摄影项目开展中,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项目题目,制定实践探究计划,对于即将拍摄的对象做好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摄影主题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其次,根据信息资料,对实践探索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及时修改主题实践中的问题,给出最终的实践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辅助监督作用,不仅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问题,还应该定期检查项目开展进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项目探究任务。

五、完成作品制作

根据实践计划,各小组到现场进行拍摄,并对拍摄作品进行后期制作。例如,根据摄影主题,小组应该通过讨论对作品进行分组,并根据预期拍摄目标,制定摄影数量标准,确保作品能够充分表达主题;对摄影过程进行记录,利用照片、视频、笔记等方式对器材的选择、拍摄角度的设计、取景的原则、设计理念等进行表达,体现项目探究过程;根据拍摄记录,修饰所用材料和设备的外观,保证影像元素的显示效果;利用Adobe Photoshop、Lightroom等图片软件完成作品的后期处理,合成素材、修饰瑕疵、剔除不必要信息,以凸显作品的整体特色与风格。

六、汇报并评价成果

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教师应为各小组提供展示作品与交流评价的空间。在完成项目学习的主体任务后,教师首先要将各小组集合到班级中,要求小组长对项目主题进行阐述;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详细介绍项目探究的细节,其中不仅包括作品本身,还应包括成员的心得体会;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教师、小组、学生个体均应成为评价主体,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全面,使项目探究的成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七、结语

从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出发,项目教学法的效果逐渐被认可。对于高职摄影专业而言,开展项目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摄影专业教师应积极开展理论分析,结合学校的实践条件,为学生设计项目学习情境,为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创造机会,从而逐渐改变摄影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究相脱节的局面,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上一篇:写人的文章下一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