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2024-10-07

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通用13篇)

1.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篇一

初中班主任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文/张小丽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基础。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最渴求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他们希望班主任、学校、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尊重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理应成为班主任教育的起点。班主任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对于学生的自尊心,应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对待新生儿那样小心翼翼地加以呵护;尊重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人”看,让他们发现“真我”的感觉;尊重学生,就要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走进一个不同于成人的心灵世界;尊重学生,就要学会“蹲下来”说话,而不必让学生“仰着头”回话;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只有这样,师生交往才会充满温馨和人情。我很少体罚学生,而是采取适当批评和个别谈心的方法。即使学生有时犯了错误,我也能原谅他们。有一次,班上有个调皮的男同学上课时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了我的浅色裤子上,我并没有发火,下课后,我对那个男同学说:“老师知道是你弄的,但你别害怕,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是吗?”那个男同学感到很内疚,我说:“没有关系。”,以后这个男同学对我特别的尊重。

第二,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的重要需求,学生喜欢班主任坦诚地对待自己,讨厌班主任动不动就怀疑学生。只有信任,才能坦诚。信任能增生爱,能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一个人如果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就会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班主任相信自己的学生渴望新知、天天向上的要求,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育好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信任学生是班主任对学生应有的态度,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心态。我班上有个叫曹志的学生,他是个既聪明又顽皮的学生。有一次,我叫他到黑板听写词语时,发现他写的粉笔字还不错,于我就利用他的这个优点安排他和宣传委员一起出班级黑板报,为他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激励他的自信心。经过半年的努力,语文期末考试成绩由开学初的50多分上升到70多分,令大家刮目相看。同时我又利用他学习上的点滴成功,引导他学会在行为上自我控制和完善。使其优点不断巩固发展,最后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

第三,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要求班主任把学生当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是教育对象。只有忘记了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才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倾诉心中的秘密。要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尽力使自己与学生心灵相通。理解学生要求班主任经常与学生展开对话,并善待学生的选择。班主任要注意分析学生做出各种选择的原因和背景。要想理解学生,就要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懂得学生。我班上有一部分男同学喜欢上网,他们还建了一个班级qq群。我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批评他们,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课,组织同学们讨论“中学生上网的利和弊”.我说:“老师并不反对你们学生上网,但是你们要把握好尺度,要利用网络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比如在网上查找资料、建立博客、网上投稿等,而不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浪费时间,更不能看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因为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中学生既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上网。”学生们都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从此上网的同学人数渐渐减少,他们还邀请老师加入他们的qq群。因为他们觉得老师能够理解他们,于是把老师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四,班主任还要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包括他们的日常交往、生活习惯和心理活动等。班主任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我班有一个叫晓婷的女学生,她父母亲离异,寄托在奶奶家,没有人管她。她性格很内向,不爱和同学们说话,经常上课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很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训斥她,并主动帮她补课,激发她渴望进步的学习情感,使她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语文成绩由60多分上升到80多分。她对老师非常感激,每到逢年过节时给老师发短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相互联系的,班主任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和学生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教育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和探索,并不断开拓和创新。请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谢谢大家。

2.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篇二

一、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的途径

1. 用心塑造爱的形象。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要将爱融合在教育教学中。爱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爱的教育, 不算是真正的教育。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它能使师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使教育产生最佳效果。俗话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班主任不但要做爱的传播者与引导者, 而且要善于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特别是关爱他人、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的积极情感。

把班级文化演绎为爱的文化, 塑造爱心班级, 塑造爱心的形象。用爱来陶冶学生, 用爱来感染心灵。用心塑造爱的形象, 就要做到三点。

(1) 认识爱。要懂得, 爱是一种信任, 爱是一种尊重, 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2) 学会爱。爱的表达要适度, 爱的行为要有艺术性, 过分的、不恰当的关爱反而会造成伤害。 (3) 接受爱。被爱者在感受生活的美好, 乐于接受爱之后进而也会毫不犹豫地付出爱。

记得体育模拟考试前的几分钟, 有三位尖子生大腿肌肉拉伤了, 一跑就疼痛, 他们焦虑不安, 我有些心痛, 很想批评他们。但一想, 不行, 当众数落定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无异于雪上加霜, 影响考试。于是我微笑地对学生说, 不要紧, 还有时间, 说不定轮到到你们时, 已经好了, 不要急, 并叮嘱他们要镇定。考试时我始终为他们加油鼓劲, 那时, 我相信爱是一种信任, 爱是一种动力。

三天后, 体育成绩公布, 学生成绩并不理想。他们刺痛我的心, 使我无法平静。我该怎么办呢?是批评指责, 还是耐心安慰?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着想, 爱学生就要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我应该担当“和风细雨”爱的使者, 我的爱应该是宽容与理解, 是激励与引导, 是承受与期待。我应该学会用爱包容学生的挫折与失败, 因为有爱就有希望!

2. 精心布置教室, 营造和谐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集体思想意识、氛围, 一种对个体有重要影响或某种约束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与革命》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 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就学会了忧虑。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中, 他会觉得世界有好的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 他就会有头脑, 平等地生活。

可见, 人文生存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影响是很大的。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 改造人;不好的环境能影响人, 摧残人。《孔子家语》上有:与善人居, 如入芷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俱化。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陶冶学生的心灵, 精心布置教室, 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1) 关爱环境卫生。

要想窗明地净, 舒适整洁, 必抓教室的卫生, 树立我爱我班的信念。搞好环境卫生, 做好保洁工作;课桌椅摆放整齐;书籍学习用品整理好;窗帘要收好;讲台电视柜要干净;扫把垃圾筐要放好。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小组,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爱劳动、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2) 爱护墙壁文化。

精心打扮墙壁, 让墙壁会说话, 并起到育人效果。墙壁变得爽心悦目, 焕发出文化魅力, 展示出了班级风采。比如:挂上中学生守则;贴上名人名言;粘上班级口号———振兴中华, 立志成才;开辟班级专栏, 如班级公约、班级快报、班日制、加油站、箴言栏、明星风采等栏目;出好班级版报;在时钟上方贴上横条:做时间的主人!写上一些温馨的提示等等字条。利用墙壁创设一种文化环境, 制造一种人文气氛。

(3) 重视学习园地价值。

学习园地是最能展示真善美的一个场所。学习园地具有灵活多变、内涵丰富、包容量大、图文并茂、与时俱进的特点, 它怡情、博采众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学习园地主题多样, 开学之初, 可为“灿烂梦想”、“诚信宣言”;中期为“奔驰的轨迹、协作共勉”;后期为“美文赏析”、“优秀习作”或“书海泛舟, 书香遍教室”。中间可以灵活增加有关诗情语韵颂经典的语言文字板块, 咬文嚼字、奥运专栏、时事要闻等专题, 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是非判断能力。

(4) 书橱建设。

阅读是一种好习惯。为了让书香溢满教室, 让学生乐于看书, 营造阅读气氛, 可以在教室的角落摆上书橱, 并贴上对联;摆上花盘, 还鼓励学生捐书入书橱, 共享资源。之后写读书笔记或心得, 进行交流, 提高写作能力。

3. 人际关系建设。

把“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当作信条。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宽容是人类可贵的美德。只有学会宽容, 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有一个学生S, 高大健壮, 性格内向, 成绩很好, 做事认真。可是有一个毛病, 只要有人提出上厕所, 他就条件反射地先冲进厕所。其实他之前根本不想上厕所。这种情景让学生受不了, 于是限制他上厕所的次数, 还给他取花名。S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他开始生活在耻辱中, 有了一种负罪感, 变得忧虑起来。我及时找S交谈, 安慰他。我又找S的舍友谈心, 引导他们要关爱需要帮助的同学, 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友好的相处, 要学会包容, 相互谅解。其实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同情弱小, 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之后学生懂得了关爱S, 他的人际关系也变好了。

4. 开展活动。

静态的班级文化是无声的语言, 它让人沉思, 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动态的班级文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可以吸引注意力, 提高兴趣, 拓展思维空间, 开阔视野, 丰富情感世界, 培养团队精神, 锻炼意志等。

师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是营造健康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活动方案可以设为:召开主题班会 (珍惜时间,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珍视生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爱护校园, 从我做起;节能伴我在校园, 我把节能带回家等) , 举办优秀诗文朗诵比赛奥运知识抢答、名人名言我最多、春联对联大收集、成语接龙大比拼、爱国主义歌曲大合唱、爱心募捐、科幻书法展示、篮球友谊大赛、新年感恩等活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铸造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深度发展, 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变得文明守纪, 勤奋好学;学习热情高涨, 自主学习, 探究合作精神随处可见。良好的班风学风逐渐形成。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学生精神风貌变好, 人人积极向上, 奋发有为;学生在班级“爱的文化”熏陶之中情感丰富起来, 学会了关爱他人, 关爱集体, 关爱社会。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爱”。

爱, 让冰山积雪消融;爱, 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爱, 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拥有一颗爱心, 你会发现班级和谐文化将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的团队文化氛围, 是班级的价值理念, 是一种渗透在班级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 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总和。班主任要用心塑造爱的形象, 精心布置教室, 营造和谐环境, 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3.如何建立和谐民族文化生态 篇三

要实现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和谐,研究民族多元发展,才能构建民族文化和谐的生态环境。针对我国当前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李兴国教授。

民族文化生态处于危险中

根据2010年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4%,人口达1.1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加上各地历史传统和现代能动性,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景观,形成中国民族文化生态。

在李兴国教授看来,目前的民族文化生态存在很危险的难题。李兴国指出,国家虽然一直提两个文明,并且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相关的评估体系,却是“一手硬一手软”。经济建设有GDP指标等数据做评估标准,所以各地都很重视。“但是文化目标通常都是长线的,在官员任期内效果有限,所以在抓经济的同时,不少官员都忽视了文化建设,没有合理地既保留民族文化又搞现代化。”李兴国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最大的危险,就是“只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千年文明传承”。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浮躁环境中,“上了市场经济的车,就有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冲动,资本趋利的本性令人利令智昏,看不到文化价值,更难以静下心做文化建设。”

李兴国指出,《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只是非常宏观地提到民族文化,谈得不多,应该进一步的细化并加以重视。

在李兴国进行的民族文化生态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民族文化事业进程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位问题。

当初随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展示中国56个民族精诚团结欣欣向荣形象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现在却举步维艰,辉煌不再。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定位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困惑。民族文化建设“是市场还是战场”?如何处理政治任务和商业演出在时空上的冲突问题、如何处理改制、钱从哪里来、人向何处去,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李兴国指出,目前对口专业领导、资源配置和人才管理的结构等关系都没有理顺。中国财政部关于文化艺术的“大文化”的经费拨到文化部,没有拨到民委的院团。演出资源也在文化部。“大教育”的经费拨到教育部,没有拨到民委所属的六所高校。

“另外,精神鼓励也要理顺,”李兴国指出。2005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中取消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骏马奖”,对此,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反映十分强烈。李兴国认为,“骏马奖”的设立,不仅为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多获得政府奖、获得专家认可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平等,“‘骏马奖’应尽快恢复”。

在调查研究中,李兴国还发现,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奇缺。新疆有166万平方公里土地,2000多万人口,村村通还是大问题,不少地区还看不上电视,没有达到全国的一般水准。另外,李兴国指出,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人才不足是一个短板。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本来人才就特别缺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才流失更加严重。

民族文化产业要多元

并突出个性

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少地区开始建设相关的民族文化产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李兴国指出,民族文化生态和谐发展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共生的关系,互为“加油站”。

杨丽萍堪称民族生态传承的楷模,她将花腰彝的舞蹈作为演员们的生活形态本身,在保留少数民族舞蹈“原汁原味”程式化的过程中,杨丽萍还对其进行提炼、升华、抽象,追求舞台效果。在坚持创作《云南映象》的初期,杨丽萍甚至卖掉了自己在大理的房子。她不拒绝商业合作,因为她要把《云南映象》坚持下去。而且,其编导、主演的《云南的响声》早在创意之初就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吸引了不少演出代理商,公演前就已经收回了全部投入并盈利。

李兴国指出,民族文化本身需要与时俱进,面临资本逐利和社会竞争,在历史长河中会有一部分文化载体被淘汰这是难免的,但是有些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可再生的珍惜文物得不到传承就是人类的一大遗憾。同时,文化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之前,要以人为本,文化传承需要学习和传承,要借鉴“感受经济学”的思路,让领导和社会感受文化的价值,培育文化市场,把文化当做好东西,产业发展优先考虑公众的感受,以此为根本出发点,然后再按照经济规律扩大成为产业链,带动文化衍生产品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青海黄南州通过市场化手段制作唐卡就是做得比较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李兴国介绍,唐卡的最大价值就是传承藏传佛教的文化,它的载体是天然矿植物原料,可以保存千百年不变。但是,唐卡传播的局限就在于其制作周期漫长,“有的喇嘛一辈子就做十来幅,这样发展很难产业化,但是简单制成印刷品就失去了唐卡本身的价值。”

青海黄南州找到专业人士对唐卡进行市场细分后,开始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作不同档次的唐卡。有的按原生方法沿用天然矿植物原料做高端产品,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多数是在布面上或纸面上绘制而成的。另外,也有刺绣、织绵、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适合一般购买者。通过材料载体、尺寸、主题的多样变化,如今,青海黄南州的唐卡已经走出国门,其销售占世界销量的80%。

李兴国指出,民族文化的生态发展的核心是保证民族文化可以持续、良性循环地自然地发展。民族文化源于生活,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必须重视保留原生态、保留活体,然后再做细分、多样化,创新,杜绝“拆真造假”、“保护性拆除”、“破坏性建设”,使我们开发出来的产业持续地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生态,这样,民族文化不仅不会灭亡,还能走向世界。

4.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级 篇四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生活态度、班级风气等方面的集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和谐的班级文化熏陶,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面貌,提高班级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文化才有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我的班级文化建设,追求的“五种境界”,我称之为“境界文化”。第一境界是“敬”,即“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仁者爱人,心存敬畏,是做人之根本,也是治班之根本。一个班级,人人有爱心,人人会感恩,才能进入第一境界。第二境界是“静”,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远大的理想,并潜心执著地追求,这是一个班级的内驱力,只有淡泊而且宁静,戒骄戒躁,班级才能走得远,才能到达每个同学的“远方”。第三境界是“净”,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学生耳根清净,心清入水,能精诚合作,推心置腹,班级才能有和谐之音。第四境界是“镜”,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班级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内在文化,成为一个能自我净化的有机体,班级才能发展,才会充满活力。第五境界是“竞”,即“在对手的帮助下提升自己的聪明度”。班级中的竞争,必须是在学会与人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双赢,助人自助。

这五种境界从为人处事、立志治学、陶冶情操、自我教育和合作竞争五个方面构建班级文化内涵,教会学生互敬互爱、志存高远、感恩敬畏、心清如水、专心致志、精诚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怎样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优化班级管理呢?

一、以学生成长为根本,创建温馨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基础,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能构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谐的文化环境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让教室的墙壁和设施也会说话是我追求的目标。教室的布置,要根据学生特点,使其温馨舒适,又令人立志奋发。

1、创设以“五境”为主旋律的班级学习环境

在教室的四面墙壁张贴学生绘制的“五境”标语,每一种境界用一句名言加以诠释和渲染。学生每天耳濡目染,逐渐形成统一追求的境界。

2、建一个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图书角

利用教室的壁橱或小柜建立一个迷你型图书室,营建一种文化气息,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

首先我发动学生把家里闲置的书捐出来,把自己的好书献出来。图书室就一下子多出几百本书,而且完善图书的分类、借还制度,执行无人借阅图书漂流活动,形成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读书活动,每月底班会课进行读书交流讲座活动,这样不仅能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共享交流意识。

3、设一个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心语园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他们的心灵更需要老师来哺育。一片绿油的草地,那一朵朵小花就是每一个学生;蓝茵茵的夜空,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是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心语园地,让学生互相倾诉成长的烦恼,让老师分享学生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在黑板上角挂一本心语册,不能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能发挥教室的情感功能。因为孩子们有亲和的动机及归属的需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尊重、爱护。那么在心语册中大家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可以互相激励和赏识,可以是表达歉意,还可以倾吐心里的烦恼„„

4、立一个以“如火的青春”为舞台展艺台

设立一个才艺展示场地,展示的内容没有划一的标准、苛刻的要求,人人能行。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份自信,并在集体的鼓励下,扬其所长,以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5、架一个以“理解和沟通”为平台的班级网络

首先,开通学生喜闻乐见的QQ群,让学生周末有交流的园地,甚至可以在上面讨论学习问题,交流思想,也方便学生“当面”与老师交流,畅所欲言。

然后,开通一个班级同学录,让学生在同学录上留言,互相鼓励,珍惜情谊。

最后,建设一个班级站点,开通论坛,构建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6、做一个以“陶冶情操”为背景的音像角

在教室的多媒体平台中,为学生提供20世纪经典民歌精选,引导学生用高雅音乐、经典民歌占领学生的MP3、手机等设备,同时在课间播放民歌,教唱民歌。

在音像角我还为学生提供名著影片光盘、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录像、科学家文学家等文化名人传记或访谈录,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以自我教育为核心,丰富班级文化底蕴

1、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有自我教育功能的班级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优秀的班级应该有集体正义感,有自我净化的功能,而这种净化功能来自班级和谐民主的文化内核。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是班级文化重要内容,是良好班级文化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学生成长的熔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自我教育功能,需要合理的运行机制的依靠。班级与社会相似,却不同于社会。社会以法律和道德约束民众,班级不需要惩罚性的律法,更需要道德监督和激励机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但不包含任何惩罚性条款,更多的是激励性条款;没有扣分条款,只有加分条款;不规定违反公约如何惩罚,只规定模范遵守公约者如何奖励。班级公约是全班的共同信念,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生活常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等方面。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将学生组合成班级合作运行小组,竞选班委作为班级监管组织。让学生教育学生,每周表扬对班级贡献最大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因此班委不会与同学发

生冲突,却赢得同学的好评。

2、建立互助合作的班级文化生活方式,形成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教我学”变成“我教学”。

首先,科学地编定座位,合理地组建小组。编定座位前要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并且都包含班委成员,让最需要接受监督最需要鼓励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充分接受班委会监督。组长的成绩往往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组长的进步就是小组的进步,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桌的编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近性格的排在一起,考虑成绩互补,以利于合作。全班分四组,座位排成四个方块,调整座位只需进行板块移动。

其次,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我的班级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个月四周,每个小组承包一周的班级活动主持和管理工作,包括班级学习、生活、卫生、体育、文艺、文明礼仪监督等方方面面,并接受班委会的监督。每月评比一个优胜小组,全班表扬奖励,并通报家长,将他们的活动成绩刻入班级纪念电子相册(为了加强与家长的通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激励学生,我每学期期末都给学生制作一期班级活动电子影集)中。

小组竞争,可以盘活班级文化生活。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文竞赛、古诗背诵小组PK大赛、古诗文知识竞赛、阅读竞赛等等,以小组计成绩,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必须努力,还必须密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从而增强集体意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班级小组竞争的文化核心。

在组内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从小组长不耻下问做起,营造出浓厚的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小组学习气氛。

在比赛中奖励优胜组和先进组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培养勇于探究的班级精神,提高自我教育的文化品位。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只有用于探究,不断创新,班级才能永葆活力。有探究精神的班级,才是有创新意识的班级,才是力争上游的班级,才是有文化品位的班级,才是有境界的班级。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在班上以科代表为骨干,以小组为运行机制,成立班级“讲师团”,利用课余时间探究学习中的难题,为班上同学在学习上进行专门辅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讲师团由有学科特长、热心助人的同学组成,每周将小组收集到的难题集中起来,集体钻研攻坚,然后在班上进行讲解,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弥补了教师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不足。

当然,这种探究精神也表现在文体活动中,在学校的文体活动中,我的班级总是能出奇制胜,与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和谐的班级文化活动奠基。

在新形式下,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班主任也必须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与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型师生关系,班主任给自己“降格”,作学生的合作伙伴。

首先,我把班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并组织班会,过他们的“民主生活”会。班主任只是班会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班会选题到设计、组织,都由值周小组承担,由班委会评比。最了解班级的人是学生自己,这样开班会,生动活泼,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深

受同学好评。

其次,班主任以伙伴关系参与学生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比如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闹,一起笑,一起排练,一起演出,虽然我们班学生个体艺术水平不高,但在每次学校演出活动中,各类演出项目都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另外,班主任深入学生生活,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我加入班级学生QQ群,和学生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这都是很好的师生伙伴关系的基础。

5、强化理想教育,提高班级自我教育境界。

我的班级理想教育以王国维人生追求三境界为主线,突显理想的文化内涵。

第一境界:立志,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求学生进入班级就定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描绘蓝图。然后在班上选两位同学作为监督者,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第二境界:奋斗,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学生将理想分解成可视化的步骤,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第三境界:超越,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理想的实现不是达到而是超越,在奋斗的路上只有超越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以上境界的追求,既是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也是班级以合作竞争为基础的集体自我教育。

三、以班级活动为舞台,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与竞争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1、感恩教育活动,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有爱就有未来。学会感恩,带着爱上路,学生懂得该怎样努力学习,感恩父母,报答母校,报效国家。

我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感谢信、慰问老师等;中秋节国庆节举行“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或原创诗朗诵比赛;春节与父母观看班级相册,分享学校喜悦,汇报学校生活;“三月三”中华传统文化寻根活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为父母写颁奖辞,为父母颁奖、献礼活动等等。

感恩教育让班级充满爱,爱的教育让同学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文明礼仪,心存仁爱,使班级更加和谐。

2、好习惯养成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训练的过程。组建班级,我首先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列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三十六条好习惯,让学生小组讨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选出每个人需要重点培养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以集体宿舍为单位进行生活习惯考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习惯考评,以班委会为监督进行人际关系和文明礼仪习惯考评,每学期评出最具有“绅士”风度和最具有“淑女”风范的男生和女生。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行为习惯盘点活动,以消灭坏习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人为

镜,让每个学生都作“心清如水”的学生。

3、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人文关怀是文化的高级境界,而人文关怀莫过于珍惜生命。关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关爱他人的生命,是爱惜生命教育的目标。

比如利用安全教育日进行交通、消防、地震、洪水以及其他灾害到来时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和救助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珍爱生命,还要珍爱生命的质量,学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才能提高生命感悟的境界。我每年都让学生反复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并写出对生命感动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生存与生命的理解。

4、进行合作竞争意识教育,能提高班级文化品格。

学会与人合作,是当代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班级和谐文化的基础,是和谐竞争的关键。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使班级充满活力。所谓竞争,就是在与对手合作的基础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聪明度的过程。培养对手,然后超越对手,是班级合作竞争的口号。

竞争意识教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竞赛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心态和竞争意识。

只有良好的班级内部竞争机制,才会形成有强烈竞争力的班级团队。

5.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篇五

学会赏识 创建和谐上进的班级文化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都期待他人的.肯定和关注.孩子尤其如此,包括后进生.同时我也认为,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总会犯错.就像花木,总需要园丁修修剪剪,才能长得更加茁壮.所以作为教师,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孩子一犯错就雷霆万钧;同时,不要期望教育“一步到位”,有时孩子同一个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耐心.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作为教师,就要作好引导、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引导教育?我认为,学会赏识,创建和谐上进的班级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里本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作 者:张炼红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三中,322100刊 名:中小学教师培训 PKU英文刊名: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年,卷(期):“”(11)分类号:G45关键词:

6.高职院校建立和谐宿舍文化论文 篇六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宿舍就是他们生活休息的地方,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家”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学生而言,宿舍文化的影响无形中已经扩大。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存在着各自的性格特征,存在着思想差异,在高职宿舍里,云集着各种思想、各种思潮。由于人的精神修养及道德观念的不同,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必然会互相作用,产生“化学作用”,从而使得某些思想或认识作为主流思想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同时,这种意识的整合过程存在着冲突性和不可知性,如何确保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性格在这种融合过程中不至于因冲突而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确保这种融合产生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有特点的,正面积极的,能够传播正能量的,这都是在建设宿舍文化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方面。由此可预见,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二、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和总结,发现目前高职大专校园的宿舍文化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散漫灰色的一面,宿舍文化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层次:

1.积极向上型

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思想或学习或性格等方面至少有一方面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性,与学生的主流思想保持一致,自觉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反映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认真制定和完成各种任务目标,自我约束能力强。笔者发现,一般成绩和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都聚集在某一个宿舍,一旦这个宿舍中的多数人学习积极性较高时,宿舍其他成员也就能被带动起来。

2.中间状态型

处于中间状态的成员在思想、学习和行为等方面都比较随大流,往往是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怎样去做,他们的成绩和行为一般都满足于“说得过去”。

3.消极散漫型

结合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灰色宿舍文化往往产生于消极散漫型的宿舍,这种灰色宿舍文化主要受以下几种文化的影响:

(1)网络文化

不少学生喜欢在校外上网,即便学校为学生创造了上网条件,学生却利用这种条件上网、聊天、玩游戏,有的学生一去网吧就玩游戏甚至夜不归宿,也有学生在宿舍中不顾及是否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休息,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习也好,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已经不再重要,最终沉沦下去。

(2)牌局文化

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生活空虚,无所事事,在宿舍中不是一起学习,而是围坐在一起打牌,以此来消磨时间,有的甚至串动几个宿舍的人一起玩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吃喝文化

个别同学喜欢召集宿舍的人一起喝酒,通常采用轮流请客的形式或者是抓住过生日等契机,一起把酒当歌,有的学生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还影响了正常学习、上课。

三、建设正面宿舍文化的意义

结合之前谈到的内容,笔者认为,建设正面宿舍文化,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于高职生而言,都希望通过三年的高职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都希望在这三年里,能够学有所成。特别是对于刚入校门的大一新生来说,刚刚离开高中快节奏的压力巨大的学习生活,到了高职院校后,发现有不少可以自行安排学习的时间,也有不少同学将宿舍当成自修室。以此为基础,一旦能够建立起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那么这些好学的同学就会在宿舍和班级中成为同学的榜样,通过确立宿舍内部的正面积极的主导思想,对于其他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培养集体精神

只有通过全体宿舍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宿舍氛围,在这种正面的积极意识的引导下,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既定的标准,促使学生自发地以这种标准约束自己,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而相近的道德修养和认识观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精神。而一旦学生的集体精神养成了,又能更好地促进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一次,笔者带的班级学生自发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学生们都很积极参与,在春游活动中互相帮助、其乐融融。

3.构建和谐校园

前文已经提到,宿舍是高职学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学生宿舍是否和谐向上,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关系到科教秩序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和谐宿舍的建立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建立高职院校和谐宿舍文化的途径

1.遵循几个原则

在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时,学校应该遵循几点原则,分别是:和谐、文明和健康原则。和谐原则是根据高职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必然存在着某些差异,同学之间势必要有一个摩擦、磨合的过程,学校良好的宿舍文化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团结互助,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文明原则是指在校园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要积极倡导良好的精神风貌,坚持举止文明、行为文明,促进寝室文化健康、向上发展。健康原则是指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并时刻贯彻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用大家的智慧去创造一个美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2.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强化宿舍管理

当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这也是高职院校建立和谐宿舍的制度保证,和谐宿舍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宿舍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制度、建立宿舍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进宿舍的相关制度等等。同时,要强化宿舍管理。宿舍管理服务人员与学生的接触较为频繁,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言行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和谐宿舍文化的建立和完善。因此,适当提高宿舍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提升宿舍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强化管理服务的人性化,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积极开展宿舍为单位的校园文化活动

应将平时简单的以宿舍卫生检查、宿舍纪律检查的评比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增强宿舍区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学生的生活热情,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以宿舍或楼层为单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如“宿舍文化周”等相关活动,同时,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等契机,也可以号召各宿舍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并集体撰写调查报告,促进宿舍和谐,促进校园文明的提升。高职院校宿舍文化的建立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学风、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通过高职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也是一生受益的。

7.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一、情感投入,善待学生

情感是思想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往往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积极、愉快的情感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当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正常、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产生积极影响。教学中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优生大部分和教师关系比较亲密、和谐,而中差生则和教师的关系比较冷漠、疏远,甚至紧张,追其原因:恐怕是老师厚待了优生,薄待了中差生吧! 为此,教师要时时、处处尊重、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实现情感相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发展。

二、转变观念,互相学习

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曾告诉人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认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除了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本领外,教师也应该转变一下观念,可不可以向学生学习呢?学习他们敢于直言,敢于说真话。一旦教师拥有了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就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深化。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准备一次演讲,就利用晨读课在教室里抑扬顿挫地试讲,我自以为读得不错,没想到学生举起了小手:“老师,你把暮(mù)春读成(mò)春。”“老师,你总是说接着……接着……,可以换个词说首先……接着……然后……”“老师,你一点表情都没有。”学生竟给我挑出了一大堆毛病,我心里好自责,连忙说:“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们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然后,我向学生鞠了一躬,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掌声。正因为我和学生有了这次心心相印的交流,以后在教学中他们时常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我呢,也虚心接受,教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真得感谢我的小老师!是的,在学校里,只要我们彻底摒弃“唯我独尊”“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完善自己,敢于向学生学习,那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朋友之爱了。

三、自我反省,理解学生

我曾在学生中作过这样一次调查:你最喜欢怎样的教师?选择最多的是理解孩子心情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们总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笨,不听话,其实我们教者也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有换位意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的做得那么十全十美吗?比如,遇到学生作业潦草马虎,想想是否自己布置的作业太难或太多;遇到学生上课呆若木鸡,想想是否自己将不良情绪发泄在了学生身上;遇到学生成绩不理想,想想自己是否教法太陈旧,没有吸引力……从许多教学实例中,我领悟到: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缺乏理解缺乏耐心的老师。

8.班主任是建立和谐班级的主导者 篇八

一、浓情厚爱是建立和谐班级的基础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最好教育效果产生于对他们真挚的爱。“爱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以更大的爱心,视学生为弟子”,这就是建立和谐班级的基础。

师生相互信任和理解,关系融洽,可以为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的思想感情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情的教导能使学生感受到鼓舞,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情感的浪花,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摸清学生的思想,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透彻。因此,入学伊始,笔者就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入学时的成绩、生活习性、是否热爱本专业等。通过调查,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通过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和访问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研究学生。笔者在深入班级、接触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及时交谈,一起活动,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例如,通过每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定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军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为了使学生行为规范,笔者在每学期都组织学生收听道德法制方面的报告,学习《学生管理手册》《校训》等规章制度,以这些规章制度为依据,制定班级的各项制度,对学生进行良好规范教育。

三、全面培养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精心选拔培养班级干部

职业学校的特点是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工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职校毕业生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与学校的培养直接相关。作为班主任,应从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入手,把学校要求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从学习的责任意识及个人素质入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工作的辛苦和幸福,并从中发现、培养班级干部。在录用干部时,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上到班长、团支部书记,下到组长、课代表,都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演说,投票选举,让每个学生都处于平等地位进行竞争,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再次竞争上岗。对竞争上岗的干部,班主任根据其特点、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有意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竞争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责任感增强,舆论导向正确,学生积极向上得多,关心集体得多,敢想敢干得多,且为学校学生会、团委选择干部准备了人才,真正建立起一个和谐奋进的班级。

四、与家长、任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一个学生不仅要接受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学校教育,而且要受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影响,这两方面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为此,笔者通过调查,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通过电话及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了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除了与家长及时通外,笔者还和各科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认真分析,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需要艺术和爱心的工作,“懂得尊重和关爱,就能赢得学生、赢得尊重”,让学生在受尊重、受关怀中体会到老师的最终用意。只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9.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篇九

一是解放思想。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扼制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二是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化解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如身心发展的阶段,区域环境的影响,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面对的压力等等;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应深入了解,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就不会因笼统教育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

三是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素质,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又要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和耐心。尤其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善于运用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矛盾,并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增进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个别学生,还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是巧用策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注,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情愿与教师交往。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表扬,尤其是对差生。同时,批评要讲策略。首先要敢于批评,要有的放矢进行批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让其他学生觉得你能够惩恶扬善,从而产生敬佩之情。其次,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批评后,要跟踪观察受批评学生的情绪和后效,对精神压力过大或不服气的,应深入做好思想工作,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如一起打球,一起下棋,一起劳动,一起办黑板报等等,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又能营造融洽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是教师及时和学生进行书面对话,表明自己的态度,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每学期将具有典型性的对话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教师,把教师当作朋友。

10.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

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能动性.

作 者:李燕林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512026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12)分类号:关键词:

11.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篇十一

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习

我认为,要管理好学生,必须了解学生,我们的管理对象绝大多数都在十六七岁,身体和心理都在走向成熟,与初中生相比,自主意识增强,他们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对他们的认同和理解,当他切实理解到了家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时,他们会有所转变。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我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尽可能地从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去准备,在教育过程中,我以诸如“请”“我们”等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能真正有成效。

二、班主任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及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学家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在学生阶段受父母和教师的影响最大。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在校学习时间长,加之绝大多数家长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不多,产生代沟。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却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作为“德高为范”的班主任要从日常规范作起,从一言一行中、从立身处世方面教育学生,从自身做人的要求和准则开始。

三、把师爱播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有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对于班主任来说,我认为,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尽的义务。关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生各科基础情况、现在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倾向、学生的朋友交往、生活习惯等都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找一些自己容易忽视的学生交流谈话,特别是一些成绩中等、表现平平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没有忽视他们,鼓励他们他们主动学习,多表现自己,向优生靠近。

四、火车只有在铁的纪律下,才能顺利到达远方

对学生的管理,仅仅是感情的投入和教师的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并实施严明的纪律,恩威并施,才能方显班主任的本色,一味的“爱之深,责之切”会变为学生的“软弱可欺”,真正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原则,管理应当公私分明,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宽容与严厉并行,说理与严惩并用,管理才能游刃有余。

五、家和万事兴

和谐的班集体总有催人奋进的力量。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显露出成人化的心态,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碍于情面,或胆小怕事,或贪图小利,或于己无益的事不做等等。虽然他们心中有是非、美丑等标准,却不表现出来,这客观上助长了不正之风。所以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态度和集体荣誉感,学会当家,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通过思想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对日常生活的态度的示范等多种方式来明确学生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的义务和权利。

六、莫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儿衔着春光飞来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习方面尤其明显,自我评价不正确,或自以为是,或自卑自弃,或不思进取。因此,要适时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开展心理教育,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日常管理中,“尖子生”安于现状,因此要帮助他们制定好目标,使之学有方向。“中等生”有侥幸心理,学习甘居中游,缺乏热情,缺乏竞争勇气。因此,要帮助他们查找薄弱环节,克服困难,找出学习的突破口,争取出类拔萃。“后进生”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破罐子破摔。对他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指责,多关心,少厌恶,多宽容,少埋怨。

12.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二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而快乐,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渴望,保持对教育的兴趣。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与学生的沟通。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信任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要信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注重学生人格的平等。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必须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各种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能将个体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尊重学生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善意的肯定的态度。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处理好对学生关心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 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姑息, 而是要严格有度,要求有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硬性地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去做。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教,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二是对学生应友好平等。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职责, 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正在发展的完整的自然人来看待。

二、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

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自己的时候, 教师的诱导和批评都是有效的, 甚至对教师偶然的过火行为也是谅解的。这是其他力量所难以达到的。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之间有许多差异,有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好感、喜爱,有的学生则会使教师感到厌烦。教师应该控制这种情感,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未开发的潜能,潜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接纳他们,引导他们。即使个别学生资质差些,过去的表现不够好,性格上有弱点,也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和给予帮助。

三、甘做人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一个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永远是崇高而神圣的, 如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在与学生的关系中永葆这种魅力,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将是风行水上,挥洒自如。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必须不断地修炼自身品行,主动关爱学生,以父母的心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做他们的贴心人,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第二,在教育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成绩,表达出由衷的赞美。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肯定时,就会更亲近教师。第三,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13.如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篇十三

421600 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 蒋才智

一、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在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说,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到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那么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说,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什么说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呢?在这里我们首先明确一下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及双方代表组织之间彼此结成的社会关系。从上述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表现的是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之间的关系,而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们讲,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大家知道,当2003年我们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一些经济学家、有知之士就喊出,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因为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进入后1000元时代,实现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加快,消费需求差距拉开,发展机会很多;另一方面,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结构分化步代加快,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长,社会风险也相应增加。处理得好,社会就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制高点上,如韩国在1977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全速发展时期,1995年超过1万美元。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矛盾长期动荡不安,如拉美一些国家。巴西是1975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而到2003年只有约2800美元。这样一个结果是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先后有16个国家的人均GDP曾历史性地跃上1000美元门槛,但目前所能成功地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却只有7个。导致两种结果的原因,固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但无人能够否认,没有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导致一些国家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劳动关系的不稳定从而导致社会动荡,而社会动荡又反过来强化劳动关系的不稳定,陷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无疑是殷鉴不远,不可不察的前车之辙。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胡锦涛同志2004年年初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就这个问题专门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衡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学界通常所说的“拉美现象”、“拉美陷阱”,就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就一定不会重蹈拉美一些国家的覆辙,顺利渡过“矛盾凸显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可见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对如何解决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和问题非常的关注。那么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其中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那么为什么说,劳动关系矛盾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接下来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引起劳动关系的深刻变革,使劳动关系呈现新的状况和特点。

1、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主体对象发生了变化,劳资格局已成趋势。我们知道,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产权制度比较单一,主要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企业与职工的关系,而企业受政府委托管理企业,实质上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是政府与职工的关系。那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独资或非公资本合资,组成非公司制企业。政府转变职能,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委托资本运营,原来企业(政府)与职工的关系,转变为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港澳台资的引进和个私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国退民进”产权制度改革,劳资结构在劳动关系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局部而言,一些地方职工的主体已经相对集在非公企业。这些情况表明,劳资化格局已成趁势。

2、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投资者主导劳动关系,劳动者被支配地位趋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既是国家的,也是职工的,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只是分工的不同,都是企业的主人。劳资格局的形成,单从资产占有的角度上讲,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已不复存在。相反,投资者在劳动关系矛盾运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劳动者被支配地位趋重。首先企业资产归投资者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由投资者说了算,职工在企业的劳动工作受投资者支配。其二,企业选择用工和分配形式自主,劳动者选择职业和报酬自由,事实上,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选择用工和分配形式空间较大,而劳动者选择就业和报酬的余地相对狭小,特别是大龄职工一旦丢掉“饭碗”,重新就业十分困难,因此多数劳动者只能依附于企业。其三,劳动关系调处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违规行为还不能

调控。同时,在调处劳动关系时,考虑到投资环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等多种因素,牺牲职工利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劳动关系主体利益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双方成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劳动关系的变革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没有自己的利益,所有利润全部上交,所有亏损全部报销。职工就业由国家计划分配,其利益由国家通过计划级别工资和再分配实现。企业与职工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都不承担经济运行的风险。劳资格局的形成,使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产权归投资者所有,企业经营自主,盈亏自负。劳动者则通过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没有其他利益。企业利益关系的调整,使投资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更加明确,利益矛盾也更加突出。然而,投资者也好,劳动者也好,双方利益的实现都信赖于企业的发展与效益。因此,投资者与劳动者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必须相互依存,共担风险。

三、当前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从大的层面讲,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伟大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从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力度加大、层次加深、社会转型加快、法制还不够完备、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在一些地方,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因素客观存在,不容我们忽视。2004年全国人大对社会劳动保障检查中披露的一些问题就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那么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据全总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71.7%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46.3%的劳动合同条款是双方商定的,25.4%的劳动合同条款基本上是老板定的,或者完全是老板定的。存在相当的“霸王条款”,甚至还有15.1%的没有持有劳动合同。

2、劳动时间、加班工资不符合法律规定。据市总调查,我市有50%以上的生产型非公企业劳动时间超过8小时。一般都是实行两班倒,工作长达12小时。按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与工会进行协商可以延长,一般每天不超一小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小时。按规定,一般时间延长按150%支付报酬,休息日不低于200%,法定节假日不低于300%,但目前情况是,绝大多数非公企业都未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执行。

3、收入分配上的悬殊造成员工心里失衡。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和谐社会不该是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合理的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矛盾的最大特点,就是职工群众对经济利益的更高要求,同时追求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相对公平。现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不同阶层的群众一些正当利益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目前分配领域出现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众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的问题,在职工的心里上造成很大的不平衡。创造财富的人所分享的成果微不足道。比如从国有企业这个层面上讲,一些企业改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实行年薪制,主要管理人员年薪是工人的40倍。从私营企业这个层面上讲,一些私营企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在产品和原材料售价一样的情况下,只有想方设法降低人工工资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社会保险制度的缺陷。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专门资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主要内容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但从市总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非公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其他保险更无从谈起,其原因是,企业主认识不到位,加之部分职工缺乏参保热情。

四、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中的着力点

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唇齿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平等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利益相容、矛盾协调的共生关系;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创造、共享成果的发展关系。按照上述要求,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劳动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不仅担负着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职责,而且还发挥着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而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中,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那么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中通常采取的手段或者工作机制有两个:一是在企业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二是建立的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其着力点是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维护机制。在宏观上,通过建立和发展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和加大人大政协提案递交及督办力度等途径,形成职工群众利益表达和维护的有效渠道和工作载体。在微观上,就是在企业要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平等协商问题;第二是合同条款规范问题;第三是合同条款的履约问题。

2、构建标准认证监督体系。第一要做好最低劳动标准的制定和认证。要形成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最低保障线三道维权手段,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不能牺牲劳动者的基本保障为代价来降低成本。第二要做好ISO9000厂务公开标准的制订和认证,促进企业分配的公正公平。

3、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注重搭建好“四个平台”。第一要认真搭建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平台;第二要认真搭建和谐双向沟通平台,企业主要善待员工;第三要认真搭建人文制度激励平台。要建立起劳动者学习化学技术的素质培训制度,建立起鼓励劳动者岗位成才的奖励晋报制度,建立起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制度等特别要注重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第四要认真搭建企业发展目标实现平台。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宣传企业发展目标,坚定职工信念,为实现职工利益创造各种条件。

4、坚持维权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职工与企业所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我们要看到,非公有制企业所有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与工人阶级在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利益上存在差异。因此,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主要是采取沟通协商、调节和说服教育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引导职工热爱企业,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最终实现“劳资双赢”,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上一篇:学校舆情引导制度下一篇:生活多一点美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