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2024-07-11

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精选9篇)

1.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来宾们、朋友们:大家好!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一片繁荣景象。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我说安全”演讲会。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一名年轻职工,我也班门弄斧的在各位师傅面前谈谈我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千百名旅客和国家上千万财产的安全交给了我们,我们只有凭借我们的业务技术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把旅客安全、正点运送到目的地,才算一名合格的机车司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可见安全生产有多么重要。什么为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我们机车乘务员分内应做的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安安全全的完成运输任务。工作性质要求我们不是轰轰烈烈的去大干事业,我们只要安安全全、平平稳稳的跑好每一趟车,这样就是一个好机车司机。有的人说得一句话很刺耳,但是很实在:“保证不了安全的司机是无能的司机!”确实,我们可以不谈平稳、不谈正点,连最起码的安全都保证不了,我们的火车谁还敢坐?所以,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保证安全是我们每个火车司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态度。安全,对我们铁路行业来说是放在首位的,我们经常讲“安全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原则。安全是保证我们事业顺利完成的法宝,安全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就要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不重视安全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我们不能把安全第一只放在口头,只做成标语写的哪里都是,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在思想里刻上安全第一,在做每件事前都要考虑安全,在工作的每时每刻不忘安全,特别是有违章违纪没有什么的思想念头出来的时候、在冒一次险不会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想一下安全第一,我想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2.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篇二

一、我是这样理解语文课的

目前, 对语文教育和教学的看法很多, 但大部分还是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做文章,谈来谈去,都是语文课要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具体到实践中, 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 把其他所有的目标都放到了一边, 好像语文课就是为了考试, 就是为了在统测、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但我是这样理解语文课的。

第一,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其实, 语文教学的目标很简单,只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培养读写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能读善写。能读,就是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而阅读能力,则包括三点:一是爱读书,二是会读书,三是读好书。不爱读书的学生, 也谈不上会读书和读好书。因此,语文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对文字世界有一定的信任感, 即学生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要做到这一点, 语文老师就要把美的文字世界呈现到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其次,语文课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本,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 去辨别文字的优劣,文字的真假,文字的美丑。 如果语文课做不到这一点, 语文老师自己都不会分析课文,那么, 语文课就很难培养学生对文字世界的信任,也难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和读好书。 第二个目标是培养母语意识。中国人学语文,其实就是学汉语,学母语。母语是承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字, 是民族的文化符号。学好母语,才会有身份认同。 从世界政治和文化格局来看, 共同的文字就是共同的文化血缘;有共同的文字,自然就有文化认同。从小学到高考,开设十二年的语文课, 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 不能让学生对母语之美有认识, 对母语的魅力有感受,那么,语文教育就失败了。

第二, 如何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育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犯迷糊。一谈到工具性,就变成了知识教育, 再把知识教育扭曲为应试教育, 即考试知识的教育。一谈人文性,就把语文课变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其实,语文教学, 就是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也不可能替代和僭越思想道德教育。 应该让语文课变成语文课,那么,语文课要做什么呢? 语文课要把好的课文的好讲出来, 把不好的课文的不好讲出来,这样, 学生心中才会有好的文字的标准, 才会有好的语文课文的标准。 不要简单把语文课的属性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组装起来。 语文课的基本属性,我的理解,应该至少有四个: 一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语言的创造力。这是语文的创造性。 二是教学生审美, 让学生建立美的标准,同时,也学会感受美,创造美。这是语文的审美性。三是教学生阅读和欣赏时, 本身也是文字游戏,也是在享受快乐。这是语文的游戏性。 四是教学生通过语文,理解更深刻的思想,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是语文的文化性。 一句话, 语文课不能只教死的知识, 还应把学生引领到更为宽广的语文世界里去。

第三, 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从我本人多年从事大学中文教育的实践和我对语文教育的实践及研究来看, 语文老师的能力应该有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的文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本的解读能力。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拿到一首诗,不会把它当诗来读;拿到一篇散文,不能把它的散文之美讲出来;拿到一篇童话, 不能把童话的魅力展示出来。 这就是不会解读文本。 而不会解读文本, 说明语文老师还缺乏基本的文体常识, 也缺乏基本的文学阅读和鉴赏分析的能力。 二是教育相关的知识。 一位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做为语文老师的背景性的知识,比如说,儿童文学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教材教法的知识, 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 现在有的语文老师知识背景很单一,学语文,就有那么点中文专业的死知识,这肯定是不够的。 三是理解孩子并与孩子对话的能力。儿童有儿童的世界,儿童有儿童的思维和思想, 儿童有儿童的话语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一样, 都要理解孩子, 并能认真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四是指导阅读的能力。语文老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 就得有阅读的能力。而阅读能力, 是需要语文老师自己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自己不爱读书,没读过像样的文字,怎么能够告诉孩子什么是好文字呢? 自己不读名著,就不知道推荐名著, 就无法引导学生读经典。

第四,语文课有什么问题?目前来看, 语文课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语文课本的编排有问题,按主题单位来编排课文, 就是强调课文的主题思想, 是重内涵,轻形式。 其实,语文课不可忽视文体知识的传达, 尤其是在理解文体之美的前提下, 欣赏课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另外,以主题单元来编排课文,使很多语文老师习惯性地在课文里找思想, 找教育观点, 而不是找美。 要知道,文字不美,是不会有感动的;文字不美,是不会起熏染作用的。第二,语文课文大部分是改编改写的。 对经典和作家作品的改编改写,是很冒险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犯不尊重经典和作家的错误。而且,目前的语文教材里的改编改写很粗糙, 甚至毫无美感。第三,语文课本选文不当不精美。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无论人教版,还是其他语文版本,选文都不令人满意, 都没有把母语创造的精彩和魅力体现出来。 第四,教学方法有问题。 长期以来, 语文课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体到课文的讲解,都是“ 找好词好句,分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课文里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 应该有不同的讲法。第五,评价有问题。语文课怎么评价,长期以来只有一个评价的尺度, 那就是考试。但事实上,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衡量学生,就会发现,不少学生不过是“ 考试机器”,而且是“ 高分低能”的“ 书呆子”。

第五,如何做真语文?现在语文口号多, 忽悠多, 什么翻转课堂, 什么群文阅读, 什么主题阅读, 什么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等等,花样百出,什么说法都有,建议不要被各种概念和公开课迷惑。真正的语文,我觉得至少要包括四点内涵: 一是教材的文字要有示范性,要有汉语之美,母语之魅。 二是文本解读能真正让孩子享受文字游戏的快乐。 三是教师有爱,但更善于审美。四是课堂是一种对话。 而且, 真正的语文学习,不是靠记忆,而是靠感受、领悟、理解,然后,才有感动和想象, 最后,才有创造。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把好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读到好作品,那么,语文课就有了吸引力。其实,好作品到了感动和想象,记忆就不重要了。而且到了感动和想象, 学生写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提高, 因为学生学会了文字的创造, 找到了语文的奥妙,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和方法。

二、我是这样理解阅读课的

现在各地都在开设阅读课, 以阅读课来补语文课之不足,以阅读课来延伸语文课的空间。 但有些语文老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文课, 甚至阅读课还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 这就偏离了阅读课的价值。 曾经去江苏和上海一些小学, 有老师就抱怨学校开的阅读课,等于还是语文课,让学生感觉不出阅读的快乐, 反而是变成了语文课加班加点。 我是这样来理解阅读课的。

首先, 来谈谈阅读课和语文课的区别。

第一,在面对文本方面,语文课重在文本细读, 而阅读课重在读的过程。语文要感受语言之美, 阅读课主要是要分享阅读的快乐。 与相对比较严谨的语文课相比,阅读课是快乐、有趣的,一定要让阅读课快乐起来。

第二, 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方面,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不一定是诗人、作家,但他一定是一位评论家、 鉴赏家。 语文老师的感悟力、 辨别力和分析能力, 是一致的。 语文课要解决文本的理解的问题。而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读者,或者说,语文老师更像读者。

第三, 阅读课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阅读课可以更灵活, 形式更多样, 而且不要让阅读课解决阅读量的问题。一堂阅读课, 时间不多, 如果设定的目标太多太高,效果会适得其反。一堂阅读课,让学生感受一点文字之美,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培养一些兴趣, 他们会在课余找书读的。

第四,无论语文课,还是阅读课,都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 但不要因为没有全部调动起来而放弃。 如果有一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就成功了。 当然,如果某些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是老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够多。

第五, 阅读课一定要从低年级开设起来。 当低年级的学生还饶有兴趣、 充满好奇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快乐阅读的机会。 不然,到了高年级,就失去了最好的语文教育和阅读熏染的机会。

第六,无论阅读课,还是语文课, 多给学生掌声, 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效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当学生说出可爱的话时,别吝啬我们老师的惊喜与赞叹。

其次,来谈谈阅读课开设的原则和课型。

第一, 阅读课的开设原则。 要开好阅读课, 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以整本书阅读为主。 而且小学的阅读课要以优质的童书、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和优质的科普书为主。 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指标, 就是能否读懂整本书,或者习惯于读整本书。 此外,整本书的阅读, 对学生的阅读习惯、 能力的培养是单篇作品无法比拟的。 二要考虑阅读主体。 要注意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而小学生与中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也有差异。 三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阅读课可以延伸语文课,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 比如说,低年级的绘本阅读课可以和美术课结合起来,科普书的阅读可以与科学课结合起来。 四是阅读文本要多样化, 不能单推一种童书或作品的阅读。 现在有的小学单推绘本阅读, 过分放大一种童书的价值, 反而会减弱阅读课的效果。

第二, 阅读课的基本课型。 根据我们“ 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阅读课可以有六种课型:一是导读课。 这一般是对名著的导读,是在学生还没读到名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导读。 二是阅读分享课。 就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这是以师生一起读一部作品或一本书为前提的。 阅读分享课是阅读课的最主要的课型。 三是故事课( 亲子故事会) 。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故事课很有吸引力,师生可以一起讲故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 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讲故事活动,既活跃课堂气氛,也鼓励家长参与课堂。 四是诗歌朗诵会。 也可以是诗文朗诵会。 朗诵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容易调动学生全体参与,是阅读课的一个好形式。 五是短篇作品读写结合课。 有些短的诗歌、散文和童话, 师生一起阅读, 一起分享的同时,还可以模仿写作。 六是阅读方法指导课, 主要是对阅读方法、资料收集与如何利用图书馆等资源的指导。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和阅读课的理解。不管怎样,上好语文课和阅读课是需要多方面知识和素养的。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既要有语文教学能力, 还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 甚至遇到一些困难。 相信通过努力探索,都可以得到解决。好的语文课和阅读课, 都是学生们期待的。 如果语文老师不能把学生引领进美好的文字殿堂, 不能让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 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写作,那一定是终生的遗憾。

3.我对创新菜的浅薄认识 篇三

我是一个普通厨师,经验有限,学识浅薄,但多年的从厨经历却让我对创新菜略有感悟。所谓创新菜,我认为,不是天马行空,生搬硬套或闭门造车。创新菜应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而精心演变出来的新型菜品,应当在味型、原料、技法亦或装盘上有所突破,独具新意。所以,这就要求创作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的烹饪技术,熟悉传统菜肴的独特风味,然后再依据当代人的审美情趣,饮食习惯,口味需求,从而对传统菜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手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植入新元素,令创新菜真正“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曾见过一位同仁的创新菜——九转大肠。众所周知,大肠肥美香软,入口齿颊留香,深受食客喜爱,但美中不足的是食后易生腻味,且大肠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利人体健康。于是,这位同仁以添加辅料——山楂的手段来达到了创新这一目的。山楂有健脾消食,降压降脂的功效。两者同食,不仅解腻清口,还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这一举措在真正意义上赋予了这道传统菜以新的生命力。我赞成这样的创新,因为这样的创新可以赢得食客的心。不过,也有些厨师,并不懂相辅相成的道理,只知一味地胡乱搭配,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混在一起,取个雷人的名字就算创新成功了。其实,这是对工作的敷衍,也是对食客的不尊重。这不叫创新,叫粗制滥造。

创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把A原料换成B原料就可以令食客买账的事,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鱼香肉丝”吧,大家都在卖,若想创新,仅仅把肉丝换成鱼丝呀、鸡丝呀或其它什么丝是不行的,是谈不上创新的,如果非要给它个定义,那也只能算是抄袭和仿冒吧。倘若换个思路,以肉丝换成鱼肉为例,虽把鱼肉也切成丝,但打成一端相连的菊花刀,并把上浆滑油的技法改为拍粉油炸,然后再浇上鱼香汁,这道菜就有了亮点了。首先是造型的突破,其次是口感的差异,第三是原料的不同。食客食后,大脑在第一时间反馈出的信息:这道新菜不错。

确实,在传统的菜肴上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那些传统名菜的制作都是经过许多前辈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日臻完美。不过,用“拿来主义”创新菜却是一条捷径。所谓“拿来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借鉴。即用湘菜的调料去烹调鲁菜的原料,亦或用川菜的味型为粤菜的原料赋味。当然,并非所有的捷径都是坦途,捷径有捷径的缺点。因为有些原料一旦离开某些调料的助味,就会失去特色,变得不伦不类。还以“九转大肠”为例,“九转大肠”即鲁菜名肴,以甜、酸、香、辣、咸五味俱全取胜,搭以湘菜的豆豉、剁椒,或川菜的麻辣味型调味,“九转大肠”也就失去了原有特色。这是“拿来主义”创新菜的局限性。

另外,我认为把传统原料重新搭配、组合倒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路。传统名肴“鱼咬羊”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今,风靡一时的鲁系创新菜——胶东鸡焖鱼,也是联姻非常成功的一例。还有,曾经高贵的海参、鲍鱼,也纷纷下嫁土鸡、排骨之类的烟火味十足的原料,并赢得一片喝彩声。就连那被追求养生的人们日渐冷落的传统“扣肉”,也因茄盒、藕盒、小油菜的加盟又日渐受青睐起来。“农家新扣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农家新扣碗”是我在传统扣肉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传统“扣肉”原料单一,常食腻口,而我为了迎合现代人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健康理念,在肉片与肉片之间杂夹着码入喜油的茄盒和藕盒。从而减轻了菜肴的油腻感,让食客更能放心食用。

当然,最简单最容易的创新菜来源于新原料,因为新原料本身就是一大优势,无论用何种技法烹调,无论用何种味型调和,它本身的新是不可否认或改变的。

4.我对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篇四

我认为在银行工作,要接触成百上千的客户,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工作认真,态度谦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原则。因此,银行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服务、质量、素质,现就针对这三个方面制定出在银行工作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一、工作计划中的重点仍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源,作为在银行驻点又是对外的窗口,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北大荒粮食电子交易的信誉。

1、根据驻点行提倡的“首问责任制”、“满时点服务”、“站立服务”、“三声服务”也是我们所借鉴执行的,并做到每个员工能耐心对待每个顾客,让客户满意。

2、随着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在临柜服务中更体现在银行和我们投资的服务品种上,更要为做好我投资公司将要新兴的品种类等多种服务品种,提高我投资公司的竞争能力,打开我公司的知名度。

3、以银行为课堂,增加人们的金融知识,让客户多了解银行同时,贴近银行从而融入到我我投资公司的业务中。

4、主动加强与个人业务的联系,参与个人业务、熟悉个人业务以更好为客户服务。

二、保证工作质量。熟悉投资公司对客户开户程序的流程。

1、对将要投资的客户,一定认真的讲解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2、办理好投资客户的建帐户手续。

3、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三、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1、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不断补充自身不足的地方,在做好本公司业务的同时,还要虚心向所在行的同仁学习他们的业务,以便更好的开展客户。

2、积极的与所在行的人员搞好关系,不要与所在行有利害冲突。

5.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篇五

自今年5月29日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以后,不敢有丝毫懈怠,分别到8个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现状、问题和下步要重点抓的重点工作。同时也帮助各单位理清了工作思路,对计划生育工作也有了几点浮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

根据平时了解和

近期对各乡(镇)、办事处调研掌握情况,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高、严、多、细、烈”。

高,即层次高。一是检查考核上层次高。省里直接检查考核县(市、区),市里直接检查考核乡(镇)、办事处,省、市检查考核有时直接到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检查。二是工作责任上层次高。人口计生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人口计生工作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党政“一把手”的“帽子”、政绩和荣誉,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整体工作的发展和稳定。三是职业奉献精神要求上层次高。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崇高职业。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在当前群众旧的生育观念仍然严重存在的情况下,计生工作仍然是一项“挨骂”较多的工作,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的每一项措施,都需要大家忍辱负重,付出大量的艰辛努力。因此,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

严,即要求非常严。省、市对人口计生工作要求严,标准非常细,考核评估非常具体,工作评比分类次排队,奖惩措施落实非常到位,评先评奖实行人口计生工作“一票否决”,目的是要确保人口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实现。

多,活动非常多。分管人口计生工作两个月以来,仅在计生方面的大型活动我就经历了6次:鲁山县计生文化大院建设现场会、湛河区“关爱女孩”春风行启动仪式、宝丰县计生技术服务阵地标识化建设现场会、叶县城镇计生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7月份又参加了省里在平顶山市和安阳市召开的人口形势分析、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现场会,每次会议规格都很高,规模都很大。活动是一种工作交流形式,但更是一种对外宣传、促进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人家有的,你没有,人家就是先进。你有的,人家没有,你就是先进。搞活动,要立足标准高、层次高、规格高,尽量邀请高层次领导参与指导。通过领导参与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提升工作水平。

细,即检查考核非常细。计生检查考核项目多,打分标准细,据说有19大项,200多条具体内容。越细越不好把握。我们必须逐项逐条考虑怎么不扣分,怎么多得奖励分。另外,省、市检查考核的方式是随机抽查,还有不定时暗访。检查考核不通过区、乡(镇、办事处)直接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我们要扎实做好工作,正确对待检查。

烈,即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分类排队总有先后,但谁也不甘落后,不愿当最后一名。国家人口计生委说省里国优县(市区)少,省人口计生委说地(市)国优县(市、区)少,市里说县(市、区)中的国优、省优少。县(市、区)有的目标锁定国优,有的目标锁定省优,有的锁定一类,明争暗赛,明争暗斗,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奋力争优创优。

以上五个特点可以一言蔽之:“难”!一是难在人口计生工作“天下第一难”的状况仍没有根本转变。政策不让他生,他抢生、偷生、躲生,想方设法非要生,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成了得罪人的事。二是难在部分群众生育观念陈腐落后。生了女孩要男孩,生了男孩要女孩;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难以打破。三是难在少数村级组织松散、计生管理薄弱。现在农村的生产方式是包产到户,基层政权对农户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措施,管理难以到边,难以到位,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到户、到人。四是难在人口的流动性、自由性,流出自由、婚姻自由,管理难度大。五是难在计生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乡级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计生工作需求。今年尽管各级加大了投入,但离实际需求差的太远。六是难在计生干部自身素质与当前计生工作的高要求不相适应。计生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不高。这是难中之难,必须下功夫进行。

把以上这些“难”找出来,目的在于让大家进一步清醒头脑,找准努力方向,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前段时间,我分别结合8个乡镇、办事处的工作实际和特点,指出了今后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路(思路内镶嵌了所在单位的主要特征和两个一把手的姓名):

北渡镇:以“黄牛”般的精神抓计生工作,以“牛黄”般的招数治计生工作难题。

曹镇乡:坚持高标准,敢啃硬骨头,谱写计生工作新篇章。

姚孟办事处:以“姚孟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跃上新台阶。

九里山办事处:以“九里山”绵延不断的精神,掀起争创计生工作先进的银波。

南环路办事处:以“火车头”的劲头攻坚克难,把“难点”变成鲜艳耀目的亮

点。

马庄办事处:以“马不停蹄”的精神真抓实干,以全方位的标准连超省、市先进。

轻工路办事处:发扬“丁”字精神,使用超常规手段,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仗。

高阳路办事处:以“把根留住”的精神开展工作,弹奏出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和弦。

二、当前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

具体的工

作,应按年初的部署抓好落实,当前要重点把以下几点工作做好:一是乡所、村室建设,必须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城镇人口计生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原来改革成果的基层上进一步拓宽、深化;三是要迎接好各种检查考核,尤其是7月份省、市两次检查,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实在在的工作迎接检查,不能半点的侥幸心理;四是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录入工作力度,必须严格按照省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五是要遏制农村超生,政策外大月份怀孕要坚决拿掉;六是计生干部队伍,特别是计生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加强,只有把他们的素质搞强了,我们工作起来才省心。

三、当前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要摸清底数,理清思路。干什么工作都要底子清、情况明、思路清,做明白人。工作情况要熟记在心,对答如流。尤其是存在问题和矛盾时,怎样解决,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要理清思路,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这才是真正的抓工作。二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对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要只表现在文件上,挂在嘴上,而要具体体现在工作落实上。能否让领导重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抓落实,关键是看你那个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是不是把力量协调到计生工作上了。比如大的活动,请什么领导参加,什么领导到场,经费需要怎么筹措;村里计生工作能否发动村专干、村两委班子积极干好等,都需要多方协调,争取支持。各方协调到位了,工作落实好了,领导看得重,非常欣赏,工作就好做了,计生事业和个人事业也就发展了。三是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村室没钱建不起,有钱的村要争取村里支持,直接进行投入。没钱的村要争取乡里投一点,村里投一点,寻求村里个体户、包村单位赞助一点等方式,筹集村室建设资金。关键是要想办法。你只要动脑筋,办法就来了。你想不来办法,别人如果想来了,你也该“让位”了。这就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四是扎实工作,严防死守。这是抗洪中的口号,我觉得很适合我们当前的人口计生工作。我们必须树立这种工作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尤其是政策外怀孕要坚决拿掉,绝不能让他出生。出生前落实了引流产措施,就减少了一个政策外出生。一次康检抓不住,就怀孕了,两次康检抓不住就大月份了,三次康检抓不住就出生了。一旦出生,就是一个生命,受法律保护,一个政策外出生就抹不掉了。五是坚持制度,严格奖惩。邓小平说过,“制度带有长远性、根本性。要靠制度管人,不要用人管人”。制度有很多,关键是要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尤其是奖惩制度。只有奖惩合理,才能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出现,才能有效的推进工作落实。六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前段时间对乡级工作的调研中,我给你们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关键环节。七是注重协调,创造环境。要切实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努力争取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汇报多了,领导来的多了,自然就会提高你们单位的知名度,加深领导对你单位的印象,必然有利于各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四、加强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1、要研究计生工作的触角往那里延伸。计生工作怎样做好重心下移,怎样延伸到村、社区,向村、社区拓展,要认真研究,大胆尝试。

2、要研究计生工作的“杀手锏”到哪里找寻。“杀手锏”就是管理的招。宣传教育是第一招,变罚为奖是第二招,行政执法是第三招,强制落实政策措施是第四招。社会抚养费就是一个很好的“杀手锏”。我们要学习一些县里的做法,努力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让群众切实感到生不起,不敢生。

3、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调动。村级计生管理员、村两委会干部、乡(镇、办事处)机关人员、区直单位有关人员、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想方设法调动起来,这是分管副职和计生办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4、要研究如何与省、市计生部门搞好接轨。工作上与上级衔接不好,工作就难以落实到位,难以出成效,甚至要“翻车”。要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听其指导,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参加会议现场指导,让其熟悉和了解我们,增加对我们好的印象。加强信息沟通也不容忽视,工作开展情况要经常上内刊、上报纸、上电视,扩大社会影响。

5、要研究计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如何打造。一是盯准目标理思路;二是结合实际选项目,量力而行,能建好一项建一项,不要贪多;三是着眼全局高标准;四是注重“包装”好“推销”。

五、紧跟上级思路,扎实工作,从容对待检查

干工作必须跟上上级的思路,围绕中心和重点抓落实。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检查考核的办法,我们要积极适应,努力工作,从容应对。要知变、适变、善变。知变,就是要知道有什么新变化,出现了什么新问题。适变,就是适应变化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善变,就是方法、办法、观念必须因时而变。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的转变是根本转变。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变化,提倡主动、积极地抓工作,避免被动地抓工作。总之,方法变,对策必须变,要适应新变化;方法变,工作作风必须变,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变化;方法变效果必须变,要经得起检查,做到查不倒、问不倒。

六、关于怎样学习和提高的问题

学习要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要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要带着成果学,学出效果来。学习的兴趣在于学,学习的时间在于挤,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学习的体会在于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高素质从记笔记开始,写、记、想才能形成立体学习效果。要做到:乱七八糟的读——多学;颠三倒四的想——多思;翻来覆去地练——多写;反反复复地改——多练;踏踏实实地干——多用。

6.我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篇六

坚定爱国精神

——我对国防军事的认识和理解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马克斯文

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

进入西北师大以来,学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但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挑战,从而呈现动荡态势。由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和国际社会相差甚远,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因而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可能性不能排除;多年来,印巴军事摩擦时有发生,印巴的核军备竞赛的升级和对立的家具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伊朗核问题、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地区安全问题等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安全环境带来影响。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举行多次联合演习,将中国作为假想敌。而且,中国的稳定还受“三股势力”的直接威胁。随着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安全问题进一步突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等,都存在爆发冲突的危险。除以上问题外,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正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通过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发展同中国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包括对台军售)、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关系,这些都直接影响中国东部海洋方向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同时,美国在西部对中国不断进行军事渗透,尤其是在阿富汗和中亚驻军。美国正在中国周边构筑“满月形遏制圈”,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不可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危机、冲突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防与国家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国防建设必须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明确我国自卫型的国防性质,明确我国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进啊定立场。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为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而现代国防又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防还必须努力实现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另外,还要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加强国防教育,为进行国防建设和开展国防斗争作好充分准备。

为此,做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增强国防意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

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

二、端正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什么是爱国精神呢?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盲目的热爱。其实爱国精神包含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有人也许会问:爱国不是简单的爱国吗,还能有什么内涵?其使这是很多人包括与多大学生对爱国精神的误解。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有层次的,一个要高层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而军训教学正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这种素质。

三、拓宽眼界,顺应时代

7.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篇七

【中图分类号】 G63.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目标的异构。对语文课来說,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有的教师侧重于场景对比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有的教师则侧重于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

2.导入话题的异构。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再举《孔乙己》教学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入手深入剖析,也可以从旁观者“我”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有的教师甚至别出心裁地从对孔乙己“手”的几次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命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切入话题的选择上体现最为突出。

3.教学环节的异构。教学流程的求异是最为外显的,有的人喜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人喜欢设置悬念问题引路,有的人喜欢直入中心深入探讨,有的人喜欢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教学中,只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是值得提倡的。

4.教学方式的异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也是“求异”的重要层面。有的教师喜欢精辟的讲解,有的教师善于抽丝剥茧的追问,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重视小组学习、伙伴学习。不同的活动方式,课堂的气氛也不一样。有的课堂热闹非凡,争先恐后;有的课堂严肃沉静,学生深入思考;有的课堂活动丰富,唇枪舌剑。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方式,就是有益的。异构的角度和方式当然不止上述四种。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异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应该时时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一个教师基于不同的积累,在自己不同的教学年段,在不同的课堂里,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果没有在教学内容或形式方面自觉进行“异构”的意识,那么他的教学势必是僵硬的、程式化的,而且是不负责任的。然而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自己其实在进行着“同课异构”的劳动,这种个体的“异构”便不曾被提到一定的高度,供审视和研究了,也就是教学的不知不觉罢了。

1.不要把“异构”课上成竞赛课。

许多教师听说有“同课异构”活动,总会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前往“观战”。听课之前,就极主动地把自己设置成评判者的身份,听完后肆意评论一番,有的专家级别的“观战”者还要写出洋洋洒洒的文字来评判胜负。于是,开课教师就成了鲁迅先生说的“示众的材料”,听课教师成了或“酒醉似的喝彩”或“架起两支橹”“骂着老旦”悻悻而去的看客。这种看客心态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上课教师的“PK”心态。

作为教学研讨实践者的上课教师更不应该抱着赛课、评比的态度,而应作为教学研讨的实践者,意在切磋,取长补短,场上其乐融融,场下把酒言欢。如果抱着你死我活的心态,就一定会走火入魔的。

2.“异构”不是“构异”,不能过火。

一味希望以“异”取胜而走火入魔者,难免陷入“构异”的歧途。殊不知“异”字在字典上有很多种解释,例如“不同”、“其他的”等,用来诠释“异构”挺好。倘若偏要用另外的意思来诠释,构出“奇异”、“怪异”甚至“变异”的东西来,让人惊异、诧异,则显然违背了初衷。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水调歌头》,讲到“把酒问青天”,别人都让学生体会苏轼此时的心境,他却忽然问学生:“这苏轼把的到底是什么酒?可能是白酒还是红酒?是低度酒还是烈性酒?把酒的姿势会有哪几种?”还有一位教师上《与朱元思书》时突发奇想,有了“超乎想象”的“发现”。“发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个名句还可以倒着过来欣赏,还能把它解通,解出新意来!这种为“异”而“构”,实在令人惊悚之至!

“同课异构”的一些尝试。

1.独立备课写教案,自己上课拍录像——看教学语言是否罗嗦,自我照镜子。

2.甲老师备课,乙老师拿着甲教案上课——看可否有效操作。

3.用名师录像上课——看是否适应本校学生,看是否有实效。

4.看外校教师上课录像——练习如何评课,现场解说评课。

5.几位教师在平行班同上一课——看教学创意活动设计(展示不同教学风格)。

6.几位教师在不同年级同上一课——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上述设计是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

8.我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篇八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前途的信心,对事业的渴求,对理想的抱负,即将迎来就业的季节。当我们静下心来时,都不可不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论是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还是大学毕业生等其他求职者成功进入了新单位,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签订以及如何签好劳动合同,为以后劳动争议的发生减少隐患,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了解,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怎么样才能迅速的提高认识,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劳动法》,学习劳动法,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理论和社会见识,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是我学习后的对《劳动法》的认识与理解。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充满活力,但也带来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在劳动关系中,不签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随意离岗,劳资双方冲突不断加剧,农民工的权益受剥夺、受侵犯等。而《劳动合同法》颁布与实施,恰恰总结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开门立法,解决了劳动关系中的这些突出问题。所以,它是一部切合实际的好法。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立法必须给予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合同法旗帜鲜明地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在具体内容中强化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如针对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的现状,劳动合同法强调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并加大了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针对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力图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促使更多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针对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细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和程序,加强了对劳动者解雇的保护;针对违约金条款滥用的现象,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范围,仅在服务期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中可以适用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充分体现了劳动法的社会法特性,符合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理念,它的实施对于保护劳动者这一弱势群

体的合法权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劳动纠纷,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容,通过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以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不仅明确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为了让用人单位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

例如:《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们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重:“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所以,我们走上社会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时,须订立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一旦订立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生效后,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否则要承担起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但是,无效的劳动合同,尽管是当事人双方协商订立的,但因其违反法律规定,国家不予承认,法律不予保护。《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旧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再次,劳动合同法通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劳动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和谐相处,以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正所谓“和”----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人人都有饭吃,而“谐”----是要让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人人都可以讲话。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通过与实施,不可不说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进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

学习了《劳动法》的有关内容,只要我们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并把它们联系到实际当中去,我们就会在以后的求职、就业,甚至发生劳动争议需要进行劳动仲裁时,少走许多弯路、错路。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新劳动法》后的一些感想,为明天加油!

智能电子081班

张洋

9.我对"创新"的认识 篇九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并取得进步。“创新”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或刚从实验室发明的理论。创新其实是教你如何成功的学问,是指导和实现发展的学问。

就像牛顿说他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创新也许要基础,厚积方能薄发嘛!而这基础应该是对人类所创造优秀文明的继承与发扬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糟粕的总结与反省自戒。

没有实践,便不可能有创新。这几年来“创新”一词用得很频繁。天天讲创新,人人要求创新,可是究竟这个社会是否因为人们在嘴上念叨着“创新”而进步呢?我看未必。任何成功都是实践者,相反地,任何夸夸其谈者的“创新成果”就想他夸夸其谈时嗓门中所发出的声音即刻消失一样而孱弱无力。

创新要有创新的敏感。这个敏感是可以建立的。多观察,而且要仔细观察,它能为“创新”提供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多思考,更要深入思考,建立在观察为基础上的思考为你提供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结果需要实践来检验。变化不等于发展,改变也不能同改进划等号。若所创之“新”与客观规律是冲突的,那它注定是要被现实所抛弃。创新应立足当前现实并着眼于这一现实。披沙拣金,现实是一把筛子,实践便是执筛者,筛上所存留的便是“合格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驴是马,拉出去溜溜。

要创新,你 须接受别人的创新。别人的创新成果是一个你创新所需的最新鲜的基础,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所以更应加以关注。这就要求创新要与时俱进。

浏览本文章的人还查看了入党思想汇报栏目文章

上一篇:学校超励志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斩钉截铁的意思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