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2024-07-12

体育学科教研总结(11篇)

1.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篇一

教研总结

2008-07-0

3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为新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全面实施做好前期准备。了解学科教学工作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本学期体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年轻教师马银利、甘卫平各上了两节观摩课,王小卫、刘超、陶丽香、雒海忠各上一节观摩课。对每一节课作了客观,科学,公正的评议,在课的程序备课,上课,布置内容,讲解示范,辅导,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探讨与建议,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分析评估,召开体育教研座谈会等。

(一)、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逐渐向课改靠拢。

不少教师由于教学观念新,坚持教学改革,教学中逐步在改变由过去单向传授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改变由一种方法教多种学生为多种方法教各种不同的学生,比较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体育课教学比较注重体育方法的传授,教学中的矛盾与问题的处理开始从主导与主体关系视角去探索缘由。体育教学开始既重视生物学的效果,又重视社会学的效果。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逐渐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

(二)、体育是教育的一种手段逐渐成为共识。

学校的体育活动课和体育课的保障做的较符合常规求,为体育教师正常开展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研促进体育教师成长,体育教师推动了教研发展。学校与教研块注重开展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成长比较快,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使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不断的走向

规范化、制度化,教研促进了青年人才的成长,青年人才推进了体育教研工作的发展。

问题分析

(一)、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和教学策略实践滞后。

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估的要素缺乏完整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践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的基本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缺乏辩证观点

体育教学内容停留在体育考试的项目,考什么,教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简单化。如实心球前抛教材项目因为是考试内容,形成了简单的反复操练的应试局面。“实心球前抛”是测试成千上万学生简单易行的手段,不是发展成千上万学生身体素质唯一的方法。而发展学生力量素质的手段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适量的举重物、等各种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的方法、手段很多。教学方法运用缺乏辩证的观点。

(三)、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目标要求定位不准。

体育教学课主要任务是进行体育基本方法的传授和促进身体发展,活动课是体育课的延伸,主要是应用体育课习的方法,体育教师对两类课程的目标定位认识含糊,操作时偏离课程目标,体育课技能教学不到位,活动课缺乏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应用,教学密度与身体活动量还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缺乏体育教科研课题意识、教科研氛围亟待形成。由于体育教科研意识不强,体育教科研课题较少,加之体育教学工作既是智力活动,又是一种体力活动,繁重的工作劳累使体育教师

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和科研思考。由于历史原因和体育教师的一些现状,体育教学理性思考滞后,教科研尚未形成氛围。

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法规,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细则的修订,贯彻《教师法》落实师资政策,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要素。使体育教师享有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立足自身发展。

建立健全体育教研组工作常规和对常规落实情况的评估机制、加强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建立校际教研组工作交流制度。学校要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三)、加强教研活动、健全保障制度、增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建立体育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日出席反馈制度。中心组成员、体育教研组长应及时的将教研活动的信息、动态,及时反馈一线教师,实现教研信息资源共享局面。

(四)、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行为。

学校应该为体育组、体育教师配备足够的教育、体育图书资料,帮助体育教师创造理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引导,开设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专题讲座。创造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研究氛围。

(五)、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推动整体提高。

培训青年教师的同时,应立足学校自己培养为主,重在创设各种机会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体验过程,培养能力,提升师资素质,克服教师素质两极分化的态势。多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舞台,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形成青年教师的带教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促进“教与学”评价体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与学”的评价法则: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一种服务的行为,这种服务的质量水准,表现在服务对象对质量效果的满意度。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于对教学评价的科学管理,建立“学生选择学科课堂教师”是一种体现教师价值、促进教师研究教学技巧、积极主动探索教学规律、培养教师自我意识(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最大限度的教好每一个学生,激励教师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篇二

1 体育学科服务概述

1.1 体育学科馆员的涵义

体育学科馆员应是图书馆里具有体育学科背景, 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 向体育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体育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相比, 身份更显特殊, 他们首先必须是图书情报专业馆员, 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 有些甚至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馆员, 同时还应广泛了解体育学科各领域的基础知识, 本身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

1.2 体育学科的概况

学科服务应该和学科内容及特点紧密联系。体育学科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 大体上可分为体育基础学科、运动技术学科、体育社会学科等。目前, 我国已有体育院系近200个, 研究机构近40个。体育学科的培养层次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领域, 有五个专业, 即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在研究生层次, 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专业。

2 体育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及特点

2.1 熟悉体育学科知识

体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 因此体育学科馆员必须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在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资质认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2 学科服务模式和特点

在高校的学科服务中, 一般采取三种模式:即集中式服务模式、分散式服务模式和挂靠式服务模式。集中式服务是在图书馆内成立专门的服务部门, 对学科馆员实行集中管理, 是一种实体式的操作方法;分散式服务是学科馆员分布于图书馆采访部、流通阅览部、技术咨询部等部门, 其学科服务的性质为兼职, 这样保持了岗位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挂靠式服务是图书馆内不成立专门的部门, 学科馆员挂靠在学校各个院系中, 既完成原有的图书馆本职工作, 同时完成学科馆员的任务。目前体育学科馆员服务开展较好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其于2005年率先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开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与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创对体育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体育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3 主动服务是工作核心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而言,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开拓性、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学科服务过程中, 图书馆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 帮助研究人员和授课教师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 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体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 学科馆员的出发点就是主动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沟通, 与各自负责的院系学科建立日常联系, 定期向对口院系介绍图书馆最新的电子资源, 征询专业纸质图书和期刊, 了解学科发展和对信息服务内容的要求, 协助院系学科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和课题的文献检索等。

3 目前体育学科服务面临的问题

3.1 学科馆员的管理体制滞后

虽然当前全国高校纷纷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 但普通教师对学科馆员制度还十分陌生。很多的学生读者和体育教师还将图书馆服务当成传统的“借书—还书”模式, 学科馆员的服务并不被他们所接受, 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下, 不少科研人员甚至认为体育学科馆员的服务可有可无。另一方面,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职工, 他们的收入和学校教师相比普遍偏低;而图书馆又被长期定位为学校的教辅部门, 学术地位不高, 不受重视, 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其他教学、行政人员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科馆员的服务积极性。

3.2 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

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与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 即使是学历较高的馆员, 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许多馆员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 失去了继续教育的途径。不少高校图书馆经费紧张, 更愿意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 使体育学科专业培训凸显不足。在实践服务中, 体育学科馆员仅仅掌握一些体育常识显然是不够的, 要想对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全面了解绝非易事, 而大量的原始资料收集也需要长年累月的付出, 这就造成体育学科馆员的素质与科研咨询需求不适应, “一站式咨询”无法完成。

3.3 体育学科服务联系不足

伴随着IE技术的飞跃发展, 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在内的各种网络资源十分丰富, 全校教师和学生无须进入图书馆, 在寝室或家中就可以查询所需电子资源, 亦可以通过网上资源索取研究课题的内容, 这样无形中减少了学科馆员和服务对象的接触, 使学科服务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学科服务的沟通作用。

4 提高体育学科馆员服务的策略

4.1 完善体育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核心, 体育学科馆员的服务一定要充分利用本馆馆藏, 这就要求图书馆既要有丰富的纸质印刷型文献资源, 还要有相应的电子资源保障, 尤其要购买专题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的体育类馆藏十分丰富, 图书馆长期以来在文献建设中贯彻“以体育学科为重点, 兼顾相关学科”的原则, 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收藏较为齐全, 体育学科的藏书达到研究级水平, 成为湖北地区体育文献资料中心。目前拥有体育专业纸质图书10万余册;电子资源包括: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全文、超星电子图书、万方学位论文等数据库1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馆藏体育期刊题录数据库、人体解剖图库、体育竞赛规则库、武汉体院学报全文库、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库、体育专家文库、武汉体育学院文库和体院校友文库。这些都为开展体育学科服务创造丰富的资源条件。

4.2 加强体育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引进双学位馆员。目前具备某一学科知识, 又拥有图书情报学专业双学位的人才正在逐年增加, 图书馆在招聘馆员时, 优先考虑选择具备体育学和图书馆学的双学位人才。

大力开展体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不断地优化体育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 努力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 聘请体育学科专家或高级教授对学科馆员进行培训, 讲解图书馆发展趋势、体育学科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 使学科馆员开拓视野, 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组织体育学科馆员参加体育学术研讨活动, 譬如组织参加每年的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等, 有利于体育学科馆员之间相互交流, 启发思路。

规范体育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对口院系、学科教师、研究生、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培训指导, 及时宣传图书馆新增加的资源及服务项目;为对口院系、学科教师、研究生、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读者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当面咨询等方式向学科馆员咨询, 学科馆员及时解答读者问题;收集、整理有关学科的馆藏网络资源和公共网络资源, 建立该学科信息导航网页, 并链接在图书馆主页上;收集师生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图书馆调整馆藏及强化服务的依据。

4.3 加大服务措施和宣传力度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必须要加强主动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开放日向广大师生宣传学科馆员制度。譬如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在组织读书月活动期间, 通过印刷名片、书签和宣传海报等宣传手段让读者逐渐认识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同时, 学科馆员还可以利用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来进行宣讲。

在具体实践方面, 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作为CALIS三期建设的示范馆, 开展了针对本校教授的学科信息推送服务。目前, 馆员已选择并联络了20名学科教授, 根据其在体育科研课题或项目的需求, 帮助他们编辑、定制相关体育文献信息, 资源范围以图书馆购买的国内外电子资源为主, 辅以网络公开信息资源包括开放获取资源。

5 结语

总之, 高校图书馆体育学科馆员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尤其是体育院校的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建设, 进一步提高对学科馆员的认识, 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 调动学校、学生、馆员、教师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体育学科及学科馆员的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图书馆体育学科的服务质量。

摘要:通过阐述高校图书馆体育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开展状况, 分析体育学及体育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和特点, 指出开展学科服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提出完善学科服务馆员的素养、提高学科服务质量的方法、提升高校图书馆体育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体育学,学科馆员,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唐淑香.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 2013 (4) :98-100.

[2]关继舜, 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10 (2) :158-159.

[3]李宝凤, 吕仲敏.体育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0) :1339-1341.

3.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研究;新课改

一、校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

1.各环节的连接纽带

结合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校本研究、校

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这四个方面,其中校本研究是其中的重点,也是直接针对学校课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就研究的轨迹来看,只有将校本研究的工作全面落实好,才能为其他三项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可行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校本研究是校本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连接纽带。

2.学校特色教学的支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虽不属于盈利单位,但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此外,有特色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其存在是客观的。此外,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学校在进行校本研究时,可以适当与当地的政府科研部门联系,增强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得校本研究“大众化”,学校则以此提升办学理念,增强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校本研究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所走的必然道路

在当前提倡办学个性和主体性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集中式教研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为了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校本研究自然而然就是必经之路。

4.教育研究回归实践的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本研究的最大意义就是改变了传统教程研究的“纸上谈兵”,而将研究更多地付诸行动上,这不仅增强了教程研究的实用性,还为我们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二、体育校本教育的具体方法

1.确立主体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来源于教师在日常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应当根据体育实际课程教学中最优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相应的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校本研究才是最科学,最有实用性的。

2.流程的安排

(1)备课环节: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布置之后,课余时间可与大家实地探讨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具体情况有哪些。

(2)加工式备课:在课堂上,上课的教师完成备课方案以后,可与诸位教师对此方案进行相应的研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针对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材选择和练习次数等方面提出各自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一套对学生最有针对性的方案,這样也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

(3)理想化设计:将所有教师的意见进行科学的综合,然后对既定备课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样集大家之所见的备课方案,无疑更加全面,更具有针对性。

三、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主体确立一定要准确

确立一个好的主体,是展开校本研究后续工作的基础,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具体例子,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存在着对体育课程的先天不重视,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其次,在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够脱离主体的选择,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2.不能闭门造车

很多教师在遇到实际的教学困难,或者针对性相对比较强的问题时,往往会自己独立研究,找出办法。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错误,但是为了确保校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也是很有必要的。

校本研究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以及课程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具体改变了小学体育教学那种单一、实效性缺乏的教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符合我国当下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的。

参考文献:

何通.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2012(10):35-36.

4.2009体育教研总结 篇四

回首一学年的工作,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努力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常规教学、教研教改、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运动训练、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和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本学年继续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和力量、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2、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教学常规的建设和学生组织纪律性的要求、学风的培养。针对学生的特点,认真组织好体育教学的手段和组织方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3、本学年加强体育课教学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消除体育教学中伤害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本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教研、教改活动,集体备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心得体会,以求共同进步。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们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

三、发挥特长,坚持抓好各项运动队

本学年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我们坚持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道路,坚持搞好各项运动队的建设,抓好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

本学年的体育组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喜人,这凝结了全组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没有辜负领导的关心和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全组教师决心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我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来迎接新的挑战,使体育组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再创新高!

5.体育学科培训总结 篇五

一、灵活使用各水平教材内容

本期学校体育组正积极对新课标进行实验,各水平教师都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和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使用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的时数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

同时,在使用教学内容时,首先我们要真正领会什么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课程计划),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制定的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有能达到的。所以,我校各水平阶段教师是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思想。五领域,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现有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情况来选用教学内容。

二、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绑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

我们进行新课标试验的教学组织的基本情况是基本由教师、活动组长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各样的体育课上课内容,在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巡视、检查、辅导和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真正把教师在传统教学组织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很喜欢,更能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方位的沟通,学生只当作教师是一位可信赖、有知识、肯帮助人的兄长来相处。

三、教学方法实效简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传统式教学法;另一种是系统教学法。这两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为教师设计的。我校在体育新课标教学方法实验中,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步一点点也给予认真表扬和激励。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标准五领域,三层次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统领一切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实现已定目标,在体育活动中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展示,帮助和提高。

四、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有突破

以往我们习惯地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成绩评价,基本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平价。

本期我们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上有很大的突破,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总体的评价方法是: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意义。

6.体育学科工作总结 篇六

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让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本学期,我认真参加新教师培训,写好心得笔记。通过学习活动参与,我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真正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其次,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不断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一)教学工作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第三,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间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这个学期有广播操比赛,在学校领导和体育组长的带领下,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三)训练工作

本学期还组织足球队进行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都是等下午下课后开始练习学生都是天黑了才能回家.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正是因为在学校领导个各位同仁的理解和支持下,能很好的完成训练任务。

三、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

本学期,通过多方努力,学校体育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如我校获得区足球赛第八名,区冬季团体越野赛与往年相比也有所提高。一个学期以来,在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开展。但回顾以往的工作,发现问题仍有不少,如工作的计划性不强,工作中不够细心,希各位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帮助我,使我和我们体育组工作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7.体育教师眼中的教研员 篇七

一、教研员是体育教师的良师益友

教研员是一个地区教学研究的专门人员, 除了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外, 更应该对他们充满人文关怀, 首先从心理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成为他们生活的知心朋友。这样, 体育教师就会形成合理的驱动力, 很快就会成长起来。如, 江苏省教育厅的孟文砚、常州市教研员王渺一、金坛市教研员李长志等一批知名的教研员他们无不体现出良师益友的风范, 他们视体育教师为朋友, 体育教师把他们作为导师, 在他们的指导下, 很多体育教师成长为学校体育界的名师和专家。这样的教研员肯定是体育教师最喜欢的人。

二、教研员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人

在体育教师的心目中, 体育教研员就是他们课堂教学的带路人。但在2001年课改初期, 部分体育教师处于一种茫然之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 在一定程度上是教研员作用没有发挥到位。一些教研员没有吃透新课标的精神, 照本宣科, 人云亦云, 把体育教师从理论上带到了云雾之中;再加上很少有教研员能够给基层体育教师上新课标的课, 造成体育教师在课改初期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 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以前的体育教学是错的, 现在的改革都是正确的”, 而全盘接受。至于“怎样改、改什么, 为什么这样改”等一系列问题稀里糊涂, 难以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那么, 在接下来新一阶段的课程改革过程中, 则期待教研员能够带领一线教师去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 特别是教研员亲身去授课, 把需要讨论或者厘清的问题呈现出来, 真正从实践层面引领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三、教研员是体育教师的科研带头人

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支撑, 既要在学校体育科研上有所建树, 还应该在实践中干出成绩。随着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需要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深入一线,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从而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但是, 由于个人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 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比较困难, 难以坚持做好, 需要教研员进行指导与帮助。首先, 教研员要自己做好教科研工作, 做到教研员人人手中有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带领教师做课题、做科研;其次, 还要帮助教师寻找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把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最后, 指导体育教师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教授教育论文的书写方法与技巧, 从而为体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文章、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这项工作是需要时间和足够耐心的。很多优秀体育教师的科研经历都说明体育教师在科研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教研员的辛勤指导。有了这样的科研带头人, 教师有了标杆, 有了可以依靠的主心骨, 有了可以咨询的“老师”, 可以大大缩短他们在科研方面进步的时间。

四、教研员是体育教学研究的指挥员

一个地区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整体水平高不高, 与教研员对教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是否正常、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体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 为了教学技能的提高, 还必须要多参加教研活动。那么, 参加什么活动, 有没有活动可以参加?这成了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教研员要根据本地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制订出中长期的规划, 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统筹安排教科研活动, 给教师搭建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的舞台。如, 以赛代培。市里的赛课, 由下到上, 逐层进行, 从学校、县区到市, 参与的人多了, 练兵的机会多了, 经验积累也就多了。在赛课时, 如果加上点评、授课者与看课者的互动, 教师的见识就广了。

有很多省市搞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如江苏省苏南、苏中各市的教研员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上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主题的。他们的体育教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精彩纷呈, 也充分调动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但同时也看到一些教研员在其位不谋其政, 教研工作中往往是应付差事, 不把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重点工作抓。试想, 教研员自身都这样, 体育教师没有了主心骨, 还能够有什么发展。这样的指挥员, 还能够指挥众多的教师吗?

五、教研员是体育教师发展的指路人

一个地区的体育教师水平总是有差距的, 正如人的手指长短不一一样, 如何延长经济学中“木桶理论”的短板, 这是教研员的又一个重要的任务。教研员有三个主要职责, 一是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服务, 二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是为教育行政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体育教师整体水平提高了,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高了, 课上得好, 学生学习效果好, 学生的技能掌握、体质增强也就随之而上。所以, 抓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教研员工作的关键。

8.体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情商 篇八

1利用学科优势。体育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创设一个有声、有色、有直观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综合为理性知识,完成认识过程中的飞跃,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和谐统一。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抗挫折的能力、抑制自律能力和诚信宽容思想品质。而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情境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而且能调动学生的视、听、触、平衡、空间等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为学生的智力广开途径。体育活动将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融为一体,加之又有一定的竞争性,能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培养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律能力,对学生心理品质、情绪意志都是极好的培养。

2利用教材内容。小学体育教材融思想教育和身心锻炼于一体,情商范围内的资源相当丰富。从我国第一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起,到女排五连冠17年后又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再到乒乓球在世界称雄无敌等,无不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运用体育史料大力宣传,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奋发进取,为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诚信宽容的品质和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勇于争先的学习精神,奠定了良好的情商基础。

3利用情感迁移。人的情感有一种发生迁移的现象,印一个人对某人某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他人它物上去。“爱屋及乌”就是情感迁移的典型表现。在教学跨栏跑之前,如果先介绍一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再破世界纪录知识,再让学生看一看有关跨栏跑和刘翔获得冠军的比赛录像,学生就会被刘翔改变世界纪录所震撼,随即对自己的祖国,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一切充满一种特殊的敬意。至此再转入跨栏跑内容的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实际运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效果良好。

4利用挫折教育。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心生恐惧而消极悲观、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体育老师要善于利用体育学科认真地给学生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体育活动,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和挑战生理的极点和挫折,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

5利用美感诱发。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美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时候,人们必然受到情绪感染,产生情感上的震动,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领悟到了自己的智慧、力量、勇气、意志和进步理想。体育教学内容虽然反映的是学生的健康,但充溢其间的形体、动作和韵律等,既具有现实美,也具有艺术美。女排姑娘的一个滚翻救球,NBA队员的一个飞身扣篮,百米运动员的冲刺……体育内容不仅能体现出形体美、艺术美,而且还隐含着道德美。如刚过去的世界杯,意大利队员的齐心协力、同甘共苦最终捧起了“大力神”杯,此情境不是蕴含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笑到最后的道理吗?

6利用乐观教育。体育作为当今世界一种交际的通用语言,它和其他语言一样,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感情和信息,进行社会交际。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各种游戏、竞赛等都是培养学生情人商的有效途径。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入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情商,还要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在体育活动中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鉴此,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以微笑面对失败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9.体育教研组总结 篇九

本学期教研组的人员协同好组内关系,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做好了本职工作。每周三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增强学习气氛,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并展开热烈的研讨,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记录,资料有积累,努力寻找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前进的方向。本学期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学方面:

1、针对过去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以及懒散、迟到、无故请假等情况,今年我们重新制定了体育课课堂管理规定,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班级考核,杜绝了不穿运动服等现象,并且课堂教学纪律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2、教学内容上分四个教学项目轮换教学,冬季体育课增加了长跑活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3、采用军事化训练方法提高学生队列质量。严格训练,跑步时做到纵横有序,步伐整齐。

二、体育比赛方面:

今年成功组织了春季田径运动会、全校学生排球比赛、2013级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学生踢毽、跳绳比赛、教职工排球比赛、教职工拔河比赛等。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早操、课间操方面:

加强管理,提高跑操质量。跑操时教师及时到位组织管理。我们利用体育课准备活动时间,加强训练。使跑操质量有很大提高。

四、体育部督察方面:

我们定期组织体育部督察培训,提高督察素质,确实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更好的为学校工作服务。

五、校本教材

本学期我教研组按照领导要求积极编写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通过集体讨论和集体备课,达成了统一的编写思路和模式,更好的编写教材,为以后体育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0.体育教研组总结 篇十

锦采中学 巩淑丽

一、总的回顾

本学期体育教研组一如既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加强教研组建设及推动群众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竭尽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工作

(1)转变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有序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彻底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构建宽松有序、和谐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努力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我们的日常体育课,正在实现如下四个转变:即变一味的传授知识、技能为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练;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变教学围考核内容安排教材为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变单纯的体质训练为着眼于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学校的体育课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态,愉悦地走进体育课堂。

(2)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成绩喜人

教学要改革,科研需先行。全组教师围绕这一课题,大胆改革传统的学习内容,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并付之实践,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在教学研究同时,本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3)营造体育氛围,群众体育工作充满生机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本学期我们全体体育教师同心协力,各展其长,基本作到上课有声有色,训练有板有眼,出操人人到位,竞赛上归入格,体育活动安排有的放矢。学生的身体素质大有提高,体育合格率90%以上。本学期,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在各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成功通过校大课间组织与安排。

(4)坚持科学训练,竞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竞技体育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沿窗口,竞技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本着为学校争光添彩的信念,根据体育训练的周期性、比赛的残酷性和训练时间的不固定性,本组教师知难而上,在训练时,既有分工,又有各展其长的机会;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近期目标。坚持周期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贯彻“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的大运动量”的方针,使各个运动队的成绩稳步提高。排球队在张家港市排球比赛中荣获第五名。

三、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敷衍马虎的现象,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校训练队训练时间不够保证。

3、体育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教学科目,它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领导的关心还有待于加强,还有体育教师的一些待遇还有待于领导的关心。

4、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优、评先,针对目前的评优、评先方式,体育教师与其它教师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请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5、体育器材的管理有待于加强,特别对器材管理人员要求要规范。

体育组

体育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

锦采中学 巩淑丽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研组将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导向,求真务实,切实落实三大主题与四个关键字,(即师德提升年、师能建设年、质量科研年。禁、谨、情和我。)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有效高质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教育教学的学习与研究,践行师能建设年与质量科研年。

1、常态板块。

计划制订,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大课间活动内容,为课堂教学和大课间的有序进行做好准备。

备课,以年级为单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源化×个性化的备课方式,开展分工合作备课,专人进行电子教案的上传,构建学校体育教案的资源库。其他教师参考资源库撰写个性化的备课教案。学校组织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备课情况开展检查督导展览活动。

2、特色板块。

主题构建,定期开进行教科研活动,为老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水平段中教法要求手段的研讨,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教师相互听议评课,共同学习研讨。

求真在课堂,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本学期的同课异构活动和主题构建研讨的方式学习交流和教研。

3、品牌板块,以课题引领,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依托学校的课题《仁爱求真的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和体育组的微型课题《体育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体育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中寻找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爱生敬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强化师德提升年。

自觉遵守体育教育教学法规,课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注重课堂教学安全,继续执行上学期的按地区分块的形式上课。低中高年级分开按片教学,避免班级间教学的互相干扰。

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的结合,平时对学生表现做好记载,及时公布考核项目与标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对困难生主动关爱,评价时适当做到过程重于结果,给他们以希望。

加强学生的体质监视,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三)完善晨跑与大课间活动。

做好对晨跑与大课间活动的指导与监控,及时记载各班活动的开展情况,充分准备,迎接区大课间活动的评比活动。

(四)加大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力度,争创优异成绩。

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团结协作搞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

田径训练队全面启动,为明年的区比赛提早给力。

(五)进一步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

按照局要求认真完成数据的报送工作,做到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人,把工作落实到人,专人负责,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三、本学期体育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根据学校工作精神制订本学期各类体育工作计划。

2、田径队开始训练

3、组建学校乒乓球队与篮球队,并开始训练。

4、晨跑、大课间从第二周起正常活动。

5、筹备运动会等相关工作。十月份

1、开展体育组专题构建活动的研讨

(一)。

2、体育大课间继续推行,同时开展好阳光“2+1”的活动。

3、体育晨跑、大课间继续推行并反馈。

4、组织自编操的训练展示工作。

5、体育教师基本功之队列教学。十一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校田径运动会。

2、体育大课间继续推行,同时开展好阳光“2+1”的活动。

3、学校教研话题研讨活动:如何听课?

4、开展体育组专题构建活动的研讨

(二)。

5、迎接区大课间评比活动和区自编操的比赛。

6、体育教师基本功之技巧教学 十二月份

1、开展体育组专题构建活动的研讨

(三)。

2、积极开展对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

3、体育大课间继续推行,同时开展好阳光“2+1”的活动。

4、备战12月9日活动。

5、体育教师基本功教学。一月份

1、认真做好对学生期末的成绩测试和登记工作。

2、做好器材归类报修添置工作。

11.新时期体育教研工作之我见 篇十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言而喻,作为教研部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怎样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作用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出体育课程更新与发展的建议,并协助组织实施;二是开发地方体育课程,指导并帮助学校按照国家和地方对课程的规定,以及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开发校本体育教材;三是积极开发多样性体育课程资源,协助学校搞好校际间体育课程资源的交流工作,为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学习空间的拓展提供服务,为学校选择体育教材提供服务;四是围绕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研和体育教师培训活动;五是积极参与体育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体育教研员本身也要强化“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意识,用扎实有效的工作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研员应该也必须成为体育教师的教师,这是比较科学的定位。而体育教研员比起体育教师来,其优势不过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的时间宽裕一些,如此而已。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靠吃老本过日子,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教研室也就会随之土崩瓦解。

毫无疑问,教育理念是非常上位的,是影响我们一系列教育行为的重大问题,必须下功夫去抓。如果体育教研人员和一线体育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课改,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转变教育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先,体育教研员也必须积极参加通识性培训,逐步加深这次课程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抓紧对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同时体育教研员还要了解古今中外教育经典学说,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积弊的革命,又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不了解昨天的中国和当今的世界,就会使自

己一直处于混沌之中,难以自觉地、有效地参与课程改革。

三、积极参与,做好有效服务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研队伍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和多样化的教材对于体育教研员来说,同样是全新的东西,如果不加强学习,体育教研员的相对优势将会锐减。这就要求体育教研员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先学一步,在学得好一些、理解得透一点的同时,在加强体育教研工作的广泛性、创新性、计划性和前瞻性的同时,努力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对体育教师的接受式培训和以听课、评课、面对面指导为主的单一的教研工作方式,逐步转变到以参与性指导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方式上来。体育教研员不仅要在如何理解和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创造性的运用体育教材等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强有力的指导,而且要能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处理教材,善于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能够为体育教师教学做示范,敢于亮自己的绝活。必要时,可以采取到学校蹲点的办法,且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体育课改之中,使自己获得课改的亲身体验,与一线体育教师形成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磋商,共同进步,而不仅仅是指手画脚,居高临下。

四、多元互动,整体推进改革

体育课程改革要与落实体育教学常规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题研究相结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不懂得体育教学常规,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与时俱进意义上的自我扬弃和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在很好地落实体育教学常规的坚实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过去,我们的体育教师大多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难以放开手脚去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推广工作。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是一次巨大变革,同时,它也呼唤我们体育教研人员和一线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出与体育课程改革相适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教学方法来。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尽管五花八门,但均应以“开放、合作、主体、发展”为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引发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学校内涵、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改革。如果我们能够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正确、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必将使其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注意让信息技术教育有计划地出现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运用新的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技术、技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工具。

上一篇:行政执法整改报告范文下一篇:中国梦青春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