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惠民方案

2024-10-02

学校教育惠民方案(共7篇)

1.学校教育惠民方案 篇一

xx县xx初级中学关于开展

“教育惠民政策进万家”大下访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xx县教育工委、xx县教育委员会《xx县教育系统干部下访群众、教师走访家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山教工委xx教工委„2013‟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下访群众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把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进一步畅通广大群众教育诉求通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良好互动,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特制定本大下访活动教职工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开展“惠民政策进万家”大下访活动,是落实中央、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政治需要,是优化教育环境、建设教育强县、推进“六大校园”建设的发展需要,是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的成长需要。其目的要进一步架设学校与社会联系沟通的桥梁,了解并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进而更加关心、支持、理解教育;进一步宣讲好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以及教育法律法规,使其真正进村社、进家庭、进心灵;进一步实现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全体教师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好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以良好的教育形象向党的92周年生日献礼!

二、活动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三、活动时间

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7月7日—7月9日):全体教职员工走村入户,开展集中大下访,并于7月7日在xx场镇北大街集中开展教育惠民政策赶场咨询活动,个人下访时间学校提前总体安排。

第二阶段(2013年7月10日—7月12日):学校对集中大下访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并制定工作意见,实施整改。

第三阶段(2013年8月25日—8月30日):集中开展回访,进一步疏导群众教育诉求,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实现平稳开学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宣讲政策法规

采取集中宣讲与入户宣讲相结合。通过召开村(居)支两委座谈会、“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恳谈会、田间院坝会等形式,进行集中宣讲。召开村(居)支两委座谈会和“两代表一委员”恳谈会的面必须达100%。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个别宣讲。个别宣讲要坚持“五必到”的原则,即:居住窎远的学生家庭必到、留守儿童的家庭必到、家校沟通不畅的学生家庭必到、对招生政策有意见的学生家庭必到、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家庭必到。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的总数必须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00%。

宣讲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育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让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教育责任、义务;

2.教育惠民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免书学费、贫困家庭住宿生生活补助、贫困女童补助、中小学生营养工程、中职学生资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3.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招生政策、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惠,摒弃“入学远”的思想;

4.教育改革形势(2013重庆高考改革、国家职业教育趋势、社会的人才需求、正确的择业观念),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树立正确的就读观念;

5.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师德先进事迹),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再塑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收集教育民情信息

要通过此次大下访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民情民意民愿。

(三)实施教育关爱

在此次集中大下访活动中,每个教职工要结对帮扶一名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一名留守儿童,具体做到“五个一”:做一天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进行一次亲情交流、同做一次家务、同吃一餐饭、同参加一次实践活动。

五、活动要求

各小组组长在此次大下访活动中要负总责、亲自抓,并沉下身子、率先垂范,将大下访活动的具体对象落实到人头。要完善大下访工作记实资料,认真完成活动记实表,7月8日前要形成总结材料交办公室。

附:1.xx县“教育惠民政策进万家”大下访活动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2.xx中学“教育惠民政策进万家”大下访活动分组名单

xx县xx初级中学 二〇一三年 七月一日

2.学校教育惠民方案 篇二

为全面系统了解中央教育各项惠民政策在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情况,2012 年末,中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委托甘肃省牵头,西部6 省参与,就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惠民政策的监管体系进行专题调研,甘肃省牵头组建课题组。课题组在甘肃省内的调研包括L市等3 地市,对于地方政府施行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

1.含义与意义

我国学者袁振国将教育政策界定为一种行为准则,即“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2]。张新平将教育政策视为教育权利和利益问题,即“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是有关教育的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表现”[3]。孙绵涛则认为,“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4]

结合以上定义,课题组将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界定为:国家为了维护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减轻困难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实现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方面的行动方针、政策措施、规章制度。

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质是国家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将国家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将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履行好,政策倾斜于中西部地区和困难群体。追求的是教育的公平与平等,为的是国家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必须要接受的教育,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为切实保障百姓利益,制定了一系列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主要目标是普及义务教育、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这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在整个国家层面进行,起宏观调控作用;地方政府也有相关配套实施措施,但从法律层面来讲,地方政府的政策全部都是在中央政策框架之内的具体细化。本文将以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为主,研究起始于2001 年截止到2011 年的中央教育惠民政策,并结合案例地区的实际进行分析。

2.具体政策和特点

统观从2001 年至2011 年的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我们可以发现政策更多的是涉及西部地区和农村,政策实施以国家的经费投入和补助为保障,涉及了校舍建设、学杂费减免、生活补助、免费提供教科书、营养餐计划。归结到一点便是政府将财政经费倾斜投入到薄弱地区和学校以提升当地义务教育的水平,资助学生上学、改善学生膳食营养,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追求和目标。

二、案例的选择与思考

1.L市的具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一穷”

(1) 多民族多宗教:L市共有30 个少数民族,2010 年我国人口第六次普查,L市少数民族人口117.38 万,占总人口的60.3%;L市境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俱全,以伊斯兰教为主。信教群众180 万人,其中伊斯兰教114万人。

(2)整体穷困:受干旱半干旱和高寒的气候条件影响,生活条件艰苦,人均耕地1.07 亩,人地矛盾严重;全市8 县市经济发展整体滞后,人均收入低,农民可支配收入更少,全市贫困人口达90.0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0 万),贫困面达52.04%;劳动者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2 年,农村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0%,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更为低下,普遍缺乏致富的办法和技能,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3 年L市财政收入21.91 亿元,财政支出达到171.15 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2.8%。

2.现实中的思考

L市的实际情况导致其教育发展的条件滞后,义务教育的推行工作相当艰巨。如果没有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仅依靠当地政府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人民尚在贫困线上挣扎,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情况比较突出。L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义务教育法定年限,民众思想意识的落后只能通过教育解决。鉴于L市独特的情况,研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显得尤为必要。

三、L市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实施情况

1.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

得益于甘肃中英基础教育项目,L市4 个民族自治县的校舍建设得到极大提升,截至2006 年已为4 个县改扩建中小学校190 所,修建校舍5.7 万多平方米,占4 县中小学校总数的28%。同时,中央政府的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陆续施行,从当地教育局统计得知,目前L市已无危房校舍问题,即便是农村教学点也是砖混结构的教室了。

2.两免一补

2005 年L市农村中小学开始施行“两免一补”政策,至2014 年L市“两免一补”生均经费标准:小学生每年生均600 元,初中生每年生均800 元,寄宿生统一补助生均1250 元,课本费补助每年都在变化,生均经费标准在不断提高。当地教育官员反映: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了百姓的权益,民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高了,入学率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女童的受教育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惠民政策对于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人口素质起了很大作用。当地政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严禁学校变相收费。对于困难生和寄宿生也按照规定补助,上级政府要求建立和完善困难生信息系统,建立困难生档案和学籍信息,严防骗补、漏补情况。目前省、市、县三级已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很大层面上仰仗该机构职能的发挥。2013 年,L市从春季学期开始,全部37966 名普通高中生享受到了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政策。这是地方政府对于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延伸和对接,更好地推进了当地义务教育发展。

3.营养餐计划

2011 年秋季,L市所属省列入营养改善计划的58 个国家试点县(区)都全面落实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任务。

L市G县利用县财政资金,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配套了馒头机、灶台、冰箱和留样柜等设备。

L市L县为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管理,2012 年先后对480 多名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并督促210 所学校办理了食堂经营许可证、为257 名从业人员办理了健康证。确保了全县学校春季学期40083 名学生、秋季学期41063 名学生开学第一天吃上营养餐。L县教育局建立了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专人动态监控,资金专款专用、单科设账;创新“三账十五表一日志”管理模式,编印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手册、食品规范化管理手册;加大督查监督力度,采取领导包片、督学包乡、干部包校措施,先后对学校集中督查8 次。并进行专项考核,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210 个。目前,已形成“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靠实、环节严密、实名管理、多方监管、台账明晰、分班供餐、讲究卫生”的供餐模式。

4.生活补助

L市各县民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对于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学校入学率有了提高,学生稳定性加强,辍学现象减少。免除学杂费、住宿费特别是生活补助为家庭减少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善。学生所在班级按学校分配名额进行选举,学生开具证明后班级选举决定,补助金由银行打到专门的银行卡中供学生生活花费。

四、L市政策实施的问题与不足

L市在实施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过程中,也显现出现实的困境和政策执行的矛盾,大致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政策的宣传问题

国家一系列义务教育惠民政策颁布下达,地方政府首先就是要进行政策宣传以使民众了解和支持。而在实际调查中,民众对于这些政策大都一知半解,只是学校说不要钱还可以吃营养餐所以便送孩子上学。学校内部的宣传也不是很到位,多半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学校的板报、宣传栏也未起到很大作用。教育部门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对于新闻媒体的运用较少,主要形式为召开会议、张贴宣传画等。政府对这些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就会影响惠民政策受众的利益,民众的口耳相传和学校的倡导鼓励成为政策宣传的“主战场”。要想真正发挥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功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而且要正确引导民众的价值判断,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关乎民族未来和个人发展,应当避免民众的误解、误判和变相利用。

2.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校安工程、营养餐计划、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都是涉及经济利益的关键政策,经费资金的下拨和使用尤为关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1)学校全部改建成了楼房、砖房,但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并未一起建设起来,学校只是拥有了教学楼和宿舍楼,但是供水、供暖设施短缺,校园操场及活动设施不完善;学校卫生室和活动室几乎没有建设,学校食堂建设也参差不齐;校园监控系统未能配备,学生安全没有监督保证。

(2) 营养餐补助资金的下拨时间缺少制度规定,下拨的延误造成学校资金紧张和两难境地,一方面学校无法及时采购发放营养餐,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就要责怪批评。补助标准制定不合理,补助经费过少。营养餐的补助标准一刀切,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年龄段营养需要。虽然国家严格规定每一分钱都要让学生吃到肚子里,但是运输费用和“留样”保管设备、食堂建设和人员聘请都没有相应资金配套,学校在营养餐的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很多教师成为辛苦的劳动者,负责了营养餐的各种具体工作;地方教育部门有事权无财权,无力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但却要承担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中央政府的营养餐计划经费资金在实际使用中的“拮据”,造成了地方的营养餐困局。

(3)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住宿费的免除以及提供教科书和困难补助,这点确实给了老百姓实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极大地提高了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但是困难补助的资助面太窄,有名额限制,对于L市这种贫困面较大的地区,分配的公平性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对于名额的选定标准没有一定的依据,各学校依据名额进行分配,然后进行班级评选。我们无法追查每一位受助同学的具体家庭情况,对于资助政策的实施也只能按学生比例分配名额,其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待人深思。

(4) 对于政策涉及经费的使用和监管缺位,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全部与教育经费有关,L市和所辖县虽然都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但是人员的配备不齐,缺少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教育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银行、学校之间权责不清,监管主体缺位。没有一定的监管问责制度,挪用资金和资金下拨延误情况出现时推诿责任,对于惠民政策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地方意见的反馈,没有一条很好的渠道,政策的改进机制并未形成。

五、对策与建议

为了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更好实施,结合政策的最初制定愿景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对于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省级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资金充足

面对L市在实施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时所出现的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L市财政自给率低,必须依靠上级财政的支持,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应当予以财政补贴。国家在教育经费统筹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正在逐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机制。学校相关设施和服务人员的缺少是资金的问题,经费补助标准的高低和范围大小也受到经费制约,资金的充足是实施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重要保障。

2.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施行的法律法规

面对国家补助资金和经费的下拨延误问题,L市教育行政部门束手无策。如何保证惠民政策的顺利执行,特别是资金的准确到位?政策的施行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证,我们呼吁国家权力机关要重视教育立法,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我们更要完善教育立法,使政策的施行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违法必究,让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在法律的天空下畅行无阻。这一系列法规要包含行政问责的具体要求和问责主体,要以法律形式确定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规范,法律制定经费标准促使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3.完善和配备相关监管机构与人员

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依托教育行政部门,而实际的教育部门人员配备参差不齐,具体执行中主体也不是很明确,即便分配了责任主体,财务审计人才缺乏,对于经费的使用动向不能很好掌握,也会造成政策的施行不畅与混乱。学校内部财务制度混乱、财务人员配备不全,缺少审计监督。惠民政策全部与资金有关,教育部门内部的财务力量有限,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于下拨经费有效管理是很必要的,地方政府应当合理审定人员编制,保证人员的到位。

4.政策的制定施行要上下通畅

教育政策的制定、施行和管理,必须在实际运行当中去检验和完善,政策的制定与主客观环境存在偏差就需要进行调整改进。国家在制定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时考虑到了中西部和农村的特殊情况,因此政策的推出也表现出地域性和倾斜性。然而,国家在确定具体经费和补助标准时“一刀切”,没有考虑政策在地方施行的实际情况。中西部不同省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差异,在制定补助数额时并未体现地域差异和倾斜照顾。L市属于贫困面很大的地区,补助范围有限使一部分困难学生无法享受到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生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协调反馈机制,政策受众的意见和期望无法及时上传至政策制定者,政策调整受到滞后,一旦产生社会问题将倒逼政府履行职责,势必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政策的更好实施需要得到保障:确保经费充足、加强立法监督、建立行政问责、配备人员设施。这不仅是L市在政策实施中所需要的,也是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完善的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1]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http://www.js.xinhuanet.com.

[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9(1).

[4]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陈永.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县级监管机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学校教育惠民方案 篇三

关键词:搭建平台 教育惠民 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09-01

社区教育是面向市民的教育,具有草根化的特点,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市民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差异大、职业内容杂。针对这些困惑,我们将社区教育的重心向下、突出重点,在原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基础上,通过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创新资源供给和途径方式,形成了覆盖城区的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将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大部分小区楼院,确保百姓时时受益。具体做法如下。

1 搭建学习平台

1.1 开展多样性学习活动

与区精神文明办联合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创设和开展多样性学习。开展“小巷讲坛”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四进”活动,即理论学习进社区、进学校、进楼院、进家庭;与文化局合作,依据地域特点和城区特色,推出了“社区交流教师义务辅导团”辅导活动;“文化教育十二月”主题系列活动,分别为市民迎春送福活动、“拥抱沙河口”百姓户外踏青游活动、“我爱美文”市民读书擂台赛、“激情唱响”百姓群英汇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我快乐我健康”冬游,丰富的活动通过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借助文化活动,将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院,让百姓行动起来,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提升了城区文化品位。

1.2 建立社区教育学习圈

一是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通过小区、楼院的社区教育点面向市民广泛征集图书,建立“沙河口爱心书屋”,有效地缓解了区域图书资源紧缺、百姓读书难的问题。目前,全区共建成“沙河口门口图书角”178个。

二是在节假日时间,开通“便民图书专列”,将各类优质图书送到居民身边。

三是设立公共图书角,在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设立公共图书角,形成全方位覆盖沙河口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四是突出文化广场建设,大连市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共文化平台,大连西部的重要地标性建筑—— 亚洲最大的星海湾广场就坐落在沙河口区,沙河口区共有大型文化广场18个,这是一个面向全体市民的、开放式的,集教育、科普、群众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型公共文化平台,除星海湾广场可同时容纳十万人之外,其他广场平均容纳2000人左右同时活动。

沙河口区得天独厚的广场建设无疑让区域内的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亮点,按照城区开发建设到哪里,公共文化教育设施就建设到哪里的要求,避免了建设滞后的现象。从文化广场的功能布局看,可以举办各种档次、各种规模的文化活动;从服务对象层次看,可以满足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员的文化需求。从所发挥的作用看,它既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可以引领沙河口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品位。

2 搭建培训平台

多年来,沙河口区社区教育按照居民“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就学什么”的原则,力求多样,开展订单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以技术型、操作型为主,把技能培训与转岗就业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相结合,使进城务工人员逐步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如今,巧媳妇就业培训、养护员培训与上岗等深得市民及外来人口的认可。

全区通过社区教育的技能培训已经包括:手绘培训、手工编织、纸板培训、美容美体培训、纸制品加工、十字绣工艺培训和电脑培训等。以“胖嫂”为统一标识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等9个职能机构,31个服务项目,如今“胖嫂”已成为大连市一块“培训、上岗、管理、服务”一条龙的培训金字招牌。通过社区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扶持再就业群体灵活就业,走出了一条把社区社区教育服务与再就业服务融为一体,既靠政策扶持又靠市场发展的社区服务安置就业的新路子。

3 搭建活动平台

3.1 加强民族文化的弘扬

在李家街道社区学校锦霞社区教育辅导站的带动下,全区各个社区都拓展了“社区讲坛”功能作用。组织开展从学生到老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文体教育等活动。举办“读书节学习之星”评比、高雅艺术社区行、“国学教育基地”、“情系星海湾演讲比赛”、“小公民进社区暨道德卡推进仪式”、“迎十一经典歌曲汇唱”等活动,开展绘画、剪纸民俗文化等展示,让居民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2 加强和谐氛围的营造

以“文明共筑,和谐进步”为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扶助弱势群体、扮靓美好沙河口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培植艺术新秀的园地的南沙街道的南沙艺苑、俄语合唱队等活动;以“清洁环境,美化和平”为主题的清洁城乡环境星海湾街道的中老年人环保登山队活动;以“送温暖、促和谐”为主题的沙河口区困难青少年慰问活动。

3.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经常性的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常见病知识问答手册》、《预防老年病》小册子、《健康知识手册》、《心理健康》报等宣传品。在每个社区教育辅导站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真正体现“搭文化之台,健市民之身”。中山公园街道的康乐、心理学知识教育讲座等免费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提高生活品味、愉悦身心健康、吸引了大批老年人走出家门。

3.4 加强社区青教工作

青教工作是重要的校外辅助教育内容,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挥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吸纳本社区的企业、军营、校园等文化元素,打造了以特色服务为主的让孩子们安心、舒心、开心、赏心、暖心、齐心的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六心”工程,使得社区学校的工作有了更寬广的空间。把青教工作侧重点放在居民急需而正规学校教育还覆盖不到或不能很好解决的教育领域。春柳社区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之家—— 爱心英语课堂”、大连理工大学“自强社”校外辅导队等每周坚持上课;沙河口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中国《下一代》敦煌社区小记者分站、张思德中队、黎明育才学校、劳模广场等成为青少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搭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平台,为孩子们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提供了阵地。

3.5 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

4.广场惠民活动方案 篇四

微心愿系列之公益惠民服务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舟山市委《关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舟委发„2014‟7号)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2014年舟山市社会组织公益惠民服务活动工作,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的良好公益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介绍

(一)活动主题: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二)活动时间:2014年6月28日

(三)活动地点:定海文化广场

(四)出席领导: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 徐旭中共舟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明超舟山市人大副主任冯淑仙原舟山市人大副主任、市慈善总会会长余志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机关工委书记张伟存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市民政局长张锦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 市委机关工委 市委两新工委 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 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市社会组织促进会

参与单位:市慈善总会 市红十字会 市义工联 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等有关社会组织。

(六)媒体参与

广电媒体:舟山电视台、舟山人民广播电台、舟山交通台

平面网媒:舟山日报、舟山晚报、舟山电视报

三、活动安排

时间:9:00-11:00

地点:定海文化广场

内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展示

活动预热:安排节目吸引现场观众驻足

1、开场仪式:介绍出席的领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与会人员,介绍活动情况。

2、领导讲话

3、为获得第一届公益创投大赛十佳项目颁奖。

4、授予浙江海洋学院合作社会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

5、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与新区机关党组织现场签订公益服务合作协议。

6、公益惠民服务活动授旗,广场视频同步播放十佳公益项目。

7、现场心愿认领及征集。

8、便民服务活动。义诊、义卖、免费家电维修、健康咨询、法律咨询、书画展览等。

9、文艺表演。节目多以具有公益意义的小品、歌曲、舞蹈为主,文艺表演间歇插入与观众互动环节。

四、活动组织

(一)领导

总指挥:张锦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市民政局长

副总指挥:陈军民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峰市委机关工委委员、副县处级领导干部

(二)工作小组

1、宣传推广组

组长:市委两新工委党建处负责人

成员:宣传部、市委两新工委、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职责:①宣传部组织《舟山晚报》、《舟山日报》、《舟山电视台》、《舟山电视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1.前期系列报道社会组织的公益亮点。

2.提前一周对广场惠民活动和舟山公益网进行相关宣传。

3.呼吁市民参与广场惠民活动的心愿认领。

②市委两新工委充分利用网格扩大活动的社会参与度。

③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向广大社会组织、志愿者、网友等宣传。

2、活动行动组

组长: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

成员:市委机关工委 市委两新工委 市民政局 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市社会组织促进会工作人员

职责:①市委机关工委在活动当天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与会,安排机关党员、党组织现场认领微心愿并与社会组织进行对接。

②市委两新工委安排企业与社会组织对接,活动当天组织党员现场认领微心愿。

③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策划活动项目,制订活动计划、议程安排,落实社会组织相互对接的、与浙江海洋学院“大

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基地”合作的以及便民服务设摊、文艺表演的社会组织,完成微心愿征集,制作展板、宣传册等。

3、后勤保障组

组长: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

成员: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政园林管理局、市电力公司、市气象局、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

职责:①市公安局在活动期间保障会场秩序,落实场地确保与会车辆有序停放,预防突发事件发生。

②市卫生局做好医务保障,活动当天急救医疗队全程陪同。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保证活动当天无流动摊贩进入会场。④市市政园林管理局提供活动用地、用水及用电保障。

⑤市电力公司保障活动期间不间断用电。

⑥市气象局掌握气象动态,提前一周告知天气状况。

⑦市民政局负责场地布置、矿泉水分发等后勤工作。

4、志愿者服务组

负责人: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

成员:市义工联、市网络义工协会、市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市阿拉义工协会等

职责:①负责微心愿区域的认领工作。

②保证饮水等后勤服务工作。

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指引、护送等志愿服务。

④做好活动后期的卫生保洁工作。

5.惠民政策落实年实施方案 篇五

韩集镇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的

实施方案

各村支部、村(居)委会:

为了认真落实临县关于《临夏县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结合全镇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落实中央、省、州纪委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惠民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解决我镇落实惠民政策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问题,努力构建我镇落实惠民政策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推动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重大意义 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纪委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中央、省、州、县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直接面向群众发放的财政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但是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资金落实透明度不高,发放惠民资金物资中弄虚作假、友亲厚友、吃拿卡要、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坚决纠正,势必损害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势必妨碍加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镇上研究制定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解决影响惠民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让人们群众共享发个发展成果,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少犯错误。

三、活动范围

镇属各单位、各行政村。

四、工作目标

(一)增强贯彻落实惠民政策的自觉性。通过扎实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证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性,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正确执行国家和省、州、县各项惠民政策。

(二)解决惠民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扎实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切实解决惠民政策和惠民资金底数不清,惠民政策资金不到位,截留、可扣、挪用惠民资金,发放惠民资金物资中弄虚作假、友亲厚友、吃拿卡要、工作效率低下和在申报符合政策的补助对象以及其他补助对象不准、工作不公开、不透明等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们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成果。

(三)提高群众对落实惠民政策的满意程度。通过扎实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规范操作程序,推行阳光操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公平公正落实惠民政策,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惠民政策的满意程度。

(四)形成保障惠民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通过扎实开展活动,从政策管理、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干部政绩考核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保障惠民政策落实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和工作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规范透明、程序简化、方便群众的惠民政策落实机制,努力使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不如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基本原则

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坚持和遵循的原则是: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群众参与、公开透明、机制创新。

六、惠民政策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一)强农惠农方面

1、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责任单位:镇农技站。责任人:马玉梅、严学兰。

2、退耕还林(草)补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责任单位:镇财政所。责任人:杨晓燕。

3、农机具购置补贴。责任单位:镇农机站。责任人:张有明。

4、国家良种奶牛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费补贴。责任单位:镇畜牧站。责任人:刘连升。

5、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责任单位:镇财政所。责任人:徐永吉。

6、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实施相关村委会。责任人:相关村委会责任人。

7、易地搬迁项目。责任单位:韩集村委会、上阴洼村委会、下阴洼村委会。责任人:宋文辉、张海云、马建礼。

8、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实施相关村委会。责任人:相关村委会责任人。

9、教育卫生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寄宿生生活补助。责任单位:镇财政所。责任人:拜文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责任单位:镇财政所,各村委会。责任人:杨晓燕及各村委会负责人。

(二)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农村五保户供养、死亡抚恤、伤残抚恤、在乡复原及退伍军人生活补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救灾救济、灾民建房补助、城镇最低家庭住房保障、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责任单位:镇政府。责任人:秦晓玲、各村委会文书。

2、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廉租房租赁补贴。责任单位:镇政府。责任人:高玉红。

3、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村干部报酬、社干部报酬、护林员报酬。责任单位:镇政府。责任人:拜占云。

4、退休干部生活补助。责任单位:镇政府。责任人:梁国强。

5、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纯农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安置。责任单位:镇农机站、劳务站等。责任人:张有明、马清明。

6、乡村医生补助、济困病床。责任单位:镇卫生院。责任人:秦晓玲。

7、村级以下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报酬、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农村二女户节育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少生快富、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责任单位:镇计生办。责任人:各包村专干。

七、方法步骤

活动从今年3月20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至5月10日)

于4月12日左右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我镇的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任务。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11日至6月20日)

各责任单位组织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分类汇总、并将基本内容、实施范围、操作规程、申报审批程序和政策标准于4月15日前上报办公室;对“一折统”对象进行再摸底、再清理、清查,对遗漏的对象要及时上报,确保惠民项目落实不打折扣,做到落实“零误差”;全力配合林业、民政、教育、卫生、计生部门的核查清理工作,于6月15日前将自查自纠情况上报县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改完善阶段(6月21日至10月10日)

各责任单位要针对自查出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人责任,制定长效机制,于9月5日前将制定的惠民政策的长效机制报办公室;召开由包村干部、村社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惠民政策落实民主评议大会,将召开民主评议大会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于10月10日前上报办公室。

(四)、总结验收阶段(10月11日至10月31日)

各责任单位必须于10月11日前向办公室就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做出承诺,承诺书必须要有责任人签字。镇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责任单位对惠民项目落实工作的承诺情况和开展活动的重视程度、自查自纠的深度、解决问题的力度、群众满意的程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的进度等情况,制定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的验收方案,集中时间进行验收。对措施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的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落实惠民政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明显成效。镇 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督促工作,总结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举办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的基本内容、操作规程,真正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为开展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3、强化监督,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镇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接受群众举报、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展重点抽查,及时掌握活动的建站欠款,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各责任单位开展活动的经验,确保全镇的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4、严明几率,坚决查办顶风违纪案件。惠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要确保惠民政策落实“零误差”、“无误差”、“无折扣”。对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工作效率低下,故意刁难群众,拒报、瞒报、漏报符合政策的补助对象,截留、挪用、克扣惠民资金等顶风违纪人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5、加强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通过公开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公开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的基本内容、操作规程及惠民政策的项目、资金数额、标准等,增强工作透明度,使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使每个群众了解自己享受什么惠民政策、得到多少补助补贴资金,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6、统筹兼顾,以活动促工作。要把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要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2件重点工作和为民所办的10件实事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切实抓好“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检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效果,真正取得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效。

中共韩集镇委员会

二O一一年三月十二日

主题词:惠民政策落实难题破解工作 实施方案 抄送:本镇各领导

存档

6.四送四进惠民行动方案(正稿) 篇六

关于深入开展“四送四进”

惠民大行动的通知

各高校,各市、县(市、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联系和服务师生、群众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送温暖”惠民大行动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现就高校、市、县(市、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四送四进”惠民大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全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和师生成长成才中创先争2-

用人单位,通过举办学校招聘会、收集岗位信息等帮助学生就业。积极开展求职技巧、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要特别加强寒门学子的就业工作,通过举办寒门学子专题招聘会、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开展“一帮一”活动等,切实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三)组织开展十万志愿者服务大行动。各地各校要以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在年底前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高校为重点,组织师生党员在年底前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术指导、法律知识宣传援助、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企业送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培训企业员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深入社区送医送药、开展家电维修、帮助孤残老人等活动。要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特色和科研、人才、智力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品牌。

(四)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走访慰问大行动。在元旦春节期间,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对本系统、本单位老党员、老教师、生活困难党员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走访慰问,特别对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重点走访,在生产、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要组织党员教师对“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三困生”进行一次家访,从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给予关心。通过走访慰问活4-

进、争优秀。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校要加大对惠民大行动的宣传,切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广大党员师生的参与率和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尤其要善于发现服务群众的鲜活事例,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简报等进行集中宣传,努力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要及时总结各地、各校活动的经验做法,并在2011年2月底将惠民大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抄送: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教育系统创先

7.学校教育惠民方案 篇七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大学生 艺术惠民

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较有代表性的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卫生制度等。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惠民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并逐步付诸实践,广受群众欢迎。2011年9月14日光明日报以《沈阳推出艺术惠民工程,60万市民受益》为题报道了沈阳市自2010年4月起开展的艺术惠民工程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学音乐专业教师,如何将艺术惠民工程惠及高校大学生,如何将作为艺术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教育更好地融于高校教学以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课题。本文从音乐惠民的视角,将探究大学生音乐教育方式方法的几点体会述诸笔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大学生音乐教育意义分析

艺术惠民视阈下,大学生也是惠民之“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快,掌握能力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日后社会文化力量的主体。在他们中间推广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对于艺术惠民这一长期工程而言,事半而功倍。实际上无论是出于音乐惠民政策,还是大学教育本身,音乐教育始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表明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即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本身。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也提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1]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于构建优良校园文化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对自己掌握相关材料的分析,可喜地看到近些年大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10年,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很多高校建立了多媒体音乐教室、建设音乐制作工作室,加大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组建音乐或者艺术教研室,成立大学生艺术性团体等。但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理论界的相关大学生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章谈论得也较为空泛,操作性不强,从艺术惠民的视角开展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研究更是鲜有人论及。

二、大学生音乐教育途径

1、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软”“硬”设施建设,为大学音乐教育提供保障

首先,加大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任何一项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大学音乐教育亦是如此,其中加大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推进音乐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规模(也包括艺术专业学生)不断扩大,但因诸多因素制约高校的音乐教育投入却未能同步提高,如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舞蹈房、琴房等)多不能满足音乐教学需要,对音乐教学改革投入的力度和重视程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校拿出部分资金来支持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例如,学校购买多种音乐书籍、杂志、影像等资料,购置多种乐器并设置专门的习练教室,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可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推进音乐教学。

其次,提升音乐教师素质。大学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教育有着特殊的性质,它面对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知识修养的普通大学生,这决定了对任课教师有较高要求。此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审美能力的引导者。而事实却并尽如人意,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中以各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居多,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教学能力难于同步,科研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对于较好完成大学音乐教学也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大学音乐教师在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同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其知识体系,形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尤其要花时间和精力钻研美学、哲学、心理学、古典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力争使音乐与学生达成共鸣。

最后,完善音乐教学制度,加强音乐教学。大学音乐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点毋庸讳疑问,这突出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以公共大学音乐教育为例,此课程多开设基本乐理、音乐欣赏、试唱练耳等内容,课程内容较为零散,缺少整体性,逻辑性、规则性也不强。在大学音乐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上,高校要站在全局的视角将音乐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课程设置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尤其是大学音乐的公共课、选修课之间在各自独立性基础上力争彼此照应、互为补充。在教材的建设上,应结合学生情况编写或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材料或书目。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可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大学生音乐教育效果

首先,充分开展艺术性社团活动。当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并不为过。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也较为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在团委的领导下多成立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组织来规范、管理和支持社团发展。其中高校艺术性社团是一重要力量,在各类大学以舞蹈、合唱、乐队等形式的社团可谓鳞次栉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社团活动推进大学音乐教学是我们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社团进行正确引导,推进社团音乐建设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据调查大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多局限于通俗音乐,缺少基本音乐常识和乐理知识,艺术类的社团成员也大多如此。这些社团成员对音乐的热情远大于同龄人,通过在艺术类社团普及音乐知识不仅可提高社团成员的音乐素养,更能通过他们的活动于 “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其他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另一方面,学校尤其是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大对艺术类社团的引领及支持,在评优评奖、活动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社团的发展。

其次,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之一,每学年的开学、毕业及重要纪念日,学校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文艺活动。文艺活动是年轻人释放激情、展示自我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有很多学生通过在文艺活动中在校园内小有名气。利用这些活动推进音乐教育,在这一“无声”的课堂上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也是我们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文艺活动上,在营造热烈、隆重氛围的基础上,着重引导那些思想性、内容性强,音乐底蕴强的节目融于活动之中,尤其是大力提倡经典音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表演者受到了音乐教育,学到了音乐理论,更能影响一批人接受喜爱经典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教育学习氛围。要充分利用重要活动推进音乐教育,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各高校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在这方面做了典范,尤其是在推广经典红色歌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继续发扬。

最后,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学生活动本身,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引导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地区的专业的院团、群众艺术馆、表演团体都有一批艺术底蕴丰厚、音乐素养突出的专业人士,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专场演出,学生团体同他们共同表演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教师教学的某些缺憾,可更好推进音乐教育。同时,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是拓展校园文化形式的重要一笔,近年来各高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开展活动,学生们在高档次的艺术熏陶下亲身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极大地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此项活动应常态化、制度化。

3、融入艺术惠民体系,促进大学生音乐教育长效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4月,沈阳市启动了艺术惠民的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的“双百万”工程。此项活动是在政府整合高校资源、社会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的,艺术院校的培训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惠民的“双百万”工程活动中,沈阳音乐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音(南校区)新建教学大楼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有教室、琴房1000余间可供市民使用,同时沈音的专业教师、学生对市民的学习进行专业指导。在学生指导市民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其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走进社会、融于社会,学有所用,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学会如何讲授知识。高校加入艺术惠民工程的队伍并成为主力,政府在加大对艺术惠民工程投入的同时也是在加大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投入,可更好地提升高校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广大高校学生作为艺术惠民视阈下的“民”之组成部分,在接受享有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同时,在艺术惠民的大体系下加入惠民之行列,可以进一步享有音乐资源,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将大学音乐教育融入艺术惠民体系中,一举两得。

三、大学音乐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因材施教。大学生这一群体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尤其自身特点,但对于大学生群体本身各高校间仍有较大区别。如文科高校、理工科高校,不仅男女性别比例上存在很大不同,在知识结构上亦有较大区别,即使在同一所高校,因所学专业不同、音乐基础不同,教学也不能整齐划一。应注意这些“不同”对音乐教师讲授内容、课程设置与定位、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在进行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不同而因材施教。

二是要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传统民族音乐教育。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高校音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基本沿袭欧美、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欧洲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喜欢的音乐更多的倾向于西方的流行音乐。民间音乐日渐萎缩,在大学生中很难有“市场”。事实上,传统的民族音乐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传统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积淀的厚重音乐文化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弘扬和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传统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学尤为引以为重的问题。

三是将音乐教学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困惑等问题,通过音乐教学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这是我们在多年来教学过程中逐渐总结的一个经验。荀子在《乐论》中讲,“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借助音乐教育,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引起听者情感的共鸣,使其情感得到释放、心境得到协调,缓解身心疲劳,让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结合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于教学始终,可极大得到学生欢迎,提高教学效果,更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益终生。

上一篇:有关过去作文700字下一篇: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