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规划方案

2024-06-21

山地旅游规划方案(精选8篇)

1.山地旅游规划方案 篇一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高楼耸立中的沙漠绿洲,在美化城市、调节气候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短时间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具有较为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特殊的交通状况。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城市和山地城市公园在我国地域上有着大量的分布。起伏的地形使得山地公园的路线设置、空间结构、种植规划不同于平地公园的设计,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以多个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为案例进行探析。

关键词: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9]尚珊.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研究———以延安山体公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10]杜曼.山地景观空间设计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山地旅游规划方案 篇二

1 山地旅游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山地有主要体现在:1)山地旅游的基础研究,如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构建山地旅游研究框架体系[2,3];2)发展山地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国外特别注重研究社区参与山地旅游的程度、社区对发展山地旅游的态度与感知[4,5];3)山地旅游资源特征、规划及其管理[6];4)山地旅游市场的开发以及山地旅游者消费行为[7];5)山地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演化以及山地旅游发展模式的演变[8];6)山地旅游地环境的评价[9]。

从研究成果看,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对该类主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四川山地旅游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态度,以期对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调查旅游者和山地景区从业人员对四川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认知。调查游客的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内容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1=“非常安全/好”5=“完全不安全/好”,调查旅游者对传统旅游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认知,第二部分调查山地旅游安全问题的来源或存在的隐患;第三部分是关于游客的个人社会人口统计特征信息。对景区从业人员的调查主要设计了单选题和开放性问题供其选择。

调查时间从2010年2月开始,到2010年9月结束。由于四川省山地景区众多,因此本次调查地点通过抽样方法确定,主要集中在景区、在机场向散客旅游者发放以及通过导游向团队旅游者发放,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478份,有效问卷465份,有效率为93%。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特征

被调查的旅游者中,50.7%的游客为女性,并以中青年为主,年轻人所占比例为74%;67%以上被调查者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居多,所占比例达41.9%,21.7%的游客家庭月收入在3001-4000元之间,说明大多数游客收入比较高;家庭结构以已婚为主,占51.2%。

被调查的景区旅游从业人员中,男性占总数的52%、女性为48%,景区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21-40岁占总数的58%。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占总的20%,高中学历者占36%、大专占37%。结果显示,2份问卷的样本选择都具有代表性

3.2 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认知

3.2.1 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安全意识状况

被调查者中有80%的游客“非常喜欢”或“喜欢”山地旅游,对山地旅游安全问题较为关注,有70%的旅游者表示“非常关注”或“关注”,表明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的心理需求程度还是比较高,其对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99(Sig.=0.01)。但当问及来四川山地旅游之前,是否查询四川山地景区的安全问题,其均值为2.83,表明游客对此问题认知并不强烈,总体上处于中立态度即不怎么查选相关信息。有一半的人没想过或不查询相关信息(见图1),表明旅游者对山地旅游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旅游者关注旅游安全的程度与安全意识成正相关,其系数为0.488(Sig.=0.01)。

3.2.2 旅游者对“旅游六要素”的安全认知

按照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将其分为旅游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旅行安全、游览安全、旅游购物安全和旅游娱乐安全6个方面[8]。综合国内外旅游安全事故,将旅游安全的表现形态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疾病(包括中毒)、犯罪和其他意外事故。各种表现形态很难严格分清界限,有时候在旅游活动的各环节交替或同时出现。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旅游者对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六要素的认知不容乐观,“不确定”和不太安全“所占比例之和只有交通安全和娱乐安全在50%以下。虽然旅游者的感知具有不确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从侧面反应了四川山地景区旅游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被调查者的反应来看,有29%的旅游者认为四川山地景区饮食安全在于“食物不卫生”,26%的人认为“饮食环境不卫生”。在住宿方面,“安全”占42%,“不太安全”占42%,较大一部人认为“不知道”,旅游者最为担心的是人身伤害,其次是卫生条件。山地景区的交通方面,分别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山地旅游的交通“安全”和35%“不太安全”。有一半的人认为山地景区的交通安全问题在于“拥挤”,15%的人认为“购不到票或等很久”。四川山地资源条件较好和知名度较高的景区都是高山和极高山,到景区内参加一般都要乘坐观光车和缆车,为此排队和拥挤的现象很多,长时间的等候可能引起游客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其他问题。其他方面的安全认知也有类似的结果。对山地景区游览安全的认知,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安全因素来自于“导游欺骗”,29%则认为不安全因素在于“游人太拥挤”。在购物方面,旅游者对四川山地景区购物安全最关注的是“物品与价格不相符”,占25%;其次是“产品假冒伪劣”和“导游诱导”,分别占24%和23%。对于娱乐安全的认知,34%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山地景区娱乐安全隐患最主要在于“人身财产伤害”,而31%认为娱乐安全隐患在于其他方面。四川山地景区所占比例较大,旅游开发所处阶段参差不齐,成熟的景区治安环境较好,而未成熟景区或有少数民族聚集的景区,由于游客稀少,当地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容易发生游客的人身财产受到伤害的事故。

3.2.3 旅游者对其他方面的认知

(1)旅游者到山地旅游景区旅游是否购买保险以及对警示牌的态度: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有67%的游客到山地旅游时选择购买保险,这一类游客重视旅途中自身的安全;21%的游客经常购买保险,9%的游客偶尔购买,仅3%的游客从来不购买保险。购买保险的总数比例占97%,表明游客关注自身在旅途中的安全,安全意识高,并且愿意购买保险。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游客会遵守警示牌的警示,不会随意而视而不见。

(2)对景区未标明区域的态度以及旅游中遇到自然灾害的态度:对于山地旅游路线图未标明的的区域,24%的游客选择很好奇并试着探险;67%的游客选择好奇但不会行动;9%赶紧往回走,生怕迷路。从这一统计数据看来,共76%的游客不会参观游览景区未标明的区域,有24%的游客会进行探险,而这一部分游客则是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的群体。假设在山地旅游时如遇风雪、浓雾、暴雨、强风等恶劣天气,50%的游客会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44%的游客会加快速度原路返回;6%的游客会继续行进,沿着沟谷、河溪逆行而上,以免迷失方向,最终到达山顶。这说明游客在应对恶劣天气时均会采取个人认为最有利于自身安全的措施。根据相关应对恶劣天气的知识,原路返回是最危险的行为,而有44%的游客选择加快速度原路返回。

(3)旅游安全知识获取渠道以及是否知道旅游专用求救电话:统计结果显示,游客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旅游安全知识。从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网络、电视广播获取安全知识最高,达21%;其次是亲身体验,20%;上学时的安全教育10%;书报杂志7%。这说明游客相信导游或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传播,而网络、自身经验和电视广播也是获取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有71%的游客知道旅游专用求救电话112,而有29%的游客不知道。这说明,旅游求救电话还不像110、119报警电话那样深入人心。求救电话还应该加强宣传。

3.3 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认知

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认知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育与安全管理两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管理认知是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3.3.1 景区从业人员参与岗培情况

在上岗之前,是否进行了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空间、时间范围、安全技能等。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岗位培训内容,38%的从业者表示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62%的从业者接受了相关培训。这说明景区在员工上岗之前的培训有待加强。

3.3.2 参加旅游安全讲座和救援技能培训的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31%(124人)的从业者从来没有参加,同时29%(116人)的景区从业者参加了4次以上。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山地景区,其他山地景区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每个景区对旅游从业者的安全培训工作不同,成熟的风景区在安全培训这一块的管理更加完善。对于参加安全事件救援的技能培训,或者是参加安全救援演习的次数,39%(156人)的景区从业者从来没有参加,参加过一次的较多,占36%(144人),4次以上的仅占13%(52人),这说明景区在安全救援技能培训方面还比较薄弱。总的说来,著名传统名山的救援演习、救援技能培训方面相对比较成熟。

3.3.3 发现游客在危险地段时和游客发生意外的态度

当发现游客在危险地段游览时,48%(192人)的旅游从业者会上前制止游客的游览活动,45%(180人)的从业者会口头提醒,两者相加达91%,这说明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意识较高。而有2%的从业者选择与我无关,这一点让人诧异。如果游客发生意外,67%的从业者会马上救援,26%的从业者会报告上级,7%的从业者找同事一起救援。从统计数据来看,景区旅游从业者的救援意识较强。从与被访者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选择是根据安全意外事件的紧迫程度或者严重程度决定的,若紧迫则马上救援,同事会一起参与救援,另外的同事则向上级报告。并且,在救援程序中,景区规定了救援的程序,若多人受伤,则先救援重伤者,若有老人和小孩,则先救援老人和小孩、妇女等。

4 结论与讨论

(1)四川山地旅游景区安全主要体现在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迷路、溺水、疾病是景区常见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暴雨、暴风、大雪、树枝高空坠落、滑坡等。其中以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是主要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单位或部门如气象、地质等通力合作,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各山地景区应规范景区的管理体制,重视商家导游人员的诚信建设、职业操守,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针对游客的安全意识问题,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游客的宣传教育、警告旅游危险,加强山地景区内的旅游巡视以减少旅游者的不安全旅游行为。与此同时,山地景区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设计良好的旅游线路并加强危险路段的防护;就旅游安全事故,既重视救援,也重视预防。山地景区可定期进行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演练工作,以提升旅游安全救援能力。

(2)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安全知识有待拓展是四川山地旅游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大多数旅游者在前往山地旅游景区旅游时,安全意识较高,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警惕,认识到山地旅游景区会存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安全问题。旅游者的安全知识有待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相对较窄,大多来自于在旅游过程中导游的提醒以及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提醒,而平时积累的旅游安全知识相对较少。二是在旅游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处理措施还不是很妥当。

(3)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育忧喜参半。景区旅游从业者关注游客的游览安全,但不同景区对此关注度不同,处于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的山地景区其结果不容乐观;不同间景区对旅游从业者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救援培训存在差异,成熟景区培训机制相对成熟;景区对旅游安全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保障技能培训比较全面。

(4)山地旅游景区保障机制以人防为主,制度防为辅;而对于高科技的运用比较少。

从与山地旅游景区的领导访谈,以及景区提供的安保体系来看,各个山地景区在安全保障(安全保障预警)机制突出体现了人防为主、以制度管人的思想。从景区安保工作人员到景区主管领导,以及对事故的后期处理等,处处体现了人防思想。而对高科技,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搜救工具等的运用几乎没有。

参考文献

[1]程进,陆林丫,晋秀龙,黄剑锋.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62-175.

[2]Beedie P,Hudson S.Emergence of mountain-based adven-tur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3):625-643.

[3]Pomfret G.Mountaineering adventure tourists:A conceptualframework for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113-123.

[4]Pignatti S.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mountain landscape ofcentral Ital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3,24:49-53.

[5]Nyaupane G P,Morais D B,Dowler L.The role of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number/type of visitors on tourism im-pacts:A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Annapurna,Nepal andNorthwest Yunnan,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373-1385.

[6]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006,25(3):56-59.

[7]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开发研究:以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5,15(1):63-70.

[8]陆林.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63-69.

3.用山地旅游“变”金山银山 篇三

“把大家请到海螺沟来,主要是为了以甘孜州为例,解剖一个麻雀,寻找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7月13日,以“相约圣洁甘孜畅游自驾天堂”为主题的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系列活动在海螺沟景区举行,中共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出席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开门见山地指出,山地可持续发展,对于甘孜州而言,可谓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在益西达瓦看来,在甘孜这样的山区,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同步实现小康;既要考虑本地的发展,又要考虑其他地区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山地旅游。

“迷”路:靠什么都不行?

靠“农”不行、靠“牧”不行、靠“林”不行、靠“水”靠“矿”也不行,甘孜发展到底靠什么?甘孜的路究竟在何方?这样的疑问并非夸张。回顾甘孜州谋求发展的历史,益西达瓦并不回避那些遇到过的“坎”和碰到过的“壁”。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甘孜州的主政者清楚地认识到,光靠农牧业做不大甘孜经济。早在5000多年前,甘孜州就出现了农业和游牧业,但是受山地气候、地形和生产技术影响,农牧业始终处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状态,2015年粮食总产量25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解决不了全州116万人的温饱问题。

工业也没能使甘孜走向富裕。受“无工不富”思想影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甘孜州先后兴办了一批糖厂、铁厂、印刷厂、毛纺厂、皮革厂、化肥厂,工业企业从1950年的3个增加到到1978年的243个,数量扩大了81倍,而且涉及金属采选、皮革制造等20多个行业。但是受交通、原料、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这些企业严重亏损,相继倒闭。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木材市场开放,甘孜州内还出现过国营森工、地方林业、群众自用材“三把斧头”砍木头的局面。林业收入一度占到全州财政收入的60%,有的县来自林业的收入甚至占到了财政收入的90%以上。那么,木头经济能给甘孜带来长期繁荣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掠夺式采伐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1998年,长江爆发全流域特大洪灾,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决定在长江上游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一出台,甘孜经济便大幅下滑,人民生活再一次陷入贫困。

靠水靠矿也不是甘孜发展的长久之计。1998年天然林停采后,“木头”财政丧失,甘孜经济开始向水电、矿产开发转型。全州规划电站642座、已建223座,建成九龙里伍铜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等大型矿产企业。然而,在新常态下,国家采取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用电需求减少,矿产价格下跌,导致2015年甘孜州水电企业减产面达75%,矿产企业减产面达89%。

新形势下,甘孜要实现2020年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目标,就必须再闯出一条新路。

寻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促进发展

怎样的路才是适合甘孜发展的路?这就要从甘孜的区位和特征说起。“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省西部,川、滇、藏、青四省区交界处,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自治州,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甘孜人,家乡的所有特征都早已印刻在了益西达瓦的心中,在围绕“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主题进行的主旨演讲中,他向来到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的海螺沟的“客人们”介绍到,从总体上看,甘孜州有五大特征,一是横断山脉核心区;二是人类活动敏感区;三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四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五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在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在谋求甘孜发展的进程中,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确立为全州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并希望由此为山区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益西达瓦称,这条路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

把全域旅游确立为甘孜州的主导产业,不仅是几代人探索的结果,同时也是基于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山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更加关注。这些都给甘孜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更为严格的约束。”益西达瓦进一步分析道,“在嚴格的生态约束下,过去那些乱砍滥伐、大开大挖的发展方式宣告终结,甘孜必须找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促进发展的新路。”

探路: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条新路在哪里?益西达瓦告诉大家,综合考虑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步小康的目标和州内资源实际,甘孜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讲到这里的时候,蓝色背景的PPT上展示出三幅精彩的照片,其中的两幅“绿意浓浓”,另一幅则展示的是游客们灿烂的笑,照片右侧,代表着甘孜州主政者“心声”与坚定决心的一段话格外醒目: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用山地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时,坐在会场认真倾听州长演讲的《小康》记者一下子想起了这样两个场景。时间首先被拉回到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益西达瓦在审议报告时一发言就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注意,“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其实,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上原本并没有这句话,但是听前面的代表一直在说雾霾,他感觉到好的环境很可贵,于是就这样介绍自己了。今年3月8日上午的四川代表团开放日,这位州长显然是“有备而来”——“各位代表和记者,来自没有雾霾的地方,甘孜州的益西达瓦又来了!”——这样的发言“开场白”再一次吸引了参会者的关注。

这是益西达瓦第4年来京参加全国两会。除了问候,益西达瓦还带来了甘孜州实现绿色发展的好消息:四年来,甘孜州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7.2%,2015年达1076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3.8%,2015年达107亿元。“我们正努力把甘孜建设成绿色消费的大卖场,创造绿色消费、制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益西达瓦说。

nlc202309081601

行路: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走出了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甘孜,也很快就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随着稻城亚丁景区的开发,省定贫困县稻城去年的县级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了1.7万元。“全州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的愿望十分地迫切。”益西达瓦称。

其实,从2011年开始,甘孜州委、州政府就把旅游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益西达瓦介绍,2011年11月22日,在甘孜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甘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并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2012年,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出台,甘孜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挺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克服中断传承、割断文脉,破坏生态、牟取暴利,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三种倾向”;2013年,在南路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旅游,在北路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甘孜州北部旅游;2014年,确立“以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2015年,启动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分批到阿尔卑斯地区考察,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今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甘孜州被全部纳入了创建范围。在益西达瓦看来,这是甘孜州在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甘孜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也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当下,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正好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时空叠加,甘孜州当然不会错失良机。今年4月初,作为17个专项扶贫方案之一的甘孜州《2016年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以下简称为“专项方案”)出炉。

在旅游规划的引导下,“专项方案”确定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扶贫、旅游环境优化等七个方面推进旅游扶贫,但在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肖锋看来,“专项方案”虽然明确了交通运输部门、农业畜牧部门、林业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但究竟该如何抓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却不那么精准。

旅游扶贫不能没有抓手。4月下旬,甘孜州委、州政府组织职能部门到各县市进行调研。

在常年游客甚多的丹巴县梭坡乡宋达村,参加调研的一行人了解到,以前宋达村修建的观景台等公共设施因无人管理,很快就会毁坏,今年,县上相关部门在重新修建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和综合服务点后,把这些公共设施全部移交给村上,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上管理、经营和受益。现在,这些设施由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轮流值班经营,在保证了设施不被破坏的同时,贫困户还有了收入。

像宋达村这样结合扶贫、创新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的做法,让参与调研的肖锋等人“眼前一亮”。益西达瓦要求参加调研的一行人好好总结形成材料,而后,他又晚上加班亲自修改,最后形成了《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进旅游扶贫落地》。

“用基础建设保障脱贫,用景区建设促进脱贫,用旅游商品带动脱贫,用专合组织引领脱贫,用乡村旅游加快脱贫,用人才培养支撑脱贫,用对口支援助推脱贫,用智慧旅游提升脱贫,用优惠政策支持脱贫。”在7月13日出席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益西达瓦向大家介绍了这九大旅游扶贫方式。

未来,甘孜州已明确了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的发展定位,即大力发展崇尚自然的旅游、户外运动的旅游、民族文化的旅游、绿色生态的旅游。目标路径也清晰可见:三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打响“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品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对于选择走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归宿”,益西达瓦指出,是“富民”。他要求,不仅要建立共享机制,处理好游客、开发企业、原著民和政府四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游客很满意、群众得收益、企业能发展、政府有稅收的共享发展局面;还要促进旅游扶贫,大力推广基础保障型、景区带动型、产品开发型、专合组织型、乡村旅游型、人才支撑型、对口支援型、智慧推动型、政策扶持型九大旅游扶贫方式,确保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发展山地旅游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民计,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可持续的目标。”对于甘孜州寻求发展“新路子”的奥妙所在,益西达瓦一语道破。

4.山地旅游规划方案 篇四

张登利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经所

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对于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探索山地特色城镇化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依托国家对贵州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长期制约贵州城镇化推进的限制性因素逐步消除,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坚实,贵州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为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自然地理条件,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属近海近江近边的浅内陆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点。二是经济社会条件,2014年全省GDP达9251亿元,增速10.4%,排名全国第二,人均GDP为26393元,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亿元。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投资规模扩大,城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历史文化条件,贵州历史文化悠久多彩,夜郎文化深远神秘、屯堡文化独枝绚丽、土司文化特色淳朴、“三线”文化厚重鲜明、长征文化光彩夺目、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城镇化发展的文明形态进一步丰富。四是城镇化空间格局条件,黔中城市群进入国家战略,贵安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全省城镇化空间初步形成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为极核、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为中心、小城市和城镇为节点、小城镇为基础的空间发展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分布进一步均衡。五是区域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贵州铁路通车里程2490余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79个县通高速。推进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设等级以上航道2402公里。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进

出港游客增速全国第一。黔中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滋黔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开工骨干水源工程40座。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缅气入黔”工程实施,贵州迈入管道天然气时代。路、水、电、气等一系列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城镇化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已有发展平台,“5个100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成效明显,“33668”扶贫工程、教育“9+3”计划稳步推进,“7+N朵云”工程推动大数据产业落地,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发展要素进一步聚集,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平台建设进一步坚实。

主要实现路径如下:

尊重山地文化。围绕贵州山地特点,规划编制突出利用山地资源,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契合碎片化土地的集约利用,体现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布局特点;鼓励城镇用地功能适度混合,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节约用地;注重对地方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强化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和城乡一样化。推进“多规融合”创新,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城乡规划由扩张型规划逐步向精明增长型规划转变。

建设山地城镇。优先划定田园、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红线,限定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镇、村庄向坝子边缘、山地发展,向山要地、向天要地,提高山地在建设用地中的比例。规划建设省域绿道系统,绿道建设与山水环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山地体育等有机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创建以“生态、怀旧、文化旅游”为特征的“国际慢城”。建设生态型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发展新型生态体育城镇。

建设人文城镇。支持安顺屯堡—黄果树、仁怀茅台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支持安顺、黎平等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实施“城镇脸谱”计划,各县(市、区)规定有地方特色或历史文化记忆的地区,创建城市标识“脸谱”。加强17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研究,提炼应用地方文化元素符号,增加建筑的阅读性和可识别性。

实施1000个传统村落保护,构建城—镇—村多层次的人文城镇体系。

建设海绵城市。积极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建设城镇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场、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等可透水项目,构建城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提高城镇蓄水、滞水和渗水能力,减少对城镇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破坏。大力推进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建设,建成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考核一体化、建设前后径流量不增加、城市开发径流管理排放管理和收费制度配套的国家级示范区。到2017年,争取新增1—3个海绵城市国家试点;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到2020年全省设市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全覆盖。

推动城市新区与老城区衔接协调差异发展。科学定位城市新区,合理确定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发展规模,注重与老城区的衔接协调、差异发展。在产业培育上,借助开放平台,以教育和科研支撑,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在景观形态上,坚持“保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万亩良田就是特色景观”的理念,实现产业、新区与自然“浑然一体”;在规划建设上,以品质和文化为核心,统筹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彰显山地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政策措施上,深化城市与新区统分结合的政策体系,以“多规融合”统筹资源要素,以投融资体制改革集聚资金,以行政事权并轨为政策激励。

创新城镇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城郊环境治理。积极发展城郊产业,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均衡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促进郊区农村人口有序转化。加强城镇交通治理。按照组团布局特点,综合功能配套,强化组团功能复合,促进职住平衡,减少钟摆式交通。大力打造公共交通,推行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组合,提高公共出行比例,引导绿色出行。加大城镇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发展多层机械式停车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探索建立城市中心区拥堵区域积分管理制度,加强赌点治理。全面推行数字城镇管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数字城镇管理,促进“三网融合”,城镇管理过程控制现实全天候、无缝隙。

依托产业聚集增加就业。以园区聚集产业增加就业。将产业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范围实施统一管理,以产业集聚吸引人口集聚。推动现有产业园区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强产业园区物质装备和设施建设,扩大园区就业容量。

依托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着力提升金融业,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紧紧围绕资源深加工、特色优势工业等发展研发设计、会展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集聚区,有效增大城镇就业容量。紧紧围绕城镇服务需求,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创业就业培训、城市商贸等商务服务,以及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医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城镇商业网点建设,提供有效就业。

依托新兴产业拓宽就业。大力培育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物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技术、节能环保个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际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拓展新的就业岗位。

依托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增加就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以优质白酒、烟草、民族制药、特色食品、茶叶等“五张名片”为重点的特色轻工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轻工业基地,拉动就业。

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镇化建设。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整治重点流域水污染,实施八大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实施草海综合环境治理工程。到2020年全省重要江湖功能水区水质达标率85%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实施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改造升级工程,整治石化、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到2020年全省13个设市城市和所有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协同推进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减少农业人口数量。采取资源补偿、资源交易、用地保障等措施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搬迁不适宜人居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的贫困人口,依托县城、乡镇、园区等适度规模集中安置,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到2020年,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减少农业贫困人口200万人左右。

通过产业扶贫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将贵州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旅游扶贫实验区”打造,设立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加大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开发力度,集中培育农家乐、渔家乐、精品采摘园、开心农场等,加快乡村服务业发展,降低农民对农业的依赖。争取国家支持,将我省规划非耕地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000元左右。推动贫困地区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合作、公司化、园区化等经营路子,培育壮大山地特色农业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民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

通过教育扶贫提升城镇化人口素质。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职教脱贫工程”,加大职业院校建设力度,采取贴息贷款或生活补助等方式,对农村家庭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中职、高职教育,培育新一代产业工人。推动对口帮扶城市在帮扶地区助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全额补助在校期间学费、基本生活费,推动农村贫困学生毕业后在城镇就业、定居;在每个市(州)各助建一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对外出务工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为贫困地区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每年选送一批贫困家庭学生赴发达地区和省内大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发行地方债券支持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省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城镇发展基金。降低政府融资门槛,放宽信贷、发债等限制条件。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

券相结合的举债融资模式。

推进金融主体建设。大力推动私募基金发展,加大“引金入黔”工作力度。组建贵商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展农民资金互动组织试点。

加大城镇化信贷供给。积极争取运用差别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贵州的信贷投入。地方性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加大对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通过发展城镇化产业基金托管业务等,探索以信托理财和设立资金池的方式。引导保险资金、养老基金、PE基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城镇化金融专项业务经营风险偏好,设定风险容忍度,加大城镇化金融的信贷支持。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市政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扶贫生态移民、石漠化治理等领域为突破口,推出民间资本投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各类投资主体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的同等对待。

5.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旅游规划方案 篇五

--天下第一锡宫(根据熊大寻报告会整理)梅里旅游规划背景:梅里古都,也可以把它叫做古镇,被人们称作“江南第一古镇”,原来是商末周初及吴越春秋时代,吴国人的都城所在,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旅游规划方案。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泰伯奔吴开始。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朝的开国皇帝)的大儿子,周文王是二儿子。泰伯可能由于生育能力的问题导致他没有后,但是他的品德比较高尚,就想让位给他的二弟仲雍。由于周朝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泰伯为了让位给他弟弟,就千里奔吴,跑到了江南地区来躲避麻烦。那个时代的江南还是未开发的地区,草莽之地,大泽龙蛇。那个时候是水乡泽国,水是很多的,“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嘛。可惜的是由于地脉发生了变化,现在都看不到了。泰伯到这了个地方教人民周理、歌乐。在这里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这个地方就是梅里,他在一片没有文化的高地上建立了都城。现在这里和中国成千上万的乡镇一样,平凡到只能是无锡边上的一个集镇,而且它的旁边就是飞机场和高新区,所以早已不见往日的面貌,已经没有古风了,完全就是在伯渎河和泰伯庙的旁边找一块空地来重建这个古镇。原来的规划是300亩,在听了我们的建议后更改了这个规划,而且政府看起来也是下了决心的,把他们原计划自己居住的小区都拿过来一起用,凑成了500亩的体量,来配合我们这个目标。梳理周文化在策划梅里古都之前,先要梳理一下周文化。周礼是怎么来的?为了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首先对其神学观念加以修正,提出“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礼作乐”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作出了若干具体的规定。周朝至春秋时候,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太多教化的,还是野蛮人的习俗,古代的风俗都是比较粗陋的。一到节假日,人们就聚集在桑树林里,露台边上,男女之间互相追逐,嬉戏打闹,随性野合。万世师表孔子就是这种野合的产物,孔子的父亲据说是鲁国大将叔梁纥,但只是据说,现实中的孔子没有父母,作为一个私生子,他饱受了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他知道了不规范礼仪,不规范人文造成的结果是非常糟糕的,所以他制定了礼仪规范,制定了一些章法,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要求在全社会恢复周礼。就这样,儒家学派的三大宗师孔子、孟子、荀子,又继续对周礼加以规范,补充进仁、义、礼、法等内涵,将其拓展成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以礼定分”,消患除灾。以后历朝就把他们的一些观点搞成了国家的一种制度,把他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即古代的六艺,就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从周朝开始,就制定了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这套东西经过发展,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形成了祠堂、文庙和城隍庙等系列教化体系,这三件封建时代留下的宝贝,堪称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三种东西,但是今天全都被破坏掉了。第一个是祠堂,宗庙。过去的人都是家族群居的,一个族群聚集在一个村落。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祠堂是给人孝道教化的作用,要认祖归宗,尊老爱幼。祠堂很重要,它是我们的社会细胞最重要的纽带。让人从小就知道遵纪守法,谁要是犯了错,不需要公检法介入,全族人就可以在祠堂里收拾你,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旅游规划方案》。不仅是肉体惩罚,更重要的是精神惩戒,因为一人犯错,全家人都抬不起头来,这是很厉害的!第二个是文庙。文庙起到了师道的教化作用,告诉人们要尊敬老师,不像现在,那时候父母带孩子拜师要先向老师磕几个响头,所以孩子都特别的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终身尊敬老师最后就延伸为终身尊敬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古人讲义气、重情义,社会风气自然就好得多。所以那个时候的教化太重要了。第三个是城隍庙。是讲因果教化的。现在都看不见了,城隍庙一进去就看到十八层地狱的画像,在那里供的是阎王,就是为了讲因果报应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不敢做坏事,因为做了坏事要受惩罚,上刀山,下油锅等等,让人从小就看,看多了就会有敬天畏神的心理,也就是伦理学讲的畏惧心,让人不敢做坏事。不像现在,人不重情义、没有畏惧心,所以社会风气就坏了。所以古代封建社会的这三件法宝是非常厉害的。到了近现代,一系列的活动把中国传统的根基都丢掉了,把文言文丢掉了都变成了白话文,中国文字的魅力就在于繁体字。简化字实行,把中国古老的形声、会意、象形全部废掉了,以前的繁体字,光看字就可以知道大致的意思,现在全部搞不懂了。所以做为周礼的传承者,泰伯到了蛮荒之地,通过断发纹身,教人歌唱、歌颂来传播周礼,教化民众,在梅里这个地方开发了江南第一个都城。到了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成为春秋五霸,创造了江南文化在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无锡这个地方自古产锡,东汉以前叫有锡,东汉以后没锡了,就取名无锡。因为青铜是锡和铜的合金,所以东汉以前,青铜名剑大部分产自江南,都是从无锡这个地方出去的。越王勾践剑、吴王阖闾剑、干将莫邪剑、鱼藏剑等等,古代著名铸剑大师如欧治子、莫邪、干将都是这里出来的。正是因为古代无锡地区出现大量的锡,所以才能够开创青铜剑的辉煌时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无锡的锡文化和吴钩(青铜剑)文化,如果能巧妙地体现到古镇建设中,必然为项目注入灵魂。这个地方的历史是很有特点,比较典型的是泰伯“三让天下”。开辟万古江南,三让两家天下。这是泰伯一生功绩的绝佳概括。正因为开江南,让天下的功德,所以孔夫子给了泰伯一个美誉“至德”--最高的道德。司马迁将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在这个地方开创了吴文化,其后的历史演进中产生了孙子兵法,孙武斩妃、伍子胥建苏州、勾践卧薪尝胆等吴越争霸的故事。所以梅里这个地方的历史,决定了它可以做出一些与其他江南古镇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它有帝王的文化,而其他的江南古镇都是民间文化。那么我们怎么把帝王文化的精髓放进来?我们给它策划了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无锡的锡宫。这个灵感来自我在无锡打出租车,我问开车的师傅“无锡有没有锡?”,他回答我“凡是外地来的人十有八九都会问这个问题。”然后我再到网上一搜“无锡有锡吗?”,竟然有几十万条信息。可见这是一个人人都想了解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拿来大做文章呢?何况无锡本身的锡文化就是其一大特色。我们在古镇里造一个锡宫,用锡和其他金属的合成。本身也符合梅里作为古都城的的历史,是都城肯定得有宫殿。这个宫殿如果按常规来做,那是在糟蹋纳税人的钱,因为一定没戏!但是做成中国唯一的锡宫就不得了,人人都会先睹为快!网上可以同步做些宣传“无锡有锡吗?”引起争论,进行炒作。最后把“无锡拟建锡宫”的新闻抛出来,舆论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派赞成建设,无锡历史上就是靠锡文化出名的嘛;另一派反对,名字都叫无锡了,哪里来的锡?争议产生传播,两个人坐而论道,没人理你;两个人当街吵架,百人围观;两个人拳脚相向,全城观战。骆马湖更名马上湖,就是这个效应。锡宫做出来有什么好处呢?中国有句话叫“官封九锡”,指的是做官做到三公的水平,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了。吸引公务员要来看一看;另外“锡”字是由“金”和“易”两个字组成,象征“得金易”。吸引商人也来摸一摸、拜一拜,自然发财就容易了。待续.详情参考熊大寻策划机构网站楼主好像发重了,这个也是梅里哟!

6.山地旅游规划方案 篇六

1、弹指一挥间景点:一块巨石像一个人的手指着天(演示:四指并拢,食指指天)熊大寻立即将这个景点改名为“弹指一挥间”,主席有一首词叫《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吗,其中写道“三十八年过后,弹指一挥间”,另外也可用《沁园春.雪》里的“指点江山”来命名,用主席书法题写在旁边的岩石上,就可成为一大奇景!

2、一唱雄鸡天下白景点:一个巨石耸立峡谷之间,十分像一只公鸡,这个景点叫“一唱雄鸡天下白”

3、唤起工农千百万景点:一个大石头,坐在一个石台上,面前有许多树,这些树都弯腰朝向石头,这很像一个领导张着大嘴给很多人作报告,熊大寻如是将其改成“唤起工农千百万”。

7.浅谈山地别墅的规划设计 篇七

1 结合风景的山地别墅设计原则

1) 自然的地形结合。

山地地形复杂多变, 存在着大面积的陡坡和悬崖峭壁地带, 城区地形破碎, 建筑用地寸土寸垒。为此, 结合风景的山地别墅的设计, 首先需要澄清用地物质环境的空间结构、驾驭环境的空间联系。在把握建筑与地基的矛盾关系的基础上, 汲取山地传统建筑依山附崖, 占天不占地等手法。

2) 融洽的风景结合。

山地别墅所处的环境往往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卓越的风景潜质。起伏多变的山地轮廓线、丰富的景观视点和景观元素构成了山地别墅环境的明显特征。因此, 依附于山地环境特别是山地风景地带中的山地别墅, 不应仅仅消极地存在于山地景区中, 而要积极地表现景观的意义, 既要成为人们观赏山景的驻留点, 也要成为点染山地环境的景观点。应该通过因山就势的布局, 丰富视觉界面的构成, 视点视角的多变利用等手法, 从观景和点景两个方面来体现积极的结合风景意义。

3) 有效的功能设计。

山地别墅与普通住宅一样, 都是供人居用的居住建筑, 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及使用需要, 它与普通住宅从室内功能结构到户外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 对其设计不能照搬普通住宅的设计方法和模式, 而应该按照其本身的功能要求和使用需要进行设计。

4) 自觉的生态补偿。

山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既丰富多样, 又敏感脆弱, 且不易复原。在山地别墅的具体设计中必须对该地域造成的生态损失尽可能地予以补偿, 通过正确选址、生态设计、主动节能、仿生建材等具体方法的运用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需避免山地别墅与山地自然风景环境的冲突, 使其以一种生于山地融于山地的自然形态与山地之间建立起共生共荣的关系。

2 山地别墅与地形结合的规划设计

从经济合理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自然地形地貌应以适应和利用为主, 山地别墅应充分与山地环境结合,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地貌条件, 在自然中寻找秩序, 在随意中求得变化, 以达到与环境更好的融合, 相得益彰。除了使其顺应地形地貌外, 更应该注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使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地形的特征, 尽量避免对于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 继承和保护地区传统民居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人居建筑的理想空间模式。山地别墅与山地地形结合的主要形态方式有:

1) 架空:运用架空的手法可以保持坡地的原有自然地貌, 坡地可以自然地延伸到别墅底部, 从而达到别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山地别墅中, 架空的类型多种多样, 包括:a.全部的架空:别墅单纯地架空在一个平面上, 别墅架空在不同平面上。b.局部的架空:架空的走廊, 架空的入口通道, 架空的停车平台, 架空阳台。c.极端的架空:只有一根柱子的“树形”架空。2) 悬挑:悬挑作为传统的手法之所以能在山地别墅中被广泛采用, 是因为它可以在陡峭或面积有限的狭窄坡地上为别墅争取地面以上的空间。悬挑的手法常常可以创造出夸张惊险的效果, 通过对比来强化基地环境的特性。悬挑、延伸的室外空间不仅丰富了别墅的造型, 而且可以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 使得别墅与环境融为一体。在山地别墅中, 悬挑的形式也多种多样:a.阳台的悬挑;b.房间局部的悬挑;c.整个房间的悬挑;d.极端的悬挑——整个建筑从悬崖上挑出。3) 局部挖填土方:当地形坡度不大, 平面布局又较为紧凑时, 将高坡部分挖掉, 填入低坡部分, 使地面形成梯田状, 别墅基地则成为一块平地。坡度较大的, 就应在高坡和低坡处筑起挡土墙以减少用来建立平整地基的土方挖填量。4) 顺应地形自由延伸:在较缓而有起伏的坡地上, 可以将别墅划分成多个小空间, 在地面上随地形的变化灵活展开, 各小空间通过延伸的阶梯廊道组织起来, 这种化整为零适应地形的手法, 可使别墅灵活而有机地同地形环境结合。

3 山地别墅与山地风景结合的规划设计

作为一种风景建筑, 山地别墅对户外活动、观赏风景的特殊功能要求, 使其与自然景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建筑处理上往往采用各种手法将自然景色纳入别墅环境之中。此外, 又因其多处于风景优美的郊外, 也身负为景增色的义务。它集借景、用景、造景、点景为一体, 将别墅与自然充分融糅, 使人有置身于大自然中之感, 又使别墅成为自然风景中不可缺少的要素。1) 借景:主要是指对远处自然景色的利用。山地的垂直特性使得山地别墅视觉环境的范围广远, 设计时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以使别墅获得良好的眺望。借景是山地别墅在选址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这些大自然所提供的种种丰富的构图因素, 是山地别墅所处地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为其他建筑所难得。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风貌特点, 创造各种条件, 使周围景色尽收眼底。2) 用景:主要是对建筑近旁的自然景物的利用。自然地貌的构成要素如古树、顽石、水面等是组织山地别墅空间环境的重要因素, 也是别墅融于大自然的有利媒介, 必须加以巧妙利用, 将别墅随一瀑、一石、一木与自然融为一体, 使建筑中的活动因素———人尽得自然之美。3) 造景:山地别墅在其用地的空间范围内, 多有与人工制造意境相异、趣味不同的庭院。不仅能增加空间层次, 亦能增加空间情趣, 成为建筑与自然的过渡与融合, 使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通过这一空间处理求得统一。设计者需灵活运用大自然之因素, 使人工景色与自然环境彼此协调, 达到建筑与自然景色的穿插渗透, 遥相呼应。别墅与这些人造环境浑然一体, 透过不同意趣的人工庭院, 激起人们的联想, 加强了别墅、人与自然的融糅。4) 点景:山地环境中的别墅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也担负着为景增色的义务, 需通过对其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体组合、立面处理, 使之随所处环境不同而千姿百态, 或平展在浓郁的丛林绿茵之中, 或悬挂在险峻的陡坡悬崖之巅, 无不成为自然风景的点缀。

4 结语

在进行山地别墅的设计时, 应分外重视对山地环境的选择及利用, 追求建筑和山地环境的有机联系。无论在平面布局, 还是在外观造型上, 更应该考虑山地自然环境对别墅建筑的影响, 以便达到山地别墅与山地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 对待结合风景的山地别墅的创作也不同于平地上的别墅, 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

摘要:探讨了山地别墅的设计原则, 从经济合理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对结合地形和风景的山地别墅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 以便达到山地别墅与山地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居住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关键词:山地别墅,地形,风景,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翁弈城.别墅区的规划设计[J].房地产世界, 2000 (4) :79-80.

[2]薛健.滨水住宅与花园别墅/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侯伟伟, 沈宁.读解别墅[J].山西建筑, 2007, 33 (30) :34-35.

8.自驾游成为山地旅游“药引子” 篇八

一支由专家学者和媒体等组成的车队于9月20日从成都温江出发,8天8站,1600公里,一路由川入贵,开启“川贵山地行——对话甘孜黔西南”的2016中国汽车文化官方路演的征程。

被称为“蔡头”的蔡立作为此次路演的领队,用他多年的自驾经验带领车队成功完成了此次山地行官方路演。

一边是四川甘孜的贡嘎山,一边是贵州黔西南的万峰林,从冰川雪山到峰林峡谷,从藏地风情到布依古寨,从山地旅游到探访非遗,路演车队爱驾者一路自驾奔向黔西南,深入挖掘山地旅游的独特魅力。

自驾,不仅仅是看风景

9月20日,车队从西行起点——成都(温江)启程,第一站抵达酒城泸州。

翻开酒城历史,每一寸光阴都浮动着浓郁的气息,随手一捋,就仿佛穿越回古老巴国蜀地的流光里。

泸州老窖10086口酿酒老窖池、国家级酿酒技艺传人、中国顶尖酿酒大师、数百名酿酒技师云集……每一滴酒,都经大师之手,都历岁月沉淀,“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虽无关风月,却分明有着风的痕迹、月的清亮。

城是酒的根,酒是城的魂。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坛老酒,或寄托情感、承载夙愿,或镌刻记忆、品味人生。

在泸州,不好酒的“蔡头”也品尝了美酒。

3天后,2016中国汽车文化官方路演车队在黔西南州兴义市采风,领略一城三景的“户外运动天堂”。这也是一次探访2016年度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提名72路之短线行摄类“万峰林|天下山峰 惟此成林”路线的神秘访客行动。“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这是当年徐霞客对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的万峰林的赞叹。路演车队先后到册亨、贞丰等少数民族地区实地体验布依族风情。

对于布依古寨民宿发展情况,贞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邓飞龙说:“特色民宿不仅保持了布依族原有的建筑特色,还引进江浙商企进行规划设计,汲取更多的养分,几年来,已从几家民宿发展至几十家,并已覆盖高中低档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

如今,蔡立已经自驾游历了30多个国家。在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后看见不同的风景,那种美好的感受是单纯的旅游所体味不到的。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车子举步维艰,在炽热的沙漠中不同的经受烈日的炙烤,在路况极差的国道200公里的路程几乎要开一天——这些经历在蔡立看来丝毫不亚于欣赏美景时的快乐。

蔡立真正成为自驾领队,跟16年前那场公益自驾有关。2000年,蔡立第一次自驾外出旅行。那次,他与同伴从老家温州出发,一路把车开到了香港。

此后,蔡立爱上了这种劳累又刺激的自驾。2004年,他第一次自驾到西藏,一路上看到西藏的小朋友对着汽车敬礼,拉萨街上的人冲着自己微笑。蔡立形容当时的感觉时说了一句,“那种淳朴的表情,令人感动”。也从那时起,蔡立钟情于西部,十年前,他用了60天的时间绕着新疆转了一大圈。在环游新疆时,蔡立一路除了看到五六千年前被帝王们用作玉玺的和田玉、让人充满遐想的天山雪峰、神秘的罗布泊和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还感受了戈壁上无法描述的文化依存、沉睡千年的楼兰美女……

去年蔡立环驾中国,之所以一次性要围绕国境线走一遍,是为了倡导环保理念。他驾驶的是特斯拉电动汽车,最后用了108天,行驶了36000公里。

在蔡立看来,旅行真能改变人,改变处事能力和看世界的态度。

之前聚餐时,蔡立總会担心场面不够排场,点满满一大桌子菜,饭局结束时甚至很多菜都没动一下。但他在偏远地区,看着仍然有孩子吃不上饭、上不了学,才真正意识到浪费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现在吃饭前,蔡立总是提前跟朋友说,能吃多少就点多少。

和蔡立兴趣相同的杨峻,是中国首档航空首播电视旅行节目的制片人,同时也是此次官方路演的领队。杨峻说,爱上自驾始于十多年前,那时候自己花“巨资”买了台桑塔纳轿车,全国“巡游”。自驾游的乐趣不仅仅是观赏路边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发现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我现在近乎迷恋自驾游,每个月都把手中的活提早干完,抽出时间自驾。”在杨峻看来,自驾和时间与金钱没多大关系,既然喜欢,即使一路露营也乐此不疲。

自驾游线路,山地旅游“药引子”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自驾游,各地自驾游俱乐部也此起彼伏应运而生。在此次官方路演的同时,9月20日,2016年度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提名路线发布会在成都温江举行。提名72条路线,由来自全国的36位评选意见领袖对159条入围路线进行独立审读、通讯投票产生。

此次参选的路线不仅地域分布广泛,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既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红色经典,也有探秘地球“天眼”的年度热点追踪;既有众所周知的中国景观大道,也有未经雕琢的处女地;既有别出心裁的城市微旅,也有风格迥异的乡村旅行;既有风情各异的人文体验,也有风光无限的地质奇观;既有跟着文学影视作品去旅行的路线,也有紧追真人秀节目热点去体验的路线。

10月1日,提名72路在评选官网全文发布,供全国数以亿计的自驾游用户体验投票,最终选出36条年度极致路线将于12月30日在北京揭晓。

揭晓的72条提名路线中,有10条长中短线从成都温江出发,凸显其地处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的始发站与集散地、链接东部自驾游客源与西部资源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今年恰逢318国道建成66周年,这条始于上海人民广场、经过成都温江、终于西藏樟木县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被打造成为中国自驾游堪与美国66号公路媲美的强IP的时机已经成熟。评选组委会倡议318国道沿线资源管理方、全国自驾游产业伙伴携手通过研究推广、资源对接、项目落地、产品运营共同打造落实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旅游产业带。

nlc202309082314

会上,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商会会长尼玛扎西、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世安、上海黄浦区旅游局副局长胡啸菟与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总架构师李克崎共同点亮了318旅游产业带。

9月22日晚,在贵州兴义,此次官方路演的自驾游产业精英举行了“论驾黔西南”的小型论坛,就山地自驾游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当下旅游产业,自驾游需求旺盛。爱驾传媒公关总监陈俊以一组数据证明这一判断:“2015年,中国共有1.34亿辆私家车,自驾出行人次高达23.4亿人次。根据预估,2020年,中国自驾游出行人次将达到60亿。”

陈俊眼里的自驾游现状是:“自驾游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供给侧不足,呈碎片化。”打造自驾游路线,提供完整体验方案。陈俊给出的解决方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整合资源。而是通过评选,挑选出36条短线、中线、长线自驾路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样的评选活动,就要求目的地用实力说话。”陈俊坦言。

自古华山一条道,练好硬功夫便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基础。自驾游的兴起,鞭策旅游目的地以游客体验为出发点,完善旅游链条各个环节。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文建将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归结于充足的客源和留客,将打造自驾游路线称作是“带动山地旅游发展的药引子”。“近年来,贵州后发赶超之力爆发,旅游发展的环境、政策、资金都有保障,短板在于人才。在留客方面,贵州的公共服务要做好接待大量游客到来的准备。”

强势崛起的贵州旅游,广听建言,饱吸经验,以期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后发赶超之力。如果把旅游发展比作一场足球赛,“前半场的精彩在云南,而后半场看点则在贵州。”张文建眼里,贵州旅游前景可期。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蒙睿说:“自驾游是对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种鞭策,因为它串联起了整个旅游链条。要发展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跟上。”旅游卫视麦子优选首席执行官徐航说:“这对目的地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都是一种考验。”

在与会嘉宾看来,自驾游的成熟,是旅游目的地接待水平成熟的标志之一,并围绕这一点为贵州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徐航认为,户外运动是山地旅游的关键发力点。如何普及是贵州当下面临的问题。对此,徐航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立培训机构是一条可行之法。”

“以民宿带动山区居民增收,实现旅游发展红利的共享。”自在客首席运营官蔡晓华提出建议。

如何打造极致产品

9月20日下午,“温江论驾”在成都温江举行,来自评选组委会主任委员、评选意见领袖、中国百强自驾俱乐部的代表与四川成都旅游资源管理方、旅游企业围绕如何打造自驾游极致产品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

极致产品是什么呢?

对此,如家酒店集团民宿平台总经理李论说道,两年前公司已经有这方面的发展,满足基础需要,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新需求。如家2016年新产品是民宿、移动酒店,会推出一个产品叫“定制客房”。他们把所有的移动客房放在国道沿线,放在自驾的中间段或者重点段,就会形成移动酒店的概念,把所有客房集中在一起,让人们有一个可以交流沟通的部落。满足了住,满足了移动,还要满足娱乐、购物的需求,这就是营地。如家即将推出一个营地产品,称之为“如家小镇”,它会在国道沿途、旅游景点依附的地方放一个综合体,一个MALL的概念,在这个地方可以体验到租车、停车场、房车的补给等等,当把这些产品贡献给大家时,一定会是每一条极致路线上最好的归宿点,希望未来如家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宝驾出行联合创始人王梓冰看来,分时租赁覆盖景区,可以让自驾出行更轻松。

王梓冰认为中国出行市场始终呈現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驾车出行。“2014年我们做了宝驾租车,当时宝驾租车在中国出行平台是一个新生儿,当时做的是一个共享出行。我们做轻资产,也就是说让有车的人车尽其用,没车的人有车可用。车主闲置的车可以放到平台上,打开宝驾出行,便可就近搜索到停泊的车,按照时间使用,这样做是希望解决中国私家车中90%的闲置问题,这是车出行市场的乌托邦。”王梓冰说道。

2016年初宝驾租车改为宝驾出行,平台上可以看到长租、短租、P2P租车以及分时租赁。分时租赁是各主机厂的“春天”,有很多自驾游团队和景点找到宝驾出行,宝驾出行是轻资产公司,不做车辆持有的重资产行为,所以平台上的车依旧是大的租赁厂商,在他们平台上可以找到人们想要的各种各样的车型,最重要的是解决车辆使用和车辆停泊的问题,当再出行的时候可以选择一辆车继续前行。“我们也特地研发了现在达到180多款出行要求用APP开关车的自动开关钥匙,这样节约了人力成本,现在不少厂家做分时租赁出行,但是车只能自己维护运营,只能停在自己的停泊车点,而宝驾出行则是将其打通,让所有的车辆共享、出行都能够实现车辆使用最大化,经济实用最实惠。”王梓冰表示。

不过,目前自驾游可能还少一点东西,就是还停留在地面上,“通用航空+露营地,就能让自驾带你飞。”中航爱游客总经理余霄对此解释道,作为企业来说,要做中航爱游客营地,每个营地都做直升机,比如在贵州会把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赤水这些地方做直升机的起降点,希望在贵州能打造一个通用“航空+旅游”的示范基地,在现有贵州省的枢纽机场,加上支线机场,再建二十个通用机场,把全省通用航空联网打通。地面上有二十多条高速公路,但是贵州全是山地,三百公里的高速,开起来并非三个小时就能够到达,怎么办?“我会准备一架直升机,这个时候如果客户还想要有一些极致的体验,即除了驾车的体验之外,我会告诉他再给你三五天的培训课程,能够让你了解飞行的原理,感受飞行的体验,到了第二、三天的时候,在风险可控,安全绝对保证的时候让他们握一握驾驶杆。”余霄说,打造一种极致的产品,也在给客户提供一种意想不到的体验。

告别野蛮生长进入精耕时代

此外,好的产品应该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是让自驾者出行无忧。而这恰恰与上海惠保科技CEO王艺提出的“出行无忧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不谋而合。

nlc202309082314

从2014年12月23日产品正式上线,惠保科技一直在专注做一件事情,怎么样把车保养好、保障好。惠开车“i保养”最早是腾讯、人保、嘉实多共同合作推出的产品,“i保养”的服务网点发展至今,除了三沙市全国的所有地州市都实现了全覆盖,全国超过80%以上的县域和所有的地级市都有“i保养”的服务网点。“当人们在陌生地方自驾游时,万一车坏了,这个时候怎么办?”王艺说,为了解决该问题,他们建立起23000家服务网络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共享平台。例如,当自驾者到了甘孜州的一个小修理厂,如果这家修理厂正好是“i保养”服务网络其中一员,那么就會用检测设备,之后数据会上传到云平台,如果这个车修理工不会修,就会通过云端提供技术支持,会有专业人士指导如何修理。

“我们建立了信用体系,保障大家出行修车不担心被宰,当你们开开心心出去玩的时候,住有如家来保障了,行有一嗨来提供车了,万一车坏了,车的任何问题由‘i保养’来提供保障。”

在一嗨租车执行副总裁蔡礼洪看来,现在应该到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精耕消费升级的时候了。

蔡礼洪直言:“一嗨租车做了十年,其实都是在野蛮生长,我们基本上是买了车开了店,做广告说大家来租车吧。我们没有给别人提供为什么来租车的理由,也没有给别人说318国道一路往西,给消费者一个煽动性的出行场景。”现在,他们希望能够针对每一条线路做研究并匹配推荐一个最合适的车型。比如,要从成都沿着318国道开到拉萨,一嗨租车肯定要推荐马力比较大的适合爬坡的车型,如丰田霸道、沃尔沃XC90等SUV。比如客户去呼伦贝尔大草原,肯定会给他们推荐操控比较好比较精致的车,如路虎极光等车型。如此,消费者的体验会非常好,性价比也会更高,这是接下来一嗨租车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们是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国人很多地方做得非常棒,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不会享受,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影响下一代,既要赚钱也要会生活。”蔡礼洪表示,“会生活”不一定是要花很多钱。国外有很多人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们把生活过得非常精彩,非常有故事,“所以,我希望‘318’这三个数字如果未来要代表很多含义,那么最终是被提升到生活方式的范畴”。

整个旅游行业的需求面临着淡旺季的挑战。诚然,波峰和波谷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但是如果推出的自驾游产品非常有吸引力,那么就会使很多人愿意休年假,而不仅仅是法定的节假日和黄金周出行。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推广普通话的下一篇:关心学校爱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