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2024-09-06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共8篇)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篇一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经向的和纬向的)造成的;而水平运动则起源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自转速度变化的作用称为 “大陆车阀作用”,因而把这一假说称为“大陆车阀假说”。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在研究过程中,他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寻找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真理。因此,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例如,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却招致到会的外国的地质学家们轻蔑一笑的否定。

为了让人们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继续寻找更多的冰川遗迹。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

李四光的这个学术观点在全国地质学会上再次发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的著名的庐山辩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中国的科学家低人一等,外国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带着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情绪到中国来的。因此,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李四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可是,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他干脆把家搬到庐山上,又在庐山脚下建立了一个冰川陈列馆,起名叫“白石陈列馆”(后被国民政府海军炸毁)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冰川研究。

李四光关于冰川的多年研究,收集在1937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由于抗战爆发,10年后才得以出版。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他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的。

B.结构要素、构造地块和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其中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扭动构造体系。

C.在北大地质系,李四光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并创立地质力学,在这期间,他主讲的是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在教学的同时,他从未放松过研究工作。

D.李四光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尽管大量事实摆在眼前,可以佐证这个学术观点,但在当时,外国学者们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

E.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才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他多年的艰苦努力,第一次得到外国科学家公开承认。

⑵ 选文是怎样表现李四光矢志不渝地从事地质力学研究的,请加以简单概述。 (6分)

⑶ 李四光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地质力学研究的?试分项简述。 (6分)

⑷ 有人认为李四光成功于“从不为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所束缚”,“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有人认为他在高校任教,又勤于实践探索,“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8分)

参考答案:

12、(1)AD( E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注意的原因是:“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不光是“此文”。B错在“现已认识的构造体系又可划分为三大主要类型”C错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不是“开始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

(2)① 李四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②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他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③ 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的研究终于得到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3)① 借助实地考察发现验证 ② 撰写论文从事理论研究 ③ 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结集出版专著普及理论

(4)同意前者:(每条2分)① 早在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与研究地质力学,并提出“大陆车阀假说”。 ② 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但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③19世纪以来,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但李四光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④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终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

同意后者:①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2分)② 他能勤于实践探索,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6分)·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10年以后,他不仅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是山谷冰川,并且可划为三次冰期。·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终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篇二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工程勘察中,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 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 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 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 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 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应从工程角度, 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 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如:

(1) 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2) 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 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 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3) 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 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4)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 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 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2 岩土水理性质

2.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 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1) 软化性, 是指岩土体水后, 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 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 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 透水性, 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 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 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 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3) 崩解性, 是指岩浸水湿化后, 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 破坏, 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3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 但不管什么原因, 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3.1.1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 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 (1) 土壤沼泽化、盐渍化, 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2) 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3) 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4) 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 管涌等现象。 (5) 地下洞室充水淹没, 基础上浮, 建筑物失稳。

3.1.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 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 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 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 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 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 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已有较详细的论述, 这里不再重复。

结束语

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水理性质

众所周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对工程勘察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和水压情况对岩土层以及建筑物的重要影响,而工程地质是工程勘察中对岩土层进行的考察和研究,看周围的岩土层是否具有工程施工的可能性。而水文地质有影响着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层结构和变化,岩土层又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水文地质又隶属与工程地质而存在。可见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内容说起,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说明了水文地质对工程勘察的影响和岩土水理性质。

一、内容简单概述

水文地质是主要研究地下水的一门科学。从字面上来看,是研究地下水规则或不规则运动和变化现象的一种学问。对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分布状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地下水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勘察和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水文地质学随着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水文地质不断取得了新发展,逐渐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水文地质学,同时也为各种工程项目施工提供了理论可行性分析。目前,水文地质学已经拥有多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地震研究、环境地质勘探以及地热应用等方面相互渗透,形成了新的发展领域。

工程地质从字面上理解自然与工程有关,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有关工程建筑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层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岩土层的物理、化学变化,岩土层所受力学性质和特点以及对工程建筑稳定性质量的影响等。工程地质与建筑类、采矿类以及水利工程类关系密切,是一门工程地质勘察中技术性学科。

二、区别和联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关系密切,水文地质是工程勘察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又隶属与工程地质。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一)区别

盡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联系紧密,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水文地质主要是调查特定区域内的水环境,通过调查研究水环境,对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和情况、地下径流和地下水排泄方式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程项目勘察需要提供理论指导和更好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抽水试验、示踪法以及长期观察等。而工程地质则主要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工程项目的岩土层结构、性质、受力情况等,来确定地质结构地承载力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的水压问题,从而为建筑工程地基的勘察做良好的准备。

(二)联系

地下水是岩土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岩土层的特性,同时地下水又构成基础工程的基本环境,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令我们担忧的是,在实际的工程勘探往往忽略水文地质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在勘察过程中很少牵涉到水文的参数,因此在工程勘察工作中,人们往往也只是象征性的,对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做出简单的评估,而对复杂的水文特征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设计中往往也忽略了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造成危害,使工程项目中的勘察和设计问题处于难以解决的境地。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工程勘探中要加强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同时还要评价和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层和建筑物的影响,对未来工程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治理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层的破坏影响,切实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三、岩土水理性质分析

一般来讲,岩土水理性质主要是指岩土层与地下水两者相互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各种性质特征。岩土水理性质是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方面,其中岩土的水理性质对岩土的强度和结构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还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工程勘察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岩土的物理性质研究,而忽视了岩土的水理性质,这就导致评价岩土工程地质的内容不够科学和全面,进而影响到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工程建筑的地基安全。另外,结合水也是地下水的一种形式,含量比较少,一般来讲对岩土层的水里性质影响相对较小。地下水能够通过改变岩土层的结构,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要对地下水做全面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量等方面合理评价对岩土层的影响,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岩土层危害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准备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有目的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因素,要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勘察中认真研究地下水对岩土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从而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预防,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隋旺华,孙亚军,刘树才,杨滨滨.“煤矿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03)

[2]于世君.如何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3]祁生文,刘春玲,常中华,翟文龙.玉树Ms7.1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评价[J].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10(11)

[4]董青红,张紫昭.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着力点[J].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05)

4.工程地质作业1答案 篇四

一、选择题

1C2A3D4C5A6A7B8B

9A10D11A12C13A14A15A

二、判断题

1√2√3×4×5×6 √7√8×9×10√

三、简答题

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3、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将岩石分为5大类,分别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4、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5、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四、论述题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所决定的。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5.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篇五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转换断层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6分)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五、论述题(15´)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1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 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地幔、地核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等、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伟晶岩

4、三叠、侏罗、白垩、T、J、K

5、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6、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7、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四、简答题(共计13分)1.略(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答:1.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洋中脊向两侧,基岩的风化程度有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地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2分)

2.洋中脊两侧磁条带的对称分布,正、逆向磁性异常的有规律的分布。(2分)3.洋中脊两侧地层分布的对称性,由洋中脊向两侧地层由新到老分布,最老的地层不早于2亿年。(3分)

五、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5分)

答: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4分)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5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

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6分)

第2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角度不整合

2、断层

3、磨拉石建造

4、背斜

5、沉积相

6、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2、按照板块活动的力学性质,板块边界接触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3、1968年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六大板块。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0、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11、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2、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13、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14、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15、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16、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类矿床_________。

A、内生矿床 B、变质矿床 C、接触交代型矿床 D、淋积型矿

17、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8、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四、简答题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7分)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7分)

五、综述题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2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

2.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3.磨拉石建造:是地层由海相转化为陆相后(2分),在山间盆地、山前盆地等地形成的一套陆相的砾岩、砂岩沉积(2分)。

4.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地层较年轻(2分)的褶皱。

5、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

8、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三叠、侏罗、白垩T、J、K

2、拉张型、汇聚型、剪切型

3、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4、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6、断裂、地震波、震级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B 2.A 3.C 4.D 5.A 6.A 7.C 8.D 9.A 10.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19.C 20.C

四、简答题 1.略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7分)答: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3’)

1.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2.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3.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4’)

五、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14分)

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

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第3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一、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

1、角度不整合

2、断层

3、指相化石

4、背斜

5、沉积相

6、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2、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3、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___________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___________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___________,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___________。也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而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2、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4、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5、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6、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

弱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7、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8、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9、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恐龙的全部灭绝发生于哪个时代____________。

A、奥陶纪 B、第三纪 C、白垩纪 D、寒武纪

四、问答题(共28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8分)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第3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次解释(4分×8共计32分)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

2.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3.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2分),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2分)。

4.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地层较年轻(2分)的褶皱。

5、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

8、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三叠、侏罗、白垩、T、J、K

2、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3、标准、标准、旋回、旋回、环境、环境

4、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6、断裂、地震波、震级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B 2.A 3.C 4.D 5.A 6.A 7.C 8.D 9.A 10.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19.C 20.C

四、问答题(共28分)1.略(8分)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答: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

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3’)

4.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3’)5.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2’)6.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2’)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

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第4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 2.整合接触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岩层走向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7、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8、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9、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10、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11、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12、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13、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14、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10、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8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8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五、论述题(10分)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4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新近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整和接触: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渐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缺失。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积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剥蚀。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 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2分),分布最广的化石(2分)的化石。5.岩石圈:地壳(2分)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2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岩层走向:走向线指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走向指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表明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地幔、地核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伟晶岩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6、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7、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四、简答题(共计18分)1.略(8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

五、论述题(10分)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

答: 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

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3分)

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3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4分)

第5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岩石 2.晶质体 3.古登堡面 4.指相化石 5.类质同像 6.地层层序律 7.背斜 8.气孔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8、逆断层

9、地堑

10、平移断层

11、海退层位

12、角度不整合

13、构造盆地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3.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第5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 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 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

3.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

5.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7.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8.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整个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2.各地上古生界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对比较稳定。

3.各地岩相变化不大,一般说来,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故属于海陆交互成煤相地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二叠系全部为陆相,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逐渐变为红色岩层,植物化石减少,煤层绝迹,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较大。说明由沼泽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内陆盆地相转变。4.上古生界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C2 与O2 之间呈普遍的明显的平行不整合,说明中间有一长期沉积间断。5.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矿产,首先是丰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之下,中奥陶纪灰岩侵蚀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铝土、粘土或铁矿。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答案(略)(6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

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答:

大洋中脊实地勘测,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一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的对称性的特点,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思考。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大洋中脊向两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形成以大洋中脊为中心、两侧地质现象对称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应该同大洋中脊及洋壳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古地磁学:用精密仪器可以测定岩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据以确定古地磁极的位置及强度、追溯地球磁场变化的历史和确定岩石的年代。1.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2.海沟是陆壳和洋壳交叉重叠的复杂地带。3.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洋脊是岩石圈的张裂带和地下岩浆涌出口,如果这种作用继续进行,岩石圈是不是会拉开?越来越多的岩浆流到哪里去?海沟(或贝尼奥夫带)是岩石圈的挤压带,如果这种作用继续下去,岩石圈将会缩短到什么程度?深海沉积物既薄而又年轻,如果深海沉积速度以每100 年1mm 计,从太古代至今,应该有30km 以上的厚度,但实际上只有几

十、几百米的厚度,这是因为什么?凡此种种,如果按照传统的地质学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大洋壳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1960-1962 年,赫斯(H.H.Hess)和迪茨(R.S.Deitz)首先提出一种理论,叫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较高;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

大洋中脊两侧向外扩张速度(半速度)大约为每年1-2cm,有的可达3-8cm;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或贝尼奥夫带;向大陆壳下面倾斜插入的大洋壳,由于远离中脊,温度已经变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分也被带入深部,形成海沟低热流值带;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热作用,再加上强大的摩擦,在大约深150-200km 处,导致大洋壳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及挥发成分的强大内压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携带大量热能上升,因此在海沟向陆一侧一定距离处形成高热流值;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这些火山喷出的岩浆,由于混入了硅铝层(沉积物,大陆壳重熔物质)的成分,因此经常是属于中性的安山岩质(在环太平洋区安山岩出露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大洋壳俯冲带,由于其下部逐渐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贝尼奥夫带又称为大洋壳消亡带。

海底扩张说对于许多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它提出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地表总面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既然有一部分洋壳不断

新生和扩张,那就必然有一部分洋壳逐渐消亡。这一过程大约需2 亿年。这就是在洋底未发现年龄比这更老的岩石的缘故。

第6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三、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片麻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14、正断层

15、地垒

16、转换断层

17、海侵层位

18、平行不整合

19、穹隆构造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6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

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第7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四、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岩石 2.晶质体 3.古登堡面 4.指相化石 5.类质同像 6.地层层序律 7.背斜 8.气孔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6、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17、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8、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19、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20、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在较老岩块出露于较年轻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21、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22、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类矿床_________。

A、内生矿床 B、变质矿床 C、接触交代型矿床 D、淋积型矿床

23、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24、下列哪一类矿物是粘土矿物_________。

A、高岭石 B、方解石 C、石榴子石 D、黄铁矿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人类出现的时代是_____。

A、第三纪 B、第四纪 C、震旦纪 D、二叠纪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4、金刚石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7 C、8 D、10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6、橄榄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煌斑岩脉属于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3.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第7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2.晶质体: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3.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

5.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7.背斜: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

8.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二、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B 2.A 3.C4.D 5.A 6.A 7.C 8.D 9.A 10.C 11.B 12.B 13.A 14.D 15.A 16.A 17.B 18.A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整个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2.各地上古生界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至一千四、五百米,相对比较稳定。

3.各地岩相变化不大,一般说来,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砂页岩和灰岩夹煤层,灰岩厚度很小,富含海生动物化石,故属于海陆交互成煤相地层,总厚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二叠系全部为陆相,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逐渐变为红色岩层,植物化石减少,煤层绝迹,有的含有石膏,厚度也较大。说明由沼泽盆地成煤相向半干燥和干燥内陆盆地相转变。4.上古生界下伏地层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C2 与O2 之间呈普遍的明显的平行不整合,说明中间有一长期沉积间断。5.上古生界含有很多矿产,首先是丰富的煤炭。其次,是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之下,中奥陶纪灰岩侵蚀面之上,往往富集有铝土、粘土或铁矿。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答案(略)(6分)

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

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阐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证据和主要的思想理论。(14分)

答:大洋中脊实地勘测,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一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第三,地震波的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大洋中脊两侧的地质特征的对称性的特点,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和思考。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大洋中脊向两侧,基岩风化程度有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沉积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形成以大洋中脊为中心、两侧地质现象对称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应该同大洋中脊及洋壳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古地磁学:用精密仪器可以测定岩石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大小,并可据以确定古地磁极的位置及强度、追溯地球磁场变化的历史和确定岩石的年代。1.海沟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2.海沟是陆壳和洋壳交叉重叠的复杂地带。3.海沟是不对称的地热流异常区

洋脊是岩石圈的张裂带和地下岩浆涌出口,如果这种作用继续进行,岩石圈是不是会拉开?越来越多的岩浆流到哪里去?海沟(或贝尼奥夫带)是岩石圈的挤压带,如果这种作用继续下去,岩石圈将会缩短到什么程度?深海沉积物既薄而又年轻,如果深海沉积速度以每100 年1mm 计,从太古代至今,应该有30km 以上的厚度,但实际上只有几

十、几百米的厚度,这是因为什么?凡此种种,如果按照传统的地质学理论是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大洋壳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1960-1962 年,赫斯(H.H.Hess)和迪茨(R.S.Deitz)首先提出一种理论,叫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密度较小的大洋壳浮在密度较大的地幔软流圈之上;由于地幔温度的不均一性,导致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一性,从而在地幔或软流圈中引起物质的对流,形成若干环流;在两个向上环流的地方,使大洋壳受到拉张作用,形成大洋中脊,中脊被拉开形成两排脊峰和中间谷,来自地幔的岩浆不断从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所以大洋中脊又叫生长脊,温度和热流值都较高;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环流不断向两侧推开,也就是如传送带一样不断向两侧扩张,因此就产生了地磁异常条带在大洋中脊两旁有规律的排列以及洋壳年龄离洋脊越远越老的现象;

大洋中脊两侧向外扩张速度(半速度)大约为每年1-2cm,有的可达3-8cm;在向下环流的地方,或在不断扩张的大洋壳与大陆壳相遇的地方,由于前者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向大陆壳下俯冲,形成海沟或贝尼奥夫带;向大陆壳下面倾斜插入的大洋壳,由于远离中脊,温度已经变冷,同时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分也被带入深部,形成海沟低热流值带;另一方面,由于深部地热作用,再加上强大的摩擦,在大约深150-200km 处,导致大洋壳局部或全部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及挥发成分的强大内压促使其向上侵入,并携带大量热能上升,因此在海沟向陆一侧一定距离处形成高热流值;同时,来自地幔的、以及混杂了重熔陆壳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和岛弧;这些火山喷出的岩浆,由于混入了硅铝层(沉积物,大陆壳重熔物质)的成分,因此经常是属于中性的安山岩质(在环太平洋区安山岩出露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大洋壳俯冲带,由于其下部逐渐熔化、混合而消亡,所以贝尼奥夫带又称为大洋壳消亡带。

海底扩张说对于许多海底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特征,都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特别是它提出一种崭新的思想,即大洋壳不是固定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经

历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地表总面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既然有一部分洋壳不断新生和扩张,那就必然有一部分洋壳逐渐消亡。这一过程大约需2 亿年。这就是在洋底未发现年龄比这更老的岩石的缘故。

第8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五、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矿物 7.向斜 8.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25、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6、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27、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28、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29、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30、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31、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32、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3、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2.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8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

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1.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答: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

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第9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

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河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26、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7、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28、同沉积褶皱:指在岩层形成过程中即产生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29、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30、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二、选择题(30个)

1、地球的形状为()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4、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5、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6、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7、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8、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

9、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10、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

12、花岗岩属于()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13、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38

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

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

14、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A、升浪带;B、破浪带;C、碎浪带;D、冲浪带。

15、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

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

16、燕山构造阶段属于()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17、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18、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

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9、大陆地壳由()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20、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

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

21、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有关

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

22、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3、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

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鲕粒;D、团粒。

24、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A、泻湖;B、海岸沙丘;C、后滨;D、前滨;E、近滨。

25、中生代包括()

A、二叠纪;B、三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

26、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

26、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

A、石炭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27、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A、走向;B、厚度;C、倾向;D、倾角。

28、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

A、断层面;B、断盘;C、位移;D、倾角。

29、含油气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有()A、背斜带;B、隆起;C、坳陷;D、斜坡。30、重力流的形成条件包括()

A、一定的深度;B、物源条件;C、触发机制;D、滞水环境。

1、D;

2、A;

3、B;

4、B;

5、A;

6、D;

7、C;

8、C;

9、D;

10、C;

11、A;

12、A;

13、A;

14、B;

15、C;

16、B;

17、D;

18、BCD;

19、AB;20、ABCD;

21、BC;

22、ABCD;

23、ABCD;

24、BCDE;

25、BCD;

26、ABC;

27、ACD;

28、ABC;

29、BCD;30、BCD;

三、判断题(30个)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

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

5、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6、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

7、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8、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9、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

10、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12、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13、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

14、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15、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

16、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

17、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8、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9、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20、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

21、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

22、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0.25~0.5mm的碎屑颗粒为中砂。

23、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

24、冲积扇相沉积物一般分选磨圆都很差。

25、咸湖是指盐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泊。

26、根据PH值,海水属弱碱性介质。

27、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

28、白垩纪的代号为T。

29、火山喷发物的原始产状大都是倾斜的。

30、穹隆构造在平面上呈现中心为老岩层,四周为年轻岩层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四、填空题(90个空)

1、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___________和与之平行的___________。

6、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

10、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14、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

16、河流相根据环境河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__________四个亚相。

17、按湖水深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碎屑型湖泊相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个亚相。

18、盖洛韦关于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个次级环境。

20、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按海洋潮汐作用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褶曲的基本形态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4、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四类。

25、含油气盆地内部的一级构造单元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板块间的分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

1、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2、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3、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4、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

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5、高压低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

6、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7、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8、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9、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

10、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11、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

12、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

13、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

14、泥石流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余沉积;

15、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16、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

17、湖泊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

18、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19、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20、泻湖亚相,潮坪亚相,障壁岛亚相;

21、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22、背斜,向斜;

23、张节理,剪节理;

24、正断层,逆断层;

25、隆起,坳陷,斜坡;

26、海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

五、简答题(9个)

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

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5、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压实作用

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2、胶结作用

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6、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7、列举陆源碎屑岩的类型并说明其粒度含量标准。

答: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碎屑岩中粒度为2~0.lmm的陆源碎屑含量大于50%者称为砂岩。碎屑岩中粉砂级碎屑(粒度0.05~0.005mm)占50%以上者叫粉砂岩。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0.005mm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

8、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答: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边滩或心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又称为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所组成的垂向剖面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称之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9、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答: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10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34、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5、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36、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3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38、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39、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40、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1、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2、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

C.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43、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平卧褶皱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弱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44、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类矿床_________。

A、内生矿床 B、变质矿床 C、接触交代型矿床 D、淋积型矿床

13、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5、下列哪一类岩石不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断层角砾岩 C、糜棱岩 D、碎裂岩

17、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1.角度不整合:不整合的一种类型,(1分)由于构造运动使不整合面的上、下两部分地层的地层产状不平行(1分),二者之间有一个交角的地层接触关系(2分)。

2.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3分)的断裂(1分)。

4.背斜:是一种褶皱构造,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核部地层较老(2分),两翼

地层较年轻(2分)的褶皱。

5、沉积相:根据沉积地层的颜色、沉积物的矿物成分、颗粒粗细、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种类等进行岩相分析,从而恢复古环境(2分),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地层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大类(2分)。

7、倒转褶皱:是指褶皱的一翼地层倒转(2分),而另外一翼地层正常的褶皱(2分)。

8、地层倾向:沿着地层斜面与地层走向垂直(2分)所引的线叫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2分)。

2.整和接触: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渐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缺失。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积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剥蚀。

8.岩层走向:走向线指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岩层层面上的任意一条水平线)。走向指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表明岩层的水平延伸方向。

1. 岩石: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各种岩石。

3.古登堡面:在2900km 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由13.32km/s 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至此则完全消失。这个面称古登堡不连续面。

4.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或化石群,称指相化石或指相化石群。5.类质同像:所谓类质同像是指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6.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8.气孔构造:熔浆喷出地表,压力骤减,大量气体从中迅速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孔洞,称气孔构造。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20、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1、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23、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等、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伟晶岩

8、三叠、侏罗、白垩、T、J、K

9、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2、按照板块活动的力学性质,板块边界接触类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4、1968年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_____六大板块。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 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 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 表示。

2、拉张型、汇聚型、剪切型

3、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4、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6、断裂、地震波、震级

五、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4分)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5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6分)

五、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理论。

板块构造说认为,1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2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3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

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2.简述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0分)答: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

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3’)

7.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3’)8.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2’)9.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2’)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矿物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矿物成分的不同点?(6分)答:上表反映了沉积岩在矿物成分上不同于火成岩的主要特征: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以及钙长石等,因极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极少见(2´);

还有些是在沉积岩和火成岩中都出现的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磁铁矿等),但石英和白云母等在沉积岩中明显增多,因为这两种矿物最不易化学分解,所以在沉积岩中便相对富集(2´);

另有些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有机质等)是一般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的矿物,这样的矿物都是些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稳定矿物(2´)。

2.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第11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显生宙划分为 代、代和 代。1.古生、中生、新生;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 冰川和 冰川两个基本类型。2.大陆、山岳;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 纪。4.石炭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 岸进行侵蚀,在 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5.凹、凸;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6.重力能、地热能、地球旋转能;

7.海洋环境可分为 带、带、带和 带。7.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 三种。8.悬运、推运、跃运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变质作用:地表以下一定环境中的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结构、构造或物质成分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2.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

3.层间水: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层间水; 4.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形或变位所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5.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冲积物: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

7.潮汐: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8.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

9.泻湖:砂咀与砂坝的伸长,常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

10.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

6.采油地质工中级工 题目中带答案 篇六

1. 一般变质作用往往不会改变原岩的(A)。

(A)主要化学成分(B)主要矿物成分(C)结构(D)构造 2. 按矿物成分划分,碳酸盐岩可分为(C)两种基本类型。

(A)石灰岩和灰云岩(B)灰云岩和白云岩(C)石灰岩和白云岩(D)泥云岩和泥灰岩

3. 根据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断层分为(A)三大类。

(A)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B)正断层、逆断层、直立断层(C)正断层、直立断层、平移断层(D)逆断层、直立断层、平移断层

4. 根据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将油层水分为(A)两种类型。

(A)底水和边水(B)上层水和下层水(C)吸附水和自由水(D)边水和夹层水 5. 在油田范围内的非油层水,根据它们与油层的相对位置,分为(B)。

(A)底水和边水(B)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C)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D)底水、边水和自由水

6. 油气外边界范围内,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称为(C)。(A)边水(B)上层水(C)底水(D)下层水 7. 下列不能作为盖层的是(C)。

(A)泥岩(B)致密灰岩(C)疏松砂岩(D)白云岩 8. 圈闭的大小主要由其(A)确定。

(A)有效容积(B)储层的有效厚度(C)储层的有效孔隙度(D)闭合高度 9. 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属于(B)油气藏。(A)不整合(B)地层(C)礁型(D)背斜 1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A)油气藏。

(A)不整合(B)岩性(C)礁型(D)刺穿 11.油气在圈闭中聚集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A)。

(A)油气聚集(B)油气运移(C)初次运移(D)二次运移

12.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在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D)

(A)油藏、空圈闭、油气藏(B)油藏、油气藏、空圈闭(C)空圈闭、油藏、油气藏(D)油气藏、油藏、空圈闭

13.一个油气层内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称为油气田的(A)。

(A)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剩余可采储量

14.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力的储层中石油的总量称为(B)

(A)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剩余可采储量 15.剩余可采储量是指(C)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A)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剩余储量

16.在现代工艺技术和条件下,从储集层所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称为(C)。

(A)储量(B)地质储量(C)可采储量(D)剩余可采储量 17.一级储量又称为(C)。

(A)远景后备储量(B)基本探明储量(C)已探明储量(D)地质储量 18.一级储量(A)。

(A)可直接提供开发使用,也称工业储量。(B)编制开发方案时,仍需补充适当的详探井、资料井。(C)不能作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的依据(D)是从储油层中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19.二级储量又称为(B)。

(A)远景后备储量(B)基本探明储量(C)已探明储量(D)地质储量 20.二级储量(B)。

(A)可直接提供开发使用,也称工业储量。

(B)编制开发方案时,仍需补充适当的详探井、资料井。(C)不能作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的依据(D)是从储油层中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1.三级储量又称为(A)。

(A)远景后备储量(B)基本探明储量(C)已探明储量(D)地质储量 22.三级储量(C)。

(A)可直接提供开发使用

(B)补充适当的详探井、资料井后,可提供开发使用(C)不能作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的依据(D)是从储油层中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石油地质储量容积法N=100Ah¢(1-SWi)ρ0/Boi中,¢代表(B)。

(A)平均有效厚度(B)平均有效孔隙度(C)平均束缚水饱和度(D)含油面积 24.石油地质储量容积法N=100Ah¢(1-SWi)ρ0/Boi中,A代表(D)。

(A)原油地质储量(B)平均有效厚度(C)平均有效孔隙度(D)含油面积 25.石油地质储量容积法N=100Ah¢(1-SWi)ρ0/Boi中,Boi代表(D)。

(A)平均有限厚度(B)平均有效孔隙度(C)平均束缚水饱和度(D)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26.(B)是指岩层在空间水平的延伸方向。

(A)倾向(B)走向(C)走向线(D)倾斜线 27.(D)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

(A)岩层的走向(B)岩层的倾向(C)岩层的倾角(D)岩层的产状 28.(C)是指岩层层面倾斜的方向。

(A)倾角(B)走向(C)倾向(D)倾斜线

29.对于岩层的产状,地质学上用(C)三个要素来表示。

(A)水平线、倾斜线、夹角(B)走向线、倾斜线、夹角(C)走向、倾向、倾角(D)走向线、倾斜线、倾角

30.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地壳中的沉积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波状弯曲形状,并保持岩层的 连续性的构造称为(B)。(A)褶曲(B)褶皱(C)向斜(D)背斜 31.向斜与背斜的区别:(C)。

(A)岩层向上拱起,两翼岩层相向倾斜(B)岩层向下凹,两翼岩层相向倾斜(C)岩层向上拱起,两翼岩层相背倾斜(D)岩层向下凹,两翼岩层相背倾斜 32.背斜构造是岩层变形后形成的一个(D)的弯曲。

(A)向上断裂(B)向下断裂(C)向下凹下(D)向上拱起 33.背斜岩层()弯曲,()部分由较老地层组成,(A)由较新地层组成,并成对出 现。

(A)向上,中心,两侧(B)向上,两侧,中心(C)向下,中心,两侧(D)向下,两侧,中心

34.向斜构造的岩层形态为(C)。

(A)倾斜(B)水平(C)向下凹下(D)向上拱起

35.岩石受力后遭破坏,发生(D)变形使岩石丧失了其连续性、完整性,即形成了断裂构 造。

(A)弹性(B)塑 性(C)刚性(D)脆性 36.断裂构造可分为()和(C)两大类。

(A)张裂缝、剪裂缝(B)裂缝、节理(C)裂缝、断层(D)正断层、逆断层 37.裂缝是指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A)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A)没有(B)有(C)不清(D)一定有 38.正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相对(A)。

(A)下降,上升(B)稳定,下降(C)上升,下降(D)上升,稳定 39.圈闭的三要素是(C)。

(A)生油层、储集层、盖层(B)生油层、运移通道、储集层(C)储集层、盖层、遮挡物(D)运移通道、储集层、遮挡物

40.石油和天然气90%以上都储集在(C)中。

(A)火山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 41.下列哪种岩层可以作为盖层(D)。

(A)砂岩(B)碳酸盐岩(C)砾岩(D)石膏层 42.下列哪种岩层不能作为储集层(C)。

(A)砂岩(B)砾岩(C)泥岩(D)碳酸盐岩 43.根据圈闭成因分类,哪种圈闭属于构造圈闭(B)。

(A)古潜山(B)断层圈闭(C)透镜体圈闭(D)地层超覆 44.根据圈闭成因分类,哪种圈闭属于地层圈闭(A)。(A)古潜山(B)断层圈闭(C)透镜体圈闭(D)背斜 45.根据圈闭成因分类,哪种圈闭属于岩性圈闭(D)。(A)古潜山(B)背斜(C)断层(D)透镜体

46.根据圈闭成因分类,哪种圈闭不属于地层圈闭(D)。

(A)地层不整合(B)地层超覆不整合(C)古潜山圈闭(D)岩性透镜体圈闭

47.油气是指在()圈闭中,具有()压力系统,(D)油水界面的油气藏。

(A)不同,同一,同一(B)同一,不同,同一(C)同一,同一,不同(D)同一,同一,同一

48.同一背斜中有三个储集层,而且相互分隔,不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组成三个圈闭,构成(B)油藏。(A)一个(B)三个(C)二个(D)四个

49.如果一个油气藏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开采油气的投资(C)采出油气的经济价值,它就 称为工业性油气藏。(A)高于(B)等于(C)低于(D)不一定

50.所谓油气藏是指在(A)圈闭中,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同一油水界面的油气聚集。(A)一个(B)两个(C)三个(D)多个

51.含油边缘是指油和水的外部分界线,也就是油、水界面与储油层()的交线,在此 界线之外没有(C)。(A)顶面,水(B)底面,水(C)顶面,油(D)底面,油 52.油气藏(D)所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油气面积。

(A)含水边缘(B)油水界面(C)气顶边缘(D)含油边缘 53.油气藏的高度是从(B)的垂直距离。

(A)顶点到油、气界面(B)顶点到油、水界面(C)油、气界面到油、水界面(D)顶点到含油边缘

54.有效孔隙是指岩石中(B)孔隙半径大于10-4 mm的孔隙。

(A)全部(B)互相连通(C)不连通(D)裂缝 55.绝对孔隙度是岩石的(A)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

55.绝对孔隙度是岩石的(A)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A)总孔隙(B)有效孔隙(C)无效孔隙(D)孔隙 56.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D)。

(A)直立褶曲和斜歪褶曲(B)长轴褶曲和短轴褶曲(C)直立褶曲和平卧褶曲(D)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

57.石油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液态(B)气态(C)固态(D)气-液混合态

58.由一系列倾向相同的逆断层相邻产出,且每个断层的上盘为相邻的另一断层的下盘,这 种断层组合类型为(D)。(A)阶梯状断层(B)地堑(C)地垒(D)叠瓦构造 59.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B)。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直立断层 60.在成分上和相态上,石油是复杂的(D)。(A)元素(B)氧化物(C)烃类(D)混合物 61.石油的成分以(C)为主。

(A)含氮化合物(B)硫氧化合物(C)烃类(D)有机金属化合物 62.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产出的天然气称为(A)。(A)气顶气(B)气藏气(C)凝析气(D)游离气 63.石油的馏分包括(B)。

(A)烃类、非烃类、微量元素等(B)石油气、汽油、煤油(C)正构烷烃、芳烃、含氮化合物等(D)异构烷烃、环烷烃、硫氧化合物等 64.通常把密度为(D)g/cm3 的石油称为重质油。(A)〈0.2(B)0.2-0.3(C)0.5-0.85(D)>0.9 65.在常温常压下,不能以气态存在的烃类是(C)。(A)甲烷(B)丁烷(C)辛烷(D)异丁烷 66.衡量岩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参数是(B)。

(A)孔隙性、溶解性(B)孔隙度、渗透率(C)溶解性、渗透性(D)有效孔隙、总孔隙

67.在多孔介质中,存在有多相流体通过时,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为(C)。(A)绝对渗透率(B)相对渗透率(C)有效渗透率(D)储层渗透性 68.石油地质常按岩石类型把储集层分为(C)和其它岩类储集层三类。

(A)碎屑岩储集层、岩浆岩储集层(B)碎屑岩储集层、变质岩储集层(C)碎屑岩储集层、碳酸岩盐储集层(D)粘土岩储集层、碳酸岩盐储集层

69.根据储层有效孔隙度的大小,将储集层物性划分为五类,有效孔隙度为(B)的储集层 可划分为中等物性储集层。(A)5%-10%(B)10%-15%(C)15%-20%(D)20%-25% 70.构造型油气田分背斜型和(C)油气田。

(A)礁型(B)不整合和岩性尖灭(C)断层型(D)复合型 71.石油的二次运移主要发生在(C)中。

(A)盖层(B)生油层(C)储集层(D)盐层 72.圈闭是(B)中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A)生油层(B)储集层(C)盖层(D)岩层 73.不整合圈闭属于(B)的一种。(A)构造圈闭(B)地层圈闭(C)水动力圈闭(D)复合圈闭 74.根据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将圈闭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A)。

(A)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B)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复合圈闭(C)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断层圈闭(D)断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 75.圈闭的基本要素是(C)。

(A)生油层、封闭条件(B)盖层、封闭条件(C)储集层、封闭条件(D)生油层、盖层 76.油气藏可分为(C)四大类。

(A)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B)背斜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C)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D)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刺穿油气藏、复合油气藏 77.油气藏的大小通常用(B)来表示。

(A)油气柱高度(B)储量(C)含油边界(D)含油面积 78.构造油气藏可分为四个亚类,即(D)。

(A)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刺穿油气藏(B)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刺穿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

(C)背斜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D)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刺穿油气藏 79.下列属于构造油气藏的是(B)。

(A)不整合油气藏(B)刺穿油气藏(C)礁型油气藏(D)潜山型油气藏 80.下列不属于构造油气藏的是(A)。

(A)不整合油气藏(B)裂缝性背斜油气藏(C)背斜油气藏(D)断层油气藏 81.岩石总的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C(A)孔隙度(B)有效孔隙度(C)绝对孔隙度(D)有效孔隙体积 82.沉积条件不同,不同油层或同一油层不同部位孔隙度()。B(A)相同(B)不同(C)平均(D)无差异 83.砂岩的孔隙度大致在()之间。D(A)0.15~0.2(B)0.15~0.25(C)0.15~0.3(D)0.15~0.35 84.计算油、气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通常用()。C(A)绝对孔隙度(B)孔隙体积(C)有效孔隙度(D)岩石总孔隙体积 85.油层砂岩是由很多()的孔隙组成的。A(A)相互连通(B)互不连通(C)错综复杂(D)分布不均 86.油层岩石孔隙度大,就表明它()可能比较多。D(A)厚度(B)岩石裂缝(C)砂岩(D)储藏油

87.由于()条件不同,不同油层或同一油层不同部位其孔隙度是不一样的。A(A)沉积(B)生成(C)储油(D)聚集 88.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B(A)渗透率(B)渗透性(C)孔隙度(D)流通性 89.()是评价一个油层好坏的重要指标。A(A)渗透率(B)渗透(C)孔隙度(D)孔隙体积 90.在油、气、水三相共存时则()=1。D(A)So(B)Sw(C)Sg(D)So+Sw+Sg 91.纯油层中所含有的水,称为()。B(A)地面水(B)束缚水(C)采出水(D)注入水 92.如果油层孔隙中只存在油、水两相时,则So+Sw=()。A(A)1(B)2(C)3(D)4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93.不同的油层,由于岩石和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运移条件不同,因而束缚水的饱和度也 相差很大,一般在()之间。B(A)10%~30%(B)20%~50%(C)25%~55%(D)35%~45%

7.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篇七

1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基础工程建设各阶段所需地质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有关的地质资料、图件、并结合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1.1能识别常见矿物、岩石,并知道其物理力学性质;

1.1.2能辨认一般的地质构造现象,并知道其对工程构造物的影响;

1.1.3能够阅读常用的地质图件,并应用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

1.1.4能识别和判断工程所在区域的各种地貌形态

1.1.5在工程设计、施工中能预防、发现常见的工程地质病害,并会处理;

1.1.6能辨认和分析常见土的类别,会进行土工试验和换算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1.7知道地下水的分类和性质,并能预防其对工程的危害;

1.1.8会检测和计算地下水渗透速度、流量、水位变化等,并能应用于基础工程设计、施工中。

1.2素质培养目标

1.2.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

1.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3培养学生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1.2.4培养学生适应、创新能力

2课程内容及要求

3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达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才能具备突出的实践技能。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把略显枯燥的理论掌握的扎实,又能灵活的应用于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课程组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很多尝试。

3.1教学方法

3.1.1启发式教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中经常会被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土的强度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工程上那些问题涉及到土的强度,学生会举出大量的例子,当然很多不到点子上,这时候老师再总结,然后引入正题,怎样应用土的强度计算问题。可以轻松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针对一些简单易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读、去想.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很快能够抓住重点,掌握中心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1.2案例教学法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教师收集的大量案例,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论去分析。例如地质图阅读部分,事先老师把各种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怎么表现介绍给大家,然后老师提供给学生某些地区的地质图,让他们自己阅读,说出地质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会主动把所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应用。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3.1.3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是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合二为一,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是老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工作过程的艰辛与乐趣。采用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紧密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一边分析讲解、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动手练习、讲练结合,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轻松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识别矿物和岩石这一环节,对照实际的矿物和岩石,讲解他们的鉴定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对其他的标本做鉴定,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3.1.4比拟教学法

比拟法,就是将课程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或术语用简单易懂的事件来比喻,把抽象的知识通俗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地质年代时,把中国历史的纪年法和朝代的划分法比作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同学会在轻松愉快中通过回忆中国历史知道了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3.1.5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完成。例如在土的工程分类中,课后给同学不同的虚拟的检测数据,让他们自己根据《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分类方法去划分不同数据对应的土的类别,下节课检查评判。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动起来,不会去互相抄袭。

3.2教学手段

3.2.1利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些枯燥的地质学知识展示给同学。

3.2.2利用各种标本、模型、挂图作为教具,把很难见到的地质条件搬到课堂,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最后付诸于实践。

3.2.3采用板书和课件教学相结合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4利用野外实际情景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自然环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能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

8.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 篇八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对策指施

引言:现代化工程建设一项关键程序为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勘察,而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本文重点对城市弃土弃渣堆填区工程地质勘察面临的参数取值和沉降变形评价问题以及城市区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的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识别困难等问题,探讨了所临问题的应对之策,进而对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近年来,作为直辖以来的重庆,城市建设迅速,其主城区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以侏罗系红色地层为主,由于地形上的起伏不平,工程建设时需挖山填沟,往往将弃土弃渣随意堆填在一些尚未开发建设区域的地势低洼处,堆填体方量大,范围广,厚度大,一般厚度可达20~80m,并在部分区段形成填土高边坡,高度可达20~60m。随意堆填的深厚填土成分以砂、泥岩碎块石为主,部分渣体也会夹有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等,块碎石粒径变化大,填土成分复杂,均匀性差,多呈松散状态,孔隙率高,具湿陷性。在这些填土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填土的性质的不确定性让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程地质问题。

一方面是填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所需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和科学的问题,高填边坡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清除原坡面的残坡积土并分层压实,这类高填边坡存在沿原岩土界面整体滑移破坏的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边坡稳定性评价时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由于室内试验不具操作性而室外测试又因其成分复杂,性质差异大,使得测试成果数据变异性大,分析统计困难,无法提供依据充分的参数值,常常依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提出,这类经验值随意性较大,往往不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导致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差可信度低。

另外一方面则是深厚填土的沉降变形评价问题,填方体在堆填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压实,只是在后期上层填土堆填施工中进行了分层碾压和强夯处理。填土的沉降固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造成的影响要在多年后才会表现出来。填土在压实初期由于岩石尚未完全风化,碎块石紧密接触,可类比卵石土,硬度大,紧密接触时其承载力高,压缩性低,但砂泥岩块碎石受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后,最终会风化成粘土或砂质粘土,其承载力必将大幅度降低,压缩性增大,从而引起地面沉降,特别容易形成差异沉降。这类沉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目前尚无统一和权威的定论。

針对上述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填方体的长期监测,通过建立多场地长时间监测系统,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反分析演算填方体的变形破坏及沉降变形过程,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并获取特征参数,以用于今后的填土工程地质评价。

二、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城市化大规模的建设让能开发的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而外迁的一些老工业厂矿区则为城市开发解了燃眉之急,但这些工矿场地往往土壤污染严重,开发为住宅或商业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一般而言工程建设前场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一就是需做专门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前可通过收集工矿企业生产活动情况和历史变迁过程资料,了解其所在场地存在的基本污染物和污染源,了解场地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但由于一些老工矿企业生产年代久远,建设初期的原始资料缺乏,厂矿周边环境又随着城市建设而不断变迁,造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为水文地质勘察提出了不少挑战。

首先工矿企业场地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识别困难,特别是钢铁厂、化工厂和纺织企业等场地区土壤化学成分多而复杂,排污地下管道交织老旧,常有渗漏现象,地表雨水下渗和污水泄渗后对地下水常造成严重污染,使得地下水的污染成分识别和污染源的准确定位十分困难。

其次城市建设不断地改造着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查明制造了较大困难。随着市政道路、大型广场及住宅小区等的沥青路面及水泥硬化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致使原有自然裸露的地表大面积被隐埋,造成地表径流量增加,地表水大量流失,以往降水分散向地下补给的情形不复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净化平衡状态,显著增加的却是雨污水的集中排放,局部土壤的污染成分富集,形成新的污染源,地下水质逐步恶化,使得水文地质勘察中准确查明因周边环境改变而造成较大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的难度加大。

遵循基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与采样、室外室内测试以及监测的技术程序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基本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勘察过程应分阶段进行,可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分析应由浅入深,才能全面查明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结束语:总而言之,城市区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地质勘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找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方法去应对解决,才能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浅谈污染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7.

[2]张晓.浅议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J].现代工程勘察.2012.(8):46-48.

上一篇:免费小学圆知识点总结下一篇:生字组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