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4-10-04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共13篇)

1.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本学期我们生物教研组在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组织领导下,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开学初,我们组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但认真研读教材,还经常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信息,力求把最前沿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给学生。

3、本组每位教师在业余时间都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接受各种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各年级的教学计划。为了督促每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教研组每个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批改,并量化评分,列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能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业务学习、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互听课、互评课、网络教研等方方面面。通过有计划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教研组按月对各位老师的教案进行了认真检查,我们组每位教师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课后反思。

第三、认真做好互听课、互评课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在15节以上,老教师每学期听课在10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组各位老师做的都非常好,根本不用组内召集,大家都会自觉去听课,取长补短。听后并能及时交换意见。

第四、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各年级都有计划的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作业,在我们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中,总体感觉是:教师批改作业认真,所布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发挥了作业的应有作用。尤其要提的是,在常规教学中,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生物组的自觉行为。因为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充分感受到这种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以及在促进自己专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自己阅读教材、课标,对本节内容有个大体了解,然后同学科的老师明确本节的课标要求,不要偏离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老师们讨论本节的重点与难点的解决方案,各抒己见,从中挑选一种大家均认可的最佳的处理方法;第三,商讨本节的导言设计、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不必按照教材顺序)、知识的前后衔接等;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我们设计的只是本节的骨架,如何让它丰满起来,还需要老师继续努力,与老教材对应起来,做适当删减、补充,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能与现有的考试机制接轨。

三、不断完善个人博客空间,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教研是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教研群体活动,能够达到一种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网络教研,也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

本学期组内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在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后,并没有只留于形式,而是真正发挥了它的网络教研作用。在博客上大家上传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并随时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反思发表在上面,与同行们及时交流。我们也尝试在博客圈内进行互评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碍于情面有些话当面不好说,在这里大家都能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使评课环节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经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在组内认真总结了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在总结过程中,大家惊喜的发现,通过新教材教学方面的尝试,许多教师的角色地位和教学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转变:对新教材有了深刻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灌输者和塑造者,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新课改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惑,比如: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是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验内容, 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实施步骤, 并认真备写实验教案。如果教师对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通过做该实验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而心中无数, 实验的效果和质量是不会好的, 所以教师要在教案中突出实验目的, 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教学程序和详尽的实验报告, 并明确实验的指导方法。

二、准备器材

1. 准备实验材料。

有些生物实验材料易受季节的限制, 必须预先采集;有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使用, 所以在开学初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 制订好实验计划, 及早采集、购买或培养。例如, 做“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 必须在一星期前开始培养, 待根长到3—5cm时方能用于实验。如果平行班级比较多时教师可以一次性培养大量的根, 将根放入酒精:冰醋酸=3∶1的固定液中, 室温下浸泡10min, 然后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待用。

准备的实验材料一般应具备: (1) 典型性。如果选用的材料与课本上介绍的差异太大, 就会给学生实验带来困难, 甚至不能验证结论。例如, 初中课本上以桃花为例来介绍完全花的构造, 做演示实验时最好用桃花, 如果找不到桃花, 可以改用杏花、油菜花等结构相似的完全花。 (2) 材料要新鲜。不新鲜的材料会影响实验效果, 甚至不能完成实验程序。例如, 陈旧的种子不容易萌发, 不宜用来做“种子的萌发”实验;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 用不新鲜的动物肝脏, 细胞内酶的活性已经大大降低, 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3) 完整性。如讲“花的构造”时, 花要完整无缺, 使用整齐花, 并且是典型的完全花[1]。 (4) 质量要高。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的定性滤纸条不能太陈旧、太粗糙, 边缘裁切要整齐, 否则在层析液中扩散不均一, 难以形成整齐的色素带,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准备仪器。

实验老师在实验前必须严格检验仪器。仪器出了毛病, 实验不能顺利进行, 更谈不上实验效果。所以实验教师定期认真检查维护实验仪器显得尤为重要。

3. 准备药品。

根据学生人数及分组情况准备药品, 既要经济节约, 又要避免在实验中出现药品不足的情况。另外, 有些实验用的药品要及早配制, 如某些染液;而有些药品则是要现配现用, 如斐林试剂。

三、做预备实验

再有经验的教师在每做一个实验之前都应反复预备实验几次。如此, 尽可能预见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并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 避免偶然性发生。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 如果拘泥于教材, 用6cm长的滤纸条, 层析距离过短, 色素未必完全分开;在小烧杯中层析时滤纸条容易跌倒, 滤液细线易被层析液淹没;丙酮有挥发性, 危害学生健康, 且试剂药品浪费严重, 实验的成功率也不高。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 如增加滤纸条的长度, 层析过程在试管中进行, 用保鲜膜封试管口, 等等。

四、准备辅助教学器材

实验前, 教师还要根据实验操作的需要准备挂图、投影或模型, 等等。例如, 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纵切面结构时, 让学生区分出根尖的四个区段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简图或模型, 学生就可以先获取感性认识, 然后再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平面结构相对照, 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五、拟定及发放预习提纲

在每做一个实验前都要求学生预习, 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选材、实施步骤, 等等。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后, 教师就可以缩短讲解时间,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实施实验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验之前应该拟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提纲发给学生, 让他们对实验内容进行详尽的预习[2]。

总之, 准备学生实验应耐心细致, 统筹兼顾, 尽量使实验获得成功, 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快乐, 避免因出现太多意外, 而影响实验效果, 进而挫伤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祥沛, 郭炳冉.生物学实验研究.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7:36-38.

3.谈如何做好中学教研工作 篇三

一、做好校本教研,增强教研意识是前提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原来以专家为主体的教研活动转变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这便是“校本教研”。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既注重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理论的提升,教学规律的探究和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有专长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养成教学、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教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要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研成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倡导“文人相重”的好风尚。

二、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实现四个转变是根本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教师必须从四个方面真实、彻底、自觉地转变观念。在课程观方面,要由单纯的按教材进行组织教学,转变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挖掘整合各方面课程资源,重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在教学观方面,要由从教材考虑,从教师考虑选择教学方法,凸显教师的教,转变为从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激励引导,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学;在学生观方面,要由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实施过程观方面,要由重结论、轻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取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才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观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对学生尊重和赞赏,对自己才能经常反思,对同事才能真诚合作。

三、确定教研专题,充实教研内容是关键

为了更好的做好教研工作,在教研过程中确定学期教研专题很重要。比如在上学期,我们所确定的教研专题就是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工作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工作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要以明确目标、选好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不可置疑的。

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求我们的老师要研透学科《课程标准》,研透教材,研透我们任教的班级学生。为什么要研透学生呢?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教学理念关注的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关注学生学到什么;关注的不是老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样学;关注的不是老师有没有完成教的任务,而是学生有没有完成学的任务。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所以只有研透学生,才能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学方法,才能编写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为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求所有老师都要认真编写教案,认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上课)。教案是上课的方案,没有高质量的教案,绝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成果。所以,认真写好教案,认真从事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好45分钟的教学时间,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总开关。

四、注重教研活动形式,认真安排观摩课是重点

组织好教研活动,教研组要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同年级同科的任课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定期坐在一起从事研讨,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方针,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以教科书为核心教材,集体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或方法,集体拟定教学评估内容,作好活动记录,然后各自撰写教案。通过集体备课这种教研形式,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教有专长的教师的骨干引领作用,既能统一整体的教学策略,又能提高个体的业务水平,所以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认真组织好观摩课也是不可或缺的。观摩课不受严格的时空限制,不受具体的学科限制,不受教师的业务水平限制,它立足于低起点、小步法是便于领导、教师共同平等参与的一种教研形式。所以观摩课集上课、听课、评课于一体,能让执教者发现不足,观摩者受到启发,堪称教研活动的轻骑兵。观摩课可由教研组统一安排,也可以因教师的个人需求而自主举行。可大组活动,也可互观互摩,不拘一格。只要不搞形式,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各自的业务水平。

五、提高教研活动质量,边远教研不可忽视

要搞好边远教研活动。一是学校教研会要定时开,学校的一切决策,最终的结果怎样,要从学生的情况反映出来,让学生及时听到学校领导的心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行为共振,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转。二是教务处,教研组和班主任要联手做好安排,确保两周召开一次课代表会议,一月召开一次班委会,一学期召开两次科任教师会议,及时掌握学情和教情。政教处要按月召开班主任会议、班委会议,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教学的保驾护航工作,总务处每学期要召开两次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联席会议。了解教学资料的供应情况,做好教学的服务工作。班主任要经常和本班的科任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其教学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班主任要召开本班的所有科任老师会议,共同研究班级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协商解决的办法。

总之,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校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并重,形成一种文化,才能真正出成绩见效果。

4.精忠中学高三生物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四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一、教研计划有效落实:

1、教学和备课组活动

(1)落实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开学初提出的“抓基础,练能力”工作要求;

(2)积极开展了组内公开教学课,完成基本任务要求;

(3)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情探讨交流活动,如针对考试分析,具体问题的讨论等;

2、作业及考试:

做到了课上精讲,习题,试题精选、精练、精评。

3、新课改积极推进,多媒体应用得到推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示范课开展次数不足;

2、新课改推进力度、深度还不够;

3、没有做到人人都适时合理利用多媒体;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备课组成绩是主要的,问题也是有的。但是我们会正视问题,并且开创未来的决心是绝不会动摇的。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1.调整教研网络,优化教研结构。由于高中布局进一步调整,学校高 中生物教师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尤其是区骨干教师以上的队伍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变多,结构更趋合理,区域更加集中。学校人 事调整以及新学期的教师聘任导致部分教研片的教师的岗位发生改变,为了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期初对各学校生物教师的分工情况进行摸底以及人事变动情况进 行调查,获取生物教师分工、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初中完善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任命组长负责片级教研活动的安排、组织等工作,成立新的初高中成立教研 中心组开展活动。

2.认真组织学科常规教学研讨活动。(1)在高中继续分年级进行三次侧重点不同的教学研讨;高一年级研讨的重点放在初高中教材的教学衔接、新课标的学习和 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上;高二年级本学期研讨课的重点准备放在非生物选修班的教学方法上,提高非生物选修班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年级是高中生物教学研讨的重中 之重。组织教师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广东、上海、山东等地的高考,重视苏北地区教研活动信息,多渠道搜集高考信息,从而把握准、利用好信息。组织 教师学习新课标和考纲,研讨复习策略和复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调整复习节奏,提高复习成效。组织教师进行高考解题能力竞赛,提高教师的解题速度、解 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试卷讲评水平。(2)初中教研活动仍然以片为单位、以薄弱学校为重点、分年级进行。(3)定期组织初高中中心组成员开展教学研讨活 动,进行章节集体备课、试卷资料信息交流,对全区进行教学指导。(4)加强骨干教师校际教学交流和送教活动。

3.加大教学监控力度。(1)积极参加教研室集体组织的教学检查和随机视导活动。(2)在征求学校领导意见的情况下,增加随机听课的次数,尤其是新教师、青年教师的课。(3)做好教学的随机抽查检测工作(4)认真做好统考统测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找原因,找差距,找责任,找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4.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区骨干教师以上的生物教师队伍是生物教学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辐射引领作用,对提高生物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提高生物教学成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1)组织好一堂好课评比。要求9月份完成校级评比,10月20日前由学科片长负责组织完成片级评比,11月上 旬完成区级评比。(2)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并依靠这支队伍成立学科中心组,积极开展活动,进行学科教学研讨。(3)组织好县区教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的评选工作。(4)开展区首届名特优教师教学展示活动。(5)开展学科带头人的“三个一”活动,即上一节示范课、出一份期中或期末复习卷、指导一位非本校 的青年教师。(6)进一步完善区教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

5.组织好、开展好各个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附学期部分教研活动安排表

活动内容 周次或时间 暂定地点

初、高中教研组长及青标、带头人会议 第二周周一 教研室

高三复习研讨活动 第六周 临江中学

高二必修、选修班教学研讨 第八周 天印中学

高一复习研讨 第十三周 秦淮中学

6.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六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教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学习与研究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区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全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重视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关系,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校生物教研组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深入学习与研究XX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及教材,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分析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讨问题解决策略。积极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3)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继续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构建思维教学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开展与科学思维培养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生物研究课题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

(5)关注生物课程基地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2.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一是适时开展学科教学调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二是据“xx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xx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专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充分发挥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和校长学科基地等的作用,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协助做好乡村教师培育站和教师培训等有关工作。

(5)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6)以评促发展,组织开展2018年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和高中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XX届生物学科高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几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选修)生物试卷和2018届考试说明,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专题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因需施教的思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认真做好高三“

一、二模”考试阅卷、分析与研讨工作,并参与做好对学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

(2)协助做好2018初中生物学科实验技能考查。重视对初中生物考试内容改革的研究,即对生物学科能力表现的考查,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减少记忆内容,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促进学校对生物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的改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生物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协助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相关工作。

(3)根据全国竞赛委员会、省科协有关规定,组织高中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三、主要活动安排:

二、三月份

.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统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第二轮专题调研工作。在分析高三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和解读近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及2018届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探讨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的方法与策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高三“一模”考试阅卷、分析与研讨。

3.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报名。

4.组织参加xx市2018届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二次研讨活动。

四月份

.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初赛。

2.组织开展2018年武进区高中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

3.推荐教师代表参加2018年xx市高中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

4.组织开展2018年武进区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评比及培训活动。

5.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专题研讨。

五月份

.高三“二模”考试阅卷、分析与研讨。

2.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复赛。

3.推荐教师代表参加2018年xx市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评比及培训活动。

4.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及新课程培训活动。

六月份

.协助做好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和初中实验考查等有关工作。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7.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七

一、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引领教研组发展

我校英语教研组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从2005年起,每个学年我们都会确定一个班组研修项目,并以此作为引领,提出研修目标,确定班组研修方案。我们针对英语学科各阶段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有特色的研修活动,充分显示出个性化的教研特点。这样,班组管理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践性的内容将教师组合在一起进行群体探讨,教师由被动的组合学习走向自觉的集体研修。

连续多年的班组研究项目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见下表),它们是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解决各阶段遇到的重点问题的基础上,又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再解决,再发现,不断提升整个教研组的研修能力,不断挑战自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立足同主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根基在课堂,教师的成长基地在课堂。毫无疑问,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优化教学,实施教育策略的重任。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构成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学科课程与价值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关注学生的知识。

如何帮助教师对各类知识进行优化、整合,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其潜能?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同主题开课”,可以促进教师在问题研究和经验交流中成长。它是一种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性组织,组内成员根据共同确定的教学课题、专题或主题,通过开课与观摩、研讨与点评、反思与借鉴三个环节的教学研究活动,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借鉴,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整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同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上分为“同课异构”“同主题研究”“同专题研究”等。每一学年的研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针对每学年最需解决的问题集中研讨。

2007年,高二备课组教师与“EF英孚教育”合作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较研究,选取牛津英语“Very Vegetarian”阅读第2课时的教学,我们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它来源于文本,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又高于文本。中外教师对第二课时词汇教学的不同演绎,有助于我们在共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促进我们对这一课时教法的研究与思考。

2008年,高一备课组的5名英语教师同主题开课,再次聚焦阅读教学第2课时,我们发现词汇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从形式到意义的层面上,而应在更高层次上加深和内化词汇知识,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语境中领悟到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2009~2010年,高一、高二备课组的全体教师开始了对诗歌、文学作品的探索与尝试。从经典小说“The story of an hour”到诗歌“Dream Deferred”中,我们与学生一起感受着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与震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凸显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充分意识到语言教学承载着学生思维成长的使命。

2011年,高一年级组教师开始尝试如何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有效教学,他们从听、说、词汇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语言媒介的魅力所在。

在此期间,我们也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结合英语教研组课题《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特别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三英语教师尝试了“同专题研究”,即围绕语法、翻译、完型、阅读、写作等方面开课交流,开展项目研究。

三、通过校本教材的研发,加强备课组建设

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校本教材的研发,提高教学有效性。我校英语教研组多年来的同主题研究,不是随意的、突发性的活动,它的有序开展与学校新课程的目标、开发和实施相吻合,凸显了学校对基础型课程的要求“实”,强调了对拓展型课程的要求“宽”,突出了对研究型课程的要求“深”。

在学校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进行阶段性整体设计,确定了英语学科校本教材的基本学习领域和功效,并思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同时,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学科特长。

校本教材的研发是一项群体性的、长久的任务,并需要在实施中不断修订和补充。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研究能力等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介绍几本我校研发的校本教材。

《牛津英语拓展阅读》是与《牛津英语》相配套的泛读校本教材,它的编写特色为:主题阅读拓展+阅读技能培养。高一、高二年级共4册,到2008年都已出版。该教材的启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本高质量的牛津配套阅读材料,更是通过课堂泛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文化之旅——经典文学鉴赏》已从单纯的文本灌输和语言教学走向了思想建构和心灵体验。文学体验的载体为短篇名著和诗歌。我们以挖掘文化的内涵为己任,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精神财富,这是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沟通与认同。此校本教材的编写与组室课题《阅读工坊》相融合,从文学作品的欣赏入手,循循善诱,通过学生对作品词、句、段、文的剖析和理解,使其思维视觉化,从而奠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高中英语基础知识手册》于2011年正式出版,它是历届高三备课组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探索的结晶。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通过对英语语法的钻研,为学生做了内容与形式的减法,理解与运用的加法。

上述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各类活动,不但激活了教师原有的教学体验和学科潜能,而且在互动中保证了信息量和分析问题的多元视角,并在分享中形成了教师不同思维的碰撞,营造了一种学习、研究的教研氛围和文化,鼓励教师通过汲取、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对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教研组的整体提升产生了持久的效益。

8.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组建设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组;建设

一、营造团结、和谐、协作、互助的氛围,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1.建立教研组常规工作制度

首先,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相结合,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

其次,听课制度。要求组内教师轮流开展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听课后,所有教师都要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第三,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创新大赛及研究性学习。形成资源化、制度化的常规管理,使学生个体得到发展,总结完善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情况。

2.明确教研组管理框架,落实组长、备课组长职责

组长对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负总责,对各年级历史教学质量负责,教研组长应不定期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活动。备课组长应以促进本年级教师共同成长为职责,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教学研讨,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情、指导学法、解疑答难,做到教学五统一。

教研组长要转变身份,不可以领导者、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课改的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指挥检查为主变为指导、研究为主。组长要引导组员主动沟通,在课改实践中相互支持、帮助、关心、鼓励、引导,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合作,从独立走向分享,让教研组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信息中心、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机构。教研组的服务目标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科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研组服务的核心。

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领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每期学习教学理论书籍1~2本,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

其次,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师徒带教制度,促进新老教师的合作相长。

第三,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活动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搭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教师专业化训练舞台,形成具有丰富个性的教研文化。

第四,以校本教材为契机,以课果题研究为主线,打造学校的核心教研品牌。新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校本教材,如课外读本的编写等。作为基层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组,要鼓励教师申报和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升其专业发展。

二、加强学科素材库的建设

1.新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展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素材性资源开发,其思路集中在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把握上。教师必须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的角度,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终身学习之路,这就是自身工作和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主题教育资源。

2.教师个体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百家,实现资源的不断融合与共生,形成在用中学、学中建、建中发展、创新的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态势。这样的资源,一旦形成,就具有再生性,可带来资源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3.提高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学科课改资源网的开发和建设为契机,利用各备课组和学科骨干的作用,把新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师生共享这些资源,用网络把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加强交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益

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教教育教学质量。

1.以新课程理念为方向,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在教研组内形成一套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应注重全面考核,实事求是地正确地客观评价教师。

2.教师的评价应注意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全面考核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参与承担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情况、公开课情况、课堂教学满意率、学生座谈会意见、常规检查情况、班级成绩递增率等。

3.评价体系要有助于教师监控、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有助于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信心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环节。通过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赵香芬.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9.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九

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一)

我们高一生物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从细胞学说的建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至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都是生物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渗透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接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文化”里,教师与学生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意义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这种平等关系下,更加乐学,更加善学。因此,各班的教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抓好教研组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显著。

本学期一开学,就制定好教研组活动计划,以及教学计划。新教师每学期听课在30节以上,老教师每学期听课在20节以上。为了督促每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教研组每个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批改,并量化评分,列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周星期一晚上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进行业务学习,有计划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先进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学习市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介绍等。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次业务学习都从理论到实际,按规定的学习内容,每次都叫一位老师上研讨课,然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每学年我们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在10次以上。

其次,利用群体力量。集体备课,不但备教法,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还备学法;不但备教材,还备学生,并统一备课的形式:一是教学目标;二是课前准备;三是教学过程;四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五是课堂反馈;六是附板书设计;最后是教学反思。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本教研工作:

1、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我组的实际,本学期假期前把学情分析和第二册生物必修本各章节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2、下学期开学前每个人整理出第三册相关章节的知识点。开学后每个人争取编辑、撰写出同步的练习题。

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我校的生物教学工作搞得更有特色。

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以来,生物组全体老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处和学校分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努力在课堂教学及教学研究中理解并实践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用心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研究教材,用心搜集备课资料,挖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在课时紧、任务重、各班学习学习水平差距较大等实际状况下,研究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经过全组教师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到达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校本学期实施的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要求指导下,本组在本学期初就透过全组讨论、备课组研讨等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在理论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并且汇聚群众智慧,分备课组具体分析比较了我们学科的各年级在同类学校中的相对状况及基本学情,在备课组计划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学期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透过1、学校教学常规学习和课程目标研讨;2、“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学研讨;3、中考知识网络的构建及复习策略研究;4、高中生物必修班复习方法的研究;5、08新考纲的学习、解读等项大组活动,推进了备课组的整体建设。

透过具体的研讨交流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和教科研意识,提高了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自觉性,组内听课达268节,人均20节以上,群众备课活动达60余次,构成了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

第三,各备课组也在学校教学处和教研组的总体计划之下,根据各自不同的状况,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初一备课组认真组织群众备课,每周的备课活动都安排下一周的备课任务,职责明确,研究、讨论落到实处。并用心参加初二备课组的中考研究活动,早点了解中考的要求,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师徒结对工作也卓有成效,基本上能做到方法、技术、实践指导到位,使全组的教育教学潜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钱亮老师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奖励,教学设计获市级奖励。

初二备课组在备课组建设方面“和谐、交流、合作”为宗旨,课堂教学按照中考的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加强课时检测和单元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潜力,为今年的中考复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张前老师在生物教学中用心为备课组教师开设讲座、上示范课,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教师,在中考复习指导方面,工作十分细致,复习中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把握准确,几次模拟测试成绩十分满意。

高一备课组在课堂教学方面,除了按照学校要求做到重点、难点、进度同一之外,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个性能够特长,分别透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并在备课活动中,以是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用心性为衡量标准,作比较分析。备课组老师们也用心扩大知识视野,自觉进行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相互交流资料课件及相关材料,加强教学的实效性。邵宝洋老师的论文获省级青年“五四”杯奖励。

高二高三备课组,人数少,主要加强自我学习,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力争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对新考纲的理解把握潜力,个性是对新教材的选修部分,两套教材的差异很大,考纲又不明确,除了用心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学习活动外,用心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咨询了解,力争最准确地理解考纲。

我们充分利用各备课组教师的教科研优势,挖掘素质教育潜能,采取“搜集资料——群众讨论——主备方案——个性化备课”的备课模式,结合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力,写出有实效的具体的课时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面向高考,关注热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创新潜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潜力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高三课堂教学中,联系教材资料介绍的经典实验和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生物学史实,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物学知识的求知欲望,结合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思考,及时肯定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在思维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培养灵活发散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意识。

当然,在工作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生物各备课组组内都构成了互相听课学习的风气,但是本学期校级公开课开设较少;大组活动时间较短,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交流层面,资料没有作详细的记录整理;网站方面资料的建设还需要加强等等。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相信,生物教研组的工作在下学期必须会开展的更加深入、有效。

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三)

本学期,生物科组全体教师在学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团结协作、努力学习、敬业乐教,以教书育人为本,用心投身教研教改活动中,在学校提倡的有效教育、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的工作,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科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备课小组定时进行群众教研活动。充分进行群众讨论,加强科组老师的交流合作,增强科组凝聚力。

二、常规教学计划有序地进行。

由于生物科已成为中考科目,各老师都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常规工作,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

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各位老师都能按照进度正常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课能按学校要求实行电子备课,有的还写在备课本上,双重备课。根据本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灵活。堂上完成练习,学生实验、演示实验都能尽最大努力去进行。学生对生物科的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三、用心参与教研教改活动。

科组内教研气氛浓厚,新教师虚心请教教学方法、经验,老教师主动向新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定时组织科组活动,讨论教学方法、研究教材资料,科组进一步抓好备课、听课工作,完善备课、听课制度。做到及时评课或与上公开课的老师及时交换意见。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0.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

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我们组共 名老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虽然女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简单介绍组里的各位老师以及情况)。在公开示教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范文网】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要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加上生物课从前年开始启用新教材,对我们老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们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结合教学内容,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人事件、神州1-4号飞船上载有哪些生物,有何影响等。我们组青年教师,也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各位老师的进步情况)。在教学中,我们组全体同志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努力使课堂教学素质化落到实处,“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已成为我们教研组组风,对印发的每一份讲义、每一份练习,备课组长都认真把关,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学教学不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勇挑重担、硕果累累

四、我们组全体老师都是满工作量,有些还是超工作量。

五、其他方面

如每周业务学习、备课组、教研组活动都能正常进行,黑板报按时按质完成,并做到互相听课。本组成员服从分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注意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11.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活动 初中生物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7-01

通过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让同学与老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提高教研活动的重中之重就是集体备课,所以在进行备课时不必局限于形式,并且老师要广纳意见,积极地参与其中。此外,还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运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可能改变教学的水平,促使教学方法得到更好进步,达到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目的。

一、如何制定相关教研计划

开学的第一次教研对于整个学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还应该积极的举办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要把学校教研方针传递下去,还要让教研组制定一个完整的教研计划。

老师的教学任务、公开课程的安排和教研活动的课题等,这些都是活动计划制定的内容。而制定生物的教研计划,不但需要从学校与教研的要求开始,还要结合教研组中生物老师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于每个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解决和讨论,从而更好的完成教研活动计划。并且要通过制定科学的教研活动相关计划提高教研质量,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的规范,为教研活动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还需根据学校规范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制约,从而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发展。

二、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很少进行课堂互动,从而学生很难理解说讲内容,随着教学改革不断进步,让初中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成为各科老师的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在讲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内容时,提出了“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的”等问题,使得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经过大家的讨论,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学习,老师就可以在课前通过塑料瓶和吸管制作出一个教具,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了实验的原理,瓶子里面的容积如果变大,气体的压力也就随之变小;当里面压力小于外界的空气大气压的时候,水会在压力下从吸管进入瓶内。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理念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因此老师不能只局限于理论上的知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同时教研组还可以订阅一些与生物方面相关的学习资料,让生物老师可以随着时代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学习前老师还可以把较好的教学方法准备成资料,在课堂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并学习,使其能够将讲课方法与经验及时的传授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进步。

另外,在教研结果进行教学运用时,一定要遵守教研结果的原则,从而达到实验的效果,例如:在讲到《细菌》这节课的时候,有一节内容是讲“细菌具有哪些结构特点”,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你们有见过细菌吗?可以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吗?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并找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由此来引入新课。教师接着可以指出:细菌的分布比较广泛,无论是水、土壤、空气每个人身边都存在很多的细菌,它是一个单细胞生物,十分微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对细菌进行具体分析。随之老师可以组织实验,让学生用高倍显微镜进行具体观察,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得出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在水中游动,而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且具有保护的作用等特点。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应该把实验和课程相结合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加强教师教学水平

教研研究的开展,不但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提升了老师专业素质,更是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教研的开展也为学校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然而还需注意的是,老师想要顺利的去实现课题研究,也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要坚信只有努力才可以进步。而一旦研究的步骤不能进行有效安排,那么最后的课题研究也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最后也就达不到教研的目的。

教师们在举办课题教研时,可以把研究过程划分为如何实施、实施过程、达到效果几个阶段,并对每个过程的内容、步骤进行分析,确保其中的每项研究过程都有专人来管理。而在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用分工合作这种方式来一起解决问题,从而确保课程继续的进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还需重视每次研究的成果发表与传播,对于研究的结构可以通过报刊等进行发表,进而达到教研传播的效果。因此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能让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得到解决,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充实自己。在选择课题时,我们的出发点是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并且完善老师的教学方法。

此外,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如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学校里每个老师的教学能力都应该被重视起来,这样可以让老师在活动中把自身的优势展现出来,从而提升教研研究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进步下,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老师的教学能力,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在学习和教育部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成为了提高老师知识水平的一个方法,教研活动举办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开展教研活动也成为了新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老师一定要重视每次的教研活动,遇到问题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进而达到生物教研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提高老师的知识和教学水平,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兴红.提高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2):66-66.

[2]陈子梅.提高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48):150-150.

[3]李小英.初中生物教研工作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版,2011(1):53-53.

12.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强化教研常规, 树立良好风气

(一) 开放课堂, 形成教学研究的立体网络

教研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开放课堂, 欢迎校内、校外的各科教师来听课指导, 同时更应该主动深入到校内、校外其他教师的课堂, 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通过课堂这个典型的媒介去发现自身的问题, 学习他人的长处。

为了提供更为有效的教研载体, 教研组每学期都安排名师上示范 (观摩) 课, 骨干教师开研讨 (创新) 课, 新教师开汇报 (展示) 课, 通过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师代表开设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以及求真务实的观课、评课、议课, 形成一个多方位诊断教学、获取经验、同生共长的立体教研网络。

(二) 中心发言, 策划基于问题的专题讨论

教研组每周都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为了避免流于形式、草率粗浅, 更为了充分珍惜这个宝贵的共同学习机会, 教研组确立了中心发言的教研制度。每次中心发言, 组长都会根据教学实际筛选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然后安排相关的教师就此搜集资料、展开思考, 并形成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措施得当、操作性强的书面材料。例如, 针对文言文教学这一难题, 教研组安排了几位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最后形成了《致用:文言文教学的出路》的中心发言材料, 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认识、梳理了方法, 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后来, 在接纳组内教师合理建议的基础上, 这篇发言材料被修改后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上。

(三) 集体备课, 搭建智慧共享的研究平台

除了每周1次的全组教研活动外, 教研组还按学校的规定, 认真地组织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备课组进行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专人轮流主持, 先就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提供教学设计, 再以此展开研讨, 形成集体教案, 其他老师再以此为母本进行加工, 形成自己的教案。这种方式, 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促进了智慧共生, 不仅有利于教学进度的统一, 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鼓励自我学习, 加速专业成长

教研组鼓励教师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加强自我学习。

(一) 反思教学, 解剖细微片断优化教学理念

教研组提倡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最好能够整理成文, 以此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历程, 优化教学理念。近年来, 教研组多名教师整理的教学反思参加市、区两级的相关评比,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发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建设》等报刊上。

(二) 撰写案例, 探究典型个案提升教学水平

案例研究是一种从欧美传入的先进教学方法, 通过改造, 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高效的教研形式。近年来, 教研组也积极大胆地引入案例研究教研形式, 鼓励全组教师广泛搜集典型案例, 认真学习和研讨;同时, 还提倡教师自己撰写案例, 通过典型个案探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提倡同伴互助, 构建学习组织

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 教研组除了定期举行正式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外, 还提倡并积极筹办教学沙龙、青年读书会等非正式的学习共同体, 以便让教师尽快形成终身学习、同伴互学的理念, 并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例如, 为了督促教师及时阅读有关的专业报刊, 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研组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推荐一篇好文章”的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从看过的专业报刊中选择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推荐给备课组长, 再由三个备课组长各自比较筛选, 确定一篇在教研活动中交流。为了让教师具有更为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开阔视野, 教研组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精读两本图书 (最好不同类, 一本为教育类, 一本为文史哲类) , 并撰写读书笔记, 进行全组评比交流;对其中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 则鼓励作者精心修改, 积极参加各类读书征文或向报刊投稿, 如《胸怀诗意行方远》《用思想赢得尊严》分别被《师道》《福建教育》杂志刊登。为了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教研组会根据实际情况以“我的教学困惑”为主题组织沙龙活动, 充分利用全体教师的智慧来破解难题、寻求对策。为了让教师的心得和智慧共享, 教研组会以“我最满意的一招”为主题开展不定期的经验分享活动, 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四、推广课例研讨, 开创教研特色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探索并实践了课例研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所谓课例研讨, 即以发生在课堂的典型教育、教学实例为载体而展开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它立足教育现场, 基于教学实际, 具有较强的问题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便于教师平等参与和多维交流, 有助于研讨者视界的彼此唤醒和融合、智慧的相互激发和点燃, 进而促使他们在对话中反思, 在互助中提升, 最终实现彼此的进步与共同成长。

课例研讨的方法多种多样, 我们惯常使用且具有相当实效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 确立鲜明的主题, 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日常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 单凭个人能力也许难以解决, “众人拾柴火焰高”, 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堡垒也许比较容易攻克。例如, 新课程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为了帮助大家廓清“生成”的内涵、明晰“生成”的策略, 我们曾以“课堂教学的生成”为主题进行课例研讨。

(二) 选取典型的个案, 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讨

一粒沙里可能藏着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也许蕴含着一座天堂。研讨个案的价值在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它自身独特的个性, 还能发现它隐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例如, 教研组一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与运用”专题的复习时, 受手机短信的启发, 把短信写作引入课堂, 形成了《巧用生活资源训练语言》的复习课例。研讨这一本课例, 收益是多方面的:参与者不仅可以依葫芦画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课堂, 还可以依凭它作为发散的原点, 延伸出复习课的创新教法, 甚至类推开去, 演绎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话题。

(三) 面对广大的群体, 采取一课多人同教 (同说) 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和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那么, 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更为重要。众所周知, 当前恰逢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 又正值基础教育广泛普及、高中教育大力扩张和小班化教育不断推广的时期, 大量的新教师源源不断走上讲台, 使得新教师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众多亟待培训的新教师, 选择同样的课题, 让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 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 说长论短, 研讨切磋, 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 以便扬长而为, 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弊端, 以便成为后事之师。不仅如此, 一课多人同教 (同说) 的课例研讨模式更为研讨者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实践平台, 呈现了极为多元的教学思路和极其丰富的课堂情景, 有利于彼此眼界的开阔、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思想的点燃。这无疑是一种十分省力而又高效的共同提升路径。例如, 为了多视角地观照古代说理散文教学, 教研组让三位教师以不同的理念和方法来教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课, 并以此展开广泛、深入的“一课多教”的课例研讨活动。

(四) 针对特定的教师, 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

校本教研的重心是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但整体是局部之和, 所以绝不能忽视对教师个体的培养。毕竟, 只有个体实现了自身的优质成长, 群体才能真正得以优化。通过摸索和实践, 教研组认为, 不管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的教师, 还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优秀的教师, 抑或是对广大的普通教师, 开展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 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所谓一人同课多轮, 就是指一名教师面对同样的课题进行多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后一轮是在前一轮的反思基础上的修改和完善, 在如此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 执行者就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 从而快速实现自我专业的成长。一人同课多轮的研讨模式既可以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可以采取连横互助的方式, 有相同利益需求或共同愿景的教师可以结成联盟, 大家坦言诚谏、直说利弊, 集思广益、兼容并包, 群策群力、同成共长。当然, 如果条件成熟, 教研组还可以组织或邀请学养较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参与其中, 予以分析诊断、指导引领。应该说,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个别成长, 也有利于中老年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一石二鸟, 何乐而不为?例如, 为了实现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也为了出色地完成市教研室安排的任务, 教研组曾以一位只有三年教龄的新教师为个例, 尝试过“一人同课多轮”的教学研讨。最终, 通过在不同班级的反复试教和磨课, 该教师在市教研大组教研活动上较为完美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13.生物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三

又是一年年终,生物地理组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领导下,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克服个人困难,在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回顾过去一学期生物地理教研组的工作,有得有失,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及学科教学情况分析:本学期,根据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加强对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全批全改。组内坚持每月教案检查,在学校组织的教案检查中,组内8位教师的教案全部合格,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良好。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练习,每周一练,利用晚自习时间,前两节课练习,第三节课评讲,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讲解自己做答题情况分析,查找自身问题,最后将试卷收上来由老师做试卷分析;

2、选取典型文字及图表材料,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从材料里面提取信息的能力;

3、每周保证一节课的以审题、破题为内容的练习及讲解时间。

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回顾:

在教研活动方面,本组更加强调一种平等互助、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与合作中发展彼此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人人都上公开课,提倡组内老师相互听课;

2、备课组老师间周集体备课一次,并就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原因,统一对策;

3、每一次年级统一考试之后,备课组老师集体进行试卷分析,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调整

授课进度和练习的数量与难度。有专家曾经说过,一线教师搞教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最终解决自身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并在客观上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因此,针对地理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实情况,本组确定的教研方向为:教师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力的自我培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专业素养过硬、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却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取得与其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成绩。这一现象的客观和普遍存在应该说是对教师资源的一种极大的隐性浪费,那么,教师如何在自己不断的教学反思以及与组内其他老师有针对性的相互交流中发现自身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在教师自身内在的知识储备与现实可变的学生主体之间搭建最少障碍的沟通桥梁?教师如何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难度分解,并力求寻找课本知识与现实的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以期与班级学生现实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相对接,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教师如何将本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适当的方式反复地强化和再现,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在学科学习中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建立高效地理课堂,最终达到提升本组教学成绩的目的?这些就是我们正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本组全体教师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解决的问题。

三、教研组建设的设想: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研组工作氛围,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眼与组内教学成绩的提升;

2、加强组内公开课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备课组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授课课题,指定教师讲课并在课后讨论,以达到通过公开课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3、进一步推进本组既定的教研方向,成立课题组。

四、本期教研组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时间关系,有一些教研活动未能按时开展和完成,只能留待下学期努力。

生地教研组

上一篇:瑜伽练习注意事项下一篇:崆峒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