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保障规范》的意义(2篇)
1.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保障规范》的意义 篇一
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无锡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在我市举办。在这些重大活动中,政府都要求食品监督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保障,确保万无一失。本文就我所近2年来参与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情况,结合相关经验举措,对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提并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现代化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制保障提供参考。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活动规模大、时间长、人员集中、用餐量大,易出现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等卫生问题,所以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安全保证,该项工作责任大、要求高、政治性强、任务重,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技术能力和较高的执法意识,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我所承担着管辖单位接待的所有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做好该项工作,对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城市乃至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重大活动餐饮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对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工作进行进一步强化,以进一步提升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水平显得尤为必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出台了《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也于去年也出台了《江苏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如何在法律赋予的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此项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我所近2年来参与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情况,结
1[1] 1 该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2月15日颁布,于颁布之日起实施。
合相关经验举措,对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提并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现代化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制保障提供参考。1.工作基本情况 1.1保障任务基本情况
2011年—2012年,我所共承担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122起,任务级别以省部级以上为主,任务持续时间多为4天以内。2012年的任务数量虽比2011年多,但是国家级以上的任务数比2011年略低,持续时间5天以上的任务数也比2011年略有下降,见表1。
表1 2011-2012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基本情况
总任 务数
2011 2012 合计 59 63 122 国际级 7 5 12
任务级别 国家级 35 34 69
省部级 5 10 15
市级 12 14 26
1-2天 23 26 49
任务持续时间 3-4天 19 22 41
5-7天 12 11 23
8天以上 4 9
1.2 保障工作情况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1-2012年,我所共出动933人次,参加保障453天次,运用农药残留试纸、酸价测试卡、过氧化值测试卡、瘦肉精检测卡、余氯测试纸、食品中心温度计等快检设备进行了1227件样品的快速检测,两年内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见表2。
表2 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投入工作人员和快速检测数量情况
保障天次数
出动人次数
快速检测件数 原料快速 检测件数
2011 209
448
312
环节快速 检测件数 245
0 食品安全 事故起数
2012 合计 244 453
485 933
342 684
298 543
0 0
2.经验与举措
2.1 制定监管工作方案
我所每次接到保障任务后,均会根据主办方提供的供餐单位、方式、地点、时间、人数等内容确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任务,根据重大活动的特点确定工作目标。比如大型体育比赛活动,要求不能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故要求动物性食品留样时间要延长至72小时。
2.2 确定监管方式方法
结合重大活动的任务性质、活动规格、食品品种和就餐人数等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监督。
2.2.1 驻点监督。对规格高、规模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重大活动,派驻至少2名监管人员对从食品原料进货到供餐所有加工制作环节实施驻点全程监督。比如国际级别的高规格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重要宴会或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活动。2.2.2 重点监督。对规格较低、规模较小、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重大活动实施重点监督,主要针对加工制作关键环节进行每餐监督。2.3 建立组织体系
根据活动规模大小,成立指挥协调、现场保障、应急处置、后勤保障、检验检测等工作组,明确责任监管人员和责任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4 实施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制度
在每一项保障任务中,我们对供餐单位均实施食品安全要求告知承诺制度。明确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即餐饮服务单位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供餐单位做好菜单设计、明确加工工艺流程和时间节点,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承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并且签订承诺书。
2.5 严格审查食谱
在审查食谱时不仅审查食品原料,而且对食品加工工艺,特别是加工时间和加工温度都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食品安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规范》中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一律禁止供餐单位使用。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禁止餐饮服务单位提供豆荚类如四季豆、非人工种植食用菌如野生菌、生食海产品、非现拌色拉等食品。监督员还会提醒餐饮服务单位根据不同的种族和宗教来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2.6 做好预监督工作
在保障前,监督员会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相关资质材料、现场安全状况、原料供应安全进行检查,根据拟定的食谱、供餐方式、就餐人数,对餐饮服务单位安全状况和重大活动供餐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特别加强了对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渠道审查,对于持续时间长的活动,由重大活动组织者推荐食品原料供应商供餐饮服务单位选择。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定点采购、采购索证、验货签收等制度。对预监督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求供餐单位逐条整改,并向主办单位反馈工作情况。2.7 组织宣传培训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比常规监管的要求更高,每一次重大活动的具体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保障任务开始前,我所会对供餐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并向他们发放《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须知》等宣传材料。2.8 驻点监督,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在保障期间,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对从业人员晨检、食品原料粗加工、食品烹调加工过程、凉菜制作、面点加工、餐具消毒、卫生设施运行情况、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卫生问题,当场立即纠正,对较严重的卫生问题,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通知负责人,督促整改,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该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2.9 做好快速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技术监管
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筛查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保障期间,监督员每日对食品及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农药残留试纸、酸价测试卡、过氧化值测试卡、瘦肉精检测卡等对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食品中心温度计、环境温度计、余氯测试纸等对加工场所及用具进行快速检测,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食品立即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停止使用。2.10 制定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判断,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在历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我所均与活动主办方、医疗保障部门建立了通报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监督员会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与程序,及时赶赴现场,快速展开调查,控制事件的不良影响。2.11 做好总结评估工作
每次保障任务结束后,我所均会对监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及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经验。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不足
我所管辖的餐饮单位均为市区大中型餐饮企业,故我所承担着我市大多数大型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而我所从事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只有十余名,2012年平均每位食品安全监督员要投入40多天参与保障工作。有时同一时间段有好几个重大活动,一个重大活动有时也需要好几家餐饮单位共同承担供餐任务,所以有时食品安全监管员即使全部出动也无法满足保障工作的需求。而借调区县监管人员和其他非专业监督人员难免会对保障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
3.2 重大活动信息掌握稍显被动
《规范》要求活动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前20个工作日提供重大活动相关信息。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保障任务都只是提前几天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重要人物来访,因保密性强,往往是在活动开始前极短时间内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甚至临时更改接待单位,5
提前一天才接到通知。由于时间仓促,食品监督部门对极短时间内或临时接受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无法按照预定的计划方案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难以到位,对发现的不能立即改正的问题往往只能采取临时补救措施,由此而使这些接待单位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的难度。3.2 保障工作计划多变
在保障活动期间,虽然我们对菜谱进行了严格审查,但是实际工作中菜谱也会临时变更,主办方甚至不顾监管部门的强烈阻止,要求餐饮单位使用明令禁止的食品原料或食品相关产品。此外还常有就餐人员、就餐场所和用餐时间经常变化的现象发生,甚至有少数人自行外出就餐,监管部门难以控制。
3.3 部分单位硬件、软件还不能完全达标[4]
《规范》要求重大活动供餐单位量化分级要达到A级标准,由于活动的举办者事先未征求监督部门的意见,导致一些不具备接待能力的单位承担了接待任务。比如文化、体育等商业性活动,举办方因考虑经济因素,其活动接待单位往往档次较低,甚至安排在社会饭店,其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一般较差,存在较大的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风险。这些高风险供餐场所和方式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给监督员带来巨大的压力[6]
[3]。
3.4 快速检测数量偏低,检测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相比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监督部门,我所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检测的样品数量偏低,此外目前还不能做到实时检测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程度,快速检测系统还不完善,而这些问题却对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减少具有重要意义。3.5 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所在参与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还是主要以监督员全程监督为主,配备快检设备,虽有制度的保证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但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监督手段体现不足。目前没有开展对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这也是我所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尝试的内容。
4.建议与对策
4.1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
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前20 天将活动的相关信息及资料详细上报到食品监督部门。监督部门须积极向政府或有关领导汇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意义和难度,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并承诺保密责任,尽可能提前介入重大活动筹备工作。重大活动主办单位、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职责,严格履行,应建立三方信息互通网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重大活动举办者在选定接待单位时,应征求食品监督部见,了解接待单位食品安全综合水平和管理能力。食品监督部门应做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建立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供政府接待办选择重大活动的供餐单位。
4.2 加强供餐单位人员培训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接待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保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和HACCP知识的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各自岗位操作规范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建议供餐单位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五常法4,六T法5,提高管理能力。
4.3 充分发挥食品卫生专管员作用,促进企业履行职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正确履行职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充分发挥食品卫生管理员作用,使之成为重大活动供餐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如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设备设施温度查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消毒水余氯的测试、食品留样的登记等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应当由食品卫生专管员承担,监督员不应该去“包办”,而应该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和核验[6]。4.3 开展保障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保障队伍技术和能力。
3[7] 3 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4 “五常法”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5 “六T法”即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培训和实战演练,由市所牵头组织区县食品监管单位开展保障工作交流活动,在保障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而使监督保障队伍技术和整体能力得到提高。
4.4 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技术能级。
逐步推进现代化监督执法模式,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建立电子监管系统,对餐饮单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个人卫生等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对食品原料的可追溯,从而实现不合格食品锁定和追查;建立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对易腐食品和盒饭等高风险食品实施远程无线实时监控。此外还应该完善快速检测系统,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项目。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等食品监管部门运用,大大提升了日常监督检查、关键环节监控、食品安全溯源和快速检测的工作效能,提高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识别能力。4.5 吸收社会力量,提高食品管理水平和效率
食品安全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只依靠政府力量是有限的,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有利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开展,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会为政府部门在其他食品安全方面进一步探索提供很好的借鉴[5]。如鼓励第三方食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一些商业性大型活动,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咨询和现场指导服务;招募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担当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解决人员不足等困难;引入社会保险制度,主办单位、供餐单位签订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经济保险合同措施等[2]。
参考文献:
[1] 杨文平,王义.大型活动食品供应卫生安全保障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2):159-160.[2] 顾振华.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经验与实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4-12(A02).[3] 陈网山.扬州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 8
2011,25(6).[4] 车全忠,李清秀等.北京市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6):736-737.[5] 陈尧水,王苏雯等.关于推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6,82:22-26.[6] 邱从乾,秦伟顺等.上海市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0):508-510.[7] 蒋小平,王友水等.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的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5):1475-1476.9
2.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保障规范》的意义 篇二
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在滨海新区举办。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对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局承接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职能以来,对参与的重大活动监督保障的工作情况,结合相关经验举措,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一、保障工作情况概述
自2012年6月1日我局承接餐饮服务和公共场所监管职能以来,到2013年3月底共承担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任务49起,任务级别多以国际、国家及市级为主。任务持续时间多为5天以内。在承担的49起保障任务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023人次,参加保障143天,累计保障人数约33683人。每次保障活动每个保障点位派出两名现场监督员及两名现场快速检测人员参与保障,至今未发生一起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具体情况如下: 1.鉴于重大活动的特殊性,我局于2013年9月出台了《滨海新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2.在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余万元改装4辆现场快速检测车,并配臵相关快检设备、检测试剂。4辆现场快速检测车辆已于2013年9月改装完成,并运用到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
3.建立区局分局联动机制,根据重大活动保障工作需要,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协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各单位相关人员、车辆及快速检测设备,完成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二、经验与举措
1.确定保障任务,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处臵预案 区局在接到保障任务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相关分局下达保障任务,并根据重大活动的规模,由区局或相关分局制定具体保障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确定监督保障方式
结合重大活动的任务性质、活动规格、食品品种和就餐人数等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监督保障。
一是全程监督保障,对规格高、规模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重大活动,派驻至少2名监管人员及2名快速检测人员对从食品原料进货到供餐所有加工制作环节实施驻点全程监督检测保障。
二是重点监督保障,对规格较低、规模较小、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重大活动实施重点监督,主要针对加工制作关键环节进行每餐监督。
三是巡回保障,只需对菜单进行审核指导和现场巡回检查等。
3.实施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制度
在每一项保障任务中,根据《细则》的规定,明确重大活动接待单位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接待单位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施方案和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故应急处臵预案,并与接待单位签订责任承诺书。
4.开展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在保障前,监督员会按照根据活动拟定的食谱、供餐方式、就餐人数,对接待单位安全状况和重大活动供餐能力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评估表》内容进行评分。对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渠道审查,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定点采购、采购索证、验货签收等制度。对重大活动所涉及的客房、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微小气候检测;检查客房、会议室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检查客房、会议室杯、饮具消毒记录;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地清洗消毒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接待单位逐条整改,有重大隐患的向主办单位反馈工作情况。
5.严格审查食谱 严格审查食谱,重点了解各种菜肴、饮品、小吃使用的原料,各种菜肴的制作方式(烧、煮、炖、炸等)与加工条件是否相适应。要求接待单位食品成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提供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提供危险度较高的食品,根据审查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6.突出重点,全程动态监督
在保障期间,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对从业人员晨检、食品原料粗加工、食品烹调加工过程、凉菜制作、面点加工、餐具消毒、卫生设施运行情况、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检查客房、会议室的杯、饮具消毒记录,并对杯、饮具进行表面洁净度的快速抽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问题,当场立即纠正,对较严重的问题,出具监督意见书,通知负责人,督促整改,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7.做好快速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技术监管
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快速筛查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保障期间,监督员每日对食品及原料进行快速检测,包括农药残留试纸、瘦肉精检测卡、甲醛试剂盒等对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食品中心温度计、环境温度计、紫外线照射仪、atp手掌机等对加工场所及餐具、饮具等进行快速检测;运用亚硝酸盐试剂盒对熟肉制品进行亚硝酸盐的快速筛查;运用atp细菌检测仪对冷荤菜进行细菌总数的检测。
8.做好总结评估工作 每次保障任务结束后,对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保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的保障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保障工作任务重、监督资源投入大
我局因机构设臵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任务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相关分局具体执行,每次保障相关分局每个保障点位都会投入2名监督员及2名快速检测人员对接待单位进行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监督保障工作,占用人力物力资源很大。监督员同时还负责着辖区“四品一械”日常监督工作,为不影响日常工作,区局需协调其他分局监督人员才能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2.重大活动信息掌握稍显被动
《细则》要求活动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前20个工作日提供重大活动相关信息,但部分保障任务在活动举办前几日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重要人物来访等保密性活动,因其特殊性往往是在活动开始前极短时间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才得到通知,甚至存在临时更改接待单位、活动时间提前等特殊情况。在这种临时变动的情况下,由于时间仓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按照预定的保障方案开展障工作,预防性监督具有较大难度,对临时发现却不能立即改正的问题只能采取临时补救措施,使接待单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加重了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的工作难度。
3.保障工作内容多变 在保障任务期间,虽然监督员对菜谱进行了严格审查,但因工作实际也会有菜品临时变更的情况,除此主办方外带自制食品等情况也存在,这导致食品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就餐人数、就餐场所和用餐时间临时变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均加大了重大活动保障的工作难度。
4.部分接待单位硬件、软件不能完全达标
《细则》规定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量化等级要达到A级标准或具有A级条件,但因活动主办方事先未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不了解餐饮单位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导致一些不具备接待能力的餐饮单位承接了接待任务。部分商业性活动因考虑经济因素,选择了不具备接待能力的中小饭店或盒饭配送单位,其自身硬件设施不达标、参会人员的用餐时间也不能保障,极大地提高了食物中毒风险。同时,存在一些体育赛事主办方聘请餐厨人员到赛场临时搭建供餐场所现场制作的现象,但临时搭建的场所卫生条件较差、餐厨设施不完善,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这些供餐场所和用餐方式风险较高,无形中给保障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因其卫生条件不好把控,给监督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四、建议与对策
1.严格按照《细则》要求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 为确保保障工作有序开展,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前20天将活动的相关信息及详细资料报送至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应在充分了解监管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政府或有关领导报告保障工作的意义和难度,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并承诺保密责任,尽可能提前进行重大活动的筹备工作。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接待单位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明确各自职责,严格履行义务,并建立三方信息交流机制,确保信息畅通,遇有特殊问题及时沟通。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在选定接待单位时,应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意见,充分了解接待单位食品安全综合水平和管理能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做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确定其是否具有承接重大活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供活动主办单位选择。
2.加强对接待单位人员监督培训力度
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是控制食品污染保障食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接待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建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提高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其对食品安全保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把好食品安全保障第一关。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作用,促进企业履行职责 《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正确履行职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理员作用,使之成为重大活动供餐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力量。食品安全管理员大多由餐饮服务主要负责人担当,便于协调接待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同时一些基础的如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设备设施温度查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消毒水余氯的测试、食品留样的登记等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应当由食品卫生专管员承担,监督员不应该去“包办”,而应该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和核验。
4.加强监督员培训,建立突发应急机制,提高保障队伍技术和应急能力
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是一项将技术监管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任务,监督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我局将继续加强对监督员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快速检测水平,使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应对,要求接待单位制定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建立应急处臵机构,并保障应急机构队伍的相对稳定。实时开展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使应急保障队伍人员随时保持作战状态,遇有突发事件能有效处臵。
【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保障规范》的意义】推荐阅读: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10-13
重大危险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09-03
活动一 制定学习计划教案07-10
历史重大事件意义10-15
重大活动供电保障方案07-05
严肃换届纪律意义重大06-17
兵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10-02
供电公司重大活动供电保障工作计划08-09
制定行动计划的感想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