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2024-10-11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精选8篇)

1.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篇一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范畴

一、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二、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三、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四、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五、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七、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八、山东教师编制简答题考试内容: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2.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篇二

1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

1.1 防灾减灾

发展和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做好各个农事季节的天气气候变化趋势预报, 做好灾害天气、关键天气的预报服务, 做好主要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涝旱、病虫害、火险的监测服务。

1.2 资源开发

运用气象台站的各种气象、气候资料和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 建立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 并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服务系统, 为地方农业开发作好气候论证, 提供决策依据。以专项区划为重点, 突出农业专题区划和农业灾害风险区划, 做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1,2]。

1.3 日常跟踪服务

要根据农林果的不同情况和天气变化实况, 运用相应的服务手段, 主动开展跟踪服务, 帮助农业趋利避害, 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2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形式

农业有强烈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 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必须因地因时制宜, 从实际出发, 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目前开展的农业气象服务形式有以下几类。

2.1 气象与农业气象预报

2.1.1 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天气预报。

长期天气预报 (10 d以上) 对较长时期的农业生产部署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中期天气预报 (3~7 d) 可为短期部署生产、采取紧急措施提供依据;未来1~3 d的短期天气预报是对中期预报的补充订正, 对安排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

2.1.2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

灾害天气预报警报是在危险天气到来之前, 预告将要危害的地区、强度和持续时间, 以便组织防御, 避免或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2.1.3 农业气象预报。

专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种专业性预报, 包括:农、林、果的播种期、收获期和主要生育期预报;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预报;病虫害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预报;农业年景和产量预报等。这些预报都是根据农业生产当前和前期的实际情况结合天气预报而编制的, 其准确度一般较高, 在为农业的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气象与农业气象情报

2.2.1 气象情报。

气象情报通常以天气公报、气象信息、气候旬报和气候月报等形式发布, 供各级农业领导机关和农业生产单位总结过去、研究当前和考虑后一阶段的生产时用。

2.2.2农业气象情报。

气象农业情报是专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又一种专业性情报, 包括低温情报、高温情报、雨情情报、灾情情报、农业气象旬 (月) 报等。农业气象旬 (月) 报是定期编发的,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种经常性的定期服务形式;其余都是不定期的服务形式, 是在气象状况达到对农业生产不利或有害后进行服务的[3,4]。

2.2.3 专题农业气候分析。

专题农业气候分析是针对农业生产中某个问题从农业气象角度进行利弊程度的综合分析, 为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2.2.4 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料。

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料包括气候手册、气候与农业气候图以及农业气候手册、农业气候区划手册。这些资料可使农业领导机关和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当地气候与农业气候特点, 合理地安排生产, 充分发挥当地气候、农业气候资源优势, 扬长避短, 从而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

3 农业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

进行高质量的农业气象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组织工作。农业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农业气象服务网和各级农业气象服务机构, 以及农业气象资料收集、服务材料编写、服务材料发送等的人员分工。

酒泉市地域面积大, 局地气候相差较大, 农业生产涉及的方面繁多, 农业技术千差万别, 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对气象和农业气象的要求不一, 为了促进农业不断增产增收, 农业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必须很好地适应这些特点。

在农业气象服务的组织工作中, 要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农业开发、资源利用和灾害防御等工作中去, 将决策服务放在首位, 为各级政府组织、指挥、实施生产计划以及防灾减灾当好参谋;要结合当地实际, 加强服务的针对性, 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要树立市场观念, 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 为加快农业向产量化、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出贡献。

4 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编制的内容

4.1 低温情报 (不定期)

低温情报编发的内容:低温出现期的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24 h最大降温、极端最低气温、冰雪霜冻情况、作物受害的低温持续时间与累计时间、农作物受害情况、受害面积和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建议。

4.2 高温情报 (不定期)

高温情报编发的内容:高温出现期的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30℃和日最高气温≥35℃的持续天数与累计天数、日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日平均蒸发量、日最大蒸发量、连旱 (日降水量<5 mm) 日数、累计日数、农田旱地的干土层厚度、根分布层的土壤湿度、土壤是否开裂 (裂口宽度、深度) 、农作物的受害情况 (对长势、产量的影响) 、受害面积和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建议。

4.3 雨情情报 (不定期)

雨情情报通常在日降水量≥5 mm或连续2 d雨量≥20mm时编发。其编发内容包括雨日持续天数、起止日期、一日最大降水量和日期、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和日期、过程降水总量和日期等, 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干旱缓解程度和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建议。

4.4 灾情情报 (不定期)

灾情情报应在洪涝、连阴雨、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春寒、秋季连阴雨、高温逼熟、寒潮、冻害等发生, 且最终将影响农业收成或其他经济建设时立即进行实地观测调查, 迅速向农业部门报告, 并在2~3 d内写出包括下列内容的服务材料, 即灾害天气名称、发生时间、终止时间、持续时间。灾害天气强度:洪涝, 用总降水量、过程降水量、一日最大降水量表示;干旱, 以干旱天数、蒸发量、干土层厚度表示;低温冻害, 以日最低气温、过程降温、冰冻日数表示;大风, 用平均风力“级数”、瞬时最大风力表示;沙尘暴, 用最小能见度表示;冰雹, 用平均重量、最大重量、灾情范围、路径、农作物受害情况、面积表示。服务时应提出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建议。

4.5 农业气象旬报 (定期)

4.5.1 本旬气候特点。

概述旬内主要天气过程有哪些, 是否出现了灾害天气, 光热水的平均状况, 总的情况和极端情况, 以及与上年、历年同期相比的偏差情况。

4.5.2 农作物生育状况。

介绍本旬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发育期出现情况。结合天气气候情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评价旬内农业气象条件的利弊程度。

4.5.3 下一旬天气展望及其对农作物可能造成的影响。

下一旬天气预告的内容包括主要天气形势、主要天气过程、晴雨日数、温度、雨量的平均状况、总状况、极端状况, 以及是否会出现灾害天气等。结合农作物目前的长势, 分析未来天气对其可能造成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4.5.4 农业气象建议。

根据农作物当前情况、未来所处生育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以及未来天气演变3个方面, 从农业气象角度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提出确保农作物正常生育和产量形成的农事建议。

4.5.5 资料图表。

农业气象旬报, 必要时要附有本旬的光、热、水和农作物生育期、生长状况等的资料图表。

参考文献

[1]易延勇, 石昌军, 宋启堃.黔南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28) :167-168.

[2]毕玉珍.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6, 36 (8) :224.

[3]方晓莉, 张志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8) :137.

3.教师编制难题 篇三

无论哪一层面的试点,乡村教育都是重点。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四个主要任务,就包括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后者的主要对象无疑是一直面临“缺血”困境的农村基层教育。

在新一轮教改启动前的几年间,农村教育改革早已风生水起。从建立免费师范生制度到调整基层教师结构,自1911年以来就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基础的乡村教育,再一次站到了改革的关口。事实上,早在1993年的上一轮教改中,它已成为目标。

然而16年过去了,当被寄予厚望的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三尺讲台时,他们首先面对的挑战仍来自多年没大改变的现实困境:他们要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可聘用他们的学校不太可能让他们占用宝贵的编制去支教。

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度支持,可这些被寄望成为教育家的年轻人仍将在未来数年挑战乡村学校面对的主要困境:编制、经费等等。

但愿他们并非单兵突进,但愿他们能借新一轮教改的力度,再造乡村教育。

紧张的编制

很难想象,在国家着力培养一支精英教师队伍的同时,过去数年间基层教育系统的一项任务是缩减人数。对于一些西部地区而言,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甚至无法顺畅地接纳免费师范生。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份调查说,该省大多数中小学都处于超编状态。以太湖县2008年底的数据为例,全县有小学教职工2 309人,超编480人。

而在武汉,39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转岗后做起后勤工作。更早从2005年起,该市江夏区400多名中小学教师陆续转岗到后勤部门。

不过,与通常认为的城市、农村师资力量失衡不同,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部教师比例失调:大量教师及教师编制沉积在乡镇及县级学校。

“现在很多地方编制是满的甚至是超的,但他们同样缺老师。能上课的人少,但占着编制吃皇粮的却大有人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

按照2001年国务院颁行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市应为1∶19,县城为1∶21,农村为1∶23。

湖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洪宇说,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缺陷,导致其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度减少,全国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10%左右。

“城乡倒挂现象突出,各地编制数量下降和裁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与数量的严重不足。”他对《望东方周刊》说,其结果是大量乡村学校运行困难,甚至因为缺少编制难以为继。而在供给编制时,只考虑地区总数,并没有划分不同层次和岗位,这样接收新血液受到限制。

周洪宇举例说,某省9个人口大县曾缺编教师2 300人,而2005年前8年间,除乡镇分流人员和复转军人进入中小学外,没有招聘过一名正式教师。这些地方的初中里,80至100人以上的大班并不少见。

再比如上述武汉小学的转岗人员,尽管不再继续担任教师岗位,但待遇和教师身份不变。虽然转岗,他们并未给一线空出多少编制岗位。

在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中,亦强调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

从代课教师到免费师范生

所谓编制紧缩,背后其实有经费紧张的因素。类似师资力量缺乏以及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是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周洪宇认为,对基层教育的投入是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内容,而这也是整个中国教育面对的首要挑战。

经费的紧张,直接导致了编制的紧俏。这样,编制和经费反复纠缠,陷入不良循环,成为整个国家教育困境的集中体现。

虽然教育部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名免费师范生都必须有编有岗。但据记者了解,正是“有编有岗”这个硬要求使一些学校对免费师范生望而却步。

距离毕业还有半年,部分地方的免费师范生仍不得不等待所在省份出台细则,落实就业问题。而这些省迟迟没有出台细则的一个原因,也是困于如何解决数百人的正式编制。

自2003年起的一轮教职工精简已涉及大多数省区。在辽宁、河南等地,分别有超过4万、6万名教职工被列入精简计划。在此情况下,各地学校的编制和人员已经过“千锤百炼”,一个萝卜一个坑,“戴帽”下来的免费师范生并没有随身带着新增编制。

“也就是说,安置一个免费师范生就得腾出一个编制。而现在乡镇的学校都需要减编。”山东一县级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说,即使把他们安置到缺编的乡村学校,也需要新的经费。

此前,为解决编制和经费造成的乡村教师的严重流失,乡村学校大量使用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而1985年教育部就曾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这两类教师。但在师资力量匮乏的大背景下,低薪聘任临时代课老师其实已成为唯一出路。

一项调查显示,一名在编教师的工资可以聘用七八个代课教师。然而,代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缺陷却是长期拖累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3月,教育部开始清退尚存的44.8万名代课教师。次年5月,国家出臺了免费师范生政策。

在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看来,培养免费师范生的意义就在于让懂得教育的人办教育,将他们充实到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之后,很可能成长为当地教育的骨干力量,并带动周围的教师不断成长,从而逐步缩小与城市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

在为期3年的清退过程中,重庆、广东等地通过招考给部分代课老师转正,其他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刀切”清退的办法。当然,还有部分地方仍存在极少量代课教师。“代课老师一旦清退,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又不愿意接任,势必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持续进行。”周洪宇说。

据记者了解,在此前的教改讨论中,编制标准向乡村倾斜已成共识,在一些试点中,确定教师编制可能会在城市实行师生比,乡村实行班师比,以利于生源分散的农村。

“均衡”的机会

2010年7月底,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并明确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等内容。

所谓城乡均衡发展并非今日之语。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它就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目标。

目前在这一领域最令人关注的消息是,年底可能出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周洪宇认为,这个指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中小学产生深远影响,“标准应该是相对统一的,不能说农村就可以建得一般,而城市就建得较好。”

他说,义务教育标准包含相应的指标参数,在数据方面的明确认定将促进城乡教育设施均衡化以及师资队伍均衡化。

杨东平表示,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才能“留得下,用得上”。包括教师待遇等与城市保持一致后,乡村师资力量的匮乏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

这一监测指标系统或将包括硬件建设与维护费用等具体数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该监测指标系统将于年内出台。“制订指标容易,但是放到基层后如何实现?如果不实现对地方领导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像GDP一样影响他的仕途?这些关系不捋顺,出台指标也很难落实。”一位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周洪宇说,湖北省目前承担了3个教改试点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化实验、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应该像30年前的小岗村改革一样,在地方设立改革创新实验区,并给予专门的经费以及相应的政策,一旦条件成熟之后,即在全国进行推广。”

这样,免费师范生们就可能拥有一个成长为未来教育家的良好环境。

4.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四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和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德育价值的发挥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下列不应作为德育方法选择依据的是()。

A、德育目标 B、学生的生活习惯

C、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D、德育内容

3、家庭德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下列不符合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A、寓教于养,养教结合 B、寓情于理,情理结合C、缺乏正规性和科学性 D、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作用

C、起物质前提的作用 D起提供可能性的作用

5、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

A、军国民教育 B、实利教育

C、美感教育 D新文化教育

6、质性评价在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列属于质性评价要求的是()。

A、情境的自然性与真实性 B、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

C、结论的特殊性与主观性 D、过程的临床性与建构性

7、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这体现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判断题)

8、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判断题)

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判断题)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客观判断。(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是学龄期,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和自卑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答案】B。解析:选择德育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答案】C。解析:家庭德育的特点主要有:寓教于养、言传身教、寓情于理、潜移默化。家庭教育也是具有科学性的。

4、【答案】CD。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5、【答案】ABC。解析: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6、【答案】ACD。解析:B选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属于量性评价的要求。

7、【答案】√。

8、【答案】√。

9、【答案】×。解析:道德两难问题除了可以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教育意义。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再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2016年安徽教师编制考试流程 篇五

一:概念

教师编制考试,简称考编。

师范专业可以报考教师招聘的编制。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2012年开始全国统考,笔试必须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学的还要多加一门专业知识的考试。需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具体报名时间,可以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二:报考流程

注: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的招考要求。如户籍要求、学历要求和考试要求等。拿美术考试为例:

第一关:网上或现场报名,审核材料。

第二关:笔试,1:4的比例考试,但是每科只录取考试人数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如果美术招4个老师,就必须有16人考试,也只录取前4名,但是通常都是50,60多人考试。

第三关:面试,一般是在继教中心或某个学校,随机抽题目,考你的应变能力。录取一半。

第四关:学校试讲,才艺展示。这关通常都是2选1了。最后还有体检,如果都合格,你就过了。

三:考试内容

由各地方招聘简章要求所定,一般考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教育法规等内容,其他还有看所考科目技能要求而定。

四:考编的价值

1、工资待遇差别,有编制工资高,无编制工资低;

2、福利待遇差别,有编制的有五险一金,没有编制的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

3、稳定性差别,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

五:考编的具体细节

1:考编时间

大部分的考编是集中在3月—8月,平时应经常看看当地教育局、人事考试的网站,对于当教师的我们,找工作常见的网站是中国教师网、高校人才网、教师招聘网、万行教师网等(有些公立学校也把信息发布在以上网站,学校不经当地教育厅、局而自己招聘),大家至少每天上网关注信息。有什么编制问题,可以自行百度搜索明尚教育寻找答案。

2:考编的要求

参加编制的教师,需具备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除外),对于一人多证的情况下,只能报一个学科,在网上报名时,一般要填教师资格证的号码。考外省也是可以的,一般也有年龄限制,硕士可会放宽一些。

3:考编笔试的准备

考编笔试一般是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各地比例不一),只有极少数地方考行测、公基。教育理论比较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等。前期复习,需要买一些资料,市面上比较多,需仔细看看来理解,做做教育理论题。冲刺阶段,时间不多,复习要有针对性。此时要以记忆为主,推荐明尚教育的2016安徽教师考编专用教材,这本书很薄,才200页左右,内容页很全,用红蓝颜色标注出了重点,针对性强,不显得枯燥,很适合冲刺背诵记忆,巩固前期所学,效果很好。

专业课一般考初高中知识(小学也要),高中可能少许涉及大学知识。这样的话,尽量先系统复习初高中课本知识,买一下高三复习的书,配合试卷试卷(5年高考3年模拟,天利38套试卷之类的。总之,把自己当成高中生吧,四年大学可能中学知识忘记比较多,必须全面

习,做

固。)

4:考编面试

考试面试分为无生上课、有生上课和说课。说课有惯用的模板,就不多说了,说课时要注意言语流畅,避免背诵说课稿(网上有视频,可以搜搜看看)。重点放在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最好是中高考题,显得你抓住了中高考)、复习、都得有。无生上课很常见,教师自导自演,当学生存在,设想学生的课堂反应。有生上课比较少,学生情况难以控制,课堂应激性要强,大家可以买本鼎尖教案或者去网上看优质课视频,多学学名师,有时间最好最好自己写一些教案,因为面试时一般1个小时写教案准备,时间不多,平时要熟练才行。还有你的衣着、语言、教学构思很重要。

以上就是教师编制考试的具体流程,对所有将要考编的老师们道一声:加油!

6.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篇六

[转]转载:音乐教师编制考试试题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音乐教师编制考试试题总结梦梦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舒曼作品的是(A)A.《桃金娘》B.《乘着歌声的翅膀》C.《亡儿之歌》D.《野玫瑰》2.下列不属于巴赫作品的是(D)A.《法国组曲》B.《英国组曲》C.《马太受难曲》D.《弥赛亚》3.下列属于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A.舒伯特B.李斯特C.亨德尔D.德沃夏克4.下列属于浪漫派作曲家的是(C)。A.拉威尔B.海顿C.瓦格纳D.勋伯格5.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C)。A.夜曲B.前奏曲C.无言歌D.组曲6.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C)。A.悲怆交响曲B.1812序曲C.悲怆奏鸣曲D.《六月》船歌7.《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C)。A.巴赫B.贝多芬C.莫扎特D.李斯特8.《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A)。A巴赫B贝多芬C莫扎特D海顿9.下列哪部歌剧是贝多芬创造的(D)。A《卡门》B.《魔笛》C《图兰多》D《费德里奥》10.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是(C)。A.《大浪淘沙》B.《将军令》C.《海青拿天鹅》D.《高山流水》11.十二平均律最早是由谁计算出来的.(D)。A荀勖B巴赫C何应天D朱载育12、以下作曲家的国籍:贝多芬(C)舒伯特(B)比才(A)A法国、B奥地利、C德国、13、在以下乐曲中属古曲的是:(C)A、《春节序曲》B、《金蛇狂舞》C、《高山流水》D、《彩云追月》14、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时期一支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以下哪个省?(C)A.江西B.四川C.湖北D.山东15、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C)A.云南西藏湖北B.河南内蒙古浙江C.山东内蒙古浙江D.山东内蒙古河北16、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等等.可谓“百花齐放”。下面选项中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是(B)A.越剧B.吕剧C.黄梅戏D.评剧17、雕塑《说唱俑》表现了古时候艺人表演时的情景,请问它是哪个年代的作品?(B)A.宋朝B.汉朝C.秦朝D.明朝二、填空题1、海顿是(奥地利)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作品有(告别)、(惊鄂)、(时钟)等104部交响乐。2、合唱是(声乐)的一种演唱形式。有众多的歌唱者演唱(两个)以上不同声部的歌曲。分为(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通常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也可以是无伴奏合唱。3、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4、西洋弓弦乐器(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倍大提琴)。5、刘天华我国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作品:(光明行)、(空山鸟语)。6、我国民族拉弦乐器有:(高胡)、(中胡)、(低胡)、(革胡)。7、音乐中音色大致分成两大类:(声乐)、(器乐)。8、组歌是由一些内容上互相联系着(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9、混声合唱《祖国颂》,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刘炽)。10《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共有(八)个乐章,其中《黄河怨》属于第(六_)乐章,歌曲演唱属于(女声独唱)形式。11、中华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12、《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的,为典型的_(维也纳圆舞曲)结构,由序曲、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三、判断题1、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出现了一种节奏铿锵、音调高昂的革命歌曲,《同志们,勇敢的前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2、十二音技法是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所始创。按照这一技法,半音阶中的十二个音处于同等地位,将这十二个音排成某一音列,称之为序列。(√)3、室内乐,原指在西欧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现在,通常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4、莫扎特(1756-1791),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17部歌剧。(×)5、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6首室内乐作品,以1871年新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最优秀。其中又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突出。(√)6、《梁祝》是以评弹曲调为素材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段落分别表现了相爱、抗婚、化蝶的情节。(×)7、金、石、丝、竹、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六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六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8、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绝大多数是填词创作,曲调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来自西欧各国。(×)9、著名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古典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0、作曲家门德尔松生于德国,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交响曲《苏格兰》、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和《母亲教我的歌》。(√)11、《走西口》是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属于以唱做为主的“硬码戏”,即“做工戏”。(×)12.《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13.《彩云追月》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4.《鱼美人》是我国一部著名的歌剧(×)15.《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词、聂耳作曲(×)订阅到阅读空间

7.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篇七

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界定

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规定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应该在于:突出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职能,着重研究政府在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和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基础设施配置作用,对市场行为提出环境方面的基本限制条件;保证重大设施项目在公共投资方面能够形成合力,强化总体规划对城市重大决策的参谋作用和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引导作用[12]。 由此可见编制内容要求进一步强化了总体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性。

2 体现管制功能的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1 强制性内容内涵

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强制性内容有:1)城市规划区范围。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2 强制性内容分类

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可以将强制性内容分为三类: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不具可操作性的内容和缺少技术标准的内容。

可操作性的内容包括:1)城市规划区范围。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不具可操作性的内容包括:1)城市建设用地中土地使用强度管制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2)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中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

缺少技术标准的内容包括: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2)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3 强制性内容界定

总体规划中强制性内容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界定如下:1)城市规划区范围;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3)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3 体现导向功能的总体规划引导性内容

3.1 导向功能中有待强化的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要与相应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并对自身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真正做到来源于实践、还原于实践。在这一层次的规划编制中,既要转译中央及高层政府的政策指引,同时也要主观能动地制定地方的政策体系。其次,需要特别强调城市规划中导向功能的战略性。战略性是指在考虑事物的时候把事件纳入到一种长远的、全局的局面来衡量,这种长远性和全局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但是在我们执行过程中,城市规划的战略性考虑不够全面,在出现一些问题后对规划实施修改,从而影响了效率。而它的修改直接影响到了相应的下一层次规划的相关内容,这种影响牵涉到整体结构变化。第三,导向功能直接影响着与之有关的规划体系,所以对总体规划的导向性应该重点强调,考虑通过立法手段和加强审议程序来保持其科学性和战略性。

3.2 导向功能中需弱化的方面

规划中的导向功能还要求我们不要把规划中一些专项问题规定的过细,应该强调重点,发挥其指导性和战略性。每一个规划都有各自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不能面面俱到,这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导向功能的诠释。需要弱化的城市总体规划除了上边提到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一些对经济文化影响小的规划,如景观风貌规划、停车设施规划、电信工程规划等。它的具体实施任务应该由各专项规划来完成,它的实施进展情况需要公众的监督、法律的约束以及有关单位的自律。

3.3 导向功能中需去掉的方面

由于我们对各项规划的具体发展态势预测的主观性,会使得一些条款规定过宽或过窄,过宽条款容易被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而过窄规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最低层规章就是如此,例如停车厂选址、节约用水规划中对节水方式的规定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即使进行了规定,效果也不会明显。

4 结语

8.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是否可行? 篇八

主城区:大量学生入城教师缺编严重

“我头发都愁白了。”在怀化市鹤城区太平桥小学,校长姚飞拍了拍头发说。她告诉记者,该校2012年9月开学,当时核编16个,后来一直没有增加,现在学校有临聘教师23人,由于临聘教师流动性大,素质又不能够保证,家长非常不满意。这几年,每年新增8个班,需要20名教师,“每到开学前都非常着急”。

像太平桥小学这样的学校并不少,记者从鹤城区教育局拿到的一份2016年秋季该区新起始年级及刚性扩班各学科教师需求调研表看到:钟秀学校,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华都小学,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河西学校小学部需扩班4个,刚需10人……9所学校今年总计共刚性需求教师90人。

而据统计,怀化市城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9 641人(含市直学校),非鹤城区户口学生31 263人,占62.98%。一年级新生中,中方县有802人,麻阳县86人,芷江县116人,辰溪县360人,溆浦县548人,通道县17人,靖州县22人,会同县61人,新晃县34人,沅陵县97人,洪江市322人,市外1 451人。

“外来学生的逐年增加,加大了城区学校的编制需求,编制若不能实现跨区域调剂,怀化城区义务教育办学将难以为继。”怀化市教育局副局长曾庆明说,近5年城区新生每年以2 500名的人数增长,5年至少增加了1万个学位,去年调剂305名教师编制到主城区之后,目前仍然缺编,其中鹤城区仍有代课教师280余人,市直学校有180余人。

怀化市编办分管事业单位编制纪检员周良武告诉记者,这几年,编制部门已经通过最大努力支持教育编制,前几年通过“挖潜”从其他部门调整了450个左右编制到教育系统,对教育系统内部也进行清理整顿“挖潜”,共督促返岗661人,辞退113人,同时缩短教师编制调整时间,由过去三年一调整到现在“一年一调整,半年一微调”,尽量盘活教育编制资源。

“但是到2015年,编制资源已无潜力可挖,但是编制总量不能增长的红线又不能碰。”周良武说,主城区每年都会遇到这个难题,而一些县(市)农村学校余编相对较多,因此,我们请示了省编办,又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以市为单位进行编制统筹,市本级和鹤城区教育编制不够用,在全市范围内调剂解决。

调出县: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

那么,编制调出的县(市、区)又怎么看待呢?

芷江侗族自治县和溆浦县去年分别被调整出27个和47个教师编制,记者来到两县教育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一位县教育局干部甚至直言这是“拆东墙补西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是反对的,编制调整不能忽视下面的困难。”芷江县教育局局长唐非坦言,芷江县有4万多个学生,只有1 280个编制。在城区这块,这几年,芷江县城同样有大量学生涌入,2016年秋季入学,城区5所小学估算,在不择校的情况下班额就达到65人,师资需求同样紧张,仅城区学校就差教师100余人。

“农村学校这块,一些学校流出了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但是班级并没有减少,这就要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唐非说,“如果编随人走,那就意味着农村学校没有人来上课。”

“不科学不合理。”溆浦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唐春景同样持反对意见。他说,溆浦县是将近100万人口的大县,2003年核编6 545个,10多年来没有变过,“但是我们班级数在增加,去年全县净增学生3 000人,按50个人一个班算,净增60个班,师资十分紧张。去年秋季,双井中学因为缺教师几乎开不了学,校长急得汪汪大哭。”

记者从怀化市教育局了解到,随着城镇化推进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农村学生正呈逐年减少趋势。目前,按师生比算,多数乡镇学校编制有富余,但教学班级并未减少,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而按湘政办发〔2002〕44号文件规定,村小23人以下只核定1个编制,多数村小不能开齐开足课时课程,更谈不上专任教师教学。

据统计,怀化全市1 092所村小中,23人以下的有694所,聘请代课教师416人。全市485所乡镇中小学、1 092所村小原核编制25 387个,实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3 647人,余编1 740个,但同时又临聘1 788人。

教师编制为何呈现两难

一方面城区编制不足,一方面农村余编缺员,已越来越成为城镇化背景下教育的两难问题。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两难问题?

曾庆明向记者表示,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城区学校需要大量新教师,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又不能减少,造成教师总量需求在上升,但是由于编制总量控制,造成目前两难境地。

他表示,特别是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大量女教师婚育,学生人数增加,教师编制将更加紧张。目前,因各地编制部门严格控制增编,少数学校还处于无编运行状态,如鹤城区公园路小学、象形学校、湖天桥小学等5所学校没有核定编制。中方县编办2008年6月核定中兴学校编制50名,实际该校235名教师全部占用其他学校编制。

除了教师需求增加外,现有编制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也影响了教师编制资源的盘活。

怀化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编制总量控制过死,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编制政策难以落实,挤占了普通中小学教师编制,又让教师编制更加紧张。目前,怀化市职业学校应该核定编制1 568个,尚需补充编制238个。全市已建乡镇中心幼儿园231所,均未核定编制,幼师主要靠小学教师转岗或者临聘。全市城区公办幼儿园应核定编制1 242个,目前缺口683个。全市应核定特殊教育编制247个,目前缺70个。

同时,核编间隔时间偏长,不能适应生源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大,中小学每年都有较大的生源结构变化。按湘政办发〔2002〕44号文件规定,每3年核定一次中小学编制,由于编制不能及时调整,缺人的学校没有编,有编的学校调不动编,导致相当部分学校教师人、岗、编脱离。沅陵县鹤鸣山学校有小学生4 011人,原核编159人,按标准应该核编211人,为尽量满足教学需要,该县不得不从乡镇学校调整部分教师到该校,目前在岗186人,看似超编27人,实际缺编52人。

调研还发现,附加编制作用受限,一些地方没有按比例核定3%的附加编制,有些地方核定了但没有“以县(市、区)为单位调剂使用”,而是按学校核定附加编1至2个,极少的附加编制很难应对伤病、婚育、丧亡等突发情况。

此外,单纯按师生比配备教师编制不切合乡村学校实际;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借用教师,教师因病因残等原因离岗;编制分类管理存在弊端,县际、城乡、学段和不同教育类别间调剂编制困难重重等问题,也加剧了师资紧缺,影响了编制资源的盘活。

在不损农村教育基础上盘活编制资源

“编制总量不能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在区域内能够动态地调节,统筹使用便成为教师编制改革的方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丽群说,在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学生大量向城市流入,怀化市进行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机制改革应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

“但是,目前用编主体还是在农村。”刘丽群说,教师用编问题必须考虑城乡两个实际,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师资的基础上随生源流动,这样才能既不损害农村教育,又最大程度盘活教师编制资源,“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绝不能搞成拆东墙补西墙,而是一种资源优化。”

刘丽群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过死,城乡倒挂,按师生比核编不切合农村实际等,是导致中小学专任教师紧张的重要原因,“教师编制起码要保证基本的教育教学需求”。

刘丽群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补充更新机制,以县或者地级市为单位,负责好教师编制的总量核定和宏观管理,给足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同时,加快完善区域统筹机制,真正建立起“县管校聘”体制,打通教师动态调配通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重组优化。

“目前,最可行的,还是要把目前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曾庆明也认为,要推行教育编制管理新模式,对教育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教育使用、编办监控,跨区调剂、合理配置”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现有教师资源。

“打个比方,有两所学校离得比较近,这两所学校的体育、音乐老师便可互相兼任,如此一来,就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曾庆明说,“而不是过去这个老师定岗定编,就只属于这所学校,另外学校无法调配这所学校的老师。”

据了解,湖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提出,县级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

不过,真正落实“县管校聘”还有政策障碍。“我们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周良武告诉记者,作为编制部门来讲,实行的是精细化管理,必须到人到单位,而这个单位是以学校为单位的,“目前编制部门只能通过缩短编制周期,比如半学期一调整,以尽量盘活资源。”

周良武说,要实现教师编制“县管校聘”,目前缺少顶层设计,下级编制部门又不能违背编制管理规定,“如果顶层设计上有联动机制,那是可以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阳锡叶/文)

【链接】

“编随人走” 并非治本之策

——兼议科学解决城区学校 缺编难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学生的密度在不断加大,给义务教育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承载压力,引发了教育经费、教育用地和师资紧张等,出现了城镇地区“入学难”“大班大校”和“上学远”等问题。由于受“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政策制约,师资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湖南省怀化市实施的“编随人走”编制改革措施对于完善当前的编制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这项改革措施在控制区域编制总量的条件下有效缓解了编制紧张的压力,给城区学校带来了“很大实惠”。

但是,实施“编随人走”改革措施需要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随着生源的减少,学龄人口的流出端编制确有富余。如果农村地区的编制有富余,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措施;但如果农村地区编制没有富余而采用该做法显然是“拆东墙补西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显然,学龄人口流出端编制是否有富余取决于现有编制数和编制测算标准。从目前来看,怀化主城区和周边县(市)有不同的“编制账”:怀化城区认为既然学生总量增加了,编制理应增加,周边县(市)学生数量减少了,编制当然可以减少,其认可的标准是“生师比”;而周边县(市)认为虽然学生减少了,但班级数并没有大量减少,其认可的标准是“班师比”。双方认可的标准显然不同,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生师比”“班师比”,还是“科师比”,编制测算标准均存在严重的缺陷。生师比是义务教育学校配置教师的主要参考标准,这种配置方式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为了避免生师比标准带来的相关问题,许多地方采用班师比的配置标准。但是,班师比的标准对城镇大规模班级是不利的,并且班级规模越大越不利。科师比标准由于忽略了班级人数、平行班教学等因素,缺陷更加明显。

总之,原有编制标准的不合理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普遍问题:总量超编但村屯小规模学校与城镇大规模学校同时“缺人”。

那么,教师编制科学化的测算标准应是什么?

编制核定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某一区域所需编制应是所有学校所需编制加总生成,因此,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的基本度量单位是学校,而非某一区域,即使能够把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学校依然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确定学校的编制测算标准首先应明确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从教育接受者的角度提出的,而非仅从投入者的角度提出的。因此,教师测算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每个学生个体获得的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了使不同学校获得的教育服务均等化,那么不同规模学校教师的总工作量应该一致化。以教师的总工作量作为平衡标准,可以构建以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与班级分布为基本参数的编制测算模型。

因此,某个学校的编制数并不是简单由“生师比”“班师比”或两者的简单结合能够决定的量,而是取决于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与班级分布。某个各区域所需的编制是所有学校所需编制的加总,由学校的总数、学生在各个学校的分布和当地的课程设置决定,而不是简单由学生总数决定的。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相信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均能够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编随人走”改革措施存在编制调配的潜能限度,能部分解决但不能完全解决城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方法可以分析出,编制不仅由学生总量决定,还受学生的年级和班级分布等变量影响,而农村学校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就意味着随着农村学生的减少,农村学校能够释放出来的编制将不能满足城区学校的要求(除非农村地区大量小规模学校和大量小规模班级消失)。另外一方面,“编随人走”只能应对区域内生源流动导致的编制紧缺,难以解决由跨区生源流动造成的编制紧缺。跨区流入的生源来源于许多分散的地方,某一具体地区随生源流动的编制数难以确定,并且与这些流入地进行编制对接需要突破许多制度障碍。而未来生源跨区流动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鹤城区的生源数据显示,有17.2%的生源来自其他地区。对于许多发达地区而言,这一比例更高。我们对广东省的调查发现,珠三角9市中有5市非广东户籍学生比例超过50%。

那么,究竟应如何破解城区学校的缺编难题?

首先,预测流入生源的总量、分布并分析原因,通过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来引导生源有序流动。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以综合改革的思维从经费、硬件设施和师资等多个方面发展薄弱地区的教育,保证学生在“家门口”也能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才是根本之道,减少无序流动生源的比例。

其次,基于生源变化趋势和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对当前及未来的编制需求进行测算,完善“编随人走”的改革措施。以学校为单位,利用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对生源流入端和生源流出端所有学校的编制需求进行测算。如果测算结果显示学龄人口流出端编制确有富余,可以按照“编随人走”的方式调配编制。同时,对学龄人口的流动趋势进行预测,提前规划,避免出现由于缺教师学校无法正常开学的状况。此外,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教师“县管校聘”制度,为编制流动扫清障碍。

上一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下一篇:王智 《定风波》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