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2024-08-19

马鞍山市调研报告(共8篇)

1.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一

于马鞍山市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我市中小企业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和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政协机关会同民建马鞍山市委、市工商联组织部分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市政协副主席梁成带领下,对我市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开展了为期两个月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通过召开有关部门情况通报会,实地察看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召集金融系统及担保公司、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等形式,重点就我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情况;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在总量和增量指标上对中小企业扶持情况;全市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情况;优化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较快,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扩大城乡就业,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去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1009户,其中:工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600户。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62.0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4%;中小企业解决从业人员24.4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79.26%;中小企业上交税收42.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8.65%,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好于大企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5.05亿,同比增长0.6%,占全市工业比重由上年39.1%上升至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1.98亿元,同比下降13.9%,降幅比全市低1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33亿元,同比增长9%。

二是新增中小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全市新发展中小企业946户,超序时进度146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6.7亿元。

三是中小企业结构优化。随着稳润光电、达利食品、格瑞德机械、科达机电等一大批新上先进、低耗能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全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5.5%。

四是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逆势增长。食品制造、生物化学及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重点中小企业逆势发展,蒙牛乳业、中杭股份等20多户企业前5个月销售收入超亿元。在重点企业支撑带动下,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达11.3%。

二、“企业帮扶年”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帮助企业克服面临的困难,走出困境、渡过难关,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政府年初决定在全市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并制定了包含85项具体帮扶措施的活动方案。截止六月底,该方案中的42项帮扶任务已经完成。一是加强银企对接,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上半年,全市各相关部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0余场,全市贷款余额增长37.1%,新增贷款121.47亿元,是去年的4.3倍。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继国元和当涂同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之后,另外两家正在积极组建中。金融产品

持续创新,融资渠道多元化,形成了经济、金融互动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喜人局面。

二是帮助中小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指导企业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如,市商务部门积极帮助企业产品列入国家、省、市采购产品目录,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对市外贸发展资金进行修订,增加对出口贡献大的企业奖励幅度,加快兑现速度;搭建国际贸易平台开展出口孵化工作,培育建设出口基地。市农业部门突出重点开展“一对一”帮扶,今年重点帮扶7个重点项目。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免费为药品生产企业开展培训,帮助企业销售,成功为丰原制药公司解决了积压已久的商品销路问题;为禾田中药饮片公司寻找合作伙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三是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有的部门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有的结合工作职责深化企业与院校的科技交流,扩大产学研合作。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组织百名专家帮扶队伍,应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帮扶活动。

四是引导企业科学高效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举办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积极推广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推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活动会,建立人才库,为企业发展输送质量人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五是优化环境,减轻负担,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部门将中央、省、市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汇编成册,发放给重点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汇编《马鞍山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政策问答》,帮助企业了解掌握财政方面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创业辅导、人才培训、融资担保、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促进全民创业;加大对企业负担的专项梳理力度,继续清理收费、取消不合理行政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上半年,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退税11.5亿元,减免费用6300多万元,争取各类补贴2亿多元。

六是保持企业用工稳定,维护企业正常生产。认真落实《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制定《关于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若干意见》,积极帮助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落实市政府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加大困难企业认定力度。

三、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除存在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外,还突出表现在: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是小型企业贷款增速慢、占比低。2009年1~5月,全市企业贷款增幅低于全市银行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3.9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仅占全市银行各项贷款的17.8%,较年初下降了2.83个百分点。二是县域部分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缺口相对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但信贷需求不旺。全市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总体上经营形势依然严峻,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受原材料及产成品价格持续走低、外需不足、订单流失等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开工不足,减少信贷资金需求;一些小型企业由于对市场前景不看好,主动压缩生产规模,陆续开始提前还贷。二是相关推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效果不明显。三是抵质押担保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银信部门惧贷。五是企业

素质难以达到信贷部门要求。

(二)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优化升级问题亟待解决

从我市中小企业总体情况看,传统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发展层面看,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和总量有很大提升,但在此次危机中也暴露出中小企业很多问题,主要是:产品层次较低,抗击风险能力差,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意识不强,不掌握核心技术,很难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

(三)帮扶企业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全市企业帮扶年活动虽然开展半年,但仍有不少企业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措施缺乏了解。二是部门帮扶的愿望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未能有效结合,一些部门尚未拿出实质帮扶措施。三是部门在帮扶中,以工业企业、大企业为主,对小企业和其他行业帮扶不够。企业帮扶年活动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顾此失彼,在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农业、服务业发展,在服务大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小企业的群体优势。四是企业普遍反映政策落实时间长,程序多,速度过于缓慢。

四、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机制灵活,潜力巨大,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吸纳社会就业的载体、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因此,我市应进一步明确思路,坚定信心,将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科学确立中小企业发展方式

一是要把保增长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我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加快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二是把扩内需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不足问题。以投资来拉动各类企业发展,增加工资性收入,增加消费支出,提升民生工程水平。三是把调结构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问题。要积极引导全市中小企业加入市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或生产配套零部件,或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链,构建特色经济园区,构筑配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四是把优化环境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发展中小企业的亲和力。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五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新工艺的企业。

(二)扎实开展帮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加强对中小企业运行的调度和监测,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认真解决。第二、要将部门的帮扶热情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各部门要深入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根据“一企一策”的原则,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拿出切实的举措,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第三、少数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尽快将国家、省、市、县区给予企业的相关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第四、减少部门到企业调研次数。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开展联合调研的形式进行调研。对确需开展的调研活动,应本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尽量压缩时间,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第五、对尚未落实的帮扶措施加大督促力度狠抓落实。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动和规范应收帐款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贷款;探索在农村开展经合法登记的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帮助企业大力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

(三)加强金融支持,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是创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创办风险投资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风险创业投资;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二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市场,逐步形成以企业互助性和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政府风险补偿为支撑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资本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采取会员制等形式建立互助性担保组织。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第二,从金融层面说,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金融政策引导作用,鼓励银行机构制定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通过利息收入覆盖风险;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促进相关征信机构发展。二是银行监管机构要完善融资体系,鼓励建立多层次、多门类的金融机构和部门。三是商业银行要按一定的比例将信贷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并不断创新信贷产品。

第三,从企业层面看,一是要有更广阔的融资思路,充分利用外部政策条件和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将技术优势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二是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甚至是私募基金投资参股。三是企业应从注重财务信息透明开始,着力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财务报表,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使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四)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先支持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能源交通、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二是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三是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高、新、特、优”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对创新能力强,拥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银行贷款资金实行财政贴息。

(五)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社会资源主导的发展思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健康发展,加大对外宣传,努力引进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服务大厅,提高“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全民创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各部门要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公开办事程序,明确许可条件,承诺办事时限,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质量。

(六)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积极打造创业载体

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国家、省和市创业政策、创业指导、创业扶持、创业典型等内容,扩大全民创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各新闻媒体将宣传优秀中小企业、宣传

全民创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宣传计划,开办各类专题、专栏宣传,进一步帮助各类创业人员树立创业信心。各级、各部门、各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基地积极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全民创业宣传,特别要深入宣传创业优惠政策。要继续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尤其要加大乡镇创业基地、农民创业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创业基地品牌,发挥品牌创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开展市级创业基地认定工作,通过对创业基地的培育和规范,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充裕的创业平台,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惠民工程。继续对租赁创业基地厂房的创业者进行补助,扶持初创企业快速成长。抓好返乡农民创业园、青年创业园、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农业生态园、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市场、创业楼宇等创业载体建设,打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全民创业平台体系,为各类创业者提供丰富的创业场所、创业载体。

2.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二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文化模式的彰显。正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要建设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如何全面建设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及统筹城乡全民健身发展,使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的小康生活相适应,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事业是整个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其发展规模和速度,从总体上讲应该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小康社会是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一体的综合目标。这就决定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群众体育与之相适应,并协调发展。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现辖2市6县6区和2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3472km2,人口710万。市区面积3874km2,人口29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145km, 人口138万,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城乡统筹战略是近年来社会学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前沿问题,体育从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以唐山市城乡全民健身发展比较为案例研究视角,对唐山市城乡全民健身统筹战略进行研究分析,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

2.1问卷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以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迁安市、玉田县、乐亭县、路南区、路北区、丰南区、丰润区的居民为群众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访谈调查对象

以唐山2市2县4区分管文教、体育的领导、助理等专业人员为访谈对象,讨论本课题相关内容。

3唐山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调研分析

城乡体育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之上,有一定健康稳定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基础,才能更好的为发展城乡体育提供基础平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农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城市文明,而城市文化进一步发展又开始分化,农村和城市相互补充,并且相互融合在一起,这是城乡发展的本质规律,也进一步说明了城乡体育的发展理论基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日程提速,农村逐渐过渡到小城镇战略致使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日渐突出。全民健康问题和健身事业发展也面临紧迫的局势。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有约70%的调查对象选择“偶尔参与过健身活动”,其它的选项都是没有参加。但是在每天坚持参与健身项目的人数仅为10%,这个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这10%的人群中,每天锻炼时间超过1h的不到50%,大部分集中在30min左右,运动强度很难达到全国体育人口评价标准的指标。此外,每周坚持1天活动的为13%,2天为16%,3天为31%,4~6天为27%,每天的为13%。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提供的数据,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6.46%。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事业单位等固定健身人群统计在指标范畴内,中国体育人口总量大约为32%。而1996年的数据显示,16岁以上人群至少参加1次以上健身活动的人群占到大约36%,其余的人群大部分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指标的评价标准。目前这一调研已经反映出上升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唐山市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但也要认识到调研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体育人口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有待开展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还很大,急需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公共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唐山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体育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群众调查对象中认为在进行体育健身锻炼中“有固定场所的”有34%,认为没有的则为66%;认为“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体育锻炼器材设施的”有51%,认为没有的则为49%。在被调查者“工作单位里是否有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调查项目中,选择“没有”的为52%, “有”的为40%,“正在建设”的为6%,“过去有,现在被挪为它用”的为2%。在“参加健身活动”的人之中,在体育馆进行健身活动的为4%,公园为18%,路边为18%,住宅前后52%,其它(学校、歌舞厅)8%。本项调查与群众体育研究的一般情况相符,即“大多数居民选择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体育场、学校、公园、生活小区的空地、田间小道等场所进行锻炼”。在此,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关于唐山市政府报告中介绍群众体育现状的统计数据的来源,是建立在全市体育器材设施之上的。换言之,企事业单位自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也被统计在内,而恰恰是这部分事业单位的健身场地对外开放程度低,不能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锻炼需要。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缓解这一状况,第一是政府行政部门可以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让社会机构承担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与服务。第二是政府行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健身需要和健康要求为目标, 为满足人民幸福生活和健康身体这一本质问题,下大力气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群众调查对象在锻炼中没有专人指导其健身活动的占91%。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组织形式为“自发组织”占14%,“个人”占83%, “单位”占3%,“社区居委会”不足1%。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认知调查中,比较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不足1%(1人), 听说过的为42%,没有听说过的为58%。群众调查对象周围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占7%,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占93%。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的占7%,没有接受过辅导的占93%。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锻炼者体育健身锻炼很有帮助的占4%,有帮助的占72%,一般的占19%,作用不明显的占5%。

基于区域研究视角,为整合唐山市城乡全民健身资源,促进城乡全民健身统筹发展提供政策制定实施依据。难点在于唐山市城乡全民健身“一手”数据的调研分析,这不仅要求调研设计严谨,且要求实施过程严格把关控制,做到局部抽样数据反映整体发展状况。

摘要:对城乡全民健身统筹发展现状、概念内涵、价值和意义若干理论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辨析,以唐山2市2县4区的城乡群众和相关领域专家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唐山市城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考察,调研结果分别从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情况、锻炼场地、锻炼指导、体育锻炼方式的习得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3.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三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大案比例较高;

(二)案件涉及“职权点”多;

(三)窝案、串案特征明显;

(四)作案次数多、潜伏时间长,涉案人员广;

(五)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形式日趋复杂;

(六)国家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被个人(或单位)作为“钱权交易”的“唐僧肉”。

二、案发的主要环节

(一)环保行政许可、执法环节;

(二)环保行政处罚环节;

(三)排污费征收环节;

(四)环境监测环节;

(五)专项资金审核环节。

三、案发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风气不正影响,滋生腐败的土壤愈演愈烈;

(二)保护主义在一些地方盛行,执行案件移送制度缺失;

(三)转型阶段,监管机制存在可规避之处;

(四)信息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四、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一)预防环保系统关键环节腐败的建议;

1.环保行政执法环节;2.环保行政处罚环节;3.排污费征收环节;4.环保资金补助环节。

(二)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大对环保系统案件移送和查处力度,从“侥幸为”进而“不敢为”。

保持惩治该领域犯罪高压态势,把好“查处关”;严格把好“案件移送关”。

2.加强教育,惩防结合,全面提高环保干部的素质,从“不敢为”进而“不要为”。(1)严格把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总开关”;(2)把好干部的“预防关”。

3.以规范“两权”行使为重点,强化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从“不要为”进而“不能为”。

(1)把好环保部门的“用人关”;(2)严格把好“制度关”;(3)把好“信息公开制度关”。

4.激励与保障结合,从“不能为”进而“不必为”。

(1)把好“激励、保障关”;(2)建立环保干部晋升激励制度。

【国家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被个人(或单位)作为“钱权交易”的“唐僧肉”】

例如:2008年至2013年,含山环保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金某等,利用职权向下属环保项目资金申报单位和排污企业索要、非法受贿260余万元用于单位发放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吃喝招待、职工旅游费用等。

4.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对11年产销量及税收的预测;二是征求企业对国税局意见和建议;三是收集企业在政策方面的需求。

为保证此次调查的质量,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在调查方式上主要做到问、看、统等多种方式。一是问,即向法人和财务负责人询问经营现状、产品市场销路、发展思路、经济环境、面临的实际困难、需要调查组向上级反映的问题等;二是看,即实地观看企业新上项目和扩规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三是统,即预先设计了户管员工作满意情况调查表和重点税源企业调查表,让企业财务负责人填制以便统计数据和事后分析。

(二)2010年56户重点企业税收完成情况

我们此次调查的56户重点税源企业2010年共完成税收33012.5万元,其中增值税23443万元,所得税7672万元,占雨山区国税局2010年入库税收的72%.。这些数字表明,56家重点税源企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2011年及以后的税收完成情况。

二、2011年企业发展情况和税收预测

(一)税源变动情况分析

通过我们的逐一调查,对数据统计、汇总、分析,11年56户重点税源企业预测税收41840万元,增长8827.5万元,增幅27%,占全年税收任务的75%.其中同比增长23家,持平20家,减少13家。预计全年税收任务可以较好完成。

(二)税收有利因素分析

1、大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转变企业理念,寻求重新定位,近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实现销售60亿元,利润2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其中外地纳税100万元)。2011年预计实现销售65亿元,利润3亿元,预计实现税收4000万元。青岛啤酒(马鞍山)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产量8.2万吨,入库“两税”3183.1万元(消费税1890万元)。2011年公司产量目标为9~10万吨,并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上有所突破,预计2011年实现“两税”3700万元左右(消费税2280万元)。

2、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积极准备上市融资。甬兴模塑有限公司去年设备投入较大,固定资产抵扣较多,使得增值税入库为0。今年固定资产抵扣完毕,预计税收有较大释放。格瑞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产销大幅增加,去年入库税款178万元,今年预计实现税款560万元。该企业筹备2012年上市。

3、企业扩充规模,一大批新项目上马。随着金融危机阴霾散去,各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据统计,双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鑫洋永磁有限责任公司、天马建材有限公司、斌勇矿产有限公司、亚星锚链(马鞍山)有限公司、鼎华钒氮科级有限公司、鑫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顺鑫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都有新项目准备或已经上马。

4、高技术水平企业发展前景广阔。中钢天源(马鞍山)通力磁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磁瓦,科级含量较高,利润大。其产品去年单件含税价格为6000元,目前价格为13000元。去年实现销售7500万元,今年预计实现销售15000万元。鑫洋永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电动机磁瓦,产品技术全国领先,现为三洋公司供货,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该类企业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保证其扩大产能后的稳定销路,预计此类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5、铁矿石价格上涨。受国内精矿粉价格上涨影响,该类型企业销售有较大提高。信盛实业有限公司去年实现税收282万元,今年预计实现税收500万元。

(三)税源不利因素分析

1、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政策不明朗。56户重点税源企业中含再生资源回收企业7家,占总数的12.5%。2010年这7户企业入库税收9400万元,占56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的28.5%;2011年7户企业预测税收14710万元,占56户重点税源企业预测税款的35.4%,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是我区今年主要税收增长点。2011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退税政策到期,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周转困难,持续发展难以为继,需要市、区政府的帮扶。

3、国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国家房地产调控出台,居民对房地产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3月1日市政府出台新政策,一次性开盘达30000平方米才可取得预售证,且取得预售证后15天内必须开盘。该政策可能导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集中放量,造成局部供大于求的局面。紫元家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准备推出商品房35000平方米,比去年减少25000平方米,但价格有所上升,预计全年实现税收1000万元左右,与去年持平。锦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有40000平方米高层项目在建,预计到6月开盘。去年销售40000平方米,销售额1亿元,实现税收20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与去年持平。但该公司已无储备用地,准备所有项目销售完毕后退出房地产市场。仁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要项目为御景园,2011年预计税收和去年持平。

2、纺织企业遭遇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年初,棉花价格从去年的10800元每吨上涨到32000元每吨,国外采购商不肯接受大幅调价,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给服装加工出口企业带来严重的压力。红利来服装有限公司由于是马鞍山唯一一家通过美国客商验厂的纺织企业,销量得到保证,预计税收与去年持平。怡人时装有限公司有可能面临拆迁,暂不准备扩大规模,预计税收与去年持平。天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面临全国性用工荒,生产能力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去年完成税收1321万元,今年预计只能完成500万元左右。

3、马钢一级代理商销售萎缩。由于钢材市场波动较大,钢材出厂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倒挂,造成大量库存,钢材销售公司利润无法保证。三合仓储配送有限公司、晓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大汉物资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税收预计与去年持平。

4、南山矿主矿即将闭坑。今年矿石价格一路走高,矿石加工类企业产销两旺,但随着矿源枯竭,南山开发公司、南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山利民公司和南山利民公司兴达分公司今年税收预计不超过去年。南山矿主矿2011年年末完全闭坑,在消耗完剩余废矿、矿渣后,这些企业面临着寻找新矿源和转型。

5、市政建设规划要求部分企业拆迁。江滨新区的建设范围涉及部分雨山区企业,雨山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恒大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广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市场销售势头良好,但已下达拆迁通知书,下半年税收情况难以预测。

6、传统行业附加值低,老企业亟需转型。十七冶集团装备制造公司主要承接钢结构安装项目,技术难度低、周期长、垫资多,使资金周转困难,税收增长空间低。现准备转型,并通过税收筹划,将税收收回本地。十七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主要做大型钢厂设备维修,由于国家对大型钢厂成本进行压缩,该企业利润和发展空间受限。今年税收预计不超过去年。目前正积筹备水电缆公司,实施转型计划。

7、马钢压缩成本,其上游企业经营困难。由于马钢今年大力压缩成本,压低为其提供矿石、劳务的上游企业价格,此类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8、国家信贷紧缩。中央银行要求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规模不超过去年,加上国家连续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虽然本地信贷市场潜力很大,但2011年的信贷放量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三、建议

根据出现的问题和企业提出的需求,我们做出以下建议:

1、强化协税护税,积极探讨扶持重点再生资源企业的新举措,保护好现有企业的发展势头,并继续加强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引资力度,把再生资源这块重要税源做大做强。

2、土地是这次走访企业集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要拆迁的企业,我们应做好与政府的沟

通工作,在不影响拆迁工作总体进度的前提下,积极为重点税源企业的搬迁争取时间;对于需要扩大规模的企业,应主动在本辖区内为其协调土地。力争重点税源不因拆迁问题而流失。

3、抓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进步和创新。立足现有重点税源,加大科技投入,运

用高科技“嫁接”转化老弱税源,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协同政府对有增长潜力的高技术水平企业协调信贷融资。大力支持老企业进行转型,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盘大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5.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五

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谱写新的青春篇章

——在共青团马鞍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 日)

(讨论稿)

田昕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共青团马鞍山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共青团马鞍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市进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跨越发展,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十次团代会以来的青春足迹

市第十次团代会以来的五年,马鞍山经历了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进程最深、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站在新起点的马鞍山共青团,亲历了文明马鞍山的改革与发展,分享了和谐马鞍山的荣耀与自豪,见证了魅力马鞍山的光荣与梦想。马鞍山青年投身实践,创造了辉映时代的青春业绩;竭诚奉献,奏出了气势磅礴的青春交响;勇于开拓,展现了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在市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共青团组织把学习作为青年第一需求,把实干作为青年第一准则,把创新作为青年第一动力,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奏响了一曲昂扬激越的奋进之歌。

一、致力于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升青年思想道德素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以团干部、大中专学生骨干和青年知识分子为重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通过抓学习、抓骨干、抓实践、抓契机、抓阵地,培养并造就了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红领巾心向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主题教育,不断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在中学全

面普及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在小学全面落实全童入队规定,实现了团队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有效覆盖。全市共青团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

二、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努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青少年参与经济建设取得新业绩

五年来,我们以加速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以“新体系、新框架、新思维、新形象”青年行动为龙头,重点开展“共青团服务一线”、“共青团奉献一线”、“共青团关爱一线”三项活动,为团员青年全面融入和服务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搭建平台。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全市青年创业者联合会,建立了“青年创业广场”、“青年创业基地”,举办了四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首届青年创业大赛,承办了泛长三角区域青年论坛、“皖江城市带青年高峰论坛”。深入推进“新世纪帮助青年创业行动”,共帮助664名青年走上创业之路,发放创业贷款5836万元,扶持青年注册了321家公司,创办了286个经济实体,创造了5873个就业岗位。建立各类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17个,提供各类见习岗位836个。深化青年创新创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五小”和“QC”等活动,共产生了1124

项创新创效成果,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大力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新建改建了9600多座卫生厕所,培养了136名各类“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开展了13000多人次的青年农民培训工作,组织了3200多人次的青年农民劳务输出,举办了乡村青年文化节、“三下乡”、城乡团组织结对共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致力于弘扬文明新风、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青少年文明素质呈现新亮点

五年来,我们以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青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青少年文化节、青年月、“三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广泛援建共青书屋、“红领巾手拉手书屋”,不断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倡导青年网络文化,依托团属网络阵地,营造健康的青年网络氛围。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全市6万余名注册志愿者、139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在文明创建、赛会服务、卫生扶贫、救灾援建、环境整治等领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万小时,大力推行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了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了18个国家级、97个省级青年文明号,有效提升了青年文明号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

四、致力于服务青年需求、努力维护青年权益,青少年

成长环境展示新气象

五年来,我们以竭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抓手,大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先后开展了十大杰出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十佳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推动了一大批优秀青少年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宣传贯彻“两法两例”,扎实推进“青少年维权岗”创建,申报了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继续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创建了2个省级“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在全市推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作用,开辟了青少年维权绿色通道。积极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探索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殊困难青少年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为重点,大力推进希望工程事业,市希望办通过开展各类希望工程筹资活动,共筹集资金233万元,资助了2100名贫困家庭学生,援建了2所希望小学。

五、致力于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提升队伍素质,共青团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重点,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网络和运行机制。成功召开了全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会议,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创了团建工作新局面。不断巩固学校、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团建工作,着力加强农村、城市社区团建工作。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市18家乡镇和7家街道团(工)委实现了“1+x+x”模式配备,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农村团建新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效果显著,全市“两新”组织已建团组织243家。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地方建立市、县两级驻外团工委9家。扎实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努力形成增强团员意识的长效机制。加大团员发展力度,发展团员53216人。做好“推优”工作,推优入党2935人。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团干部的选拔、交流和培养机制。不断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了2家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23家省级五四红旗团组织;青联、青企协、少先队和各类青年社团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市青少年宫等团属阵地为发展青少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团市委机关党建、工会、共青团、妇女、关心下一代以及机关事务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有力地保障了团的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过去的五年里,青年创业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少年社会教育先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团的工作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通报嘉奖,团市委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第五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先进集体、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全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关爱留守未成年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等荣誉,连续四年被评为省辖市团的工作综合考评优秀奖和全省共青团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考核突出贡献奖,《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先后多次报道我市共青团工作。

五年来的探索,五年来的成绩,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定位。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根本价值在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我们要赢得党政放心,取得社会赞誉,获得青年满意,就必须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目标,切实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能,尽我所能地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眼睛朝下、重心下移,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方向。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在青年心里,最根本的生命力在于与广大普通青年的联系。我们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就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夯基石,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青年、深入实际,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

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做到察团情、访团意、解团忧。

坚持学习、勇于创新,这是我们必须追求的境界。共青团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关键是在善于学习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创新创造,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积极推进团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挖掘、提炼、推广基层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借势而上,合力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思路。共青团积极开拓事业发展空间,关节点在于找准服务青年的切入点。我们要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功能深化、社会组织兴起的背景下,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就必须坚持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动员各方力量,使团的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使团的工作变短期行为为长期推进,变零敲碎打为系统实施,变活动主导型为项目牵动型。

依托党建、完善自身,这是我们必须恪守的原则。共青团大力加强团的建设,核心要素在于在党建带团建条件下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要增强团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就必须尊重团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团内民主,增

强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团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市委、团省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帮助,离不开各级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共青团马鞍山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各级党政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级团干部及青少年工作者和广大团员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成绩令人鼓舞但不足客观存在,经验催人奋进但挑战依然严峻。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未来的发展,我们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背景,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共青团工作转型发展;面对行政区划调整新情况,如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一江两岸共青团工作协调发展;面对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目标,如何凝聚广大团员青年,服务我市更高更大更快发展;面对打造皖江地区中心城市新愿景,如何找准工作定位,全面提升共青团工作位次。面对青年群众工作新形势,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

决。

新时期马鞍山共青团面临的主要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放眼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展望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逆转;环顾区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反观自身,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马鞍山加快一江两岸发展,建设皖江地区中心城市,为安徽崛起作出重要贡献。为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不久前胜利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我市“十二五”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市将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着力打造科学发展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安居乐业首善区、可持续发展践行区,为创造马鞍山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党的未来,也是城市的希望和未来。当代马鞍山青年是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有志青年。马鞍山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铸就了马鞍山青年聚

山纳川一样宽广的胸怀和一马当先山一般坚忍的品格,马鞍山青年展现出的一颗红心忠于党,吃苦耐劳甘奉献,求真务实勤开拓,朝气蓬勃永争先的群体风貌,为马鞍山城市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面向未来,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立足新的起点,创造新的业绩,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就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团的工作着眼点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和部署,全面履行团的组织、引导、服务、维权职能,发挥青年积极作用、解决青年突出问题、优化青年发展环境,打造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领域、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使共青团的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就是要坚持以青年为本。真心关注青年,真诚关心青年,真情关爱青年,把青年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青年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青年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把青年高不高兴、青年满不满意、青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基本评价标准,形成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青年健康成长、各显其能、竞展才华的生动

局面。

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推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团的工作全面发展,共青团承担青年事务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团干部选拔培养输送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青年成长成才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使团的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与全市团干部事业进步相协调、与全市青年美好愿景相一致。

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区域化整体推进团的工作,统筹团组织与青年组织发展,统筹团员、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团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方式更加开放、工作机制更加灵活、工作力量更加壮大。

开创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就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团的工作。以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团的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团的工作思路,拓展团的工作领域,完善团的工作机制,创造团的工作特色,使团的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党政期望,更加满足青年期盼。

“十二五”进程中我市共青团的光荣任务

今后五年,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以“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为工作基调,以“政治立团、党建带团、能力兴团、事业聚团、开门建团、从严治团”为工作理念,以“重点带动、项目牵动、上下促动、区域联动、城乡互动、考核推动”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青春导航”、“青春建功”、“青春文化”、“青春服务”、“青春活力”五大工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凝心聚力、跨越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市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

一、实施“青春导航工程”,坚定青少年的共同信念

1、把握引领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创造马鞍山人民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奋斗之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丰富引领载体。抓住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以入党、入团、入队、成人仪式等方式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

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在青少年中形成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的强大声势。深入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基层团组织设计和开展青少年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创新引领方式。按照分类引导青年大纲,针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及其形成逻辑,积极探索和推进分类引导工作,努力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用青少年喜欢的方式,用青少年身边的事例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善于运用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通过互联网、手机、动漫、短视频、移动媒体、影视、音乐等手段,切实加强和改进网上青少年工作,增强引导青少年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实施“青春建功工程”,凝聚青少年的创造活力

1、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建功立业。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增强青年职业精神,推动技术革新,提升青工技能,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贡献。广泛开展青年创业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作用,强化创新意识,激发

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作贡献。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活动,以青联、青企协等青年组织为依托,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为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作贡献。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为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贡献。

2、在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中建功立业。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宏观把握县区特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打造“一县一特”、“一区一品”,按照“规定动作”抓规范,“自选动作”抓创新的要求,打造重点项目,推出优势品牌。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着眼于全域马鞍山,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引导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转移,支持青年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青年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拓展城乡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团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

3、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以深入开展青年创业行动为重点,引领广大青年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扎实开展青年创业意识教育。深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以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和“两后生”为重点,组织开展创

业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加大青年创业扶持力度,积极筹建市青年小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创新担保方式,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构建分类别、多层次、高效率的帮扶青年创业网络,倾力打造包含创业导航、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基金、创业园区等全方位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面向各类青年的公益性专场招聘会,帮助大学生、城镇待业青年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4、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建功立业。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探索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主动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团组织具体运作的青少年事务工作格局。争取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使青少年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服务青少年的总体供给机制。密切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准确掌握青年舆情信息,提高舆论预测分析能力,着重建立信息收集研判、信息报送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切实做好青年维稳工作。组织开展青年问题调查和青年事务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青年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和依据。

三、实施“青春文化工程”,汇集青少年的奉献才情

1、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充分发挥市青年志愿者

协会作用,狠抓招募、注册、评价、管理、激励等关键环节,完善以招募为牵动、以项目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加强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力争使市、县(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乡镇(街道)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各村(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各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实现全覆盖,形成协会、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四位一体”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网络。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大型赛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等项目,探索我市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

2、深入开展青年文化行动。大力弘扬“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新时期马鞍山精神,提高青年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着力打造具有马鞍山特色的青年精神体系,使之成为青年广泛认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境界。主动适应当代青年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特点,深化青少年文化节、“三下乡”等活动,着力塑造一批体现时代特点、青年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充分重视市青少年宫等团属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不断提升青少年文化阵地水平。继续办好《马鞍山青年》、马鞍山青少年网站等团属媒体,重视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的作用,加大与各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共青团工作的宣传面和影响力。

3、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创建行动。以巩固“四城同创”成果为重点,广泛引导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企业文明、乡村文明和网络文明建设,在青年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帮助青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提升文明素质,促进社会文明。

四、实施“青春服务工程”,提升青少年的发展实力

1、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实施青年人才开发计划,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建设区域性青年人才高地。加强青年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增强青年创业创新创优能力,激励青年发明创造科技成果,引导青年促进成果推广应用。通过表彰举荐等方式广泛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青年干事业、支持青年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为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促进青年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青年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2、服务青年维护权益需求。深入贯彻落实“两法两条例”,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大力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提高12355的社会影响力。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探索“青少年维权岗”单位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的制度建设。继续实施“未成年人保

护行动”和“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关注青年普遍性的利益诉求,畅通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完善青年利益反映机制,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3、服务特殊青年群体需求。针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农民工子女、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切实关爱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农民工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和孤残青少年,为他们提供情感关怀、学习指导和生活扶助。想方设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贫困青年解决实际困难。热情关心失足青少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深化希望工程事业,扩大公益宣传影响,不断加大筹资力度,积极拓展救助领域。

五、实施“青春活力工程”,筑牢青少年的精神家园

1、夯实团的组织基础。巩固和加强农村、街道社区、国有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团的基层组织,采取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各种有效的团建模式,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青年自组织、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团建工作。扎实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以及驻外机构团建,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大力推广“三位一体”配备村级团组织负责人,有效落实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兼任村级团干部,努力将全市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工作活跃、作用明显、党政重视、青年信赖的“青年之家”。

2、完善团的工作机制。加强团的机制建设,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形成“上下互动、左右互联、内外互通”的运作系统。推进基层团务公开,尊重团员主体地位,扩大团内基层民主,完善团内民主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直选、聘任制等基层团干部选配方式,试点团代表任期制,健全团干部考评机制,保障团员对团的工作和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

3、加强团的队伍建设。强化团员队伍建设,改进发展团员工作,深化团员意识教育,认真做好推优工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团员的经常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把优秀青年党、团员充实到团干部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青年,锤炼扎实作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于做青年工作的团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拓展团的工作领域。完善以共青团为核心,青联、少先队组织为骨干,以青年自组织、青年社团为外围的“同心多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青少年工作新格局。积极发挥青联组织的内引外联作用,继续发扬“全团带队”的光荣传

统,建立健全少先队各级工作机构,推进社区、行政村少先队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对青年自组织、青年社团的有效引导和交流合作,充分激发其在促进青年成长和服务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同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青年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6.马鞍山政府工作报告 篇六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市行政区划大调整之年,也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财政收入186.3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0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7亿元,增长1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9220元,增长15%。

(一)经济发展呈现多点支撑格局

工业、农业、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活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增长14.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户,总数1036户(按新口径,新增53户,总数573户);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50亿元企业3户。马钢重组长钢,组建设立矿业、环保、物流、财务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240亿元,增长30%。十七冶主营业务实现多元发展。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5万亩,总面积49.3万亩。当涂农业示范区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增长8.5%。主城区核心商圈聚集辐射功能增强。旅游业总收入67.8亿元,增长87%。我市成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值增长1.5倍。和县蔬菜博览会暨现代农业项目推介会、当涂民歌艺术节暨石臼湖螃蟹节、博望刃模具暨机床博览会等一批品牌会展成为服务业发展亮点。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3212户,总数1.55万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9万户,总数6.83万户。

县区、园区、新区发展齐头并进。三县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6%,高于全市增幅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0.5%,高于全市增幅28.5个百分点。三区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城区前10位;财政收入两年翻一番,增幅均在47%以上。市开发区一重高端装备制造、开米绿色清洗剂等项目开工建设,圆融光电等项目竣工投产,郑蒲港新区组建成立;博望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筹建省级高新区获省政府批准;慈湖高新区启耀光电、中海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通过科技部现场考核评审;示范园区新注册公司218家,中弘光伏等15家规模以上企业建成投产;滨江新区沿江大道、采石河路全线贯通,长江湿地文化公园等项目签约;秀山新区东部环路主体工程完工,6家知名软件企业落户软件园。六个园区、新区累计完成投资43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5.3%。

(二)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产业层次加快升级。实施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计划,全市322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5.7亿元,增长41.6%。马钢新区二期结构调整工程全面展开,高速车轮技改项目投入试生产。华菱3万辆重卡底盘项目竣工投产。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光伏光电、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49亿元,增长45%;实现产值230亿元,增长4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新技术产品11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梦都”、“金菜地”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采石矶”茶干被评为“中华老字号”。3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科达洁能院士工作站组建。我市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创建工作通过考评验收。集约发展加速推进。建立土地集体决策制度,启动土地“四模创建”活动,开展国土“三项行动”,顺畅有序的土地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当年获批用地3.19万亩,是上年的3倍;新增补充耕地1.03万亩;含山县成为“全省土地整治示范县”。征迁拆迁拆违强力推进,拆迁面积390万平方米,交付土地3.7万亩,拆除城乡违法建设39万平方米。

节能减排扎实有效。马钢煤气综合利用发电工程等重点节能项目竣工投入运行。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综合考评居全省首位。公共机构节能活动深入开展。实施36项减排重点工程,5座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网配套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

(三)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化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借、用、管、还”一体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体系;重组成立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融资平台进一步夯实,融资渠道明显拓宽,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深化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六分开”,对每个工程实行“四合一”计划管理;组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两统一表”制度;整合市本级土地、房屋征迁管理机构,成立市土地和房屋征收管理局;进一步探索完善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深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资委议事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和业绩考核。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地产实施产权统管,闲置房产统一实行市场化招租拍卖。深化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

金融工作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制定银行业机构考核办法,与我省5家银行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光大银行马鞍山分行开业运营,民生银行马鞍山分行获准筹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18家。马鞍山农商行跨区新设立村镇银行6家、支行2家。新设小额贷款公司1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家、典当行2家、创业投资基金2支,4家证券营业部、2家期货营业部开业运营,网上金融超市开通。2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通过初审,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积极推进。金融贷款余额791亿元,新增160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2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投放22.5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7.6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1150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开放层次水平明显提升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市级统筹,完善考核办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成立招商政策协调小组和专业招商小组。改进招商办法,推动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无地招商。举办新区新项目、文化旅游、高端装备、产权要素专题推介会,组团参加中博会、徽商大会、绿展会、农交会等活动。落实皖粤经贸合作部署,与中山市签署全面加强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实际利用内资830亿元,增长69.7%;实际利用外资9.81亿美元,增长20.4%。

对外合作交流继续深化。精心组织“经贸文化宝岛行”活动,1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5.1亿美元;与花莲县、新竹市签订合作协议,在台设立全省首个经贸文化交流中心。成功承办第四届全球外包大会、“10 + 1”中国-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10+3”东亚自由贸易区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39亿美元,增长28.3%。外籍轮直航102艘次,口岸外贸运量增长12.2%。推进宁马一体化、马芜同城化取得新进展,宿马经济区建设进展顺利。

(五)城乡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项目480个,完成投资310亿元。长江公路大桥建设进度加快,当年完成投资13.6亿元。宁安城际铁路主体及配套工程、芜申运河当涂段航道整治稳步推进。东环路原址改造基本完成,改线工程加紧实施。205国道马鞍山南段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动工,314省道改建路基工程、105省道改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马濮一级公路、沿江大道北段建成通车,湖西南路、花山路改造工程完工。人头矶港区主体工程竣工,太平府航道正式开通。市体育会展中心加快建设,“三馆”主体工程完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姑孰凌云大桥、年陡龙山大道建成通车。升级改造县乡道路91.3公里、通村道路53.6公里,危桥改造项目全面实施。

环境面貌明显改观。慈湖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花雨广场改造及南湖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完成。实施18个老旧小区整治,完成沿街主干道门头招牌提档改造和两侧楼房立面出新,加大水系整治和街头游园建设力度。2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完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启动。江心洲段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23座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石臼湖湖口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开展。防汛抗旱扎实有效,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和县召开。

(六)社会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4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4.6亿元,增长29%。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差距缩小。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使用。4.1万套安置房开工建设,2.3万套竣工交付,基本实现去年初提出的“力争让过渡期满18个月的征迁户在春节前搬入新居”目标。开工建设2.4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稳定物价工作取得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面,公积金归集和使用规范有序。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实施。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扎实开展“四城同创”活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得分位居地级市第4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通过省级预评。我市被中宣部等八部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凌家滩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市文化馆、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3所公办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当涂二中新疆班开班,马鞍山师专通过省人才培养模式评估,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职教资源实现整合,微软IT学院挂牌成立。雨山区基层医改经验在全省推广;市立医疗集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奖,鼓楼医院集团秀山医院开工。成功举办市第十届运动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金家庄区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区”。外事、侨务、地方志工作继续加强,地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效。老年、青少年和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新进展,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使用,花山区被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区”。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精品”、“四优”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市社区便民服务网络中心挂牌运行,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在花山区率先开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现行命案全部破获,各项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战果显著。开展信访综合治理,畅通信访渠道,搭建三级平台,推行双向问责,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双岗等7个小区供电用电秩序综合整治顺利完成,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第三方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局面进一步巩固。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注意倾听和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密切联系群众,“大走访”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扎实开展。4项(9件)人大议案、98件建议批评意见、25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解读政策制度,调整充实市政府法律顾问组,完善政府法律事务处理机制,制定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扎实推进行政复议示范工作。建立行政审批网上预审机制,政务公开不断深化。建立每月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每周一市长碰头会例会制度,推行工作日志、工作反省点评制度。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省内争一流、全国争先进。强化目标考核,加大督办力度,有效保障了工作落实。实施审计监督“双百”制度。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全面清理财政专户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实施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宏观环境偏紧、市场急剧变化、转型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超千亿,7项主要指标增幅超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其中3项指标增幅位居前列,迈入了加速转型、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含山、和县划入马鞍山,我市进入了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新时期;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服务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加强,民生持续改善;干部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回顾总结过去的2011年,的确是马鞍山发展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奋进年、发展年、改革年、民生年。

通过一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谋发展,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现新情况及时研究,发现新问题及时破解,发现新典型及时推广,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针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从一切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工作出发,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亲民,真情为民,真干富民;必须坚持狠抓工作落实,重点查“不落实”的问题,集中抓“不落实”的环节,一抓到底,水落石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全市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马单位、来马投资企业,向驻马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主要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在手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兴产业尚处在培育期,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面临较大压力;面对区划调整新形势,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少数机关干部市场意识、忧患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工作落实不力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目标任务安排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中央明确了宏观经济政策“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加突出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控导向,这对我市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总体有利。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三件大事”,建设重工业制造中心、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运动健康休闲中心和绿色食品供应中心“四个中心”,开启了马鞍山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为做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也要看到,宏观形势总体仍然偏紧,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区域竞争更趋激烈,我市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压力更加显现。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意识,又要坚定发展信心,善于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在挑战中勇于胜出。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更加突出工业兴市、产业转型、多点支撑,更加突出项目引领、开放带动、改革创新,更加突出两岸联动、城乡一体、民生改善,全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四个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把今年作为“项目推进年”,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继续推进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强力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以上,力争完成投资600亿元。

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导向,结合我市实际,在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对已上报的项目,加强联系衔接,努力在国家项目计划中争取更大份额,力求更多的项目落地开工。更加突出项目投资的先导性、效益性和基础性,把项目建设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基础承载能力、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科学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时序,增强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支撑力。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加强统筹协调,千方百计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土地、征迁、资金问题。按照“强有力保护耕地、高水平保障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国土“三项行动”和“四模创建”活动,继续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完善集体土地和房屋征收政策,进一步加大征迁拆迁拆违推进力度,直面困难,做细工作,确保拆得掉、拆得快、拆得稳。坚持争取上资、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扩大融资“四资并举”,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融得来、成本低,用得好、效益高。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分类排出竣工、续建、开工、前期工作项目,落实个人领衔负责制,加强项目协调调度。建立项目推进联动机制,着力优化项目审批、落地与开工程序,提升项目审批、用地报批、环境评价效能。实行项目全程跟踪、全速推进,促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完善项目建设开竣工通报制度,强化重大项目考核,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责任追究制,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层次。围绕打造“国内重要的重工业制造中心”,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抓增量扩存量,努力营造崇尚创业、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文化,加快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突破600亿元。

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持马钢做精钢铁主业,做强做大非钢产业,深化内部改革与管理,在全省率先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企业。推动华菱重卡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发核心零部件。开工建设山鹰80万吨纸等一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深入实施工业企业升级行动计划,支持方圆支承、泰尔重工、三联泵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用地等方面难题,积极做好地产品促销工作。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实施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群。加快一重高端装备制造、亚重装备、科达洁能等45个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推进金沙江光电产业园、晶能光电等19个重点光伏光电项目,建设数字硅谷国际产业园、中钢天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26个重点电子信息项目,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0%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多渠道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合工大(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深入推进院士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工作,积极与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品100项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0亿元。加大专利申报力度,确保专利授权量1200件以上。全力实施商标战略,至少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5个。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推动现有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节能改造。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加快5座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网配套二期工程建设,当涂电厂脱硝工程、山鹰造纸污泥焚烧发电项目竣工运营。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

(三)实施一江两岸联动,加快推进城市拥江发展。围绕建设“皖江地区中心城市”,进一步深化“1255”城市发展战略,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编制综合交通、长江港口及岸线利用等专项规划,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加快“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600个以上,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城市组团发展。以主城区为中心、副城区为两翼、中心镇为呼应,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秀山新区路网框架,快速推进秀山湖、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滨江新区长江湿地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采石河环境综合整治、采石古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当涂姑孰新城建设、江心洲整体开发、和县历阳东进南拓,向主城区集聚。加快推进东接南京的博望副城区核心区建设,推进西接合肥的环峰副城区南拓西延,加强林头、运漕、香泉、石桥、黄池5个中心镇建设,不断增强副城区和中心镇承载发展、集聚人口、公共服务功能。三县要调整完善投融资、建设等体制机制,迅速掀起大规划、大建设热潮。

加强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围绕构建一江两岸快速交通网,加快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同步推进出入口配套设施工程;着手谋划第二、第三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合马巢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建设马滁高速公路,开工206省道、226省道县段改建工程。进一步畅通博望副城区对接南京、连接主城区的快速通道,314省道升级改造竣工通车,推进313省道改建和博宁大道、宁丹大道前期工作。推进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段、京福高铁含山段、市客运中心枢纽站建设,抓紧与南京共同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并完成项目报批。东环路高速化改造竣工通车。完成205国道马鞍山南段路基工程,开工建设北段示范工程。加快芜申运河当涂段航道整治,做好姑溪河、青山河航道提升工程前期工作。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系统规划、成片推进,注重单体建筑景观效果和整体协调性,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打通城区“断头路”,实施破损道路综合改造提升,畅通城市微循环。启动雨山湖环湖景观改造规划,加快城市出入口、慈湖河综合整治步伐,建设雨山河防护林带,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复查迎检工作。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集贸市场规划与建设,开展“三车”交通安全和营运综合整治,推进公厕标准化改造,规范户外店面广告,全面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巩固扩大改革成果,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向县区延伸覆盖,建立上下一体、顺畅有序的体制机制。发挥皖江示范区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内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25%以上。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住国家开展税制改革试点、地方债发行的有利时机,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深化预算编制与管理改革,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开门办预算,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积极培育涵养税源、扩大税基,努力挖潜增收。继续深化投融资、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实施初创企业、微小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着力提升招商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清责任,明确界定县区、园区招商主体责任和市招商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责任,以及市直部门的服务责任。整合市政府驻外机构、招商分局、招商小组资源,划分区域负责招商与联络,将专业招商小组落到载体单位,实行项目个人领衔、小组负责。加强专业招商,全方位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开展股权招商、产权招商和平台招商。深入细致地做好招商前期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良性循环。深化与长三角等地区的合作,重点加强与南京的深度合作,稳步推进马芜同城化,研究谋划与合肥合作,深化与宿州结对合作。

增强开发园区集聚带动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分工科学、产业集聚、错位互补、共同发展的园区发展格局。市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与和县加快共建郑蒲港新区。博望新区重点发展以刃模具、剪折机床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力争省级高新区创建取得新成效。慈湖高新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业,与和县加快共建乌江工业园,力争早日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江新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秀山新区重点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金融、总部经济。统筹推进其他开发园区扩容升级。

(五)致力重点突破,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按照建设“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运动健康休闲度假中心”的要求,加快发展以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化、旅游、体育相结合的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积极谋划“一基地两园区”建设。立足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城互动,做活“港”文章,对境内长江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以郑蒲港为依托,以铁矿石、煤炭交易集散为重点,谋划打造港口物流基地。依托马钢等企业,以钢铁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加工销售为重点,充分发展现货、期货交易,谋划打造钢铁交易产业园。利用华菱、星马及周边汽车产业集聚的有利条件,引进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谋划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交易产业园。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金鹰天地广场、亿丰环球购物中心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城区主商圈辐射带动力。适应新的消费观念,着力引进新型营销模式,培育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启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稳定现有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成套设备和材料出口。

促进旅游业提速发展。整合一江两岸旅游资源,完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做好含山、和县区域旅游规划,串点成线,推出成熟而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完成江心洲总体对外招商,推进濮塘休闲度假区、香泉昭关温泉旅游度假区、李白旅游景区、凌家滩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叫响“温泉之乡”、“蔬菜之乡”、“诗歌之城”、“山水生态之城”旅游品牌,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全年引进40家以上商务、中介服务机构,其中至少引进2家银行、2家基金管理公司,新设立10家小额贷款公司;至少引进规范的环评机构2家、会展服务机构3家、广告公司2家。稳定实质性贷款增长态势,确保新增贷款规模和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积极发展企业债券、集合票据、私募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围绕产品、产业和地方特色,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全年举办各类展会50场次以上,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

(六)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新社区“三区”联动,推动县区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在全省争先进位,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平均增幅30%以上。支持县区培育做大主导产业。强化工业强县、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充分发挥县区各自产业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含山县重点发展精密铸造、制冷配件、建材陶瓷产业;和县重点发展泵阀制造、精细化工业;当涂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业。花山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雨山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再生资源产业,努力打造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金家庄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力能源、造纸印刷产业,着力建设沿江工业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立足于打造绿色食品供应中心,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力争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总承包经营面积30%以上,进一步提高规模种植、养殖比重。加快推进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博望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含山油脂和棉纺产业加工示范区等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蒙牛乳业、达利食品、雨润肉制品、黄池食品等龙头企业,支持大平粮油上市融资,新增年营销收入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发挥和县蔬菜产业基础优势和蔬菜博览会品牌效应,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和全省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整合当涂水产、含山粮油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绿色生态品牌。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交通先行,加快省道、县乡公路改造步伐。完善村镇建设规划,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推进省市新农村试点镇村建设,进一步增强示范效应。实施“水利安徽”战略,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实施垃圾集中处置工程。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力度,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重点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造就更多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新型农民。

(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新时期马鞍山精神,深入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坚持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乡文明一体化。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加快推进李白文化博览园建设,实施烟墩山、和县猿人遗址保护规划,积极申报当涂民歌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项目,争取太白楼晋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发展网络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洪滨丝画产业园、艺谷产业园、千字文文化园、古床博物馆、明清建筑园和小九华寺改建,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申报争取国家级动漫企业2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提高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

(八)坚持民生为先,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管理。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实施40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0亿元,增长22%。加强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加快构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创建创业型城市迎检工作。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抓好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国试点,全市参保率保持在80%以上。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全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继续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努力实现由“人等房”向“房等人”的转变。全面完成老旧小区三年整治计划。实施“渔民上岸”工程。重视做好稳定物价工作。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初中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园建成使用。努力建设更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和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市级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构建市县乡一体医疗服务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全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续建市体育会展中心。确保“三馆”开馆运行。强化服务业统计,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城乡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工程。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社科联、侨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编制,推行社区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打击犯罪效能,统筹推进科技强警和基础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巩固信访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三级信访平台,实现案结事了。深入开展医患、校生纠纷综合治理和重点工程保平安活动。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马鞍山已进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一)勤政为民,建设责任政府。把建设好马鞍山、让马鞍山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各级政府最大的责任,忠诚人民,忠诚这座城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力赶超、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坚定必胜信念,千方百计做大经济体量,提高发展质量。分清市场、政府和群众的主体责任,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强化县区、园区、新区经济发展主体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相信基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一级为一级服务。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敢于担责,敢于负责,一切从有利于工作出发,不做老好人,不怕得罪人,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二)与时俱进,建设开明政府。适应区划调整变化,从“偏江一隅”视角转到“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视角,在更大空间、更大范围思考和谋划马鞍山发展。适应经济体制变化,把握好市场和计划的概念,树立市场经济是区域经济、竞争经济、智慧经济的理念,自觉按照市场的思维思考问题,按照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适应宏观形势变化,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灵活应对,趋利避害。认真钻研业务,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做到工作说得清、问题讲得明、解决有对策。做工作要讲成本,既会算长账、算大账,也会算细账。带头讲诚信,想明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的要比说的好。

(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扩大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利用问题反推机制,查找不足,建章立制,努力让主观、人为的因素少一些,让客观、制度的因素多一些。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一切按法律办,按制度办,按规矩办,在法律法规和制度面前不能心存侥幸。认真研究法律法规,熟练运用政策和规则,有效推动工作。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财政、审计监督,做到绩效有评估、过失必追究。

(四)改进作风,建设务实政府。把强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把落实体现在狠抓每一天、每件事、每个项目上。按照“完成任务,不出问题,群众满意,领导认可”的要求,任务一件一件地分解,项目一项一项地抓,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投入力量时间,推动工作快速落实,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留欠账,不打折扣。规范政府工作流程,推行扁平化管理,完善重点工作领衔负责制,下基层到一线,点对点开展工作。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对落实过程的督促检查,看进度、查问题、促整改。分级负责、花钱预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

7.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七

2008年11月,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收治1例缅籍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笔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 18岁, 缅甸甘拜地文莫社人, 就读于缅甸密支那某中学。2008年10月27日在密支那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畏寒, 全身酸痛不适, 以双下肢为主, 排便成形 (黑便每日1次, 约100g) , 发热时伴头昏、头痛, 发病3天后出现全身散在芝麻大小皮疹, 疹间皮肤充血, 压之褪色, 以躯干及面部为主, 全身症状加重, 在当地诊断不明, 治疗无好转。于2008年11月1日乘班车从云南省腾冲县猴桥口岸入境, 经口岸检疫部门测体温38.0℃, 登革热快速诊断卡显示不明显, 建议患者速到人民医院就诊。医院以:“ (1) 发热、皮疹待查; (2) 登革热可能; (3) 沙门菌属感染待排”, 收住入院。查体:体温38.3℃, 脉搏124次/min, 呼吸23次/min, 血压85/60mm Hg, 体重48kg。意识清, 一般情况差, 小便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身皮肤散在芝麻大小皮疹, 疹间皮肤充血, 压之褪色, 以面部及躯干为主,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咽、眼结膜充血, 剑下有压痛, 无反跳痛。心肺听诊无异常, 余体检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2.3μmol/L, 直接胆红素29.9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269U/L, 天冬氨酸转氨酶1011U/L, 碱性磷酸酶166U/L, γ谷氨酰转肽酶355U/L, 总胆汁酸15.44μmo1/L, 尿素氮7.29mmol/L, 尿酸410.7μmol/L, 总蛋白59.3g/L。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 3.98×109/L, 红细胞4.77×1012/L, 血红蛋白141g/L, 血小板64×109/L, 中性56.14%, 淋巴19.24%, 单核23.24%, 酸性0.44%, 碱性1.14%, 血凝分析59.4s。血涂片镜检疟原虫:来检出;疟原虫抗原阴性。县疾控中心对送检血清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为登革热IgM抗体阳性;登革热IgG抗体阳性。患者入院以来, 均按登革热治疗原则, 给予防蚊、隔离、对症、支持护肝、抗感染等治疗, 14d后治愈出院。

2讨论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由伊蚊传播, 以突起畏寒、发热、皮疹, 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1]。本病例来自于缅甸亚热带地区, 在进入边境口岸检疫时, 即诊断为登革热可疑病例, 入院后即按登革热病例进行处理。经县疾控检测血清特异性登革热IgG抗体阳性, IgM抗体阳性;符合WS 216-2001登革热诊断标准[2], 经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确诊为登革热。登革热在我县治疗尚属首例, 虽为输入性病例, 但因我县边境线长148 075km, 国家级口岸3个, 年出入境人员约50多万人次, 该病例的查治过程可为今后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肖东楼.登革热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09.

8.马鞍山市调研报告 篇八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盐度、温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活性磷、无机氮、非离子氮和石油类。

依据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我们采用水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8个入海河口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标准以GB 11607-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为主,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和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作为补充。由于养殖用水高峰期集中在4月-9月,所以取4月-9月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各监测点的代表值。现将监测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监测点分布

监测点设在陡河河口、沙河河口、青龙河河口、小青河河口、溯河河口、南堡河口、咀东河口和王连兴闸。采用专用GPS定位设备定位,监测点位置和分布分别见表1和图1。

3结论

通过对污染分担率的分析,我们发现有四个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两个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为石油类,两个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分析,我们发现石油类和无机氮分别造成75%的水源不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活性磷酸盐造成87.5%的水源不符合养殖用水标准。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相符。同时发现除了物理指标合格外,通过分析每一项单因子至少可以判定两个以上公共养殖水源地不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由此可见,在养殖季节,大部分养殖用水公共水源难以保证水产健康养殖的需要。

上一篇:参观建筑实习报告下一篇:师德承诺活动主持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