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2024-10-21

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精选9篇)

1.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一

设计方案

(三)多媒体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打开“2.5自由落体运动.ppt”文件,点击目录中的“问题提出”使屏幕切换到第二屏,如图所示:

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完成两个实验,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结论:在空气中物体下落得快慢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越小,物体下落的快慢就越接近.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点击“下一页”进入第三屏:

先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感受物体下落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然后切换到第四屏观看实物实验和拓展材料.专心

爱心

用心 1

2.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那么它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点击第一屏目录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进入第五屏,给出相关内容如图:

对于运动性质的了解,先点击其中的“实验探究”,切换到第六屏,如图:

先通过观看flash影片了解实验的大体过程,然后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自由

2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9.8 m/s.回到第五屏,点击“频闪照片”切换到第七屏和第八屏:

专心

爱心

用心

通过观看实验录像和频闪模拟试验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了解.3.重力加速度

在目录中点击“重力加速度”进入第九屏,如图:

根据所给内容了解加速度的有关知识.4.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由前面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先让学生自己推出公式,然后点击目录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入第十屏给出内容,如图:

专心

爱心

用心 3

知识应用

点击目录中的“知识应用”进入例题讲解和练习部分(从十一到十四屏),专心

爱心

用心 4 5.这部分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然后再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6.知识拓展

点击目录中的“知识拓展”进入知识拓展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专心

爱心

用心

7.点击目录中的“学习目标”,出现如图所示内容,可以帮助学习更有针对性地掌握本节内容.设计点评

本节课件把很多难度较高的试验录像和模拟实验动画综合在里面,可以很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再结合真实实验,可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注明:本课所用课件来自“志鸿优化网”(http://),具体链接地址为: http:///?action=copyright!show&id=892

专心

爱心

用心 6

2.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教学,哲学课,故事叙述

哲学以其独特的视角看待事物,所讲述的理论观点大都涉及到人类价值观、人生观的高深层面,因此,哲学课本往往给人枯燥乏味、虚无缥缈的感觉。而在我国高中哲学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哲学课程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哲学课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哲学课的学习热情。本文中的“故事叙述”理念就是一种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1.“故事叙述”理念的内涵

“故事叙述”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应用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当遇到比较枯燥而且难以理解的理论观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哲学典故,穿插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就像是为每一个哲学观点搭配了一个背景故事一样,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便理解和掌握哲学观点,而且方便记忆,从二维的思维转换成三维的思维模式,在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高中哲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围绕教材为学生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然而却使哲学课堂显得格外的单调、枯燥。“故事叙述”理念就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以故事的情景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融入其中,通过相应的哲学背景故事的讲述来使哲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味。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哲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故事叙述”理念可以说是在传统哲学教学模式上的一次改革,为单调的哲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即生动形象的故事、 典故等。比如哲学课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哲学中典型的互斥观点,如果只是单纯的从理论上来讲述这两个观点的含义,可能就像量子力学的名词解释一样深奥,但是换一种方法, 选用两个主人公分别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小故事或者小说片段来进行解释,就会显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的多了。而且, “故事叙述”理念不仅能够改善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哲学观点的理解记忆。 在古希腊文化中,有很多与哲学相关的著名典故,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又感人肺腑的民间温情,又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 教师准备这些典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让哲学课堂充满文化感染的气息。

2.2结合影视作品进行哲学教学

如今,网络的迅速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比如影视作品的传播。而我们在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改善以课本为唯一主导的课堂教学,比如引入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哲学教学有关的电影、 电视、记录片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直观的感受哲学, 更加的了解哲学。

3.“故事叙述”理念应用于高中哲学教学中的作用

3.1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故事叙述”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哲学课堂融入哲学背景故事、影视作品等,带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 改善了高中哲学的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主导的单调模式,让哲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富于变化,让哲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样。

3.2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哲学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围绕教材为学生讲解为主,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自主研究的过程,而“故事叙述” 理念的应用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哲学背景故事中去理解、去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

4.“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4.1尊重史实

教师在哲学课堂中融入“故事叙述”理念时,同样也需要注意所选取的历史故事、哲学典故必须是尊重哲学事实的,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带给学生正能量。

4.2合理分配教学比例

虽然本文一直在分析“故事叙述”理念应用于高中哲学教学的各种益处,但也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要一味的追求故事叙述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故事叙述合理的把握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理解的空间,在课堂上合理的分配各部分教学比例。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科学。源于古希腊时期, 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它是一种充满理性的学科,他探索的是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以他们独特的智慧以及对人类社会深刻的见解,留给现代人一系列的哲学观点, 人类的财富。它为人类指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类塑造独立的人格,探索人生的真谛。所以,哲学课在教授哲学相关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对哲学文化在认识与理解,传播哲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

结语

在传统的哲学教学模式中融入“故事叙述”理念,改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融入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哲学典故,让哲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点燃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哲学的自我探索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学习哲学。

参考文献

[1]刘伟东,蒙玉美.递进式教学法让高中哲学课堂更精彩[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4,(5):71-72.

[2]崔继强.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哲学课教学[J].教育界,2014,(10):78-78.

3.命题故事:一道地球运动题的舞蹈 篇三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4.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篇四

益店西中 郭哲华

政府颁布的“精准扶贫政策——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努力践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们学校全体教师也积极地加入到了扶贫的队伍,代表政府为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虽然我的力量有限,可我还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那些可爱的孩子能够走出误区,退却心理阴影增强自信,能够快乐的生活、学习。我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

我这次帮扶的是一个腼腆的女生:妙彤彤,她学习态度端正,认真踏实。但是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课堂上提问,她的嘴动一动,声音很小,听不见说什么,不敢回答。为什么呢?我心里有疑问:她胆小吗?她不会回答吗?还有就是学习有时粗心大意、缺少耐心,懒得动手。特别是国庆节假,布置的家庭作业,一个字也没写。我纳闷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放假回家时没带书。为此,我希望帮助她克服这些缺点,希望她以后能有所变化。我决定去家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今天的这种状态。

第一次来到她家里,父母都不在,只有孩子和他的奶奶两人在家里。经了解,孩子竟然是留守儿童,爸爸在外打工。奶奶八十多岁了,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和妈妈三人在家。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帮助!更缺少父母的爱,尤其是父爱!看着他,只是一个十三岁还不到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家庭境遇,他怎么可能像一个大人一样把什么事都做得到位而完美呢!

从妙彤彤的家里出来,一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说不出什么滋味。无意识的拿出电话,照着学生刚才说的号码拨了出去„„普通的农民家庭,爸爸也是一位可爱的父亲,谈话间,他说道:“只有一个孩子,每天回家也没有父亲陪在身边,所以很努力的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听着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很感动,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天下作父母的何尝不都是这样啊!

后来不由得我一路上一直在脑海里勾勒着要怎么去帮助她,她们一家人清苦的生活状况,只要孩子好好学习,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让父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那比什么都好。想到这,忽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再后来的这段日子,我就叫妙彤彤来谈心,慢慢的跟她交流。开始她连跟我说话都怯怯的,更别说问问题了。我就把准要害,先树立她的自信心,教她读复习七八年级的数学知识,弥补知识漏洞,稍有进步我就给以表扬和鼓励,适时的给予肯定。只要你以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错了也不要紧。首先要有自信,才能把事做好。听了我的话,她开心的笑了!开学以来,第一次见她笑得如此轻松。看见她没有了胆怯心里,于是就乘势而上,对她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就剩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要克服你的粗心的毛病,你聪明但做事很慌,不仔细,缺乏耐心、也许是我的耐心说服了他吧!

总之,她现在的变化很大,早读课也敢张口郎朗读书,课堂敢回答问题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好高兴啊!我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只要我的谈话能触动她一点点,就心满意足。帮助她,我会带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他,使她走出阴天,去阳光快乐的生活!

5.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五

一、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针对新课改下的运动技能教学,体育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组织要新颖。运动技能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进行技能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宜的运动量,也就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量,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新模式并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运动技能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兴趣转移的青春时代,教学时要向趣味化、多样化发展,让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 有学者认为:“成功乐趣的获得是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这用在体育教学中恰如其分。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 也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挑战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结友的前提条件。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护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信心,不能认识到自己赶超的目标,没有继续学习的动机。学生有了成功体验,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久而久之无意中就能养成愿学、想学、乐学、好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在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制定上,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完成能力。

三、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原则

运动技能是一种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动作系统初步形成、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强,协调化的运动模式得以建立。运动技术具有正规性、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在运动技术教学时尤其要重视其层次性与系统性,使教学有序地遵循其自身规律进行,并且要根据学会的难易程度区分,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教学。

2.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练习律。练习律是指运动技能必须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运动技能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而逐步完善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练习—矫正错误—再练习—再矫正错误—直至正确无误,完全熟练的过程, 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反馈律。有反馈的学习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是极大的。 反馈有外部(即行为结果的知觉)和内部(即肌肉运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行为结果的知觉强化技能。某些运动技能的结果容易被察觉,如投篮是否命中,排球是否过网,等等,而更多运动技能的结果是不容易被察觉的,特别是初学者对自己的动作过程或姿势是否正确不易察觉。这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可以当面指出,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手段让学习者获得真实与客观的信息。技能学习的后期,在动作技术要领已基本掌握的条件下,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内部,协调平衡、节奏等感觉只能靠学习者自己体会,这时应强调主动练习来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练习初期反馈十分必要,而且要有足够的反馈次数, 从技能的保持来说反馈练习十分重要。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对完整动作情况的恰当评价,以避免盲目、机械的重复练习。

以上几种规律和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 背离这几种规律就会影响运动技能教学的效果。

摘要: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教学原则,强化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6.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六

【关键词】 高中英语写作 范文背诵 体裁写作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1-01

1.引言

对高中英语来说,写作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写作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写作教学一直是衡量教学质量重要标准,写作主要表现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很多学生缺少写作策略、写作思路,语言基础知识也不够扎实。把范文背诵和体裁教学充分结合到一起可以让他们优势互补。

2.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之间的对比

2.1 范文背诵法的优点和缺点

背诵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思维能力,学生背诵英语范文过程中,对材料形成一种记忆,这种记忆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心理过程,背诵过程中会伴有各种类型思维活动发生。所以,背诵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熟悉各种类型文章的写作特征与写作风格,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单纯背诵已经很难满足学生需要,也有部分教师和家长开始反对这种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形式,他们渐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思辨能力的提高,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范文背诵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枷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细致讲解,否则学生仅仅依靠灌输会使他们的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2.2 体裁写作法的优点和缺点

体裁写作法注重挖掘和表达内心思想及内容,可以便于学生熟悉掌握写作过程,由意识至写作是有一定创作意义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意识,激起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然而,体裁写作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体裁写作法对语言输入不是非常注重,极易出现语言不够情况,初级写作期间,学生急于树立写作信心,进而严重影响写作质量。另外,体裁写作法耗用的课堂时间非常多,学生在利用体裁写作法写作前,教师一定要详细的对体裁写作进行讲解,高中阶段的教学课时一直较紧,如果不是长期对学生进行体裁写作法的专业培训,很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此,体裁写作法的实用性较低。

3.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的有效结合

3.1 将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有机结合到一起切实可行

经过分析可以制定,范文背诵法、体裁写作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单纯的依靠某个方法都会有缺点存在。因为现在每个班级学生都很多,老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单独进行针对性指导,而体裁写作法耗用教学时间较长,高中学生时间都紧张,所以,要具体实施体裁写作法具有很大困难。所以,可以尝试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到一起,教师在利用体裁写作法过程中,适当的把范文背诵法优点借鉴到一起,从而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具体作法是每个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班级特征和学生差异制定教学方式,制定教学方式前,教师需要接触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质量。

3.2 将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结合到一起的相关注意事项

将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有机结合到一起过程中需要有项特别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把写作教学和口语训练充分结合到一起。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口语训练均要使学生组成很多小组来共同完成,特别是一些英语对话,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方面的练习,然后再把口语练习和英文写作有效结合到一起,例如:当学生完成一些口语练习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对话的情境进行写作,完成写作以后,学生间互相欣赏评价并指出优缺点,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英文写作的激情;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因为我国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很容易受到考试的影响,特别是高中教师教学工作,他们为了使学生应付高考,受应试理念影响非常严重,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时,常常给学生安排一些范围来背诵,这种背诵范文法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提升学生写作成绩,然而这也极易使学生写作作品千篇一律,过度重视考试也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把范围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有效结合起来,教师一定要转变他们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正确看待和处理应试教育和写作教学的矛盾,从动态角度提高写作教学适应性。最后,善于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增强记忆能力与背诵能力。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英语,根本目标是为了具有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所以,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不同,英语教学具有显著文化特征,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反映,它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其文化的基础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文化背景差异问题,很多语言表达会有较大差别,要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前深入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做到的就是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较好的理解英语语言文化。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具有英美风情的音乐或者电影,使学生在轻松氛围里感受英美文化,另外,也可以在课堂播放英语教育专家讲座,校园广播播放英文歌曲等,提高学生和英语的亲密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和进行英语写作的兴趣,某方面讲,这也是丰富学生学习手段的一种方法。

4.结束语

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都能够提高高中学生写作水平,比较这两种写作方法,体裁写作法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它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结构,特别是内容结构较为明显的文章。把背诵范文法和体裁写作法有机结合到一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利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理解课堂内容,进而使学生树立良好写作意识。所以,有必要在今后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推广和适用范文背诵法和体裁写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欢.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范文背诵与体裁写作法的结合[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1)

[2]邢雷.范文背诵训练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

7.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一、历史课特点

我们先看历史课的特点,高中历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状况,涉及的时间很久远,从人类活动开始,时空跨越度非常大。与别的课程不同,它内容丰富,空间感特别强。因而高中历史知识需要阅读、理解、记忆,其中记忆最重要,然而众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个要素,光靠阅读、讲解、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那会让学生感觉历史课索然无味,因而历史课教学要想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得采用形象的、鲜活的历史故事教学法。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作用

1.中国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

历史故事教学法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例如,关于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电视和小说,因而历史课可以通过三国的历史故事,形象地描绘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然而通过三国众多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使学生明白东汉末年政权的腐朽,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政权的解体,国家的分裂的社会状况,最后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三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理解中国统一是古往今来的历史趋势。

2.世界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分析

历史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国外也有很多经典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恺撒的故事,就能形象地描绘出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变化状况,使学生理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再扩张、罗马军团入侵埃及、罗马军团对希腊文化的破坏、罗马帝国内部权力争夺发生政变等等历史事件。

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故事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对历史知识整合、贯通的目的,就要求高中历史的历史故事教学方法要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点面结合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内在线索连贯古今中外历史脉络,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社会矛盾的发展线索等。

例如,我们从初中历史课本上就见到过我国的历史大事年表,朝代更替歌等。事实上历史本来就是按照时间来推进的,以时间为坐标轴,关注这个坐标轴的其他因素,可以将历史时间有机结合起来。每个历史时期,古今中外都一样,其发展和进步都是由“导火索”来推进的,把这些矛盾焦点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点也就有了结果,因为历史故事往往就是对社会矛盾激化的生动描述。教师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学生,学生会更易接受,印象也会更深。

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指路标,能给教师以更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教师来讲,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最优方式运用这些历史事件需要下功夫。对此,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并将这些素材的关键点与教学方法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历史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高中历史课的历史故事教学法最好采用点面交叉法,将历史故事与历史时期、地理地域空间、当时社会环境等结合。学生的各种知识都需要积累,历史知识面的拓宽不仅仅在历史课上,平时读书习惯的培养,文学书籍的积累,这些都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宽。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还要对历史课的内容进行提炼,着重讲解重点教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深度发掘。对此教师上课时,可以抓住典型历史故事反映这些历史知识点。

关于横向联系的交叉点的历史故事例子,比如讲西方世界史资本主义社会大革命时期可以联系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时期,不同的是前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后者是个封建制社会,二者的交汇点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可以拓展讲述犹太人的苦难历史故事、阿拉伯国家故事、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知识。这种点面交叉的历史故事教学法,大大丰富课堂历史教学的知识量。

历史故事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应用中,要注意历史故事应紧扣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另外,选取的历史故事应注重史实,尽量避免文学化。因为历史学追求的是历史真实性,文学追求的艺术的夸张性和典型化,虽然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但是二者却有根本性区别的,所以,我们在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历史故事在选取上,要注意以历史真实性为原则进行历史故事的选取。

8.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八

关键词:课余运动训练,饮食行为,运动状况,呼图壁县高中

高中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 而作为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 他们比其他学生运动时间更多, 运动强度更大, 更应认真合理对待饮食行为与运动的关系。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面临学习和训练两个艰巨的任务, 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行为与运动训练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呼图壁县高中全体课余运动训练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计101人, 年龄16~19岁。其中男生64名, 占总人数的59.5%, 女生37名, 占总人数的40.5%。男女生比例为1.47: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了国内关于中学生饮食行为与运动状况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筛选和校对, 为本文的撰写奠定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 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三大类15个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109份, 回收调查问卷102份, 回收率为93.5%;其中有效问卷101份, 有效率为9 9%。

1.2.3 访谈法

深入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中间, 对他们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访问, 了解掌握我所需要的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和方法, 对所调查和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一日三餐膳食结构情况

由所调查的数据可知, 课余运动训练学生的一日三餐膳食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早餐中有牛奶和鸡蛋摄入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3.8%和48.6%, 整体偏低, 大部分学生以馒头和菜还有粥为主。午餐大部分以米饭菜或面食为主, 偶尔有同学会搭配甜点或者水果, 但比例很小。晚餐的饮食结构大都和中午差不多, 因为下午的运动训练课后同学们通常会感觉到很饥饿, 所以仍以面食类和米饭为主, 也有同学会搭配点心和水果, 但很少。课余运动训练学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营养摄入比较匮乏。一日三餐中, 早餐和晚餐会有一小部分同学以零食代餐。

2.2 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饮食行为情况

呼图壁县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饮食行为状况由所得数据可知, 课余运动训练学生每天喝碳酸饮料和经常以零食代餐率分别为35.6%和10.9%, 男生每天喝碳酸饮料率高于女生, 而女生每天以零食代餐率高于男生。每天喝一杯牛奶率为57.2%, 女生每天喝一杯牛奶率高于男生。每天用餐搭配蔬菜水果率为36.6%, 女生用餐搭配蔬菜水果率高于男生。运动训练前后补充碳水化合物或运动饮料率为14.9%, 男生运动训练前后补充碳水化合物或运动饮料率高于女生。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总是不变的占25.7%, 其中女生经常改变饮食行为习惯的概率高于男生。这些数据显示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存在不良饮食行为。

2.3 饮食行为与运动训练关系的认识情况

由表1可知, 呼图壁县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了解饮食行为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率为68.3%。认为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营养需求与其他学生有区别的占83.2%, 认为良好的饮食行为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成绩的占79.2%。可见课余运动训练学生对饮食行为与运动训练关系是有所了解的。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 想要提高运动成绩不能光靠大强度的运动训练, 还要有及时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补充, 而这些营养物质的补充, 要靠良好的饮食行为。

3 结语

(1) 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一日三餐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营养摄入比较匮乏。学校或教练员应通过健康教育课或集中讲座等方式对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进行平衡膳食和营养教育, 使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合理饮食的原则, 并逐步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行为, 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以便更好的应对运动训练和学习。 (2) 呼图壁县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存在许多不良饮食行为。学生的运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大, 学生体能消耗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大。大部分高中课余运动训练学生能正确认识饮食行为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训练课是应注重训练课更趋科学化。不能一味的进行大运动量大强的训练, 不能一味的追求运动成绩, 应该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陈吉隶.运动营养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121~122.

[2]刘海玲.饮食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9~90.

[3]彭宁宁, 罗春燕, 朱蔚, 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3, 15 (5) :163~167.

[4]沈蕙, 塍臣刚, 李海, 等.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7) :602~603.

9.高中运动会的故事范文 篇九

关键词:体育,定向运动,身体素质,意志,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 传统的以培育学生良好文化成绩的高中教育已经不再适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成为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 能有效帮助学校达成培育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目的, 对培养优秀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师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下达相应的任务, 再让学生自行训练的教学方式,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一堂漫长而无聊的训练课, 导致体育课堂气氛沉闷及课堂效率的缺失。另外, 由于学生受升学的影响, 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科目, 对体育科目的积极性极低, 配合度也低。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体育教学就变得十分艰难。同时, 传统高中体育的教学目的往往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 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只对考试项目的有关技能比较熟悉, 对其他多项具体运动及基本技能存在很多知识和能力上的盲区。

二、定向运动的概念

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 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运动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 也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

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1. 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传统高中体育课堂上, 教师每堂课对学生的训练要求, 以跑步量来算往往在1000米~1500米之间, 加上课间操、课间跑操等, 基本上能达到所要求的运动量。然而, 考虑到学生每日坐在教室中学习的时间偏多, 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些运动量其实是不够的。因而,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开展定向运动有其重要的意义。定向运动不同于传统教学, 它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有更高的要求, 它需要跑更长的路程以达到训练目的,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跑能力。身体条件较好的同学参加定向运动后, 可以使他的身体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 他们的肌肉与身体的负荷程度会因此而达到一种适宜的状态。对于身体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 经过几次定向运动的锻炼, 他们的身体耐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从一开始的半途而废到后来的咬牙坚持下来, 从一开始的身体虚脱到后来的仍留有体力, 这些变化都充分体现了定向运动对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锻炼, 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2. 能很好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定向运动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锻炼量, 这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条件, 更能在艰难的条件中激发学生的坚强毅力, 让他们的意志力得到充分的磨炼。例如, 在学校周围的公园里开展了一次定向运动, 运动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教师的指导, 大部分同学都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次活动。他们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几乎是虚脱的, 但他们的脸上浮现着的仍然是充满得意和满足感的神情。这就说明, 定向运动的高挑战性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 他们愿意去面临途中的困难, 渴望成功到达最后的终点。可见, 定向运动可以激起学生昂扬的斗志, 可以很好地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让他们找到自己想要坚持下去的信仰。

3.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学生通过定向运动的锻炼, 可以学会很多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 例如看地图、使用指北针等。在定向运动中, 教师模拟社会或野外生存中的困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需要学生独立去解决, 通过这种训练, 可以让他们在处理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上有一个提升, 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 在一次定向运动中, 有个学生在寻找检查点的时候走错了路线, 没能到达指定地点, 所以, 他只能观察地图和周围环境再寻找原来正确的道路。学生在定向运动中遇到困难时, 没有任何帮助, 只能依靠自己, 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 克服紧张焦虑, 才能学会适应困难的环境, 才能战胜困难, 到达终点。与其说定向运动是一种运动锻炼, 不如说是一种胆识与智慧相结合的考验, 经历、承受并解决了其中的种种困难, 学生的智慧与生存能力就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4. 其他意义

除上述之外, 定向运动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意义。就拿传统的枯燥的体育课堂来说, 定向运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了环境、自然资源, 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让学生得以摆脱以往上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激起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 定向运动的展开把运动能力的诸多要素融合于自然, 在自然中体现运动美, 帮助学生锤炼健康的体魄、坚毅的品质和智慧思想, 从而在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风气, 让学风产生潜移默化的优化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定向运动的开展, 能很好地弥补传统高中体育课堂存在的不足,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及生存智慧, 是一种非常好的考验和锻炼, 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有效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 使他们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发堂.中学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5) .

上一篇:煤炭港口生产作业解析下一篇:地税局文化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