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2024-10-04

事业单位考试备考(共8篇)

1.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一

【一】

考题1:发明地动仪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是:()A 张衡 B 沈括C 郭守敬 D 庄子 答案 A 考题2: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是:()A 郭守敬 B 孙思邈 C 沈括 D 朱世杰 答案 B 考题3: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中央杭州西湖会议 C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D 考题4: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 B 中共杭州西湖会议C 中共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共二大 答案 D 考题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指:()A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B 细胞学说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元素周期表的确立 答案 ABC 考题6:最早创造数字的是:()A 阿拉伯人 B 欧洲人 C 中国人 D 印度人 答案 D 考题7:小孔成像的原理是:()A 光是直线传播的 B 光的折射原理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考题8:能够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A 二氧化碳 B 氟里昂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C 考题9: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 甲烷 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A 考题10:如前所述,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是基因的物质实体。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核着酸,每个核着酸由()三部分组成。

A 一个糖分子 B 一个碱基C 一个核酸分子 D 一个磷酸分子 答案 ABD 考题11: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人是:()A 哥白尼 B 布鲁诺C 伽利略 D 亚里土多德 答案 A 考题12:旧诗包括:()A 古体诗 B 新诗C近体诗 D 叙事诗 答案 AC 考题13: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 哈维 B 胡克 C 施莱登 D 许旺 答案 CD 考题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A 智能性要素 B 实体性要素C 现实性要素 D 虚拟性要素 答案 A 考题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B 新文化运动仍然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C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D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 C 考题16: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的最早会议是:()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C 中共六大 D 湘赣边界会议 答案 B 考题17: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局部水平B 器官水平C 整体水平D 细胞水平答案 BCD 考题18:生物技术主要包括:()A 基因工程 B 酶工程 C 发酵工程 D 细胞工程 答案 ABCD 考题19:文明世界的赵州桥是()时修建的。A 两晋时期 B 隋朝中期C 唐朝前期 D 五代时期 答案 B 考题20:下列选项,属于自然型电磁污染源的一项是:()A 家用电器 B 高压、超高压系统 C 雷雨天气 D 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 答案 B 考题21:手持移动电话又称为:()A “大哥大” B “二哥大”C “三哥大” D 无绳电话 答案 A 考题22:()是飞机隐身技术的主攻问题。A 雷达隐身 B 红外隐身 C 透明技术 D 伪装技术 答案 A 考题23:第一台可供实际运行的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 富尔顿 B 特里维西克C 斯蒂芬逊 D 维维安 答案 C 考题24:世界上首先得出生命起源的科学的哲学判断的人是:()A 恩格斯 B 达尔文 C 巴斯德 D 微耳和 答案 A 考题25:发现行星运动之定律的天文学家是:()A 伽利略 B 开普勒C 哥白尼 D 托勒密 答案 B 考题26: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有:()A 创立了历法 B 记录了丰富的天相资料 C 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D 提出“盖天说”的宇宙结构理论

答案 ABCD 考题27: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A 主要功能是治理风沙危害和防止水土流失 B 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

C 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所跨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答案 AB 考题28:我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著名医学家是:()A 李时珍 B 华佗C 扁鹊 D 孙思邈 答案 D 考题2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 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B 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 政治诱降和军事打击并重 D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答案 A 考题30:生命的本质是:()A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的有机结合 B 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 细胞 D 神经力量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考题31: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什么现象:()A 氧化 B 自燃C 潮解 D 熔化 答案 B 考题32:食盐放在空气中会:()A 风化 B 潮解C 结晶 D 溶解 答案 B 考题33:在大洋东北部能延伸到北极圈内的洋流是:()A 阿拉斯加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拉布拉多寒流 D 千岛寒流 答案 B 考题34:黄河干流下游很少有支流流入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少,属半干旱地区 B 干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 C 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 B 考题35: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科学家是:()A 德漠克利特 B 布鲁诺 C 道尔顿 D 牛顿 答案 C 考题36:既不临海又不与邻国接壤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 广西壮族自治区 B 西藏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 D 考题37: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B 电磁波的发现 C 飞机的诞生 D 能源的广泛应用 答案 A 考题38:十七世纪后半期天文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康德提出“星云假说” C 哈雷发现“哈雷多星”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答案 C 考题39:元朝科学家郭守敬曾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南的观测地点:()A 海南岛 B 西沙群岛C 中沙群岛 D 南沙群岛 答案 B 考题40: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 ABD

【二】

考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答案: B 考题2:因果联系指:()A: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答案: D 考题3:阶级是:()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答案: AB 考题4: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A: 一定的地域空间 B: 一定数量的人群C: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有的某些共同利益 D: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答案: ABCD 考题5: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A: 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 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 C: 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习俗、道德、宗教、法律 答案: C 考题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 D 考题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

A: 讲学习B: 学习制度化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考题8: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C: 政治活动 D: 妥协 答案: C 考题9: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考题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考题1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 B 考题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C 考题1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A: 增进人的平等 B: 维护社会公正C: 保持社会稳定 D: 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 ABCD 考题1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答案: D 考题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ABC 考题16:哲学的党性是指:()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 A 考题17: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A: 加强宏观调控 B: 完善市场体系 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答案: C 考题18:“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连结起来 答案: ABD 考题19:()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呼声 答案: A 考题2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三】

考题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 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准备 B: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C: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C 考题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 D 考题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A: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 C: 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作用 D: 培养年轻干部 答案: A 考题4: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 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它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 它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D: 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 ACD 考题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 B 考题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是说:()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答案: BD 考题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 它是自然界规律 D: 它是社会规律。答案: B 考题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C 考题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A: 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 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 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答案: C 考题10: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 是不可靠的 B: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 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 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答案: C 考题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因为它:()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 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D: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答案: ABCD 考题12: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C: 是否承认偶然性 D: 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答案: BCD 考题13: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 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答案: D 考题14: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 D 考题15:唯物辩证法认为()A: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 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考题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答案: A 考题1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答案: C 考题18: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 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 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 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 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答案: AB 考题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答案: D 考题2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答案: CD 考题2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有:()A: 使用价值是抬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 ABCD 考题2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价值是同质的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考题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ABCD 考题24: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应该是:()A: 经济平等 B: 社会平等C: 机会均等 D: 利益均等 答案: C 考题25: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理论流派的观点。

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答案: D 考题26:社会变迁是指:()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答案: C 考题27:()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C: 社会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答案: D 考题28: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作(),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社会结构 B: 社会地位 C: 社会分层 D: 社会类别 答案: B 考题2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 C 考题3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考题31: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 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 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 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答案: ABC

考题32:商品和产品的区别是:()

A: 体现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而物化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

B;商品不仅具有产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而且还具备产品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属性即价值

C: 产品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而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D: 产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答案: ABC

考题3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 B

考题34:必然王国是指:()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 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 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 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答案: C

考题35: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对社会分化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分化 B: 人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

C: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流动的加速进行 D: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结构的变动 答案: B

考题36: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是:()

A: 政治条件 B: 人口条件C: 生态环境条件 D: 经济条件 答案: D

考题3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A: 思维和存在 B: 人和自然界C: 主体和客体 D: 实践和认识 答案: A

考题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考题3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 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 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答案: C

考题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实践观点 答案: D

考题4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答案: B

考题42:“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认为“理在事先” B: 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 C: 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D: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 C

考题43: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在组织中,社会个体往往被安排到固定职位上发挥其职能,他们只能按所属组织的要求来行动。这样,每一组织都以()为基础,而否定实质性的合理性,即以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为基础,发挥其才智,并能知晓他们的行为后果。

A: 职能分化 B: 目标化C: 功能上的合理性 D: 非理性 答案: C

考题4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A: 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B: 民主集中制C: 决策科学化 D: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答案: D

考题4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 ABD

考题4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抗的矛盾和非对抗的矛盾 答案: B 考题4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 C 考题4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省部级领导干部每年应至少抽出()时间,市(地)县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A: 一个月,两个月以上 B: 两个月,三个月C: 一个月,两个月 D: 三个月,六个月9 答案: A 考题49:辩证思维方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体现了:()A: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 B: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

C: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逻辑只是反映历史的主流和方向 D: 逻辑进程应当与历史进程基本一致 答案: ABCD 考题50: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社会学中属于()的考察方法。A: 微观 B: 历史C: 个性 D: 宏观 答案: D 考题5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A: 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 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答案: B 考题5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A: 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答案: AB 考题5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 A 考题5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按劳分配制度 B: 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C: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 D 考题5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的观点。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D 考题56:真理是:()A: 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 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答案: C 考题57: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答案: C 考题5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 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考题5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是:()A: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的木同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则是少数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答案: ABD 考题6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答案: BCD

2.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二

关键词:VB,上机考试,备考方略

1 引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CRE) 是经教育部批准,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用于测试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等级水平考试。因此, 它以应用为主, 划分等级, 分别考核, 用于提供比较权威的资质证明, 其中二级考试对于加强大专院校软件专业学生的基础编程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从事计算机教学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强化训练过程中总结的几点关于VB上机考试的经验和技巧, 供广大同学参考。

2 二级VB上机考试的题型结构

全国计算机二级VB等级考试的上机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题型包括有基本操作题30分, 简单应用题40分, 综合应用题30分。考试总体难度不高, 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 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控件方面基本的常用的都有所涉及, 编程方面以主流语句为主, 涉及到的有控制结构, 数组, 过程, 文件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法等。

3 二级VB上机考试的复习方略

3.1 方略一: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常在每年的3月下旬和9月中旬进行, 就我们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而言, 大一的第一学期 (即下半年) 已经把Visual Basic课程学习完毕, 而2月份恰逢寒假, 过年期间看书复习的同学不是很多, 等3月份开学距离考试也就1个月时间了, 所以把握好这一个月时间对于顺利通过考试是个关键。实践表明每天拿出2到3个小时进行复习就足够了, 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前半个月时间里, 要着重复习Visual Basic的基本概念。要针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范围的要求, 保证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要重视细节。在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 学会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 并把知识链织成知识网。而后半个月的这段时间里复习要有侧重点, 主攻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查漏补缺, 有的防矢。

3.2 方略二:注重基础知识, 进行全面系统复习

首先,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用适当的资料。考试中心指定的教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比较权威。

然后, 全面深入复习, 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要多做题, 多上机练习。上机练习可以用模拟考试软件, 基本上覆盖了考试的要求和题型, 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模拟软件, 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 然后针对不足的部分再进行重点复习, 以便于提高应试能力。

VB上机考试的题目考察的非常全面, 有些同学做题的时候对于一些常用的属性方法掌握的非常好, 但不常用的或者以前没碰到过的就不会使用了。比如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B上机考试中有这样一题是对Text控件的考察, 题目要求在程序运行后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的字母一律用大写显示 (要求焦点显示在最右端) 。同学做的时候都知道在Text1的change事件中写一句代码:Text1.Text=Ucase (Text1.Text) 。但运行后会发现焦点到了文本框的最左端, 而题目要求是显示在最右端, 这一点往往就很少有同学能做对。该题其实除了考察函数Ucase的用法之外, 还考察了文本框的SelStart属性。SelStart属性是一个数值, 指示字符串内的插入点, 其中0表示最左边的位置。如果SelStart属性值大于或等于文本中的字符数, 那么插入点将被放在最后一个字符之后 (即最右端) 。因此再写一句代码:Text1.SelStart=len (text1.text) 。

3.3 方略三:使用VB的一些小技巧

熟练使用VB, 提高编写程序的能力, 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程序的编写中, 出现一些语法逻辑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如果能够在编程过程中注意一些规范, 尽量避免一些错误, 就可以节省一些找错误的时间。

1) 定义变量时尽量采用驼峰式结构, 即变量名中的第2个及其以后的单词的首字母均大写。在编写代码时尽量以小写的字母书写, 因为VB有自动识别机制, 当VB识别出你书写的标识符, 就会把相应的小写变成大写。如果你拼写错误, VB不会将其改变, 从而达到检查拼写错误的目的。

2) 在辅导的过程中, 经常可以碰到有同学输入的变量名称不正确, 而且自己检查也不太容易发现。那么我们可以使用Option Explicit来避免拼错或打错变量名。如果在窗体的通用声明部分加上Option Explicit, 那么所有变量必须在使用之前先进行定义。如果变量名有错, VB将会有错误提示。这个方法也可以防止使用控件属性时漏了其控件对象的名称。

3) 编写代码要根据VB的编程规范, 采用缩进格式。同一个逻辑层次的代码要对齐, 并与上一个或下一个逻辑层次要保持一定的错落, 用这种方法可以体现程序中的逻辑关系, 方便理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学会使用VB的帮助系统。考试时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内容时, 可以使用MSDN。例如一程序填空题:rtx1.?App.Path+"wy01txt", 要求单击按钮Command1将wy01.txt的内容显示到RichTextBox控件rtx1中。碰到该题我们可以使用MSDN搜索关于RichTextBox控件的相关内容, 可以查到RichTextBox控件可用于输入和编辑文本, 同时提供了比常规的TextBox控件更高级的格式特性, 设置FileName属性可以将.rtf或.txt文件内容装入该控件。使用帮助后可以很顺利的填上rtx1.FileName=App.Path+"wy01.txt"。

5) 学会使用VB程序的调试方法。调试程序时, 要看懂VB提示的出错信息, 然后有针对性的去查找原因, 可以使用断点调试法查看内存变量的值, 如循环变量, 数组元素等, 以此来判断错误原因。

4 关于上机考试的几点建议

1) 注意考生文件夹的位置。无论是简单操作题、简单应用题还是综合应用题, 都有考生文件夹的位置提示, 例如模拟试题中有“注意:下面出现的“考生文件夹”均为C:WEXAM�0000000”, 可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注意, 或者文件保存的位置不对, 或者添加标准模块不知道在哪。还有要注意的是正式考试时, 考生文件夹一般都会存在K盘, 是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在本地电脑上的一个映射。具体文件夹的名字是根据考生准考证号码生成的, 考生只能访问自己准考证号码生成的文件夹中的内容。做题时从考试系统的答题菜单来启动VB, 然后通过“现存”来打开文件, 这样保存时也是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的。如果是新建的工程文件和窗体文件保存时一定要明确工程名和窗体名与题目要求一致。

2) 建议把考生文件夹复制一份到其他目录下, 例如桌面。有些考生做完程序填空题后调试有误但又忘记了原来?号的地方, 又或者误操作造成了原来文件的损坏, 用这种方法都可以进行补救。又或者考试文件夹中有一个的隐含文件夹, 其中包括了考试的相关原文件, 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从中复制出来, 例如由于open语句书写错误引起文件in.txt被覆盖, 此时应该从HELPSY文件夹复制原文件。

3) 对每一道题目都必须运行调试, 看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建议在运行之前进行保存, 以免出现死循环后造成死机而代码丢失。坚持“先保存后运行”的原则, 关闭要按关闭按钮。有些题目中会有一句提示“注意:必须通过单击窗体的关闭按钮结束程序, 否则无成绩”, 仔细做题的同学都会注意在程序代码中有一Form_Unload事件, 这一事件就是在单击关闭按钮时触发, 事件代码中一般都会有把某些控件的属性值或者某些变量值写到某一文件中去的代码。单击关闭按钮的目的就是要执行这段代码从而生成一文件来评判给分。

5 总结

以上仅为笔者近几年针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VB) 上机考试辅导的经验所得, 希望能够给考生提供有益的帮助。考生在备考时应该以教科书为本, 以考试大纲为纲, 注意复习方略, 掌握考试技巧, 多思考, 勤练习, 就能顺利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郑阿奇.Visual Basic实用教程[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理解考试说明,提升备考效率 篇三

一、理解“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与要求”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增加了四个字“以稳为主”。命题指导思想是命题的灵魂,往往由三部分组成,即命题依据、命题目标、命题原则。《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的命题依据及目标:“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明确命题依据是考试说明;二是明确考核目标,要理解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概念内涵,明白唯物史观的核心地位。众所周知,学科主干知识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或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学科能力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掌握、运用历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定个性心理特征,由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四个方面组成。思想素养是指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史学范式是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研究、理解历史问题的一把钥匙,是对历史认知和诠释的不同视角和方式。目前有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史观的关系是哲学思想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考核目标与要求其实就是历史认识主体对“史实的确认、史实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及历史意义的评价”四个层面的再现,也是历史认识主体根据社会现实问题需要对“研究历史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历史研究过程的再现。《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按照能力要求从低到高有四大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每一项能力又可具体细化为三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是高考历史的基本考核目标。因此,考生在高考中对试题呈现的信息要读全、读懂、读透,理解材料的主旨,对整个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学科的历史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即进行再认和运用。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以试题涉及的学科主干考点为切入点,理解历史事实的内涵与特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考证历史事物的真伪和历史解释的谬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分析、论证试题中提及的历史现象、历史观点、历史结论。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是最具学科特征的能力目标。所谓捕述,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包含所有历史要素的表述;所谓阐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我们要在描述现象中把握历史特征,在把握规律中作出正确阐释,在阐释历史中开阔认知视野。“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就是对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历史事物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进行表述,是对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要素进行完整说明,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就是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进行解说和阐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就是将多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理解分析与阐释。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表述试题中涉及的历史事物时要做到客观、准确、全面,把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运用分析与归纳、综合与演绎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阐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考核目标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辩证思维的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等。“判断、比较、归纳”是历史认识的基本方法,“判断”就是判定某一历史事物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特征。“比较”就是确定被比较的历史事物的异同关系,揭示历史事物的联系和本质特征。“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思维方法。“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就是以其他史料、史论为论据严密、辩证、客观地论证历史观点,论从史出。“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是指在对问题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展现思维的个性和潜力,充分运用论证成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因此,考生在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时应该能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二、明确“考试范围”

《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增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国民经济的调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等考点;删除了: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等考点。考试范围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和依托,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核心内容。《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由两部分组成,即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以通史的形式呈现,每一通史部分又分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三级考点。三级考点是高考命题的最基本切入点,是建构历史考试知识体系的细胞,是高考历史学习“点”的功能体现。备考时要做到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对主干知识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概括,使考点内涵、逻辑关系清晰。二级考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历程,揭示历史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线”的功能体现。备考时要做到把分散、孤立的主干考点贯穿到直观、简约的历史主线中,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归纳概括历史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事物发展的本质,培养理解史实的能力。一级考点往往以时间为主线,反映了人类历史某一方面内容的发展历程,勾勒出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揭示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历史学习“面”的功能体现,是考查考生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的主要载体。备考时要做到以史观为指导,紧扣专题线索,构建关系紧密的历史知识体系,探究历史事物发展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准确揭示事物发展趋势,理解历史事物发展进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通史通常反映中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横向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现过去历史社会全貌,反映历史发展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合力,展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备考时应该以史观为指导,理解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揭示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历史本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选考内容往往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选考内容是在4个模块中选择2个,所占分值比较小,试题难度中等,只要记住基本史实,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学会正确认识历史事物即可。

三、理解“典型题示例”

4.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四

公共基础知识作为部分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考试等公职考试的常考科目,由于其重记忆、轻理论、题量大、知识杂、题目易、准备难的基本特点让广大考生在备考时束手无策。对此科信名师王老师在本文中分别从考试的前期准备方法与技巧、考试时的应试策略两方面来阐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的必考策略。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备考策略可以分别从考试的前期准备方法与技巧、考试时的应试策略两方面来了解,具体见下文。

1、考试的前期准备方法与技巧

只要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因此,考前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对提高考试成绩还是大有益处的。具体来说,进行考试的前期准备,考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领会考查范围

主考部门颁布的考试大纲是命题和考试的依据,也是考生进行复习准备的参照系。但是每年考试大纲的发布时间离考试时间较近,等新大纲出来后再复习备考太仓促,因此,考生应先以去年的(或上一次)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尽早备考,因为一般来说大纲变化不会太大。

在新大纲出来之后,可以新旧对照,根据变化部分调整复习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范围广,各地又不尽相同,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备考,也有利于对考试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另外,了解近几年本地方的真题也有助于把握这一科目的考查范围和形式。

(2)准备必要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具有题量大、考试时间短等特征,如果不进行细致、充分的复习准备,考试时容易在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上丢分。因此,考生应在充分领会考查范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为复习备考作好切实的准备。

很多考生也认识到了考前进行仔细备考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复习计划,但在备考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准备的资料和练习太少,认为好好领会了考试大纲,稍加练习即可,这样导致对考试内容及应试技巧的“半生不熟”,考试时会由于生疏而产生慌乱心理,致使考试失利;另一种是准备的资料太少,整天忙于知识的记忆和题海战术而无法自拔,过犹不及。这两种情况考生都应该尽量避免。

5.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五

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把握

材料主旨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准确流畅的用文字形式表

达出来。

申论对考生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要把握它的主要内容,第二要能够全面分

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种分析能力应该说是事业单位考试侧重的一个方

面。然后强调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总体而言,申论主要侧

重以下四种能力的考察: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

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

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

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6.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六

2018云南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_时政重要人物汇总

楚雄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事业单位考试时政之重要人物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中,时事政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一般考察考试前一年以来所发生的重大新闻、召开的重大会议、举行的重大活动等。其中就新闻方面又包括了人物类、科技类等多个类别,本文将罗列最近一年来的一些重大新闻人物及其事迹,方便广大考试复习备考。

1.林郑月娥: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获胜,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2.徐立平:2017年3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授予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他就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30年来,徐立平因其精湛技艺、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而被赞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3.吴敦义:2017年5月20日,习近平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坚决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4.黄大年:广西南宁市人,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201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2017年5月26日,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5.黄大发:贵州遵义人,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

6.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第一代攻击性核潜艇和战略导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chuxiong.offcn.com

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30年之后他的工作可以公开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2017年10月25日,获2017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7.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关注楚雄中公教育信息网

7.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七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的主要是一级和二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级的考试范围、题型和复习策略。PETS一级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两部分, 下面分别对这两部分加以阐释。

一、口试

口试分为两节, 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考试时间为8分钟。每次口试采用两名口试教师和两名考生的形式。一名口试教师不参与交谈, 专事评分;另一名主持口试, 随时与考生交谈并评总分。专事评分所给分数的权重占考生口语成绩的2/3, 主持口试的教师所给分数的权重占考生成绩的1/3。

第一节:考生个人情况介绍。考查考生初次见面时向他人提供个人事实信息 (如姓名、出生地、职业、家庭等) 的能力。时间约3分钟。考生还应该能够提供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以往的经历等信息。进入考室时应该主动跟教师打招呼 (Good morning/afternoon.) , 教师要学生出示准考证, 询问考生姓名 (What’s your name?/Thank you.) , 问一些简单的了解考生情况的问题 (例如Where are you from?/Which school are you in?等) 。

第二节:考生相互问答。考查考生根据信息卡内容就具体事实互相回答的能力。信息卡分为提问卡和回答卡, 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业余爱好等。开始时, 口试教师跟考生A说: (把卡递给考生A) A, here is a card for you.Now, ask him/her five ques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card.Find out what he/she does on Sun days.口试教师跟考生B说: (把卡递给考生B) Here is a card for you, B, Now, answer his/h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what you do on Sundays.Or you can use what is there on your card to help you.考生A根据提问卡提出问题, 考生B根据对应的回答卡或个人的具体情况回答。而后考生B根据另一信息卡提出问题, 考生A根据对应的回答卡或个人的具体情况回答问题。信息卡上的提示语为中文, 时间约为5分钟。在这一节中要求考生掌握有关个人目前状况, 以往的经历, 以及将来的打算的表达方式。口语的复习要做好两方面的内容。第一, 口语技能的训练, 包括20种交际话题和20种英语交际功能。第二, 在复习中还要培养心理素质, 比如进行模拟训练。第三, 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词组。可以大量阅读积累词汇量,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强化单词的记忆。在积累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尤其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密切有关的词要给予特别的注意。

二、笔试

PEST一级考试笔试 (90分钟) 的全部试题都在一份试卷中, 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部分。

1. 听力

该部分由两节组成, 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听力考试进行时, 考生将答案标在答卷上。每段录音材料播放前、后都有适当停顿, 以便让考生有足够的时间读题和听题。听力部分结束前, 考生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该部分所需时约为20分钟。

第一节:图片判断 (10题) 。考查考生识别和理解单词、词组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10个单词, 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择中选出最佳选项。每个单句播放两遍。

第二节:对话理解 (15题) 。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15段对话, 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播放两遍。考生要注意:每段对话后的问题不在录音中播放, 仅在试卷中写出。

听力部分在100分的原始分占到了20分, 其在总分的权重高达30%, 也就是说每一题等于1.5分, 可见PETS对听力是相当重视的。所以, 考生要注重细节与方法, 提高听力训练效率。第一, 扩大有效词汇量, 熟悉英文表达习惯。这里的词汇指考生能够听懂, 并能快速反应出其意义的词汇, 这里习惯表达方式也可以归于听力词汇之中。考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对单词发音的掌握, 因为音和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最好找一本有录音磁带的单词书。这种记忆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听音帮助记忆, 而且可以给听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 要学会正确支配听力考试中的时间。在正式考试中, 考卷发下来后, 听力部分开始前后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供考生利用。考生应该抓紧时间阅读题目, 标出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为考试争取时间, 提高听力效率。可以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进行强化和提高。第三, 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 既要全神贯注地听, 又要培养边听边记下要点的习惯。尤其是当涉及时间、数字、倍数等数字时, 应有意识地培养短时记忆能力, 对一些录音材料的识别能力。

2. 英语知识运用

该部分由两节组成, 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该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

第一节:单项填空 (15题) 。每题在一句或者两句话中留出空白, 要求考生根据句子或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使完成后的短文意思通畅、前后连贯、结构完整。其中有10—12道题考查语法结构, 3—5道题考查单词和表达方式。要做好这一类型的题, 考生应全面掌握《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试大纲》中“语法项目表”所列的语法内容, 其中包括单词词性辨析、时态和语态、同义词辨析及习惯表达法。

第二节:完形填空 (10题) 。在一篇90—120词的短文中留有10个空白, 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使完成后的短文意思通畅, 前后连贯, 结构完整。其中约6道题考查语法结构, 约4道题考查单词和表达方式。

在做题时, 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通读全文, 试填空白。不要一开始便急于每空必填, 应先通读全文一遍, 了解全文大意, 试填部分有把握的空格。

(2) 前后联系, 通盘考虑。不能只看每个空白前后的几个单词, 应分析整个句子, 考虑上下文及整篇文章的前后连贯性, 选出语法和意义都正确且合乎逻辑的答案。对于词汇题, 如果选项意思差别较大, 则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如果词意相近, 则根据语法或搭配选择。

(3) 形义结合, 仔细分析。除了从上下文及全文整体考虑以外, 还要从词义、词形、用法等方面加以分析

(4) 通读全文, 进行全面检查。对填补过的全文再次阅读, 看文章是否准确、通顺、流畅、合乎逻辑及合乎英语习惯表达, 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

3. 阅读理解

该部分由三节组成, 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该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0分钟, 考生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

第一节:词语配对 (5题) 。考查考生对两个话题领域内简单单词的理解能力。考生需将5个定义与7个选项中正确的单词配对。给出的定义类似英语初学者使用的词典中的定义。

第二节:短文理解1 (5题) 。考查考生理解具体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长度为175—200词的短文 (例如通知、消息、简短故事、图表等) 的内容, 从每题所给“正 (Right) 、误 (Wrong) 、未提及 (Doesn’t say) ”三个选项中选择其一。

第三节:短文理解2 (10题) 。考查考生理解总体和具体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两篇短文 (例如通知、消息、简单故事、图表等) 的内容, 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篇短文长度为175—200词。

要做好阅读理解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熟练掌握词汇、语法。

(2) 根据选项预测阅读内容。

(3) 克服生词障碍。

(4) 通过平时实际阅读提高阅读测试能力。

4. 写作

该部分由两节组成, 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该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考生在主观答题卡上作答。

第一节:改写句子 (3题) 。考查考生在意思相同的情况下, 对不同句型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三个句子, 在给出的新句子的空白处填上1—5个关键的单词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改写句子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的意思大体相同。以填空的形式命题, 考生须填补空白并使补全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致。该节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原句, 准确理解其含义, 将原句和目标句相互比较, 找出需要补全的内容, 正确改写句子。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多积累各种句型, 切实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各种语法规则, 对那些常见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要经常复习记忆。同时还要认识到, 掌握了句型并不意味可以忽略词汇的作用, 不同的句型中同一个词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作用, 也可能派生出不同的形式, 考生需要结合考试题型, 将词汇放在句型中记忆和学习, 从而在掌握句型的同时理解词汇。

第二节:书面表达 (1题) 。考查考生写出含有3—5条信息的简短信函和便条 (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 约50词) 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把题目中所规定的要点全部表达清楚, 语言正确恰当, 意思清楚连贯, 格式正确, 字数符合要求。

三、结语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考生如果想要通过PETS 1级考试, 除了要有自信和恒心外, 平时还应注意全面提高自身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要在不同阶段, 实事求是地根据需要创造各种机会, 选择一些适当的读物, 多加练习。只要考生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并且参考以上的备考策略, 相信就一定能通过PETS 1级考试。

摘要:PETS 1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ETS) 中的初始级, 其标准略高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都要求达到PETS 1 (一级) 的水平。本文从PETS 1考试的形式、内容及结构入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在考试技巧、答题时间、词汇要求等方面给考生一定的指导, 从而使学生顺利地通过PETS 1考试。

关键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中职英语,考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咏, 唐能越.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辅导用书 (一级)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命题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过关辅导教程[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

[3]孙亦丽.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同步辅导 (第一级) [M].外文出版社, 2007.

8.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篇八

考纲要求

阅读理解部分历年来是PRETCO考试的重点之一,分值占总分的35%,测试时间为40分钟,总阅读量约1,000词。测试的文字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经贸、人物等)和应用性文字(文摘、外贸函电、广告、说明书、业务订单和文件等),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其中,实用性文字材料约占60%,这与其他考试中的阅读有所不同。

阅读理解考点

阅读理解是测试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一个大项,由4篇短文和1个匹配题构成。每篇短文的平均长度为200~250词左右。题型有多项选择(两篇阅读材料,要求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从每题所给的多项选择题中选出最佳答案)、填空(1篇阅读材料,多为介绍性文章,要求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按给定要求进行5个信息分类填空)、匹配(主要是信息匹配,找10个应用性用语的对应英译)和简答(1篇阅读材料,多以信件或广告形式出现,要求在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及传达的要求上简要回答5个问题)。

多项选择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而且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题型,由10道多项选择题组成,分值占卷面总分的20%,占阅读理解题的57%。考题类型可分为篇章理解(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和细节理解(recognizing important facts or details)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可以细分成推理判断型、事实细节型、主旨大意型、词汇语义型、观点态度型等5小类。笔者对近年来的多项选择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推理判断型和事实细节型出现的频率较高,几乎占到了85%,2006年6月和2005年12月更是高达100%。

应试方法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多项选择题中两种考查较多的题型应对方法。

1、 推理判断型

推理判断型,是根据文章的某一语句、某一段落或整篇文章的含义和言外之意而提出的问题,旨在测试考生的判断、推理和引申能力。此题型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逻辑思维,阅读时要注意逻辑词的使用。常见的题型有:

(1) 推理题

推理题一般包括数字推理、知识推断和逻辑推理,它主要考查我们理清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可以算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这类试题的答案在文章中没有文字直接表达,应付这类题目时,考生不仅要弄懂相关段落或语句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通过字里行间的线索进行分析(analysis)、推理(deduce)、归纳(induce), 理出它们之间的时间、方位、因果、目的、对比等逻辑关系,并结合作者的用词和行文的语气,综合推理,得出结论。

考试中常考问题如下: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2. It may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s...?

4.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5.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6. What does the passage imply about...?

解题方法: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根据选项返回原文,理清逻辑思路。如2006年6月阅读理解Task 2第三段:

Think twice before using mobile phones in elevators, museums, churches or other indoor public places — especially enclosed spaces. Would you want to listen to someone誷 conversation in these places? Worse yet, how would you feel if a mobile phone rang suddenly during a funeral! It happens more often than you think. Avoid these embarrassing situations by making sure your mobile phone is switched off.

44.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such places as museums should be _________.

A) limited B) expected

C) discouragedD) recommended

题干中的“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such places as museums”可将读者的思路引到该段的最后一句“Avoid these embarrassing situations by making sure your mobile phone is switched off,”意为“只要把手机关了,就能避免这些尴尬情况的发生”,而尴尬的情况则由你在电梯、博物馆、教堂等其他封闭公共场所打手机所造成。由此推知,在博物馆等地不鼓励使用手机,所以C为正确答案。

(2) 判断题

判断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问所列选项中哪一项文章中没有提到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错误的。考试中常考问题如下: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mentioned with regard to ...?

5.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eferred to by the author?

解题方法:回查法。回答该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整篇文章理解透彻,要看清选项的具体要求,仔细搜索原文说法,找出选择项在短文中的相关点和对应点。至于哪一项没有提到,哪一项与原文不符,可以通过回查的方式做出正确判断。仍以2006年6月阅读理解Task 2一道题为例: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You should limit your mobile phone calls to personal affairs.

B) You should speak quietly into your phone while in a church.

C) You are supposed to turn off your mobile phone at a funeral.

D) You are supposed to use your mobile phone as much as possible.

运用回查法,我们寻查到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Owing a mobile phone definitely makes life more convenient, but limit your conversations to urgent ones and save the personal calls until you are at home.”意为:“拥有一部手机的确给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但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话,需要精简通话内容;私人电话要留到回家再打”,所以A项选择的内容与原文不同。依据文章第三段,可知在教堂、博物馆等地最好不要使用手机,所以B项选择的内容与原文不同;同样依据文章第三段内容,可知在葬礼上也最好不要使用手机,所以C项选择的内容与原文相同,为正确答案。

(3) 结论题

结论题要求考生就整篇文章或某一段落做出总结,或者要求考生就事态的发展等做出推测。考试中常考问题如下:

1. 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2. What was probably the conclusion for...?

3.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___.

解题方法:注意文首文末的提示。回答这类问题时,考生既要把握文章主题、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思路,还要保证对选择项的理解准确无误。对文章主旨把握的关键在于高度注意文首文末的提示,另外段落首尾句往往是一个段落的主题句或结论所在。请看2006年6月阅读理解Task 1的一道题:

40.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___.

A) doctors remain doubtful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e

B) many ALD patients still refuse to use the oil

C) various cures have been found for ALD

D) the oil really works as a cure for ALD

解题方法:文章第一段介绍四岁小男孩Lorenzo 不幸得了一种罕见的病ALD,并有生命危险;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提到“After ten years of trials , the answer is: the oil keeps ALD children healthy.”即“经过10年的验证,终于有了答案:这种油类使患此病的孩子保持健康。”由此推知,这种油类确实能治愈此疾病,所以正确答案为D。

2、事实细节型

事实细节型,是对文章中的具体细节或重要信息的提问。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特征及对于重要事实中的具体信息(如事件或者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结果等)的细节理解。这类题目一般没有固定的出题模式,问句开头多用when,where,what,who,which,why和how提问。解题方法为返回原文,查读、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指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和概念性含义,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上的精确剖析,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无需进行归纳、演绎和推理。一般说来,选项中的正确答案意思与原句完全相同,只不过是用其他英语词汇表达而已,正确选项与原句之间没有任何推理关系。例如:2006年6月阅读理解Task 1第一段:

When a rare disease, ALD, threatened to kill the four-year-old boy Lorenzo, his parents refused to give up hope. Doctors explained that there was no cure for ALD, and that he would probably die within three years. But Lorenzo’s parents set out to prove the doctors wrong.

36. Doctors said that Lorenzo might die within three years because_________.

A) they had never treated the disease before

B) Lorenzo was too young to be cured

C) No cure had been found for ALD

D) ALD was a rare disease

解题方法:通过题干“Lorenzo might die within three years”得知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其中第二句提到“Doctors explained that there was no cure for ALD, and that he would probably die within three years.”由此得知小男孩Lorenzo 3年之后可能死亡的原因是没有治愈这种病的方法(选项与原句意思相同,只不过表达不同而已),所以C为正确答案。

上一篇:唐诗和面包作文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