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精选8篇)
1.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 篇一
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摘要】 本文主要以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体制为基础,对中美教育体制从教育理念、学生管理体制、中美高校科研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教育体制;学生管理;团队意识
2006年笔者有幸到明尼苏达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学习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所见,所闻,所感,非三言两语能表达。总之,感触颇多。
明尼苏达大学始建于1851年,拥有四所校园,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美国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明大是美国的赠地大学之一,具有优秀的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传统,也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有很多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者。作为世界一流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明大每年的教育预算高达16亿美元,在校学生近6万人,在美国所有公立大学中位居第三。在三个月的学习中,笔者还参观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圣约翰大学在内的十几所私立、公立大学,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对比,笔者发现,中美高等教育体制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美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
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感触颇深的是明尼苏达大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非常强调每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开学伊始,学校就对新生发放大量的欢迎册、宣传品和小礼品,突出学校的特色来赢取学生的认同。各种印着明大标志的资料、文具、服装等随处可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学期中大量组织社团活动,交流和培养不同国籍学生间的友谊和感情。这些做法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以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
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人们对高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为了完成聘期内的论文数量,随便抓个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搜索,两三天就能凑出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美国对学术腐败普遍的提法是“不正当科学行为”。根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等权威部门的定义,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在提议、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美国对于学术腐败采取的方针是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人证等,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从笔者对明大的了解看,美国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也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的现象基本见不到。
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看,尽管我国高校对于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提高科研能力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我国高校每年科技成果中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到1/3。美国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紧密联系,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教师的科研目的很明确。从科研经费的来源看,政府投资是目前中国大学科研经费和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校友等社会团体对于高校科研事业的支持作用不高。在美国,民间团体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参与可以吸引更多具有同样需求的单位、人才、资金加入,这对高校科研能力的发挥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明尼苏达大学很注重与校友的联系,其科研经费中的相当比例来自于校友的捐赠。在中国,高校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高,导致科研经费紧张,科研成果不多。
三、学生管理体制不同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
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
可以取得学位,学生选课五花八门,同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因此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在各高校,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re)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
通过以上比较,并不说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教育体制哪个更好,不同的教育体制适合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引进美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先进的思想理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在中国猖獗的学术腐败现象。另外,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之外,如果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会使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兼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中国高等教育也将会名列世界前茅。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端鸿.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2] 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 杨金忠.《中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博士论文,2000年.[4] 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石油大学.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2.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 篇二
所谓信息化管理体制是指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政府信息化管理体制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因此, 研究美国政府, 特别是相同行业领域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借鉴其经验, 取长补短, 对于提高我国气象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很有意义。
一、概述
(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NOAA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首席信息官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IO) 制度, 在总部设置首席信息官及其办公室 (Office of th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OCIO) , 在美国国家气象局 (NWS) 、美国国家海洋局 (NOS) 、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NMFS) 等下属单位设有助理首席信息官 (Assistant CIO) 。
N O A A首席信息官直接接受N O A A执行理事会 (NOAA Executive Council) 和NOAA执行小组 (NOAA Executive Panel) 的领导, 承担有关收集、管理和使用NOAA的信息和信息技术资源 (包括NOAA高性能计算和通信基础设施等) 的法定职责。NOAA首席信息官同时也是NOAA首席信息官理事会 (NOAA CIO Council) 的主席, 该理事会成员包括:NOAA副首席信息官 (NOAA Deputy C I O) , 美国国家气象局 (N W S) 、美国国家海洋局 (NOS) 、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 (NMFS) 等NOAA下属单位的助理首席信息官。NOAA首席信息官理事会是决策机构, 负责推进全NOAA范围的信息技术应用和NOAA信息化项目投资审查。NOAA首席信息官理事会还负责根据工作需要, 组建相关的常务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s) 和工作组 (working groups) 。这些常务委员会和工作组往往针对信息化建设的某一具体领域而设立, 具有建议权但无决策权。
N O A A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下设高性能计算和通信处、网络安全处、国土安全项目办公室、无线电频率管理处、服务交付处、投资组合与治理处、NOAALink项目办公室、资源管理处等8个部门 (图1)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NOAA的所有信息和信息技术资源 (包括NOAA每年13亿美元的IT项目组合投资预算) ;负责提供任务必须的企业级IT服务, 如:电子邮件、网络托管、可控计算、网络、安全监控, 以及安全事件响应等;负责通过NOAA高性能计算和通信 (HPC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项目, 为整个NOAA的研究和预报业务提供低成本的超级计算支持。
(二) 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
目前, 我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是“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办+信息中心”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中国气象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即属于这一类型。
2015年2月, 成立了“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 (又称“气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 由郑国光局长任组长, 矫梅燕副局长、宇如聪副局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相关职能司和业务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全面领导全国气象信息化工作, 统筹协调涉及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教育培训、行政和管理等气象工作各方面的气象信息化重大问题, 制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重大政策, 推动气象信息化工作整体发展, 不断增强气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挂靠预报与网络司, 负责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 承担气象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 包括拟定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 组织“十三五”气象信息化“金云”工程设计, 开展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 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此后, 2015年6月、9月和11月又陆续成立了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和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基础设施资源池、公有云设计、政务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卫星系统集约整合、探测系统集约整合等7个专项工作组 (图2) 。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由矫梅燕副局长任组长, 主要职责是: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安排, 统筹协调气象信息化的组织实施, 包括组织开展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专项实施方案和气象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其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协调落实气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气象信息化实施进度和质量的督查评估工作。
此外, 预报与网络司信息网络处和资料处等机关职能部门也在中国气象局原有行政管理体系内, 继续承担气象信息化的部分管理职能。
二、中美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比较
(一) 中美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和职位对应关系
从表面上看, 中美两国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但从职责分工的角度来分析, 两者大致存在以下对应关系 (表1) :
1. N O A A的首席信息官和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组长都是本单位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最高分管领导。其区别在于:NOAA的首席信息官是专职的, 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在信息化工作中;而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组长是由中国气象局分管预报和服务业务的副局长兼职担任, 更有助于保障信息化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同步、协调进行。
2. NOAA首席信息官理事会和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都是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的决策机构。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由NOAA首席信息官出任主席, 其成员是NOAA各下属单位的助理首席信息官, 整体上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背景;而后者以中国气象局局长为组长, 成员也是相关职能司和下属单位的“一把手”, 覆盖更广的知识面和业务领域, 领导和决策能力更强。
3. 与N O A A首席信息官办公室相对应的是中国气象局的多个机构和部门。就其在管理体制中的定位而言, 它大致对应于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和办公室;就其职责而言, 还涵盖了预报与网络司 (信息网络处和资料处的职责) 、综合观测司 (无线电频率协调) 、计财司 (项目预算管理) , 以及信息中心 (重大信息化项目办公室) 的职责。
(二) 中美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特点和职能比较
以下再从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特点、拥有权力及其来源、主要职能等方面对NOAA和中国气象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进行比较 (表2) 。
在组建依据上, NOAA首席信息官及其办公室是依照美国联邦法律设立的。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法》规定:联邦各部门、各州的每个部门都设立相应级别的首席信息官, 定期向上一级首席信息官汇报工作, 并听从上一级首席信息官的指挥与协调。而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组等机构是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 参照中央和其他部委相关组织机构的方式设立的。我国虽曾在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 (专家建议稿) 》中提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应当明确一名主管负责人担任本单位的首席信息官, 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本单位的电子政务工作”, 但该法案至今未颁布实施。
在组成成员方面, NOAA首席信息官及首席信息官办公室成员有固定职位, 人员专职、稳定;而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不是常设机构, 成员均由各单位“一把手”兼职担任, 信息化工作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也以兼职人员为主, 少数专职人员也大多是短期 (1~2年) 承担此项工作。
在人员来源方面, 美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政府首席信息官选拔和培养机制, 《克林格-科恩法案》 (Clinger-Cohen Act, 又称《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 规定了首席信息官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 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人际技能、战略思维结合务实作风、为同事所信任、建立联盟的能力等, 同时规定了各政府首席信息官由该政府机构的“一把手”任命, 并直接向“一把手”负责。NOAA首席信息官即依据此法律规定选任。我国尚无此类法律条文, 气象信息化领导机构的成员主要由上级领导根据其个人工作表现、业务技术能力和所在岗位择优选派。
从内部机构设置上看, NOAA首席信息官办公室下设6个处和2个项目办公室, 覆盖计算、通信、数据、安全、服务、投资、项目、投资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而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工作组目前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 主要针对当前气象信息化工作中的薄弱和重点领域。
在工作规程方面, 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法规已有明确规定, 仅以首席信息官的监督机制为例, 监督的内容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进展、合法性和财务等进行监督, 而且监督方式也多样化, 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平级监督、国会对政府的监督、政府机构内部监督、政府CIO组织机构内部监督和公众监督等。我国虽已设立了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并明确了其职责, 但尚未建立完整的工作规程。
就决策权及其权利来源而言, NOAA首席信息官的职权源自于美国克林格-科恩法案、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 (FISMA) 、信息质量法、隐私法和电子政务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信息化建设决策权不局限于领导授权;中国气象局信息化办的职权来自于领导授权, 因此, 其职权不可能高于对其授权的领导。
在战略规划的编制上, N O A A目前已经制定并处于有效期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包括:《N O A A I T战略规划 (2010~2017) 》、《NOAA网络优化战略规划》、《NOAA信息资源管理战略规划》、《NOAA地理空间 (信息系统) 战略规划》、《N O A A高性能计算战略规划》等, 基本覆盖了NOAA数据管理、网络、通信、高性能计算、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气象局已经编制并发布执行的信息化规划和设计主要有《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2012年版) 》、《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 (2015~2016年) 》等, 各业务单位和省局也陆续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还有部分专项方案正在筹备制定中。
信息化总体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 A ;又称“企业架构”或“组织架构”) 是中美两国气象信息化管理差异最大的一个方面。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总体架构, 1999年美国联邦CIO理事会根据《克林格-科恩法案》的要求开发了联邦总体架构框架 (Federal Enterpris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r a m e w o r k, F E A F) , 2002年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 M B) 又在F E A F基础上开发了联邦总体架构 (Federal Enterpris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E A) 。联邦信息化总体架构在进行跨机构业务分析, 识别机构内部或跨机构的重复投资、差距和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OAA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内设置了首席架构师 (Chief Enterprise Architect) 职位并单独设有NOAA总体架构委员会 (NOAA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Committee, EAC) 配合首席信息官工作, 以保证信息化总体架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应用到NOAA的信息化建设中。而在我国的气象信息化建设中, 目前此领域还属空白。
在履行职责的能力方面, NOAA首席信息官及其办公室拥有强有力的项目和预算控制能力、横向协同能力和纵向监管能力。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 通过法律手段强化了政府首席信息官与首席财务官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 F O) 分工协作的关系、投资审批制度, 建立了各级、各部门首席信息官沟通交流机制。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 同样对财务预算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但目前尚未进入常态化运作 (如:NOAA首席信息官理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 , 负责日常事务的工作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投资控制能力有限。由于我国尚无类似美国政府CIO制度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 (专家建议稿) 》中曾提出建立“ (首席信息官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电子政务主管部门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负责定期召集首席信息官联席会议, 研究、讨论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但未获批准执行,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 与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工信部等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互动没有形成一套制度。此外, 电子政务技术和应用水平不高, 也影响了对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纵向监管能力。
三、美国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带来的启示
总体而言, 在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方面, 美国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 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健全的速度较快。与美国同行相比, 中国气象局“一把手”亲自出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其地位明显高于美国政府机构“一把手”领导下的首席信息官。此外, 中美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有所差异的一些方面, 是由于两国国情不同造成的, 难于借鉴, 例如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法制环境方面, 绝非中国气象局一家政府机构所能决定。因此,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美国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中优于我们、又能够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一是要有固定的机构和稳定的人员队伍。信息化建设非一日之功, 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类型, 跟资金、人力、设备一样, 需要加强管理, 需要发挥作用, 需要防止流失和浪费, 因此, 必须确定固定的管理机构, 专人管理。
二是要有全面系统的工作规程。只有明确了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各项工作的流程, 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才能切实发挥信息化建设机构的作用,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 避免执行过程中主观随意变更。
三是要有整分结合的战略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强, 因此既要有整体性的战略规划, 又要有分领域的专项规划, 才能全面把握气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保障各领域均衡、协调发展。
四是要有严格的项目和预算控制。如果缺乏对信息化项目和预算强有力的控制, 无论是美国的首席信息官还是中国的信息化办, 都难以把规划和设计落到实处。这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能否正常运转、发挥实际效益的关键。
此外, 信息化总体架构理论和方法在美国政府 (包括NOAA) 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总体架构, 可以把握业务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把技术与治理关联起来, 从而提供一个连贯的管理计划。此外, 信息化总体架构还有助于帮助高层领导聚焦战略、避免风险、加强绩效管理。这一方面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四、完善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议措施
建议从建立固定的机构、保持人员的稳定、健全工作制度、构建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和严格控制投资计划等五个方面改进中国气象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一) 建立固定的机构。在成立“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之前, 国家层面缺乏具有权威性、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是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后, 这一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上述机构, 包括此后成立的工作组, 都属于非常设机构, 与气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持续性是不相适应的。因此, 健全气象信息化管理体制, 首先应该考虑从“三定”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方案中寻求制度保障, 设置常设机构承担目前气象信息化办公室 (非常设机构) 的职责, 并借鉴NOAA首席信息官办公室的机构设置方式, 按气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领域分设二级机构。此外, 把信息化办的部分管理职责赋予信息中心, 提高信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也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
(二) 保持人员的稳定。目前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中以兼职、短期 (1-2年) 工作人员为主的情况是难以适应气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因此, 在落实“三定”方案后的下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要组织起一批能够长期稳定从事气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在人员的选用上, 采用公开招聘还是上级选派的形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员知识结构要合理搭配, 既要熟悉专业技术、业务流程, 又要熟知信息技术和项目管理, 并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 健全工作制度。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而我国在很多领域还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况。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我国气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难度, 但同时也留出了较大的灵活操作空间。灵活性固然有好的一面, 但也容易产生诸多弊端, 例如容易引发信息化建设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因此, 建章立制, 把气象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并公开发布, 方便办事人员查阅和参照执行, 非常必要且紧迫。
(四) 构建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与NOAA发布的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相比, 我国气象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是内容体系, 在信息安全、数据管理等方面尚需补充专项规划;其次是版本体系, 要随信息技术和政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滚动修订;再次是评测体系, 对前期规划的执行情况要有跟踪评测, 为改进规划设计和执行工作提供依据。
(五) 严格控制投资计划。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 尽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气象事业投入力度, 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经费保障, 并取得明显成效, 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 必须加强信息化项目和预算的集中控制, 避免各地方、各部门“钱少不为、钱多妄为”, 保障气象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节省投资、提高效益。
3.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 篇三
【关键词】中美竞技体育体制;形成背景;比较
1中美政治经济特点对竞技体育的影响的比较
中国在1949年建国以后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几乎代替了整个体育的内容,为赶超型发展阶段。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的相似性,是经济体制影响竞技体育的体现。1978年后我过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竞技体育也逐渐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改变。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分权制国家,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在竞技体育上,美国奥委会、美国单项体育联合会、美国大学生联合会三个组织构成,三个组织各有一定的权力,相互之间又互相制约,这和美国的政治结构颇为相似。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在竞技体育事业中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中美文化特点对竞技体育的影响的比较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属于多元文化,形成了提倡竞争,注重个人奋斗,勤奋务实和平等的精神,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文化个性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美国的价值核心是个人主义、价值追求是个人利益,审美观是外形的健与美。中国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农耕社会,价值核心是集体主义,价值追求讲究“中庸”,道义。审美观是内在美。
3中美两国竞技体育发展动因
美国竞技体育来源于群众体育,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本身对于体育的诉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化的不断完善,竞技体育表演服务成为了一种商品,职业竞技体育开始出现。职业竞技体育和学校竞技体育是美国竞技体育的两大组成部分。美国的文化传统促使了群众关注竞争,关注体育,国家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体育需要,体育的发展动力是自下而上的,是和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的。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动因来源于政治的需要,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建国之初,我国的政治体制刚刚建设,国际地位地下,急需改变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竞技体育由于其量化的速度、理想的角逐和国际性比赛的世界平台,使竞技体育成为我国展现民族精神的窗口。而这一时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我国的竞技体育要想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实现赶超型发展。社会历史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基本性质和走向。
4中美竞技体育体制形成背景的比较
美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起源于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美国政府几乎不直接给竞技体育拨款,竞技体育也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这种情况下,美国竞技体育依然世界领先,这和美国竞技体育的高度职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是分不开的,美国体育产业是美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美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运作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可以说,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竞技体育产生有着浓厚的政治因素,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肩负了更加浓厚的政治色彩,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在西方竞技体育强大的冲击下发生变迁的,其动力是来自于民族的自强意识。
显而易见,美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是由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它更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它的每一个历史的发展都是前一阶段社会文化系统中已经具备的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即使它的偶然性变化也包含着某些必然性的因素,因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顺向性的发展过程[2]。而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并不仅仅在其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使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而是由于西方文化和竞技体育的撞击而大大强化的。它更依赖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方竞技体育在中国土地上的传播、渗透所提供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秦椿林.张春萍.再论“举国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4.政管四班比较行政体制总汇试题 篇四
B,大区、省、市镇 C,省、市(地级)、县(市)、乡(镇)
D,郡、郡属区、教区(社区)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权不包括下列的哪一个?(D)A,变通执行权
B,政治自治权 C,经济自治权,D,外交权 3.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行政途径有(D)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以上都是
4.英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中(B)是在法律上辅助英王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的最高政府机构。
A.内阁
B.枢密院
C.政府各部
D.其他政府部门 5..比较研究的原则不包括哪些?(D)A.依照宪法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判断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对)2.1975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取消了国家主席的职位,规定了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大根据中央的提议任免。(错)
3.英国地方政府的职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执行权和维护公共安全权?(对)4.半总统制政府中两名行政首脑,总统和总理中,总理决定大政方针,总统负责具体行政事务。(错)
5.英国中英国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和人事方面。(错)
试比较中西政府制度的区别?
1制度性质不同。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制度具有人民性质。而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使其政府制度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其目的在于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2依循原则不同。我国政府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西方“三权分力”
3政党制度对政府制度的影响不同。中国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
4目标取向不同。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取向,西方则以掌握政权为目的。论述题
中国单一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1事权关系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集权型的政府管理形式,因而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中央政府—国务院最广泛的事权,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其他所属机构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管理中国的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事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方面。而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行使除了少数事权如外交、国防、戒严等专属中央政府之外的十项事权,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领导权。人事关系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党管干部来实现的,即中央通过各级党委、党组织控制各级各类干部,形成了一个层级节制的干部人事控制网。中央直接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领导干部,中央不直接管理的干部,必须由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由中央组织部备案管理,地方因工作需要增设机构而认命干部时,必须先报中央批准。
3财权关系
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府资产所有权、大型项目的审批和投资权以及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权力关系,中央财政在财税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比较政府体制》
单选题
1.资产阶级通过与封建势力妥协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复合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单一制
3、在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通过不信任案或谴责案,这种权力属于:()
A.质询权
B.调查权
C.倒阁权
D.建议权
4、下列关于美国议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议院代表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B.参议院中各州有同等代表权
C.征税法案应由众议院提出
D.参议院议员的任期比众议院议员的任期长
5、下列关于我国政府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所采取的统治和管理方式、方法的总和
B.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D.照搬苏联模式的产物
(第四题具体解释:美国国会,美国最高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每州 2 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现有议员100名。当选参议员必须年满 30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9年,当选时为选出州的居民。任期6年,每 2年改选1/3,连选得连任。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州至少1名,人数固定为435名,必须年满25岁,作为美国公民已满7年,当选时为选出州的居民。任期 2年,连选得连任。两院议员长期连任现象极为普遍。议员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职务。)
二、判断题
政府行政职权的特点有法定性、强制性、个人意志性、公益性、单方性。(错,个人意志性应该是错误的,应该改成国家意志性。)
在中国拥有宪法解释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错,拥有宪法解释权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早确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法国。(错。英国。)
日本政府领导体制的特点是不稳定性,领导的长期性。(错,是领导的短期性。)
美国的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各自有管辖权,在组织上是隶属和领导关系。(错,无领导关系。
简答题
内阁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案:强调议会至上
内阁组成独特
国家元首“虚位”
内阁总揽行政权力
政府对议会负责 论述题
试述雅典民主制的得与失
答案: 得: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失: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一、选择题
1、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起源于(D)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2、创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政治基础是(B)A、君权神授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反对君主制原则
D、民主共和原则
3、以下哪项不属于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制度的共同特征(B)A、分治传统相同
B、议决机构的地位相同
C、法人地位相同 D、理论基础相同
4、根据地方政府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可将地方政府制度分为(B)
A.有充分自主权和没有实质性自主权的地方政府制度; B.非代议性、半代议性和代议性地方政府制度; C.多级制和一级制地方政府制度
D.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制度
5、在一般地方政府职权中,以下哪一种是乡镇政府职权。(a)A.行政执行权 B.行政领导权 C.行政监督权 D.人事行政权
二、判断题
1、委员会制政府最显著的优点是,它能从制度上防止出现专断独裁。(T)
2、特殊内阁制是指在多党制的形式下,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执政控制内阁的制度。(F)
3、总统制政府实行政府对议会负责制度,具有内阁制政府的特点。(T)是半总统制政府。
4、美国的地方政府制度属于英国型地方政府制度。(T)
5、中国的主席,副主席由人大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得超过三届。
(T)不得超过2届
三、简答题 解答题。
1、中西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若干区别(答案书上284页)
2、简答题:中西政府制度的区别?
答:(1)制度性质不同;(2)依循原则不同;
(3)政党制度对政府制度的影响不同;(4)目标取向不同
3、美国政府行政过程
(1)总统的权力及其办事机构的作用。
总统的权力有以下几类: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立法权、司法权、政党领导权。
(2)国会对政府行政的牵制。从国会立法权的行使来看、从国会才政权的行使看、从国会调查权的行使来看、从国会弹劾权的行使来看。
(3)政党在政府行政过程中的作用。(4)利益集团对政府行政的影响
4、中西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若干区别 中西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若干区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所表现的层面不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划分方式不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辖状况不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机制不同。通过党政一体化来影响政府的政策。通过乡政府输送官员来影响政府的行为。
四、论述题
试评析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
答:
(一)内阁制的优点:1.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密切合作,有利于保持政府的稳定。通常内阁成员同时是议会议员,绝大部分立法议案都由内阁提出。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政府正常运作和政局保持稳定的重要保证。2.能充分实现民主政治。内阁直接对议会负责,间接对选民负责,如内阁不能取得议会的信任,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投票,迫使内阁解散,而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最终的决定权交由选民做最后的决定。3.内阁人选,可以随时更换,富有弹性。内阁制可以针对时代需要,选任适当人选,随时更换内阁。而在非民主国家,只能通过暴力或革命解决这一问题,而在总统制下只能等到任期结束时,才能通过更换管理者解决这一问题。
(二)内阁制的弊端:1.破坏侵权原则。因为内阁阁员一般由议员兼任,所以内阁事实上成为议会的行政委员,从而,使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分立没有得到实现。2.内阁与议会之间相互对抗,难以调节。内阁解散权与议会的不信任投票权,虽然可以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适当加以调节,将使内阁制丧失功能。内阁解散议会权缩水将使议会自我膨胀,内阁将变得软弱无能。反之,不信任投票受到限制时,则将形成强势内阁。3.内阁制稳定性较差。在政党政治下,议员通常是政党党员,如果议会之内,只有两个政党,则一党执政,一党在野,最能发挥政党政治的长处。内阁制政府深受政党操纵。从竞选到执政,政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受政党的影响。4.内阁制并不能保障科学的行政。内阁制下,内阁成员往往是由以议会为中心的专门参与议会政治斗争的政治家(或放称作政客更恰当)组成,他们擅长的是搞群众运动,议会斗争,将国家政策的立案、决定与执行等最高权限交由他们掌控,并不能保障科学的行政。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美国联邦政府由国会、联邦行政机构和最高法院三部分构成; B.英国的议会由君主、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C.日本采用的是委员会制政府制度; D.法国采用的是半总统制政府制度。
2.在美国,利益集团对政府行政的影响不包括(D)A.直接游说; B.间接游说; C.介入选举;
D.提供政治资金。
3.中国共产党对政府行政的领导不包括(B)A.政治领导; B.文化领导; C.思想领导; D.组织领导。
4.古罗马的行政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未经历哪一时期。(A)A.雅典时期; B.王政时期; C.罗马共和时期;
D.奥古斯都统治时期。
5.首次将“三权分立”思想付诸实践的是(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二、判断题。
1.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2.现代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国。(√)3.美国总统由议会产生。
(×)
4.1789年法国发表的《权利法案》奠定了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
(×)5.大部制就是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
三、简答题。
简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以及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启示?
答:1.特征:(1)行政职能市场化;(2)行政权力分散化;(3)公共服务社会化;(4)政府理念企业化;(5)政府治理电子化。
2.启示:(1)遵循市场法则;(2)兼顾效率与公平;(3)注意不同利益集团的要求;(4)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5)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现代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趋向。参考答案:
以美国为例:
一是地方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导向。美国地方政府组织形式的改革,其驱动力完全来自于公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而非改革者或联邦政府、州政府的有目的的规划设计。为了满足公众的分散的多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专门性的、地区性的特殊问题,有必要建立次级的、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使得政府官员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不同公民群体的不同偏好,从而更加迅速全面地回应公民的要求。
二是政府间关系的合作化导向。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共同要求,也为了应对各类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公共安全和反恐怖主义等,美国地方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地方主义思维和孤立主义态度,转而采取责任分担和合作主义的策略。政府间的合作不仅有横向的,即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也包括纵向的,即地方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合作;既可能是正式的合作,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合作。
三是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上的顾客导向。破除行政机构本位主义和对上级机关、立法机关、利益集团负责的传统思维定势,确立本地区纳税人是政府及各行政机构顾客的观念,通过社区调查、客户问卷、联系走访等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调查统计数据对公众需求进行归类,并进而对顾客群体进行细化,为公众提供量身定制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还仿照企业顾客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公众对政府服务的快速反馈机制,及时矫正政府自身不当或偏离公众目标的行为。
四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手段上的民营化导向。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适当运用市场机制,即确认政府作为组织、协调和管理者而非单一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资源,与私人公司、金融机构、非赢利组织及基金会等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如制定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特许经营、合同承包、股权投资、代用券或凭单制度等,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
五是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分权措施,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管理责任,也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与服务成本。特别是尽量把权力下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基层机构及主管人员手中,使基层机构、主管人员以及普通公务员能及时决策并较快处理问题。另外,还把有关社区事务的管理授权给社区组织,让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管理。六是政府内部管理上的企业化导向。改变政府及其官员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只会浪费不会谋利的行为方式,引入企业经营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建立企业型政府。突破束缚行政效率和导致官僚主义的陈规陋习,简化办事规则及程序,实行全新的预算制度。
比较行政体制试题
一、选择题
1行政体制的核心是?(d)
A 职能定位
B 法律保障
C
运行程序
D
权力配置 2.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比较,澳门行政区还可以设立?(b)
A 专门法庭
B
市政机关
C律政司
D 区域服务组织
3.澳门行政长官任期___年,可以连任__次?(C)A
3年
一次 B
5年
两次 C
5年
一次 D
3年
两次
4.没有采用总统制政府制度的是(C)国家。
A 荷兰 B 奥地利 C 美国 D 冰岛
5.以下立法权中,属于德国联邦政府专有立法权是(B)。
A地区规划权B商品流通权C文教事务权D土地分配权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部、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正确)
2、中央行政体制的类型只有内阁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错误、还有委员会制)
3.总统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有:政府与国会完全分离。(对)4.英国的地方政府有独立的征税权<对>
三、简答题
制度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1、根本制度,属于宏观层次,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封建宗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2、体制制度,属于中观层次,可以是某些社会分系统方面的制度,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也可以是国家事业单位的整体意义上的组织制度,如领导体制等
3、具体制度微观层次,是指要求大家共同个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如财政制度,工作制度等
四.论述:经过这学期的学习请你谈谈你对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答题思路:只要立足于现有行政制度 指出不足 提出看法 言之有理即可(P424)
选择题
1.在内阁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在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时,需预先征得()的同意,由其副署,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进行执行。A.内阁首脑B.议会C.国务员D.部长
2.在实行委员会制度的国家中,联邦委员在制定重大决策时,需()决定。A.议会B.联邦主席C.联邦委员个人D.合议决策 3.西方国家元首行使的职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召集、解散议会 B.外交权 C.荣典权 D.制定法律
4.在地方行政制度管理方面,德国除了联邦政府外,还设有()地方政府 A.州县乡 B.省市县C.大区省市镇D.省县乡
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通过自治区的()行使自治权
a.民代表大会b.法院和检察院c.人民政府d.村委会和居委会 A.ab B.ac C.bc D.cd 二.判断题
1.在半总统政府中,议会不可以遣散政府。()2.在法国,总统无权解散议会。()
3.美国州政府制定法律受联邦政府的限定。()4.法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5.美国总统仅对选民负政治责任。()三.解答题
比较西方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不同。论述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发生革新,请说说你对目前我国行政体制的看法及你的相关建议。答案: 一:CDDAB 二:××√√√ 三:西方联邦制国家与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两者所行使的权力性质不同 两者的权限划分方式不同 两者的权限内容不同
5.中美投资比较研究 篇五
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辟了新的渠道,这必将进一步吸引各类资金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市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美国的比较,借鉴其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美比较研究;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发展风险投资最成功的国家。由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美国诞生了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众多知名的企业。正是靠这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支持,使美国经济出现了近几年的持续高增长和低膨胀,高就业现象,即“新经济”现象.“新经济”现象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产生“新经济”的推动力——风险投资的探讨。美国的风险投资模式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完整范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正逢其时,很有必要吸取美国风险投资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有很大增长, 资金来源始终保持多元化特色。
美国的风险投资在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1994年新增风险投资不到50亿美元,1995年达到74亿美元,1996年又增至100亿美元,1995年和1996年分别比前一年增加50%和35%。随着每年新增风险投资额的增大,美国风险投资累计额也由19 78 年的不到40 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末的将近400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4.5%。1991年筹资承诺的累计风险资本为290亿美元,1996年为5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1.5%。1996年美国风险资本支撑的上市公司为261家,挂牌上市所筹到的总资金为118亿美元。
在风险投资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也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特色。美国的风险资本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中养老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51%,其次是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再次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家庭和个人对风险资本的投入1994年仅占当年新增风险资本的8%。
(二)风险投资收益率增长迅速, 风险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超过非风险企业。
美国风险资本基金对投资者支付的年收益率波动较大,但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年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的风险投资收益率几乎为零,1995年已上升到54%。1991-1996年,风险投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29%,大大高于同期非风险企业。
(三)风险投资企业类型多样,主要形式是独立合伙公司。
美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主要有4种类型:(1)、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2)、金融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管理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3)、产业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产业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4)、独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由于这类企业管理的风险资本到1989年已几乎降为零, 从1990年起把它并入独立合伙公司计算。其中,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所管理的风险资本在美国风险资本总额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仅为40%,近期则已稳定在80%左右。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是美国风险投资企业的主要形式。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公司制。在这种企业制度下,风险投资家是普
通合伙人,其他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大多数合伙契约的有效期为十年, 在这十年中, 有限合伙人实际上放弃了对合伙公司的所有控制权,只保留一定的监督权,将合伙公司交给普通合伙人经营;普通合伙人的报酬结构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形式。有限合伙公司制的产权关系明晰,治理结构合理, 报酬制度科学,对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风险投资业务程序比较规范, 投资过程分为筹资、投资和撤资三阶段, 风险投资重点在成就期和创建期。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名学者Lerner 和Gompers 提出了“风险投资循环模型”。这个模型把风险投资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每个大的阶段又分为几个小的步骤。
第一个阶段是筹资阶段。基金筹集是风险投资过的起点。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凭借自己的声誉和能力努力争取养老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等潜在投资者的投资, 并通过与投资者谈判签定合伙契约, 组建风险资本公司。在这里是以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作为风险投资企业的典型类型来讨论风险投资过程的。签订合伙契约是这一阶段的关键步骤之一。合伙契约规定所筹集资金的投资范围, 并要保证风险资本家按照投资者的最大利益行事。
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即把风险资本投入到一个选定的公司组合中去。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选择投资对象。风险投资家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对提出申请的企业进行认真审查、多次筛选。第二, 规划投资时间, 即决定在投资对象业务发展的哪一个时期注入资金。第三, 估计股权价格, 即对投资对象每股股权的价格进行评估。第四, 选择投资方法, 即决定是否需要获得其他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第五, 达成投资协议, 即通过与投资对象谈判, 在利润分割、绩效衡量、董事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取得一致, 然后按协议注入资金。第六, 参与风险企业管理, 即风险投资家通过在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拥有的席位和投票权, 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决策, 并提供专家建议。
第三个阶段是撤资阶段。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通过风险企业股票的“首次公开发售”或把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等方式收回投资。至此, 整个风险投资过程结束。风险投资收回投资后又会开始下一个投资过程。风险投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其中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长期的成功。
(五)民有资本在美国风险投资中居重要地位,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大。
下面,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国际比较,以便进一步认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特点。
首先从风险资本的来源来看, 1985年,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及卢森堡四国的政府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资本总额的70% , 意大利、西德和丹麦三国的银行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投资总额的50% , 日本的风险投资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要投资主体, 而美国的风险资本中则有70%是由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的民间资金转化而来的。民间资金在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中的地位比上述其他国家重要。
其次, 从风险基金来源主体来看, 美国养老基金来源主体占主导地位, 占5 1% , 而在亚洲, 企业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则占到3 8.6%(见表2)
最后, 从风险投资的投向来看, 美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电脑、通讯、医疗生物、电子四大行业, 占8 1.2% , 而亚洲风险投资在这方面的比重仅为24%。
可见, 美国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大大高于亚洲国家。
二、中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
中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深圳等一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新增项目投资数量、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总院的调查,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主要集中于北京、深圳、江苏和上海的比例依次为37%,7%,9%,25%。从2007年新增投资额来看,北京地区的新增投资额最多,为13.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和广东,新增投资额分别为10.5亿美元和2.3亿美元,占全国新增投资总额的77%以上。从新增投资项目来看,2007年全国共有415个新增投资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有152个、102个和27个,三地占全国新增投资项目的67%以上。除去深圳以外的华东地区获得的投资项目数量最多,达到61个。
(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与高科技行业
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院对风险投资公司认为的最优投资价行业的调查报告的结果,风险投资公司偏好的行业依次为: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和医疗器械),互联网,IT行业,传统行业,电信及增值业,制造业,传媒娱乐以及消费品行业等。前四大行业的偏好率分别为21%,16%,13%和8%。通过分析新增投资项目分布可发现,互联网具有104个投资项目,占25%,是创业投资行业分布中获得投资项目最多的行业;其次是IT行业,获得65个投资项目,占16%;传媒娱乐行业也是2007年创业投资的热点,共获得41个投资项目,占10%;电信及增值业共获得了33个投资项目,占8%;属于传统行业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共获得了39个投资项目,占8.5%。其他属于高兴技术行业的高兴农业、环保、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业也都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投资。
可以看出,2007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IT行业、互联网、传媒娱乐、电信及增值等行业,这几个行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占到了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50%左右。
(三)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成长期和扩张期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调查,成长期共有163个项目,占新增数目的40%;其次是扩张期,共有142个投资项目,占新增投资数目的34%,种子期/初创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项目共91个,占22%;成熟期共得到19个项目,占5%。从投资阶段金额分布情况看,成长期和扩张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最多,分别占新增投资的32%和54%;种子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7%;成熟期占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风险投资在2007年仍然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扩张期,这一阶段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86%。但由于中后期阶段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一定的向种子期等早期转移的趋势。这说明,随着风险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的意愿在逐步增强。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情况
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在退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退出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及退出的企业数量较前几年都有大幅增加。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创历史记录,蝉联全球融资桂冠。中国企业IPO数量为242个,融资金额为1023.72亿美元。其中,11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69.74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风险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全球IPO市场的回暖,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在退出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一)风险资金来源
美国的风险资金早期多来源于富有的个人家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到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基金高达40%,个人与家庭的投资只占13 %。由于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而且投资期一般较长,达到3-7年,因此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投资机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其承受风险能力较强,对信息的研究与判断更为专业,资金相对充裕,可分散到十几个项目投资中。所以应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培育机构投资者才是拓展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所在。
(二)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政府扶持的方式必须与风险资本运作的内在要求相适应。1958年,美国政府实行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从而改变了自1946年民间自发设众第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以来13 年没有出现第二家类似机构的局面。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期。1978年和1981 年,美国政府为风险投资业摆脱低迷状态,出台了税收的优惠措施,使资本收益税由49.5%降至20%,形成了风险投资的第二次浪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风险投资又是市场化很强的金融运行机制,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因此,政府对风险投资怎样扶持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存在着对风险投资一哄而上,从风险投资的建立,投资项目,管理等等都大包大揽,使风险投资效率低下。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应是在宏观方面,为风险投资创造适宜发展的环境如制定风险投资的行业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引,制定各类激励政策,比如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
(三)风险退出机制要完善
由于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资本投资于风险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从风险企业获取短期红利分配,而是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进入企业,并在最适当的时机退出投资。因此创造顺畅的多元的撤出渠道,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保障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如美国风险投资撤出渠道有IPO、股权回购、项日并购退出、公司清算等多种形式,而在我国当前风险资本的退出存在着一定困难。针对我国风险投资撤出难有如下建议:尽快建立二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成立场外交易市场;鼓励股权回购实行税费减免等。
参考文献:
[1] 胡海峰.2009.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胡盛梅.风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意义[J].国际经济合作.2001,(10).[3] 张大英.风险投资的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4] 孙颖杰.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0,(06).[5] 彭建.借鉴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00.[6]琚向红,张明泉,王宁.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 2004,(20).[7]周薇.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03).[8]徐加,徐祥柱.论美国、德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商业研究, 2002,(22).[9]王静.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 2006
6.中美写作比较 篇六
(1)书信,包括正式书信和非正式书信、(2)计划、(3)梗概、(4)报告、(5)评论、(6)创作。美国语文教学则倾向于从写作能力要素的角度对文体进行分类。对各文体的训练要求可以较明显地反映这一特点。例如“梗概”的写作要求是:“记下主要的事实,接着要用完整的句子写下来,用不同的方式将它们连接到一起,然后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词和材料。最后使文字比较简洁。”从这一段介绍来看,“梗概”的写作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相当于我国作文教学中的缩写。再如,对“创作”并没有严格的文体形式上的要求,而是把它定义为“创造性写作”,并提出了“真诚、感情、独特性”三点要求,指出:“说明性文章倾向于使读者思考,创造性的写作则是让读者感觉。创造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没有哪两篇文章是完全相同的。”这里所说的“创作”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而是指写作中的创造能力。美国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而是突出各类文体中的“实用性”。这与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所说的“应用文”是指实用功能很强的一类文体,可以划分出若干种具体的文体,每种文体都有形式上的特殊要求。从逻辑上看,美国语文教学对文体的分类显得不够严谨。但各种训练文体都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中美实用写作教学比较研究:
7.中美行政举报人权力保障制度比较 篇七
关键词:举报权,保障制度,制度比较
一、概述
纵观历史, 任何一个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总是有限的。“一个中央政府, 不管它如何精明强干, 也不能明察秋毫, 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它办不到这一点, 因为这样的工作超过了人力之所及。” (1)
在美国, “举报”直译为“吹哨人”, 是指在发现了违规行为时吹响哨子, 以此来给予以警告。行政举报, 亦可称作揭发、检举, 内部成员 ( 包括现职人员和离职人员) 对行使公权力人员的违法违规违纪的作为与不作为, 向上级部门或专门的监察部门进行的举报、告发的一种行为。
二、中美行政举报人权力保护制度比较
美国政府为了保障举报人, 调动人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 将举报人纳入证人 (2) 的范畴加以保护, 通常以立法的形式并且完善其配套设施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加以规定。以下将通过完善立法保障、举报人人身安全保障和救济途径保障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 一) 立法保护的基本情况比较
1. 美国的举报人权益保护立法
《欺诈声明法》 ( 1963 年) , 是美国政府鼓励内部员工对雇用人员的企业主和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重要立法成果, 鼓励内部员工举报、告发, 并以丰厚的奖金给予奖励。但, 《欺诈声明法》缺乏对证人的救济途径。所以, 在工作和胜诉两者之间作出鱼与熊掌的权衡。
《公务员制度改革法》 ( 1978 年) , 是美国政府重新架构了举报人权益保障制度。此法还在设特别调查办公室, 针对作为举报人的公务员, 受理因举报行为遭受到的不公的申诉, 调查事实, 这为《举报者保护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举报人保护法》 ( 1989 年) 。该法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只要举报人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违法或不道德行为就可获得保护。受保护的举报人可以申请工作调换的优先权, 专门咨询委员搜集初步证明的线索, 并将线索上交文官制度保护委员会, 不仅仅这样, 与此同时遭到打击报复的举报人也可以直接上诉至该委员会。
2. 我国的举报人权益保护立法
《宪法》明确规定, 公民可以行使监督权, 以及通过救济途径表达言论自由的权利, 也提出了国家机关在收到申诉、控告和举报时, 必须查清事实, 并且对于压制或打击报复的行为公正严肃处理的要求。
《刑法》明确规定, 要求保障举报人的人身民主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法》要求公民举报后, 三机关在接到举报后应当受理, 或者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机关, 并且作出书面通知。同时也规定了举报机关应严格遵守保密义务。
( 二) 举报人的安全保护措施
1. 美国的举报人安全保护措施
证人保障制度, 是为证人提供保障其安全的项目。“马歇尔项目”为政府打击高能量的犯罪和保护伞犯罪中的主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证人的安全以及项目的顺利的运行, 由四个机关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首先, 由司法部的执行部门负责审核证人是否需要进入保障项目, 然后又美国联邦政府“马歇尔”办公室具体负责案件审判过程中证人的安全、健康, 同时联邦监狱局对强制作证的人的监管, 以防止对证人的报复, 最后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 对案件中需要进行保障的证人进行最终的审批和确认。截至2010 年, 约有七千多位证人及其亲属的到了项目的保护, 进行身份重置, 提供新的身份证件和居所。 (3) “马歇尔项目”下被保护的证人出庭的案件定罪率达到89% 。到目前, 还没有证人在马歇尔项目保护之下受到伤害。 (4)
2. 中国的举报人安全保护措施
从宪法的角度而言, 在公民的人身权利叙述太原则性, 从基本法律的角度而言, 更是鲜有提及, 即使有也并不系统和完整。现有的法律规定在态度上表明了对举报人保障的决心, 但是内容太过于纸上谈兵, 原则性太强, 空洞并无可操作性: 没有明确且被大众所信赖的保护机构, 保护范围狭小、缺少程序规定等, 保护义务机关的不作为和举报人维权无门所激发的问题无法调和。
( 三)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举报人保护工作
1. 美国的举报人权益保护负责机构
美国在“公务员委员会”中设立了三个组织: 人事管理办公室、实绩制度保护委员会 ( 和特别调查办公室 (5) , 专门负责统一协调指挥的人身安全保障工作, 另有“马歇尔”办公室专对证人的保护工作事无巨细安排周全。
《举报者保护法》中, 作出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规定。在组织建制上, 让特别调查办公室, 独立于美国政府, 独立行使职权, 不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干涉; 在救济上, 建立“个人权利救济” ( Individual Right of Action) 机制, 实行双轨救济, 规定既可以对特别调查办公室决定不服, 也可以对实绩制度保护委员会再一次申诉。在机构建立并实施《举报人保护法》后的三年里, 发现政府弊端并进行揭发的联邦工作人员人数增加了20% , 同样受到救济和保护的人数也增加了13% 。 (6)
统调证人保障项目的机关共有四个: 司法部执行部门———负责证人进入项目的确认; 联邦“马歇尔”办公室———负责证人的安全、健康; 联邦监狱局———负责强制作证的人的监管; 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它对进入项目的具体案件做最后的审批和确认。 (7)
2. 我国的举报人权益保护负责机构
在举报人保护的方面, 在我国现有的规范性文件中, 举报人保护机关一般被认为就是举报事项的受理机关或主管机关, 针对受理机关和举报事项的特点, 分类如下表1所示:
( 四) 举报人的权利救济制度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举报权救济制度也是举报人保护中重要的制度, 包括举报权的救济方式, 救济途径以及时效等。
1. 美国的举报人的权利救济制度
美国《举报者保护法》保护的不仅是现任人员更囊括到离职人员。人事处分行为要求十分宽泛, 不已实质性伤害为准则, 只要是: ( 1) 任命; ( 2) 升迁; ( 3) 不利处分或者其他纪律或矫正处分; ( 4) 调职; ( 5) 复职; ( 6) 恢复权利; ( 7) 再雇佣; ( 8) 绩效考评。 (8) 并由相关公务人员以“优势证据”标准证明, 其证明要求较低, 只需有其行为的客观存在性, 并不要求的主观意图是具有报复性的。
2. 中国的举报人的权利救济制度
反腐呼声越高, 倡廉势头更猛, 我国出台《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举报、控告人的规定》等, 各省级检察院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在举报人权利救济制度方面, 申诉受理机关单一, 申诉程序规定缺失。除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比较笼统以外,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举报、控告人的规定》都以明确规定的方式要求受报复的举报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现阶段, 我国的保护模式即为分散保护, 受理机关各有一套独立的体系保障举报人的权益。优点在于: 受理兼有保护职能, 对举报人的保护更加的连贯, 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有针对性的有效保护措施。缺点在于: 保护机关的分散, 各个机关各有一套程序和措施, 在具体的案件实践中, 最普遍的问题就在各个保护机关的逃避, 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踢皮球”现象。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2]高一飞.程序超越体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156.
[3]Witness Security Program[EB/OL].http://www.usmarshals.gov/witsec/index.html, 2014-12-10.
[4]宁立成.我国举报人全力保障制度的完善——美国“吹口哨人保护法”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 2008.10.
[5]余婷.保护举报人, 美国也挠头[J].世界博览, 2010 (14) .
[6]高一飞.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J].中国社会导刊, 2006 (4) .
8.浅析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别 篇八
摘要:中美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着差异。比较而言,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人性化,在管理体制上更社会化,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科学化。比较了中美较育的差异,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应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深化改革。
关键词:中美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管理体制 学科设置
一、引言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中国的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教育专家们纷纷给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尤其是向美国学习的呼声渐高。然而,美国的教育专家们也在研究本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借鉴亚洲教育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教育参与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差异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而在当今信息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任何教育模式都存在适应性问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各国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美国一流大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领先于全世界。中国高等教育经过“211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985”工程的实施,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比较分析不同的高等教育模式特别是中美高等教育模式,博采众长,融贯中西,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比较与分析
(一)教育理念差异巨大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不同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因此,受文化传统以及教育传统的影响,中美在高等教育理念诚如诸多教育专家学者研究所说,确实存在着很大不同。一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美国通过融合原著民以及一系列的战争取得独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并形成了独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上讲究“天人合一”,强调群体观念而轻视个人观念。其次,美国的社会开放多元,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兼容并包、灵活多样。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社会稳定有序,吸纳性强,更强调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再次,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而中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和构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对而言,中国的学生比美国的学生更尊重知识和权威,美国的学生比中国的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更容易质疑。
由于这种文化背景及教学理念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而中国教育尊重老师权威性,主要以讲授为主,互动少,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因此,借鉴美国的教育的优点,我国的未来的教育应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不一样
第一,在高等教育变革和完善过程中,中美高等教育都经历过集权、分权的时期,最后都放弃了极端的集权和分权的管理体制,就当前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对更集权一些。
第二,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学术研究充满活力,比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学术发展空间受限。当前在中国高等学校,有的行政力量过硬,有的管理层身兼学术、行政双职责,界限模糊不清。
第三,美国高等教育能够积极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投资高等教育,参与管理高等学校。中国高等教育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社会机构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因而社会机构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也很小。
第四,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促进了“急功近利”和“投机”心理的产生,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另外,由于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有政府资助和民间团体的资助,
还有广大校友的捐赠,因此实现了一种“高薪养廉”的态势,学术腐败的现象也比较少见。
(三)学科、专业设置略有不同
一是美国高等教育反思后重拾全面素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发展。通过这一反思,解决科学至上主义导致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科学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问题。而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相同的问题,却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下降而自然科学的实践能力提高缓慢。
二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更细,美国学生在专业选择、转换甚至转校方面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而中国学生更多地专注于基础教育,只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对未来四年甚至是一辈子将要从事的专业有所了解。
三是美国高等教育突出交叉学科,学科发展更均衡。21个跨学科门类交叉学科,25个学科门类内交叉学科,学科内还设置了大量的交叉专业。而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没有设置独立的交叉学科门类,沿用传统的学科分类。
杨振宁认为,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校里,学生要读什么专业,应该兼顾到两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如国家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和内在的因素(如本人的兴趣和才能)。目前的体制对内在的因素考虑不够,这是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的。不注意个人的兴趣和才能,不容易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工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兼顾学生兴趣和需要,各学科相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前改革的热点,从体制上解决我国教育的弊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制度演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中美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差异,从而导致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社会创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适合于不同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环境,从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分析看,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更人性化,在管理体制上更社会化,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科学化,值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借鉴。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特別重视培养人才个性的全面发展,二要建立紧密联系社会的管理体制,要特别重视吸纳社会公众和社会机构参与高等教育管理,三要科学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
参考文献:
[1]雷自自,王海林.中美教学文化的比较分析[J].基础教育,2009,(08).
[2]格桑旺姆.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之比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3]孙怡,谢鸿全.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对比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3,(01).
[4]陈羽洁.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天津大学,2012.
【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推荐阅读:
中美节日文化比较06-19
中美小学教学比较10-13
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07-02
“中美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比较及差异分析”审计稽核报告09-26
中美教育作文11-20
中美经济对话讲话09-28
中美师德规范差别10-03
中美教育对比中英11-09
行政体制改革重点07-24
中美家庭教育对比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