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024-09-19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精选12篇)

1.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一

伴随着,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国策的政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于快速,加上,外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尤其是网络文化的盛行,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磨合的同时,难以避免的,社会风气有些浮夸,让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深度,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心头肉,是家中的太上皇,难免有些娇生惯养,不能吃苦的风范。由于基本国情的复杂,大环境的影响,当今大学生也就不可避免的概括起来说,出现了这样两种价值观的人群: 1,负面的有损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理论:

(1),对于当代大学生,往往一个人为中心,忽略团队精神,冷漠而不善于交际,缺乏语言沟通力,要求不切合实际,想法过于简单而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对于生活,过于追求享乐而忽略了付出才有回报。是一个物质高于精神的时代。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本位盛行的同时,甚至于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有的大学生竟然声称:新三年就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是老掉牙的论调,那是在挖改革开发发展的墙角,不节俭是在为带动中国GDP的发展做贡献。呵呵,信誓旦旦,不得不让人汗颜。

2。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并且应当鼓励的人生价值观: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持赞成与拥护态度。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是分成有主见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当然也许有些地方脱离了实际,可是却不影响他们对未来的远大抱负。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每个大学生都明白,竞争激烈,就业问题,逼迫的,不得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对社会中的正义现象,给予赞扬,对社会中的低俗行为,进行抨击。比如贪官,比如强权,在网络上的讨论与曝光,相信会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与社会自由和谐的重要动力。

2,大学生应当树立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用四句话32个字来概括,: 矢志爱国,报效社会;

博学笃行,传承文明;

求真创新,奋发有为;

明礼修身,自立自强。

“矢志爱国,报效社会”,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信念和境界。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时代,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大学生只有爱党爱国,才能学习成才,报效社会。也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富足更幸福。

“博学笃行,传承文明”,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负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踏实做人、传承文明,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靠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明成果要靠大学生接续和传承。

“求真创新,奋发有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人格和形象。相信真理而不信妄言,坚持真理而不畏权势,探寻真理而不怕艰险。追求真理,为了真理可以磨破嘴皮,为了真理可以奔波劳碌。年轻的大学生应当是社会奋发有为的先锋和楷模。为了自由与光明,敢于付出一切。

“明礼修身,自立自强”,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和要求。知荣辱、讲礼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独立自主、自省自强。这一些既是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与保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以建设伟大的祖国为己任,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只有如此,才是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无愧于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无愧于社会进步的人。

该说的说了,该写的写了,只有努力,努力做好吧!

2.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二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问题,原因,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含义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追求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当是具有高端的文化素养,有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为人处事中有社会责任感,还要有积极的助人为乐和勇于为集体和社会奉献的精神,通过努力工作和实践学习,善于团结合作用集体意识来实现自我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总体在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姿态在向前发展,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个人主义的抬头。部分大学生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总是在不经意中发挥消极的影响: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集体意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为别人着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素养。个人主义的抬头是一种极为消极的社会现象。这是不正确的。

二是拜金主义的落后风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个别大学生不仅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落后腐朽的观点,认为读书无用,出现了拜金主义,更是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这是错误的。

三是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当前享乐主义之风正在弥漫大学校园,某些大学生沉湎于吃喝玩乐、唯利是图,一味的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而摒弃了最初的理想信念。这是不可取的。

三、当代大学生错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原因

( 一 )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一些非社会主义甚至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流向国内,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震荡和冲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有利益的争夺,容易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优先,这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形成重利轻义的思想。同时,商业化的理念已在校园中滋生,这也容易给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

学生的成长过程必然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风气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和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成长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

由于当代大学生处在个人生理、心理快速成长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时,他们的价值观会呈现出矛盾和不稳定的特点,从而引起价值抉择矛盾等现象。

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二要靠外部教育和培养,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一)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

一是博学。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二是分清正确和错误的观念,进行思想改造。 用科学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认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剔除腐败落后的思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三是选择高尚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品格。大学生应当以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为榜样,深刻领会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当代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

(二)高校及家庭教育的改善

3.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篇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28-01

伴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认识、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其价值理念会受到市场经济氛围的巨大影响,因此往往具有着复杂性、变动性等特点。

1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人生目标的选择过于自我和消极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尽管许多学生都认可这一说法,也将集体主义视为人生价值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真正完全将其付诸实践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在社会上某些腐败、不公等问题和少数不良思潮的负面作用下,一些学生受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将享乐作为人生目标,淡化了集体主义观念,开始觉得人生的价值仅仅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并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属性,那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仅仅适用于非经济领域。更有少数学生觉得集体主义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个性的泯灭,只有在否定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保障集体利益,这实际上导致许多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上产生了焦虑和困惑,也动摇了学生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1.2 人生价值评价的功利化

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其人生价值的评价,在消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在权衡各方利益、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常常出现重现实、轻理想的倾向。很多学生认为同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卓越的专业成就、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收益,才能算是生活得有价值。而“为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人作贡献”等精神层面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都被转化为住房、收入以及职称等更加具体的衡量标准。还有少数学生用财富、权力、社会地位等标准来对人生价值进行衡量,这很容易使学生变得一味索取、不思奉献,并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爱慕虚荣、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2 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应从原则与根本方向的角度明确“人生究竟应追求什么”、“如何做才能够将其实现”等问题,这不仅是我们的生命线,也是我们需要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若大學生离开了正确人生价值目标的指引,就很难摆脱盲目、庸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正确人生目标的树立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必须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目标,努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服从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生活实践、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主体素养的提升,认真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诚实守信、百折不挠、拼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品质,为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大学生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但其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学校。“两课”对于高校而言,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渠道,也承担着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思想教育的职责,拥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点,高校教师必须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武器来对思想进行武装,并以此来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集体、国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真正懂得只有在集体、社会关系得到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理论高度进行正确人生价值目标的树立,否则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将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2.3 充分运用互联网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基于这一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努力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借助互联网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的追踪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对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想进行弘扬,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论导向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制作和建立与学生关系更加密切的网页和网站,能够有效地将趣味性、思想性、服务性和知识性融为一炉,在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各类生活信息、学习信息、就业信息的同时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日常工作中来,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和交流,使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最终在不知不觉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必须强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控与管理,从而尽可能避免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蚀与渗透,帮助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2.4 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能够起到课堂的作用,高校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之中,并深度利用暑假和寒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努力扩充和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在社会浪潮中进行搏击和锤炼,引导学生体验社会、认识社会,亲身参与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这对于学生更好地体察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深入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对未来更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最终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3 结语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强化和发展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做到坚持不懈、高度重视,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应对手段进行深度的探索,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作为引导,着重强调人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实践活动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4.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四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题,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我个人认为: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今天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应当对社会、对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社会、集体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体现个人的价值。个人与社会、集体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动是探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命题的前提。

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在面对各种事物与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让自己从容面对社会,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或打击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奋斗精神,则让我们时刻充满战斗的欲望,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前行、不松懈、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知识和能力不论多少,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从事一向具体工作时所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储备除了在校学习时期的不断努力外,社会对于它们不断丰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我们在工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助一臂之力。

第四,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期内的,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量化的体现。树立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己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第五,要有实现的平台。平台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更加具体、可视的作用,前面所强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以及正确的奋斗目标,不论多么的正确和完美,如果不能给它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它们又怎样体现并起作用呢?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内心的种种想法,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因为: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前提;

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提供动力;

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提供保证;

正确的奋斗目标,把握方向;

实现的平台,提供载体。

5.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论文 篇五

摘要:人生、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部分的人都注重生命的长度,却忽略了生命的亮度。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面条,而人也是被偶然的抛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但不同的人其价值观也不同。人生价值观是每个人判定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所以在一个人的成就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人人都应具备的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大学生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个人都想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是在功名成就之时,而往往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选择时,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困难和挫折原本是一块试金石,测试着人生意志的硬度。因此,遭遇坎坷时,悲观失望,随波逐流,都不可取;只有迎难而上,牢牢把握人生的航向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们要明白怎样去‘奉献’,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责任感,没有集体观念,很少有奉献精神,其实,他们完全不了解当代大学生。青年人大都满怀报国激情和人生理想,在这一群体中弘扬奉献精神,其实特别容易引起共鸣,但前提应该是方法得当、形式务实。现 在的年轻人对唱高调、说空话特别反感,形式主义的“奉献”是不可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每个大学生必须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我认为这样就是一个非常非常远大的志向。

有的人像闪电一样声威显赫,有的人像彩虹一样炫丽夺目,也有人像流星,只出现一瞬的光芒,就销声匿迹;另外,还有些人像是绵密的雨丝,普降大地,滋生万物。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令人迷惘的世代里,我们见证了人生的种种可能性。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背景、环境,有着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成就动机,但是,每个人也都不折不扣地,活出真情的自我。世界可以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可以很大很大,世界是自我意志的表象,我们在看别人时,都经过了自己的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是小宇宙,我心即是宇宙”。

参考文献:《我的精彩,自己决定》序,邱立屏著;

6.思修论文《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六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0101031233张良社工2班 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都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以后人生道路上可以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所谓的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大小。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既有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着特殊属性。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中主要体现的是我们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进入社会,人生价值主要从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来体现。因此我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给我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我认为远大的理想对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理想是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是黑暗中的启明星一样,始终引领着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对于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但光有理想还是不够的,远大的理想还需要我们有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因而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我认为我们应结合实际,制定合乎实际的个人目标。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层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鹜远往往一事无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往会有很大的成就。我们最为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虽然这些活动都只是一种短暂的实践,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我们应该多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为做出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做好准备。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人类具有社会性,每个人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不断的充实自我,挑战自我。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过于看重自身价值,一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义务。有的人甚至这样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奉献,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只有自己奉献的越多,才会得到的越多。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甚至走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原因所在。

7.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七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偏差及影响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导大学生思想行动的指南。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的主要表现

团中央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4年,联合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着偏差。

海明威认为:“我们是迷惘的一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是多元的,这种多元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是不完善的,部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现象。若任其发展,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甚至走向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在:

(1)主体意识与个人主义倾向增强。

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是人类成长历程中始终不忘的主题。有少数学生由于过于强调个性的张扬,将“以人为本”绝对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以个人主义为准绳的价值取向。

(2)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

很多大学生的政治意有弱化的趋势,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对国家和政治漠不关心。

(3)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

由于受市场经济效益至上的影响,在行为选择上更重视功利,讲求实惠。有的大学生认为:“责任,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而是一种建立在成本收益模式上的社会经济学。”形成了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

(4)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倾向严重。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崇拜金钱,以金钱量来衡量人生价值,表现出享乐主义的倾向。

(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影响

人生价值观偏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偏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必然导致其行为的偏差,成为国家最大的隐忧。所以,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某种程度来说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因为大学生这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是承担国家命运、赋予社会新鲜血液的最直接群体。该群体所处的大学时代正是个体价值观逐渐完善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的面貌。正如列宁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成为人们活动的目标定向和判断事物的取舍标准。

马加爵临刑前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对话,很发人深思:“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我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平时,我与周围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学习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那点心事。”当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人生的航线也会出现偏离,这是马加爵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受到社会客观因素以及个体认知思维能力、主观因素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客观原因

从客观上来看,社会环境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首要原因。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无一不与社会紧密相连。

1. 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功利化趋向是由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和多样性。”它集中表现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趋向现实化、功利化的特征。

2. 现代社会崇尚个性解放、追求个人价值,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个人色彩突出的文化上的深层动因。社会的转型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观念和意识的转变。他们在评价事物、决定取舍时,把自我置于价值主体的中心。注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3.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所实施的“和平演变”策略和“全盘西化”图谋,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目的庸俗化。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有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

4. 社会价值导向的失衡、学校教育的弱化和家庭教育的脱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社会上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他们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困惑和动摇,学校传统德育内容、方法落后于社会现实,难以对大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影响。

(二)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主观原因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能动地把握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这些内在的因素就构成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主观原因。

1. 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

当今的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奥德赛时期,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炼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看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难。

2. 心理发展不成熟。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他们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3. 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

当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趋于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大学生的自身矛盾和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人生价值观还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应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邓小平曾经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它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借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西方国家也很重视价值观教育,认为“社会、学校、家庭对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长期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国家规导公民明德构筑规范

国家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是这个时代所提倡的明德意识。提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自己的德行。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国家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政治和政策导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校教化师生师德振兴教育

学校应努力从全方位、多层次来改进高校价值观教育。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因此,要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和价值目标,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新思路。

1. 努力构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旋律。让他们自觉摒弃各种消极的价值观,以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

2. 提倡新课改,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打破传统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努力推进教育理念向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新思路。

3. 要实现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目标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因人施教。建立新的分层次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和规格。

4. 创新教育方式,发挥网络教育优势。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让网络成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新亮点。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锻炼形成自己的价值行为。

5. 注重舆论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高校还必须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6. 加强师德培养,因为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高尚,方可以为人之范,方可以担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学习、思考、实践之中学会做人,成为具有高素质、高品质、高尚灵魂、高度负责任的人。

(三)家庭关爱成员改善社会风气

价值观教育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代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

父母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念及生活态度等都会给子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家长以良好的价值观修养为子女做表率。

在青年群体价值观塑造的过程中,社会的价值理念是影响他们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大学生审慎价值做到勤学修己

教育实践证明: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于被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要求,使之“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意识,再“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自我教育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价值感的培养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自我教育,内化正确的价值观。

(五)发挥社会合力加强教育团结

价值观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多个要素。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全社会必须构建并形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机制。要建立新的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重点开展做人和做事的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效应。

3. 加强全民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全民价值观建设,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社会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价值观教育是一定社会、阶级依据其价值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就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价值观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人生思考和定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淡化、价值观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和人生航向迷失等问题,其形成原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因此,应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8.如何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doc 篇八

吴 燕

谈起人生价值,我想,凡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都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雷锋、沈浩、郭明义„„他们的工作都很平凡,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那教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人生价值是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那么,如何实现教师的这一人生价值呢?

首先,教师要教书。要想教好书,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浇灌出鲜艳的花朵,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更应有一专多能的素质。但想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从小学抓起,这就如同盖楼房一样,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否则,是不会建起高楼大厦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教法。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其次,教师要育人。“无德无以为师,无术无以为业”,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他不去教育学生,只是一为地教书。那么,我在这里斗胆说一句:“这位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俗话说:“智育不好要出次品,体育不好要出废品,德育不好要出危险品”。我们不能给社会培养出一批危险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当教师的慎重。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有一段名言:“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两者合一的,这个教科学知识的人,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的话,前者反映了我国过去封建社会的旧传统,至今还影响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思想,抱有这种观点是要误人子弟的,对社会是不负责任的,后者才是抓住了教师职责的真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要求学生不说的,自己首先不说。教师事事都以身示范,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它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见,教师具备了渊博的知识,不一定能够教好学生,也更谈不上实现什么人生价值了。

9.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篇九

二.从多方面认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关键字:市场经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马克思哲学,生存发展。

一.市场经济带来的人生价值观的扭曲

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使我国陷入种种困惑中。这种波动式的发展,每次都影响到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和演变。当社会政治经济变革遇到困难,社会思潮就会发生动荡,而这时,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会受到明显的干扰而发生价值目标的偏离;

(一)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偏离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以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获得利益的多少来衡量其社会地位高低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趋于务实。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促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过多的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这种功利意识,与我国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又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失衡。

(二)、个人主义的表现虽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例子不少,但还是有很多大学生重视个人利益,轻视国家集体利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们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他们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在减弱,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选择的谬论在上升。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莫不关心,对集体毫不热爱,对国家大事不予了解,很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实用主义,也就是重视知识才能,忽视道德品质。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实现人生价值是每个人的梦想。但这个过程,仅仅取决于你个人的学识、才能、机会和人际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从多方面认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指自我对自身的肯定关系,即个体存在和活动对于自身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而社会价值指个体对他人、集体、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进步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来实现,社会价值需要通过自我价值来充实和完善。若将二者人为的割裂开将导致不正确甚至错误的价值取向,违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西方社会的学者也对自我价值至上的观点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为人生价值,它确实需要表现在人对自身合理利益和需要的追求,而且从对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它也具有相对合理性,因为个人的进取和发展要求是一种积极因素,它是获取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但这种要求又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必须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事实也证明: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不仅在于这些人具有雄才大略,还在于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这种关系,并据此选择出一个既能适应社会,又能充分发展自己,二者相互协调的人生道路。相反,有些人尽管满腹经纶,仍然是一事无成。

2、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指个体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潜在条件。而外在价值指个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内在价值显现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并且社会以此来衡量评价个人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总是处于具体的特定社会现实之中,与社会密不可分。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不在实践中将内在的价值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就毫无意义。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们是无法预测他的潜能的。他的潜能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教化和熏陶,同样,他的内在价值只有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表现出来,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1950年回国时曾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美国海军次长狠狠的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对我们太重要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就是钱学森的价值。

3、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贡献,更有精神方面的贡献。物质价值是指人们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而精神价值是指人们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丰富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必然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青年大学生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在社会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今天,尤其要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价值的取向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学生应该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造福于人民,实现其人生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与我们人类的发展结合,统一发展。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在人类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也不能静止不前。

3.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有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正是市场经济的错误金钱观和我们人生价值观的矛盾促使我们不断反省、纠错、进步。

4.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形态和形式。错误的金钱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使人们有了思想桎梏,重新思考人生价值。

5.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市场经济下,感性认识使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到理性认识,进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的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实物客观事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课本)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0.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十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剧变,高等教育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且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为: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思想付诸于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来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少数学生不讲文明和社会公德,个别人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社会出现了高收入阶层,加之少数舆论媒体的渲染和误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因此受到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讲虚荣,摆阔气,追求高消费。这

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产生攀比心理,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习。

二.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求真务实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也具有负面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膨胀;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到人际和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想的渗透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方向,以至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一些媒体为了取得新闻效应,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错误的新闻导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危害很大。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当初的入党誓词,把“理想”、“信念”抛到脑后,成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腐败

分子。他们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开辟了多种教育渠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教育手段、教育力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许多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其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学校对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的有效机制;对大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这都不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五)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往往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感受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人生竞争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所以当他们跨过人生中特别重大的关口----“高考”而进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可以松一口气,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此外,现在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优越,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被家长娇宠,从而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些都使他们不少人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问题,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显得相对较脆弱,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呈现上升趋势。

三.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环境、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在这其中,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解决好大学生发展中的现实层面和主观层面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强大社会支持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

(二)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理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用什么样的思想武装头脑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必须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

(三)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大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大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要加强高校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宣传先进典型,倡导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发挥榜样作用。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和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让他们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自己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同时,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所以高校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及社团支持、组织大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参加抢险救灾,开展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爱心等活动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这样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六)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宣传灌输,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十一

新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加了一条,教师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终身发展,因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教师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基础能力

1基础能力的发展:基础能力包括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智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1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一个教师要实现人身价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好学生。而教好学生,就要求我们教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而这些专业能力的的习得,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个人的价值。

12.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十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其中,“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结果显示,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几乎杜绝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可能性。1

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全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作为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三是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入高”被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表明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渴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4]。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二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挑战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影响,呈现出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国家利益至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功利性职业观挑战诚信价值观。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一些用人单位发现,他们所收到的学生简历,有2/3以上的称自己是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有近一半的称自己获有计算机或其他等级证书,有80%以上的称有工作(实习)经验。这说明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有夸大在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行为倾向。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还擅自毁约、随意跳槽或不按就业合同办事据报道,浙江余姚某电器企业招聘省内外20余名大学生,不到一年只剩下1名在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急寻人才。大学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另外,毕业生的诚信问题在助学贷款归还上面也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

再次,竞争性职业观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稳定安定,是古今中外许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追求的理想王国。“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容易使他们满脑子充斥竞争,忘记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或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经历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的锻造,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这给他们的事业与生活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上一篇:信息与控制的阅读与答案下一篇:高中政治哲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