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4-08-13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共14篇)

1.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一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人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研究表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后天培养,靠创新教育。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现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应当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应当具有具体的内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看,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实现切实的转变。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从传授性、继承性转换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应当从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转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社会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为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能广纳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德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设疑启趣、营造创新氛围。

古人云:“教人乐见意趣,必不乐学。”没有兴趣的枯燥教学,不但会抹杀学生的求知欲望,限制学生的个性,而且会妨碍学生的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开发。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的内涵,以创新为出发点,巧设情景,加强直观,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协同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如教“What’s in this picture ?”教师准备几张图片,背面对着学生,让学生猜,这种教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每个单元的对话课程结束后,可结合本单元对话,给出一个挂图,学生看着挂图自由讨论如何把它表现出来,教师给学生留出一个思考时间,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参与意识及协同精神。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实际语言知识的转换和能力的陪养,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eam Work , Pair Work 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为性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标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将来为依据,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烈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

英语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狭窄,孤陋寡闻,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和想象的丰富,这是妨碍创新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应切忌一言堂,要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这样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将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标准)。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能够便利的展现感性材料,把那些学生未曾见到的事物通过画面再现于屏幕,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貌,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例如,对于Unit3 Merry Christmas,我把从网上捕获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贺卡及插图和几首圣诞诗歌搜集整理在一起,加上课上我的解说和介绍,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是学科教学要关注生活,用丰富的生活实践与经验交流增强学生的经验性。生活是最大的人生课堂,课堂是最浓缩的生活片断,通过创新教育和变革原有的学习方式引导英语课堂与生活的对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课堂,运用学科知识、技能来品味生活,读解生活,感悟生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活生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成为生活的主人。

总之,创新就是要追求“新异”,“独特”,“最佳”,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拜,不故步自封,敢于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动手,自己去总结。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从想象,思维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教师要做到“开而弗达,道而弗牵”,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讨论和总结,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3、4、5期)

3、车小茜:《实施创新教育 开创英语课堂教学新局面》

2.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二

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培养和造就离不开教学, 而创新教育又离不开教师。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 教师始终是第一位的, 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创新教育下的中学教师必须:

1. 树立创新教育的意识。

创新教育的实行和推进首先需要施教者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教育权威”的教育观念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任何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 只有摒弃“师道尊严”这一传统的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才有可能把现代的创新教育的理论、方法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去。我认为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应转变的教育理论应是:

(1)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 发展个性,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

(2) 变“知识传授”为“能力方法传授”。当今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移, 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 而在今后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受用无尽的, 故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即“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3) 变传统的口说手写教育为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 以增加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创新教育的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控制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的艺术与机智等。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其创新性施教能力, 就是所谓的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即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能力, 创造性地运用教法能力, 创造性的教育应变能力。

3.政治教师应具有超前意识。即面对千变万化的政治局势, 特别是国际形势, 具有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能力。

以上是创新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对教师的一般性要求, 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那么在创新教育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1.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 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人格, 从而在创意识的有意识或下意识中运用创新思维来处理问题, 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个性。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环境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真诚的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把想说的话或愿说的话说出来, 从而鼓励他们求异, 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 使学生具有开放的人格空间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政治课是一门在爱国思想指导下的判断大是大非的课程;对于一个将要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是政治课的主要任务。而当代高中生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针对国际上、社会上、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实事求是, 有的放矢地培养生活中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而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成为“四有”新人。

3.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就需要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意志, 教师应当教育同学从小事入手,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使他们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 自我激励的习惯, 老师也应给予鼓励、指导、针对不同的个体, 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措施。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大力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要求, 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 大力发展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三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个步骤都应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可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变幻莫测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和趣味。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亲切、阳光、鼓励、欣赏、的目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被赏识的感觉中去学习、去探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主导,让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学会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有趣味,以便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力图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以及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基础,用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提出新思维、新方式、新理念、新方法等,在创新思维的教学中,必须摒弃原来单一教学的狭隘途径,突破原来的定式思维,以发散思维为突破口,唤醒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讲解英语语法中的“过去进行时”,教师出示一幅电脑动画,图为学生正在学习,他的爸爸在旁边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该学生在干什么的场景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这时学生就会猜测,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

四、英语情景表演

在枯燥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亮点,把本来死板的知识形式,变成一种角色表演,学生会在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语言氛围中,充分感受到英语带给人的艺术魅力和乐趣,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体会到英语的快乐,同时也体会到英语并不乏味,它像汉语一样,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去研究。

五、英语合作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组员必须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努力。每个小组一般由七个人组成,根据学习任务设计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教学课程,学生分成活动小组进行学习和评价,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茁壮成长。

4.浅谈教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 篇四

他首先把土豆煮熟,切片,然后取其中一片夹在锌片和铜片之间,接好灯泡,连上导线——灯泡亮了。这个吉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大四师范生把上述制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拍成视频,是为上一节课,讲电能和新能源的发展,并且要用实践演示给自己未来的学生们: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已经研制出一种土豆有机电池。

最近几天,在东北师范大学的“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现场,赵增博的“课堂”绝不是唯一热闹的。为培养“未来的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未来的老师”大显身手。

有的“老师”讲概率,先设一个“赌局”,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隆重登场;还有的“老师”讲起原子结构模型来就像变魔术,用3种化学药品喷洒在酒精灯上,让火焰呈现不同的颜色。

坐在下面听“课”的,是刚从高中走出的东北师大大一新生。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的孙亚洲这次大开眼界,新颖的课程和高中时他感受到的“老师灌输式讲课”完全不同,“什么时候能这样上课,太有趣了”。

不过,他的同学许轶南却觉得,有趣归有趣,毕竟有些浪费时间,“刚从高三走过来,高中的课业压力非常大,都忙着考大学,哪有时间上这样的课呢?”

创新教学在比赛时异彩纷呈,这种教法能否真正走进中国学生的课堂?

“新的教学理念在大赛中呈现得很充分,但离教学实际还有距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是本次大赛数学组的组长,在他看来,青年教师把创新的教学方法带到一线教学中去,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人才选拔方式并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创新,既有灵感,也有偶然因素。这和教育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更无法用分数或者某种普遍标准去衡量。”

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五

经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本学期,我所教学的班级是七年级两个班。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这个学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针对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科目较多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一下的几项措施: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课外古诗文的背诵。

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的读,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抄写3遍。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生字词、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课外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背诵,我要求两个星期背诵一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背诵。这样背得慢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困难了,对于背得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前背诵,多背诵。

二、抓好讲读课文的示范作用。“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是语文教育的前辈对教学的精辟论述。利用讲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自读课文中,让学生利用在讲读课中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堂上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训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再者,由于外出学习,节假日放假等因素的影响,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压缩课时,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时间紧迫,期末也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复习。因此,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成效。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了活动。

一、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开拓视野。

1、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立足教育。一开学,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让老师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平时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位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的公开课、研讨课,积极听课、思考,努力做到跨学科听课,通过上课、评课、听课,努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2、利用光盘,学习特级教师的报告。本学年,我们听取报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对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是主体”有了新的认识。听了报告,我们语文老师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载体,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这个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语文老师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教师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3、学习特级教课堂实录。开学之初,我们就组织学习了特级教师的作文课、阅读课的课堂实录。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评点,消化、吸收。从特级教师的课中,我们学到了语言表达的规范、精练,明白了语文课要出新,更要扎实,要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自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充分进行研讨,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我们的认识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动我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以课评课,这样的活动对我们的提高帮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为了使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更进一步提高,尝试着“跳出语文看语文”,试着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来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1、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费时多,但收效甚微。对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语文老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读、讲,但到最后,许多学生却不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分析、探讨,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讨论学习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并进行实施。通过将零碎的语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们看到了现在语文考核评价的一些弊端,如一张语文试卷,从字、词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的实际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来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值得我们思考。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办法可以说比较全面、公正、客观地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运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勇于尝试,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

2、上好校级优质课。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备课组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每位老师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师们都能认真听课。从上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些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师课堂教学的进步、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校整体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3、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这学期,在学校组织了诗文朗诵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教科工作。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研组的主课题,各老师都确定了相应的子课题。课题的研究贯穿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家能围绕课题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许多老师有强烈的教科意识,能认真写好教后感,积极投稿,积极参加各种论文、案例的评比活动。

五、努力方向。

1.语文老师在学科方面的文章还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更多的文章发表。

2.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年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更不例外,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

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四十五分钟讲到底。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知识结构,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爱创新、乐创新,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品德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担心,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发言,然后都举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

(4)阅读后及时写出体会、心得。

(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4、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进行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

6.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六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甘肃省临洮县南屏镇学区

晏治祖

创新教育已成为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一下创新教育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去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巧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次,在数学教学中,因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有“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

笫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一、重视学生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

7.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七

一、转变教师观念,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学校教育, 教师为本”。要适应课改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 加快教育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打造一支开拓创新, 积极进取, 学识广博, 教法新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人才保障。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决定因素, 只有有创造力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学习, 敏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积极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教育修养。教师只有具备新的教育思想, 掌握新的教育方法, 才能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证。

二、营造民主氛围, 是形成创新意识的良好土壤

只有适宜的土壤, 才能培养幼苗茁壮成长。阅读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氛围, 给学生提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宜的土壤。教师不做知识的权威, 而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言行要尊重学生人格, 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成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积极探索, 锐意创新, 发挥个性特长, 自主获取知识的精神支点。如果没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就没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阅读教学中就不可能闪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 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 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 而应充分引导学生开启思维闸门, 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 以理服人。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见解的亮点, 适时引导学生向更全面、更完善的方面发展。

三、自主参与,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彻底摒弃“只有我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牛鼻子走路”的教学方法。大胆放手, 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习课文, 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 在创造性思考、合作性讨论、自主性学习中, 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内容, 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以至形成自身的学习经验。对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让学生随时提出, 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或生生交流加以解决。这样,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创设情境, 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竭力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要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习课文, 感悟鉴赏作品,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灵活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题, 给学生营造一个畅所欲言, 个性发展, 创造能力形成的广阔空间, 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呈现一种学生不受教师限制, 自由质疑答疑, 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研究问题, 获取知识, 创新学法, 提高素质的活跃氛围。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教师设计“愚公究竟笨不笨”的问题, 并根据不同的答案, 把学生分成“愚派”和“聪明派”, 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根据, 积极争辩。这样把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盎然。

五、激发想象,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 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 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驰骋, 打开思维的闸门, 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 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 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总结课时, 结合课文情节, 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 那么, 他们俩可能有什么结局?”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课堂上人人驰骋想象, 个个浮想联翩, 在活跃的思维气氛中, 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后续故事情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述能力, 再安排学生续写故事情节,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

8.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八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教师为本”。要适应课改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打造一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学识广博,教法新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人才保障。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是决定因素,只有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学习,敏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教育修养。教师只有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才能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证。

二、营造民主氛围,是形成创新意识的良好土壤

只有适宜的土壤,才能培养幼苗茁壮成长。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适宜的土壤。教师不做知识的权威,而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言行要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发挥个性特长,自主获取知识的精神支点。如果没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阅读教学中就不可能闪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而应充分引导学生开启思维闸门,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以理服人。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见解的亮点,适时引导学生向更全面、更完善的方面发展。

三、自主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彻底摒弃“只有我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牛鼻子走路”的教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习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在创造性思考、合作性讨论、自主性学习中,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以至形成自身的学习经验。对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随时提出,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或生生交流加以解决。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创设情境,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竭力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要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习课文,感悟鉴赏作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灵活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题,给学生营造一个畅所欲言,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形成的广阔空间,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呈现一种学生不受教师限制,自由质疑答疑,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研究问题,获取知识,创新学法,提高素质的活跃氛围。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设计“愚公究竟笨不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答案,把学生分成“愚派”和“聪明派”,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根据,积极争辩。这样把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五、激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驰骋,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总结课时,结合课文情节,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俩可能有什么结局?”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人人驰骋想象,个个浮想联翩,在活跃的思维气氛中,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后续故事情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述能力,再安排学生续写故事情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教法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只有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阅读探究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质疑、释疑,发挥创新潜能,自主发展个性,自主汲取知识,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9.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 篇九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人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出一代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呢?

一、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哲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学生在干什么盖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 ,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10.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十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胡少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语文教学也要实行创新教育,只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几点合理化创新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

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创新途径

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进步与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教学环境的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却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语文学科特有的形象与艺术思维,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立足教材,大胆创新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何创新都要符合

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不应被教材所局限。

1.研究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所有教材编排体系,将高中阶段内的6本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事件与任务进行归类,总结其中的规律,指导学生将课文目录制作成表格,让教学编排体系、教学目标,课文题材与作者能一目了然。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编写说明介绍要学习的人物和事件,并设置悬念,这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单元教学

教学单元是教材编订者以一定的目的来安排的,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在教学前可根据单元提示指导学生通读本单元的课文,打破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避免逢修辞必讲、逢语法必讲,要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品味语言。还要注意挖掘能够调动学生创新思想的元素,将突出社会规律,含有生活哲理的,逻辑思维紧密,艺术韵味盎然的课文根据创新思维特征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

3.注意总结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件进行总结和归类,在学生考试前进行巩固复习。可以边看表边回忆,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观察人物形象的异同,对事物描写的取舍把握,让学生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学过的内容。如此,既能解决复习问题,又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机整合后,所掌握的知识便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二、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迸发通常是由简到难的探究、由点到面的思考、不同寻常的奇思妙想等。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

1.借题发挥,启发学生思维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人类几千年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有机整合后重新构思得到的成果。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运用引导法、激励法和竞争法,抓住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产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借题发挥”,还可组织创新型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社会性、艺术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教学,同时,创新思维也应合乎逻辑,注重实际效果,而非毫无章法的口不择言。

2.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多元发展

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要鼓励其分层渐进,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思路清晰,文笔通顺即可,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鼓励其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不能只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此外,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语文活动,如,文学社、演讲团、书友团等,并建立活动保障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体现,突破学习成绩。

三、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效率低下是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面临的问题。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很难提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再加上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随意性较大,而不少教师在教授时也未能掌握要领,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枉论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每堂课都拿出几分钟让学生去演讲,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贮备丰富的作文基础,还课堂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印记,用真实、真情增强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感悟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并不是教师通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的目的。不少教师对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到不放心,不敢让学生去敢作敢为,而这出自好意的“不放心”才恰恰是制约学生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所在。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放开约束,让学生成为人生发展的交流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新的言语。

总之,高中语文的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文与生活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王强。语文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语文,.

[2]朱小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1.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篇十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内涵。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感悟。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看,应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2,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标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3,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的教学。培养人文精神。4,在教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进行信息沟通,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的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吸引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任务1:学生刚学完有关食物的英语名称,教师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调查,用英语询问并记录班中各个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各小组汇总调查情况后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调查结果。然后每人用英文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

任务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英语食品广告和文体用品广告发给学生,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广告和引导学生分析广告中英语用语和句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食品和文体用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物品设计文字并加上图像的广告。

以上两个任务中,任务1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任务2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任务与目标间并非存在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有时一项较复杂的任务可以同时具有几个目标,如上述的任务1的教学目标可能是练习英语食品的名称。也可能是练习用英语作简短问答,或学习用英语填写表格并将表格的内容转写成小型调查报告等等。任务的目标有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可以是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可以是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本领。至于每个单元或每一课中安排的交际任务的目的。则可以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内容具体考虑。

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资料输入。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或学生有前期准备,例如收集足够的信息资源。任务的实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平台。《Go for it》中Unit 14,Where is my backpack?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能谈论物品所在地点。教师先让学生看几分钟图。接着合上课本。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虽然,对于任务型教学这里提的较多一些。但我认为,任务的提出对学生的确是一种促进、一种鞭策,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益处。

12.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十二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奋点

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 首先要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 要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尊重, 爱护学生, 严于律己, 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 从而让学生尊敬自己, 喜欢自己,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积极地与老师配合, 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 层层递进, 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选择一些轻松愉悦有哲理的内容,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 激发学生创新的兴奋点。

二、设疑启智, 培养创新思维

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就得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英语的词汇很丰富, 句型多变, 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这一特点,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如在讲“spend...on...”句型时, 我要求学生把“他花了8元买这支钢笔。”这句话译成英语。有个学生用所学句型译出“He spent 8 yuan on the pen.”然后,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这个句子有多种译法, 最后学生回答:

1. It took him 8 yuan to buy the pen.

2. The pen cost him 8 yuan.

3. He spent 8 yuan buying the pen.

三、改进教法, 促进创新思维

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 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例如, 在语法结构教学中, 初中学生往往会对都能在汉语中表示“有”的结构“there be”和“have/has”颇感疑惑, 教师可让学生收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 将它们分类罗列。学生分类罗列的过程, 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便会有新的收获。又如, 教师在讲解新单词时, 可先让学生自己查, 再让学生说出他们查的词义、搭配, 看是否适合在上下文中的意义, 或通过上下文、词缀法等猜测新单词的含义;在讲解语法较为复杂的长句及文章内容等方面内容时, 教师都可以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这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促进作用。

四、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 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 积极探索求异, 坚持独立见解, 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 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 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 然后问:What was the student doing?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newspaper?这时学生们就会进行猜测, 并积极发言, 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编写新的内容。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摸索、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五、因材施教, 渗透创新思维的思想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应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 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 落实到教和学上, 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 少讲空话, 多做实事, 精讲多练, 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 分析存在问题, 及时补遗, 帮助学生过关。对于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学生, 一定要在班上进行表扬, 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学生当面批改, 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 把英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 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 教师一边做动作, 一边说:“What am I doing?I’m writing/drinking.”等, 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当学生读课文时, 问这位学生:“What are you doing?”帮助他回答:“I am reading a book.”再让学生表演, 让学生问其他同学:“What’s he doing?”并回答, 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 不断地灵活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从而达到在平时逐步渗透创新思维的目的。

13.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十三

数学作为思维体系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面对枯燥的“1、2、3、4、5……”繁杂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同时又勇于创新呢?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1.赋予童趣色彩,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数学

生活中的儿童的求知欲表现为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就会积极思维,千方百计去探究其中奥妙,以获得心理的满足,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我也出示画有小猴、八戒、大圣的幻灯片讲述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30只小猴到花果山去摘桃子,他们共摘了100只桃,正在他们为怎么分的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八戒叔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列式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100÷30=10÷3=3……1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剩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这时,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式算帐。这下可把小猴们给弄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叔叔好好地给我们分桃,大王为什么还要找他算帐呢?……随着上述情景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我把握时机,导入新课。

2.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

体验学习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他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育中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如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去量周围一些物体的长度。孩子们有的量课本长度,有的量橡皮的长度……,他们感到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是不够用了,当量橡皮厚度时,发现连1厘米都不到。

学生就会问:“老师,量橡皮用厘米做单位,还不够,该怎么办呢?”老师:“要有更小的单位就好了,用什么单位好呢?”“毫米”在学生体验中呼之欲出了。

3.体现我校教学科研课题“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我校正在开展的教学科研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体现的呢?

3.1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学生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

3.2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如我在教学用七巧板拼已知图形时,不仅仅局限于书上图案,我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然后分组活动、观察、动手、动脑,看看可拼多少种图形,哪一个组拼的多,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各种拼图方法,拼出各种图案,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拼图交流,在交流学会了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多种思维方法,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从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4.珍惜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重在教师的开发引导,我在讲“地铁”给人民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时,这时刘怡在座位上说“如果有天铁该多好呵!”课堂顿时哄然大笑,然而,我却鼓励说:“你的想法多奇妙啊!”也许这就是未来设计师的梦想啊!虽然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珍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14.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十四

林芳丹

琼海市阳江镇中心小学 邮编:571441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它正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使数以亿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了对全新的、理想的、美好的课堂教学的神往。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集文字、声音、图像、静与动等多种有点于一身,在传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媒体已经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媒体的目的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深度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我国中小学课堂,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教育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创新。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作用 创新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阵地,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保持饱满的情绪。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唱唱、跳跳,说说儿歌,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或许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习英语年数的增长,这种教学方式已渐渐对他们失去兴趣。而多媒体是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定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便是一首歌曲的演唱,如果事先把歌曲做在课件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点击鼠标,自己欣赏,自己演唱,自娱自乐,自己去体验,去接触,享受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旦兴趣被激发,还怕调不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购物、节日、生日、外出就餐和看病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必须准备大量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就不一样了。色彩鲜艳的图画,或一段小动画,配以对话性的文字,再加上合适的音乐,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小学外研版的第五册module2的shopping.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超市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是否喜欢购物。顺理成章的引出玲玲和她的妈妈去购物的情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知识,开阔眼界

根据新课标,老师应该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让学生能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各自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用媒体,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孩子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还可以了解英国国家 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拓展学生视野,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如小学外研版第七册模块六Festival有关讲自己喜爱的节日的,通过多媒体介绍中国特色的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与爱国的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介绍不同习俗,学生大开眼界,感觉很新鲜,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这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场景,学生很有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至关重要。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景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三,活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师与生的交互、生与生的交互、人与机的交互,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协作学习、处理信息的情况,让小学英语课堂有画有声,对于感知、理解新授知识,进行二次输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所营造的语言实践环境为学生处理知识信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无法和多媒体教学相比,在互联网上有大量孩子们喜欢的生动、有趣的英语卡通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片段,配上简短的英语对话,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声音、图文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能力,让他们充分感知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以求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介词in, on, under这些单词时,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的讲解出来,学生会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有热情,才会主动要求学习。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小组对话中培养协作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克服实物教具不足的局限性,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精用多媒体,激励评价,优化课堂

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把生动的直观现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收到好的效果。如:与课文有关的镜头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结合相应的情节,屏幕上出现一些相应的key words,要求同学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这些key words描述图片中所涉及到的情景,而这些key words正是教学目的中要求掌握的语言要点,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而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听,说及交际的目的。可以进行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操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如:我在练习中,将所选择的答案隐藏在答案区,提问学生,如果正确,答案将显示在答案区不动,且屏幕上出现“Very good!”或掌声,如果所选的答案是错误的,显示答案,同时屏幕上出现“try again”或“don’t lose heart”。这样就产生了激励效果,使他们在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实践,利用多媒体进行对话、课文、复习教学,使我收益非浅。它把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功能有机、科学地整合在一起,可以创设情景,转化为视听说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英语课程的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有语言评价、实物激励、竞赛评分等形式,还能借助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以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表扬、鼓励他们,使学生有新鲜感。同时这种评价形式也能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不甘落后,大胆参与,争取得到更多的“形象”。设计动感十足的“兔子蹦”、“摘果子”、“赛跑”等分组记分竞赛,学生攻克这些设计好的一个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时,伴随不同的难度将获得电脑给予的不同评价,激发学生不断挑战新任务的动力。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其他人对他的赞赏和认可,感受到更多的爱,不断增强自信心,学生学习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时代在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要使教学跟上世纪的步伐,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进行自学英语的实践,突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参与者。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有义务不断探索,制作出各种新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坚信,现代信息技术在今后教学中的前景会更加灿烂!【参考文献】

1、李瑛 运用现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海南新教育》2010年229期

2、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报》,2003年12月5日第四版

4、《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

5、《英语课程标准》

6、《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组别:教学组 作者:林芳丹

上一篇:饭店周年庆典祝福语下一篇:外国文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