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共12篇)
1.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一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关于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6个行业已被点名,其中最突出的是钢铁煤炭,今天我们浅析一下水泥行业现状。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水泥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96万吨,同比下降4.9%。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水泥销量呈现25年来首次下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2015年,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如何化解过剩?近日,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同时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并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今年年初,媒体传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重组的新闻。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两材”的战略重组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对于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来说,水泥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在水泥区域市场,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数据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联合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励大企业按区域形成市场核心利润区,鼓励大企业之间产能互换,鼓励大企业托管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联合销售体进行联合销售。
2016年将是国企改革攻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规则。因此,2016年也将是国企重组与清退产能年,不仅是建材板块两大央企重组消息再起,整个国资重组进程也在提速。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只有严格按市场及价值规律,运用好兼并重组手段,将集中度提高到适宜水平,水泥行业发展方能取得更好更健康的长远效果。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2 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是水泥业去产能的利器。
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基本上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组,关掉很多工厂,几十家水泥厂变成几大家,高度集中,同时果断退出,果断产能出清。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全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水泥领域,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组建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从2008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53%。2007年在山东枣庄集中爆破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带动了全国淘汰落后小水泥。投资150多亿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水泥厂建设余热发电体系,配套了脱硫脱硝、袋式收尘等体系,建设无烟、无尘工厂,在发展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2.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二
现状与问题
绿色物流观念落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仅有7%左右的企业对绿色物流有一些了解, 其他企业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绿色物流这一概念。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对绿色物流理解不够, 难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 企业也只关注自身产品表面的绿色宣传, 忽视产品内在绿色品质及整个过程的绿色流通环节。
绿色物流内涵建设落后。绿色物流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有效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经过对54份有效问卷分析, 发现在绿色物流内涵建设中能做到运输绿色化的企业比例为38.89%;包装绿色化为22.22%;仓储和保管绿色化为18.5 2%;流通加工绿色化为9.26%;营销策略绿色化为3.7%;物流管理信息绿色化为11.11%;采购绿色化为5.56%。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柳州市绿色物流内涵建设落后的现状, 尤其是流通加工、采购和营销环节更为落后。
绿色物流实施设备落后。物流企业的实施设备与信息技术情况是体现企业服务的硬件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 也是体现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目前, 柳州市生产制造企业大部分均采用自营物流方式, 综合统计自营物流、外包物流设施设备, 从车辆结构看, 普通货车所占比例较高, 达83.15%, 专用车比例较小;普通仓库占被调查仓库总量的60.56%, 专用仓库或高水平库房比例和仅占6.45%;所有被调查的企业都拥有计算机, 有半数企业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但客户能访问企业的网络数据比例只有13.57%。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G P S、E D I和E O S的比例分别为21.45%、9.58%、和14.32%。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柳州市物流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 物流设施设备及物流技术还相对落后, 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搬运等一些流通环节标准化建设落后, 与绿色物流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调查发现, 柳州市专业物流人才相对缺乏, 仅有25.59%的企业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46.48%的企业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67.51%的企业需要中级管理人才, 37.25%的企业需要一线物流技术工人。当前柳州现有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建议
转变观念, 树立绿色物流思想。各级领导和政府、经营者、消费者都要从长远考虑, 正确理解物流, 尤其注意“绿色”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求政府制定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重视对物流企业发展的监督和引导工作, 尽最大限度地避免物流发展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者要培养绿色营销的理念, 在其经营过程中, 树立绿色标志、绿色服务;同时也要求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实现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物流过程的“绿色化”。
企业积极推进绿色物流管理措施。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绿色经营管理策略, 从而推动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绿色物流管理:第一, 选择绿色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提高配送效率。例如, 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 优化配送路线, 提高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改变运输方式, 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者海上运输;使用绿色工具, 降低废气排放量等等。第二, 加强绿色仓储与保管。在整个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要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 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 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尤其注意对有毒化学品, 放射性商品, 易燃、易爆商品的泄露和污染防治。第三, 注重绿色装卸搬运。在货物集散场地, 尽量减少泄露和损坏, 杜绝粉尘、烟雾污染, 在货物集散地要采用防尘装置, 制定最高容许的标准;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 清洗货车的废水必须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并加强现场的管理和监管。第四, 提倡绿色包装。包装不仅是商品卫士, 而且也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 还应符合4R要求, 即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第五, 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 通过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余料, 减少废弃物污染等等。第六, 收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 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 并及时运用于物流中, 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 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更广, 要求层次也更高。因此, 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虽然涉及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 但也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及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参与,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绿色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不断培养造就大批熟悉绿色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并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和绿色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实施有效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简单地说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 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从微观上看, 逆向物流具有提高客户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环境状况、塑造企业形象等显性和隐形作用;从宏观上看, 逆向物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和绿色化改造, 加强新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 注重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科学衔接,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同时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 做好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 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与国际标准接轨。
3.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三
关键词:水泥行业 清洁生产 现状 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27-01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而水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直接关乎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加快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进程,就要对水泥行业进行合理化的生产,而清洁生产作为现代化新型的生产工艺,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泥行业的生产发展中。因此本文对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现状和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清洁生产的概念以及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清洁生产的概念。一般而言,清洁生产主要是对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的直接突破,清洁生产不仅仅是对先进生产技术加以运用,同时更是借助于新型且具有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并对管理方式加以改进,进而促进清洁生产过程。清洁生产主要在生产过程不仅仅将工业上的生产的能源消耗减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将环境污染着重减少,并将原料使用效率最大程度上提高。就其实质性而言,清洁生产不仅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人类生存环境也有着实质性的改善效果,总之,清洁生产最主要的目的则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2)清洁生产的必要性。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思想,主要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角度,将生产效率着重提高,并将人类以及环境的风险着重减少。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过程难免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及能源消耗严重等问题,而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潮流,不仅仅对于工业健康安全生产有着实质性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之清洁生产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不仅仅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又是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实际需要。
2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经济逐渐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同时水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仅仅有着极为严重的污染,同时其传统粗放式的生产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伴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于水泥的安全环保生产提高了极大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环境污染急性综合性的治理。
水泥行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三个步骤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磨粉,一般而言,水泥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常温中的有尘气体,同时其污染源同样也来自高温的烟尘。而现代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除尘设备进行的使用,并对二级除尘方法加以采用,实际的除尘过程中,首先借助于旋风收尘器将颗粒较大的灰尘进行收集,之后借助于静电除尘器再次进行收尘管理,并对相对微小的灰尘加以收集。
但是水泥行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生料制备过程中,为了对产生的污染加以合理的抑制,往往需要对干法窑方法进行治理,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就要对风管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总之,我国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其袋式除尘以及静电除尘技术日益成熟,但是我国水泥行业对于环境污染自动测量和污染监控系统的技术上相对落后,难以实现环境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同时其能源的消耗也是相当的大。
3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技术发展
(1)石灰石破碎和水泥粉末节电技术。一般而言,水泥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应该基于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清洁生产。而粉磨电耗有着相对较高的耗电率,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更应该对高效立式磨、挤压磨以及高细磨等有着较低耗能的小磨机加以采用,并对粉磨工艺进行改进,采用高效助磨剂,将预破碎增加。
(2)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水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余热,同时这些余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再次回收,而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对余热进行回收实现发电的过程。另一方面则对于水泥实际的生产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将煤炭资源有效节约,进而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对可燃废料的再回收利用。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废料,同时其中的废料又有着可燃性,通过对可燃废料进行熟料的煅烧,不仅仅将能耗降低,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将水泥生产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有效减少,并将煅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4)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对工业废渣生产水泥的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其原料主要是通过一些工业废渣进行提取,并将资源消耗有效减少,进而将环境所带来的种种污染进行减轻,一般而言,石灰石的污染相对来说比较的大,在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将采矿产生的废石碎屑进行掺加,将熟料的用量降低,并将煤炭原料消耗着重减少,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5)水泥行业清洁生产中节水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水资源有着较为严重的短缺,而在水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一方面就要淘汰传统高消耗和较大用水量的冷却池,并将高效的旁滤器装置进行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则要在水泥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将高效冷却节水技术积极引入,并合理的优化循环冷却水系统,不仅仅将成本降低,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
4 结语
水泥行业清洁生产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首要选择,对于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党广彬.山东省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现状调查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2.
[2]邹国平,林鹏,何国锋.谈清洁生产与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J].广东建材,2011(4):163-165.
4.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四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5.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五
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
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结合安徽省生产绿色食品的实际,从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发展重点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安徽省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
建议和对策.2.期刊论文仲山民.胡芳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经济林研究2001(2)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食品文化的价值方向.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检测机构,有力地推动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为人世做了重要的技术物质准备.3燕香梅,沈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9,1833.4期刊论文布建中.张秀卿.Bu Jianzhong.Zhang Xiuqin 浅析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
刊2005(6)
分析山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前景.界定了绿色食品的概念,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针对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5.期刊论文姜媛媛.刘兆庆.李达.刘爽.万立波.Jiang Yuanyuan.Liu Zhaoqing.Li Da.Liu Shuang.Wan Libo 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深入探讨.6.期刊论文张勇.俞菊英.潘晶华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
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分析了绿色食品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发
展绿色食品的相关对策.7.会议论文欧阳喜辉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2001
文章对北京市绿色食品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具有资源、区位、政策和资金四个优势,并提出了北京市绿色
食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北京市城效型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五”发展目标,发
展重点,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对全国其它城郊型绿色食品的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8.期刊论文赵力 营口市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3)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营口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绿
色食品对策与建议.9.期刊论文董秀金.田光明.王小骊.叶雪珠.胡桂仙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现阶段,绿色食品已是我国绿色产品链中的一个新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健
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10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6.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六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还在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六五”(后两年)以来近3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模具工业体系;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部分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国模具的生产能力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拉动,也得到了快速增加,销售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240亿元;进入21世纪,我国模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推动了我国模具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模具出口额从1999年的1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3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超过20%。2012年1-12月全国模具累计总产量21,140,392.82套,同比增长46.58%。
目前,我国模具产业正在从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内地和北方扩展,在产业布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具生产较集中的地区,有北京、天津、黄骅模具城、长沙、成渝、武汉、皖中等地区,模具集聚发展成为新特点,模具园区(城、集聚地等)不断涌现。在东部地区,已形成昆山、无锡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泊头、芜湖汽车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宁波、黄岩、深圳、东莞大型、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
模具制造业前景趋势分析:
模具的下游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生产性需求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相关度较小。而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投资未来面临降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模具市场将具有更旺盛的下游需求。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模具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产品,接着细致分析了国际国内模具产业的发展及中国模具制造业的财务状况。然后对塑料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汽车模具、轮胎模具、IT模具及我国主要地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随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做了原材料市场分析、相关行业分析、前景及趋势分析。最后报告对模具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了详实的分析。
7.水泥清洁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篇七
1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具体情况
水泥生产作为一项有着较大环境污染的行业, 在过去的生产管理中由于受粗放管理方式的影响, 其常常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已经从法律完善和政府管理等多个角度来加强治理, 并通过陆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积极进行对水泥行业发展的治理, 坚决处罚和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泥厂。因此, 从总体上来看, 当前我国水泥行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已经处于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状态。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 水泥的生产大致可以分为制备生料、煅烧熟料和水泥磨粉等多个步骤, 其中水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则主要是高温状态下的烟尘和常温状态下的有尘气体, 一般来说, 其飘散的范围能够达到几千米的距离。而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常常会采用袋式收尘器等除尘设备来进行除尘, 并运用二级除尘的方式来进行除尘。即一般先通过旋风收尘器来吸取一些较大颗粒的灰尘, 然后再运用静电除尘器来吸收较小的粉尘, 从而达到二次收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除尘方式一般会使除尘率达到98%到99%之间。当前我国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在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等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 而关于废气的处理也已经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水泥行业清洁生产在原材料的回收利用、污染监控技术和污染自动测量以及防污设备改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2 我国水泥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2.1 关于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在进行水泥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的余热, 当这些余热的储存到一定的数量时, 生产单位就可以运用低温发电技术来对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如对于一座熟料砖窑来说, 如果其每日的生产量为1000t/d, 而容纳其余热的整个发电装机容量能够达到14~18MW, 这样通过回收发电之后, 其一年的发电量能够9800×104k W。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还可以节约煤炭资源,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关于节水技术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水泥行业的生产作业期间, 其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因此, 这就要求在进行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时要注意发展节水技术, 积极运用新型的干法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生产中的湿法工艺, 并不断加大对各类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具体来说, 在实际的节水技术开展过程中, 要加强对高效冷却节水技术的引入, 并积极优化循环冷却水系统, 以降低用水成本。同时还要淘汰同水量大、冷却效率低的喷水池和冷却池, 加大对高效旁滤器等相关装置的推广, 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
2.3 积极对可燃废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对于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可燃废料要注意运用回收来替代熟料的煅烧, 并运用相关的技术来将废料变成能够再次利用的资源, 以减少其在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降低能源消耗, 从而起到改善环境的良好目的。
2.4 关于水泥粉磨节电和石灰石破碎的相关技术发展
由于粉磨电耗占整体水泥生产中70%的综合电耗, 在实际的水泥生产过程中, 可以采用高效的挤压磨、辊压磨、高细磨和立式磨等方式来代替传统低效率的小磨机。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高效助磨剂的使用, 通过粉磨工艺的改进和选粉机、变频调速器等设备的使用来降低电耗, 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 水泥粉磨站的整体电耗量为≤34k W·h/t, 因此, 在新时期进行水泥生产时, 还要注意建立新型的水泥粉磨站, 以充分满足新时期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要求。
2.5 注意通过工业废渣的利用来进行水泥生产
一般来说, 工业废渣中包含有大量的能够用来进行水泥生产的原材料, 因此, 在进行水泥生产时应注意从工业废渣中来进行水泥原材料的提取,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降低资源浪费,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体来说, 在进行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过程中, 可以通过掺加废石碎屑来替代一些生产所需要的石灰石, 同时还可以将工业生产中的复产石膏、煤粉灰和矿渣等工业废料来进行混合, 并将其作为进行生产水泥的原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煤炭和熟料等的原料消耗, 降低熟料等材料的使用量, 同时还可以得到国家在资源重复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财政补贴, 并从根本上促使我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水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在水泥行业的清洁生产中运用的袋式吸尘和静电除尘等相关技术发展已渐趋成熟,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我国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未来的水泥行业清洁技术发展中, 要加强对能源和各类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并注意通过散装水泥的发展、工业废料的回收和余热发电的利用等方法来进行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更新, 从而促使我国水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泥是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其在当前的工程建筑业中有着巨大的需求量。由于传统的生产工艺有着较大的落后性, 这就使得传统的水泥生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同时还产生了严重的粉尘污染和其它环境污染。针对传统水泥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 要注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方法, 加强对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 以克服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促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水泥行业,清洁生产,现状,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倪任付.我国水泥行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2013 (3) .
[2]庞翠娟.水泥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学建模[D].华南理工大学.2012 (6) .
[3]杨贵芳.云南省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模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1) .
8.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现状探讨 篇八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发展概况及现状;策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正式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入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组织有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首脑会议,制定了《21世纪议程》,议程内容将环境与发展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焦点问题,明确指出全世界各国都要认真对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筑是人们生活居住及生产的场所,同社会发展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当代建筑领域,应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所的同时,又保证建筑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文、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
1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值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区域建筑规模和发展速度惊人,但在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应该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力开发建设城镇建筑的同时,是否做到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我国而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我国新增建筑面积高达2O亿平方米,其中建筑能耗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占据四十个百分点,在世界范围来讲我国的建筑能耗是世界平均能耗水平的三倍。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能耗问题比较严峻。建筑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过度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完美,许多的建筑都脱离了人文与环境的天然联系,建筑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建筑呈病态发展,即只顾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居所的需求,而没有兼顾建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得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使我国的建筑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我国应坚持走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建筑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建筑整体设计,集成建筑绿色配置,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的人文发展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建设资源节约社会及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丰富和完善现代建筑学科的重点内容,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现状
发展绿色建筑是上世纪国外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建筑思路,当时绿色建筑主要从建筑的节能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思潮的涌现,绿色建筑思路发生了质的变化,将单一的节能建筑思路拓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建筑功能效果和提高建筑居住舒适度等方面。纵观全世界,目前,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较为深入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现今已取得可喜成就,如生态房、健康住宅、绿色办公室、节能环保生态屋等在这些国家随处可见。尤其是美国的 “纽约时代广场4号”可谓是绿色建筑的标志性建筑物,不管是在建筑采光、能源效益还是室内空气质量及废物排放管理都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建筑的各项指标都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商将绿色建筑的概念在社会上炒得火热,建筑开发商为了增加地产的卖点,千方百计地想出一些地产营销策略,打着绿色、环保、康居的旗号大肆在社会上宣传,其目的无非是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征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开发商真正意义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绿色建筑的实质性效果不佳,虽然在国家的政策的号召下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在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同国外发达国家不管是在实践程度上还是发展理念上还存在诸多差距。我国亟需在全国范围内将发展绿色建筑的概念渗透到大众群体中,使社会民众认识到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3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策略
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总体水平上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绿色建筑发展观念还是发展实践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积极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和成果,发展适合我国的绿色建筑。首先,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绿色建筑。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人口大国,但是在国土资源并不是很富足,地区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习俗差异都较大。所以我国要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从生态的层面上采用相关的技术策略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建筑。其次,绿色建筑理念要渗透到社会民众中。大力在社会民众中宣传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理念,提高民众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意义,让民众从心理上认同绿色建筑、追捧绿色建筑。只有社会民众从理念上得到改变,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才会更加坦荡。 最后,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发展主线,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要将现代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融入到建筑过程中,提高绿色建筑科技含量,用技术引领我国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凌.关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的思考… ,建筑科技,2012(06).
2.林振荣,陈涛等.浅析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节能,2009(09).
3.李遵白,吴贵生等.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05).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筑节能,2011(03).
9.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九
粉磨工序能耗主要体现在生料制备、煤粉制备和水泥粉磨的环节,其电量消耗占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72%(生料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24%,水泥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38%)。规模以上企业5100家,粉磨企业1500多家。国家重点支持粉磨系统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粉磨系统节能潜力很大。
1.1不同粉磨技术及设备能耗比较
①球磨机系统:影响球磨机粉磨效率的因素较多,包括研磨体级配、磨机通风、熟料温度和粉磨工艺等。应优先采用配高效选粉机的圈流球磨工艺,圈流磨利于产品细度和温度的调节和控制,粉磨效率比开流磨高10%~20%,成品越细优势越明显。
②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辊压机与球磨机组成的各种预粉磨系统(包括循环预粉磨、联合粉磨、半终粉磨等)已经成为水泥粉磨的主要方案,这是由于辊压机的粉磨效率约为球磨机的2倍左右,可以大幅度节电。辊压机系统节电水平取决于辊压机消耗功率的大小,辊压机每消耗1kWh/t,主机电耗(辊压机+球磨机)可降低0.8kWh/t~1kWh/t。辊压机的功率消耗与投影压力成线性关系,循环预粉磨辊压机投影压力为5500kN/m2~6500kN/m2,联合粉磨投影压力略低,控制在5000kN/m2~6000kN/m2。
1.2粉磨系统的选择
从以上粉磨系统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和不足,企业选择粉磨系统时,特别是对现有磨机进行改造时,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原料、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条件,按可选择方案的性价比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
2水泥粉磨技术的改造措施
2.1闭路粉磨工艺
①采用预粉碎工艺。为寻求磨机的增产节能途径,国内粉碎工作者经多年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推出了“缩小入磨物料粒度,多碎少磨,提高磨机产量,降低电耗”的预粉碎工艺,即将入磨物料粒度缩小到3mm,将球磨机的第一仓工作移到磨外由破碎机来完成,而破碎机的效率达25%~40%。②预粉磨工艺。水泥粉磨采用预粉磨工艺,在新型干法日产吨以上的生产线中得到普遍采用,已成为新建工厂或老厂技术改造的流行趋势,预粉磨设备主要是辊压机和立磨(辊式磨)。从能量利用率的情况来看,辊压机略高于立磨,但是从运转的稳定性和对喂料粒度的适应性来看,立磨要优于辊压机。从国内使用情况看,无论利用辊压机或CKP立磨作为预粉磨设备,均可获得增产节能的效果,增产幅度达33%~100%。相比之下,辊压机的使用维护难度稍大一些,辊面磨损周期约为6000小时,之后必须拆下重新堆焊加工修复。而CKP立磨运转率高,辊面使用周期达到20000小时以上,维护工作量较少,但从投资上比较,CKP立磨要高于辊压机。
2.2开路粉磨系统
开路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是采用高细高产磨技术,它与普通开流管磨有以下不同和区别:
①仓室个数不同。高细高产磨比普通管磨机多增设一至二个仓室,仓室个数依据磨机尺寸的大小及长径比(L/D)确定。
②仓室比例不同。重新调整仓室的比例,相对普通磨机,缩短了球仓的长度,增加了段仓的长度。
③仓室之间均设置双层仓板。高细高产管磨机各仓室之间均用双层隔仓板分隔。在球仓与段仓之间设置带有粗细物料分开装置的双层隔仓板。它的作用机理与选粉机类似。达到某一设定粒度的细料顺利地进入下一仓,未达到这一粒级的粗料,利索地返回到前仓继续粉磨,直到合格为止。高细高产管磨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变后,物料在磨仓内从粉碎到研磨有序地进行,最后变成成品排出磨外。采用高细磨技术对普通开流磨进行改造,可使磨机产量提高20%左右,电降低20%左右,细度降低1.5%左右,比表面积提高了35m2/kg。
3结语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水泥厂每生产1吨水泥需要粉磨30种以上各种物料,而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0%,粉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5%左右,粉磨系统维修量占全厂设备维修量的60‰因此,粉磨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影响极大。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水泥消费大国,因此大力降低水泥粉磨过程中的过高能耗,对我国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邹伟斌.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J].四川水泥,,(2).
10.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 篇十
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改造措施。
关键词:水泥粉磨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改造措施
1粉磨工艺技术及选择
粉磨工序能耗主要体现在生料制备、煤粉制备和水泥粉磨的环节,其电量消耗占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72%(生料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24%,水泥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38%)。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5100家,粉磨企业1500多家。国家重点支持粉磨系统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粉磨系统节能潜力很大。
1.1不同粉磨技术及设备能耗比较
①球磨机系统:影响球磨机粉磨效率的因素较多,包括研磨体级配、磨机通风、熟料温度和粉磨工艺等。应优先采用配高效选粉机的圈流球磨工艺,圈流磨利于产品细度和温 1
度的调节和控制,粉磨效率比开流磨高10%~20%,成品越细优势越明显。
②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辊压机与球磨机组成的各种预粉磨系统(包括循环预粉磨、联合粉磨、半终粉磨等)已经成为水泥粉磨的主要方案,这是由于辊压机的粉磨效率约为球磨机的2倍左右,可以大幅度节电。辊压机系统节电水平取决于辊压机消耗功率的大小,辊压机每消耗1kWh/t,主机电耗(辊压机+球磨机)可降低0.8kWh/t~1kWh/t。辊压机的功率消耗与投影压力成线性关系,循环预粉磨辊压机投影压力为5500kN/m2~6500kN/m2,联合粉磨投影压力略低,控制在5000kN/m2~6000kN/m2。
1.2粉磨系统的选择
从以上粉磨系统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和不足,企业选择粉磨系统时,特别是对现有磨机进行改造时,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原料、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条件,按可选择方案的性价比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
2水泥粉磨技术的改造措施
2.1闭路粉磨工艺
①采用预粉碎工艺。为寻求磨机的增产节能途径,国内粉碎工作者经多年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推出了“缩小入磨物料粒度,多碎少磨,提高磨机产量,降低电耗”的预粉碎工艺,即将入磨物料粒度缩小到3mm,将球磨机的第一仓工作移到磨外由破碎机来完成,而破碎机的效率达25%~40%。②预粉磨工艺。水泥粉磨采用预粉磨工艺,在新型干法日产2000吨以上的生产线中得到普遍采用,已成为新建工厂或老厂技术改造的流行趋势,预粉磨设备主要是辊压机和立磨(辊式磨)。从能量利用率的情况来看,辊压机略高于立磨,但是从运转的稳定性和对喂料粒度的适应性来看,立磨要优于辊压机。从国内使用情况看,无论利用辊压机或CKP立磨作为预粉磨设备,均可获得增产节能的效果,增产幅度达33%~100%。相比之下,辊压机的使用维护难度稍大一些,辊面磨损周期约为6000小时,之后必须拆下重新堆焊加工修复。而CKP立磨运转率高,辊面使用周期达到20000小时以上,维护工作量较少,但从投资上比较,CKP立磨要高于辊压机。
2.2开路粉磨系统
开路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是采用高细高产磨技术,它与普通开流管磨有以下不同和区别:①仓室个数不同。高细高产磨比普通管磨机多增设一至二个仓室,仓室个数依据磨机尺寸的大小及长径比(L/D)确定。②仓室比例不同。重新调整仓室的比例,相对普通磨机,缩短了球仓的长度,增加了段仓的长度。③仓室之间均设置双层仓板。高细高产管磨机各仓室之间均用双层隔仓板分隔。在球仓与段仓之间设置带有粗细物料分开装置的双层隔仓板。它的作用机理与选粉机类似。达到某一设定粒度的细料顺利地进入下一仓,未达到这一粒级的粗料,利索地返回到前仓继续粉磨,直到合格为止。高细高产管磨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变后,物料在磨仓内从粉碎到研磨有序地进行,最后变成成品排出磨外。采用高细磨技术对普通开流磨进行改造,可使磨机产量提高20%左右,电降低20%左右,细度降低1.5%左右,比表面积提高了35m2/kg。
3结语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水泥厂每生产1吨水泥需要粉磨30种以上各种物料,而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0%,粉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5%左右,粉磨系统维修量占全厂设备维修量的60‰因此,粉磨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
影响极大。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水泥消费大国,因此大力降低水泥粉磨过程中的过高能耗,对我国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1.绿色印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十一
传统印刷业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目前印刷工业大多数都使用传统油墨,其中含有铅等有害物质,而且溶剂中也含有苯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都有严重伤害。因此,改变传统的工艺和原料是印刷行业的必然选择,而绿色印刷是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印刷的含义及起源
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印刷形式。绿色印刷强调在顾及当代人生存发展的同时兼顾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它提出印刷企业应将近期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相接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环保事业与市场经济双赢,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印刷强调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为“人”服务,重点关注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绿色印刷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日本、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进入到实际的应用阶段,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标准、设备工艺、原辅材料及软件的应用等都有了极大提高并日渐成熟。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印刷不仅是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替代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绿色印刷已成为21世纪普遍应用的并日趋普及的一种印刷方式。
绿色印刷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在不少企业里各种传统的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工艺仍在我国占据很大的份额。从制版工序的胶片和废定影液、电镀液,到印刷过程中的溶剂型油墨、异丙醇润版液、洗车水,再到印后整饰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即涂膜、油性上光工艺等,对环境都存在着污染问题。如印前制版使用的乙酸、甲醇、硝基苯、草酸、氯化锌、糠醛等,都含有有毒化学成分,印刷使用的普通油墨、洗车水等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
1988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规定,印刷行业有8个有毒有害工种可以提前退休,虽然是对职工健康和权益的一种保护和补偿,但必定是已经对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由于众多印刷企业仍沿用着传统印刷工艺,在某些生产环节仍存在一些诸如有机溶剂挥发、废水排放等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目前还缺乏完备的环保评价手段及技术标准、专业的检测机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效节能的替代技术等,所以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健康安全的印刷产品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印刷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对产品的环保性、安全性关注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企业和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建设“绿色、创意、和谐”印刷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对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印刷企业的环保技术或产品缺乏有针对性的开发研究;针对印刷产业的环保评价认证体系和技术标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绿色印刷的前景及可行性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新举措。印刷复制业被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就是把印刷业作为低碳、绿色环保改造的重点,并把绿色印刷作为结构调整的手段,这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2010年9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环境保护部在京举行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正式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3月2日,我国首部绿色印刷标准——HJ2503-201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颁布实施,它是绿色印刷评价体系的权威依据。可以看出,国家对开拓绿色印刷之路已经展示出充分的信心,并已逐步开始实施必要的手段。目前计划在两个方面强制执行绿色印刷标准:一是出版产品,包括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印刷品以及少儿读物等品种,如2010年部分地区的秋季中小学教材已使用环保材料生产,印刷量约630万册,使用范围辐射20个省(区、市);二是包装产品,包括饮料包装、膨化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印刷品,之后再逐步扩大品种类别,最后实现绿色印刷的全覆盖。
在此大环境下,印刷企业若想在市场中立足,势必要转换思想,更新生产设备和技术,投入相当大的成本。但是如果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节约,相信是可以使投入产出获得平衡,并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首先是印前的资源节约。印前在印刷整个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印前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印刷是否能正确完成。因此,在印前部分如果能做到节约、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这无疑能对绿色印刷的实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已有企业对此进行实践,并获得可喜成果。
其次是印刷过程中的节能。印刷是批量的复制,消耗能量也是成倍地累加,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如果能实施并推广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不仅符合绿色印刷的宗旨,而且对印刷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是印后的回收利用。对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并且也很好地诠释了绿色印刷低碳环保、环境友好、健康有益的本质要求。创新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绿色印刷在为环保和人身健康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为印刷企业获得新生命带来新的助力。
绿色印刷对行业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印刷工作实施,新闻出版总署和环保部共同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印刷业积极推进绿色印刷战略,从而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印刷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绿色印刷是传统印刷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是因为:第一,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不仅仅是生产过程排放,而且是生产产品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以使产品被社会接受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实施绿色印刷推动了印刷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升,这也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第三,绿色印刷产品就相当于宣传品,人们所使用的印刷品和包装物都是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印刷,会使绿色环保深入人心,人人都做环境卫士。正因如此,印刷企业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的视野来认识其重要性,认清形势发展的方向,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适应能力。
绿色印刷是传统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机遇。绿色印刷的实施,促进印刷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了印刷行业的洗牌步伐。和全国其他行业一样,取缔落后产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和设备,促进那些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和技术,有能力的企业快速发展起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成长为行业的巨人。
绿色印刷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全球温室效应,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对于我国的印刷行业来说,实施绿色工艺,使用绿色原料已经是所有印刷企业的共识,但同时对于工业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的清洁、降解处理等技术,我国投入还远远不够,印刷废料的回收以及整个流程中的过程控制和节能减排,将是绿色印刷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环保潮流发展,绿色印刷将会是整个印刷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凡是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今后必将有极大的发展前途。印刷企业要实现绿色印刷,除了企业的原材料环保外,还要保证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都是绿色的。也许,印刷企业在这条绿色之路上还面临着种种困难;也许,想要这绿色更加持久,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行业上下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定会让绿色“点亮”印刷的未来。
作者单位:陕西省卫生宣传教育中心(陕西豪迪印刷厂)、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
12.浅析绿色营销现状及发展 篇十二
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发展
一、绿色营销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活动的主要特征是:
1. 提倡绿色消费意识。
就绿色产品购买意愿而言, 绿色消费者除了关注购买和消费过程, 还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处置问题 (如可回收等)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 日渐出现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渴望, 人们开始关心消费的环境代价, 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据市场调研报告表明, 92%的日本主妇对绿色食品感兴趣, 大约50%的法国人、80%的德国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 都愿意挑选环保商品。在美国, 30%的消费者声称他们关心大公司的环境记录, 84%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公司环保方面的声誉。绿色消费观念代表了当今世界公众消费观念的新潮流。
2.“绿色”标记贯穿于绿色营销的整个过程。
绿色营销与其他营销方式根本区别就在于, 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活动中, 都和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情趣的“绿色”观念紧紧相联, 并将其贯穿于营销活动的始终。
3. 绿色营销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一, 企业在获得持续利润的同时, 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
4. 采用绿色标志。
采用绿色标志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我国现行的绿色标志, 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 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 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二、实施绿色营销的战略意义
1.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2.绿色企业形象是高素质企业的象征。3.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通过强化绿色观念, 重视绿色设计, 推行清洁生产, 强化绿色包装, 积极争取ISO14000认证等措施来实施绿色营销, 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三、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
目前国内企业的绿色营销在博弈中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的尴尬境地。中国绿色产品市场还处于市场引入期, 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绿色消费水平还很低, 绿色产品引入市场需支付巨额费用, 并导致利润为负值 (绿色产品成本含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 , 从而使广大企业陷入“囚徒博弈”的营销两难困境。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尚处于起步的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因为:第一, 企业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实现规模快速扩张是企业行为的主要目标, 宏观的、长远利益的生态环境因素远未成为影响企业运作的“内生变量”。第二, 我国的环境产权机制不健全, 政府的环境立法和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特别是基层政府出于地方主义的利益保护, 对环保法规执行不严, 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的管理上亦缺乏力度。第三, 社会范围内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 我国除若干大城市之外, 绝大部分地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尚未形成, 除了少数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之外, 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迅速改变, 我国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生态安全计划都将成为泡影, 企业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竞争中, 也不可避免地陷于被动甚至遭致灭顶之灾, 我们相信这绝非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
四、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建议
1. 实施绿色营销的原则
实施绿色营销需要贯彻“5R”管理原则, 即研究:“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减少和消除对有害物质的排除;循环:对废旧物资进行处理和再运用;再开发: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积极参与社会的环保活动, 树立环保意识。
2. 政府主导
(1) 政府应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和绿色标志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同时, 还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合理调节经济增长对有限资源的需求。
(2) 制定和完善相关环保法规, 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一方面, 对照国际标准, 在现有法律、条例、法令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 加强执法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 教育先行。实施绿色营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今天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 问题就在于社会的绿色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不仅是要研究和推广绿色产品, 更需要开发绿色市场, 培育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所谓“教育先行”, 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环保教育, 使每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现代人应尽的基本义务。企业作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之一, 更需要在学习中建立新的经营理念, 即在消费者利益、环境生态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统一的基础上, 寻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普遍和谐, 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永续经营。
【水泥绿色制造现状及发展论文】推荐阅读:
制造业绿色发展战略评价08-26
创设绿色课堂营造发展空间论文07-12
水泥质量论文08-21
对绿色制造技术的认识11-13
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11-10
水泥砼路面裂缝分析论文08-13
大力加强散装水泥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11-04
绿色产业发展论坛07-05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