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信任作文

2024-10-21

学会信任作文(7篇)

1.学会信任作文 篇一

信任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关怀,可是我们总是缺少信任,这会让关心我们的人心灵受到伤害。

假如有一天,我冒着倾盆大雨在路上艰难地行走。这时,如果有一辆车停到我的身边,一位陌生的叔叔打开车门对我说:“雨这么大,我送你回家吧!”我想我的心一定会立刻警惕起来:他要干什么?会不会像电视中的坏人一样,把我拉到某一个地方卖掉?我看到叔叔亲切诚恳的目光,妈妈的叮嘱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陌生人。那时,我一定会我会犹豫不决:如果他不是坏人呢,我无情地拒绝他,他会伤心吗?……

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以保护自己为理由,去伤害那些善良人的心。我们的防范将我们的心与好心人隔离开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缺少热心人,缺少的是信任。

记得有一次,我把“一大笔”零用钱借给了一位急需帮助的同学。回到家里,妈妈认为他不会及时地把钱还给我,还说我做事太欠考虑。可是我第二天上学时,那个同学不但把钱还给了我,还对我十分感谢。这时我想起曾看到的一本书上说过的话:值得别人相信的人是高尚的,相信别人的人是幸福的。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坏人毕竟是很少的。我们不要因为很少的几个坏人而失去了对其他很多好人的信任。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信任,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和睦相处。信任是鲜花,让生活多姿多彩;信任是阳光,让大地温暖如春;信任是桥梁,连接我和你的心。信任会让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2.学会信任作文 篇二

关键词:信任,可信赢得,信任给与,信任博弈

信任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和谐力量。经济学家阿罗认为信任能够节省了解他人的信息成本,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影响着经济变化的性质:“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赖关系足以强烈到这样的地步,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施行欺骗。许多作者指出,缺乏这种信任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1](p118)一般来说,信任问题适用的语境非常广泛,有时被视为个人品格、感情、信念、意动等方面的特性,或者是通过行为、态度、选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他人的期望、了解或约束、要求等。社会科学领域反映在不同层次互动关系上的信任类型大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基于计算的信任,它由可信得到的奖励和背信遭到的惩罚来维护,属于商业或利益关系中常见的类型,是根据合同、契约等中介形式形成的短暂联系;第二种是基于了解的信任,在行为人之间的持续互动过程中,行为人彼此增进了解,超越中介形式而信任对方品性,形成较为长久、稳定的关系;第三种是基于认同的信任,这种信任伴随对他人的了解而发展,并且与对方趋向共同的价值标准、原则或目标,比如在以信任、慷慨和意识形态为基础并且具有“优质控制”和“产品鉴别”优势的非营利企业,主动加入其中的管理者和雇员往往观念共享,他们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一定价值的体现,不需要外在监督,愿意接受低水平工资,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这三种信任类型在内涵上体现出由“经济性”向“道德性”的演化。斯密认为,市场秩序是个人自发行动的合力产生的一种集体理性秩序,“经济人”利己性的物质利益目标客观上需要按照“道德人”利他性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经济行为者需要表现出“双面性”:“经济人”的一面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道德人”的一面自发限制利己欲求,维护市场秩序。斯密把人性中这两种向来被视为冲突的力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和谐,使其似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参与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矫正,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经济社会和谐。本文试将“经济人”市场求利行为与“道德人”理性选择的矛盾互动,渗透在双向互动的信任关系中,通过被信任者的可信、信任者的相信和彼此信任关系的博弈,说明经济活动中的“道德人”品质对于实现“经济人”理性目标的不可或缺性,探讨信任问题及其深层意旨。

一、可信赢得

在互动信任关系中,“经济人”作为被信任方如何表明自己可信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是解释信任传递的常见问题。经济学家尼尔斯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角度探究这个问题,提出遵循“道德人”准则行动是“经济人”赢得信任的重要途径。尼尔斯认为日常实践中存在三种信任形式:“情境信任”作为交易成功的一个约定条件,是“交易者认为他人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合作”,适用于静态稳定情况,常用“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来解释;“品质信任”指个体品性上的高可信度,是“基于交易者对他/她的内在可信度的感觉”,它作为衡量经济行为者“经济人”诚信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交易关系更可靠的基础。与这两种有意识选择的信任行为相对应,第三种是在人际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习俗性信任形式,三者在日常实践中相互补充。相比较而言,尼尔斯认为前两种有意识选择的信任形式更有分析价值,不过纯粹机会主义的“情境信任”可靠性非常低,因为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机会主义被视为利己人性固有的,信任只是约束“经济人”机会主义的一个补充因素,而这种约束力在诱惑力极大的“金色机会”面前非常脆弱,难以真正奏效。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如果人们觉得,交易者做出可信的交易行为只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而交易者的本质并不值得信赖,人们对此人的信任将非常有限。‘非工具性’的可信赖行为更有说服力。”所以,尼尔斯把品质信任纳入交易成本经济学中加以重点分析,从“经济人”机会主义的发生概率角度探析具体经济行为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用交易的特定情境来解释可信度的差异。

尼尔斯指出人天生具有“道德人”的可靠性和“经济人”的机会主义两种倾向,两种倾向在人际互动中受环境影响而有抑有扬,何者占优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在陌生人之间,机会主义的利益目的往往是行为重点,在亲友和熟人之间,牟利的任意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呈现出高信任水平。尼尔斯专门设计了一个“人性内核分裂模型”,以混合体关系为重心,讨论信任在交易关系和混合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尼尔斯指出,信任的产生机制要通过互动过程来理解,“信任的决定因素导致主观信任(即对方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而后者反过来又将导致行为信任(即在没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与对方交易的意愿)。”尼尔斯特别强调了可信品质在模型中的重要性,这里的品质指“特定个人的人性基本要素(尤指机会主义和可信度)的平衡与关联方式。”[2](p146-153)尼尔斯认为存在提高主观信任度的两种机制,一是他人可信度增加,二是他人可信度信息增加,即通过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非常关注个体的可信度,把缔结信任的重点确定为促使“经济人”基于利益依赖的理性考虑而自觉遵循“道德人”行动原则,个体通过克服其“经济人”机会主义,向互动对方表明自身行为值得信赖,使信任关系得以持续下去。

品质信任需要互动双方通过自身的道德表现才能得到保证,“经济人”可信赢得的品质基础来自社会资本的内化,社会学家卢曼从社会存在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经济人”可信赢得的内在要求。卢曼认为人们证明其可信赖性的一个主要判断依据,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方式,个人显示信任的能力是其赢得信任的必要资本,“就人际信任而言,在社会中的信任基础依照自我表现的前景与条件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策略性的问题与危险而得到调整。这种机制把结构化了的社会条件转变为信任的资源”。[3](p81)只有“经济人”相信自己能够对自我表现进行反省,认识到信任需要通过这种能力获得的时候,信任才能赢得。信任的表达、赢得信任、接受和互换信任等,在长期的社会关系中都作为机会与制约而存在,内化为社会资本的信任能够使人们避免承担复杂性重负,而滥用信任的人则会遭到复杂性困扰的惩罚。将信任关系转为社会控制的组成部分,就为更大范围的行为获取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赢得信任的必要途径。这样,以信任责任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就会强有力地巩固社会秩序,可信赢得也成为“经济人”成功进行经济和社会交往的必然要求。经济领域诸如此类的论题很多,“管理德性”研究首席执行官、企业家和部门经理等主管人员的可信性对公司发展的价值;“营销信任”理念关注确立批发、零售、广告等各个营销领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赢得信任,比如“协商销售”是有助于加强顾客关系的一种营销形式,推销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基于长期利益的考虑,给出一个令顾客满意的报价,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不仅使该顾客再计划购买同类商品时优先选择自己,还会在该顾客周围人群中形成营销口碑优势。

二、信任给与

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秩序需要协作,协作需要信任,信任关系必须不断突破地缘限制,获得扩展,为克服人际行为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保证。尤其是在现代高度分化的社会系统和宽广的世界视域中,信任已经成为正常和理性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使信任关系成为可能的初始原因一直是信任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习惯上用经验积累的试错方式建立信任,由最初的不得不盲信到先迷后悟地提高相信度到以经验反省的方式证明其可信性,与这种经验习得方式同时存在的还有两种解释方式,即本能给予和自觉给予。

卢曼立足个体的生成特征,说明了信任给予首先属于一种本能需要。卢曼把信任内化为人的个体特征,用它表达人际需求对个体的存在意义,以信任系统作为把握信任的专门机制,通过系统的建立过程使行动者自主进行行为选择,把道德品质和理性策略整合为信任系统的内在整体功能,使信任系统与其他平行发展的社会机制处于互动,同时把互动信息内部化,简化生存面临的复杂性。卢曼认为信任是人们简化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内在需要,在复杂世界中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会使人产生心理疾病,受到模糊的恐惧折磨。信任系统就是克服这一问题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以内在自我调节为主,用内部信息代替外部信息构成“意志”的经验基础,将外部问题转移至内部进行消化处理,“系统有选择性地解释世界,透支它所拥有的信息,将世界的极度复杂性简化到它能够有意义地定位自己的程度,因此获得它经验和行动可能的结构”,进而“用内在的确定性代替外在的确定性,因而提升它对外部关系中不确定性的耐受性”,化约外部不确定性产生的压力,吸收不确定性、简化复杂性。[3](p42)其可靠性在于信任的缺失会影响自信,改变内在性情,因而会遭到内在抵制。同时,信任系统内在的信息处理功能为维护信任提供了支持力,它“把每个人都带到一种弥散的共识之中”,使人们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加强了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承受力,使信任成为个体自身的必需,保证了信任的实施。

随着世界复杂性的增加,人们对信任的需要也会越来越迫切。信任关系能够“把出现的条件转变成持存的条件”,其产生的剩余业绩导出规范,并且通过透支规范创造形成一种约束。但是信任关系何以出现?本能给予排除了行动双方自觉参与的意义。着眼于助益他人进行的信任回馈是“道德人”的自觉要求,也是信任关系的最终意义所在。卢曼强调信任关系中“道德人”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它涉及信任能否产生、能否成为规范。卢曼认为,信任在得到规范保证之前是一种风险赌博行为,信任行为的发出只能来自一种类似英雄式和神圣的道德动因,“要求别人的信任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提供和接受信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信任要求不可能引发信任的关系。信任关系的开始只能通过投资,通过预先履行义务来实现”,“只有他自己最初的信任给他这种可能性,当作规范提出建议:他的信任不要被辜负,因此可能把对方吸引到自己这一边。”[3](p57-58)

信任关系确立后,通过个人的理性认知和自主选择,内化为其宽容待人的适应方式,或者向他人表明自己可信的交往润滑剂,信任的得与失会显示出影响个人行动空间的效果,这样,“道德人”给与信任就是“使信任充分地具体化,为人知悉,它作为另一种力量的来源,不会损害信任,却会强化信任,也许会使这种关系定型下来”,使施信者在一个大多数人既讲立信又讲施信的复杂社会应付自如。[4](p475)伦理学家帕菲特用包含必要付出的利他原则进一步支持了卢曼的观点,“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们即使在知道将对他们更糟的时候也遵守他们的诺言。我们能够假定,除非我们相信遵守这样的诺言是合理的,否则我们就不会具有以这种方式行动的意向。而且我们可以假定,除非我们被人们认识到具有这个信念,否则其他人不会相信我们会遵守这些诺言。”[5](p30)此即原则认同的内在约束和效力。所以,“道德人”不仅作为“经济人”可信赢得的监督者在场,“道德人”自觉给予信任从而缔结信任关系的作用更为关键。在《对策中的制胜之道》一书中,艾克斯罗德关于合作缘起的研究,契合这一论点。艾克斯罗德发现,在参加“囚徒困境”计算机竞赛的200次对局中,名列前8名的都是先行信任的善良性规则,善良规则将得分相对高和相对低的程序明显区别开,并且证明同为善良规则相遇会有更好的表现。这种不首先背叛并且主动采取合作的善良规则,就是一种“道德人”的自觉信任给予,它对于创造和谐关系具有特殊的价值。

三、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

“经济人”的信任赢得和“道德人”的信任给予是对信任关系成立条件的静态描述,现实中信任关系的动态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对风险的态度、文化氛围、交往的时效等。已往的信任研究集中于人们彼此熟悉或重复交往情况下的信任选择,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媒介的发展,与陌生人的一次性交往越来越多,人们面临着陌生人社会的信任风险。信任类似风险投资,成为陌生人社会日常风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险投资角度分析陌生人之间一次性博弈中的信任决策,需要附带用以平衡背信成本的风险金。风险产生的潜在损失对“道德人”的信任给予有着重要影响,假如“经济人”背信,“道德人”就要承担避免背叛风险的附加信任成本,这种心理成本会严重削弱信任关系的持续性,该风险成本的效力在动态过程中更具实质意义。尼尔斯强调形成信任关系的重要条件是重复、相互加强的互动过程的延续性;交易各方的沟通水平和投入程度所形成的互动过程的强度;互动过程的风险性等。

这些认识揭示了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信任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该立足信任博弈剖析其更深层的原因。基于计算的信任博弈以“经济人”为主要分析对象,其人际关系内彼此都面目模糊,无特定的个性要求,是就利益交换而现象态地看待信任关系,与机会主义密切相关。在方法论个人主义看来,机会主义是一种必然导致囚徒困境的人类行动准则,威廉姆森则直接地指出,宣扬理性选择的机会主义实质上是损人利己,是利用他人的有限理性,欺诈性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机会主义至上的“经济人是一个‘没有性格的人’,一个没有个性和个人行为倾向的人——由于这个原因也永远不可‘信任’经济人,在褒义和贬义上都是如此。”[6](p165)在机会主义者眼中,信任只具有工具价值,每个人都优先选择他人信任自己,认定给与信任必遭背叛。所以在信任博弈中,利己博弈双方基于计算的信任根本无法维持,必须寻求超越利己惯性的力量,重视更为灵活的自我执行的诺言信守。如前所述,信任给与的“道德人”利他选择为信任博弈提供了发动力量,着眼于助益他人而进行的信任回馈是“道德人”给予信任的自觉要求,也是信任关系的最终意义所在,“信任的意义在于,我们理解到他人会按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利益来安排他们的行动,从而乐意分享一个共有的世界。”动态的信任“规定着我们的关系和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在‘协调’世界。”[4](p64)

无论是信任给与还是可信赢得,人际互动中着眼于结果反馈的制约性是信任博弈的必要机制。“信任每个人与不信任任何人一样都是邪恶的”这句塞内卡名言说明,“信任包含强制因素在内。它隐含在‘信任我’这句表述中。其含意是,不信任我,你将放弃一个机会,这机会将由以信任为基础的我们的相互联系来提供。”[4(p229)]卢曼也强调信任要根据确定事实产生的结果,人们“在某种限度之内,与特定的、理性的期待成比例付出信任。当他把信任赋予某人某物时,他必须约束与控制的正是他自己。只是动机结构的固有部分,它使信任成为可能,它通过值得信任的符号,使信任的目标更可能达到而产生。”为此,用以维护信任关系继续的制裁,是信任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是信任者维护信任关系的一种责任,“如果信任者不假思索地放弃了提供制裁的权利,他可能因而丧失有利于自己的罪责归咎的可能性,并发现自己成了谴责的对象。”[3](p39-49)人们能够意识到付出信任的风险性,然后根据自身信任行为受到尊重或背叛来判断其信任他人的选择正确与否。因此,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强调维护和发展信任关系的相互制约性,以互动互惠作为直接成果和动态表达。

结果反馈策动的信任博弈与宠儿定理的功用同出一辙:在宠儿定理中,给定家长的利他主义程度和最后通谍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边界,贝克尔指出利他家长能够诱导利己子女实施利他行为,在满足利他者“主观效用”(以利他目标为追求)的同时,也增进了客观物质效用,改善了所有成员的物质条件。从客观物质效用角度看,假设家庭由利他父母与利己子女组成,利他父母充当了家长的角色,他们主动付出,发挥了家庭福利的缘起作用,并且给予子女能够承担家庭责任的先行信任;同时利他的父母也是战略者,具有限制和引导家庭成员为家庭总体目标贡献的关键约束,比如“最后通牒权”,诸如此类的策略会使子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积极做出反应,通过提高家庭总体福利的自觉行动赢得父母的信任,使家庭成为实现长期、总体效益的成功试验田。从父母的利他“主观效用”来看,利他或利己家长对于孩子将来的个性塑造都是建立在利他预期基础上的,但偏好基点不同,培养孩子利他主义的视界也不同,利己家长把自己置于中心,希望影响孩子形成将来自愿照顾父母的利他偏好。利他家长则着眼于孩子自身的成长,将利他主义看作孩子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培育过程。由此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发展层次。

穆勒曾经指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人类的好处,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方面的好处也许是最微不足道的,但即使如此,也是无限大的。”[7](p132)在由“道德人”和“经济人”构成的信任关系中,“道德人”的利他因素发挥了“经济人”利己不及的作用,用自己与他人的效用总量促动利他行为,提供了避免和改造囚徒困境的可能,成为信任发生的前提,而其注重以奖惩结果推动信任关系的利他选择在人际策略互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把彼此的信任传递下去而实现双方交往的功利性程序理性目标;同时,“道德人”的利他高尚人性动力,又能够以行动改变偏好的方式,敞开个人的全面发展路径,使信任关系蕴涵的深层伦理实践理性追求进一步得到呈示。

参考文献

[1]肯尼斯·阿罗.信息经济学[M].何宝玉,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克罗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M].朱舟,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尼古拉斯.卢曼.信任[M].瞿铁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尹继左,乔治·恩德勒.信任与生意:障碍与桥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德里克·帕菲特.理与人[M].王新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M].肖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理解和信任——学会倾听 篇三

当他们逐步形成和加入不同的社会群体时,我要帮助这些孩子遏制嘲笑和殴打他人的冲动,阻止他们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教会他们在受到不公平甚至是残酷的待遇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要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班集体。

在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时,我们就要倾听彼此的心声。通过仔细倾听那些试图解决交往问题的孩子,我逐渐懂得如果凭主观对事情做出判断就意味着失去了帮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背景

5岁的周爱主动进攻他人,又非常胆小。她可能会把一个试图告诉她该做什么的孩子推到一边,但她又会对那些装做怒吼的孩子感到害怕。孩子们在操场上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丛林中的野兽”,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他们会装做野兽的样子发出怒吼声。

一年以来,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对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休息时的争论,分享玩具和其他东西,游戏过度的问题等等。当我把他们的讨论用磁带录下来,并用文字记录出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从彼此的身上学到了那么多的东西。

下面就是我录下来的一段讨论,其中穿插着我对讨论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的解释。

讨论

春季的一天,当孩子们休息结束在门口站队集合时,我被周的尖声叫喊声吓了一跳,“那些男孩朝我吼叫。”

“我们没有。”男孩们辩解说。

我总是想弄清楚是谁受到了嘲笑, 而不是谁嘲笑了别人,所以当我听到周向我告状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她很可能说的是真话,那些男孩知道周最怕什么,所以他们故意朝她吼叫。在一段时间里,我告戒自己不要那么冲动地就做出判断。我认为我的工作就是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宣布谁对谁错。

“我想可能有人对我喊了,可能有人没喊。”她说。

周经常误解别人做事的动机,她总认为别人对付她就是因为她不喜欢别人所做的事。她的话表明在这一年里她已经意识到她可能误会别人了。

“哦,我想托比是故意对西恩那么做的。”哥文说,她是周最好的朋友。

“我要他那样对我的。”西恩接着说。

哥文非常善于在周难过的时候安慰她,这使周学会了了解他人的观点。

“我们应该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西恩和托比玩他们的游戏, 而周又不会感到是朝她喊而害怕。”当孩子们坐到地毯上的时候我对他们说。

我们的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你不能说你不会玩”,这是维维安·派利写的一本书的标题。因为孩子们表达想法和感情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我希望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不论是喜欢吼叫的人还是不喜欢吼叫的人都能接受的办法。

“在他们吼叫之前应该先告诉周一声,这样她就不会以为是朝她喊了。”布鲁克说。“如果他们不想告诉她,也可以不看着她,这样周也能明白他们不是朝她喊。”

布鲁克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明白我需要什么:一个既能让周感到安全,又能让男孩们继续做游戏的办法。

“哦,我觉得人们应该这样做,比如当我生病或者在家里时男孩们再吼叫。”周说。

“我们想喊的时候就要喊,而不是要整天憋着。”西恩说,“周除了生病,整天都在这。”

周和男孩们都不肯达成妥协,任何一方也不想做出任何让步。

“他们确实想当你在这的时候也能吼叫,但又不使你感到害怕。”我对周解释说。

至少这是我希望的结果。

“不,他们不能那样做,不行, 绝对不行。”周坚定地、大声地说。

“布鲁克的主意怎么样?他们要朝谁喊就看着谁,这样你就知道不是对着你。”我劝她。

“那也不行。”周说。

我对周改变想法的希望彻底落空了。

“那么,当周在小山上我们在滑梯下的时候再吼叫,这样她就听不见了。”西恩说。

这是男孩们所做的第一个让步:把吼叫游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我也有一个主意。当我在学校的时候他们要先争得我的同意再吼叫,要么他们就在放学后或者我生病在家的时候再玩那个游戏。”周说。

这是周表示出的第一个微小的变通余地。她看到了她和男孩们相距较远时允许他们玩游戏的可能性。她的提议也暗示着她相信男孩们能够接受她的提议。

“我觉得如果他们看起来是朝她喊,她就可以说‘停止!你们是在朝我喊叫吗?’他们可以说‘不是的,我在朝那边喊,朝前面、后面或者旁边的人喊。”爱瑞也提出了建议。

爱瑞是哥文的朋友,她把周的让步又扩大了一些。像哥文一样,她明白周需要的是安全,而男孩们需要的是游戏。

“周,你也玩西恩、罗素和托比玩的游戏吗?”我问。

我为什么不早点问这个问题呢?好像我一直都在弄明白谁应受到责备而不是弄清楚游戏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的。”周回答。

这个信息对我相当重要,而我几乎把它完全忽略了。她将会找到加入游戏的办法而不是把自己排除在外。

如果我坚持让他们为了她而放弃游戏公平吗?我知道很多老师会说我是让她操纵他们,破坏他们做游戏的乐趣。但我相信帮助孩子们让她看到自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我的责任。

“我们可以大叫,但是如果我们告诉她我们将朝她喊,她可以告诉我们可以或者不可以。”罗素提出了建议。

男孩们都喜欢并信任爱瑞,这使罗素接受了爱瑞的提议。允许周控制游戏是男孩们做出的实质性的让步。

“你愿意别人朝你喊吗?周?”我问。

“不,永远也不。”她说。

罗素做出了结论:“那我们就不问她,她也知道我们永远也不朝她喊。”

我希望周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尽管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解决办法还是很难让她接受。

“她为什么要害怕吼叫声呢?”托比问。

托比曾经是周的主要对手,但是最近脱比和爱瑞和周在一起玩了。他也对多方考虑问题产生了兴趣。他是这些男孩的头,他希望理解周,而不仅仅是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这是他的一个突破。

“因为这是我觉得我身后有个大怪物,我不喜欢怪物。”周解释到。

在脱比表示出想了解周时,周描述了她的感觉,而不是责怪脱比。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她面前做这个游戏呢?那她就能看到我们,她就会知道没有怪物了。”罗素说。

罗素对周的担忧还发表了很多其他的想法。

“吼叫是为了什么呢?你希望你扮演谁?”我问。

在讨论刚开始的时候,我自以为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但是我心理一直明白我要责备谁。但是现在,在托比的引导下,我想对发生了冲突的孩子们了解得更多。如果讨论一开始我就问男孩们在玩什么,可能他们很快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了。但是,快速解决问题对相互之间的理解并不重要。我能从错误中得到教训,就像孩子们一样。

“我们装做龙,然后发出吼叫。”罗素告诉我。

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否故意发出吼叫,因为他们知道那会吓到周。我还想知道她为什么知道游戏的内容是什么还想加入游戏。但是我放弃了责备他们的念头,所以这些疑问只在我的头脑中一闪而过。

“有没有一个方法让他们吼,又吓不到你,周?”我继续问她。

如果我在讨论中的第一个任务是倾听双方的观点,那么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解决办法:坚持,再坚持。

“哦,如果他们一直,一直往滑梯那边去,我可能就听不到了。”她说。

周似乎已经接受了西恩的提议。她这样做表明她相信男孩们不是要捉弄她,而是要理解她并做出让步。

“她可以把耳朵捂起来。”布鲁克说。

“不,捂耳朵没用。知道为什么吗?我还是以为他们在朝我喊,因为我感觉是这样。”周说。

“没有人朝她喊!”托比大声说。“但是当我们吼叫的时候,有人可以和她大声说话,这样她就听不到了。”

“他们应该明白他们能做什么。他们可以走到我看不见他们的地方再吼叫。即使我听到他们的吼声我也不会害怕,因为我知道他们藏起来了,而不是在追我。”周说。

我对这个推理感到困惑。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周想像自己即使听到了吼声仍能感到安全。

“那太好了!”罗素兴高采烈地表示同意。很显然,他比我更理解周。

“你在游戏里是独角兽吗?”我问周,因为我知道这是她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我再一次想弄清楚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他是猫妈妈,我是猫宝宝。”爱瑞替她回答。爱瑞总是支持周,不让她感到孤立。

“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周兴奋地说,“当他们面对面地朝我喊时,我就装做去抓他们。这样我就感到我是在保护自己了。”

“你不会真碰到他们吧?”我问。

“像这样。”周装做猫挠人的样子,但是她的手离罗素的脸很远。“喵!”她叫了一声。

在我想理解周幻想些什么和坚持他们能够做出让步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有了重大的突破。周认为她既可以参加游戏,又能保护自己。

“我有点担心你的手指甲,你的指甲长吗?”我问周。

“不长。”周仔细看了她的指甲之后说。

“她从没碰到过我。”罗素表示认可。

罗素愿意信任周不会抓到他,就像周信任男孩们可以吼叫但不会威胁她的安全一样。

“好,我们就试试吧。”我说。

我开始想像其他潜在的问题,但是提醒自己即使出现了问题还是可以通过讨论找出解决的办法。周要加入游戏是我无法拒绝的一个好机会。

教育

是什么使我班里的孩子能够互相倾听,并且彼此让步的呢?我想是理解和信任,是我们对发生了冲突的每个孩子最在意什么的了解。只有当我们问:“你究竟想要什么?”,发生了争执的孩子才能够敞开心扉,才能更愿意了解对方想些什么,才能向妥协迈进。

4.小学生作文:学会信任 篇四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会信任》。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旅行者结伴着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还不能行动。中暑者的同伴递给他一支手枪,说:“你每隔两小时鸣放一枪,我找到水后枪声会指引我与你会合。”于是,同伴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里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他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而独自离去呢?

夜幕降临的时候,中暑者的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着死亡。终于,中暑者崩溃了,用手枪了结了自己的性命。枪响后不久,同伴提着满壶的清水赶来,却只找到了中暑者温热的尸体。

在自己身处绝境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越信任我们的同伴。而故事中的那位中暑者,他并不是被沙漠的恶劣气候所吞没的,而是被他那对同伴的不信任的恶劣心理所打败的。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就会失去友谊;一旦失去了对世界的信任,那就只能面对一个充满孤独、遗憾的人生。所以信任别人,就是信任自己。只有学会信任的人,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而没有遗憾的人生。

我们要学会信任别人,首先要消除我们对别人的怀疑之心,不要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设有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因为人性大多都是向善的,而欺诈只属于一小部分。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不要总以别人会欺骗自己为由去不信任别人,这样只会把我们彼此之间孤立起来,从而感受不到友谊的快乐与温暖。

我们共同生活在阳光下,彼此间十分需要这份信任。它像空气对于生命一样重要。有了信任,思想间才能交流,心灵间才能沟通,人与人之间才能合作。让我们多一些信任吧!这样,你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

5.学会信任作文 篇五

为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凝聚力,同时也为丰富职工生活和我司文化建设,6月份下旬在公司的组织下,各部门人员分二批到明阳天下拓展基地开展了野外拓展训练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帮助。

一根细长的保险绳,一群被蒙了眼的队员,一块阳光清脆的绿草地——这个项目叫做“盲人方阵”。项目要求所有队员在看不见且不能说话的前提下找到被教练提前安放在地上的保险绳,然后将这个绳索排列成正方形。从教练令下到最终慌乱乱没有头绪被教练喝止,我们耗尽了项目规定的半小时时间,成绩是每个人只是把绳子攥在自己手中,有的握着两股有的三股。可以说这是完成的最失败的一个项目。盲人方阵项目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一个团队缺乏声音的时候谁该站出来说话,而当一个团队声音太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听谁的;当有太多意见不能统一的时候,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愿,是袖手旁观、是添油加醋还是选择一个理智的声音并对其专一的服从;当旁人为了集体目标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就地看热闹还是应该做些什么,正所谓团队成就了我,我必奉献于团队。盲人方阵项目揭露了我们金蝶团队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不那么整齐划一。

两颗树,一张网,网上四排大小不一的若干矩形格子,这个项目名曰“穿越电网”。顾名思义,要求所有队员在不触碰网线的情况下穿过格子到达网的另一侧,碰线了就触电牺牲只能全队重新来过了。第一次尝试的失败让每一个人都举措彷徨,是等等看再说还是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心态的选择导致了结果的迥异,当我们都觉得不关己事一边旁观的时候,电网在我们面前强大的无法逾越,当我们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自发的扮演各自的职业角色时,我们很轻松的让全队通过。当然这过程中我们要感谢每一个为了别人顺利通过而付出努力的同伴。

最后一个项目是“寻找队旗”,两队人马顺次把手搭在前一个人肩膀上,蒙上双眼不许说话,睁眼的“领导者”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位,同样不许说话,只能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指令的方式来帮助队伍前进,排头找到教练放置的队旗就算胜利。行进过程中两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小笑话,一会方向转的太大,一会步子迈的太急,或者干脆掉了链子。很庆幸我们一队较早的完成使命,扮演了胜利者的角色。“寻找队旗”项目看似简单,实则蕴藏了大道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如何让自己的决策和指令被执行者接受理解并贯彻执行——方法很重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如何保障上级指令的下达和贯彻——态度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排头兵如何确保指令被执行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执行力很重要,换言之就是要有头脑而无条件的执行。相信做好这三点,金蝶这个团队就能改进以往工作中那些影响工作进度的瑕疵了。

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这次拓展我们参加了盲人方阵、穿越电网、寻找队旗、惊险求生墙等项目,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团队精神,也懂得了合理计划、有效组织,也学会了突破自我、克服恐惧、勇往直前!这是一天我们感觉格外充实!

6.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信任 篇六

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信任

忽然,坐在同一排的林溢抬起头来对我说:“灵铮姐姐,能不能把你的《意林》借我看看?”说着,他从书包里掏出我的那本《意林》。

林溢,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长着一双小眼睛,是我们班典型的差生。

记得有一次,班主任陈老师让我一日之内尽量写出林溢的优点。我整整观察一天,观察结果如下: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三项作业他没交一项;上课,他不是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论坛,就是趴在桌上沉沉入睡。至于体育,由于他体型的原因只能勉强混过关。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一个闪光点。

“灵铮姐姐,能不能把你的《意林》借给我?”林溢又轻声问了一遍。

怎么办?该借给他吗?万一我的书借给他就像他的作业一样石沉大海了怎么办?万一我这干净整洁的书借给他就像他的语文书一样变得皱巴巴的怎么办?我的内心翻江倒海般地翻腾,但望着林溢那双真诚的眼睛,我选择相信他。

我微微一笑,答道:“没问题。”林溢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纯洁的笑容,轻轻地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愣愣地望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么有礼貌的话语能从林溢嘴里说出来。

下课了,林溢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双手捧着那本《意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地看着。我望着他,第一次见他这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第一次见他对待一件事这么认真。以往,每次下课,他可总是第一个冲出及教室„„看着看着,我甚至忘了—他,林溢,是同学心中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是所有同学最排斥的一个同学。我甚至觉得他其实非常可爱。

下午第一节下课,林溢把书还给我,并又对我说了一声“谢谢”。我望着他,非常非常轻地说了声“不用谢。”

其实,林溢同学何尝没有优点呢?在运动会时,有的同学没穿班服,而被称为第一后勤小组(其实就是不参加走队列,在大本营为我们拿东西)中的一员的林溢,却毫不犹豫地与那个没穿班服的同学换班服。还有,自从老师实行班风评比,一向不交作业的林溢,竟破天荒地交了作业。

其实,林溢在不断地进步,只不过他进步得比较缓慢。

7.基于多因素信任的分布式信任模型 篇七

在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基于组的信任管理策略(GTWS)。GTWS模型只是单一地考虑通信因素,这样会使能量不足的节点继续工作,从而会降低网络的整体寿命;并且还没有区分信任在各个时间段内对信任估计的重要性,对节点的动态行为不太敏感。RFSN[4]是一架构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用信任管理模型,运用看门狗机制来监测各个节点的行为,通过利用一个贝塔信誉系统和根据节点之间的交互行为来计算、更新节点的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文献[5]提出了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邻居的恶意检测方法,其新意在于可将恶意节点看作以一种智能的方式报告错误读数,而不被轻易检测出的故障节点,此恶意检测方法先通过平滑过滤减少由间歇故障引起的异常数据,再运用置信度估计节点的信任度,以孤立恶意节点和永久故障节点。文献[6]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轻量级信任管理机制ReTrust。为了能够抵制由信任模型自身引起的攻击和较快地响应其攻击类型,在Re Trust中加入了可变的指数衰减因子。文献[7]中提出的信任模型通过当前测量的恶意行为、聚合恶意行为和先前的信任值来估计节点的当前信任值,运用改进的一步M估计量策略来安全聚合推荐信息以减少恶意推荐的影响。然而,文献[4]和文献[7]所提的信任模型也均只是单独考虑通信方面因素来评价节点的可信度,仍忽略了信任随时间衰减的事实。

因此,根据以上信任模型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素信任的分布式信任模型,通过引用时效函数来区分不同时间内的信任在直接信任度中的重要性,使其能更快地响应节点的动态行为;通过将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以加权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适当地调节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权重的大小来评价传感器节点的可信度,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网络模型

本文所考虑的传感器网络模型由基站BS、簇头CHs和普通节点SHs组成。网络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运用不同的分簇算法(例如HEED[8])来进行分簇。假设所有节点被均匀地分成Nch个簇,每个簇内有n+1个节点,每个普通节点都具有收集和传输数据的功能。一旦传感器节点感应和收集到相关信息,就经一跳或多跳方式传输给簇头。簇头再将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融合,最终由簇头经一跳或多跳方式传输给基站。为使所提的动态信任机制更好地执行,在此作以下假设:(1)假设所有的传感器节点被部署后均保持是静态的。(2)假设簇头相对比普通节点有更大的通信半径、存储空间和更多的能量等。(3)假设基站是一个中心控制认证,并无能量的资源限制,不会遭到任何攻击破坏。

2 动态信任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信任定义是一个实体,根据直接或间接的具体行为观察信息对另一实体真实状态的一种主观评断[9]。定义信任值为[0,1]区间上的连续值。设定系统最小的信任域为Tth,根据信任值与系统最小的信任域Tch的比较结果,将节点j的信任状态分为信任和不信任两种。若节点的最终信任值TNj≥Tth,则表示节点j是可信任的;若节点j的最终信任值TNj<Tth,则表示节点j是不可信任的。本文所提的信任模型考虑了节点之间的通信和能量两方面因素来综合计算节点之间的直接和推荐信任关系。通过采用长度为Δt的滑动时间窗口[3]来记录节点间的交互信息。设网络中每个节点都配置机制Watchdog[10]来监测其邻居节点的行为,同时记录节点之间的交互成功数和交互失败数。所建立的信任模型同时也维持着3层的信任计算,即节点层信任计算、簇头层信任计算和基站层信任计算,并根据新的交互信息周期地更新。

2.1 节点层信任计算

首先研究同一簇内普通节点之间的信任度计算问题。文中通信信任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两个互相通信的节点,根据交互的信息来计算对方的信任度。假设两个普通节点i和j之间的交互结果只有交互成功和交互失败两种,采用式(1)计算节点i对j的直接信任度

式中,Sij和Uij分别表示节点i与节点j交互的成功数和失败数,若两者并无交互历史,则直接信任度为0。

在信任计算中,信任具有时间有效性的特点,即信任具有随时间衰减的性质。本文通过采用时效函数来描述信任的时间有效性的变化规律,该时效函数表示如下

其中,t表示当前时刻;t0表示最初时刻;λ为衰减调节参量,通过改变λ的值可调整信任随时间衰减的快慢程度。那么,根据滑动时间窗口Δt所记录的交互信息计算节点i对j的直接信任度重新表示为

其中,参数n表示滑动时间窗口Δt由n个时间单元组成;Tijkcom表示第k个时间单元中节点i对节点j的直接信任度。可看出,越较前的信任值在节点i计算节点j的直接信任度时所占的权重越小。

节点i对节点j的推荐信任值是通过节点i的邻居节点k间接得出的。节点i向邻居节点k以单播的形式请求对节点j的信誉评估值,并将节点i对邻居节点k的直接信任度作为推荐权重,则节点i对节点j的推荐信任值表示为

其中,Tikcom为推荐节点的推荐可信度;|T∩CN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的公共邻居节点集中的可信节点数;k∈T∩CNij表示节点i只参考公共邻居集中可信的推荐节点k对节点j的信任评价结果,对不可信的节点不予考虑。本文只有当节点i与节点j之间无历史交互信息时,节点i才向其邻居节点请求有关节点j的信任情况。

采用简单的无线能耗模型[11],在间距为d的两点之间传输n bit数据,发送端能耗为Etx,接收端能耗为Erx,则节点发送和接收的总能耗为

其中,Eelec表示发射装置和接收电路每发送单位或接收单位比特的能耗;ξamp表示发射放大电路将每比特传送单位平方米所耗的能量;α为传播衰减指数,2≤α≤5,取值范围由环境决定。在本文中,若节点为普通节点,α取2;若节点为簇头节点,α取4。

节点i通过窃听节点j在时间Δt内包的传输活动估计节点j的能量信任值,记为Teij,设δ(>0)为节点能量阈值,则节点j的能量信任值Teij为

式中,Ej为节点j的剩余能量。

根据节点j的通信信任值和能量信任值以加权的方式综合计算j的信任值Tij,即

式中,λ1和λ2分别为通信信任值和能量信任值的权重因子,且λ1+λ2=1。

根据上面的信任计算公式,簇内中每个节点均可根据直接交互信息和推荐的信任信息来计算其他节点的信任度,并维持一个信誉表。信誉表是一个存储其他节点信任度的小数据库,设为

其中,Tij表示节点i对节点j的总体信任度,节点i中的信誉表随着滑动时间窗口周期地进行计算和更新。最终所有节点将存储的信誉表发送给簇头。

2.2 簇头层信任计算

在簇头层信任值计算分为簇内节点的信任计算和簇间的信任计算。

2.2.1 簇内节点信任计算

本文网络模型假设每个簇内的所有节点均在簇头的通信范围内,故簇头可根据节点层信任估计方式来估计簇内所有节点的信任度,记为Tch,j。每个簇头将其对簇内所有节点的信任估计值和簇内每个节点对其他节点的信任估计值以矩阵形式存储在自己的本地存储区,并随着滑动时间窗口周期地进行计算和更新,表示如下

因此,根据簇头中存储的信誉矩阵信息,簇头应用式(10)来整体估计簇内所有节点的最终信任度,即

其中,MC表示包括簇头和簇内所有节点的集合。如果TNj<Tth则节点j为恶意节点。

2.2.2 簇间信任计算

在传感器网络中,簇内节点将感应和收集的数据以一跳或多跳的方式传输给簇头,再经簇头融合以同样的传输方式传给基站。估计簇头之间的信任值是按照节点层信任计算方式进行的。

2.3 基站层信任计算

由于假设基站是完全可信的且不会遭到任何攻击的破坏,并假设所有簇头都在基站的监视范围内,因此基站可根据与簇头之间的交互历史信息来估计所有簇头的直接信任值,记为TBich。

设网络中共有Nch个簇,基站以多播形式向簇头发送请求信息,簇头一旦接收到请求信息,就将其存储的有关其他簇头信任估计的信誉表发送给基站。当基站接收到所有簇头的信誉表后,基站将要以下面方式计算簇头的信任值

其中,MB是一节点集,即对任意节点i∈MB有TBich≥Tth。若TCj<Tth,则节点j为恶意簇头。

2.4 模型算法流程图

本文所提信任模型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3 仿真实验分析

模拟实验在Matlab平台上对本文所提信任模型和RFSN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将50个节点均匀的分布在100 m×100 m的区域中。首先仿真了不同衰减调节参量λ所对应时效函数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时效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将其引用到所提模型中,可使信任体现时间衰减性。

在模拟实验中,在所有节点是完全可信和节点i或节点j是不可信的两种情况下,用节点的信任值变化来考察本文所提信任模型和RFSN模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可信节点和不可信节点的初始信任值为0.5。另外,通过在不同恶意节点比率下,采用系统中交互成功率来间接反映两种模型检测恶意节点的能力。由于通信因素和能量因素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下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视情况确定各自在节点信任值计算中的权重。本实验取λ1和λ2分别为0.7和0.3,其他参数如表1所示。

由图3可看出,在节点交互初期,本文所提模型中节点的信任值提高较快,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本文所提模型下节点的信任值变化逐渐平稳,间接地反映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变得更稳定。然而,在RFSN模型下,节点的信任值提升较慢,且上升的最终信任值也较低,从而反映出了在所提模型下,网络更加稳定和安全。

从图4可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种模型下不可信节点i的信任值都下降,但在RFSN模型下,不可信节点i的信任值下降比较缓慢,而在所提的模型下,不可信节点的信任值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所提模型考虑了信任的时间衰减性,使近期的信任值占更大的权重,从而使模型较快地响应节点的动态行为;二是所提模型考虑了能量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点之间的交互信息不断积累,节点的能量信任值不断下降。因而在所提模型下,不可信节点i的信任值下降幅度较大,从而可以较快地识别出不可信节点,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如图5所示,在不同比例的恶意节点下,RFSN模型与本文提出的信任模型性能都在下降,但在50%的恶意节点攻击下,两种模型依然能保证网络中交互成功率在80%以上。然而,在本文所提的模型下,网络中交互成功率更高。这说明本文所提的模型对恶意节点的检测率较RFSN模型高。

4 结束语

文中采用一种基于多因素信任的分布式信任模型来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恶意节点。与大多数的信任模型一样,本文运用直接信任度和推荐信任度来计算节点的信任值。通过引用时效函数区分不同时间内的信任在直接信任度计算中的重要性,使信任模型较快地响应节点的动态行为,在计算节点的综合信任值时,通过对节点剩余能量的分析,加入了能量信任值,并通过将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相结合,适当地调节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的权重大小来评价传感器节点的可信度,保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的动态信任模型较其他模型,能够更快地识别出恶意节点,在节点交互成功率和网络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素信任的分布式信任模型,通过引用时效函数来区分不同时间内的信任在直接信任度中的重要性。在计算节点的综合信任值时,通过对节点剩余能量的分析,加入了能量信任值,并通过将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结合在一起,适当地调节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的权重大小来评价传感器节点的可信度。仿真实验与分析证明,该模型较其他模型,能更快的识别出恶意节点,在节点交互成功率和网络的安全性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上一篇:美丽的星空作文450字下一篇:四川白鹅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