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2024-07-08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共11篇)

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篇一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 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重点难点: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

使用具体日期:

学习过程:

一、了解知识

(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沁园春()百舸()怅寥廓()

峥嵘()方遒()

浪遏()飞舟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着背诵全词。

三、课堂学习

(一)课文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

(二)交流预习导学1、2题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朗诵。2.全体同学朗读。

3.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立、看、问、忆。

(四)鉴赏品味课文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会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这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2.想一想:“看万山红遍”的“看”字,总领几句? 答:总领七句,到“万类霜天竟自由”。这在诗词中叫“一逗领起”,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称,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3.诗歌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思考:(1)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 山、林、江、舸、鹰、鱼。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诗人借此暗喻与赞美了工农运动将蓬勃兴起的形势,寄寓了自己热烈、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怀。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4.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请朗读上阕。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中起到了承接过渡作用。“峥嵘岁月”意思是不寻常的岁月。“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忆”字领起的句子包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鉴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思是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粪土”,作动词用,意思是“视„„如粪土”。这几句写出了“同学少年”的风采才华以及意气奔放、奋发有为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请朗读下片词。

8.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总之,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请朗读全词。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完成《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另附)

五、素材积累 毛泽东经典语句

1、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不打无准备之战。

3、不到长城非好汉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6、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

7、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8、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9、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1、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1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1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5、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6、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7、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8、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9、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课后反思】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立、看、怅、问。(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 万 山 红 遍,层 林 尽 染 B、漫 江 碧 透,百 舸 争 流 C、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D、问 苍 茫 大 地,谁 主 沉 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头、流、由、浮 押ou韵

(二)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三)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四)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五)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九二九年十月)1)本词依长短来看,属(),从分段来看,是()。2)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地点(),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所嗅之气(),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心情。

3)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4)“寥廓”一词在《沁园春。长沙》指(),在此处应指()。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好在哪里?(1)小令双调

(2)重阳战地战地黄花香喜悦(3)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战争(4)宇宙的广阔高大广远(5)“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不仅点明战地重阳节观菊花的欣喜心情,而且抒发了乐观、昂扬的思想感情。

2.《沁园春 长沙》赏析 篇二

“独立寒秋”,写诗人一个人独立在长沙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独立”写出了一个寒秋的深思者形象。“湘江北去”里的“去”用的很有力度感。“橘子洲头”,点出作者的所在,是一个小洲。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体现了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孔子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最为鲜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词人没有仅仅停留于对美景的陶醉之中。紧接着,一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顿时收回流连于美景中的视线,催人深思。总的看来,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是词人伟大心灵的呼声和召唤。“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词人当年与无数仁人志士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那惊心动魄而不平凡的岁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此时,词人旧地重游,想起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视军阀如粪土。词的下半阙,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结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了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也有人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其实,“到中流击水”可以理解为“到中流击楫”。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本词写的是寒秋景物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2.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的颜色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的动作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的身份对比等等。

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篇三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n()山遍野无比chóu()怅jié()石qìn()人心脾

轻歌màn()舞未雨chóu()缪jì()子分mì()物

wàn藤()一chóu()莫展è()止bì()阳县

3.辨词填空。

(1)寥廓辽阔()的天空()的山川

(2)峥嵘狰狞()岁月面目()

(3)激扬激昂()士气群情()

(4)意气义气()风发讲究()

(5)独立独力()经营经济()

4.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反馈矫正】

1.qìnjúmàngěchàngliáokuòchóuzhēngróngqiúèhóu

2.(1)漫曼蔓(2)惆绸筹(3)碣偈遏(4)沁泌泌

3.(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解析:(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

(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

“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面目狰狞。

(3)“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

(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例如:意气风发、意气相投。“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究义气。

(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地站立。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如独力经营。2.《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走着施耐庵。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

【探究活动】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教师释疑】

这部分的要点是概括诗歌的内容,首先对诗歌进行大致的分解,然后加标题,标题首先要概括概部分的内容,然后做到尽量有文采。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了“舸”,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

4.《沁园春长沙》学案范文 篇四

单位:晋中市盲聋人学校 姓名:刘光丽

学习内容:《沁园春 长沙》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导学策略: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用圈点法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学习本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3、自主、讨论、交流、质疑,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习流程:

【预习案】

 教材助读

1、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2、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3、文体知识

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 “曲词” “曲子词” “诗余”。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基础知识积累

1.易错读音----注音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怅廖廓()2.易错字形-----改错

针贬()时弊

行踪鬼()秘

挥斥方酋()

群英汇()萃

布()署已定

愤()发图强

事()态人情

和霭()可亲

成群结对()

廖()廓

3.词义--------注解词义 意气/义气

辽阔/寥廓

风采/丰采

风韵/丰韵

风姿/丰姿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4.背诵全诗  整体感知

①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朗读中重读的地方。

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概括了哪些内容(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这一组典型的画面塑造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

③圈点勾画,找出能显示本词写作思路的词语。

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 复习回忆

1、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2、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找出词中塑造“我”形象的关键词语

4、分别概括上下片的中心内容,且为它们命名 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看字总领几句,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这些写作方法能否用到我们平时的写作当中?

2、湘江秋景图,哪几个字用得好?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阕结尾句的作用?

3、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4、下阕的同学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5、“诗言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 我的收获

请将你在探究课中的收获写下来,充实自己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反馈案】

1、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接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2、请你将《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异同。

 我的心得

学习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你有什么心得体会,请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很好。

2、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3、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

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让那些心里明白的学生也能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附答案: 【预习案】 基础知识积累:略 整体感知:略 【探究案】 复习回忆:

1.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是领字,其后稍停顿,“看”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激昂慷慨,充满自信,稍快。2.词的感情基调是豪放激昂的。3.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

4.上片:眼前所见勃勃生机的秋景--湘江秋景图

下片:词人所忆所感--峥嵘岁月图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

1、明确:即景抒情(什么样的景——壮景)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

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全词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2、(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字,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过渡作用。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3、下阕着重抒情。主要回忆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4、同学形象是:年轻有才华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蔑视反动军阀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运用的是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5、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运用了借景抒情

对比

设问

【反馈案】

1、答案:C C D

2、同:(1)写美景,抒豪情。上阙以写美景为主,即景抒情,下阙以议论叙事为主,抒发豪情壮志。(2)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户侯”和“同学少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风流人物”做对比。(3)语言极富表现力。

5.《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1、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合作探究】

2、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1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整理学案】

回答下面问题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3、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4、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6.沁园春 长沙 篇六

毛泽东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遏(e4):阻止。【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赏析】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性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 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晋书 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7.《沁园春 ● 长沙》 篇七

因为是诗歌单元,所以我先找了一些比较经典的爱情诗,比如舒婷的《致橡树》、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等,并布置学生把这些诗改写成抒情散文,同时学生也尝试自己写写诗,因为是爱情诗,所以学生一下子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了。

接着我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收集有关描写秋的诗歌,然后过渡到《沁园春・长沙》。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

8.沁园春 长沙范文 篇八

1.了解词作的背景,理清思路及品味词作语言。

2.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昂扬的革命斗志。3.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诗歌作品的方法。《再别康桥》

1.了解诗中比喻、拟人的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诗中的意象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2.了解诗歌的抒情脉络,体会诗歌抒情的表现方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通过文本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去发现新诗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美趣。2.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能够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欢快、天真的情感美。

4.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体会诗歌抒情的层次感。5.从词语的日常范畴意义和深层暗示入手解读诗歌。用诗歌解读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荷塘月色》

1.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写景、状物委婉曲折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而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3.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的运用。《长江三峡》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我的空中楼阁》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景泰蓝的制作》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列数字、比较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平易的特点。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1.依据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列举事例,验证科学观点的。通过学习作者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理解本文按逻辑顺序组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的说明结构。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及取得的说明效果。

4.分析作者的观点:有的是确证,有的只是推测,以此认识其中体现的作者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5.分析认识本文语言平实、严谨、生动、幽默的特点。《静女》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归园田居五首》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并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将进酒》

1.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和意境特点。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3.学习诗人身处逆境仍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和蔑视权贵的精神,正确理解李白这首诗中流露的劝人及时行乐的思想。《旅夜书怀》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伟大人格。

2.能力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情感。

3.情感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拿来主义》

1.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和祖国传统文化。

2.学习课文运用比喻和对照的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刻而又形象。3.体会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祝福》

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5.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警察与赞美诗》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9.《沁园春长沙》教案 篇九

吉安县立中学 王悦元

一、教学设想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品味意境。

3、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并学习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无所畏惧的革命壮志。

三、教具准备

BF开国大典原声带,AVI歌曲《东方红》,AVI《沁园春·长沙》朗读视频,FLV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视频,多媒体投影,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1、毛泽东简介: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展示各个历史阶段相关照片)

2、词的有关知识

①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②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③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④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3、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却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五、整体感知:视频朗读→学生诵读→教师指正。

1、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舸gě 怅chàng 寥liáo 廓kò 遒qiú 遏â

2、问:全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依次展出各幅画面)

六、教读上阙:

1、上阙的分析: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

2、范读前三句——“起句”:

①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②点拨:前三句的词序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正常顺序: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

①诗人看到了什么?“看”字统领到哪一句?(中间七句)

②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 物,由点到面)

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远眺:群山→山红林染如画; 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近观:江中→水碧船急驶 俯视:水底→鱼儿轻快畅游。

④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明确: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本指鸟盘旋的神态);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⑤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⑥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⑦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明确:无。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活泼的、美好的。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绘中蕴涵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配合展示多媒体图片,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⑧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

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4、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①“煞尾”的大意是什么呢?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 ②小结:

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阅读“起句”:

1、指名朗读;

2、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提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用一句话总结这两句:这两句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四、阅读铺叙:

1、导入:、“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①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②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③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④1918年7月,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⑤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2、讨论:

①“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②“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③“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④“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⑤“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

3、总结:这七句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分写。

五、阅读煞尾:

指名说出结尾三句的意思:还记得吗?我们当年曾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头阻止了快行驶的船只!(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浪头阻止了飞快行驶的船只的时候,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

六、关于意象:

“意象”简释关于意象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长沙》的意象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

七、板书设计:

归纳时间、地点、(前三句)特定的环境写景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红染静景远景仰视碧(色)争击动景近景俯视翔

百侣曾游抒忆往昔情曾记否中流击水设问结尾,风华正茂回答“谁主书生意气沉浮”:投身指点江山革命, 急流粪土万户侯勇进, 担负大任。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八、能力训练

1、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击”字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飞”字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2、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翔”字本用在鸟类上,用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很常见。)

3、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竞”字写出了万物都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都自由“则只显示了一种状态,不能体现这种竞争性。)

4、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

① 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 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10.沁园春长沙教案 篇十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2.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3.理解上下阕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教学难点:

上下阕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主备人:咸有桃 2009年9月

(二)品味鉴赏

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意,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阕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阕提出“谁主沉浮”,下阕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阕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三)概括领悟

1.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①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②“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③“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2.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主备人:咸有桃 2009年9月

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3.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雪》上阕描绘北国风光,下阕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齐声诵读全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目标: 诵读、领会;

上阕:

品味、鉴赏

秋景 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写景 提出“谁主沉浮” 意象 下阕:

“意” 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 意气风发、激昂慷慨 “象” 所写的客观物象

设问 回答“谁主沉浮”

随堂练习

(一)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主备人:咸有桃 2009年9月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5~7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 ____ 6.“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7.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8.“万户侯”本义是____ _____,这里指_____ ____。9.“粪土”的意思是____ ____,用法是____ _____。10.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 _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中流”的意思是

“遏”的意思是

12.“记”领起的下文是 1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C

(二)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三)5.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6.升沉 盛衰

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四)8.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9.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10.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1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篇十一

一、目标导学

知识目标:知道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忠实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工作方法、方式;政协委员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学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

能力目标:依据事实分析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提高自己责任感、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感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知识目标:学习写议案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参政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议案的写法、议案所需的问题的发现、提炼、分析、解决的实际能力。

二、学习过程 ㈠自主学习

导入:展示一组人大代表的照片 呈现一组人大代表的照片,学生各自发表感想。

教师:尽管社会工作不同、职务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全国人大代表。直观了解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 教学环节二:人大代表的职责

展示一组人大代表工作的图片 1.阅读新闻报道,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2.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回答问题。

人大代表跨省万里调查农村,万字建言新农村建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二、三、四次会议上,任玉奇提交了23份议案,有20份议案被大会正式立案。他是湖南代表团议案立案率最高的代表之一。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这位来自金侨集团的董事长,不顾繁重的企业管理工作,每年都要花2~3月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调研“三农”问题。

问题: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是如何履行代表职责的? 2.开展“走近人大代表”的调查活动。

让学生调查所在的省、市、县人大代表近几年提交的议案,搜集与人大代表有关的新闻报道,课上交流。3.教师总结:目前,我国有各级人大代表320万人、他们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参与国

家民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通过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

教学环节三:政协委员的职责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总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不同职责。下面的资料供师生参考。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目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发挥作用开辟畅通的渠道,集思广益,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监督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协助并推动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腐败现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各方面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加强在共产党领导下各党派的团结合作;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问题:比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责的不同。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 ,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政协委员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人员,行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利。人民代表议案与政协提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另外,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的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

2.开展“走近政协委员”的活动。

学生课前调查所在的省、市、县政协近几年提交的提案,搜集与政协委员有关的新闻,课堂上交流。教师小结:我国政协委员们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体现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将人大代表的和政协委员的职责以阅读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比较它们的区别

课堂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深深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服务意识,为我们的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略)

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课前完成以下任务。

(1)从网上下载一些人大代表近年提交的提案,了解如何发现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参考文字资料中的议案和提案部分的内容)

(2)学生5~6人,自愿组合成几个不同的小组。

(3)小组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学校教育或生活的地区所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找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4)针对确定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5)上网了解社会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状况。(6)学生参考调查所得,提出解决方案。(7)写出小组的议案并全班进行交流。

(8)筛选优秀的议案并交给有关的人或者部门。通过活动和交流,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并且通过交流提高共进。并且锻炼和提高能力。学习写议案的方法

活动注意事项(1)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以保证学生有能力完成调查的题目,可以参考书上的提示部分。

(2)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3)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相互学习。

(4)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把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

学习小组长评价 学习小组长 签字 ㈡合作探究

1.人大代表的性质、身份?

人大代表的职责?

2.政协委员的职责?

政协委员的作用?

3.2011年2月10日,南京西祠胡同上出现一篇热帖《一个小学生上交两会的方案:强烈呼吁恢复小升初统考!》,该帖不仅迅速被置顶,还引起南京多家电视台及当地报纸媒体的关注,纷纷寻找发帖人采访。“我认为小升初很有必要进行改革,恢复统考,成绩公开,让大家自愿填报志愿,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家共享。”提出大胆设想的正是南京晨报小记者、中山小学六(3)班学生龙楚天。这一方案发到网上后引起一片热议,也引起了某校学生赵姗的思考和关注。“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要参与两会,行使权力呢?”受其启发,自责的赵珊准备向老师申请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下面的设计方案吧:

(1)确定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发言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5)提交议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附写议案的方法】

第一步:发现问题,并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议案主题。第二步:想出解决方案。

第三步:整理成文。内容要具体,不要讲空话、大话。最后(第四步):郑重地签名。【附:议案范文】

关于建立诚信社会的议案 民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社会无诚信不稳。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稳定的。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药店售假药,商场卖假酒,学生还有假成绩„„诸如此类的制假售假作假现象已经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败坏了社会风气。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认为,政府很有必要提出建立诚信社会的措施。以下几点措施,谨供参考:

第一,要建立“信用政府”。市长要有“市长信箱”,县长、乡长也应该设立“信箱”听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第二,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不允许其再办企业。还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通过制度约束来保障诚信社会。

第三,诚信教育,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公民诚信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第四,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构建诚信社会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班全体同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这份议案,现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洪水中学 初三Ⅹ班班委会

Ⅹ Ⅹ年 Ⅹ 月 Ⅹ 日 ㈢展示提升

1、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重难点是什么?

2、你需要补充的问题是什么? ㈣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我国,人民、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①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④人大代表对人民进行监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各级人民代表。人大代表

①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②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④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表达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闭幕了,但代表使命还在延续,代表责任远未结束。这说明人大代表要完成他们的神圣使命,必须

①在闭会期间,继续调查研究,了解民意②深入群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③广纳诤言,集中民智,饱含强烈的责任感(D丢下自己的本职工作,专职进行各种提案的调查研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4.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某省的六位全国人大代表委托《某都市报》开通“两会建议通道”,通过多种形式倾听民意。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该报就接到群众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1400多件。这表明

①群众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②代表联系群众制庋有利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③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④政府部门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为了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出更好的议案,纷纷开展了“选民接待日”、公示“人大代表电子邮箱”等。这些举措表明 A.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C.人民群众直接行驶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有效地行使了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职责

6.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如:在南水北调问题上,全国政协对调水方案选择、动工兴建时机、合理解决利益分配、防止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疯狂建议。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调制度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 A.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 B.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C.行使国家权力

D.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7.“代表代表,权利不小,依法履职,各方叫好。”这句顺口溜形象说明了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人民代表只对人民负责,不接受人民的监督 D.所有的人大代表都能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8.2008年1月23日,这一天对已79岁高龄的人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来说意义深远。在刚结束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常青树”申纪兰又一次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民选 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说话,把广大农民的心声带到会上,说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听,真正以致我这个农民代表的职责。”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申纪兰特意强调了自己“农民”的身份。反映出 ①人大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具有高度的责任感②人民代表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人大代表维护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某县政协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政协委员民意直通车》电视专栏,让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答复政协委员的咨询。此举有利于

①增强政协委员参政底下的能力②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③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④加强对常政部门工作的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1年3月“两会”相继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10~12题。

I0.2011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汇聚北京,代表人民的意愿,共商国是,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③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赋予的权力,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关于“两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③人民政协的主题是团结好民主④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并就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等进行讨论。这表明

①礅劫委员有提出议案的权利②政协委员有权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③政协委员可以就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④进行民主监督是人氏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半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会议要求: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依法治国要做到

①有法可依 ②有法必依 ③执法必严 ④违法必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建立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①有利于提高社会广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②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我国人民民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④有利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是

A.行使批评建议权 C.实行村民自治 B.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D.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16.2010年3月15日,某县人大代表到各基层,与广大选民见面,倾听社情民意,解决热点问题。这说明

A.我国人大代表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B.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

17.广东省是网络省,目前有网站24个,网站城名数量142万多个,网民3344万人。许多网民朋友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敢说真话实话,不少意见都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民意是政府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要采纳一切民意 C.政府应将涉及公共利益决策进行公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B.只要政府善于采纳网民的建议,就能确保决策科学 D.民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地依法发表言论是公民权利扩大的体现

18.公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建言献策,是在依法行使公民享有的 ①建议权 ②言论自由权 ③选举权 ④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乡镇党委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三、辨析题(10分)

25.有的同学说:国家的重大事务都是由人大代表讨论的,因此,是人大代表而不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请你予以评析。

四、体验与感悟(20分)

26.中广网北京2011年5月7日消息: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换届选举将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千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多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1)如果你是选民,你怎样用好手中的选票?(5分)

(2)拜访当地一位人大代表,向他反映当地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并向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5分)

三、课后任务

日清题(清理重难点知识后梳理成提纲,2日内背完)

上一篇:动物感人故事作文500下一篇:医生对未来的规划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