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8篇)
1.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 篇一
土地制度改革新思路和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社会上不少人受《决定》精神鼓舞,对土地制度改革产生强烈期许。
几个月下来,一些人(主要是学者)的期许变成失望,甚至焦虑。他们看到土地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听到一些对《决定》精神的别样解读,担心改革被“架空”,甚至怀疑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否变了。应《财经》之约,谈谈我对如何落实《决定》精神,实施有关改革的看法。
主要障碍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20多年来,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探讨土地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这两个问题上。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另外,近年对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土地财政问题,议论也比较多。
多年的探讨,除了理论和观点的务虚,土地管理部门和各地方政府还搞了许多改革试点,出台不少政策。但是,始终没有能从法律、制度层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0多年都不能突破,是因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障碍。一是法律障碍,主要是宪法的有关规定;二是思想理论障碍,主要是怎样理解和运用“涨价归公”理论;三是制度障碍,主要是政府经营土地制度,使政府成了与民争利的“运动员”。这三大障碍中,最深层次的、最根本的,是制度障碍。
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同时承担国有土地的所有者代表职能,负责经营土地。而经营土地的收入,又成为地方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了保证地方建设资金最大化,需要压低征收农民土地的价格,扩大征地的范围,即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反之,如果彻底改革征地制度,大幅度提高征地补偿费用,政府的收入将会减少;如果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政府可卖的土地将更少甚至无地可卖。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的建设与发展可能就没法搞。问题越积越多,改革迟迟难下决心,根子就在这里。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第一次在中央的文件里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当时,社会各界深受鼓舞,期盼这方面的改革尽早实施。但几年时间很快逝去,国家层面的改革最终还是没能迈出步子。回头反思,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主要涉及农村问题,不是一个全面改革的决
定,因而没有触及政府经营土地制度方面的问题。而不根本转变政府经营土地的职能,征地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就很难落实。
尽管如此,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作用,还是不容否认。2008年以后,各地关于改革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例如,广东的“三旧”改造,成都的城乡统筹发展试验,重庆的“地票”交易,北京的“城中村”改造,等等,都是在《决定》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展开的。这些探索,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突破了现行法律和制度,却得到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支持或默许,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做法,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方向。这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加深了对矛盾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新思路
有人担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任务,会不会像上次那样不了了之?我的看法是:不会。理由如下:
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描绘了全面、综合改革的蓝图,并没有把土地制度改革单列,就土地谈土地,而是把现行土地制度存在和涉及的主要问题,分解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专题里,分别阐述。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启发我们: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综合性改革,必须整体把握、协同推进。我体会最深的,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专题里,把土地管理纳入自然资源管理,明确提出要把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分开,“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这是国家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会上专门对这项改革作了说明。按此付诸实施,政府的自然资源行政监管部门,将不再经营土地,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裁判员”,主要考虑如何编制好国土规划并依据规划实施空间用途管制,如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如何规范和监督市场秩序,如何开展国土整治,等等;新组建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的部门,则专做“运动员”,在相关行政权力的监督下,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
这样一来,长期困扰人们的,征地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改革的种种难题会迎刃而解。
第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言必信、行必果”。只要是
向全党和全民承诺的事情,除了大的不可抗力如战争、**干扰之外,都会尽心尽力抓落实,力求取得成效。这次改革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1.设立了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建立了组织保障,“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书记亲任组长。这都反映了中央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是十分坚定、不可动摇的。
因此,我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路线图
接下来的问题是:能否马上实施把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的改革?我的看法是,受两个方面的制约,近几年内尚难以实施。
一方面的制约涉及外部条件。政府的自然资源监管部门不再经营土地,意味着政府没有土地出让收入,而政府今后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力度,所需资金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地方建设所需资金,则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更多依靠社会投入。就是说,取消所谓的土地财政,必须要有新的“替代物”,才能尽量避免或减轻体制机制转换可能引起的阵痛。
另外,农民承包地的流转方式以及宅基地能不能流转等,与户籍制度也紧密相关。就是说,建立与发展土地市场,还需要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合。最近,中央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和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推出速度之快,超出很多人预期。估计两三年以后,可有明显成效。那时,再推出转变政府经营土地职能的改革,阻力会比现在小得多。从中央对改革实施的部署中,可以看到中央的改革决心坚定不移,还可以看到改革的具体路径是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按照清晰的“路线图”稳步推进。
另外一方面的制约,则涉及时机的把握。实施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来管的改革,必然对政府机构做重大调整,可能撤销一些原有的部门,组建一些新的机构。这样重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机构变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分析从现在到2020年的时间节点,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2018年政府换届,这
是值得关注的节点。在党的十九大上或由十九大选举产生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机构改革的方案,然后由2018年的人代会通过方案并实施,是比较好的选择。在这之前或之后,恐怕都不是实施重大机构改革的最佳时机。据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土地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可能在2018年以后才能全面展开。
以上,是我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精神,能否落实,怎样落实,何时落实的一些看法。可以简要概括如下:长期以来征地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改革不能取得突破,主要原因是未能触及政府经营土地这个深层次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把自然资源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其他相关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就“船到桥头自然直”,顺理成章了。但实施把所有者与管理者分开,还需要创造条件和把握恰当的时机,要经历一个过程。
改革的总体进程由中央掌控,同时有大量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现在都要着手准备。
财税体制、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干部考核等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要抓紧推进。
此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探讨,例如,如何设立土地公有条件下的土地权利体系,怎样改革国家的规划体系和体制,怎样实施空间用途管制(包括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怎样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怎样建立发展成果共享的体制机制,在土地公有条件下能不能征收财产税,等等。
算下来,距2017年十九大召开,仅有不到四年,时间并不宽裕。“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位置和观察角度不同,存在对中央精神的不同理解是十分正常的。包括不赞成中央决定的意见,也应允许保留,多听听各种意见,有助于全面思考,深化认识。广大学者和干部对待“权威”,也要有颗“平常心”,既不盲目崇拜,也没必要求全责备,这样就不难对各种意见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2.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 篇二
1 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1.1 实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由于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加上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 即在现有的企业产权制度条件下无法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具体化。因此, 通过以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来构建新的国有企业产权模式和有效减少国有企业因“产权虚置”而导致的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的新的方式之一。
股份制又称“股份经济”, 是指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有效地集中起来, 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传统的国有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把国有企业有效地改造成国有控股企业或参股企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现代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就是要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股权的分散化, 建立国有控股或参股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以同时达到既能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又能建立起新型的国有企业制度、降低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多重目的。
1.2 控制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形式
控制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形式是国家实行政企分开的要求, 同时, 控制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保证国有企业规范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既要有效地做到政企分开, 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营权, 又要保证企业法人的经济职权与其对企业所负的责任相一致。各级政府要将行政管理职权与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者的企业管理职能分开, 既要保持国有企业的独立经营, 又要实现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国企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 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初步架构, 即“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开监督。”这十六字原则很好的总结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模式, 政府保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 政府授权让国有企业享有独立经营权, 这就改变了过去政府既是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实际经营者的状态, 避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片面化的弊病, 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1.3 建立国有企业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也是构架国有企业新型产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要明确股东大会、企业董事会、监理会、管理层的职权等, 形成层级分明、职权分明、相互制衡、的协调的企业运转机制。同时, 还要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等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企业管理体系。
1.4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将市场竞争引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使企业的生产发展面向市场。国有企业的新的产权结构的构建、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等, 都为国有企业的现代经营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转变条件, 但是, 现代企业机制的形成还必须要进行企业利益结构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原则, 大力创新企业的利益结构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内部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 保持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市场份额, 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率。
2 创新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
2.1 创新国有企业的观念改革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一个人的观念可以影响到他一生的命运, 一个企业的好坏观念则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让企业的让企业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要从观念上来创新。企业经营者要彻底转变其经济理念, 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 还要加强企业民主化管理的意识、企业管理的国际化观念、企业的独立经营观念、品牌推广的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生产技术的创新意识、企业文化发展观念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总的来说, 创新国有企业的观念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创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走向的观念;二是要创新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三是是运用生产经营市场全球化、超前性、整体性的技术创新战略, 利用全球优势资源, 尊重人才。
2.2 创新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环节。企业制度的创新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同时, 可以规范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的创新活动。目前, 国有企业面临着要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建立产权清晰、科学管理、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 使国有企业真正走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3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方面的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和负责, 固有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长远发展, 就必须从全局出发,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 加强企业优势的培养, 弱化自身的缺点, 取得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平衡态势。新形势下, 企业管理形态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要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积极创新, 面向未来, 发展企业管理的新方式、推进企业的民主化管理、维持企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保持国有企业长期、稳定、高校的发展趋势。同时, 国有企业还要依据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未来的市场经济规划、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方向的发展等情况, 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 以此来适应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此外, 国有企业还要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策略,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保持国有企业的长效发展。
2.4 增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整体创新的核心环节。增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改变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就是要以培养和发现人才为根本, 要花大力气去培养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具有完备的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积极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观念和思维, 使其不断跟随行业发展的趋势, 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自身的专业技术。此外, 国有企业还要打造一支懂技术、懂理论、管理能力强、协调能力好以及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现代化企业管理队伍,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人才资源支持。总之, 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后, 企业内部是绝不允许出现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同销售的庸才, 要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年云.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与改革——以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为例[J].学术界, 2008, (05) .
[2]李善民, 余鹏翼.国企产权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6) .
[3]钱津.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03) .
[4]王忠明.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中国发展观察, 2008, (07) .
3.中职政治教学改革新思路漫谈 篇三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学改革;创新
纵观全国各个职校,中职政治教材的多样性较为突出,各有特色,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有选择、有侧重的确定了政治教材,学生反应不一。教材选择固然重要,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无论何种教材,如果教师一成不变的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烦腻,导致学生缺乏对政治课最起码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敢恭维。从我校开设政治课的情况来看,课堂气氛、课堂师生融洽度等影响教学效果的硬方面,也同样问题不少,教师口干舌燥、激情讲演,学生昏昏欲睡、似听天书,更有甚者,趁老师不注意,全神贯注沉醉在小说或手机游戏中,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国家人才战略的调整,中职教改创新开始萌动,并在短期内掀起狂潮,笔者作为课改活跃分子,也积极投身其中,做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尝试,取得了些许成果,现与大家做一分享。
一、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谋划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总基调应该是创新实践。在中职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和教学设计者,应首先做到在统揽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吃透教材内容,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筛选教育素材,以指导教学实践,特别是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修剪加工,使之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反之,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具有时代风范的专题课,大张旗鼓的进行实践性活动和个性化教育,为中职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的潜行提供新的标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引导中职教学改革弄潮儿们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上下苦功,明确行动思路,坚持不懈、扎实推进。
二、上好第一课,打好第一炮
学生步入中职学校后,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课程设置,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于政治这门课程来说,学生们并不陌生,只是教学内容有所调整,教学大纲要求有所降低,政治的教学辅助功能更加凸显,实际上,中职政治课和其它副科一样,是作为工具课开设的,更确切的说,是为了专业课学习而配置的。从个人角度看,中职政治教学创新应首先从上好第一课开始,在进行首课教学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掺入一些学生对政治课的渴求和期盼方面的环节,通过第一节课的讲授,教师应对这些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这行反馈情况做好总结,并在日后不断丰富和完善政治教学活动过程,以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教师在第一课教学活动谋划中,既要统揽全局,又要关注各环节的细节优化,可考虑从最基本文明礼貌用语和道德行为操守为出发点,对学生开展人性基本动作的练习和压实,同时,还可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学校常规遵守上来,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逐步催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思想铺垫。
三、创新内容的模块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职政治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一般是作为重点讲授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当前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着手,从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元素,融入其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纵深切入,催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自身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强化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做好引导和讲解。
(2)法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中职政治教材中,法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虽然内容不是特别多,但其地位却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要做好过程性规划,可先从守法为基点逐步展开,边提问边在黑板上罗列出民事法律、民事责任、社会治安、学生违纪、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加以区分,问题创设尽可能简单,只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引擎就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还可顺势引导,要求学生结合法律知识从自己熟知的事例中筛检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由学生进行讲述,还可延伸到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多的现实,带领学生进行剖析,理解犯罪要件的构成及特征。
(3)职业道德。中职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特定专业,就是为了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与本专业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所以,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矫正或加强,是正逢其时、理所应当的。中职政治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时,可先立足校内,精选出我校历届学生成才的实例向学生讲述,还可放眼我国高新技术领域,选择一些影响力大的人物实例,如神技天焊——高凤林、油井女杰——束滨霞等楷模,他们的事迹再加上校内精英的成才经历,这些都可以成为磨砺学生职业道德的精神标杆。当然,也可抽选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反面教材,予以映衬凸显,这样就更完美了。
综上所述,中职政治教学改革和许多工具科目一样,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广大中职教师继续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实践的力度,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为重要牵引,构筑科学合理、和谐共进的教与学课堂新结构。、
参考文献:
[1]张程.小议中职政治教学的“蹊径”呈现,教师,2014(01).
4.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 篇四
一、明确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
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氛围的影响下,也开始认为大学语文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院校课程中并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其实,这些教师以及大多数的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众多专家学者都曾明确表示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这门课程在所有其他课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家应该认识到,大学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高职院校学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语文素养基础。此外,大学语文所要求的语文写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也是造成今天大学语文课程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明确自己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将风气重振起来,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积极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模式妥善改变,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其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大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缺乏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妥善地改变自己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都是“新新人类”,我们过去所讲的一些内容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已经有些过时。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的教学精华内容之外,也应当加入一些反映时代的新鲜血液。比如,在讲古代小说的特点时,不应当完全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来向学生介绍,可以加入一些潮流性的元素,
比如,专门开设一个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介绍现代作家写出的颇具古风的文章、小说。如果语文教师在一学期中专门找一节课来给学生讲《甄执》的特点与内容,学生一定会对大学语文这门课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用压力促进改变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和学校眼中的“辅佐课”,课程考核方式大多非常简单,学生无须用心听课,就能够很容易地完成。当然也有的教师会设置难度较高的考核方式,但得到的结果往往无法让人满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完善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如果希望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就必须努力做到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
较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书面考试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就是“一试定英雄”,教师往往就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下结论。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和可行性,但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仅仅以应试成绩来选拔人才。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小学、初中、高中,对于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区别于学生熟悉万分的考试百分制。适当地添加一些考勤成绩,在课堂上还可以加入回答问题得分的元素,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去;较小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分配也能够减轻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担忧,做到没有顾虑地参与到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同时,完善后的考核模式,也能让很多过去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生感到些许的压力,并在压力的促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学习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历史已经有九十多年,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磨灭掉,反而让这门课程在全国各大本科、专科院校稳稳扎根,必定有其道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地位,在这全新的时代里开拓创新,求实努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求新思路,将大学语文课程在职高院校中越办越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郑苏。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07)。
5.农业机械科技革新研究论文 篇五
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
据统计,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用20~30年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从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产业、畜牧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全面全过程机械化。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岛国,人均耕地0.7亩,以种植水稻为主,1980年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稻生产全过程(种植、收获、干燥与加工)机械化,机耕98%,机种91%,机收95%。
三、台湾省农业机械化状况
台湾山地丘陵占75%,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与福建相似。从50年代中期引进日本手扶拖拉机后,着手发展农机化事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农、林、渔、牧、副业全面机械化。以下是台湾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台湾对农机化十分重视,把它列为台湾地区12项重要建设之一,从1970年起实施“设置农业机械化基金,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四年计划。至85年共筹措52亿台币,用于农机科研、新农机开发、农户购机补助、农机人员培训等,台湾农业大学农机系和台湾农机研究所,每人每年从政府可获得农机科技经费约折人民币20万元。
四、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技术创新现状
1998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值47.1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81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大中小型拖拉机15.5万台,与上年持平。主要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很低,机耕32.44%,机种0.018%,机收0.01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目前农机化水平仅相当于台湾1970年的水平。当前,我省部分地区围绕科教兴农战略,正在实施农业节本增效示范工程,粮食自给示范工程项目。如连江、晋江、长乐等地开展机械栽植、联合收割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工程;建瓯市是农业部“九五”期间建设的100个节本增效示范县之一,实施示范推广机械化化肥深施,节种和精少量播种10万亩;福清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已到位,国家引进办投10万美元用于引进消化台湾水稻栽培技术与装备。这些示范工程建设成功,将带动全省,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我省从事农机创新工作有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及省拖集团等。多年来,我省农机科技工作者,坚持为农机化事业努力地工作,研制开发了手扶驱动圆盘犁(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友5型耕整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友-90型微型组合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三等奖),田间直脱收获机(获国家发明专利),农用运输车(获省新产品三等奖),抛秧机,饲料加工机械,石材加工设备,粮食加工设备,水泵系列产品,食用菌栽培与加工设备等等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和机械装备。但是,由于对农机科技创新、农机产品开发生产培训推广扶持政策弱,农机创新手段落后,农机创新缺少资金,试验设备陈旧,农机企业无力开发农机新产品,农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福建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主要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我省农业机械创新工作重点是:研究开发适用我省丘陵、山区、平原的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收获与烘干的技术与装备,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化肥深施、农作物保护技术与装备,农副产品、水产品保鲜、深加工、储运技术与装备,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与装备,城镇垃圾与废弃物无害处理及高效有机肥生产技术与装备,蔬菜工厂化栽培技术与装备,乡镇企业所需新技术与装备等等。面对我省农业机械创新工作艰苦任务,建议如下:
1.扶持省农机化研究所。农机化科研属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对省农机化研究所应视同省农科院,继续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使之建成为我省农业现代化装备研究中心和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中心。
2.改善农机科技创新工作条件。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因气候条件、地区差异、农艺要求、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开发推广难度大,周期长,工作条件差,自身效益低。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时,应稳住从事农机创新的科技人员,确保农机科技攻关人员的科研经费和基本工作条件。
3.加强农机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办好福建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二是从实际出发,促进农机科技人员的分流,搞好农机科技队伍的结构调整;三是引进人才,研制开发重点项目,可从台湾省或日本引进农机科技人才;四是有计划选派中青年农机科技人员到国外研学。
4.优化农机行业结构,调整农机产品结构。从政策上引导和促进农机企业研制开发生产实用、先进、成套农机新产品。
5.增加农机创新投资。建立以拨款为主,科技贷款、企业和社会投入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机创新投入体制,建立农机科研、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基金。
6.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 篇六
城市家庭种植方法的革新 DIY OR都市农业?想着在自己家的阳台或者天台上用盆子磊一些土种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父母,尤其是那些退休之后,或是因为突然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或是在钢筋水泥的楼群中已看不到半点他们儿时田园风味的乐趣,总之,就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自己找点事做。
他们中大部分都会尽可能利用家中有限的自留地发展一些蔬菜种植,比如夏天用泡沫盒子种一些空心菜,苋菜,然后到了冬天就换成芫荽或者白菜,有的还会搭上架子种上一些丝瓜黄瓜之类的藤蔓类蔬菜,到了盛夏枝繁叶茂之时,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以上这些,都是属于DIY,极大地发扬了中国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DIY手段的缺点越来越凸显。首先,是自然条件,由于DIY农业实质上跟传统的种植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将种植的环境从菜地迁移到了花盆或者箱子里,加上施用的肥料都大同小异,多半都是施用沤肥一类肮脏并且带有强烈异味的肥料,对于那些喜欢室内栽培的居民,是绝对不可取的。那么,这些种植设施摆放在室外,又面临着比较大的问题,第一.自然因素,虽然从大范围上来说,气候是有规律的,然而,在短期之内,天气是可以复杂多变甚至反常的而不可预测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就能将辛苦栽种一个月的成果毁于一旦;而在盛夏,7、8月份普遍干旱少雨,再加上是用盆栽,土壤蓄水能力有限,如果要维持植物生长,就得频繁浇水保持湿度,而刚浇的水,不到半个钟头,就蒸发干了,很不方便。再加上露天环境中,无法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之类的,自种自用的蔬菜也不会喷洒任何杀虫类药物,所以,产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则是栽培方法的因素,采用盆栽土培的方式,栽种者本身并非经验丰富人士,同时,由于花盆体积有限,植物根系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直接影响吸收的效率,则从另一个方面导致了作物的减产。3.安全因素.花盆一般是摆在阳台或者天台,为了有效采光,很多居民将花盆直接摆在阳台或者天台的护栏上,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当自己不小心或者小孩子在玩闹过程中,将花盆碰落,对于其他人的安全,是个极大的威胁,每年因高空坠物致伤甚至致死案件屡见不鲜,所以安全隐患也是影响城市家庭种植的一个很直接的因素。那么,综上所述,该怎样改进,才能在达到我们目的的同时,又能有效规避上述弊病呢?答案便是——都市农业。都市农业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的,但它并不是一个新理念,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即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主要是以生态绿色农业为主,更准确地讲,是形成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式的生态绿色农业。在都市农业方面,比较领先的是湖南壹叶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该公司为例,它所推出的设备便是专注于现代都市家庭农业,产品全系采用水培技术,配合根据植物种类配合不同的营养液,充分保证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因为采用水培技术,所以植物根系不会受到土壤的压迫,可以生长得更为繁茂,从而可以更好地吸收养料,促进生长。同时,采用水培而非传统粪肥,营养液是无色淡味,不会对居家环境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同时,设备造型比较美观,设计结构精巧,采用分层大面积栽培,在保证了种植量地同时尽可能减小了面积,对于那些空余面积不多的住户,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因为水培蔬菜一般都比土培长势要好,颜色嫩绿、枝繁叶茂,而按照设备的外观及造型也可以摆在室内,所以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若妥善摆放,更可以成为家庭中一道别有趣味的装饰。
7.试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新思路 篇七
大学体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国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着缺乏新意等问题, 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高, 无法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大学体育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1.1 大学体育教育的含义
大学体育教育概念是: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体育技能并掌握体育技术, 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的教育课程[1]。
1.2 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
大学体育教育具有实践性、大众性和自主性。 (1) 实践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能达到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一定的体育活动, 进行合理的训练才能达成最终目的[2]; (2) 大众性:大学体育是一种大众教育, 而不是专项体育训练,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 体育教育目标应放在对学生体育运动的拓展上, 而非深入性的教学; (3) 自主性:教育部大纲对大学的体育教学任务开展有所规定, 但对大学体育所教授的内容却没有做出任何规定, 因此,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 结合实际来制定教学大纲, 说明了高效体育教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
2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趋势, 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环节, 在当前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只有将这当中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才能方便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2.1 教育思想不够先进
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中, 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3]。在教育中常常关注的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而忽视“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造成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导致体育教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
目前,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发展也比较滞后。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多数仍以体育竞技类为主, 缺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4]。学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 不同的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内容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这对于强健体魄的教学目的来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生面对一成不变的体育课堂早已厌烦, 导致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2.3 教学形式单一
当代大学体育教育重点应放在教学广度上, 而我国目前大学中仍然沿袭传统教学的观念, 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教学形式古板单一, 忽视了对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5]。
2.4 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师资欠缺是重大问题,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 其他的学科教师中不乏有很多的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等的加入, 而体育教师中则严重缺乏高素质的教师, 他们通常是专项体育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师行业, 对体育竞技有一定的能力, 但无法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起到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 也充分地说明了大学体育教师人才严重的缺乏。
2.5 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参与性
传统教学中, 教师始终处于中体地位, 而学生在教学中是被动的参与者,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在现代教育改革的环境和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 这显然不能符合学生的需要。当前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性, 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同合作, 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普遍在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上比较重视, 对学生身体和心里素质上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这也是造成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3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3.1 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
美好的人生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来共同达成, 在大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首先应从教师着手, 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思想, 将旧的技术性教学进行转换, 加强知识构建的革新, 不断地更新自身观念和知识, 拓展视野, 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接受新的健康理念[6]。此外, 教师应转变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 将愉快健身所需要和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实用知识教授给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第一”的重要性, 提倡合理饮食, 适量的运动, 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运动不仅在课堂中进行, 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 正确地认识到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体育运动只有亲身参与到其中, 才能真正体会到它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3.2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大学体育教师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状态, 就必须在师资上进行调整。教师应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将自身对健康的理解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7]。同时, 教师应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与时俱进, 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 让自己能够走在健康和运动的前列。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让自己成为合格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的组织者, 成为能够抚慰学生心理和运动创伤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心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学生更好的认识健康, 热爱体育。此外, 我国许多高校的专业学科,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 已经不再接受本科生毕业入职, 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而大学的体育教师却没能达到这个要求, 学校应逐渐的提高教师选拔的门槛, 对在职教师可以进行定期的培训, 保证教师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顺利地开展改革计划。
3.3 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要想满足时代的要求,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变[8]。首先, 体育教材应与时代接轨, 要有一定的使用性, 尽量与学生的生活想贴切, 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时事体育新闻和最新的成果及动态。第二, 在教学中应提高理论课的基础教学, 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体育的基本结构。其次, 应丰富体育教学,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结合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教学, 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3.4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
要想不断地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使大学体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不仅要将学校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并能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学校无论是哪方面的努力, 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加强健的体魄, 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有力于学生的肌肉生长和骨骼强化, 增强抵抗力, 此外, 在心理上, 能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 消除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为满足其要求, 虽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想和方案, 但在这当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着大学体育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积极的做出相应地调整, 改变改革困境, 使大学的体育教育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并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大学体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学校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也要在师资上建设较高的教学队伍, 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在改革道路上, 不断地更新理念, 与时俱进, 才能保障为国家的未来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全民健身”意识也不断的提高, 高校体育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但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显然不尽人意, 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问题,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建勇, 李爱君, 赵建芳.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11, 02 (27) :10-19.
[2]余玲玲.浅谈构建和谐大学体育教育[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1, 02 (12) :45-49.
[3]金兵.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1 (01) :12-17.
[4]尹干闽.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0 (03) :30-36.[5鲁飞.现代大学职能与拓展延伸大学体育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0 (09) :11-16.
[6]刘蓉, 张文, 陈晓英.“人文奥运”与和谐大学体育教育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03 (06) :23-29.
[7]寇磊.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大学体育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1 (08) :22-26.
8.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 篇八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新思路
0 引言
从我国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专业方向多达九个左右,并且这九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与设计内容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在实际专业中对学生的设计知识以及能力要求都不尽相同。[1]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要有拥有自身独特的专业设置特点和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理念。本文就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对其特色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探索。
1 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模式的设立
艺术专业包含着许多建筑专业方向,如室内外设计、建筑装饰、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等,都是以建筑学为依托,形成了以建筑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体系。[2]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将教学模式独具特色,首先,要求在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制定要從教学和社会实际出发。例如,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树立,课程设置的优化。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践中更要加强锻炼,增加设计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实时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结合,以确保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系统性、可行性等,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究课程改革的模式。
2 课程设置的改革和优化
在教学中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导,以设计为核心,再加之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课程为辅助,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想象力,使学生的设计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教学课程的设计要以实际实践创作为主,改革要独具心意。例如,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变成基础构成,使基础知识之间具有连贯性,系统化;课程设置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制定各个阶段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如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就能够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早期课程以手绘设计为主,简单工程理论知识为辅助。中期课程以实际工程建设项目理论为主,深化工程理论,加强技能的培养。高级课程以实际实践创作为主,各种软件制图的应用,亲自实践和市场调查为主,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与工程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市场实际需求的认识。
3 具有开放性、时代性的特色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为加强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首先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老师可根据课题的不同环节,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灵活性。例如,对课题的优化训练,多媒体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利用,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对手绘设计能力以及计算机制图的综合培养,在绘图设计上、想象思维能力上以及创新能力上都能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实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老师用方案、概念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设计作品的特征、绘画风格、人文面貌、时代背景的构思,然后让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选材构思。例如,《精品设计》一课中,将室内外设计表现方法、色彩的设计、方案的构思等巧妙的进行融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3]为激发学生对手绘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例如,主题班墙的设立,首先根据某个课题,让学生们进行设计,对于想法独特,构思巧妙的作品进行张贴供学生们进行借鉴学习。
4 教材的优化建设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先进教材的编写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由于时代的发展设计的观念一直在改变,只有将教材不断进行优化改革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可根据每个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以及当地高校自身生源与能力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材,使教材在设计上具有针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5 课程内容的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决定了其课程要具有自身独特的模式,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在个人个性培养上重视,更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发展上下功夫。教学课程要具有阶段性、可实施性。加课程中的训练外,运用特色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以教材为根本,以生活实际为中心,以讨论式、合作式、座谈式、探究式等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分析。确保其能够充分解决实际性问题。
6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有着本身独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多媒体的演示,使得抽象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设计理念形象化,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具有直观性。由于互联网知识没有局限性,使得学生们学习起来更方便,拓展知识面更广泛,获取新的资源信息更快,时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7 实习基地扩展和建设
实践训练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实训是学校教育有计划地将课堂教育转移到课外的教育方式,通过实习参观实际工程,将实际技术知识带回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以及创作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更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落实。
8 加强相关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由于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非常多,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相关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例如,增加一些相关课程,如房屋建筑学概论、建筑发展史等,使学生们对于有关的知识都有很好的了解,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具有理工学科的严谨性,同时又有艺术创作的综合型人才。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充实课堂信息,运用社会实际案例,使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思维扩展能力。
9 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和改革
对于学校综合能力强的教师要进行合理编排,整合团队师资力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于在现今社会民办高校的普遍存在,其中在艺术设计上拥有高资质和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很缺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各高校在对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编排和整合时,要系统全面。例如,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不同专业领域能力,不同学历的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使得学生们在受教育中能够拥有全面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再则,可以在社会上聘请优秀的人士来学校进行授课,使学生们能够对社会实际现状有更确切、更深入的了解。
10 总结
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今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创新性、技术性人才成为教育的全新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的改革是高校发展突出其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培养特色人才的重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金戈.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01):53-55.
[2] 刘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3):919.
[3] 严先琴,周元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5(07):204.
【农业科技革新思路论文】推荐阅读:
农业科技联姻创新思路论文10-10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09-04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论文08-10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09-12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07-05
探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制约因素论文07-17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推广中的价值农科论文10-16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08-12
农业科技公司融资简介11-06
某市农业执法工作工作思路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