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共12篇)
1.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一
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一PDCA循环理论概述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Check)———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并最终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并将其标准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去解决。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而后分析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
2.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二
戴明循环称PDSA循环、PDCA循环。戴明循环有时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 或戴明轮 (Deming Wheel) 。关于戴明循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最先是由有着“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 (Walter A.Shewhart) 提出“计划-执行-检查 (Plan-Do-See) ”的雏形, 后来由戴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完善, 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Plan-Do-Check/Study-Act) ”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并且戴明在推广戴明循环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DCA循环简单地可以用图1表示。
戴明循环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 它包括的四个循环反复地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步骤, 即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Study) 、处理 (Act) 。其循环递进的过程可用图2表示。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 P (Plan) ———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 ———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 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 (Check) ———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 确定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 并最终找出问题;A (Act) ———行动 (或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 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 并将其标准化, 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 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 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去解决。
PDCA是四个英语单词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和Act (行动) 的首字母, PDCA循环就是依据这样的顺序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 并且不断地将循环进行下去的一套科学的程序。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 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 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 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 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
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 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 传统的学年制当中, 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 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 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 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 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 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 选修课比例非常小, 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 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 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 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 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 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 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 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缺乏有效地管理, 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 课程质量不高, 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 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 多数学生选课盲目, 避难就易、随波逐流, 追求市场适用性, 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 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 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 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 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 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 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 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 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 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 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 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 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 制度也不健全, 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 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 使问题累积, 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 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 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 从而又恶性循环, 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 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 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 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 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 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 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 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 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 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把观察引向深入, 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 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 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从而获得新概念。
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 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 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 执行上要有严格性, 明确管理目标, 敢于面对棘手问题, 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 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 以便实施。
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 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 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 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 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 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 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 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 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 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 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 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 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 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并收集信息, 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 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
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 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 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 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 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 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 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 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 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 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 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 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结经验和不足, 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 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 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 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 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 找出优势和不足, 而后分析原因, 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 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 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
参考文献
[1]黄宗德.运用PDCA循环提升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05) .
[2]刘颖.基于PDCA管理理念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 2012 (23) .
[3]张艳凤, 徐晓莹.应用PDCA管理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07) .
3.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三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现状
随着医疗市场日益市场化和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即医院外部原因及内部因素产生的风险。
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从外因角度分析,首先政策法规变动会对医院面临的宏观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整、医疗法律的变革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都可能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一系列利好民营医院的政策也改变着公立医院的竞争格局和生存环境,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利率变动带来风险,新时期公立医院常有负债经营的情况,此时利率变动成为影响医院现金流的关键因素,利率上调将导致医院资金成本增加。三是汇率变动风险,如今我国公立医院出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断准确率的需要,常常会向外国厂商购买大型医疗器械,形成大笔外汇结算款项,汇率变动对财务成本有着重大影响。
财务风险内部因素。从内因角度分析,首先是医院领导层对财务风险重视不足,由于长期受行政体制影响,医院领导层市场意识不强,工作重点大多放在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上,对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强调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视潜在的财务风险。二是财务人员水平和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新会计制度给予财务人员更多主观判断的自主权,如果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或者职业素养不够,不能对会计业务处理作出合理判断,容易出现财务差错或舞弊,不恰当的财务数据会误导管理层作出错误决策。三是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体化信息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容易给相关业务人员或财务人员钻空子。科室之间独立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与交互,例如缺乏统一的合同管理系统会给财务部门超支合同款带来风险,也给物资、资金需求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带来困难。四是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投资决策系统。医院在购置或更换大型设备时往往没有从财务角度进行决策分析,或者只进行简单的横向比价,没有完善的投资决策系统。进行药品成本管理时,通常仅着眼于降低药品和耗材进价,忽视缺货成本、存储成本、管理成本,缺乏全成本管理理念,往往出现部分紧俏的药品或耗材短缺、而其他药品或耗材大量积压的情况,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PDCA循环理论的概念
PDCA循环也称质量环,广泛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是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基本流程,首先要制定计划、目标及相关标准,然后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之后再次循环不断改进。PDCA循环理论适用于管理医院财务风险,为持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质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Plan(计划)。在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开始阶段,需要首先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标准或技术文件。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三点工作:第一,医院领导层应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推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议成立财务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各部门指定风险管理责任人,建立分级责任制度,做好风险管理宣传工作,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其中,应重点提升医院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财务风险应变能力,注重后续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务人员严守制度法规的法律意识。第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有助于各部门了解单位发展战略,思考具体的经营计划和业务活动,预防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找到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准确、有效的预算帮助医院节省成本,作出更合理的决策,降低财务风险。第三,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包含医院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财务风险指标库,通过ERP系统实时收集并计算财务指标,代入z计分模型等風险计算模型,设定风险阈值,及时有效地反映、监测医院财务风险水平。
DO(执行)。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融资管理,控制贷款风险。在综合考虑医院资金需求、发展规模、现有融资额、融资方式及成本的基础上,借助融资决策模型等管理方法,确定合适的融资额和融资途径。第二,重视投资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采用NPV或内含报酬率等投资计算方法,综合评估各种投资方案的回报率、有效性、可行性,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和财力作出最终决策。第三,重视应收医疗款管理。由于医保政策变动和病人欠费情况日益增多,应收医疗款不断增加,财务人员应做好账龄分析工作,及时对大额长期欠款进行催收,减少坏账金额,保证资金安全。第四,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发票管理、票据核销管理制度等,注意资金相关核心岗位职责分离,设置诸如对账岗等监督岗位。第五,加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应用HRP系统等信息技术实现全院一体化管理与信息共享,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风险管理或风险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CHECK(检查)。强化内控腔制与审计,对重点投资项目实施全程控制监督,及时检查项目成本及收益状况;密切监督财务业务处理工作,及时发现意外事故并消除;定期做好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减轻或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
4.PDCA循环工作法 篇四
(1)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内容:
PDCA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管理工作运转程序。其中P指PLAN,计划之意;D指DO,实施之意;C指CHECK,检查之意;A指ACTION,总结之意。PDCA循环工作法的四个阶段包括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和措施,提出质量改进的活动计划;
第五步: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的情况;
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纳入各项标准(技术标准或管理工作标准);
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2)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特点:
第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5.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心得 篇五
针对此次PDCA内部培训,纠正了个人以往做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个人也将努力做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去积极处理解决问题。也相信,必然会减少以往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相信那句“成功的人常常改变方法,不曾改变目标”。
行政。阮园
通过幻灯片讲解学习PDCA管理方法,使我对PDCA管理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多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做完就结束了,要多分析问题,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网管。张军
昨下午经理给我们培训“PDAC”,“PDAC”即指计划,执行,检查,调整。我很高兴能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
对于我个人工作来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太清楚如何处理的更加完整,不过我会努力学习,学着往更好的方面去做的。
提到学会PDCA管理方法,要求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时,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未做好,对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方向和目标,感觉自己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所以我真的得好好想想了,应该对我的未来有所打算。
史娟
我们往往在工作中只注重执行,事情做完以为就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培训,个人觉得PDCA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
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都要有计划与目标,沿着既定的计划与目标执行,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检查与改善,结束后要善于总结与改进。
PDCA循环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可以运用到管理中。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每天都在处理着事务性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此方法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漏失,避免下次再犯,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参考性的更准确有效的完成。
在培训前,个人对于此工作方法,更多做到的是前三项,第四项完成的还不够好,不善于总结与调整,往往检查完无误就以为结束了,没有去总结过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在工作中哪些是做得不够到位需要改进的?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收益匪浅,希望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运用此工作方法,平时能够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改进,能够更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
人事。梁影
6.关于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前言
我本人表态不是为了写“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心得体会为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合其中有效的管理方法,对自己工作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经过学习培训后具体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 “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及解读
通过学习培训,“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下都简称该方法)就是通过策划、执行、检查、纠偏和持续改进一系列活动,将我们生活中每一件事做对、做实和做好的最基本方法。
我认为该方法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圆心作用,也就是以“目标”为圆心,展开一系列活动,确保最基本目标的完成的特点;二是各个目标和工作环环相扣特点,需要一个接着一个的持续完成来实现总目标的实现,更加具有紧密相连,和团队协作凝聚力的体现的特点;三是具有完成的任务、目标周而复始迈向更新更高的一个台阶,由心动带动行动做滚动功,下一环节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并加以再循环改进后达到相对完美的特点;四是具有镜子效应特点,人们不可能一次就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对,只有不停对照比较才会更清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事情做好等等。
二、“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实用性。
通过学习了解,我认为该方法适用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适用于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适用于每一个职业场所和环境中的各类社会活动。
所以也包括我们施工企业的每个人工作方法、每件事处理方法,“如公司决策、投标经营、项目管理、部门工作、现场作业、隐患排查、安全达标等等工作方法”。
7.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七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教育领域中,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交流的机会有大幅度的攀升, 这种机遇直接促进了与国际先进专业水平的交流与对话,对我国建筑教育产生了明显的、积极的影响。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高校的国际交流正经历由浅入深,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过程中。与一般工科专业不同的是,建筑学科教育中对建筑创作的模拟是训练学生专业水平特别有效的途径。联合设计(Workshop)是国外建筑学科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是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也在我国建筑教育界逐渐实施。
1. 国际联合设计的类型及特点解析
联合设计(Workshop)一般是指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通常需当场作练习,往往也叫做工作坊、研习会等。建筑学科教学的联合设计通常由教授或知名建筑师牵头,组建联合设计梯队, 包括参与的学生及专业人员、指导教师等。
国际联合设计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般都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员构成:组织者由中方和外国专家共同构成,而指导教师通常由组织者指定,参与人员为特定范围内的人员筛选确定。国际联合设计构成要素包括两个:一个是国际化即由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发起;另一个是集中设计的成果,即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期里针对确定的课题而得到研究成果。国际联合设计涉及到跨区域的学术交流,所以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但成果丰富,一般来说,按时间长短, 可以分为两种:
(1)短期概念设计型:联合设计时间设定较短且集中,不多于5个工作日。由于时间限制,设计的设定往往为概念设计,目的是通过短期集中的合作就某一课题或一个项目进行概念性的启发性的设计,达到开拓思路,拓展视野的目的。
(2)长期全面设计型:联合设计也有时间设定较长的情况。这种类型的联合设计由于时间跨度大,可以选择某一题目或者项目进行较深入全面的设计;同时,长期的跨区域交流难度更大,实际的组织形式必须多为分阶段的工作,通过网络交流、 视频会议等形式在设计开始的前期阶段进行沟通交流,在设计阶段收尾阶段再集中工作,形成成果进行汇报。
这两种方式虽然时间长短不同,共同工作阶段不同,但是参与人员都必须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 在每组中负责的指导教师实际掌控着设计进行的节奏及预期成果。与传统的国际化途径例如会谈、座谈、讲座、互派访问学者/ 学生这几种途径比起来, 国际联合设计是最高效灵活的方式,其特点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依托于科研合作,容易形成实际的成果。 因为发起组织国际联合设计的专家教授多为在业界有一定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声誉,这样比较容易获得经费支持和组建团队;而这些组织者大多是通过科研合作而熟识,在长期的合作中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或一个研究的方面,组织联合设计。依托于实际的科研合作的联合设计,题目设定都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团队由组织者(教授)和联合指导(科研人员/ 教师)构成。
(2)人员组成灵活,水平较高。联合设计的参与人员构成比较丰富,可以有学生、年轻学者、 科研人员、专业建筑师等。不同于一般课程,联合设计由于题目比较灵活,所以参与人员的招募范围也比相对较大,所以参与者都是可以通过招募甄选出来,可以保证参与者的自发性和创作质量。
(3)距离远,学科互补效果明显。因为国际联合设计中的参与人员来自不同国际地区,地理位置较远,平时缺乏交流,通过共同联合设计工作可以促进学科之间优势互补,效果更加明显。
2.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国际联合设计工作框架建构
建筑学科国际联合设计由于其参与人员距离远、交流难度较大,耗费的精力与成本都较高;设计类交流成果形式多样、成果转化时间长,这些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我们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论, 对复杂的构成因素进行科学性梳理与分析,探索发掘这种工作模式的潜力,优化联合设计,指导工作框架建构以后的设计取得更深入的效果。
PDCA循环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Dr. Walter A. Shewhtar) 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开发,后来又得到戴明博士(Dr.W. Edwards.Deming) 大力倡导,所以又叫 “戴明环”, 现已在全世界推广[1]。PDCA是英语单词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 和Adjust( 修正) 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在工作中将工作步骤按照每个循环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拆解,就可以有效控制工作的质量,而单个循环可以通过往复,质量会不断稳定提升(图1),这一理论简单明晰并且适合多层次、多阶段的工作流程,这与建筑学专业的国际联合设计特点正相契合。
在这里,我们把国际联合设计分为策划阶段、 筹备阶段、设计阶段、成果表达阶段及成果应用阶段,每个阶段涵盖多个步骤,这些步骤会因为联合设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但这5个步骤是常态国家联合设计的必要阶段。引入PDCA循环理论, 这几个阶段可对应拆解到四个环节中。(表1)
我们把国际联合设计的工作步骤分为5步,而每一步骤又会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在下一层级分为多个目标。步骤一是策划阶段,在中方和外方的团队带头人(教授)科研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合作意向, 确认主办地及经费来源等。这一阶段只有各方面的决策者参与,但是会为整个设计定下基调,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步骤二筹备阶段,由团队带头人(例如教授)与团队核心(例如教师/ 研究员)着手组织工作团队,由团队确定工作目标、计划,进行人员招募筛选等工作;步骤三设计阶段,无论是联合设计周期长短,分解的工作目标都是由团队核心进行任务解析、组织小组工作,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深入设计,期间会按计划进行中期汇报并修正方案、 细部设计,最终进行成果制作,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步骤四是成果表达阶段,参与者进行成果汇报、展示,而指导团队进行项目总结与分析;步骤五是成果应用阶段,目的是把工作成果深化并转化应用于科研及教学研究。
对应PDCA循环理论,步骤一策划阶段为理论中的P(Plan)——计划环节,这一环节是整个工作框架的提纲挈领的环节,确定设计的目标。虽然这一环节参与的人员不多、波及范围小,但却是整个联合设计成功与否的基础。尤其是国际联合设计, 参与各方在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计划环节中需要考量周到。而接下来步骤二筹备阶段与步骤三设计阶段都是对于计划的具体执行,对应D(Do)——执行环节。这一环节是联合设计的核心部分,涵盖所有参与人员,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设计工作,都需要参与的各方协调合作,达到目标的最大完成度。接下来步骤四成果表达阶段,对应的是C(Check)——检查环节。 在这一环节工作成果将被汇报、展示,而参与各方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总结,总结经验和成果,发现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虽然国际联合设计的时间有限,但是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各方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继续探索成果深化和转化的可能。步骤五成果应用阶段对应A(Adjust)——修正环节,在这一环节检验目标完成度,并且通过总结,促进成果转化,使国际联合设计的短期的效益得到延伸, 并为今后的交流提供更高的平台。
我们可以发现,PDCA循环理论与建筑学科的国际联合设计特点互相契合,运用该理论指导国际联合设计工作的框架建构,使得复杂的工作流程明晰化;同时PDCA循环理论自身质量管理功能会直接提升建筑学科国际联合设计的质量,优化建筑学术交流平台。其实,根据联合设计的具体情况, PDCA循环理论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设计整体,对于各个阶段,也可以应用这一理论,来提高这个阶段的完成度。
3.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国际联合设计工作框架的意义
引入PDCA循环理论的原理指导,国际联合设计的水平会持续稳定地上升,拓展国际联合设计对于建筑学科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性,可以加深国际交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并且有利于教学课程的设计。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结构清晰,经济高效。联合设计形式多样,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复杂元素进行梳理,既可以结合理论研究,也可以结合实际科研和工程项目, 可以拓展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的上课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及先锋性;集中的循环工作模式,是经济高效的国际合作模式。
(2)师生双向交流,管理质量提升。小范围的交流增加了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人员构成的多元化也增大了交流范围,这种师生的交互也为未来发展更加深入地合作建立基础,同时也便于教师团队把控各个环节质量。
(3)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动力。通过PDCA循环机制,中外师生都能对对方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 可以互相启发思想,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动力。
4.总结
8.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八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护理;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2-03
PDCA循环理论又称戴明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程序),可有效地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目前已经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医学院校而言,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理论知识牢固、技术操作熟练、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既要保护患者的利益和选择权,又要让护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妇科护理技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充实和提高[1],是护理专业师资人员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利用戴明循环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即将步入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本次《护理学基础》这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护专1班学生48名,设为对照组;护专2班50名,设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练习老师看,考试考核分数达标算过关。
实验组学生采取PDCA循环教学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内容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一,通过平时的护理实训课教学,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也千差万别,故要通过收集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平时学习的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因素、影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因素、影响岗前培训质量的因素等,全部找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细节。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其存在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既让老师明白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和场景设计方面的欠缺,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教师根据岗前培训的要求写出内容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制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进度表、培训的总体目标、每周的分目标及一系列措施制度(包括教学反思)。但由于护理专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重理论轻操作、临床见习课时安排较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使得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均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进行阶梯式示教学、循序渐进,使实训课示教方法具有灵活多样及随机应变的独特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情”字,耐心示教和演练,善于激发内在学习情感,以鼓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项技能操作,教师对上课前任务的布置、围绕该项操作应该让学生复习的相关理论、观看示教时从不同的角度如理论、实践、个人体会、自己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课堂质疑等环节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每进行一项操作训练后,教师均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又掌握了什么?失误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师给予启发式的引导,帮助分析学生个体在该项实训课训练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总之,整个实训课过程,要充分地体现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既要要求学生记录经验教训,反馈给老师,老师又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情况,从而确保教学总目标的顺利完成。对教学结果,要加强监督机制,由教学督导小组,对教与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教学总目标的完成,并通过岗前培训中段综合考核方式进行验证。通过考核,准确评估学生的技能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向教师与学生进行反馈,以促进教学相长。
具体反馈的形式主要是召开座谈会,目的是既让学生对老师评估,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我完善;又让教师通过示教、观察、考核、总结手段和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能力比较清晰地掌握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此循环往复,通过不断改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3 教学评价
考核的内容包括观察技能、记录书写技能、仪器和物品的管理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及物品的技能等。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操作熟练且能讲解整个操作过程为优;操作基本熟练,但须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完成且讲解不完整为良;操作不熟练,对老师所提问题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为差。实训课第8周进行岗前培训终末考核。考核内容为理论和技能操作。理论考核评定标准:≥85分为优,75~84分为良,60~74分为及格;技能操作考核评定标准同第4周中段综合考核标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时间比较
实验组第4周的优良率90.4%,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P<0.05);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0%,对照组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8,P<0.01)。见表1。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对照组为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7,P<0.001)。见表2。
3 讨论
9.PDCA循环法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篇九
Plan、Do、Check、Action
这是由美国质量专家戴明博士先倡导的。他把工作质量的全过程分为四个依序衔接的工作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修正再执行Action这四个阶段。他们依次运行又首尾相接。
在Plan阶段,我们一般需要制订设定目标、搜索相关资料、找出最佳方案并制订工作计划表,合理的安排时间及推进。
在Do阶段,在严格按照计划的时间来执行。在这一阶段,很多人是为了计划而计划,一到执行的时候就显得退缩了~
在Check阶段,我们需要对照计划表及执行情况,检查执行的情况。若是编制绩效或者薪酬等具体方案时,可盛装专业的委员会来督促事件的检查。
Action阶段,首先我们要对前面检查出来的结果,产生的问题进行修正,然后继续PDCA
10.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十
主要项目
满意调查问卷主要从绩效管理的手段、方式、方法以及奖励计划等方面进行设计,主要项目有:
1、人们的工作是具体的,目标是明确的;
2、人们的目标有挑战性,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3、人们认可我的工作目标;
4、人们明确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
5、人们的绩效标准是恰当的,能准确衡量我的绩效;
6、在达到目标方面,人们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
7、为实现目标,人们能得到相应的培训;
8、为使实现目标成为可能,公司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支持
9、在达到目标的时候,人们能得到赞赏和认可;
10、公司的奖励体系是公平的。
在绩效诊断与提高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诊断专家,对自己以及员工在绩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和不足,以在下一绩效周期内做出改进。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和《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以上四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也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无论你是何种企业,无论你想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只要你做绩效管理,就无法避开它,因为你一旦脱了它,你的绩效管理就没有了“轨道”,一旦绩效管理脱离了预定的“轨道”,你就无法保证它的运行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做绩效管理之前,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流程研究透,给绩效管理铺设好“轨道”!
11.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十一
1.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省政府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立的项目。项目财政资助总额大,2011年约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进入中试或已进入产业化初期,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由省财政拨款,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管理,并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04]48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苏科计[2004]216号)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苏财教[2004]40号)等规定为项目办理及管理的依据。
2. PDCA循环理论在本项目中的体现
(1) P(计划)。
立项前期的策划中根据项目指南所撰写的项目建议书及经过三轮评审后所撰写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为项目的计划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项点如下: (1) 项目概述:简述项目的目标产品、主要内容、已完成的主要研发和产业化前期工作、下一步研发和产业化的目标任务等。 (2)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资产、人员、研究开发能力、管理制度、相关资质等。 (3)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 (4)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应用领域、需求量及未来市场预测;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相关替代产品及其竞争力比较。 (5) 项目计划及考核目标:包括研究开发指标、生产建设情况、实现的销售收入等。 (6) 项目实施方案:包含技术方案、生产方案、市场方案、企业成长方案、项目人才队伍方案、项目的产学研结合方案及保障措施;项目管理机制,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7)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总投资,包括前期已完成的投资额,并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项目在执行期内的计划新增总投资,包括基建、研究开发、生产装备、仪器设备、原材料消耗等,并列出每季度资金投入计划。 (8)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目标产品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项目投资评价,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社会效益分析,述论本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节能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9)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对项目的技术、市场、管理或技术团队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列出控制对策。 (10) 主管部门审核及推荐意见,附件(相关证明文件)。
项目建议书经过第一轮形式审查,第二轮技术评审,第三轮综合评审通过后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轮评审专家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到企业实地查看现场,最终确定项目立项并签订项目合同正式实施,所以项目是否能成功立项除企业正在组织实施的项目满足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外,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项目在PDCA循环中的起始阶段也即计划阶段,是项目能否成功立项的关键阶段。
(2) D(执行)。
项目合同正式签订即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需密切关注合同上所载明的主要任务: (1) 包括产业化研究开发任务,产业化建设任务(含基建等),其他任务(环保、项目管理机制、销售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 (2) 项目的考核目标及指标:总体目标包括项目实施年限(3年以内)、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投资额、实现的产业化能力、在国内、国际的地位、水平、市场占有率等。 (3) 技术创新目标:通过本项目实施新获取的技术突破和水平,包括新获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的企业技术标准,参与研究制订国家技术标准的情况等。 (4)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项目实施期内累计实现的销售收入、缴税总额、净利润、创汇额;计划完成当年实现的年销售收入、缴税总额、净利润、创汇额;企业行业位次提升、上市计划等成长指标;实施期内新增就业情况等。 (5) 项目年度计划及阶段目标是否按计划执行并完成。 (6) 项目经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合同规定的目标之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中心与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的研发、试制、生产、销售等考核节点的协调、跟踪管理,综合管理部门是项目管理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公司与科技、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技术中心重点在研发过程中新品试验、知识产权申请、研发队伍培养等指标与合同指标的对接等,财务部门重点在项目经费管理、中期检查专项审计协助及项目管理的衔接等,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的配合均按照合同规定阶段任务按照指标细化后的工作展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过程均围绕项目大的PDCA循环而开展,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效与可控。
(3) C(检查)。
项目检查主要为中期实施情况的检查,依据江苏省科技厅及财政厅联合下发的苏科成[2008]259号文件精神,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考核,检查考核主要依据项目合同,采取实地查看的方式对实施期满一年的项目进展与经费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项目第二阶段拨款的依据,检查项点如表1所示。
检查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如项目执行滞后,必须说明滞后原因和整改措施,项目预算及经济指标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的等均需通过上报重大事项进行调整,重大事项调整申请报告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批复后项目合同相关指标才能进行调整。
(4) A(效果)。
结合项目中期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跟踪,对相关问题点整改后进行反馈,确保项目实施期满后顺利进入验收阶段,同时验收通过后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项目评价是依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作为财政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评价报告反映出来),也为来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提供依据;对于申报企业来说可以作为今后新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的有效输入,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更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可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1) 验收阶段:项目验收需提交的如下资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项目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报告;项目绩效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专项审计报告;项目工作过总结;项目验收申请表;项目所获成果等佐证材料等。
(2) 绩效评价阶段:需提交的如下资料。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资金来源及应用情况表;项目增加值表;项目利税表;项目知识产权表;项目获奖情况表;项目人力资源情况表。
总体而言,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中期检查、期满验收、绩效评价全过程由企业、地方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参与项目管理,通过季报制度、中期检查考核制度等相关手段对项目研发、产业化建设、市场销售、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实施过程管理。项目的推广实施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3. 项目的实施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做法。
(1)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从立项申请、财务管理、研究与产业化实施、验收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规定在符合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前提下有自身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有章可循。 (2) 成立项目管理组,专门从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合同方案的确定等,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跟踪,一旦遇到与项目合同有较大变更或其他重大事项出现的及时申请重大事项调整等,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监控。 (3) 要高度重视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审查,企业一把手要重点关注,资源要向项目管理与实施倾斜,保证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2)存在的问题。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企业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 企业重视申报过程,立项后管理不够规范,对项目立项后因宏观政策影响使相关指标未能100%完成时的应急管理缺乏; (2) 项目财务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项目的相关支出归集上技术把握有欠缺,财务部门与技术开发部门的衔接度不够紧密,与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3)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其他各类项目的立项、实施、结题的相关要求,完善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省科技、财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工作指引,制定一套适合公司运行的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评审、论证等管理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评价、服务等工作手册,确保项目从申请立项到最终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完成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为后续延伸项目或实施其他相关项目打好基础。 (2) 加大跟踪管理力度,由综合管理部牵头督促指导项目实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研发和产业化实施进度滞后的项点,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完成任务的计划、目标和时间进度表,项目的里程碑阶段与项目组成员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挂钩,增强项目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4. 项目的后续工作安排和有关建议
通过对2007年立项的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完成一个PDCA循环过程的相关资料的梳理,形成知识文档库上传至公司知识管理平台供员工学习,同时也便于今后申报新的项目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提高申报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项目管理的培训,由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专业人员对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员工在项目建议书编写技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概算、经济效益分析以及验收专项审计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加快推进国家支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的进度,通过延伸研发创新形成雄厚的技术储备,为企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摘要:文章通过将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2010年实施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从立项申请、现场考察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过程以PDCA循环理论加以整理分析, 为公司后续项目的申报与管理以及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提供有用的信息, 促进公司项目申报与管理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12.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 篇十二
杨杰
2023507153
税务071班
财政与税务学院
PDCA循环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众多企业逐渐认识到提高自身绩效的重要性,因而大部分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对自身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绩效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对其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的工具,然而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因自身的缺点无法很好地帮助企业管理绩效。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绩效考核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最后,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
【关键词】:PDCA循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系统构建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so many companies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so most companies are exploring how to optimize their own 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help companies optimize thei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but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can not be good due to their own shortcomings to help companies manage performance.Therefor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problem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lly, build the PDCA cycle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PDCA Cycle;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System Construction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以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对绩效进行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设计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保证对企业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的基础,然而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很好地帮助企业对其绩效进行优化管理,因此对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研究进而构建出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已显得尤为重要。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1]。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2]。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3]。
一、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对一个人过去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评价即事后评价,而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发放浮动工资和奖金提供依据。绩效考核体系仅注重考核,往往忽略及时的绩效反馈与辅导,因此无法实现对员工及企业绩效的不断提升。忽略及时的绩效反馈就无法使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问题,同时也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暗箱操作”,这样就会逐渐失去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考核遭受重重阻碍而无法进行。忽略绩效辅导就会使员工无法了解怎样做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才能改进自己的绩效,因此使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无法得以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另一缺点是将绩效考核从绩效管理中割裂出来,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因此使绩效管理无法发挥其找问题、促发展、提高员工及企业绩效的作用。此外,由于将绩效考核从绩效管理中割裂出来,使得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系统性,往往就考核论考核,而没有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由于缺乏系统性,绩效考核体系在运行中无法自动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譬如增加或减少关键绩效指标等的自身的调整和改进。
二、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
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说明了绩效管理系统不是封闭式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式系统。由于上述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这也就决定了绩效管理系统也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说明了绩效管理系统不能是一个静止的系统而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对绩效管理系统的要求是绩效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一次次的运行不断改进和提高其员工的绩效,并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不断提高,这要求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持续改进的作用。综上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系统应具有开放式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特点。
三、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
绩效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特点决定了可以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P)、绩效计划执行(D)、绩效考核(C)、和绩效处理(A)四大部分,其对绩效的改进是通过以上四部分的不断循环来实现的[4]。绩效考核体系的缺点通常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狭隘性而将绩效管理看作单独的绩效考核造成的。基于PDCA循环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有多种用途,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倾向于从考核的结果中找问题、促发展。
(一)P阶段(计划):绩效计划的制定
1.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提供了关于工作本身的内容和工作职责,是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依据,因此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做好工作分析。在进行工作分析时,人力资源部要组织相关部门主管、各岗位代表通过访谈法、工作实践法和关键事件法等方法对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各岗位的汇报关系、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或方法。
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要根据前面的工作分析进行设定。根据管理科学中的20/80 原则,80%的绩效问题是由20%的关键因素决定的,因此在考核指标进行设定时要根据工作分析着重对20%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要赋以较大的权重以便其真正发挥作用。此外,由于不同岗位工作的特点,在考核指标设定时要从柔性(定性)和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的工作易于量化,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可以以刚性指标为主,柔性指标为辅;行政人员的工作难于量化,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可以以柔性指标为主,刚性指标为辅。同时,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综合员工的工作结果和行为表现进行,以达到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激励员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员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核,使员工的个人素养不断提高的目的[5]。
3.分析现状、寻找存在的绩效问题。根据绩效考核和绩效处理阶段所反映出的信息对企业及员工的绩效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及员工的绩效情况。在寻找组织或员工所存在的绩效问题时,可以根据上一期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组织或员工哪一项指标未达到要求,同时根据绩效处理阶段所反映出的信息,将上一期未能解决的绩效问题在此处逐一列出。
4.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在分析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与被考核者及其主管一同借助因果分析图找出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应尽量想出可能导致绩效问题的所有原因,并将所有原因标注到因果分析图上。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被考核者、考核者、工作分析、考核指标和工作条件五大方面来考虑产生绩效问题的原因。
5.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原因。对于引起绩效问题主要原因的确定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或投票法等方法来确定。例如:在对引起一名员工产生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确定时,可以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员工本人、员工主管领导、考核者等相关人员对因果分析图上标注的引起绩效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投票,确定引起该员工产生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确定主要原因后要在因果分析图上对其做上标记以引起注意,以便提醒相关人员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6.企业绩效计划与措施的制定。根据以上因果分析图上标注的引起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绩效计划与措施的制定。例如:员工所产生的绩效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分析中工作内容的描述不明确引起的,这时制定绩效计划就应该写明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还应注意不同员工的绩效问题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应在绩效计划中得以分别的体现。
(二)D 阶段(执行):效计划执行
1.人员培训。在绩效考核之前,通过培训使考核者、被考核者对本期考核指标的要求或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被考核者按新的要求工作和考核者按新的指标要求进行考核。在企业首次实施绩效管理时,可以通过培训使大家认识到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只有被执行和落实才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此阶段一定要执行绩效计划、按绩效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如果在本期绩效计划中规定着要重新进行工作分析,那么在此阶段就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作分析[6]。
(三)C 阶段(检查):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实施。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绩效问题,考核的周期不宜过长,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在实施考核时,考核者要根据绩效计划中考核指标的要求对一个月来被考核者实现考核指标要求的程度进行确认。由于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的业务和员工都比较熟悉,因此可以由部门主管担任其部门员工的考核者。在日常工作中考核者应及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实现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作为月末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的过程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否则考核将极大的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7]。
2.绩效考核争议的处理。考核结果公布后,如果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意见有分歧,经过双方沟通仍不能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通过一定的申诉渠道进行反映,请求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而相关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在接到申诉后要及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做出公正的裁决。即如果考核者疏忽造成考核结果错误,应马上纠正考核结果;如果考核结果没有问题,则应尽量通过事实说服被考核者。
3.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既可以供管理人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提供信息,也可以帮助人力资源开发找到恰当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员工个人在绩效改进、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提供借鉴。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到如下的方面:如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和修改绩效计划、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挂钩、决定是否录用新员工、决定员工职务晋升、培训等。此外企业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和辅导,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高[8]。
(四)A 阶段(处理):绩效处理
1.绩效反馈与辅导。绩效反馈与辅导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背后的原因,以此来增加共识,减少误解和猜疑;更重要,是要改善员工的绩效以及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建议。因此当绩效考核结束后,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向员工进行反馈,通过绩效反馈使员工清楚自己的绩效情况、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哪些做法符合企业的要求,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提高。同时,要通过绩效辅导使员工清楚应该如何按照企业的要求工作、如何改进自己的绩效。绩效反馈与辅导有利于员工按照企业要求工作和员工自身绩效的提高。
2.遗留绩效问题的处理。通过绩效管理系统本期的运行可以解决一些绩效问题,然而很可能还有一些绩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那些本期未能解决的绩效问题逐一列出,并让它们转入到绩效管理系统的下一次运行中去解决。设计出绩效管理系统并使其有效的运行才能够保证对企业的绩效进行优化管理。绩效管理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阻碍其运行的因素,为此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影响其运行的因素,以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四、结语
以上四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也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无论你是何种企业,无论你想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只要你做绩效管理,就无法避开它,因为你一旦脱了它,你的绩效管理就没有了“轨道”,一旦绩效管理脱离了预定的“轨道”,你就无法保证它的运行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做绩效管理之前,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流程研究透,给绩效管理铺设好“轨道”!
【参考文献】
【PDCA循环理论资料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学习5W2H工作法和PDCA循环工作法的心得体会10-18
城市管理理论资料09-02
循环经济经验材料06-30
无限循环电影简介11-13
四环节循环教学11-29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08-31
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07-05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07-16
绿色创新与循环经济07-26
循环课堂教学模式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