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2024-09-30

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8篇)

1.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篇一

2013—2014学高三第二学期

语文备课组计划

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2014年江西省《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备课组将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对高考复习点进行分块研究,分工到人;主要研究近5年江西高考题,从其动态方向、命题规律中进行2014年的高考预测。

2、为提高复习效率,本学期将实行“一课一备”制,重点对各复习点、周练试题进行研究,力求做到进度一致、内容一致、作业一致。

2、本学期语文复习将把培养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强调能力的迁移而 不是知识的再现。

4、特别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冲刺过程中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教学安排

本学期语文复习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到2014年3月16日结束第一轮复习。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3日——5月6日(市二模前),进行第二轮复习。复习要点:一是依托二轮复习资料上的训练点,全面梳理高考知识点,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复习中突出重点,主要以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古诗词鉴赏,文言文翻译,文学作品阅读,大、小作文,名著导读为突破点,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二是综合训练中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和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强化学生的答题模式。

第三阶段:二模后至五月底,主要任务是客观题限时训练,查缺补漏,回归课本,处理信息,调节心理。

教学方法

1、第二轮重点知识点的复习,主要以以练代讲的方式进行,每个知识点各占2—4个课时,每节课前20分钟即时训练,10分钟合作探究答案,最后10分钟点评小结。

2、周考和月考命题要求格式规范,考查点与高考要求相一致;强化课本和高考的联系,突出能力的考查;对于薄弱点和易错点可采取滚动的形式反复出现。

3、客观题限时训练形式为课堂训练,30分钟完成前12题,10分钟处理答案。

2.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篇二

1. 前者之殇自觉无望

前车之鉴很重要, 我们对每一届高三的同学都讲, 例如上届考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但当同学们参加完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后, 就觉得前者的经验教训是救不了自己的。并且事实胜于雄辩, 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摆在那里, 不高啊。如果再来点小道消息, 说得有模有样:上届的一位师兄, 两次模拟都上一本线, 而且语文分数很高, 可是今年高考, 语文只有七八十分, 比平时低了四十分, 最后连二本都没有录取。同学自然地拿他与自己比较, 心想:我高考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事呢?还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 就会觉得他都这样了, 我肯定完蛋。这样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就生成了。这样的心理压力源一旦生成, 会给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高三的学生有“三紧”要面对:一是时间紧;二是功课紧;三是家长老师“逼”得紧。这“三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后进心理的压力源。在这种态势下, 学生们希望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于是有一些同学突击数理化, 上补习班, 疯狂做题, 短时间内成绩上来了不少。既然有效果, 他们就马上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开始学习语文, 认为只要努力一两个月, 自己的语文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但是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学习语文, 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 我已经努力了两个星期了, 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啊?由此, 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受到打击, 生成了语文学习的压力源。而这样的压力源又会阻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3.成败天定不以为然

班上有一位同学, 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由于生病, 他在家里休息, 两周后复课, 恰好赶上期中考试。本以为掉了两周课, 成绩要下降很多了, 果不其然, 数理化成绩都掉了, 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却考得挺好的。一次可能是偶然, 但有时候一两个月内班级中会出现好几次类似情况。于是有同学就会总结, 语文学习的成败天定啊。还有一类同学, 平时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可以说很多, 学得很刻苦很累。几次考试下来, 成绩没有进步, 他们渐渐放弃对语文的希望, 渐渐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其实这种“成败天定, 不以为然”的态度恰恰是学生在极度失望后的一种消极的状态, 这种状态正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产生的力源之一。

4.学科偏差舍本逐末

历来就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 从学科特点来看, 理科科目逻辑性强, 学生一旦掌握原理和公式, 就能掌握这门功课的规律, 再加上勤练, 一般来讲就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 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材的设计维度, 知识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说庞杂。这样一来, 语文学科相对就比较难把握。另外还有作文, 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正因为这个原因, 很多同学就会采取一种方法:语文上拿不到的高分, 靠数理化等科目来弥补。毕竟高考中数学拿满分的有很多, 而语文拿满分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学科偏差, 舍本逐末”也可以看作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力源之一。

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 我们针对以上的四个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矫治。

1.悉心诱导现身说法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 又处于青春期末, 心理状态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能力, 但是依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我们高三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针对前车之殇, 要有科学的舆论导向, 我们应该邀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生前来现身说法, 让他们与高三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 从正面加以积极引导。同时, 我们应该将这种交流常态化, 不断巩固, 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 克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 通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发现语文学习后进心理显现的同学, 及时加以干预。采取的方法是:个别交流、悉心诱导。教师在找同学交流之前应该做足功课, 剖析出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与同学交流时, 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出其目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避开直接的说教方式, 而以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技术指导来帮助学生调整语文学习心理。这样, 矫治效果会较好。

2.允许反复阶梯递进

针对“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这一后进心理, 语文教师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同学提压迫式的要求, 比如“你必须在几天之内考到多少分, 否则就怎样”、“你要在语文上多花点时间啊, 再这样的话, 我可要联系家长了”。针对平时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 要科学地看待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与他们交流的时候, 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明白目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是很正常的, 叫做“高原现象”, 帮助他们找到现状的突破口, 主要是从语文学习和应试的技术方面加以指导, 具体化到每一种题型、每一道题目, 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语文学习的心理。同时, 在平时的练习中, 语文老师要允许学生的成绩出现反复, 不能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至少在表面态度上表现出鼓励和容许的态势。当然, 老师应该帮助波动大的同学做好分析, 找出原因, 让他们的语文成绩有阶梯式的递进。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于有“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后进心理的同学, 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 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特点, 细致地将学生按不同的气质类型区分。胆汁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 常常表现为坦率、好冲动, 经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但有时缺乏耐心, 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语文老师应该采用规则的、逐级递加的方式, 不间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考试中, 要制造兴奋点, 要有意让这些同学尝到“甜头”, 不断产生好奇, 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被动式的“锲而不舍”在实践中效果很好, 可以有效地矫治胆汁质型同学的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多血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 情感、行为发生得快, 变化也快, 但较温和, 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 但不求甚解, 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 不稳定, 毅力不强。语文老师可以将这类同学联合起来, 成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小团体, 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只要有一个同学在某个时段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大, 就可以带动整个团体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 从而形成团体式的“锲而不舍”, 矫治学生的语文学习后进心理。黏液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 反应性低, 注意力稳定、持久, 但难转移, 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性较差、可塑性差, 对新的学习较难适应。语文教师可以顺水推舟, 平时多鼓励他们。从实践看, 效果也不错。抑郁质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 语文学习时感受性强, 想象丰富, 观察敏锐, 易多愁善感, 受挫后常心神不安。这样的同学, 语文老师应该经常找其谈话, 表示对他 (她) 的重视和关心, 他们会很敏感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会觉得“老师认为我能行, 所以我不应该放弃, 要更加努力”。这样一来, 无形中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就能很好地矫治他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当然, 所有的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心中形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力, 进而从根本上矫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

4. 综合协调齐头并进

3.高三语文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三

一、高三语文学习的现状

高三语文学习现状首先表现为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漠视,包括学习兴趣的冷淡、对语文课程的懈怠。语文教师普遍地体会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较高一、高二明显降低。语文课没有了生气,失去了生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很难调动。

其次,表现为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投机。有些学生迫于高考及老师的压力,盲目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认真听课、下课完成作业。而更多的学生则在课堂中懒于思考、懒于探究、懒于动手,更无暇去补充模拟练习、扩大课外阅读。

最后,集中表现为学生对语文课程和语文考试的怀疑和错误认识:语文学习投入却难以在考试中受到实效,总感觉老师讲的内容和考试没有太大关系;语文作为母语,平时不学的同学发挥一般都能考90分,而学得再努力也很难超过120分,难以拉开差距,为何不在容易拉开分距的数理化学科中加大投入?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目前高三的这种学习现状,确实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认识不全面、看法不理性有重要关系。然而,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如何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方式、如何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教师的下列方面学生学习现状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唯高考是从

有些教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注重教法,不注重指点学法。过多看中知识技巧的传授,学生变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为了复习迎考,有些教师压缩教学内容,搞速决战、题海战,提前复习完课本内容,忽视了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接受能力,致使学生如走马观花,或因难以消化而因噎废食,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完全失去了它温文尔雅、致人向善、营造美感的一面。

教师以练代教、以考代教。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将课文肢解为机械的考题,教学就变成了练习,课文毫无情感和韵味可言,语文也就失去了它吸引学生的一面,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会到生动活泼的乐趣。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迫于升学率的压力,我们平时的授课更多趋向于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会“急功近利”,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思维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思维的活力和文化的乐趣。

偷工减料,不能全面贯彻“听说读写”,致使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内容可全面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由于高考不考“听说”,教师在高三一年的集中复习过程中更是忽视甚至放弃了“听”和“说”。语文课堂失去了“听”,就变成了无声的聋哑课堂;语文课堂失去了“说”,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课堂。

三、高三语文学习现状的解决对策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就够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放松束缚,注重语文素养的积淀

教师应放松高考对学生的束缚,淡化语文“技巧”性知识的灌输,全面贯彻“听说读写”,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在积淀。我们应回归语文课程的本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高考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两部分近100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死板的知识技能传授,学生“记住了”、“背会了”,仍然无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只有“听说读写”的全面贯彻,才会真正解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不仅使得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也能够加强学生内在素养的积淀。

3.转变教学观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乐学”课堂

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常常将语文课比作“百宝箱”和“万花筒”,因为语文课能让他们收获丰富多彩的知识,在语文课堂中能收获思想碰撞惊喜和探究的意外。教师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便是练习课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去思考、探究,并且最终学有所获。

我想,只要语文老师在高三的课堂中化“压力”为“魅力”,加强自身素养,注重课堂积淀,灵活构建“乐学”课堂,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东西,高三学生对于语文的消极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4.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篇四

奉化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我校高三学生作文问题剖析

1.许多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偏题现象仍较严重;不能紧扣话题中心,而是另起炉灶。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话题、材料尤其是挖掘话题、材料深层含义的能力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立意上容易宽泛,作文显得空疏、散漫;罗列材料的现象非常典型,不能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思想内容,分析流于表面化、零散化,甚至是游离化;选材分析不能紧紧围绕中心,想面面俱到却蜻蜓点水,或者浮光掠影,堆砌材料,难以体现一篇成型文章应该具备的整体性。

2.许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不高,平时积累少,作文内容往往显得狭窄、空泛;作文模式化,生硬地模仿某些“范文”的体式,甚至出现不顾内容的套用;套话、空话的侵袭仍很明显,语言缺乏思维的活跃和青春的活力;语言功力欠缺,标点的使用也很随意,有的书写欠规范。

3.文体意识淡薄,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文体单一化的趋势明显,选写记叙文的很少,能写规范的议论文的也不多,散漫、随意的散文体盛行。

二、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有效写作训练。

2.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写作训练,逐步实现作文单项达标并有大量优秀作文涌现出来。

3.借助训练推动学生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写时讲真话,求创新;引导学生务实求新,把内容的充实、表达的丰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倡导求实文风,扭转空浮的文风。

三、复习计划

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共设计了八个专题:(1)作文的审题立意(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从“不合文体”到“符合文体”)

(3)明确文章中心(从“中心不明”到“中心明确”)

(4)材料的积累运用(从“内容单薄”到“内容充实”)

(5)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之语言通顺(从“语病较多”到“语言流畅”)(6)如何使结构严谨(从“结构混乱”到“结构严谨”)

(7)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从“感情虚假”到“感情真挚”)

(8)如何使文章深刻之语言富有哲理性(从“语言缺乏文采”到“文采斐然”)

四、序列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1.片段作文训练,在字数(200~400)、文体特征(记叙、议论、看图)、题目(从无到有,从差到好)、文采(基本没有到能找到闪光点)、作文习惯(构思、字迹、卷面、标点、段落结构)上逐渐加码,重视基础规范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2.议论类文体写作序列指导

①明确文体特点(论点的提出、基本结构模式、材料安排、创设语言闪光点)②例证法的使用(选例、议例)

③类比、喻证法的使用

④正反对比法的使用(题目对比、事实对比、分析对比、形象对比、感情对比)

3.训练重点:作文审题、构思训练。分三步:第一步练审题;第二步练切口;第三步练思维。思维训练的最佳方式是进行写作提纲的训练。要求根据命题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确立一个中心,列出文章的大体结构。训练时间为一节课完成:审题——写提纲——交流评价——总结提高。

4.研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这三种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从命题意图及自己的深入理解、独立思考上下工夫,在范围之内坚持视野的开阔和思考的深入,写出有自己思考含量的好文章来。例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求全面审题又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切口,宽严适度,自行深入;材料作文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话题作文要求根据话题全面理解写作范围,而不仅仅在范围内就行。

5.进行结构章法训练,包括题目、开头、结尾训练。精心营造文章的章法结构,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层次等。

6.作文中材料的合理运用

7.考前综合写作训练。(单项和整体结合训练,单项训练着重练思维)在这几个阶段中,素材(分类;生命、逆境、意志、环保、感恩、创新、真情无价、阅读经典、团体意识、伸张正义、颂扬美德、渴求幸福、青春风貌、时代脉搏、和谐均衡、人性内省、关注社会、学会思想„„)的收集、整理、运用应贯彻始终。重视写作内容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生存品质的思考,对国家民族、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悲悯情怀。对课文素材和课外素材的整理之后,要求学生多思考,有一个内心体验的积累,把材料化为自己的血肉,到考场上才能驾驭运用。

五、训练时间安排

1.总的时间安排,每周1次小作文专项训练,每两周1次大作文训练,将考试的写作纳入作文训练计划。

2.分类安排中的每一类基本上用一个月左右。

5.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 篇五

(一)基础知识复习

基础知识继续以“每日一练”主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积累和落实。

1、字音复习。回扣课本,将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已注音、释义的生字再呈现再训练;注意多音多义字;留心形近异音字。

2、字形复习。

除了对已学知识再巩固,还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对《咬文嚼字》中提出的100个容易写错的字进行考查。

特别注意三字熟语和成语的字形的考查。

3、词语复习。除常规训练外,要特别注意成语和熟语的积累和归类。

4、病句复习。紧抓11个标志不放,结合模拟题进行再训练,要特别注意病句和标点的修改训练。

(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复习

1、强化学生“读”的能力,努力纠正学生“重做题,轻阅读”的毛病。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圈点勾画,读明白文本的主旨,主旨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

2、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设定的7个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间、主次不分、关系失当、答非所问、歪曲事实、无中生有。

(三)文言文复习

利用早读时间,回扣课本经典篇目——《劝学》《师说》《鸿门宴》《陈情表》《报任安书》《六国论》《齐桓晋文之事》《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利用主观题的形式巩固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四)诗歌鉴赏复习

借助典型试题明确考题类型及解题思路,解决学生词不达意的毛病;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术语意识;学会严谨而规范的表述,力求简洁到位,使文字表述和思维真正统一,解决学生语言颠三倒四、要点不全的毛病。

(五)名言名句仍以三个版本的交叉篇目为主,辅以《诗经》《论语》等其它名篇名句。

(六)语言运用题。

首先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各种题型,强化审题意识,挖掘题干的限制语和提示语,找出隐含信息,从中寻求解题思路。要发挥老师的积极性,密切关注各省市的高考模拟题,关注新题型,避免题型遗漏。要特别关注扩写、排序和短文改错三种题型。

(七)选做题复习

强化审题意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考什么”“如何考”“怎样答”等问题;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采点意识,学会严谨而规范地表述;提高卷面质量,力求清晰美观,简洁到位。

(八)作文复习

内容上,继续加大审题立意训练。在素材积累上下功夫,将以前读过的精彩文章,新鲜、活泼、生动的语言,名言警句进行归纳总结,及时下发最新写作素材,力争做到“内容充实”。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话题。

表达上,强化文体意识,根据题目确定最拿手的文体。规范各种文体的结构,使之严谨;加强语言训练,使之更加流畅;严抓卷面质量,使之工整。

发展等级上,通过升格训练,使文章更深刻更有文采更丰富。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范文2

形成系统分阶段复习

语文知识散且乱,无章可循,常常使高三学生在语文复习中抓不住重点,盲目地做了大量的习题,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帮忙了。合肥八中的姜守传老师认为,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一个语文知识网络系统,并依据历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为学生点明语文复习上的重难点。比如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可以整理出一条线来,点到线、线到面,一个电脑窗口似的知识网络形成后,语文知识较容易掌握,重难点也非常清晰明了。在此基础上,再明确复习思路,购买一些最具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复习起来则相对的较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姜守传老师建议,高三语文复习最好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课本复习阶段。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吃透课本,一切记忆性的知识要给牢牢掌握祝第二个阶段是按照考试说明中的37项能力要求切实搞好专题复习,构建语文能力。第三个阶段就是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通过大规模的练习、讲解来达到一个质上的飞跃。

有效使用课本甄别利用资料

绝大多数高三学生可能有一个语文学习上的误区,那就是单纯地做习题而忽略最根本的语文课本。殊不知有效地使用课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陈明杰老师说“高考所考到的基础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课本,即便有很多拓展性知识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因此课本是绝对不可以抛在一边的。课本上该记忆的东西,像一些在考题中常见的重要的字词、名句以及文言词语等一定要认真记祝

随着高三的到来,各种复习资料也铺天盖地的到来了。学生和老师何去何从?合肥六中语文教研组长殷冬生老师认为,历年的语文高考习题是应该仔细练习和研究的。相对而言,模拟试卷则要有选择地利用。模拟试卷中的一部分记忆题、文言文习题等要充分利用,而那些大量的现代文和科技文阅读则和高考试卷中同类题“形似非神似”,练习多了也不会有较大地提高。

对于如何对待高三语文复习中“题海战术”问题?姜守传老师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做习题是应该的,但是切记做重复的劳动。要做习题中遇到的新鲜而未掌握的知识,要研究试题中的技巧,仔细思索问题和答案究竟是怎样契合的。像有的阅读题中,答案基本上就隐含在文章中,这就需要在习题做到一定程度时总结出来。

了解学生特点做针对性突破

殷冬生老师曾发现他的学生在现代文、文言文阅读以及诗歌鉴赏方面存在不足,于是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本子及时地记录自己在这些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学生知道自己在语文复习中的大致方向。老师则可以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给予突破,“如果哪个同学再问我下一步该复习些什么,我就知道他最近没有总结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模拟题只能针对大多数学生而不能够了解个别学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殷老师还经常亲自编写一些习题给学生做。殷老师认为越在最后阶段老师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习题做,而不能不负责任的随便给学生购买几本模拟题就算了。

最后陈明杰老师对20xx年的高考试卷做了分析,认为我省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语文试卷和以往语文高考试卷相比有所变化。在内容上呼应考纲变化,选材具有时代风采,考察传统文化较多,整体上强化了考生的能力要求。因此希望老师们在应对20xx年的高考时,从20xx年的试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课内外语文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力争考出更好成绩。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1.考纲第一

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考纲网络结构和高考试卷之间的联结点。

抓好重点。第二轮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教师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计划性强。师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做到方法灵活,如利用早自习全面彻底地过一遍“必背篇目”。

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多关注江浙沪一带的试题,精选试题是关键。

二、时间安排

20xx年2月13日——20xx年3月20日。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小学初中时打的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积累与审题的复习与练习不能放松。

2.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古诗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古诗文读不懂现象比较严重。(2)审题不清。(3)答题(文言翻译题和诗歌主观题)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古诗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特点和选材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世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作文在结构和表达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结构与分论点的提炼仍是重点。

四、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严密的复习计划,确立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到研讨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四上午的公共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二轮复习的每一个环节,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正确处理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作文训练,专题训练、限时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和作文训练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和限时训练是基本形式和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一要研究“考试说明”,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分层教学,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3.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出好周练试题,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针对性。主要是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直译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形式变化的试题,特别是语言表达题。

要适时穿插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借鉴优秀作文,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4.勤快批阅,摸透学情。

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讲评试卷要深透。讲评前的研题和交流讨论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5.及时修正,心理养护。

对于学习和考试中遇到的技巧性难题,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正的习惯,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翻译、阅读还是写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各自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修正,是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却往往受到忽视。在修正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正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涵。为此,必要的重复训练和变式训练是十分有效的。

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养护学生的灵性。强度高、压力大、枯燥机械的复习生活,对学生的心灵会有很大影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不利,对阅读、写作的影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绩。因此,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语文学科教学成绩负责的态度,结合语文教学,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6.用好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复习中精心设计内容,配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大、效率提高,学生当堂练习、消化、巩固的时间多。也能够强化学生注意力,加强记忆力,提高复习效率。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五、具体安排

1.2.13——2.19,成语与关联词语辨析;

2.2.20——2.26,病句练习;

3.2.27——3.5,文言文复习;

4.3.6——3.12,诗歌复习;

5.3.13——3.19,现代文阅读与作文。

7月15日— 8月31日①梳理必修1—5,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②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100个古今异义词语。

③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④文言文阅读训练。

9月1日—10月31日

①分专题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

②作文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11月1日—12月25日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

②小说阅读

③传记阅读

④作文论证方法训练12月26日—1月22日

①语言文字运用

②古诗词背诵篇目

6.高三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篇六

成绩优异类同学

首先:保持基础扎实稳定。此类同学基础都比较扎实,继续保持定时定量练习即可。重点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其次:阅读与作文,结合自身分析自己的问题,寻求更大突破。阅读与作文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只要丢分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所以自己要拿做完的题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主要问题,针对性解决。例如阅读,丢分原因是理解问题、审题问题、答题思路问题还是语言组织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建议技巧欠缺的学生,可以对答题技巧进行总结梳理。对于作文,多关注热点事件,注意理性思考。

最后,保持良好心态,按部就班学习。

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多学生会慌乱,特别是每次大考后,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考好了,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此学科了。二是没考好,忽然觉得自己还差好多,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无论怎样,切记保持平稳心态,按部就班根据计划学习。一天没到高考,一天不能放松;一天没到高考,一天不能灰心。高考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靠心理!

成绩中等类同学

此类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他们存在的几个较大问题:基础不扎实,得分忽高忽低;理解不到位,阅读得分不高;写作无新意,作文难突破。那么针对此类学生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重点突破阅读与作文

此类学生自己觉得文章能读懂,偶尔会有读不懂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理解不到位,导致答题出错。而答题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没思路,想到什么答什么,不全面。

二是没词儿,理解意思但表达不出来。所以针对这几个问题有两个建议:

第一、总结技巧。上面我们提到的阅读题,无论文本分析还是答题都有很强的技巧性,所以把题型分类总结每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是首要任务。

第二,结合技巧做题与分析答案相结合。当学生去总结答题思路与技巧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每类题型有固定的答题用语,掌握这些的同时,每次做完题要自己核对答案并进行比对,分析自己的问题及用词的差别。

此类学生作文一般处于二类文,大部分处于二类下。审题基本不跑题,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但是很难突破现在的分数。此类作文的问题一般出在以下几方面:审题立意无新意、素材与结构陈旧或滥俗、逻辑不严密。那么如何去应对这样的瓶颈分数,是学生突破语文成绩的一大关键。

那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切题又有新意呢?首先,关于审题,掌握各类题目的审题技巧,抓住题目核心角度。其次,从素材范畴入手。审题立意直接体现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素材积累。因为很多学生在作文立意的时候首先会想自己有哪些素材可用,即便有好的立意可能也会因为缺少素材而归于平淡。所以在此建议学生把自己的素材库进行更新,关注时事热点,梳理近年来的热点事件。

最重要的是多角度分析热点事件背后所凸现出来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汇总。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素材积累又能解决素材陈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素材多角度分析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了审视热点实事的视角还怕作文无新意么?

扎实基础,稳抓基础分数

此类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积累,问题在于不稳定,忽上忽下。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巩固,练习与复习相结合,扎实基础,保证不丢分。根据新的考察方式,我们需要注意:1、关注语境意,勿死记硬背。2、注意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3、关注文言文阅读延伸题。

基础薄弱类同学

此类同学一般各个模块都会有较大问题,因为语文作为母语的特殊性,往往让一部分学生一直忽略对语文的学习,导致基础薄弱。那么针对此类同学提出以下学习建议:

注重基础积累与作文写作

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基础与作文模块是较容易提分的部分。基础部分对理解能力要求较低,是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积累的部分。所以此模块学生需要把近三年各城区的模拟题及期中期末题拿出来系统、扎实的练习。由于2014年新题型的变化,对基础题要求更注重具体语境语义,所以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做到精细做题与系统复习相结合,扎扎实实把基础过一遍。特别注意新加入的传统文化常识的考察也要列入复习范围内。另外文言文部分要做题与课本相结合,梳理课本中出现的常考实虚词、句式的同时通过练习巩固,并注意分析出题规律与答题技巧。建议给自己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一直到高考每天拿出15--20分钟进行做题、总结错题、复习错题三项工作。

作文部分,此类同学在审题立意、写作素材、行文逻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一般处于及格甚至不到及格的分数。此类作文若想在分数上上一个等级,首先,审题立意是重中之重。所以注重审题立意技巧的把握是提升作文成绩的第一步。其次,素材。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大作文还是微写作都更加注重现实热点问题与理性思考。建议学生多关注实事热点事件,梳理近一年发生的时事热点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做到一材多用,写作有素材。不跑题不偏题、内容充实、逻辑较清楚,这是作文最基础等级。先掌握最基本写作思路,再进一步学习逻辑的梳理、语言的表达,让作文再上另一个等级。

掌握答题技巧,突破阅读题型

阅读题型包括:诗词、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大模块,所以分值占比也很大。学生这部分主要的问题是:读不懂、不会答、无从下手、答的多得分少。往往都是盲目的读、盲目的做,这样只能浪费时间,收效甚微。其实此类题无论是从文本分析,还是从答题思路上都有很强的技巧性。所以针对此,学生需要给阅读题型进行分类并总结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例:一般问某句段的作用、好处、用意等的时候,此类题属于作用鉴赏题,需要答三个方面:结构、语言、内容,而三方面有具体的答题思路与语言表达方式),结合技巧进行练习,才能帮助准、快、全的答题。

7.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篇七

柳毓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高三英语篇夯实基础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英语是比较容易在较短时间内提分的科目之一。因此,在高三寒假期间,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英语的复习。对此,倍加中小学个性化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老师建议说,高考之前英语的复习应重点打牢基础,并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每个学生都要了解一下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这三个方面,自己最差的地方在哪里,在最差的地方多下工夫。现代教育的高老师建议,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词汇的重要性。词汇表里的词汇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制定一个词汇的背诵和复习计划。记单词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记忆过的单词过不久就会忘记,这是很正常的,但并不代表永远记不住,要多次重复记忆并联系相关问题记忆,可以将一个单词放到一句话中去记忆,既记忆了单词又潜移默化的对语法知识和写作有所帮助。其次,重视实战。语法知识、惯用法当然很重要,可是如果抱着一本语法书研究,可能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法。不断做题目、对答案、抄下自己做错的题目、回过头来再研究语法和惯用法,可能是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在做题的同时要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悟出特点、悟出规律、悟出方法,以达到熟能生巧、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联系教材和考试题型,梳理出易考题型和知识点。例如:词类对动词的考察占相当大比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也是学习的重点,语法角度讲,则仍然关于动词的有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非谓语从句等要把握规律重点理解,而无论是语法知识考察还是完型填空及改错甚至写作,主谓一致、强调句型和倒装句都是易错点,有了这样的深入认识,在复习和答题时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注意。阅读理解是高考中占分最高的题型,利用寒假的空暇时间,每天读一些题材不同而又符合自己程度的语篇,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利用每天起床前的半小时,阅读几篇文章。务求读懂全文,切不可“浮光掠影”。对于较长较难的文章,可采用先读问题与选项,后读文章的办法。答完所有的题后,可以再快读一遍文章,逐一校对各题答案,查看答案是否前后照应,并在关键的地方结合上下文认真思考。听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与学生的听力训练时间成正比。每天保持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并保持听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所提高。走亲访友或宴会吃饭的间隙,用mp3或者随身听练习听力,不仅方便也很可行。不过记住,听的时候要确保用心听,碰到听不懂或理解错的部分可以在事后对照答案和参考,切忌自以为听懂了大概却抓不住关键信息的做法。

柳毓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高三语文篇全面积累素材 集中重点突破 有不少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用功复习了语文,成绩却很难提高。因此很多学生在寒假各科目的复习中,也将语文放在了最后一位。京翰教育和学大教育的老师认为,高三的语文复习同样有规律可循,学生应在寒假里调整心态,摒除焦虑之心和拔苗助长的念头,增加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应试技巧。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但是在短短的寒假里,如果才能做到更有效的积累呢?京翰教育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就是拼音、文字、词语(含熟语)、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等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寒假里相对轻松一些,可以适当记忆一些。另外,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可以利用寒假进行,比如说读一些时政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小阅读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积累)。作为应试之前的准备,积累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把上一个学期大小考试的试卷整理出来。建议看得细一些,看看哪些已经明白了,记得还很牢固;还有哪些当时不明白,现在再看,觉得已经很清楚;还有哪些会有突然的顿悟——这些地方对你更重要——因为感悟越多说明收获越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命题规律;一是答题思路。当然,还会出现一些仍然不明白、没有掌握的地方,要做好标记,或者干脆抄下来,以便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由于语文板块较多,所以总体看上去的话,复习任务并不轻松,但考生完全可以选取自己薄弱的版块加以集中突破,使得自己的语文应试水平(而非语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较大的飞跃。学大教育的老师建议说,如果考生各个板块实力相对比较平均的话,建议考生将精力放在两部分:一是阅读延伸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诗歌鉴赏后面的阅读延伸;二是文言虚词复习。这两部分在寒假短时间内突击一下,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也是很多学生最头痛的部分。作文是对你审题、布局、选材、行文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测试。其中材料一项,尤其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寒假期间,针对作文可以进行以下准备,一是热点梳理。建议参考各大报纸的年终梳理,熟悉近年的社会热点。所谓熟悉,指的是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够对其做理性(哲学的、文化的)的思考。二是整合梳理。建议打通各种界限,将政治、历史、语文等所有学科中的材料和报纸杂志、影视网络中的所有信息,加以整合。三是角度梳理。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一个主题之下,你能汇聚多少材料?面对一个材料,你又能想出多少分析的角度? 学大教育的老师特意强调说,高三学生要注意规范答题。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很重视规范答题。考生可以把一轮复习的考点积累本、纠错本,语文晨读、晚练,好好看看,在整理中积累应试技巧。此外,字迹的工整也很重要,如果字写得不好,最好在寒假里抽出时间练练字。

<1><2><3>

8.高三语文学年学习计划 篇八

冲刺高考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即将进入的高三三模,我在时间上、教学上及复习备考上进一步明确与落实,明确自我、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注重后期复习备考的落实,保证时效,抓住过程,加强及时反馈与不断提高。现就迎期末复习备考计划简述如下:

一、时间安排

计划10周结束主要考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注重落实、突出实效

后期的复习备考关键是注重落实,突出实效,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加强落实,在后期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加强协作,针对后期复习情况,从细节做起,抓好过程,做好各项复习备考前的各项工作。

三、强化后期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上让学生明确自我,摆正位置,树立必胜的信念,强化人人有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危及感、紧迫感。

2、抓住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学生的自助意识,重视知识的整合、理解和归纳。

3、紧扣考纲、考点、重点,抓住典型习题引领,强化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4、注重课后反馈和纠错,加强督促和引导。

四、上好复习、讲评课,广泛搜集资料

1、以复习课、讲评课为载体,注重知识的进一步整合和提高,加强方法、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调整和补救。

2、精选试题、注重双基、培养能力。做到有针对性、目标性、提高性。

3、练习后及时批改和讲评,加强检查和落实。

4、注重同一类型题的归纳和总结,变通和拓展,强化一题多变,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消化。

5、认真挑选和搜集信息和资料,充分把握考点和考题形式。

五、做好后期学生的思想稳定、激发其斗志

1、在后期的复习备考中,学生的思想也是不能忽视的,在抓住过程的前提下,不定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2、让学生树立稳定的心态,高昂的斗志,永不言弃的精神,强调精心方能求知的原理,充分让学生抓住课堂和自习,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上一篇:国际人力资源企业战略下一篇:企业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