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024-09-02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精选7篇)

1.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篇一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 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基 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

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5)石油输出路线: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澳大利亚(世界上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的国家。)

1、拥有一个大陆:(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1)以高原为主占60%;(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主要部门结构: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2)城市:堪培拉――首都;悉尼――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3)通用语言是英语。

6、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篇二

一、力争高二第一学期中段考前完成必修 (3) 的模块考试, 段考后全面进入总复习

五指山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 生源差, 学生虽然已就读高中, 但实际地理基础相对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初中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在刚进入高一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认为海南岛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划分一无所知, 更不用说时区的换算了。所以, 我的总复习是尽快结束必修 (3) 的教学, 从初一地理开始复习。

二、扎实抓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效性复习, 切实完成前期阶段的复习任务

(1) 抓读图填图复习,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2) 精讲气候及其分布, 掌握世界气候及其分布特点, 要做到图文结合才能产生有效性。 (3) 重温时区换算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 把学生凌乱的思维理顺, 使其有条有理, 按步骤完成, 做到思路和题型有效结合。 (4) 引导学生读南极洲图, 有效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既可巩固又能提高, 体现复习的有效性。

三、第二学期中段考前要完成两轮复习

第一轮以趣味性题型为主, 这些题要按照必修 (1) (2) (3) 顺序复习, 这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下来的单项选择题。每节课最多只完成两道题。我先把题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先做, 然后再给出答案, 并讲解, 特别是向学生说明除正确答案外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选。这类题学生兴趣较高, 讨论也较激烈。在这轮复习中, 我还要求学生用课余或课后时间先不求甚解地、粗略地独立学习省教培院的《学业基础测评指导》。

第二轮以当年《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为复习资料, 抓重点的、比较难的、而且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讲解。为了做到有效复习, 我每堂课一般只讲解两至三道题。我的做法是, 先抄题让学生做, 然后精讲, 有时即使学生已得出正确答案, 我还是要讲, 讲那些学生容易答错的地方, 并且引出相关的题型, 让学生吃透其题干、题型、出题意图, 了解课本上必考的相关知识, 找到出题及答题的知识点, 真正做到学与用紧密结合。

四、第二学期中段考后进入第三轮复习, 这一轮以难题为主

每堂课完成一至二道题, 这些题都是我在任教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典型但又适用的难题。学生先练, 老师引导、讲解, 深入分析。这一轮复习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提升, 目的是让学生“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五、最后一轮是冲刺阶段的复习

这一轮复习是直面会考, 以模拟考试为主, 搜集典型模拟试题供学生学习, 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考复习工作。

3.浅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策略 篇三

一、夯实基础是前提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犹如“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先练好地理学科的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读初中地理教材和课堂笔记,梳理基础知识,列出主干知识,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融会贯通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而获得正确理解、自由支取和灵活运用的有效知识。

例如:进行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异的比较时要能清晰、有序地浮现出:划分界线,气温、降水、主要气候类型、河流主要特征、主要地形特征、植被类型、主要耕地类型、农耕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传统民居特点、主要运输方式、主食、其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学习地理最基本是对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应用的过程中,要多思、敢问、善问,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

二、能力培养要突显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要凸显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熟悉运用地图、图解、图变、图练等方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如何判斷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多总结、摸索适合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在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时,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因果关系,并能用正确的地理语言来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探究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这也是热点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的原因。选择热点问题探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时政热点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动机,让学生感觉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之中学习不是累的而是快乐的。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例如:可结合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特大旱情等信息来探究华北、黄淮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气候类型、耕作制度、人口分布等。

笔者认为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具体表现在——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所谓分析,指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这种能力能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把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

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踏在这两个立足点上,是展现该项能力的关键所在。

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

又如:根据太阳直射情况的分析判断当地的季节、节气、昼夜长短、正午影子的长短等。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文字表达。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初二年学生在应试中失分较多、同时也是平时练习中老师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计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例如:通过对位置、资源、交通、劳动力素质、市场、环境、工业基础等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沪宁杭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就能够对其他地区(特别是自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以及老师的指点中了解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

总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会考复习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要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评价理念。

4.政治复习提纲(会考) 篇四

一.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概念及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

5.信用卡的功能

6.外汇和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8.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0.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2.价格变动对

13.价格变动对人们的影响

14.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15消费的类型

16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1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1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9.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要求

20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范围、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2.我国是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3.公司的含义、基本形式和组织机构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25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26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就业的形势

27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2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30利息、利率和本金

31.储蓄存款的种类

32.我国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33.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34.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35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6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37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8.如何实现收入公平

39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辩证的关系)

4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

41.财政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的含义

4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43.财政的主要来源

44财政支出的种类

45.我国财政的作用

46.税收的含义

47.税收的基本特征及相互之间的管系

4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怎么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49.市场在资源拍之中的方式和优点

50.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52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四目标 三手段)

5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56.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5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实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58.对待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态度

5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基本原则

6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6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6.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7.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8.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四种)

10.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11.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1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4.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力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6.我国政府的作用

17.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8.政府依法行政极其重要意义

1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2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1.我国的行政监督的体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23.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和职责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6.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8.中国特色是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不断完善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31.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32.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3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36.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37.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

38.国际组织的含义、类型及作用

39.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40.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4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4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44.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涵

45.世界对计划发展趋势的表现

4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4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社会作用

3.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和作用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7.文化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8.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9.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0.文化传播的途径

11.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特点

12.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1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4.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15.影像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7.文化创新的意义

18.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5.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26.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7.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8.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1.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3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3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4.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3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6.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37.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5.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篇五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会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层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汇总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眼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倍数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制成

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叫细胞膜,保护里面的物体,控制物体进出

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状的细胞核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理由液泡。在植物体绿色的部分,细胞之内还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一样

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且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水和糖类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盐、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素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呈螺旋状

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为很多片段,每一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染色体的数量的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中含有一个细胞核。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酸寒的遗传物质也一样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使受精卵

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上、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几种或一种的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毕鸟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绿色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类能力,这种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根据它们的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细胞的结构很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4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类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

由种子发育成的,这种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还有胚乳。种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组织

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这样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植株的生长需要的影响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向上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雄蕊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花药成熟后会自让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6.初二下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资料 篇六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5)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见书!(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2.人民和公民的关系(p6)

⑴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②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注意:标准是国籍,与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是否居住在国内都没有关系!)

⑵①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②中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注意,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b.分裂国家的人、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p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要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重要法律)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4.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p10--11)(一定要注意理解“自由不是绝对的”,要会运用这四条进行分析!)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养狗的例子)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非典期间散布谣言)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言论自由)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拆迁的大字报、未办手续开店)

注意:这四条原则是有交叉的,前两条讲的是行使权利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权利和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后两条讲的是权利本身是合法的、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实体正义),而且还要以合法的方式去行使(程序正义!!!)

7.高中地理会考知识分类复习教学法 篇七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按会考考试要求,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

1、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记忆的概念是指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的记忆或再认。借谐音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死记硬背为巧记乐记,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2、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1)重要比例数据用归类法。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物:①可见光区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比例;②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③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例;④我国平地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的比例;⑥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⑦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例;⑧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⑨地壳中硅的含量;⑩我国宜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⑾西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⑿我国浅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比例等,填入图下方相应方框内进行归类。

(2)重要的地理名词用举例法。如自然资源的名词,例举A粮食、苹果,B生铁、水泥,C闪电、鸣雷,D煤 炭、阳光,先要求学生辨别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概括说明凡是农产品、工业品均缺乏自然属性,而雷电则缺乏经济属性,它们都不是自然资源。再如天体、能源、轻重工业、生态系统、地理环境等均可用此法。

(3)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下经纬网图中:E点位于高纬度、C点位于低纬度,这是绝对概念,而A点比C点的纬度高是相对概念,这是指AC两地纬度相比较而言,所以高纬度与纬度高是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的关系。从A点到B点是沿纬线方向或是沿经度方向,指的是东西相对方向,从C到E是沿经线方向或是沿纬度方向,指的是南北绝对方向。再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用图解法,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二、地理事物演变过程

地理事物的演变主要包括地理事物时间演变、结构演变、数量演变。虽然这些演变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有序可循的。

1、时间演变用序列化 即将事物演变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列,如地壳演化史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序列。再如植物进化过程、动物进化过程、大气热状况过程、工业布局类型变化趋向等事物均可序列化,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结构演变用图示法 即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如下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分析:①从地质构造上看属背斜的,②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③钻煤井、找泉水,④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再如地壳结构与地下水示意图、海底扩张与六大板块构造图、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等均可用此法。图示法可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它们虽有着密切关联,但按会考考试要求则有所侧重。

1、地理事物的特点用归纳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再如恒星和星云、气旋和反气旋、降水类型、两类地下水、煤炭和石油,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等地理事物特点都可用此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区分事物共性和差异特点的能力。

2、事物的成因用知识结构图表以果导因法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显而易见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而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因此四季更替是多因一果。但相对黄赤交角来说,则是一因多果,因图表内的这些现象均由黄赤交角引起的。同时,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又会导致地球上物影、日升日落时刻、温度带等现象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再如大气水平运动、气温变化、全球淡水危机、自然资源破坏、我国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等等事物的成因都可用此法。知识结构图表能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包括自然地理中事物分布规律和人文地理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前者是地理基本规律复习,这里着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薄弱的知识,复习时务必加强读图与填图的训练。

1、地理事物大空间一盘棋即世界和我国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集中在同一课时复习,似下棋逐一定位。如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重点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首先师导生填--定位,然后教师批改,错误的地方下一课时予以纠正。世界地理事物分布也同法。这样,能强化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

上一篇:模拟法庭实习报告下一篇:蔬菜公司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