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培训教育

2024-10-11

党性培训教育(通用8篇)

1.党性培训教育 篇一

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提高干部党性修养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上,强调党性修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九十年来,我们党一直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因而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重要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考验,党性修养的紧迫性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在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加强党性修养也必须密切联系这一光荣任务来进行。这就需要各级干部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与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干部的良好形象。因此,强调发扬党性优势,提高干部对党性修养问题的科学认识,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其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先进性、组织性、纪律性。

什么是修养?修养,古人也称修身、修己、修省。通常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反省和自我改造,以达到自我提高和完善的行为过程;二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党性修养,就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把党的性质变成党员的党性的具体途径。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党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党性修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党校教育的始终,也是党校教育独有的特色。党校作为理论宣传的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提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肩负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性修养教育工作,增强党性修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性修养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党性修养教育是党校教育的特色。在“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党校教学布局中,党性修养是灵魂,是核心。面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的伟大事业对各级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加强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克服干部队伍中不良作风的需要 作风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而作风的好坏是由党员个体的素质决定的。从总体看,党的主流是好的,党建设的丰功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是不可回避的。从价值取向这个层面看:理想信念弱了,功利思想强了;敬业意识弱了,择业意识强了;思想道德意识弱了,物质利益意识强了;谋求社会价值意识弱了,追求个人价值强了。从思想作风这个层面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公仆意识弱化,特权思想膨胀。从政治腐败这个层面看:有的党员干部的思想投向、情感趋向、价值取向和奋斗方向发生了转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利的工具。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 从古田会议决议,到延安整风,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全面论述了党性修养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的著名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强调选人要选政治上好的、有马列主义修养的人。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修养”。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我们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人的这些著作和论述,是我们进行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努力加强党性修养。

二、深刻理解新时期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新思想和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思想和新要求。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

二是坚持“四个统一”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社会监督相统一。

三是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这是目标要求。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目标和重点 加强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每个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从党性的自身特点看,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塑造;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从党性的时代特点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在不断地变化,党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只有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胡锦涛同志在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提出的目标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积极改造主观世界,逐步落实这些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必须做到:一要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实践能力。三要加强作风修养,塑造崇高品格。四要加强纪律修养,维护团结统一。

四、切实增强新时期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性修养教育是一个过程,关键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把党性修养教育工作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切实增强党性修养教育的针对性,才能确保党性修养目标的实现。

(一)改进方法,丰富内容,使党性修养教育“实”起来 党性修养教育要从根本从源头抓起。要坚持和发展教学新布局,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党性修养教育进一步实起来。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在把党性修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的前提下,开设专题单元,围绕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融入党建理论、党史知识和党风廉政要求,集中强化党性修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采取菜单选学、互动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干部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省情教育,大大增强理论灌输的说服力,提高党性修养教育的实效;要拓展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开展党性修养教育,让党性修养教育内容实实在在,使干部自觉接受党性修养教育。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使党性修养教育“严”起来 开展党性修养教育,思想灌输重要,养成教育也很重要。因此,必须坚持从严管理的方针,把党性修养教育贯穿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抓住主要环节,全方位加强管理,做好党性修养教育工作。要加强学习全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党性修养专题民主生活、开展党性分析和总结等,使学员明确党性修养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并且把党性修养的经验成果带回去。

加强党性修养教育的制度建设,是开展党性修养教育强有力的保障。有了制度,抓好落实,党性修养教育才有应有的力度,才能严在实处。要根据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党性修养教育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把讲党性原则纳入评估,使学员自觉把党性锻炼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健全学员党性分析制度和学员外出考察的制度、学员党性修养跟踪的制度,进一步形成健全的党性考察机制。

(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使党性修养教育“活”起来 学员的党性修养教育,是一定环境中的教育。党校的环境氛围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性修养教育的成效。因此,必须从校风、学风建设入手,以学员为本,努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为学员接受党性修养教育进行党性锻炼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营造教学相长、积极探讨、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员敢于面对思想实际,敢于亮思想、讲真话,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提高党性修养教育的针对性;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第二课堂,改善学员学习生活条件,满足学员生活要求,进一步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学员自觉接受党性的锻炼和熏陶。

作者:张文勇 中共灵台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电话

***

2.党性培训教育 篇二

党性是党的世界观、政治信仰、阶级觉悟的集中体现, 党性修养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力量源泉和立身之本, 更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与传承。因此, 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要始终将党性修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贯穿下去。

当前党性教育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领导干部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实效难以转化, 与现实工作相脱节;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自觉实践少, 党性修养固化难等。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够从自身领会党性, 而是迫于外界压力去遵守党性规范, 就很难表现出合乎规范的党性行为。[1]因此, 建立党性教育的内化机制是关键, 这是使领导干部自觉将党性纳入自身价值体系, 指导其道路走向的内在力量。

一、重视理论研究, 激发党性教育的学习需求

党校教育培训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 不仅要考虑领导干部自身学习需求, 还要教育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 如何激发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 使其对党性教育产生强烈的理性认同, 是党性教育内化于心的基础。

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指为全面从严治党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而要求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客观需要。这对领导干部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主观需求则是干部自身对学习和强化理论素养的需要, 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动力, 可从三个方面来激活:一是提升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的要求, 加大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时量, 并设专题讲授;二是加强经典原著研读, 精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经典书目, 制定研读计划, 开设导读讲座;三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 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 强化对党的信仰的理性认同。

二、抓牢“两个规律”, 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效能转化

党性教育的培训对象从事的岗位不同, 面临的问题不同,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认知也不相同。面对这些特殊性, 要抓牢“两个规律”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是党性教育内化于心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 要抓牢“党的干部成长规律”。这其中有三个带规律性的事实:一是干部自身与党的事业发展联系越紧密, 个人成长越快;二是干部自身发展与组织要求和人民利益需求越一致, 个人发展越健康;三是干部工作与岗位职责需求越吻合, 个人进步越显著。[2]因此, 党性教育要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岗位职责相关联, 才能促进干部成长, 并为提高培训效能的转化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 要抓牢“党校教育规律”。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落实培训效果的重要使命, 说到底就是让党校教育去适应党的干部成长规律, 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 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既要有围绕现实热点进行的专家解读, 也要有关于工作难点问题的交流讨论, 还要有针对提升干部执政能力的专项训练, 这些都有助于党性教育向实践工作的进一步转化。

三、丰富教学手段, 加深党性教育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 是建构在情境性、动机性、情感性等基础上的, 能够唤起积极情感, 激活主体意识, 与教学活动产生共鸣的一种教学模式。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只有让其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才能有主观意识上的认同, 进而增强培训转化效果。因此, 丰富教学手段, 以生动、深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是党性教育内化于心的必要补充。

目前用于党性教育的主体模式主要是专题授课与讲座, 在此基础上, 可拓宽教学手段, 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论坛式教学法以及访谈式教学法等, 将党性教育生动化。以现场教学为例, 可利用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基地, 通过解说故事和现场目睹来还原历史, 寓情于景, 寓理于史, 让领导干部置身其中, 用已有的经验和阅历去感受创设情境下的教育内涵, 往往能触及领导干部个体的党性体验, 这对于党性教育的巩固与内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四、引导自觉实践, 实现党性教育的实践认同

自觉实践, 是让党性教育真正与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相结合, 促进价值构建和行为习惯的固化, 这是构建党性教育内化机制的题中之义。引导自觉实践主要通过两个条件来实现:一是替代性学习;二是创设实践环境。

“替代性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指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观察, 经过大脑加工、辨析、内化, 将观察结果反应在自身观念与行为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当观察到的结果促进某种行为发生时, 称为替代性强化;抑制某种行为发生时, 称为替代性惩罚。党性教育中的替代性强化, 可通过专题汇报的形式向学员介绍当代楷模的先进事迹, 也可由学员自行组织, 将领导干部身边的“凡人善举”分享交流,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员求真、趋善、臻美;“替代性惩罚”则是一种间接的负强化手段, 即让学员受到警示教育。如组织学员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举例分析典型案件, 带领学员参观当地监狱, 了解其劳动改造情况等, 促使学员从反面教材中受到震撼、汲取教训, 进而在自身实践中有意识的规避某种行为的发生。

正负替代性强化能够使学员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的创设党性锻炼的实践环境, 这是将党性修养固化为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如组织学员深入到基层, 收集民意, 体恤民情, 化解难题, 让党性意识在服务群众中去锻炼, 在实践认同中去固化。

结束语

党性教育内化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在抓牢“两个规律”的前提下, 只有激发起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 结合其岗位需要, 加深其情感体验, 才能一步步将理论转化为信仰, 固化为行为习惯, 达到党性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何丽君.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化途径[J].理论探索, 2011 (1) .

3.党性培训教育 篇三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总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党员人数也大幅度上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政治思想会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方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笔者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详细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分析成因,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目前大学生党员客观复杂现状的需要

1.大学生党员意识不强,入党动机多元化。通过谈话、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笔者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党员普遍党员意识不强,相对单纯的大学校园生活,使得大学生党员缺乏大风大浪的洗礼,缺少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体验,因而不少学生党员会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员意识淡化;另外在入党动机问题上,在回收的260份调查问卷中,有35.3%的人认为“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有54.7%的人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个人的前途”,还有5.2%的人是认为“周围都要求入党,我不入不好”。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倾向,甚至少数大学生把入党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

2.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不够规范,重量轻质。党员入党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从严把关,它既是对发展对象进行一次实际的党性教育,也是从组织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必要措施。但据调查,部分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不足,不能按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支部党员发展的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对上报的材料不严格审核把关,甚至到发展时临时补材料。同时由于一味追求发展人数而忽视了发展对象的质量把控,因人数众多,学生支部很难一对一地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往往将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作为对象发展,忽视了对其思想状况的考察,直接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是大学生党员自身队伍建设的需要

从在校期间的成长规律来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会呈现出差异性和反复性。一是新生党员入校后不如入校前。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光环和优势会出现缺失,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消沉。二是成为预备党员后不如发展前。有的学生“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三是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前后。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转正了政治上的追求可以画上句号了,考研、择业成为自己新的奋斗目标,从而放松了先进性要求。四是党员毕业前后。就业流向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化,特别进入私企的毕业生党员逐年增多,容易使其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党员先进性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必须把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作为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途径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能有政治上的成熟,才能提高素质,强化本领,丰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底蕴。

首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思想教育,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入党前,应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做到早启蒙、早宣传、早学习,使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力争做到“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其次,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严格组织、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其对党的认识系统化、理论化,不断强化党员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形成正确、高尚的入党动机。再次,要通过座谈会、单独交谈、撰写思想汇报、思想专题教育等形式的组织生活,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防止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入党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总之,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培养与发展、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的辩证关系。

(二)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活动创新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材。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成才需要进行支部活动创新,在组织生活的内容上,要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与提高党员的文化修养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时事评论、学习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交流、职业规划探讨等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突出不同主题,在形式上采取社会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和参与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实践体验,不断加强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教育。

(三)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是约束和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手段,对于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管理制度可包括:①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团内推优制、预备党员考察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等,保证新党员质量。②建立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实行分年级、分专业、分班级等分类管理,使大学生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③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实习、毕业后待就业等流动期间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党员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毕业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反馈,检验组织发展质量和教育成效,以达到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工作的目的。

(四)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有效激励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有助于唤起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学校各支部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树立典型,形成点带动面的良好格局。

学校党委层面可以定期开展党建创新优秀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等校、院两级评优活动。在“七一”集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学生党支部书记经验交流会、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推广会、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报告会和创建优秀党员宿舍研讨会,推广经验,交流感受,探索方法,总结成果,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为我们党的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子恺.新编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M].人民出版社,2002:67,85-87,l35.

[2]唐朝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大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J].科海故事周刊百科论坛,2008,(12).

[3]何木喜.浅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376.

[4]吴海波.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和谐发展的创新思路[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62.

作者简介:刘灵娟(1984-),女,浙江丽水人,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和美术学院学生科副科长,学士,从事高校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党性培训教育 篇四

基地网上展馆有感

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篇1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各地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成果,推介一批特色鲜明、实用管用的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网络和现场学习,中组部办公厅近日发文要求,建设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

网上展馆内容以党性教育为主题,包括两类:一是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等现场教育基地,包括:名称、历史背景、典型事件、人物事迹、主要精神、培训成效等;二是党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县级党校,包括:名称、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特色课程、师资队伍、培训教材、运转方式、培训成效、建设发展规划等。

展示主要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共产党员网上分省(区、市)设立专区加以呈现。建成后的网上展馆,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给每个省(区、市)开辟一个展厅,由省级组织部门根据实际,及时充实、更新展厅内容,鼓励各地做出特色,形成品牌。

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篇2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强化物价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道德素养,我局于5月11日组织全体人员赴蒙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南马牧池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接受党性教育。此次走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了解人民解放军军队的光荣历史,感受人民军队的伟大,从中攫取更多的精神食粮。上午,大家先来到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教育基地,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重温了入党誓词,观看了教学片《英雄孟良崮》。下午,在沂南县马牧池红色教育基地,大家分别参观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观看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革命事迹报告的录像片,列宁有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知晓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经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军爱民,民拥军”是我党我军优良的革命传统。正是凭借这种军民一家的鱼水精神,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平建设才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顾全大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沂蒙红嫂热爱祖国、心系国防、服务社会的政治觉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具体到我个人,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系统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工作中,始终做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分份内份外,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端正工作态度。力求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工作能够做到不虚报、不浮夸,求真务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篇3

经过中组部严格遴选,由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主办,毕节党建网、毕节试验区网承办的“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入选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近日起在《共产党员网》上集中展示。

为了展示我市近年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成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网络学习,增强党性,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精心谋划、制作了“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并于2018年9月1日上线试运行。“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包括生平简介、光辉事迹、纪念相册、影音视频四大版块,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交互的方式,生动讲述了文朝荣老支书的感人事迹,系统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在广大基层党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正如黔西县林泉镇党员杨帆所说,“通过这种形式学习文朝荣老支书的精神,比现场学习氛围更好,感悟更深……”

在三个月的试运行中,在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文朝荣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历经5次修改完善,最终与“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共遵义县委党校”携手脱颖而出,荣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

猜你感兴趣:

1.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体会

2.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

3.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学习心得范文

4.党员集中学习心得

5.党性教育培训班汇报 篇五

(一)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学习了以来的重要思想,深刻领略了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给予的期望。简单的来说是思想上大解放、理论上大提升、认知上大飞跃。

(二)坚定了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是党校学习的重要任务。在党性锻炼方面,党校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党性锻炼活动,听讲座与研讨,促使自己对党性修养更深刻的认识,听专题报告使我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面对复杂尖锐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永不自满、永不停滞,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才能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加强党的纯洁性,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建设一个学习型党组织,基础是抓好党员的学习。首先是向书本学习。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解决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理念、辩证思维能力。其次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

二、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党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思想分析的武器,对照剖析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勤学善思不深,创新理念需增强。通过在党校静心学习,回顾平时的学习既不够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更不够有效地勤学善思。主要表现在所学内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理论学习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平时很少关注党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文件缺少系统深入地钻研思考,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不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党性锻炼不足,宗旨意识需笃定。党性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照在培训班学习的体会,分析自己在党性党风、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要原因就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功夫下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梳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回顾过去,虽然在政治上能够高标准、严以律己,思想和行动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有停留在“吃老本”,放松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问题。自以为经常参加党内各种培训学习,好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放一放了,不需要对自己要求那么严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回避责任的借口,党性修养不足,党性锻炼不够,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谛,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学习对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还是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问题,还是自己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有差距。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近一时期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想上有了新的跨越,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自身建设等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我决心在今后工作学习中,为践行宗旨、创新发展当好表率。

(一)树立学习理念。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一是增强学习的自觉。二是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精神,认真学习和钻研知识,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精深等问题。三是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眼于理论的灵活运用,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考。

(二)树立自强理念。党和国家给予大学生高度的关注,提供大量的机会。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自立自强。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树立科学理念。一是树立全局观念。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办实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三是增强团队意识。

(四)树立群众理念。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尽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多替他们着想,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时刻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民情民愿,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党员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对我而言,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是永恒的,我将把在党校养成的良好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好的学风带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6.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感言 篇六

第二,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在我们争取入党的过程常常会受到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且认真对待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育,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觉悟,从而把思想上入党、入党为公作为孜孜不倦的终身追求。

第三,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在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真正入党,而且要长期检查自己的入党动机,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不断净化自己的入党动机。

7.党性培训教育 篇七

一、自修自学——打铁还得自身硬

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的关键,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城市郊区,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治理的水平。因此,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决定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根本问题。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的各项法规,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纲领,而且充分且深刻的反映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重点。一般来看,基层党员干部距离群众最近,最了解和清楚基层民众的心声,但是如何将工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规划、执行,就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这与平时对于经典著作的学习是分不开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逐步的强化对党的认识,对党的理论的信仰,正是经过了这种自修自学,自身的党性意识才会慢慢的增强。

二、深入基层——党校送教下村社

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不是一个单方面的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基层,各种学习条件必然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好,甚至还很艰苦。因此,作为党的培训机构,各级党校应该坚持送教下乡,把关于党的宗旨、信仰、原则、理论、学说和最新的应用性学科知识带到基层干部身边去。这种扎扎实实的下基层,对于党校教师来说,也是一种锻炼。从教学相长的方面看,在教学上的深入不能离开对实践的认知,送教下基层是建立在对基层实际状况的逐步了解的基础上的。在乡镇一级,党员干部的工作量大、杂事多、任务重。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习时间少、学习条件差。从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这两个角度上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增强工作之余的学习主动性,不能靠乡镇、街道自己“办培训”。整合市区两级的党校培训资源、提高学习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最佳选择。

三、资源共享——开发党性公开课

增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意识,不能关着门搞教学、闷着头做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强不强,一方面靠内因——党员干部自身的修为;但是另一方面必须在外因——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党校的党性教育,不仅仅限于党校课堂,应该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发能够使用于基层网络教学的党性教育公开课,借助互联网,建设网上党校,是未来市县级党校培训的一个趋势。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利用政府资料室、图书室、电教室,设计精细、整合完善的网上党性教育培训系统。通过各个网络节点,将从中央到县区党校的各类党性教育类课程都上传到相应的网站。这将极大地提高党校党性教育的培训效率、拓展培训范围,超越地理障碍。总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党性教育公开课,对于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知行合一——全方位多维培训

增强党性意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墙上的标语,必须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上、行动中。思想的弦要时刻紧绷,不能放松。对党性意识的放松,就是对个人要求的放松,很多干部出问题,都是先在思想上动摇了、后退了。因此,所谓多维培训必须从基层的一线出发,一线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前沿阵地,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强不强,在工作中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因此,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不能片面的依赖党校等培训部门的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必须更多的拓展党员干部的学习空间。在今后的培训中,一定要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培训办学模式。使对党的历史、党的核心理论的学习能够迅速的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这个意识就是党性意识。

摘要:新形势下增强党性意识不仅要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还要从外部环境入手,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这就离不开各级党校的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因此,借助党校培训,多途径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校培训,党员干部,党性意识

参考文献

8.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刍议 篇八

一、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的客观形势

党性教育要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自身建设。改革深化、政党转型和社会进步,要求党性教育在方式、内涵、外延上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一)深化改革要求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党性教育历来是一种理想主义教育,这种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不容否认的,否则,就不能理解党在艰难险阻中成长的历程。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对市场矛盾的真切把握、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人的行为的真实研究、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真正理解。离开现实矛盾和利益问题空谈理想和信念,不但难以入脑入心,甚至会引起反感和抵触。党性教育也要面向日常生活,把推进宏大的政治议程和改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互动转化上下功夫。一方面,把党员对历史、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转化到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境中,并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崇高感和意义感;另一方面,还要转化、吸收党员和群众的不满态度、焦虑心理甚至虚无情绪,把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完善党性的一个环节。

(二)政党转型要求更新党性教育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经历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以人为本”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都是政党转型在理论上的表现。与宏观层面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变化相适应,微观层面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个体行为模式以及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对党员义务的要求以及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相应地也都有很大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要适应时代要求,党性修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更广泛的党性原则应该体现在党员的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的日常事务之中。

(三)社会进步要求拓展党性修养的外延。不仅衣食住行、人际交往、职业与劳动、灾变与节庆等日常生活内容成为党性修养的重要视点,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消费和休闲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需要党性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消费革命。这场革命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使原来隐匿在消费行为背后的社会内涵充分表现出来。休闲与社会进步、生命质量、生活品质紧密相联。开发休闲具有社会发展意义,它是积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但一些人将休闲与消遣娱乐、休息游玩划等号,导致低质量的休闲泛滥。积极引导人们文明、健康、科学地休闲,已成为中国现实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共产党人要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必须在消费和休闲等方面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并践行这种价值观。

二、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的观念突破

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需要正确把握先进性与群众性、党性化和人性化、官方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

(一)先进性与群众性。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普通人,因此与普通群众没有差别;另一种认为,既然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因此就可以牺牲他作为普通人的利益。必须走出这些认识误区。首先,民生是党员和普通群众共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共产党员也是商品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因而也要遵循价值规律。在民生的底线意义上,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都是人,具有“人”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让所有超公平的待遇回归到公平的基点。个体的顾全大局和组织对“好的大局”的营建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合理的补偿、相应的保障、创业支持、转岗培训和真诚的再就业服务等等。在市场经济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体现在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方面,并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群众化趋势与先进性要求是可以统一的。其实,执政党已具有明显的群众化趋势。党不仅要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任何阶层的优秀分子都可以入党。但是,允许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并没有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不意味着党员可以混同于一般群众。党员虽有自己的意志、情感和需求,但不是狭隘的个人利益追求者,他不仅要明智地取得自身利益,还要忠实地代表群众的利益。只有站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自觉协调现实中的利益矛盾,才是真正和群众站在一起。再次,参与公共生活是党员的义务,这一点与普通群众不同。作为社会个体,在现代伦理的支持下,任何人都有理由去追逐他们所理解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员也不例外。但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领域,作为一个政治人,共产党员有义务为了公共利益而贡献自己的智慧、时间、财富,在特殊情况下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共产党员不是在群众之外,而是在群众之中,他在践行党的宗旨、参与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讲的是党性;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重的是品行;在与人相处、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做的是表率。

(二)党性化与人性化。人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党性是人性政治化的升华、原则性的规范,是对人性积极因素的张扬和对人性消极因素的摒弃。①人性蕴含着党性的因素,党性提取了人性的精华。如果缺少向善之心、向上之志,不能诚实谦逊,心里没有百姓,不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就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定意义上说,党性修养就是要突出人性的优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性精神全面回归,“以人为本”成为社会共识,个体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得到尊重与张扬,党员的个体利益也同样要得到组织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同。同时,强调党性并不否认党员的个性。“党员是党性人、个性人和社会人三者的有机综合体。”②党性约束不仅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对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必要的保护,它改变或抑制了党员个性中的缺点,增强了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也会促进和保障党员个体命运的改善。

(三)官方语言与日常语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课题。马克思主义要为社会大多数成员理解、掌握并影响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发展起到普遍而持久的作用,必须将自己熔铸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和审美趣味等心理因素。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致力于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赋予其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真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克服“官方语言”与党员(特别是官员)行动的脱节,来克服“官方语言”同“日常语言”的分裂。毛泽东曾指出:“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③只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行动上坚决地贯彻执行并富有创造性,才能唤起群众的社会信仰。大众化要求意识形态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审视那些“日常小事”。通过日常生活批判能够揭示简单事实的丰富社会内容,通过解决群众生活中种种“小事”也能够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因此,社会意义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必须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当前,由于对市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抑制了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对物质享乐的过度追求导致了人们生存意义的平面化和精神匮乏,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生活领域发挥它的批判和引导功能,党性教育应该成为社会文化教育的有机环节。

三、党性教育日常生活化的操作建议

(一)把日常交往作为党性实践的重要场域。日常生活包含着深层的社会内涵,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都涉及到主体间的关系,因而也超越了个体性和私人性。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不是单纯的私事和小事,有时也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把日常交往作为党性实践的重要场域,首先要培养交往理性。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而交往行为是主体间行为。交往行为要求建立互相理解、沟通的交往理性,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中要自觉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其次要具有助人热情。把党性原则充分体现在人性和人情之中,将党的先进性落实到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实实在在地办实事、办好事。再次要防止交往异化。由于执政党及其党员拥有相应的权力,使防止对权力的侵蚀和滥用成为必要。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都要经过党性的检点。

(二)把生活经验作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材料。首先要重视发掘日常生活故事的教育意义。因为个体生活是由多种故事组成的,人们倾向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自己或他人解释他们的行动。作为社会行动的形式之一,故事因此也反映和维持了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与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不仅要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进行经验收集,而且要提供恰当的意义诠释。通过故事陈述,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当事人的社会态度和归因倾向,因而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党性教育中的案例教育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法。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让大道理通过活生生的人和事来说明,使大家学有榜样;一个违纪典型,就是一剂良药,让大家从严重的教训中后思和反思,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选择和开发好的案例是党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借用有关媒体中的教育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次进行“微服”生活体验。所谓“微服”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而且是真正的心理换位,干部党员以一般党员和群众的身份,党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这样才能真切地了解下情。再次借助生活中的心理工具。如,守“本分”,就是知道自己的位置、责任、义务和活动范围,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凭“良心”,就是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知恩图报”、“符合公众的价值尺度”;处“慎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等。

(三)把生活情趣作为党性特征的审视焦点。生活情趣是一个人志趣的反映,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使主体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美好感。一旦形成了某种情趣,就会陶醉其中而不自知。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好情趣管理。首先,注意情趣的价值意蕴。一方面,对情趣满足进行价值约束,不能为了贪图享乐去“傍大款”,不以“人不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原谅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养成严谨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警惕情趣的负面社会导向,特别是对“中产阶级趣味”要保持应有的警惕。所谓“中产阶级趣味”,不仅是个人品味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西方一些思想家已经指出了它的危害,认为由于它的影响,西方文化失去了根本支撑点。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不能牢记“两个务必”,将会带来精神的矮化和政治的弱化。其次,管好个人的爱好。既要甄别情趣本身的良莠,还要力拒情趣衍生的腐蚀和诱惑。如果不能把握分寸,分清场合,美的、雅的爱好也会发生质变。要摆正个人爱好与工作的关系,分清时间、地点和场合,不因个人爱好而贻误工作。如果有了一定的权力,还要特别防止别人投己所好。提高生活情趣,既需要加强美学教育、道德教育,也需要加强制度约束。

(四)把生活能力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支点。首先,通过教育优化党员的思维品质,提高党员认识现实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既有利于事关公共利益的决策,也有利于党员自身生活的明智设计。其次,让党性与生活能力呈现出更多的正相关系。组织上要注重任用那些品质好、能干事、吃苦耐劳、廉洁奉公的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特别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增强党性感召力。再次,鼓励党性原则下人缘型人格的生成。在党员和群众的交流过程中,有些个性品质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交流形态,有利于党群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个性品质就是人缘型人格。这种人格既体现着党员个人生活能力,也是维系党群关系的条件。最后,通过增强党员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党员履行义务创造必要的条件。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出现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党员内部的生活能力和生活处境也出现了重大差别。因此,建立党内互助机制、帮助困难党员就业致富、增强企业党员的维权能力等等,可以在增强党员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优越感,从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政策的认同度。

注释:

①黄仕军:《党性与人性的认识初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年8月8日。

②赵文禄、李一、徐文秀:《党员心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④〔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上一篇:2011实验室计量整改报告下一篇:服装网店代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