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2024-10-02

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共14篇)

1.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一

游戏目标:

1、喜欢玩球和圈,体验游戏的乐趣,练习用圈带球走。

2、在带球走时,感受手、圈和球的关系,提高控制能力,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皮球,知道皮球会滚动。

2、物质准备:圈、皮球人手一个、体操垫、标志物(小椅子)、球架、磁带。

游戏玩法:

1、在起点处准备一个球架,许多球;

2、游戏开始,幼儿取一球平放在地面上;

3、将圈套在球上用圈的边缘赶着球行进;

4、将球赶至中场处地垫前,将圈套在标志物(椅子背)上;

5、双手举球至头顶,从体操垫上横滚过去;

6、将球按颜色分放在球架上。

情境:皮球场生产了许多皮球,现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把皮球运到超市的球架上去,由于球总是会乱滚,所以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道具“圈”,大家开始帮忙吧!

游戏规则:

皮球在四处乱滚时,不可用手帮忙,只能靠圈。

游戏反思:

为幼儿提供有趣的生活活动情景及玩教具,让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掌握基本的技能,是我们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为此,我选择了这一常见又好玩的圈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游戏,在玩中学会并锻炼了基本的技能。

2.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二

一、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整合的理论依据

1. 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年幼的儿童其思维有着不可逆性, 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事物, 获得自身的发展。在认知过程中幼儿对于接受什么, 不接受什么, 接受到什么程度, 完全依赖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 不以老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千姿百态的音乐正好让幼儿兴趣、爱好、情感和个性倾向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丰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他们在有趣、充满情感的及想象的游戏情景教学活动下, 主动建构相应的知识经验,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

2. 依据《纲要》的理念。

新《纲要》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并体验到数学的有趣, 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老师应该为幼儿的数学活动创设一种情境, 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 让幼儿在游戏中, 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游戏之间互为整合, 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 构建数学概念。

二、小班数学活动和游戏在实践中整合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 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他们是通过活动, 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老师应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互补互通, 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游戏, 获得有益的数学经验。

1. 有目的地创造游戏条件促进幼儿建构。

在数学活动中, 游戏的介入能有效地把幼儿带入有趣的情景中, 使每个幼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应把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于各游戏之中, 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案例一:在图形、颜色、大小分类的学习中, 我利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做了不同图形、颜色、大小的头饰, 当音乐一停, 要求幼儿按自己身上的图形头饰找到相同图形的朋友。当幼儿找到朋友后就会高兴地做各种亲昵的动作, 之后随着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换, 我要求幼儿找“红色正方形的小朋友”, 找“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小朋友”, 等等。

评:认识图形、大小和颜色是幼儿已知的数学知识, 但今天的目标是进行分类, 我设置这个游戏的情景, 是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头饰的形状、颜色等知识建构的结果, 使简单重复的找朋友的游戏而变得有趣, 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案例二:在平时我们经常会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 幼儿对此也非常熟悉, 为了进一步的巩固5以内的数数, 于是我对幼儿说:“请你摸摸滑滑梯拍两下, 走回来。”“请你摸摸小草跳三下, 跑回来。”在游戏的过程中, 我既帮助幼儿巩固了正确的数数的能力, 又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提升,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既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又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提炼, 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使游戏和学习的气氛一样浓厚。

评:我们幼儿已学过了5以内的数数, 对数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借助“小孩真爱玩”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巩固5的数量, 实践出真知,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成人直接给的印象深刻。

2. 以动态的事物激发幼儿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唤醒那些冷漠态度的孩子的注意吧,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般来说动态的事物更加能激发幼儿的注意, 更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时, 幼儿的灵性才能活起来, 教学活动才能乐起来。

案例一:在方位词的学习中, 我放弃了原来平面的方位操作材料, 而结合音乐游戏“小老鼠”, 拿出了一个可爱真实的布偶小老鼠, 配合“小小老鼠”的音乐, 边拿小老鼠做动作 (一会跳到桌子上, 一会躲在小椅子的下面) , 边唱歌曲:“小小老鼠, 跑来跑去, 跑来跑去, 小老鼠跑到哪里了?”幼儿回答:“小小老鼠, 跑来跑去, 跑来跑去, 小老鼠跑到桌子上。” (躲在椅子下, 藏在桌子里) 让幼儿跟随小老鼠游戏的动作感知方位词上、下、里、前等。

评:小班幼儿学习方位词如果只凭老师的讲解, 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感到无聊。本次活动设计动态的小老鼠游戏动作, 来活跃幼儿情绪, 牢牢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幼儿以歌曲的形式来回答来思考, 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案例二:为让幼儿真实地感知1和许多的概念, 在游戏《猫捉老鼠》时, 我扮演一只大花猫, 全班幼儿来扮演许多小老鼠, 引导幼儿感知1只猫、许多老鼠。又如玩音乐游戏《拔萝卜》, 让幼儿在拔萝卜的过程中, 玩一玩, 唱一唱, 演一演, 学习正确使用量词:一只小花猫、一个大萝卜、一位老奶奶等。

评: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熟悉的事物, 感兴趣的事物, 并将与数学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知识, 积累经验, 感受数学在身边, 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 以灵活的方式化解数学重难点。

小班的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 抽象逻辑思维还刚刚萌芽。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到音乐游戏中去, 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话, 帮助幼儿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 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案例一:比较多少是小班数学的难点, 小班幼儿对少1和多1的概念还是比较的模糊。于是我结合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围着椅子转, 音乐一停, 会有一位幼儿没有抢到小椅子, 这时我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感知幼儿的数量与椅子的数量,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几比几多, 几比几少, 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

评:在比较多少中, 几比几多, 几比几少是一个很难的知识点, 活动中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音乐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不仅满足了幼儿的竞赛的心理, 还促使幼儿准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

案例二:韵律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守恒关系。如:韵律活动中需要队伍从圆形变成方形, 幼儿的站立位置变化了, 也许空间变小了, 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 韵律活动中幼儿的站位等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

评:守恒关系和空间关系一直是幼儿较难掌握的, 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幼儿还是不能理解, 但通过有趣的韵律活动, 幼儿在玩中认知, 形象又直观, 既调动了幼儿的快乐的情绪, 又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小班游戏活动:老鼠扒壁 篇三

进入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基本动作随着老师的计划性训练,有了进步,他们能够较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随着我县幼儿园省级课题“本土游戏在园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幼儿游戏的广泛性、参与性有了大大提高,他们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喜欢角色游戏。

《纲要》指出:幼儿应大胆地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玩耍,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通过“小老鼠”和“捉鼠人”的游戏角色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

2.训练幼儿跑的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老鼠扒壁》的儿歌。

2.小老鼠胸卡若干,《小老鼠》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小老鼠”游戏情境,引发兴趣。

教师:小伙伴们,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我们出去玩吧。

2.教师带领幼儿随《小老鼠》音乐做韵律操,充分活动身体。(动作可自编,重点活动下肢。)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儿歌。

教师:(教师和幼儿找个舒服的地方席地而坐)你们还记得《老鼠扒壁》的儿歌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儿歌:叮叮当当,老鼠商商;三间瓦屋,四栋楼房;楼房漆黑,老鼠扒壁。)

2.游戏“老鼠扒壁”。

教师:我“老鼠扒壁”的游戏非常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

(1)介绍游戏玩法、规则

8~10人为一组进行游戏,小老鼠们双手握拳,竖起大拇指,依次握住别人的大拇指,使手全部叠加起来。最上面一只手的小老鼠即为点鼠人,边念儿歌边点每一只手,当念到最后一个“壁”字时,点到谁的手谁就是“捉鼠人”,小老鼠们应快速地跑向墙壁双手扒好,“捉鼠人”停止捉“鼠”。游戏中小老鼠们需趁捉鼠人不注意自己时,双手离开墙壁跑动起来,躲闪着避免被捉住;捉鼠人若捉住某一小老鼠,则互相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2)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游戏2~3遍

“捉鼠人”若始终捉不到小老鼠,教师应根据活动量,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建议:游戏重新开始。

(鼓励、表扬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并坚持到底的幼儿。)

3.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拍拍小腿,调整呼吸。

4.师幼随音乐开火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老鼠扒壁”的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好玩、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儿歌趣味性强,朗朗上口,易学、易会、易传。“小老鼠”和“捉鼠人”游戏角色鲜明生动、特点突出,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活动中我始终以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用抓鼠的游戏情境带动幼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注重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良好个性品质,如:幼儿跌倒了,我及时扶起或提醒旁边幼儿扶起来。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量及时调整游戏活动,关注了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班上能力弱的幼儿、不太主动的幼儿,我有意识地带着他们一起玩,不断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熟练掌握跑的技能后,在“小老鼠”们躲闪的过程中,也可训练跳、爬等基本动作。游戏中,孩子们积极投入、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勇于坚持,较好地发展了“跑”的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4.小班幼儿游戏活动教案 篇四

一、设计意图

《小妈蚁》(后附)这首歌旋律工整、起伏不大,歌词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蚂蚁找食的过程,容易用模仿动作表现编成游戏,可以在提高幼儿模仿动作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自然流畅的旋会有节奏地做“碰须须”、排队走”等动作。

2.创编出不同的“碰须须”的动作及“排队走”的方式。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获得一个跟一个走的经验。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场,获得相关信息:蚂蚁传递消息时会碰碰触角的。蚂蚁走是一个跟一个按一定的路线走的。遇到大食物时是许多蚂蚁一起搬的。掌握蚂蚁找食物过程:发现食物一找朋友(碰碰触角)一排队出洞一搬食物。

2蚂蚁头饰若干个。

3.道具如花生、米粒等。

4.蚂蚁搬食物的录像(或现场)

难点:按游戏玩法的规定边、游戏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活动过程

1.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或录像),欣赏歌曲《小蚂蚁熟悉歌词,自己模仿蚂蚁走、蚁传递消息、蚂蚁排队走、蚂搬食物等动作。

2.学会唱这首歌曲,并学像教师那样一拍一拍地边唱边于相应的动作。

3.学习蚂蚁:“排队走”的动作。“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教师扮大蚂蚁,幼儿扮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在大蚂蚁后面踏步走,模拟蚂蚁“排队走”。

幼儿竖起双手食指在头顶作蚂蚁触角,蚂蚁头儿随音乐与其它蚂蚁互相碰头,模拟蚂蚁“碰须须”。

4、学习游戏玩法。

5、学习创编蚂蚁“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拥抱等,模拟蚂蚁“碰须须”,碎步走,开车走等模拟动作。

(1)让想出动作的幼儿领大家练习。

(2)让想出动作的`幼儿扮演大蚂蚁领大家一起游戏,按照音乐的节拍边唱边做新想出的动作。

6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队搬食物的方式。

5.小班游戏活动教案《谁最棒》 篇五

活动目的:

培养幼儿喜爱运动,乐于参与。

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游戏玩法:

家长在终点拿着小红旗,幼儿爬过一块草地,接着跳过三座小山,再爬过一块草地,到达终点接过家长手中的小红旗,由家长抱起孩子跑回起点。最快的第一。

规则:

要求幼儿要拿到红旗,家长才可以抱幼儿回起点。

6.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小小鸡》教案 篇六

2.初步体验音乐游戏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鸡妈妈头饰、小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好不好?

2.谁来我们小一班了啊?小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叫的啊?你知道小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吗?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小鸡(学小鸡叫、小鸡吃虫子)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学了小小鸡吃东西,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小小鸡,要认真仔细的听哦。

2.教师演唱歌曲2遍(跟音乐和清唱各一遍)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小小鸡跟着妈妈玩,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啊?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小小鸡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4.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唱歌曲2、3遍)

三、表演歌曲

1.请小朋友扮演小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一边唱一边表演动作。谁发现一只小鸡不见了?这句话应该谁唱?谁劝妈妈不要哭?我们先来试一遍。

2.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结束部分

1.今天鸡妈妈带小小鸡出去玩,猜猜看为什么那只小鸡会不见了?

2.小朋友跟老师出去玩或者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要跟好老师或爸爸妈妈,不能乱跑,不然也会把自己弄丢了。

7.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七

一、编制“游戏儿歌”, 让幼儿在边念边做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园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正因为如此, 作为教育途径的生活是具有挑战性、应变性的。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阶段, 独立的生活体验对他们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自我服务能力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 对什么都感兴趣, 但都只能持续非常短的时间,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刚建立的常规容易遗忘。在这种情况下, 一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耳熏目染的游戏化情境式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实践表明, 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下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技能。如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 他们总会把衣服的图案穿反。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在穿衣环节中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即把衣服上的小动物图案帖在桌子上, 头从下面的大洞口里钻出来, 再把胳膊从两边的小洞里钻出来, 并加以小儿歌的形式:“小小鸡, 变呀变, 钻进蛋壳看一看。抓紧袖子伸翅膀, 小鸡钻出蛋蛋壳。”这种让幼儿边穿衣服边说儿歌的方式, 不仅增加了游戏性, 还教会了幼儿穿衣服。此外, 教师还可以将“折叠衣服”的方法、要求、步骤融入儿歌之中, 如“小宝宝, 左抱抱, 右抱抱, 弯弯腰, 点点头, 一件衣服就折叠好。”

二、教师扮演角色, 让幼儿在浓厚的游戏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常规

游戏与生活的融合是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标志, 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角色引导者, “伺机而演”是小班带班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生活环节中出现自我服务、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时, 应有意识地扮演各种“适宜”的角色与幼儿对话, 用拟人化的语言给幼儿提建议, 这样一来, 他们特别容易理解, 也非常乐于接受。如见到幼儿穿反鞋时, 教师可以说:“看看两个好朋友都噘着嘴不高兴了, 快让他们亲亲嘴吧!”这时幼儿会马上把鞋倒过来。又如, 在户外活动回来时, 增加了喝豆浆环节。这时, 教师可以加入“猫宝宝”的游戏。即教师当猫妈妈, 幼儿当猫宝宝, 并加以儿歌:“猫宝宝, 回家家, 洗手洗脸别忘啦。喝杯豆浆有营养, 干净聪明人人夸。”幼儿便会很自然地洗手、喝豆浆, 环节过渡自然, 有利于良好行为常规的养成。

三、抓住生活契机, 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展开体验学习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 并与目标不断结合而生成集体或小组游戏, 将教育目标和幼儿必须学习的教育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育的要求变成幼儿自身活动的要求, 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 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 吃完饭后, 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 我们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 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 结果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又如, 在吃点心的时候, 幼儿总是喜欢摆弄一下水果, 这时教师可适时地渗透对水果的认识:“水果宝宝叫什么名字, 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然后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手感认识水果。拿香蕉来说, 在吃香蕉前, 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幼儿剥的方法:“香蕉宝宝要脱下花裙子才能让我们品尝, 可它不喜欢一下子光溜溜, 要一片一片剥, 瞧, 香蕉宝宝脱下花裙子了, 我们来尝一尝吧。”自然地将感知香蕉的基本外形特征以及味道等与生活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另外, 在一日生活中, 幼儿与教师互动对话时, 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如当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把物品放在篮子里时, 可以这样表达:“请帮我把蓝色的篮子拿出来, 放在桌子的中间。”这样的过程中, 幼儿加深了对颜色的认知, 并且感受到了一一对应和归类。又如, 在指导幼儿认识生活物品时, 可以让幼儿观察:杯子、毛巾各有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标记等, 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环节, 却处处渗透着有效的教育。

四、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标志,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生活好习惯

环境对于幼儿而言, 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每天的喝水环节要进行好几次, 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有的幼儿还是饮水量少。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饮水筒上贴上了有笑脸的汽车, 还画上了小脚印, 并加以好听好记的儿歌:“小汽车, 准备好, 加满油, 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 有油才能跑得快!”这时, 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汽车, 为了让自己跑得最快, 所以都来“加油”。这样“游戏化”的环境让幼儿自然与环境对话, 轻松达到了教育目的。

五、个案引发情境对话, 帮助幼儿大胆表达需要、学会解决问题

由于幼儿刚入园而引发的种种不适应, 哭闹、争抢玩具、咬人、尿床等状况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应以第三者的身份展开游戏中的“情境对话”, 通过故事里的角色来实施教育策略。比如, 小熊尿床了不敢说, 教师与小熊一问一答:“没关系, 大胆地说……”告诉幼儿尿床是很正常的, 小熊也会尿床, 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需要。

此外, 小班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可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当作朋友, 并赋予“角色”生命, 以游戏角色的口吻提出一日活动常规方面的要求, 让幼儿学习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如小椅子摔倒了, 我们可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开展教育, “小椅子, 被人摔, 躺在地上哭哀哀。跑过去, 扶起来, 小朋友坐上更自在。”然后再作“倾听”状, 以“小椅子”的角色进行批评:“我摔倒了, 都没有好朋友扶我起来。”这时教师可一人分饰两角, “小椅子, 你怎么了?”“摔倒了, 痛, 小朋友都不扶我起来。”“这样啊, 小朋友要爱护小椅子, 这样小椅子才愿意和你交朋友。”通过将幼儿的生活用具拟人化, 使幼儿在富有童真的游戏情境中接受爱的教育。

我们倡导的“游戏”是在幼儿生活中、在师生平等互动中自然产生的。它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游戏表演”, 也不能替代小班幼儿的全部活动。所以“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并不意味着小班幼儿时时处处都要有游戏, 许多游戏以外的活动同样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教育契机, 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教育意识, 在于教师灵活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从“玩中学”过渡到“学中玩”的准备。

摘要:“游戏化的一日活动”是我园的课题研究项目, 为了践行这一项目, 我们进行了游戏化教学活动和游戏化生活活动的研究, 总结出“游戏儿歌”、角色扮演、契机教育、环境暗示和情境对话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此提出, 以供参考。

8.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八

关键词:游戏活动;个体差异;多种玩法;户外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13-01

针对于小班的户外游戏活动,一些老师认为,将孩子们带到操场后就自由的玩一下,自己么可以轻松一下,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在户外活动时间便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到处乱玩,没有一个管理的中心点,这其实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当时可轻松一下,但是也存在了很大的安全系数。针对我班的这个现象,我便开展了此项研究探讨活动,通过寻找各种户外游戏的活动材料内容,并有效的探讨、商议策略。

游戏活动能带给孩子快乐,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指南》中我们也倡导让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孩子来说,开展游戏活动的确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对此永远是兴致勃勃,乐此不彼。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开展户外游戏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乐趣呢?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因此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游戏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幼儿的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因此可以适当添置户外游戏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根据小班年龄特点,我们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彩条,它可以用来做"小尾巴",可以绑上一个废旧奶瓶做"小猪"还可以做成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还可以用各种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来制作跑道上的飞机、利用破损的光碟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能玩出不同的玩法,让孩子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过程,让孩子们会更自然,更放松的投入到游戏中,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做活动的引导者和孩子的游戏伙伴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戏方法 。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孩子的伙伴也是一名引导者,教师应巧妙的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力要非常敏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根据他们的反映我们可以对教育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可以有效的保证户外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如:孩子在跳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小河,也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如果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让孩子自己选择,就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以致能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玩法

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根据幼儿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满足他们活动和学习的欲望和需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表达,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索,放手让幼儿去玩,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求发展。当活动器材展示在孩子面前时,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在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自主和自由,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熟悉也会不断地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主动性也得到促进。在活动中有时可有意提供一些比幼儿人数少的材料,引导幼儿合作玩,两个人或几个人一起组合起来玩,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交往和合作。

四、在户外活动中还要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的安全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因此,在户外游戏中更要注意安全。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活动时除了要及时增减衣物外,仔细考虑体育活动的强度;教师还要四处巡回走动,对于孩子的一些危险举动要及时制止,对于孩子们的纠纷要处理妥当,不可忽视。比如有些幼儿喜欢跑的远远的躲起来,还有些幼儿喜欢从高处往下跳等,此时要制止和加以引导,转移注意力,保证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安全。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在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中,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的同时,要让幼儿知道遵守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注意安全事项,要支持孩子、理解孩子,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独立的快乐,萌发自主、主动的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并不断创设条件来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户外游戏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在游戏活动中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教师可在活动中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去观察、思维、探索、创造,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也使孩子们的童心能够在爱的蓝天下自由翱翔,让孩子更好的接触户外自然,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浦燕芬.对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2]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3] 章从文.孩子的健身良法:户外活动.幼儿教育,2009(2).

9.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九

幼儿在音乐伴奏和教师示范带领下,一起做《幸福的脸》律动操。

 主题游戏:准备出发

故事引导: 一群调皮的小老鼠准备去树林找大象玩游戏,我们要开飞机过去。

游戏方式:

1、双脚站立,双手侧平举,将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双 脚尽量不离地;

2、单脚站立,双手侧平举坚持5-10秒(换脚);

3、单脚站立,双手侧平举,将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坚持5秒,脚尽量不离地。注意事项: 每位小朋友的间隔距离要大。 变化游戏:走钢丝

故事引导:通往树林的路上有条钢丝桥,只有通过钢丝桥,才能找到大象的家。

游戏方式:

1、绳子放在地上,孩子从绳子上走过,尽量每步都踩在绳子上;

2、听“小风吹”口令后,站在绳子上停下;

3、听“大风吹”口令后,慢慢蹲下。

注意事项:

1、提醒幼儿慢走以提高平衡难度;

2、“大、小风吹”遵循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原则,避免混淆幼儿。 升华游戏:捉迷藏

故事引导: 我们终于到了大象的家里,大象邀请小老鼠一起玩捉迷藏。游戏方式: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蹲下行走,不要被大象的长鼻子碰到;

2、小朋友站立奔跑。

注意事项:

1、蹲下行走游戏时间不宜过长;

10.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十

2、能根据自己对故事《三只小鸡》的理解,在语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合作游戏,正确的处理游戏中的纠纷。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熟悉三只小鸡的故事,并能在语言上有感情的表现。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老牛头饰;故事磁带

游戏过程:

1、出示三只小鸡的图片,引起回忆,交代要求。

师:“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故事了的小鸡吗?今天我们又要来看这个表演了,但今天是小指偶来为我们表演。”幼儿观看表演,学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2、分段表演,学说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语句。

(1)小黄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2)小白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是怎么回答

(3)小花鸡碰见老牛时,他怎么说?老牛又是怎么回答

3、完整表演。教师操作木偶,幼儿说小黑鸡、小黄鸡,小花鸡的语句。

11.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十一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宽阔的平台,能使幼儿从小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能力,为今后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促进小班幼儿积极交往

在小班,我们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表演游戏等。以角色游戏为例,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不同的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这种以游戏中的角色进行的交往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它为幼儿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如:我们设计的小班音乐游戏“蝴蝶和花”,就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蝴蝶”,一部分幼儿扮演“花儿”,“蝴蝶”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儿”,“蝴蝶”和“花儿”在一起做抱一抱、拍一拍的动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表演。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愉快地交流、合作,同时促进了其交往能力的提高。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也是如此,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小班幼儿找同伴或小组合作,共同商量,一起游戏,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小班幼儿乐于交往

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好模仿等特点,他们比较喜欢玩“娃娃家”、“小医院”等角色游戏。因此,在创设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置区角游戏的环境,既要考虑游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要考虑不同游戏间的关联,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合作。如:我们在小班就创设了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医院、玩具角等一系列的活动区域。活动室墙面也贴上了幼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合影,以及幼儿喜欢的动物图片,让幼儿消除紧张感,乐于去游戏。我们在设置“娃娃家”和“娃娃餐厅”时,既让两个区域相对独立,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人数和机会,让幼儿游戏时能尽兴,又通过小隔断,留出让幼儿自由出入的“小门”,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随时调换角色投入到新的游戏中,从而增加新的交往机会。

三、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

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还要投放大量适宜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材料不仅要有可操作性,还要能促进幼儿交往的积极性,激发交往的兴趣。

(一)投放具有共鸣性的材料

幼儿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但他们仍会有一些共同的爱好。如男孩子大多都喜欢车,女孩子对洋娃娃感兴趣等。因此,虽然小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差,不善于交流,但提供一些具有共鸣性的材料是比较容易拉近他们距离的。譬如当一个小男孩拿着一辆小汽车走进教室时,许多男孩子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去,有的甚至还会问:“给我玩玩好吗?在哪买的啊?我也要去买。”所以,教师可以在自选区提供一些具有共鸣性的材料。

(二)投放具有合作性的材料

小班幼儿游戏时经常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一般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缺少交往性。因而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则可增加一些“一个人干不了的材料”。例如一个饭兜,背后有一个搭扣,只需轻轻碰在一起就可扣好,但是一个人又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帮忙,促使幼儿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三)投放具有交流性的材料

小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对语言有着强烈的欲望,因而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更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电话机是幼儿喜爱的玩具之一,在活动中发现,只要娃娃家游戏一开始,电话机可是他们游戏的必备品,“喂,是某某吗?你在哪里啊?”“喂喂,是医院吗,我家宝宝生病啦?”等等,旁边的幼儿听了也会拿着电话或手机进行应答。虽然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整讲述,但是就连平时不愿讲话的幼儿也会在电话机旁忙个不停,可见电话、手机等玩具材料都能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交往。

四、重视游戏的指导与评价,提高小班幼儿交往的技能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幼儿的“告状声”,游戏活动时也是如此。有些幼儿占有欲很强,什么东西都爱往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如“他不跟我玩”,“他抢我的”等等,这都是幼儿在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重视游戏中的指导与评价,培养幼儿交往中的文明行为,让幼儿懂得谦让,提高交往的能力。

(一)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一个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一定会博得众人的喜爱。如:我们设计了表演游戏《请、谢谢、对不起》,给幼儿创设“请、谢谢、对不起”三种礼貌用语的情境,使幼儿学会了简单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知道生活中常说“请、谢谢、对不起”才会受人欢迎。并且在一日生活中,老师和幼儿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和别人进行交流,积累幼儿的交往经验。

(二)鼓励幼儿探索和别人交往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交往时,首先要教会幼儿在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如我们设置了“走独木桥”的游戏,通过集体讨论,让幼儿了解不谦让造成的后果,在表演活动中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给予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设置两人或多人玩一个玩具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进行商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和别人一起玩的,什么样的办法最好,知道可以轮流玩,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体会与别人分享玩具的快乐;对幼儿游戏的过程进行现场录象,让幼儿更真实地看到自己是怎样与别人合作的,让孩子认识到蛮横无理、胆小怯懦是错误的交往方式,是不会找到好朋友的,从中总结出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我们还设计了“孔融让梨”、“小羊过桥”等表演游戏,让幼儿懂得谦让,并知道如何谦让;在玩户外游戏时,我们请幼儿先说说应该怎样玩?人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为巩固幼儿的谦让意识,还设计了“小熊请客”等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朋友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快乐。

(三)重视游戏的评价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同伴间交往的快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地给予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点头,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会进一步强化幼儿的交往意识。

12.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13.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在快乐、有趣的`水上游戏活动中进一步熟悉水性,练习水中憋气以及感受水的阻力与浮力。

2、通过在水上进行队行变形及动作的展示,能大胆表现自己水上活动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毛巾、拖鞋

2、录音机、音乐磁带《拉个圆圈走走》

3、水枪、水球、空瓶子、小水桶、浮板等玩水玩具

活动过程

1、进行换衣、鞋,上洗手间,做岸上的准备运动。

2、(入水)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沿着池边进行踏步走变成四路纵队并进行队行地变化。

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地踩水,让溅起的水花打到幼儿的脸上,感受水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初步尝试闭气地感觉。

3、随着音乐幼儿走成一个大圆圈,(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可围成两个圆圈),幼儿手拉手边唱歌,边沿着圆圈走。唱到“看谁先蹲下”,幼儿立刻蹲下来。唱到“看谁先站好”,幼儿立刻站好。

要求:在蹲下来的时候,要求幼儿吸气屏气后整个人沉到水中去,练习水中憋气的技能。(游戏3——4遍)

4、幼儿自由选择玩水玩具进行嬉水活动。

活动结束

1、幼儿上水后,要求冲洗干净身体并把大毛巾披上。

2、回班上后,进行常规地保育工作:擦干身体穿好衣服,吹头发、滴眼药水等。

3、把泳衣进行消毒清洗。

活动反思:

14.小班游戏活动医院教案 篇十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环境 小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普遍存在固定多、变化少;教师意志体现多,幼儿意志体现少;欣赏的多,探索的少等问题。为此,我们大胆尝试改革,让区域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无疑是更加适合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实中,一些小班的孩子并不会玩区域游戏,他们只是摆弄着区域中的材料,不知道怎样操作它们,并从中获得乐趣,不能达到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因此,如何创设新颖的游戏环境让小班区域活动更精彩呢?

一、富有新意的情境创设,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因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初涉学习活动等,使得自控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坚持性等各方面的能力较弱,兴趣容易转移、自信心不足,造成各方面的发展受限制。区域游戏是由儿童发起的探索活动,满足了儿童的需要。从中小班幼儿可以从事喜欢的游戏,在自由的时间段,儿童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游戏。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兴趣,创设亲切、情趣的环境。

如:当我发现玩“娃娃家”游戏时孩子们特别喜欢当厨师时,就灵机一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好几个厨师帽,准备了两个大厨房,再鼓励孩子们自己制作了许多可操作的材料(各种废旧做的蔬菜和橡皮泥做的食物等),在此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兴趣点——蔬菜加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样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也愿意认真创造。同样的道理,发现幼儿特喜欢车时,我就鼓励孩子和家长合作做不同种类的汽车,创布“汽车大卖场”、“停车场”“加油站”等区角情境。当愿望得到满足后,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区域情景化创设源于孩子的兴趣,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有目标性、针对性地展开情景化引导,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会萌生浓厚的兴趣。

二、恰当新颖的材料环境,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指教师为幼儿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区域空间、场地的设置、提供的操作材料等物的因素,也包括隐含在环境中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及区域学习氛围等人的因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我会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如:“娃娃家”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小沙发、煤气灶、餐具等生活用具,营造了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有真实、具体的感官体验。又如:在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中,我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及时开设相对应的生活区,制作各种拼图、手指套色、串珠毛毛虫、绕毛线等一起投放,在投放过程中,我发现起先幼儿们被各种鲜艳的颜色吸引,但不久由于投放的拼图过多,幼儿反而玩得不多,我进行了反思改进,用单一的水果拼图进行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这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适当合理的指导环境,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在关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发现幼儿的特长,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的发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特别是小班孩子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失去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在区域游戏中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适当地帮助指导,推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1.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需要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老师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往往更能吸引幼儿,幼儿玩得更有兴趣,特别是个别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例如: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过家家》时,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习惯独自玩耍,或者抢着表演同一角色,不懂怎样分工合作,未学会和同伴合作游戏,所以,家中要么冷清,“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各玩各的,没有任何交流,要么混乱,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对“爸爸”、“妈妈”进行帮助、指导,教他们学会将物品归类摆放,家庭成员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才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同时是推进幼儿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往更深层次发展。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当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时,客人要向大家告别,退出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就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小班幼儿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导。强调自主游戏,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插入的指导。如:幼儿在《能干的小手》区域活动时,用橡皮泥搓的汤团不圆,就想放弃的时候,此时教师可以教他们正确的搓圆的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动时的声音越来越大时,或者影响到其他幼儿时,教师就应适时插入指导,以帮助幼儿,维持游戏的规则,使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有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游戏,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游戏,培养鼓励幼儿积极游戏的信心与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句温馨的话,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礼物,都对孩子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是在游戏当中,这种当场表扬鼓励方式,不同于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整体概括的表扬,对大多数幼儿起到促进作用,增强了他们游戏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游戏兴趣。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新颖的游戏环境,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使小班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晓菊.小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1).

上一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试题下一篇:城管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