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2024-10-17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13篇)

1.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一

柳州市柳江县流山中心小学:韦淑姣

一、教材简析:

《识字3》是本册识字单元中的第3课,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主要是认识象形字。

二、教学目标

认识象形字,通过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通过字理认识象形字。

四、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是典型的构字率非常高的象形字,因此我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字理识字能力,为以后继续进行字理识字、自主识字打下基础。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形象直观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舟”的过程的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和文本的资源,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充分了解“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方试,了解象形字的由来,对我国的汉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五、舟字的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识象形字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

4、想想看古代人是怎样记录他们看到的东西吗?课件展示。

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必须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因此这个环节中我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再次感受不同字体汉字的演变

在教学”舟”的过程的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资源和文本的资源,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充分了解“舟”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三)、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翘舌音。

(四)、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看图,小船是什么?也就是小舟。

2、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还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语言。

(五)、拓展:

「舟」字是一个部首。在「舟」部的字,都与船只有关,无论大船或小船,简陋的船或华丽的船,都是舟字部。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字理识字方法,为以后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其他的象形字,并运用象形字的表义规律以一代十地学习相关的形声字打下基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并在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性。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舟字教学片段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2.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二

出示图片, 师配乐解读。

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照片。瞧!万物复苏的春天, 烈日炎炎的夏天, 金风送爽的秋天, 白雪皑皑的冬天。

【设计意图】课堂的开头如写作的开头, 写作要求“凤头”, 导入亦如此, 短小精致, 让学生从欢愉的课间轻松融入课堂。

二、初读韵文, 字字入目

过渡:同学们想自己走进乡村的夏夜吗?

1. 借助拼音大声朗读韵文, 力求把每个字读正确, 遇到有困难的地方, 停下来反复练读。

2. 指名朗读词串, 正字正音。

3.揭示课题。刚刚同学们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6》。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好初读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二读韵文, 部分感知

1. 示词“夜晚”。

(1) 识字6讲的就是夏天夜晚的景色。 (贴词:夜晚)

(2) 指读该词, 师给予评价, 如“你一下子就读出了夏夜的宁静与温柔”。

评析:好的评价语是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看似不经意的点评, 却已给学生指明方向。

2. 示词“繁星、亮晶晶”。

(1) 还记得夏天夜晚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吗? (指名说。有的说星星很多, 有的说星星很亮……师不失时机地根据生的回答引出“繁星、亮晶晶”。)

(2) 解词“繁星”:出示繁星图, 跟着老师来数一数, 数得过来吗?有很多很多的星星, 数也数不过来, 这就叫做“繁星”。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教学亮点, 当师出示繁星图, 要和学生一起来数星星时, 学生立刻反应“数不过来”, 于是, 师顺水推舟解词“繁星”, 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得到了突破。

(3) 指读这两个词语, 给予评价。

“你读出来的星星真俏皮。”

“你的朗读仿佛让老师看到了满天的繁星。”

评析:体验是因人而异的, 30个学生能看到30幅夏夜星空图。

(4) 听你们读得这么好, 老师突然想到了一首歌曲也跟星星有关,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

评析:听歌曲目的有: (1) 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歌曲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韵文; (3) 为下文唱响韵文, 埋下伏笔。

教师依次出示并讲解了课文中的其他词语。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地方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让课堂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 设计中更注重让学生展开思维的联想。

四、三读韵文, 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乡村的夏夜如此美丽, 老师忍不住想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跟老师一起去经历乡村的夏夜吧。

1. 师配乐范读。

生配乐自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就一个字, 语文课堂“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但读的形式一定是多样化的。

五、唱响韵文, 首尾呼应

过渡:刚刚我们听了歌曲《闪烁的小星》。老师发现可以把韵文带进去唱一唱, 我们来试一试。 (生通过唱来识记韵文)

3.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4.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学习本课 4 个生字,学写“包、饱、泡、吐”字。、在比较认读中体会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四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并教给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分析:

一、激趣导入,认读感悟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字宝宝,你看它是谁?(课件显示“包”字)(学生很快大声呼出这个字的正确读音)

老师还没教,你们就会读啦,真聪明!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它的吗?

看来汉字不仅可以从课本中学,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个“包”字非常神奇,它可以和许许多多的部首组成新字宝宝。你看,它们来了,那个小朋友能让他们交交朋友?

(课件显示“草字头”“”食字旁“火字旁”“三点水”,学生纷纷举手组新字)

你们真棒啊,让“包”字交了这么多朋友。

2.多种形式,练读感悟。

(1)这些字都在《识字 8 》里(板书《识字 8 》,要求学生举起右手一起书写)快打开课本 P82,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次。(学生练读)

(2)现在,谁想读给大家听听?不会读的可以跳过去。(课件出示 P82 内容。学生个别读。表扬发音准确、响亮的学生;鼓励发音不准的学生,可以请小老师带他读。)

(3)看到大家读得这么热火朝天,老师想来听一听。(全班齐读)

3.游戏领悟规律,拓展提高能力。

(1)(快乐游戏,领悟规律)妈妈在叫字宝宝们回家了,谁能把它们顺利地送回家呢?(课件显示“花()”、“火()”、“()满”、“水()”,教师追问选择的理由,并理解“饱满”一词。)开火车读这些词语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孙 老师顺利地将四个字宝宝送回了家,可我还是有个疑问,这四个字长得那么像,简直就是四胞胎,你们是怎样分辨它们的?

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知道了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学会利用偏旁来记生字了(点击出示红色的偏旁)。再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吗?(多媒体点击,这几个字出现拼音)。(它们的读音相似)像这一类的字,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读音,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

(2)(拓展运用)“包”是个大家族,兄弟姐妹不仅有“苞、炮、泡、饱”,还有很多,谁来变个小魔术,让它变成五胞胎,六胞胎?(有学生说“跑”,也有“抱”,教师相继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交流完多媒体出示(bào pǎo bāo páo páo báo páo)

抱 跑 胞 袍 咆 雹 刨

在我们汉字家族中有许多这样的字,只要大家肯动脑筋,找到识字的窍门,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快乐地认识更多的字。

二、游戏巩固并过渡

同学们学得那么好,下面我们来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吧。怎么玩呢?我们来试试。我问:“饱满的饱—你们要答:食字旁的饱!”

三、看图学文

1.看图说话、学词

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幅美丽的图画。

(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画面)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荷花苞”、“咧嘴笑”,注意“咧”字的读音)这是一朵怎样的荷花苞?它在干什么?

瞧,荷花苞多快乐呀!谁能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荷花苞此时非常快乐?

(课件出示“吐泡泡”),这真是一条可爱的小鱼,你觉得怎么读好?在词里还藏着一个生字。(课件出示“吐”字,教师指导书写)

2.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1)谢谢同学们的帮助,老师把这个“吐”字写得那么漂亮。孙 老师送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在课本 P83 中,大家赶紧去读一读吧,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来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读得对不对,好不好,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学生正音、评价,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同时相继指导,全班齐读)

(3)加上动作,同桌互读。

听了你们这么响亮的读书声,荷花苞和小金鱼都忍不住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点击课件动画)你们猜,他们会说什么?如果你们能加上动作来美美地读一读,相信他们会更加高兴的。自己在下面练练。

(4)表演诵读。(指名上台表演,全班起立表演)

3.拓展说话

老师想考考你们,在这首儿歌中,我们刚学的还有几个词还没有出现,谁能用上这几个没出现的词语也来编一首儿歌?

(课件出示盘子里饱满的花生、河里小鱼吐泡泡、路边一尊小火炮、水里几朵荷花苞)学生练说。

三、写字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儿歌我们也会背了,如果我们能用这一节课剩下时间把三个字写好,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我会写”)、观察“包”、“饱”、“泡” 字,掌握要点。

想想,要把“包”字写好,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哪一笔该在什么位置?)(横折钩的钩要过横中线;第三笔起笔和第一笔撇对齐;第四笔横和横折钩的钩在同一条线上。)

师范写“包”字,学生书空。

请大家看看这两个字(“饱”、“泡”):那这两个字写的时候,又和“包”字有什么不同的呢?(注意左窄右宽,相互谦让)、示范引导,练习书写。

如果你能把字写好,你的心情肯定会很好。好的,请拿出写字本先坐好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然后可以写了。(教师巡视)、作品展示,评价修改。

展示两三个学生的字,其他学生来评价。

四、小结

5.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五

小朋友们,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和昆虫,你们想去看看吗?昨天老师布置同学预习了《识字4》,一起来到郊外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读准词串。

现在自己先来读读词串吧,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读拼音、问同学、问老师)

1、学生自由读词串。师个别辅导。

2、(出示课件),指名读。

①词串中这些生字宝宝,你读准了吗?(虫田 蚂 蚁 天 牛)指生认读,齐读。去掉拼音再读。

②课文要求我们认识3个二类生字(野

集 昆)你能读准吗?指生认读,齐读。去掉拼音再读。

③词串中这些带有平舌音的词,你读准了吗?(采集、花丛)

词串中这些带有翘舌音的词呢?(观察、昆虫、蟋蟀)(小老师带读)④这些带有鼻音、边音的词语,谁也能准?(天牛、树林、螳螂)

3、难读的词的字音小朋友们都读准了,那读词串就容易了,老师也想读了,师范读(让学生体会韵文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指导看图,出示词语。

1、到郊外了,让我们找个地儿歇歇脚。瞧,这儿的景色多么令人舒服呀!这里就是昆虫们的乐园,看,这里有什么?

2、(出示课件)出示词语:田野、树木、花丛(1)指名拼读词语,学生齐读。

(2)“田野”是指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地方称作“树林”?是呀,许多的树在一起就是“树林”。那么许多花在一起是什么?(花丛)“花丛”在哪里?(3)你能把这些风景说美吗?(出示课件)①()的田野

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我读“田野”这个词时,我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想到辽阔的田野上长着绿油油的庄稼,远远看去像一张大大的绿地毯。)②()的树林

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我读到“树林”这个词时,我会想到很多很多树木长在一起,连成一片。)

③()的花丛

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我读到“花丛”这个词时,我会想到很多很多花开在一起。)

(4)小朋友,大自然有广阔的田野,有茂密的树林,还有鲜艳的花丛,多美啊!老师请喜欢这美丽大自然的小朋友来读这一行词串。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5)连起来说一说郊外的风景。(出示课件)

大自然有的田野,有的树林,还有的花丛。

3、瞧,一群小朋友来到郊外,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看,这两个小朋友一个蹲着,另一个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他们正在干什么?(观察蚂蚁。)说说小朋友们观察什么?(蚂蚁的样子,怎样走路,怎样找食物,怎样回家等)他们观察地认真吗?是呀,他们观察得都入迷了。读好这个词,读出认真、仔细、着迷的味儿。

(出示课件)瞧,这位小姑娘举着一个网兜在干什么?(捕蝴蝶。)为什么要捕蝴蝶呢?(教师引导说可能她正在采集昆虫好做昆虫标本。)(出示一个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标本就是按照一样东西的原样做成的,我们可用来研究。动物、植物、矿物等标本需要到野外去采摘、收集,这就叫“采集”。(出示课件:采集。)读好这个词。

4、小朋友们到大自然里主要观察采集什么呢?(昆虫)跟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观察采集昆虫,小朋友们开心吗?开开心心地读词串。(出示课件):观察、采集

昆虫

指名读,评议是否流利,读出开心。再齐读。

5、今天,我们来到大自然中,在田野,树林,花丛中,观察和采集昆虫,认识了不少丛林小伙伴,它们都是()。(出示课件):昆虫

齐读。那有哪些昆虫呢?(出示课件)指生当小老师领读。

四、当堂检测: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练习。(用上课本新学词语)五.揭示规律,指导写字。

1、同学们,我们光会叫这些新朋友的名字还不够,想他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给他们写信。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在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蜻蜓)都是合体字,都有一个虫字旁,为什么都有一个虫字旁?

2、那么,“虫”当它单独成字时,要注意什么,你发现了吗?

学生说注意点,(老师写,我来看)虫:起笔短竖向里收,横折略扬折处顿,长横短折交横线,长竖出头压竖线,提画要比虫身长,点画打开虫字成。(老师说,我来写)师:虫虫虫怎么写? 生:虫虫虫这样写: 全班书空

请你在书上描写一个,临写一个。教师巡视,提醒三姿。

3、再看,由虫字作为偏旁时的“蚂”字。瞧,虫在单写和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虫身变窄,提画上扬)(老师写,我来看)师范写。

蚂:虫儿变窄提上扬,马头开口马背连。马尾轻轻将虫托,两字穿插要紧密。请你在书上描写一个,临写一个。

4、再来看,“蚂蚁”的“蚁”字怎么写?蚁:雨点落进小嘴巴,一撇伸到虫脚下。(老师写,我来看)师范写。请你在书上描写一个,临写一个。

6.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而且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学情分析

身处农村,这些景象学生耳熟能详,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体会乡村夏夜充满温馨和情趣的感受。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同识字和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诵读,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每行词语的画面,想整篇课文的场景和意境,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和美感来,并能熟读成诵,丰富积累。教学目标

1.认识“繁、蒲、萤”三个生字,并正确书写“扇、女”等八个生字,掌握新偏旁“户”。2.能将词图挂钩,并能正确、流利的进行词串连读。3.了解和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

4.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养成阅读时“边读边想”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2.“繁”字的认识、“女”字的写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月18日 总第55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部首。2.诵读课文,积累夏夜的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教学过程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优美的歌曲能使人心情愉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闪烁的小星》,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乐曲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星空,你们说好吗?(课件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配乐)

喜欢这满天星星的夜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来到农家小院和爷爷、奶奶、小丁丁一起走进这迷人的夏夜。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词认读词串(课件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指导认读第一行词串:太阳公公躲到了山后,美丽的夜晚来临了。谁会读这个词?(出示:夜晚)看,夜晚天空中有什么呢?(出示:繁星)谁来说说“繁星”指得是什么呢?谁能读出星星的多?这些繁星一闪一闪的,看起来怎么样?(出示:亮晶晶)星星很亮,还会眨眼睛呢!谁能读出星星的亮?

2.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怎么数得清呢?快看,这些星星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呢!谁认识?(出示:牵牛

织女

北斗星)

3.指导认读第三行词串:迷人的星空多么惹人喜爱呀!你们看,在农家小院里都有谁在看星星呢?(出示:爷爷

奶奶

小丁丁)为什么先说爷爷、奶奶后说小丁丁呢?爷爷、奶奶爱你们吗?让我们带着满心的爱喊他们一声——爷爷、奶奶;小丁丁也等着你们喊他呢——小丁丁。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请一排小朋友来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轻声。

4、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小朋友们看,画面中的爷爷、奶奶小丁丁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做着什么?(出示:竹椅)爷爷手里还拿着(出示:蒲扇)读这两个词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翘舌音。跟老师一起读。天上有闪烁的繁星,花丛中也有闪亮的星星,它们是谁呢?(出示:萤火虫)对了,还有一群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呢!谁来读读这个词?

(设计意图:仔细看图,了解图的意思,说出图上的物体特征,向大家介绍一下,训练说话能力。)

三、认读词语

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4页,借助拼音和插图,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后师集体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去掉拼音,这些词语你们还能认识吗?打乱顺序,你们还会读吗?(认读过程要充分)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正确地读准词语,理解词义。)

四、连词成篇,指导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熟读能诵(课件展示:全篇韵文和背景图)

读这篇韵文就像我们朗诵古诗《村居》时一样,要读出节奏。(师引背古诗)我们今天学得这篇韵文就可以按这个节奏来读。(划出节奏范读第一行)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读一读第一行。(划出其余三行节奏)同桌互相练习读一读这篇韵文,听听你的同桌能读出节奏了吗?

师有感情的朗读全篇韵文,你们也照老师的方法来读一读吧!看谁的脑子会画画。1.指名读第一行,看谁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

2.如果现在你就是这个坐在农家小院里的小丁丁,你会给爷爷、奶奶做什么?你又想爷爷、奶奶为你干什么呢?一家人在一起乘凉多么温馨呀,谁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第二行?

3.看到第三行词,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画面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4.看到牵牛

织女

北斗星这几个词,老师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师配乐讲故事)。简要介绍北斗星。你们觉得这些星星有趣吗?让我们再来指着天空认一认。(课件展示:牛郎织女图、北斗星图)

5.整篇韵文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谁能把这篇韵文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6.下面老师闭上眼睛,你们试着背一遍,看看你们能不能让我的脑子画画。

7.我们用

《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今天学得这篇韵文唱一唱,你们说好吗?

(设计意图:师有感情的朗读全篇韵文,说自己读书的秘诀:老师在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放电影,想象着美丽的画面。我读夜晚

繁星

亮晶晶的时候,就想到夏天的夜晚,天上繁星点点,星星们都调皮的眨着小眼睛,亮晶晶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画面自然就读出感情来了。)

五、指导写字(课件展示:生字)

看,我们的小向导萤火虫提来了这一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这些生字你最喜欢哪个?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他们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学写“星 奶 丁”这三个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呢?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按正确的笔顺写写这三个字。(师在黑板上边范写边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要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习字册》描红和临写这三个字。(生写完后师讲评)(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学习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4月19日 总第56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熟读词语。2.读练结合。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扇”、“织”、“瓜”、“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设计意图:巩固学过的字词,正确认读,书空笔顺。)

二、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意思

1.指导读:

指名读第一行,看谁读得最好 个别读地二行

谁能读好第三、第四行

2.小朋友们,图上的这幅美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尽量用课文上的词语。3.说得真美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韵文。

4.你们愿意把这有趣的农村夏夜图记住吗?让我们来背一背吧!

二、学写生字 5.出示生字,认读生字。6.认识新部首“户字头”。

7.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8.交流讨论结果。

9.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1)生字书空。(2)数笔画。

10.游戏扩词—生字开花。11.指导写字。

12.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读词,读准字音,加深理解词语意思,背诵韵文。)

三、迁移练习

1.填空

奶:是()结构的字,第三笔是(),第四笔是()织:是()结构的字,共()笔,第二笔是()。2.比一比,组词:

奶()织()丁()斗()女()只()手()头()3.找一找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看一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析生字的字形并组词,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意思。)

板书设计

识字6

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 夏天的乡村夜晚景象

教学反思

7.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七

一、在比较中识字,有效训练学生语言

比较属于思维的一种,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结构,接触汉字造字方法,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强化交际互动,提升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课堂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比较就是利用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实物进行观察,进行联想、讨论,在他们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洋溢趣味,彰显精彩。不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间,把握节奏,不能让学生离题万里,要时时突出识字教学,毕竟比较联想仅仅是辅助,识字才是关键。比如针对“笔”这一汉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是铅笔,那么在古代人们用什么笔呢?

生:毛笔。

师(出示毛笔图片):不错。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毛笔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竹子与动物的毛。

师:不错,你们看看这张图,上面是什么?

生:竹子。

师:是的。细细的竹子就代表“笔”的竹字头,那下面呢?

生:动物的毛代表“笔”下面的毛。

师:不错,所以我们一想到毛笔,自然也从毛笔的外形想到“笔”的具体写法。

……

在汉字构造中,“笔”属于会意字,但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会意造字方法,无论怎么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对于识字来说,学生知道怎么写,怎么用就行,案例中教师就通过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图像到理解,再到想象,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

二、在自主中探究,引导学生体验乐趣

让学生会写会认生字,这方法也许比较简单,让学生机械抄写就行;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生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并且在探究中结合图片进行内化、研读,了解汉字的意义、用途,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前提,更是巩固记忆、强化生字理解运用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汉字“灶”:

师:我们经常唱的儿歌中有这么一句:“画个炉灶没有门”。现在我们来说说,炉灶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毕竟这个很少人见到过。

(出示炉灶图片)

师:现在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为啥炉灶没有门呢?

(同桌交流)

生:老师,我在电视里看到,炉灶里面是空的,灶台上有开口,这样就能做饭。

师:不错,现在我们结合汉字“灶”探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生:我看过电视,古代灶台是土做的。所以汉字“灶”中有个“土”。

生:还有,灶台是做饭的,因此必须要有火,所以“灶”字偏旁是“火”。

……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清楚汉字“灶”的结构,同时还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因而在教学中,即便是枯燥的识字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精彩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图片就是最好的媒介,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勾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汉字用途,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三、在读思中结合,有效开启学生心智

教师需要明白,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通俗地说,也就是读思结合。读的不仅是生字,还有图片内容,思考的则是生字的结构、运用,具体方式有结合图形思考,通过诵读思考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通过读推促他们思考,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开启学生心智。比如针对“歪”这一汉字: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画张桌子腿歪斜”,你们一起来看看,宁宁画的桌子究竟怎样?

(出示桌子图片)

(学生哄笑)

生:老师,这桌子四条腿有的长,有的短。

师:不错,这位学生观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在发挥想象,看看能不能换种说法?

生:这张桌子四条腿不一样长。

师:还有呢?

生:这张桌子不正。

师:很好。是的,这张桌子不正。“不”与“正”连在一起,自然就“歪”了……

对于汉字“歪”,相对而言,比较好理解,毕竟“不正”就是“歪”。但是这里教师没有立足学生认识汉字,而是尝试让学生换种说话,自行归纳引申“歪”。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识字教学,还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汉字,从而起到有效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

总而言之,针对识字教学具体策略还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巧用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高效完成识字目标。也许这才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图片进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原因。

8.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八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外国朋友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大中国》。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里面唱的是什么呢?

2.出示地图,依次出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草原广袤的——塞北(3、4个人读),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受益匪浅。

4.在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分别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好吗?(出示地图)(塞北在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南省外长城以北的地方)

(二)读好课文

过渡:呜——(学生喀嚓喀嚓声)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火车会先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①出示塞北图。我们来到了哪里呀?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塞北在长城以北的地方。

②大家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对,像这样强壮的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③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匹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那是怎样的感觉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你们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行,先读好这个词串。现在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吧!

⑤欣赏过后,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句话吗?

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用word打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小作者的作品。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过渡:呜——喀嚓喀嚓。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①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看图说上一两句话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的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呢?)

②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

③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读

④江南美如画,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也来读一读这个词串吧!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过渡:呜——喀嚓喀嚓。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①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②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

③哎呀,老师发现,你们去了次海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呀?课文中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

④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读词)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

(椰树长得很高大,很茂密,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看,不少小朋友都流口水了,看来你们的心已经被椰树深深吸引了。)

⑤谁能读好这个词串?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我们祖国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这次,让我们坐上飞机,俯瞰高原!

①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走进西藏》。

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吗?可以悄悄地和同桌交流一下。

②说说看,来到高原后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飘飘,好冷呀,谁来读好这个词?)

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人们都称它是“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都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③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让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我们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经历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同桌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

(四)布置作业

9.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案 篇九

一、复习回顾,激趣读文。

二、揭示本节课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3、学写会写“同、工”等6个字。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出示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同学们都说没有失物?同学们是怎样认领失物的?

3.、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说话练习设计 :展开想象,用因为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所以,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

学法指导: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六个字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观察发言。

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专”字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点.4、学生描红、练写。

练习设计:

1.、一字开花:

工()()()同()()()

才()()()队()()()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微笑()的草地()的眼睛

()的塑料袋()地说()地听

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 找“失物”。找一找在自己的校园内或住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他们扔到果皮箱里。

10.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课件 篇十

1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未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二、联系画面,整体感知

1.结合课件画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随机出示:课文四组词串。

3.借助拼音,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练读,正音。(逐个词儿读,词串连起来读。)

[借助画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词串模块,使抽象的词儿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认读,深入感悟

1.让学生思考。

(1)春天的风吹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样的吗?点击“春雨”处,让学生们体会春雨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3)出示“春天春风春雨”

谁来读好这一行词?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觉到了春风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又好像看到细细的春雨正在绵绵地下着,万物都在迅速地生长。)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指名读,师点拨,注意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

2.师:春天的柳树、小草、嫩芽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经跟他们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了他们,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个滚,有的小朋友还和他们说说话呢!

(1)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学生介绍时伺机逐个点击“柳树、小苹、嫩芽”,多媒体展现春天柳叶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镜头。

(2)小朋友这么喜欢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读好它们的名字吗?

(3)击出“柳树小草嫩芽”一行词语。

指名读,师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柳条垂在河面上,风儿一吹,河水漾起了层层波纹……你们呢?

3.(1)点击“布谷鸟”,展现布谷鸟在田间边飞边鸣的镜头,同时讲述布谷鸟的传说。再逐个点击燕子飞行、蜜蜂采蜜的画面。

师画外音:燕子、布谷给我们带来了春的喜讯,连小蜜蜂也嗡嗡地赶来,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一派热闹的景象。

(2)谁来招呼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3)春天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动物这一模块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加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4.(1)小蜜蜂为什么这么高兴?(点击蜜蜂在花丛中飞行采蜜的特写近镜头)

(2)让我们做个深呼吸,扇动翅膀,跟着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录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随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挥动着双手学着蜜蜂在教室内自由跑动,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达到了做课间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击“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体画面。)

(4)点击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记忆积累

师: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诉小朋友: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课文中的这些词儿连起来读就像一首小诗、赶快读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

1.练习朗读

(1)自己练读。

(2)把春天的美读给小组里其他同学听。

(3)交流:怎样读得美?教给方法(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2.学习背诵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还应该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有本事把这些词儿都记下来。

(1)小组交流,讨论最佳记忆方法。

(2)大组汇报交流。(a、词串记忆法,如“春——”“——花”;b、归类记忆法;c、画面记忆法等)

[记忆法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记忆能力的,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只有让他们领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识偏旁,学习生字

1.认识木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书“木”,知道他的名字吗?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带“木”的?(树、杏、梨)

它们为什么都有个“木”?以前学过带“木”的字吗?

[把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学习,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写“树、杏、梨”

(1)比较三个带“木”的字有何异同?(位置不同,形体也发生变化。)

(2)同桌说说这三个字中你会写了哪个?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家听。

2、诵读词语。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课件

2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的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得季节。

4、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

5、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42个生字,认会61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

4、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除《语文园地》一是3课时,其余都是2课时。

单元导语: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谁会写“秋天”两个字?(指名上黑板写)指导扩词:()的秋天。多媒体展示一组秋景图。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第一单元围绕的主题就是“多彩的秋天”。

识字

1教学目标分析:

《识字1》是关于三组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也了解一下描写秋天的词语。

学情分析:

本课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出秋天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出秋天的美感。

教学准备:、收集秋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自由读,读后说说你的发现?

朗读要求: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过渡:文中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咱们快来读一读吧!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分清前后鼻音,开火车认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组试读,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看,猜词语,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1)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猜,图片表达的内容和哪个词的意思相同?

(2)结合图片理解最难的两个成语。

层林尽染:画面上的树林像被水彩染过一样。

叠翠流金:山林一片翠绿,一片金黄。

5、多种形式读。读要求:开火车,读正确、流利;美读,要求读的有感情;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自己的结构,说说。

2、教师范写,写的时候学生注意什么?

3、练习写字。

五、积累词语

1、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2、补充。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课件

3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是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要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数得清吗?

三、初读课文。

1、学生照拼音自读古诗。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书后生字)

2、齐读生字。

3、教师带领学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再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顺序默写。

()去()()里,烟村()()家,亭台()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启发想象,指导背诵

1、听配乐朗读,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样?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

2、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四、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借助范写指导写法。

2、说说笔画数。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11.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材把握: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里的一篇文章。它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全文以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朴素真挚的语言,诉说了对孩子的理解、期望、深爱,给了他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方式上需采用教科书建议的“活动体验”;同时编者的意图是想利用这篇课文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以自我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与同学、教师、父母进行交流,加深对青春、人生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从而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分组交流,重点探讨;借鉴吸收,课外延伸。切实地将自主与合作、整体与部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把握书信体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青春、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母对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的一份特殊的爱。

正确处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理性认识读书的苦与乐。

学习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及运用小标题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激情导入

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那么十八岁又是怎样的季节呢?当十八岁生日来临的时候,你想收到怎样的礼物呢?是一款时尚的MP3还是一双高级的运动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送给儿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充满关爱的生日贺信。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板书课题和作者)

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其目的在于通过柔和的音乐、动情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概括说明课文四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作者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部分:读书的苦与乐。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孩子珍惜青春。

二、分组交流,重点探讨

1.教学过程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围绕教师提示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用记录关键词的方式写下相关的讨论内容。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倾听学生发言,并就一些问题给予相关指导。然后全班再就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探讨,真正做到师生、生生的信息互通、观点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问题设计:

第一部分:

(1)面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作者的心情是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他的心情?

明确:

文章第一部分有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表达了作者一份特殊的心情。

第一段: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与似水流年的迷惘相交织。

第二段:担忧的心情。怕因自己的不经心或任性等,给孩子造成伤害。

第三段:高兴、满意开怀的心情。即“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了”。

第二部分:

(1)作者认为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明确:

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有四点:①受到流行文化观念的影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后。③下一代对父母生活经验的无条件否定以及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与理解。

解决办法:①孩子们要避免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影响,避免轻率地对父母下评判。②父母要更新思想,追上时代的步伐。③双方要像朋友般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共享喜乐,分担忧愁。

(2)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当有了矛盾后,你与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

提示:

青春不是盲目冲动的借口,也不是反叛忤逆的资本,成熟的青春应该是理性、和谐的发展。当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不管怎样,都应尽量与父母倾谈、沟通,应该明白父母对于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只有一个动机,那便是关怀我们的幸福。任何父母都不会去害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所以不要轻易地伤他们的心。

(3)朗读第二部分的第三、四段。如果将它改成:“我有错误,你也有许多错误,你必须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不要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不要摭拾一些概念、术语、不要轻率地对父母下判断。……你们兄妹必须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确:

原文的语言比较委婉,亲切,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对话,体现了一种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而改后的段落,则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更像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第三部分:

(1)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

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矛盾的。虽然同情孩子读书苦,但不能不鼓励和要求孩子,甚至鞭策他尽力去争取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同时作者还祈祷孩子有天能做个率性的读书人,在学问的海洋中,能够其乐融融。

(2)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读书的苦与乐,想一想读书的苦和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提示:

读书总是有苦有乐的,就好像有上坡必有下坡一样,它是硬币的两面。作为学生,读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算苦些,那也是生活的颜色。也许苦中作乐也不失为人生一种境界。

第四部分:

(1)作者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提出了哪些希望?

明确:

作者希望孩子不要想得太复杂、太现实,希望他们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希望他们能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

(2)在第四部分的第一段中,作者用“十八岁使我想起……使我想起……”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他对青春的感受。你们能否也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呢?

提示:

句式仿写是高考考点之一,本质是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遇到优美的句式,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仿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读完全文后,你能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明确: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全文以一种与孩子娓娓交心的谈话行文方式展开,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爱。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小标题来结构文章,使复杂的青春命题得到简化,获得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三、借鉴吸收,课外延伸

课后写一段话记下你从文中所受的启示以及获得的教益?

1.课后与父母一起再读课文,彼此交流、沟通,然后就谈话内容写篇日记。

2.课后写五条给父母的建议,交予父母阅读,互相谈心、交流。

3.课外阅读语文读本上的《傅雷家书(三则)》,进一步学习书信体文章的写作。

(注:第2、3题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完成。)

12.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十二

有这样一组口算:

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 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 即在做这组口算时, 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 在算14-3时, 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 再算7+4=11。而在算14-5、14-7时, 他们却方法不一, 有的用“破十法”, 有的用“平十法”, 还有的是“想加算减”。

虽说学生正确算出了结果, 但在算法的选择上不禁让我感到了困惑:学生在算14-3时为什么会“舍近求远”, 不辞辛苦地选用“破十法”?口算14-3, 不是先算4-3=1, 再算10+1=11更方便吗?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为什么会那样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二、课后思考

下课之后, 我带着这个困惑, 重新翻阅了教材, 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如此“笨拙”地选择算法,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规避”了。

从运算过程看, 这三道口算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口算类型:14-3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14-5、14-7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整个一年级苏教版数学对计算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 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对20以内诸如“14-3”之类的不退位减法进行了规避。同样, 对20以内诸如“11+3”之类的不进位加法苏教版教材也同样进行了规避。

正是基于此, 在计算14-3时, 无怪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像算20以内退位减法那样算了!“想加算减”显然不行, 学生没有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平十法”也同样行不通——平不了十。唯有“破十法”可以迁移类推!

按照苏教版教材的编排, 要到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虽说是“100以内”, 但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来看, 学生接触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样规避了20以内的计算。

诚然, 学生在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内容后, 可以运用在此单元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去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显然此时的“迁移类推”已经滞后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了。

三、教材编排的建议

课堂上算14-3时,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用“远水解近渴”的怪事, 是教材规避20以内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直接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教材需要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之前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补足这一环。

1.从题目的数量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管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 不管是退位减法还是不退位减法, 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计算。以20以内的减法 (减数是一位数) 为例 (图1)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36道试题 (图1右上角部分) , 教材中未出现的不退位减法试题也有36道 (图1左下角部分) 。至于教材中出现的9道“十几减几”的口算 (图1中间灰色部分) , 也只是不退位减法中的特殊形式罢了。因此, 仅从题目的数量上, 我们就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不闻不问、一避了之。

2.从计算的难易程度看, 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历来是口算的难点, 与其相比较,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容易理解, 算法也较容易掌握, 在教材中增设这一内容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而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 安排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 若能再考虑到学生有这样的生活、学习经验:“15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6根, 去掉1根是14根……”此时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完全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就是依据20以内数的组成。另外,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题量虽大, 可其算理一致, 计算难易程度相当, 学生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

其实, 其他版本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大多有此内容的安排。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它们均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 并均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之后。所不同的在于, 有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与“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合并为1课时 (如人教版教材) , 而有的则独立为1课时 (如北师大版教材) 。

3.从学习的后续发展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数学学习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学习发展角度看,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他们的运算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表象, 需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撑, 因此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掌握常需要借助于摆小棒、搭积木等方式来实现。如14-3的算理是: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去掉了3个一, 还剩1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借助小棒操作的思考过程如下 (图2) :

而这样用小棒帮助计算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如算14-7时:有的学生像上面那样是先去掉右边的4根, 发现还不够, 就再从10根中去掉3根, 剩下7根 (图31) ;而有的学生则敏锐地发现右边不足7根, 所以就直接从10根中去掉7根, 剩下3根再跟右边4根合起来 (图32) 。

“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3根小棒”与“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7根小棒”是一脉相承的,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后面的问题并不比前面的问题难多少。从操作过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第一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平十法”, 第二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破十法”。小棒操作经验的积累, 使得“平十法”和“破十法”这两种算法不再是“空中楼阁”, 而是有迹可循了。

另外, 在刚开始学习口算14-3时, 学生是像上面那样依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用算式表达是:4-3=1, 10+1=11。而当学生熟练之后, 则会缩减中间的思考过程, 他们往往会这样去算:4-3=1, 14-3=11。这与后面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是相通的。

4.从主体作用的发挥来看, 不应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也替代不了。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在可能的条件下各种情况都应让学生试一试。虽然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 学生一学就会, 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简单, 就“替学生做主”加以回避。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亲身去实践, 该让学生经历的不让学生经历, 会造成“一叶障目”。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 我们不应该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篇十三

1.学会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6种笔画。

2.按顺序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同时,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生字卡片。2.实物投影仪。主要板书计划: 识字 2 生字范写 生字组词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描红、仿影。课外: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觉?出示卡片:太阳指读、齐读。

2.出示图片,出示卡片:穿衣 下床 起早,指名读,齐读。3.出示图片,出示卡片:刷牙 洗脸 早餐,指名读,齐读。4.出示图片,出示卡片:上学 升旗 做操,指名读,齐读。

三、熟读韵文 1.词语连起来读。

小鸟。谁能把它们读好? 闹钟2.看图读韵文。并体会它的美以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3.教师范读。4.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1.教学6种笔画。2.笔画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2.看拼音填笔画。

二、读背韵文 1.四人一组互读。

2.每组推选一个读得好的同学在班级交流、比赛读。3.自己试着背下来。4.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田字格,你觉得哪个字笔顺难写? 2.教师范写“阳”“鸟”“衣”“牙”4个字。3.学生书空这四个字的笔顺。

4.学生观察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5.教师范写“阳”“鸟”“衣”“牙”。

上一篇:绩效考核总结报告下一篇:广东现代信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