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2024-08-10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8篇)

1.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篇一

信息技术教师汇报材料

马连仁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我校的课程现状:我校的教学楼是新建的,信息教室也刚刚配备,从本学期开始,我校才正式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无论授课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上信息技术课都还是新事物。概况地说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我校的特点,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汇报自己的工作:

一、乐趣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我们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学生练习。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同学间比赛看看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拯救苹果”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

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多角度入手,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如,在教学word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给出一篇文档,放手让学生利用菜单上的工具进行修改,然后展示,并由学生谈谈自己悟出的方法,我再总结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学生熟练操作后,我再启发:有没有可能不用上面的工具完成任务?从而又引出用右键完成任务的方法。这样一边探索一边实践,用悬念引发兴趣,使教学过程不但充实,而且做到层次深入,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新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学生上机实践时,我总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但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采用多种方法解决这种普遍性的现象,我一直叮嘱学生不要怕出错,关键在尝试,对于出错的学生也从来不批评,而是找出亮点进行鼓励。有时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

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首先,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才能上网,在老师或父母的陪同指导下上网,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最好利用节假日集中使用。其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看到有同学进入网吧要及时劝阻或及时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再次,经常与教师、同学、父母沟通使用计算机知识及自己的行为。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网上的行为,多与值得信赖的朋友相互交流。最后,要求学生切不可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沉迷其中。

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学好。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我校的信息课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今后一定会以现代化达标校的建设为契机,向着高标准前进!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各位专家!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篇二

信息技术教师, 你在哪里——理论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

理论上, 你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你年轻, 有活力, 你或许是刚毕业于某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 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方法有着自身的感悟和系统的学习, 或许刚走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门, 手里拿着这个或那个证书, 满怀对教育的热情, 和对工作的期待。当然, 你不仅仅有这种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自觉, 你还有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长处。你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强力武器。当其他学科教师还在努力学习博客操作界面的时候, 你已经能熟练地用博客反思写作了;当其他教师孤军奋战困惑于不知怎样与同行们学习交流的时候, 你已经能方便地利用聊天工具、交流平台进行对话、协作了。你有良好的成长氛围, 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专门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的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是国家承认的少数奥赛学科之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之一, 也是各种教学比赛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条件创造人际和谐的发展空间, 你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好帮手, 差不多所有教师都需要你帮助他们制作、修改课件, 需要你帮助他们走近教育信息化;你是学校领导的宠儿, 学校需要你组织电教室、管理机房、维护各个教研室的计算机运行——唯大材方可大用, 教师们都喜欢你、欣赏你。

但在现实中呢?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事实上, 你是欢宴一角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副科”教师, 评优?得奖?行政领导惋惜地告诉你:“对不起, 看不到你的高考成绩, 学校无法评价你。”你是其他教师的助手, 他们的工作得到表彰, 当然不能否认课件的功绩, 但这课件毕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 其他学科教师遗憾地告诉你:“谢谢, 但这不是你的成绩。”你确实为学校做了许多杂事, 但杂事毕竟是杂事, 学校领导不无严厉地告诉你:“对于勤杂一类的工作, 我们看在眼里, 但这类工作实在不能享有太高的荣誉。”就这样, 你的“教师”身份遮蔽于繁杂的工作之中了, 你的成绩淹没于各种遗憾的声音里了。于是, 你开始抱怨自己工作的边缘化, 在喋喋不休的关于地位“边缘化”的感慨中, 你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认知, 习惯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责任不明的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专业发展?不!连专业恐怕都算不上, 谈什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 你为什么在这里——专业的错位与定位

很遗憾地揭露出你的处境, 不是希望用这样尖酸的语言刺痛你, 我是你的朋友, 其实我就是你。当我诚实地说出你在夹缝里生存的真相,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为什么在这里。

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不考?是的, 这的确使你沦为“副科”, 不受学校重视的最表面原因, 为此你可以抱怨这种政策导向上的缺失。但理论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才是一个科目地位的保证, 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天然的兴趣应该可以部分弥补这种政策缺失的遗憾。何况, 对于考试或者不考, 你或许无能为力, 因此考试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内容, 我们能做的恐怕是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抓住学生的兴趣, 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专业地位。当然, 除了政策, 或许你也该考虑一下你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个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限于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教育, 还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教学能解决的, 因此人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但这种整合会不会削弱了你的专业地位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好, 是不是意味着就无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了呢?反过来问问自己,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定位应该在哪里呢?

在专业定位上,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非垄断性的, 而垄断性又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标志, 这种非垄断性使得你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而这是影响你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前者是外在的、群体的, 而后者是内在、个体的。一方面,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结果, 同时, 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又为教师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支持环境。因此, 或许正是这种专业目标上的模糊使得你无所适从, 使你既是一个“副科”的任课教师, 又是一个一般教师的助手, 还是一个维修学校设备的勤杂工, 而最后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信息技术教师, 你要往哪里去——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努力, 专业化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中, 那么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形而上的意义看, 发展本身就是你的目标,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把这抽象的“发展”目标具体化一些。

或许课上你要你的学生搜索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 但这不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 你不能把干巴巴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与、或、非”等计算机知识填到学生的脑袋里, 你要结合气候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这些信息技术知识。看看这里涉及教师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 这堂课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知识, 这是你的根本目的, 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时候,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是学习的副产品, 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知识是核心。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任务或基于项目的教学中, 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和依托, 因为你不能孤零零地教技术操作, 你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技术来解决问题, 但这里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术。从国家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也强调这种技术的特点。如在高中阶段6个基本模块中, 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5个主要模块都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因此你要把握住这种专业的重点, 以技术为核心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你要万分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中本体性知识的把握, 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你的专业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这更要求你利用专业优势, 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

其次, 这里包含地理、社会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知识, 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等“学科外”的知识一无所知, 那么你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呢?因此你要把握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 以便运用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干瘪的远离生活的计算机知识镶嵌到学生的生活中, 送到学生心里。

再次, 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学生走进你的课堂的时候, 他从来不是一张任意涂抹的白纸, 在进行具体学习之前, 他前面的经验总是规约着他对新内容的认识, 而信息时代让他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或许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了搜索的技巧而对你的“唠叨”不耐烦, 而有的学生却迷惑于你熟练说出的“搜索引擎”、“谷歌”等陌生的词语而充满沮丧。因此, 你要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认识你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状况, 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 还有一些实际上指导了我们行为的, 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实践性知识, 这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人际知识、情境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 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 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

3.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 篇三

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涵盖了认知和心理方面的许多因素,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此外还包括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对于使用技术的教学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还有教师的社会资源——即教师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从技术知识角度来讲,仅仅掌握一些技术技能是不够的。从认识和态度的角度来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帮助教师认识到两点:第一是使用技术会带来某种益处;教师都是有目的性和有理性的决策者,他们在面对改革时首先都会评估潜在的成本和收益,此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会影响他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的程度;第二是认识技术能够支持其当前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技术与其教学方式相一致的话,该技术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

此外,为了把技术成功地融入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校资源,体察同事的需要,才能通过合适的渠道适时取得自己所需的技术资源和支持。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增加法,比如在师范教育专业开授教育技术课程,或者是为在职教师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二是融入法,也就是把技术内容融入到师范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中,并不另设技术课程;对在职教师而言,就是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让其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技术。增加法较为简单易行,但其弊端是单独教授技术课程容易导致对技术技能而不是对技术使用的重视,技术易与使用脱节。教师可能掌握了某些技术,但并不清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知识。融入法能够向教师演示如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探索使用技术的机会,也为把技术与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因此,那些对学科教师进行单纯的技术培训的项目很难真正达到促进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师,即使接受了一定的技术培训,由于技术设施和技术支持的缺乏,他们也没有条件和时间使用所学的技术技能。同时单纯的技术操作技能也不意味着教师成功使用了该技术。因为有意义的教育技术整合意味着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技术。

目前教师培训的致命缺陷是只重技术不重教育。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从教育入手,根据教育的问题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有实际需要的时候,从具体使用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提倡在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意义的培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使用技术的支持。纯粹地教技术对一般的学科老师是没有必要的。不能单纯为了技术而学技术,我们追求的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要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和问题出发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

因此,教师们所需要的是一系列符合其所在学校教学管理现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使用教育技术的经验。这些经验要能够让教师通过实践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创新。为老师们提供这样的经验和知识的教师技术培训是有意义的。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途径及方法

1.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探索技术。教师培训不应仅被理解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而应该涵盖教师所接触的所有方面。因此,学校要实施的不应只是一个培训项目,而是要能给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时间和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去探索技术。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既能花时间理解技术的功能,又能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技术的价值,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培养技术能力。可能的话,学校应允许教师把相应的软件硬件借回家,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探索技术时间。在有组织的培训课程中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自由摸索技术的时间。较为理想的情况是技术培训的顾问就是本校教师,他们可以同教师合作,帮助学科教师把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2.把技术培训和教师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培训的重心是帮助教师把技术看作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其立足点是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具体来讲,首先,技术的培训应该着重于利用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由于教师关注教学效果,培训项目要向教师展示具体如何利用技术来教课、改进课堂管理、改善评估;其次,技术培训应当帮助教师借助技术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比如与学生沟通、备课、管理成绩和批改作业;最后,培训还要涉及检查技术问题、寻找教学资源、利用技术获取新的职业发展等内容。

3.建立支持技术使用的社会关系网和学习团体。研究表明,同事间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教师提高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为教师、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之间的技术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以使各方了解彼此的专长、需要、目标和工作习惯,进而轻松自如地寻找和提供帮助,学校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并鼓励他们在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也可以提供奖励促进教师对同事提供帮助,推动学习群体的建立。

4.课题研究培训。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培训主体上抓好三个层次。一是抓课题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使他们首先成为课题研究的先锋队,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抓好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培训、考察,促进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提高研究指导水平。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采取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一帮一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所学知识有效地用于教学实践。

5.使教师技术培训本地化。培训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教师把技术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认识身边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了解如何得到技术支持。具体来说,技术培训应该从教师最有可能利用技术并有技术配置的地方着手;其次,培训应该侧重于对现有技术的培训,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加以运用;第三,培训还应该让教师了解技术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技术的规章制度。

6.采用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的培训方法。在实际的培训中可采用向教师展示优秀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引导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方法、思路,并反思其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最后鼓励教师设计出自己的案例,互相评价,进行改进。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应为某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过程,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整体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等整合策略,并借鉴这些案例,结合自身优势设计适合实际教学环境的整合课程,使之能很快应用于教学,取得反馈效果以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之后,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巩固。即不从各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讲起,而是紧密结合教学需要,设计出使用此软件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由培训者向教师讲解任务怎样去完成,而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自己把任务完成。其中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教学的关键。具体任务的设计可以借鉴Intel公司正在推广的“Intel未来教育” 培训时的任务设计方法:即培训时不寻求给受训教师很多时间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在具体任务中来消化这种方法,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求受训教师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解决一个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4.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篇四

材料制作培训材料

个人评审材料制作步骤

一、制作申报材料前的软件下载及安装工作

1、下载职称信息录入系统软件

①、到东方智辰公司网站下载,网址http:///。也可以到到城区教育局网站公告栏下载,网址http://(建议到我局网站下载)

②、需要下载的软件如下:

1)下载中小学教师系列电子模板(学历、论文、获奖证书三个模板)2)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评定系统【个人版】(参加职称评审人员用)3)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评定系统【市属单位版】(单位用于上报城区教育局的管理软件)。注:软件加密狗有GX_CC标志的用市属单位版,有GX_DD标志的用县属单位版,有GX_EE标志的用乡镇属单位版。

2、下载辅助工具软件

①、下载PDF阅读器软件(可到网上搜索或到我局网站公告栏处标题为“关于下载职称评审相关材料的通知”的页面中下载)

②、下载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文件的工具软件(可到网上搜索或到我局网站公告栏处标题为“关于下载职称评审相关材料的通知”的页面中下载)

3、安装软件

①、安装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评定系统【个人版】(个人申报者必须安装)②、安装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评定系统【市属单位版】(单位必须安装,个人申报者不用安装)

③、安装PDF阅读器软件(个人申报者必须安装)

④、安装Word文档转换成PDF格式文件的工具软件(个人申报者必须安装)

二、制作电子模板

(一)制作“中小学学历证书”模板

1、填写封面内容:包含“姓名”、“拟评审资格”、“档案制作时间”三个内容

2、制作模板目录(根据模板内容而定)

3、放置“双承诺”保证书扫描图片

4、放置“学历证书”扫描图片(包含最高学历和第一学历)

5、放置“学位证书” 扫描图片(如有请放置)

6、放置“现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扫描图片

7、放置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扫描图片(计算机类属于“先评后补”的人员必须到市职改办办理“先评后补”的相关手续,并将审批表扫描图片放在此处)

8、放置外语和计算机免试材料扫描图片(包含外语或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历证书、从事外语或计算机专业技术工作满年限的证明材料)

9、放置教师资格证书扫描图片

(二)、制作“中小学论文”模板

1、填写封面内容:包含“姓名”、“拟评审资格”、“档案制作时间”三个内容

2、制作模板目录(根据模板内容而定)

3、放置“双承诺”保证书扫描图片

4、放置论文原文扫描图片(注:代表作放在第一篇的位置,包含发表论文的书刊封面、封底、目录、原文扫描图片,并附原文文档)

5、放置科研课题扫描图片(包含立项文件、结题证书、获奖证书等)

6、放置所编写的教材、专著、译著扫描图片(如有请放置)

(三)、制作“中小学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模板

1、填写封面内容:包含“姓名”、“拟评审资格”、“档案制作时间”三个内容

2、制作模板目录(根据模板内容而定)

3、放置“双承诺”保证书扫描图片

4、放置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扫描图片(注:把自己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荣誉证书或获奖证书放在最前面,其他证书依此类推放置)

5、放置近三年继续教育登记证书或登记卡扫描图片

6、放置近五年年度考核登记卡扫描图片

7、放置2010年年度考核表扫描图片

8、放置2010年教学年度考核表扫描图片

9、放置外省职称证书(如有请放置)

10、放置研究生课程进修合格成绩证明扫描图片(如有请放置)

11、放置中小学支教证明扫描图片

12、放置同意破格批复文件扫描图片(如有请放置)

13、放置继续教育证明(如有请放置)

14、放置其他证明材料(如有请放置)

(四)将制作好的“学历”、“论文”、“获奖证书”三个模板转换成PDF格式文件。

注:制作电子模板所用的图片,建议使用扫描仪扫描,不要用数码相机来拍,所有的图片必须使用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裁剪和缩小像素处理,处理好的每一张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00KB,图片必须存为JPG格式文件。

三、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个人版)上录入自己的信息

(一)、安装个人版软件:请按提示安装,在出现“姓名”、“密码”时,输入自己的姓名,输入一个密码(自己要牢记这个密码)。

(二)、设置个人版软件系统(针对申报副高级职称人员)

1、启动个人版软件,输入登录姓名和密码后出现下图

2、选择“副高级”项目

3、点击“选择评审会”按钮进入以下画面

4、选择并打开第13项“中小学教师系列”

5、选择1302项“中小学教师系列南宁市副高级评委会”

6、点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工作,系统将自动进入信息录入画面。

注:设置系统工作只针对新安装的软件系统,设备完成后,以后每天登录都不需要进行设置了。(如发现选择错了申报职称级别或评委会可以点击软件界面左上角的“选评审会”按钮进行重新设备)

(三)录入信息

1、填写“基本信息”表,此项须要注意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①、个人免冠头像照片:要求到照相馆照相,不要自己照;要求穿着整齐、端庄得体,不穿奇装异服、无领无袖衣服,不要化浓妆、戴耳环、戴眼镜。

②、“专业工作年限”指的是现任专业技术职称年限 ③、“曾申报次数”栏,第一次申报的人员填写0,已报过的填写曾报过的次数,如曾在2010年报过一次,此处填写1 ④、“班主任年限”必填 ⑤、“上次申报时间”栏,第一次申报的不用填写,如已申报多次,请填写自己上一次申报的时间。

⑥、“申报方式”栏,中级职称的人员申报副高级的填写“晋升”

2、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表,此项须要注意的地方有:建议“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取得时间”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批时间”两栏最好都填写“授予时间”。

3、填写“计算机证书取得时间”表

4、填写“何时何地受何奖励”表,此表的填写顺序必须与电子模板“中小学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的顺序一致。

5、填写“学术团体及社会兼职”表

6、填写“学历情况”表

7、填写“继续教育情况”表

8、填写“主要经历”表

9、填写“国内外学习、培训、进修经历”表

10、填写“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表”(主要填写课题情况)

11、填写“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情况”表

12、填写“教学指导完成情况”表

13、填写“任现职以来论文、著作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表

14、填写“考试成绩”表

15、填写“自我鉴定”表

16、填写“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表。注:总结结尾处必须加上“本人提交的所有申报材料均符合事实,真实无误,愿意依法承担相应现任”这句话。

(四)导入学历证书、论文著作、获奖证书三个模板

1、点击软件界面左上角的“电子档案”按钮旁边的黑色三角形符号

2、依次点击“论文著作”、“学历证书”、“获奖证书”,进入导入界面后点击“载入”按钮,找到自己存在电子模板的文件夹,选取相应文件后点击“打开”按钮完成导入工作。

(五)上报申报材料:

1、所有材料均录入完毕,确认无误后点击“生成报送”按钮,根据提示完成上报工作。

2、把生成的上报文件拷贝给单位主管人事的干部接收。

至此,个人申报电子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建议大家在录入信息的过

程中注意备份自己的信息,以免因电脑故障等原因造成资料丢失。

单位职称评审信息系统评审及操作步骤

一、软件安装(略)

二、软件登录:

1、用户名:sysadm

2、密 码:sysadm

三、系统初始设置

1、填写单位名称(要求与公章一致)

2、填写负责人(一般都是填写法人代表)

3、点击“保存”完成设置

四、接收参评人员数据

1、点击系统左边的“接收与报送”栏目(如图一)

2、点击“接收参评人员数据”

3、点击“文件夹”按钮选择要接收的文件。

4、选中全部参评人员。

5、点击“开始接收”按钮,等待接收完成。

五、进行职称初审

1、进行“计算机免试审核”: ①、点击“职称评审”栏调出评审画面(如图二)。

②、点击“03计算机免试审核”后,在右边会显示出免试人员姓名列表。(如图三)

③、点击列表中参评人员姓名记录条

④、如符合条件请在审核信息录入框中输入“符合计算机免试条件,同意推荐”。

⑤、点击“推荐”按钮完成审核工作。按以上操作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参评人员的审工作。

2、进行“外语免试审核”(操作与“计算机免试审核”相同)。

3、填写“单位审议推荐意见”。

①、点击“05单位审议推荐意见”调出参评人员姓名列表。

②、点击参评人员姓名记录条调出评审画面。

③、点击“审核信息录入”按钮调出审核信息录入画面(如图四)。

④、输入“组长姓名”(一般为本单位法人代表,如法人代表参加本次职称申报,组长应由本校书记担任,因此“组长姓名”改填书记名字)⑤、填写“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同意票”、“不同意票”等信息。

⑥、填写“审议小组推荐意见”。录入“该同志符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的申报条件,同意推荐”。

⑦、点击“保存”按钮完成操作。按以上操作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参评人员的审核录入工作。

3、“专家鉴定意见”(此项由市教育局职称专家评审组填写,学校不用填写)

4、填写“专业审核”

①、点击“07专业审核”调出参评人员姓名列表。

②、点击参评人员姓名记录条调出评审画面。

③、点击“审核信息录入”按钮调出审核信息录入画面。

④、录入该参评人员近5年的年度考核信息。按以上操作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参评人员的年度考核信息录入。

5、“答辩情况”(此项由市教育局职称专家评审组填写,学校不用填写)。

6、填写“公示情况” ①、点击“07专业审核”调出参评人员姓名列表。

②、点击参评人员姓名记录条调出公示信息录入画面。

③、在“公示时间”栏填写公示的起止日期(公示天数最少不能少于5天)。

④、在“公示结果”栏填写“经公示后无任何异议”。

⑤、点击“保存”按钮完成信息录入工作。按以上操作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参评人员的公示信息录入工作。

7、填写“参评人员审核”信息

①、点击“10参评人员审核”调出参评人员姓名列表。②、点击参评人员姓名记录条调出评审画面。

③、在“基层单位考核推荐意见”表中填写对该参评人员的鉴定意见。④、点击“推荐”按钮完成信息录入工作。按以上操作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参评人员的鉴定意见录入工作。

8、进行审核审核情况检查

①、点击“11审核审核情况检查”调出检查画面

②、点击“开始检查”按钮,如显示“没有未进行审核的参评人员”这样的对话框,则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如显示有问题则按提示进行修改。

六、生成参评人员的报送文件

1、点击“接收与报送”栏

2、点击“按评审会生成数据”栏调出报送画面。

3、在“评审会”栏中选择“1302 中小学教师系列南宁市副高级评委会”

4、点击“会选”按钮

5、点击“开始报送”按钮,按提示完成生成报送文件。

6、把生成的报送文件发到城区教育局指定的邮箱(不能发送超大文件)。如文件超过20MB,请用U盘拷贝送到城区教育局。

七、打印送申专业技术资格名册表

1、点击“职称评审”调出下拉菜单

2、点击“参评人员信息管理”调出所有人员信息(如图五)

3、把数据库指针(表中人员信息记录前的黑色三角形)放到第一条信息(如图五)。

4、点击“查看报表”按钮调出下拉菜单(如图六)

5、点击“01-送审专业技术资格名册表”调出送审人员名单。

6、点击画面左上方的“打印”图标(如图七,鼠标移到图标上会显示“打印”字样)调出动态标题对话框。

7、在“分支专业”栏中填写“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根据学校申报人员参评的专业情况而确定填写项目)。在“申报年度”栏中填写“2011”。在“专业系列”栏中填写“中小学教师系列”。

8、点击“确定”按钮调出打印对话框(如图八),点击“输出到Excel”前的复选框选定该选。

9、点击“确定”按钮后根据提示

就可以生成“送审专业技术资格名册表”的Excel文档。

5.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篇五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问题:

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6.教师安全培训材料 篇六

(二)张秀屯中学预防中小学学生溺水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中小学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保障中小学学生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安全教育

第二条学校应建立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年4至5月份,学校要开展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嬉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并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出具体安全要求。

第三条学校要开设游泳常识课,有校内游泳馆(池)等设施的学校可开设游泳技能训练课,指导青少年学生熟练掌握游泳的技巧和自救方法。学习游泳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配备有资质的救生人员。引导学生家长在假期利用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游泳。

第四条 缺乏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知识,学校要特别加强对这部分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第六条学校应当在校内水池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

第七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春(秋)游、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活动时,活动地点或途中有河流、湖泊的,要落实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相关措施。需乘坐船只的,必须严格检查船只的证照和安全性能情况,严禁超载。

第八条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大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宣传力度。

第九条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和城市近郊河流、池塘、水坝附近的管理,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在事故多发地设立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二条学校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探究 篇七

有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捷径

显然, 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 就需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以推动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日常教学的改革。

笔者对甘肃省某中等工业城市Z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 调查数据表明:该市城区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的比例达到81.1%, 而校园网能够很好或较好满足师生需要的仅占33.8%。究其原因, 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有很大关系。因此, 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培训自然是承担这项任务的排头兵。

笔者走访了有代表性的9所中小学。在同教师的访谈中, 许多教师表达了对培训的需求, 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同时, 也了解到教师们以往参加的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对教师的实际了解, 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简单、重复, 针对性不强, 实用性不够;有的还采取行政手段, 设定统一的培训内容、要求和进度, 忽视教师主体性, 难以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是以往培训的弊端之一, 培训后不总结经验, 结果是事倍功半。

针对该市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的特点, 结合笔者参与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践, 提出Intel培训理念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供大家参考。

Intel培训理念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1. 教师参与式的培训理念

“英特尔○R未来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 通过对一线学科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它采用有重点、有层次的“瀑布式”培训方式:首先由专家培训少量骨干教师, 然后由骨干教师去培训主讲教师, 最后由主讲教师培训一线授课教师, 以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事实证明, 优秀的一线教师更能为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 其效果和作用非常显著。

这种参与式培训方式, 让教师在带着“教学任务单元”参加培训的过程中, 感受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培训内容与教学紧密结合, 便于教师在学中做, 做中学;教师带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案例学习, 容易形成内驱力, 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迅速提高其实践能力。

2. 高效务实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 其实质是使教师更快地成熟。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有较强的实用性, 经济成本小, 是一种符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利益并且有利于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校本培训克服了集中培训存在的一刀切、脱离教师实际和教学实践的弊端, 促使每位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学习、研究。培训时间与形式灵活方便, 除集中学习外, 还可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各学校根据本校情况,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制订出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

3. Intel培训理念与校本培训的结合

调查中笔者发现, 许多教师, 特别是教龄较长的教师, 在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畏惧心理。为此我们应立足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首先经过严格考核, 选拔出各校最优秀、最具发展潜力的教师先参加Intel培训, 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培训。骨干教师从基础着手, 示范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软件的使用, 打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达到学校教师人人会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此外, 经常开展信息技术运用成果竞赛, 如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 以竞赛促普及, 以奖励增强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在学校形成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 通过“师教师”的方式带动本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与提高。

培训宜采用案例教学, 使教师切身体验怎样将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训过程中要积极鼓励与引导教师挖掘自己的应用案例, 加以整理、完善, 组建本校教育技术培训案例库, 让全体教师共享, 从而促进教师充分利用所学教育技术对课程进行整合, 全面推动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使培训更有效, 作用更持久, 特别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因材施训”, 不宜简单划一

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 要注意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不均衡性, 按照每个教师的实际需求, 提供不同的培训“菜单”。

对于本体性知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欠缺的教师, 培训重心应适当降低, 少一些纯理论知识的灌输, 多一点信息化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引领, 立足课堂, 以教学作为培训他们专业成长的主阵地。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其进行“课堂会诊”, 定期组织他们观摩校内同学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模仿、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要求他们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记录, 做好课后反思。

对于本体性知识、传统教学技术很熟练的一般教师, 培训中可运用“行为跟进法”, 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力量。一方面实施“一人同课多上”, 要求教师经过“教学设计——执教——倾听同行评课和建议——二次执教——反思——撰写教学叙事——三次执教———再次反思”, 不断改进教学思路, 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 实施“同课组内异构”, 要求教研组的教师对同一课题, 各自先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加以陈述, 组内教师分析讨论, 然后付诸教学实践, 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意, 又能起到优势互补、博采众长的作用, 促进教师向教学研究者靠近。

2. 科学评价培训效果

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不是简单地考察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情况, 而应着眼于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与发展。可从三方面考察培训结果:首先是直接结果, 即培训结束时直接的、可显现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或现场操作演示表现出来。其次是持续性结果, 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直接结果转化成更好的工作表现行为。再次是长期性结果, 即受训者在培训后对其他同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培训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进步, 也为学校或更广范围的群体带来某些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结果, 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更加科学而全面地评判培训的真正价值与作用。当然, 培训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良药, 特别是短期的集中培训, 其单独的作用和效果十分有限, 必须加强对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的持续支持与多种形式的指导与帮助。

此外, 教育管理部门不应只把校本培训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 只抓结果检查验收, 应把立足点放在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指导、督促与考察上。学校则要把校本培训纳入本校教学研究的常规过程中, 不能只是任务完成的“传声筒”, 通过培训的“权利”下放, 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加强对教师进修学习的管理力度。落实到教师身上, 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自我学习的内驱力, 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只有这样, 教师、学校和管理部门才能形成合力, 构筑一个完善的立体互动的培训体系, 有效地促进校本培训朝着“善”的方向发展, 而不致流于形式。

3. 积极开展行动研究

未经内化的理论很难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而行动研究在“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或科研人员指导下,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研究, 借助自己探索或与他人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求短期内有效地解决问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 把肯定的部分及时反馈到实际教学中。

行动研究用于校本培训, 强调尊重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反思, 培训目的不是知识的获取, 而是知识、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中所传授的理论知识, 是为了解决教师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强调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 成员间的经验共享、无私互助对其能力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8.谈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 篇八

一、教师怎样认识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师因此要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合作、自主性学习,倡导“学中用、用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离不开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灵活的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该软件写一篇随堂作文,再对所写作文进行排版、嵌入图像等,达到动手感知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有哪些信息素养

(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素养

1、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信息社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信息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自己制作的网站(页)或用Blog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

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自学能力,也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曾预言:微处理器上集成的晶体管数,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也相应地成倍增长。这条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依然起着作用。21世纪,信息技术更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将迎来“智能时代”。

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探索、实施和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5、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课程整合的能力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多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二)应具有的意识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的开展和质量,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应该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应具有崇高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把它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为之奋斗不止。信息技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应具有能吃苦耐劳的品质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①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落后。

②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劳动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

③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担负学校日常工作和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制作课件等工作。

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计算机房和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管理和维护。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地方师资培训网络不健全

在一些地区,教师培训机构的信息技术的师资不足和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学科教学情况,也是制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因素。地方培训网络的不健全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地方培训网络不健全和培训渠道不畅通,使培训的信息产生递减,培训质量降低。培训之后不能有效地、及时地运用,使培训的效率递减。建立、健全地方培训网络和高水平的师资培训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2、培训内容不适应教师的需求

上一篇: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下一篇:经典分手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