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通用8篇)
1.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一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知识点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免疫功能(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古生物学:它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化石。
胚胎学:它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比较解剖学:它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同源器官:它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适应: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2.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二
一、高中生物认知特点概述
对于刚从初中步入的高中的学生而言, 其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还较差, 而高中生物的内容丰富、抽象, 且知识层次更深, 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就更高。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以细胞的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知识体系, 包括细胞, 细胞的自我保障,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生命周期等部分, 其知识结构中蕴含着学科交叉、生活与健康、德育、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认知特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 通过总结归纳, 分析学科认知特点, 才能较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二、基于认知特点的有效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一) 基于学科交叉的有效教学
本模块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与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相交叉, 在初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已有知识的构建,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在物理中也会有涉及到。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热情。生物学科不仅与理科之间存在联系, 还与文科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联系, 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问题探讨就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引入“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从情景交融的诗句中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一首优美的诗中引出学习内容或在学习内容中加入历史, 数学等学科知识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更加感兴趣, 这对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有效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 基于生物学与生活的有效教学
第五章第一节中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常用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种物质——酶。通过对酶的学习了解了酶无处不在, 酶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溶菌酶, 提高果汁产量的果胶酶, 以及促进人体消化的消化酶, 还有加酶洗衣粉使我们的衣物更加洁净, 加酶牙膏使我们牙齿更加亮白。教师通过对酶在生活中应用的讲解, 可以使学生对酶有更清楚的认识, 对酶的学习更加重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都是我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物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元素构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单糖、二糖和多糖。
(三) 基于生物与健康的有效教学
最后一章主要探讨的是细胞的生命历程, 从细胞的增殖分化到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如何导致细胞癌变, 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生长与癌变的矛盾, 了解物理、化学以及病毒致癌因子是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原因。[5]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的生命观, 关爱生活、珍视生命。
三、总结
有效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远不止上述这些, 只要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 挖掘出教材中的认知特点, 就会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施有效教学。没有学习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会的老师。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有好“导演”才会有“好戏”。学生是主体, 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的归纳与总结,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从多方面渗透学科知识,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构建生动、积极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 1996 (02) :23.
[2]李琳.基于高效课堂构建的高中生物课堂设计思路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01) :29.
[3]蔡瑞娜.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1) :187.
[4]朱青.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J].软件:教学, 2015 (07) :43.
3.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三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統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4.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四
类、脂肪和蛋白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课说课稿 检测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说课稿
探究的开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1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 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同生命是物质性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在编排上先安排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蛋白质等知识,利于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多,方法多,应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2、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的染色。(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种类;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检测实验充满兴趣,如果单纯上成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但同时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所以也不适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实验设计力求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实验设计为按教师预定的方法,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和分析、交流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差异,以达到共同提高。
3(1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3(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3(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置疑,讲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实验室制备四种生物组织的提取液作为待测样液,学生在未知情况下任选其中一种检测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尝试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并据此推测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此时告知生物材料有马铃薯、豆浆、猪肝和梨)。之后分组介绍实验现象及结果。
1(1学生分组检测不同的待测样液,共享实验结果,提高课堂效率。1(2每个学生都练习使用了四种试剂,选择的待测样液不同,实验现象和结果就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推断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之于每组学生用一种试剂检测不同生物材料,学生更感兴趣,而且也更符合以生物为研究主体的学科特点。
1(3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全班同学对比不同生物材料在同一试剂处理后的异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1(4各组同学报告实验中与自己预测不同,或与大家的实验不同的现象,共同找出原因,让学生学会反思。
2(教学方法
分组探究实验,合作学习。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利用数码显微镜拍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照片,以突破显微镜下 观察这一难点。4(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目标达成 导入
创设问题情景:今天你吃了什么, 提问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原理
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教师示范及多媒体课件演示 掌握实验原理及颜色反应现象 实验过程
1(每组同学任取A、B、C、D四种待测样液中的一种,等量置于5支洁净试管并编号1、2、3、4、5号。依次加入蒸馏水、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
2(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本组所选的待测样液编号为 液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加入试剂 蒸馏水 斐林试剂 苏丹III染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实验现象
待测样液所含有机物
推测待测样液来自何种生物材料 学生实验并记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推测
告诉学生实验室准备的4种待测材料是:马铃薯、豆浆、猪肝和梨的组织样液,请同学们判断自己所选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做出判断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实验现象及推测结果。小组汇报,交流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检测脂肪的第二种方法
练习花生子叶的徒手切片,染色、制片后观察 显微镜观察
提高显微镜使用技能 讨论
今天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 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 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五)教学评价
本实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探究,课堂容量大,但教学秩序井然,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有所获。
二(教学反思
1(把握探究尺度,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根据学生实际,由于还不具备设计实验所需的“对照原则”,“单因 子变量原则”等知识,所以没有安排学生完全自主探究,而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打好基础,利于将来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2(正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所选的待测样液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其中有淀粉,应该是马铃薯;但加入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出现,那就应该是梨,到底是什么呢,(马铃薯中的淀粉分解出还原糖)。又如肝脏研磨液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的紫色和示范的紫色不同,为什么,(肝脏研磨液的原色影响)。还有肝脏研磨液中应该有脂肪,为什么加苏丹III染液后,看不到显色,(从液面漂浮的一层可观察到)。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学生不提的问题教师提:有同学的待测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变黑了,为什么,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成分相似但作用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使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
不应回避的问题:有些同学不敢记录真是的实验现象,总是想改成“标准答案”,我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只有真假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合理地分析结果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让它在课堂上一闪而过就很可惜,抓住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体验探究过程,共享实验结果
这次实验,每位同学都学习使用了四种试剂,两种检测脂肪的方法。由于不指定实验材料,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对材料进行筛选,尝试设计实验,这就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突出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通过小组汇报共享实验结果,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4(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演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原理及颜色反应现象,利用数码显微镜拍下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被染色的照片,帮助学生辨认显微镜下的图像,突破了指导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教学难点,取得较好效果。
5(个性化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置疑都及时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肯定的同时适当补充修正,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科学名词准确表达。
5.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五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怅寥廓,问苍茫大地,7、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
8、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9、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10、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7、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5、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6、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2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2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9、乘彼垝垣,泣涕涟涟。
30、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语文必修一《前方》期末练习试题 篇六
选择题
下列对课文文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心归去》:“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一句是说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
B.《乡土情结》:“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这里作者对乡土情结作了新的阐释,人已不能为家所累,但人又应该永远拥有自己的家,既走向开放,又会有心灵的归宿,这才是新时代的乡土情结。
C.《前方》:“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里的“家”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类的归宿,精神的栖身之所。
D.《前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一句,是本文的文眼,这里的“离家”实质上是一种理想的召唤,也可以理解为对家的背叛与放弃。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践踏信笺把盏言欢临行饯别
B.稍息树梢刀剑出鞘不屑一顾
C.弹劾遗骸垓下之围言简意赅
D.辍学啜泣缀文成篇拾掇东西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直言仗义执言棘手痛心疾首
B.出气出奇不意休憩休戚与共
C.淹没湮没无闻义气意气相投
D.刺骨悬梁刺股抱怨以德报怨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文字虽然不是对语言的 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②在过去的,全球范围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袭来,不断加剧,令人猝不及防,这对各国政府应对复杂 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③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该草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安排,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④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靠自我努力, 靠社会支持。
A.如实局势逐步与其说/不如说
B.真实局面逐步不仅是/而且是
C.真实局势逐渐与其说/不如说
D.如实局面逐渐不仅是/而且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使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去年,在中央召开的关于征求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座谈会上,有的专家硬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指出了现存宪法中的许多不足和漏洞。
D.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联党”头面人物不久前公然跑到日本去参拜靖国神社。如此数典忘祖,如此卖国行径,难怪港台舆沦会斥李登辉等“台独”分子为汉奸。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我市出台并实施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后,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B.“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就在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城乡之间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造成的恶果。
C.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被调查者选择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教育问题的合计过半。
D.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默写
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
(2)慈母手中线, 。 , 。 , 。
(3)国家兴亡, 。
(4)苟利国家生死以, 。
(5)日暮乡关何处是? 。
填空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憔悴( ) 惶惑( )
根据注音写汉字。
7.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 篇七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锈钝(dùn)给予(ɡéi)
颤抖(chàn)自怨自艾(ài)
B.消耗(hào)谦卑(bēi)
孕育(yùn)痴心妄想(zhī)
C.焦灼(zhuó)干瘪(biě)
刻薄(bó)入不敷出(fū)
D.量具(liànɡ)淘汰(tài)
愚昧(mèi) 怨天尤人(yóu)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人历历在目的是,日本爱知世博会赠予每位开幕式出席者的小礼物——一粒种子,寄寓了人类共同的希望。
B.以自我为中心是青春期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虑问题从自我出发,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甚至是自我封闭。
C.追忆南方小镇旧屋,追忆家居里的似水流年,太多太多绮丽的梦想寄托在那小小的蜗居里,就算没有面朝大海,也同样是温暖的归宿。
D.在古代能当上大官,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不但有权力,而且有丰厚的俸禄,可谓衣食无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孩子,________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②东东,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________年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________。
③当孩子在你身边的时候,多________他们吧。
A.坦率 感叹/感触 宠爱
B.轻率 感叹/感触 溺爱
C.坦率 感触/感叹 宠爱
D.轻率 感触/感叹 溺爱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鞭策 蓬莱 急燥 意犹未足
B.惆怅诧异抹煞引吭试啼
C.琐碎迷惘茁壮容销金镜
D.眷恋涉猎横蛮壮志消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如梦,成功则是一个不断失败而最终胜利的游戏,与其怨天尤人,哭天抢地,何不鼓起勇气,向命运回击?
B.当人体不运动时,摄氧量减少,循环系统不顺,肌肉因太少使用而张力变小,骨骼中的钙质入不敷出,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C.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想入非非!
D.即使小的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我成倍的体力。
(2)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________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3)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________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A.消磨 权衡 权利 B.消耗 衡量 权利
C.消磨 衡量 权力 D.消耗 权衡 权力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落寞 检点 敷衍 幸灾乐祸
B.诞生冰雹磕拌望眼欲穿
C.撕碎懊脑时辰奋力以赴
D.逃避彻悟感慨汗流夹背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惘(mǎnɡ)枝桠(yā)
乍回身(zhà)沉湎(miǎn)
B.懊悔(ào)溺爱(nì)
怪癖(pǐ)炫耀(xuán)
C.晨曦(xī) 锈钝(dùn)
汗流浃(jiā)背谦卑(bēi)
D.焦灼(zhuó)痴心妄想(chī)
入不敷出(fū) 颤栗(chàn)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方舟子与韩寒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韩寒委托律师因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此案目前正等待法院受理。
B.父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爱,懂得爱,特别是父母的深重、无私、真挚和长远,年轻人也要努力提高爱的能力。
C.中国艺术发展到今天,追求的不能只是热闹,而应该是对艺术品质的坚守和对当代艺术的追问,并参与到国际文化的对话中。
8.历史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二单元 篇八
一、选择题 1.《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雅典司法程序混乱 B.公民生命安全缺乏保障 C.对死刑判决的慎重 D.司法、监察与立法合一 2.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渎神和腐化青年”而受到审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材料表明
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 4.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奴隶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 B.奴隶主给奴隶戴上了铁项圈以防逃跑
C.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 D.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
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强调:“法律科学不应如现在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从司法官颁布的法令中推演出来,或如同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从《十二铜表法》中推演出来。而是从哲学的最深层秘密中推演出来的。”西塞罗这段话 A.诠释了罗马法的哲学内涵 B.概括了罗马法的社会来源 C.试图否定法律的社会属性 D.试图证明法律的理性本质
6.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单一政体导致政治混乱的历史现象时,提出了“混合政体理论”,这一理论被古罗马发展和实践为“共和政体”。思想家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理念作出阐释:“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情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此处的“共和主义”()A.是一种僭主政体 B.追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强调各阶层的参与和妥协 D.是单一的民主政体 7.2011年,希腊总理在谈到债务危机时说:“今天的希腊己经处在了悬崖边缘,只有他用双手抓着岩角,万丈深渊之下是整个欧洲。”如果他掉下去,整个欧洲将受到巨大冲击。历史上希腊也曾对欧洲近代民主产生过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②“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该材料表明
A.罗马法与时倶进不断完善 B.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C.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 D.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 9.《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法对妇女的歧视说明它的局限性 C.说明《民法大全》未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0.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1.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12.威廉·弗格森在《希腊帝国主义》写道:“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可以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各邦之间贸易发达B.外邦人有公民权 C.各邦长期独立自治D.人们轮番而治
13.按照罗马法规定,人人都有当选官员的权利,但衣食无靠的贫民,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可能枵腹从公。因此,这样的机会从不去敲穷苦人家的门。这说明罗马法 A.形同一纸空文 B.带有民主因素 C.体现全民意志 D.违背平等原则 14.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B.变革法律,施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 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十二铜表法》
D.颁布《民法大全》,规定罗马人都是平等的
1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众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6.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说明该学者认为
①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②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 ③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 ④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这里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的是罗马人先后形成了()①《十二铜表法》 ②公民法 ③万民法 ④自然法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19.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家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他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依据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新敕》 D.《民法大全》 20.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不包括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重视法律程序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1.“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公民意识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约 2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当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就得到了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长处,就能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种提拔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不再是参政的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家境有多暗淡。„„雅典公民不因照顾小家而忽视国家,连我们当中从事商业的人也有很好的政治观点。如果一个人对政治不感兴趣,我们不认为这是无害的品质,而认为它是无用的性格。我们当中只有少数人是政策的制定者,但我们所有人都是称职的政策决定者。„„总之,我想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伯利克里 请回答:
(1)根据所学,举两例说明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3分)
(2)根据材料,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试举例说明这些优势在实践中是否得到充分的落实?(5分)
(3)请简要说明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4分)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梭伦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我们的制度”包括哪些主要机构?(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由材料中的“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可以反映出对死刑判决的慎重。2.D 【解析】
“全希腊人的公款”“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说明雅典对希腊其他城邦采取了霸权政策,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则达到了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故选择D。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说明苏格拉底对古希腊直接民主制度弊端的批判和抗争,即直接民主制度过于感性并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义性,过度的直接民主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也是古希腊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处于雅典民主制度处于衰落时期,他也是民主制度维护者,从材料中看审判程序是公正的。4.D 【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C,所以排除;A项中的“被戴上了铁项圈”符合材料,但是“奴隶犯罪后”材料没有说到,故排除;B项符合材料所述现象,但是题目要求是“从本质上说明”所以需要透过这一现象去看本质,所以D最符合题意要求。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西塞罗强调的是法律科学是从哲学中推演出来,表明他对于法律的思考并不是基于一种经验的理解,也就是法律不是从司法和立法中推演出来的,换言之,法和正义是更加根本的事物,即以此试图证明法律的理性本质。故选D。6.C 【解析】
考查罗马的政制,按照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的阐释,对国家权力的分配,部分归王政,部分归显贵,部分归民众,强调了各阶层的对政治的参与,故选C。7.C 【解析】
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雅典的国家机构实行分权的原则,同时强调法律面前公民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利,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8.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罗马法学家的观点是:因为法律的根基是自然,所以它是理性的体现,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按照这一观点,罗马法和其它法律一样都以自然理性为基础,故答案选D项,A B C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罗马法的特征但在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涉及妇女权利受限制的史实,说明了罗马法的局限性。故选B。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没有政治权利;C项错误,说法绝对,《民法大全》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调节了社会矛盾。D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妇女的权利的问题,并未涉及到维护奴隶主利益的问题。10.C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随着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罗马公民之间,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3世纪时,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C项正确。11.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前三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当选;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由十个部落从前三个等级中各推选年满三十岁的50名公民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项。12.C 【解析】
“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希腊各城邦相互的独立自主,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各城邦之间的独立性使得希腊并没有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B说法错误,外邦人不属于公民范围。其他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13.B 【解析】
“按照罗马法规定,人人都有当选官员的权利”说明理论上罗马法是民主的,但是根据“衣食无靠的贫民,即使被选上了,谁也不可能枵腹从公”、“这样的机会从不去敲穷苦人家的门”可以看出,实际的结果是穷人一般没机会当选官员。所以B最符合题意。【答案】C 14.B 【解析】
罗马在国家形成的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之规则的习惯法。由于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而这无形中就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就曾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此后,随着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继续,罗马进一步调整了公民内部的阶级关系,也不断促进国家立法工作的继续进行。这也是万民法诞生的主要背景。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说明柏拉图已经看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即直接民主政治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备选项中C项表述符合上述特征,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D两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16.D 【解析】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说明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直接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而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因此选D。17.A 【解析】 ①《十二铜表法》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②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C509-BC27)。③万民法形成于3世纪。④自然法是贯串罗马法发展史中的一种法制精神,不是某种具体的法律。因此排除④,选A 18.A 【解析】
从材料“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和“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可以判断材料主要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BCD三项都没有得到体现。19.B 【解析】
公元前5 世纪中期,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先后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陈列于罗马广场,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故选B。A项错误,习惯法有很大的随意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前4世纪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CD项是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法律,与材料时间不符。2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家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说明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能够说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A B D三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C项说法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选C。2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说明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对维护城邦安全的重要意义,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出来。2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含义强调海洋文明有助于个人自由思想的形成,个人的眼界较为开阔和行动也更加自由;而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思想相对保守,结合所学不难判段出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限制了个人的行动自由,也不利于个人眼界的开阔,所以D项不是海洋文明的积极成果,而A B C三项则是海洋文明的积极影响的产物,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23.(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发放“观剧津贴”等(3分)
(2)优势: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多数人)的手中;
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担任公职取决于才能而不论贫富;每个公民都关心国家事务,所有人都是称职的政策决定者。没有充分落实。真正能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少数的男性公民。(5分)
(3)雅典保障了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基础,促进了文化领域的发展;但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离真正民主相距甚远。它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4分)【解析】略 24.(1)指导思想: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2分)
(2)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4分)(3)评价:积极方面: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政治运作方式,调动了雅典人的能动性,促进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局限性 :雅典民主与现代意义的民主不同,它仅仅是对公民集体而言的 而非公民则不能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残忍地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6分)【解析】略 机动题 1.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3.“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为此,罗马人
A.颁布成文法
B.完善公民法 C.实施万民法 D.提出习惯
4. 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罗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罗马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5.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6.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下列对促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因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岛和天然良港众多 B.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C.城邦制度的形成 D.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做支撑
7.下边漫画中的文字为“他欠了我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由我处置”。该漫 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C.维护私有财产 D.法律至上
8.有人评价屋大维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罗马城址是屋大维发现的,富丽堂皇的罗马城也是屋大维修筑的 B.屋大维凭借武力攻占了罗马古城,用大理石代替了砖瓦结构的建筑 C.肯定了屋大维结束罗马数十年内乱,确立了帝国体制并带来了繁荣 D.屋大维夺取政权以后,出于独裁统治需要把罗马城建成了军事要塞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一一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之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一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问题:(10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中所体现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6分)(2)根据材料二,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西塞罗自然法观念?(4分)答案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影响的理解。从所述三幅图片分别呈现了雅典在雕塑、戏剧、建筑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对雅典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反映,由此分析备选项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D 【解析】
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不能再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A、B、C项都无法体现《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阶层的胜利,故选D。3.C 【解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罗马通过法律来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高低,违反此项法律将会受到严厉惩罚,此项举措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利贷对民众的盘剥,这也说明罗马注重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所以答案选D,A项是罗马法的重点突出的内容,但材料并未直接体现,B C两项材料中也无法直接说明。5.A 【解析】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法律建设逐渐形成完备体系;BCD不对,“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说法不当,如中国古代皇位继承仍是世袭制,“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说法不当,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帝国之前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因此选A.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靠海、多山、岛众;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容易实行民主政治;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D表述不正确,应是工商业发达,因此符合题意。7.C 【解析】
根据材料很容易可以看出,罗马法维护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在财产与个人自由冲突时,法律维护的是财产的权利。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是否存在着公民之间权力的不平等;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没有告诉,就没有法官的原则;D项错误,法律之上说的是和个人权力之间的比较,材料也未涉及。8.C 【解析】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治的创始人,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他因功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故应选C。
9.(10分)(1)原则或观念:无罪推定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追求公正合理的原则;尊重传统的观念:轻视妇女的观念:保护弱者的倾向:反对刑讯逼供的倾向: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等等。(6分)
【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推荐阅读:
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09-17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07-1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09-2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9-26
必修一生物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07-04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08-12
必修三生物典型例题07-06
高三生物必修三复习08-25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