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美丽心灵观后感

2024-09-01

影视鉴赏美丽心灵观后感(共10篇)

1.影视鉴赏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一

心里影视鉴赏课观后感

《雨人》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仅仅是在心理方面,在各类电影中都是我喜欢的,也是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尤其是影片中弟弟渐渐接受自闭症的哥哥的过程,他们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也就是那么几天不寻常的旅行,也许就是他们最难忘的时光,也是慢慢融化对方的,接受对方的一次旅行吧。

影片简介:因为父亲死后没有给男主人公查理留下一分钱,而是将300万资金都留给了得了自闭症的哥哥,那个在他记忆里根本不存在的哥哥,正是因为这样,查理有机会见到了,那个在自己记忆里少之又少的哥哥。也是因为这笔资金,是查理和哥哥Raymond之间建立感情,我想这也是他们父亲的刻意安排吧,也许这样才是父亲表达他对两个儿子爱的最好方式吧,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体会,自己感悟。影片中哥哥Raymond一个自闭症患者,长期住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每天生活规律,一切都是一样的,都是安排好的,几点该干嘛,他就必须干嘛,到了电视节目就要看,到了吃饭时间就要吃饭,而且每天吃什么都是安排好的,如果到了时间没有去做,他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开始精神恍惚。这就是典型自闭症患者的反应,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敢接触,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但是Raymond是一个数字天才,他对数字十分敏感,他仿佛能了解所有和数字有关的一切,哥哥第一次去他的房间的时候,他说过,他记得书里的页数,后来书签放错位置,他开始有点不喜欢弟弟了。他害怕陌生的人,更害怕陌生的人碰自己的东西,我记着,雨人害怕的躲到门口外面。查理最初企图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拐走,敲诈治疗医生的钱,来满足自己,他开车带Raymond出去,也许对普通人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接触新的东西,到新的地方,也许会好奇,更愿意探索,但是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这些都是恐惧的,他做车子过大桥的时候,一直东张西望,表现的十分的焦躁不安,接触新的环境让他害怕。因为是和自闭症患者接触,弟弟查理,开始的时候很不耐烦,在餐厅吃饭,用牙签的习惯,必须放好用品的习惯,让他非常不爽,也是因为吃饭,无意间通过掉在地上的牙签,发现了Raymond对数字的敏感。自闭症患者中也有许多是天才,他们拥有特殊的能力,超出常人,比如梵高,爱因斯坦,就是自闭症患者,他们都有着过人的能力,也许,上帝为他们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这种病,不容易治疗,只能慢慢的适应他们,和他们相处。这次旅行中,对查理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不在乎别人想法的他,气走了女朋友只好自己一个人和哥哥相处,自己一个人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也正是因为哥哥不敢做飞机,他们有了一个短暂的小旅行。

影片中Raymond吵着要去买内裤使查理实在接受不了,甚至大声喊叫,发泄。可见,和自闭症患者相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是查理的行为也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变得渐渐习惯了,他开始接受哥哥和人相处的方式,尽量去接受他。他在电话亭打电话哥哥丢了以后他也是十分着急,后来,他打电话就把哥哥和自己关在电话亭里面,看着是很搞笑,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感动,毕竟查理已经开始越来越在乎哥哥了。查理学会的照顾哥哥,到了时间他会带哥哥去吃饭,会给哥哥准备好牙签,甚至无厘头的带哥哥去私人住所看电视,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来到住的地方,查理就会把哥哥的床放到窗户边上,到后来,他们去赌场玩牌赢钱,他开始越来越喜欢Raymond,教他跳舞,甚至主动去亲吻Raymond,尽管Raymond还是莽撞的推开了弟弟,但是查理并没有生气,而是有些伤心,也许这些小的动作也会让Raymond慢慢接受,慢慢接受这个越来越爱他的弟弟。毕竟自闭症就是不愿意与人沟通,与人亲密,他需要磨合。直到Raymond洗澡放热水,回忆起当初的事情,他又变得不安了,嘴里一直默念着,没有烫伤,没有,不是我,因为这件事情,查理也得知当年那个雨人,就是哥哥,哥哥被送到精神病院,也是因为父亲怕哥哥伤害到自己,他对哥哥的感情又近了一步。

旅行是短暂的,很快就结束了。在旅行中Raymond发挥了自己的特殊能力,学会了跳舞,还学会了喜欢一个人,体验也是非常多的,在这次体验中,查理也明白了很多,他也接受了这个哥哥,并不是因为他的遗产,而是完完全全接受了这个哥哥,是一种亲情,让他爱着自己的哥哥。也许对于Raymond来说,喜欢弟弟,却也表达的不是那么的好,最后的选择中Raymond也还是没能真正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他很纯洁,很天真,有最朴实的心灵。最终没能和弟弟一起生活,看他们离别时头对头,依依不舍的感情,也是很触动的。也是最能触动内心感情的一幕,因为,他们有真实的亲情。影片的结局对于我来说,似乎有些小小的遗憾,我更希望他们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现实,患有自闭症的人,需要一个适合他们的环境,他们的生活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他们需要爱护,需要保护。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类人,像Raymond一样,患有自闭症,他们也是不愿意接触陌生人,不敢接触新鲜事物,与人沟通能力出现问题,不敢想象,在他们的世界中会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让人感觉很枯燥很乏味,但是他们却能乐在其中。如果你的身边也有像Raymond一样朴实可爱的人,不要给予歧视的目光,他们的心里也渴望爱,也希望可以拥有更多的快乐。

通过这部影片,我想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金钱虽贵,但是金钱只是身外之物,只是你的消费品,而亲情,是最可贵的,这部影片也是给哪些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或是渐渐淡忘了身边感情的人一个警醒吧,亲情尤可贵,时间也不等人,珍惜身边的人,给与最多的爱。

心理影视鉴赏

观后感

姓名:郭英姿

学号:201220542252 学院:园林学院

2.《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二

《美丽心灵》是约翰 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故事。

纳什的聪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纳什生性孤僻,不善言语,甚至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是那样格格不入。我在想是否他太过聪明才至于后来得了精神分裂症。一个天才总是会过于想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出名,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他开始臆想自己在帮国家解密。纳什说:“我希望自己像独行侠一样,我不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喜欢我。”而事实上,是纳什把自己给封闭了,他太过聪明,总是用思维战胜理智,他喜欢人群,同时也惧怕人群,因为他急于成功,急于证明自己,急于用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功成名就。对于数学,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总是过于执着与敏锐,以万分的心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他为了解开那些难题,可以不吃不喝。看着他拼命在图书馆的窗户上写满字,嘴里还喃喃地说着那些公式时,才明白,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个高速竞争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常常心力憔悴而疲惫不堪。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人来到这世上,应快乐地度过,坚持自己喜欢的,只要我们虔诚地去努力,乐观地去对待,不懈地去奋斗,我想一定会得到成功的希望。

他得精神分裂症的结果是我们早可以预料到的。他的封闭,不与人交往,他的想象,幻想超过实际,他的聪明,思维超过理智。他相信自己的头脑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超越一切。同时,他急于求成,急于证明自己。而这些也是激励他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觉得他是幸运又是不幸的,上帝给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他开扇窗的,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难会时刻萦绕着。然而,人的信念不同,活法也就不同。当我们选择挑战和克服苦难,就应另当别论了,因为苦难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使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有机会认清自己,然后有所作为。就像纳什,选择面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然后度过了人生中黑暗的时期,最终迎来了光明。

美丽心灵美在对家人的不离不弃。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后,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唯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艾利西亚的不离不弃,让每一位观看影片的人心灵被深深震撼。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会感到空前的浮躁。为了自身利益,尔虞我诈时常发生。但不可否认,真情还在。相爱,不是一句话,而是用一生去守护。总有一天我们的财富、名望和权利都将变成细枝末节的事情,那时我们的快乐来源于家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就是他们人生路上前行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艾利西亚说的一句话:有的时候我恨纳什,恨上帝。但每当看着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却足够了。因为爱,这种爱无论是来自父母抑或伴侣,都会给我们莫大的欣慰,让我们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当纳什患病后,想到去以前自己所在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学校并未因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而赶走他。相反的,他以前的朋友问他是否需要个办公室,给了他在学校里相当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当纳什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总是立马跑过去,告诉他冷静,没事!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

有一个场景很让我们感动,纳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检察员说:“你是来看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台上是否会出丑,实际上告诉你,我的幻觉至今从未消失,只是像饥饿者控制自己的食欲一样,控制着自己选择漠视。然而真实的,在台上是否会出丑我自己也不敢确定。”看到这里,我哭了,忽然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纠缠和疾病对他的折磨。当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放在纳什的桌前,你可知道这代表了什么?这表现了人们对纳什的尊重与敬意,是对纳什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心理的最好的抚慰。

3.《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三

美丽的人生由心开始

——观《美丽心灵》有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句源自莎翁名著《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虽只寥寥数语,却曾被人们用来无数次的诠释各种关于生命、人生、理想以及种种与之相关困惑与艰难抉择时的感受。

我们的主人公约翰.纳什(John.Nash)虽然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却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乃至于可以随时令他失去他所拥有的一切的问题——精神分裂症!他就如同是现代的哈姆雷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说实话,影片的前半段一直到他发病,连我这个自诩为心灵力量比较强健的人都没有发现那三个几乎影响了他前半生的“朋友”、“小辈”以及“领导”居然都是他妄想的产物,那些煞有介事的经历,令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妻子艾丽西亚在得知自己丈夫向自己所描述的居然都是不存在事物时的震惊。

之前看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很多观众特别倾心于影片结尾时男主人公告白式的演说。不得不承认,那的确非常的感人,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约翰第二次发病离家治疗前他妻子说的那段话和申请恢复教师资格前他对马丁说的那几句话。我想,这许是出于我的职业习惯的一种关注吧。

作为一名对精神疾病有着基本认识,也曾经参与过精神病患治疗的护理人员来说,反观约翰的疾病成因,不难发现,其实片中每个幻觉里虚拟人物的出场和形成都有他出现的时间节点和相对必然性。

我们都知道,精神分裂症往往起病于青壮年时期。而我们的主人公恰恰正好是在他22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之后所谓的“最好的朋友”——查尔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其实查尔斯不过只是他的幻觉,他的出现是偶然的么?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幻觉呢?让我们来看看约翰的经历:和很多的天才一样,约翰孤僻,敏感,专注,神经质。初入普林斯顿的他,持才傲物,目空一切。他不去上课,没有朋友,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数学公式。但是,有一点他和所有普林斯顿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样,他有自己的欲望,这欲望如毒药,他身陷其中,欲罢不能。他的欲望是他的求知欲,他是如此的渴求知识,渴望成功,渴望认同,但却不善表达,甚至有些神经质的自卑。

他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他只能和自己幻想中的室友做朋友。

查尔斯的出现,恰逢约翰的学术研究遭遇瓶颈,而强大的对手正一帆风顺之时。那时的他甚至被暴涨的欲望和残酷的现实逼得几近崩溃边缘。查尔斯可以说就是他不良情绪宣泄和社交欲望的产物。

无独有偶,当他开始不满于现状开始有怀才不遇之感时,那位神秘的黑衣上司翩翩来到他的身边,告诉他他将成为拯救国家乃至世界的英雄!他想要成为英雄,用数字和逻辑救赎世人,这野心如此自私,又如此伟大,就象他的博弈论,这是在他在考虑到个人最大利益的基础上能给予团队的最大利益。这是他唯一想的,也是他一直执着于做的。他乐于看着双赢的例证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则无旁贷的开始了他“伟大的事业”。

那么,查尔斯那个可爱的侄女又是为什么出现的呢?其实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久未露面的查尔斯在带着他的侄女再次出现之前,约翰正好遇上了令他心仪并想共度余生的女子——艾丽西亚。查尔斯的侄女代表了他对家庭的向往,一如他大学时渴望朋友一样,对爱与归属的追求成就了第三个虚拟人物:查尔斯的侄女。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看似完美的经历会让他产生之后被追杀的妄想?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婚后的他深爱着妻子却又同时眷恋着那个内心中的自我,于是本我和自我的斗争就像是在同一躯壳里的天使和恶魔,不断地交战,最终使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彻底混乱和崩溃。

他没有想到,这一切会沉重到让自己敏感的心灵无力承担。于是,在真实世界中无处伸展的欲望只能在幻想的世界里肆意张扬,而在幻想中无法的到的爱又让他难以舍弃,于是最终他成了疯子。

痛苦的治疗之后,他的欲望终于不再是拯救世界,而是让这个他曾经竭力梦想要拯救的世界来重新接纳他,重新给他机会去研究他心爱的数学。这个过程象一场没有人可以看到的战争,他独自对抗着心里的欲望和整个世界嘲弄的眼神。

所幸他的妻子和他的母校以及那些真正的朋友并没有放弃他,当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他用近乎残忍的方式把那些无用的曾被他唾弃的“垃圾知识”来充填那个被无穷欲望所奴役的天才的大脑,为了回报那些真正爱他的人们!他的自知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机械的治疗和药物,真正使他重新回归生活的,是人们的爱与包容还有他自己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他的妻子在他第二次病发接受治疗前曾拉着他的手让他触摸和“感受”过这样一段话“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么?你,我,还有这里(她让他的手摸自己心脏的位置),这才是真的。说不定能让你从梦中清醒的东西并不在脑里,而是在这里(她自己伸手摸着约翰心脏的位置)。我必须相信,会发生奇迹!”……时光流逝中,总是有些什么,在沉痛之外,有温暖的余光,照耀他一路艰辛。

欲望远离,繁华褪尽,连诺贝尔奖也成了意外之喜,他波澜不惊。他在当年只能在门口踯躅的餐厅里接受同事的称赞和认同,口气平静的说着自己的精神疾病,你知道吗,这就像一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你得去约束你的一部分欲望。

如果故事在约翰仍然看到幻想的时候结束,那么这会是一个寓言,用教导的口气告诉世人,欲望无边,即使那念头堂皇无私,也会堕入深渊。

可是约翰最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沉溺之后,他选择无视自己的欲望,或者说,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拥有了足够的自知力。那三个代表着各种不同愿望和渴求的人始终环绕在他的左右,时时提醒着他,生活里总有什么是他“可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提醒他这世界种种的不完美。他无法漠视他们在他内心的存在,但是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拒绝着他们。

于是,这个故事便成了一个传奇,他最终以一个疯子的姿态站在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上。他成了一个需要被仰视的伟大的人。

也许就像约翰在申请复职时对马丁说的 “他们(指三个幻觉中的人物)都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被过去所缠绕。”天才也好,普通人也罢,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困扰,都会遭遇情感的低潮。其实正常人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我们能及时正确的引导,能在发病后多点包容,多点关爱和宽容,那么势必会有更多约翰这样的人重新走出疾病的阴影。如他所言“只有在这神秘的爱的方程式中,才能发现任何逻辑上的原因。我今晚在这里是因为你,你是我存在的原因,你就是我所有的理由!”这里的你,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的伟大的妻子,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指的是他的妻子乃至于所有帮助和爱护过他的人们给予他的爱。

心理上的残疾其实并不亚于生理上残疾带来的痛苦,最后我想用前阵子大红大紫的《达人秀》残疾选手刘伟的一句“名言”来与大家共勉——“人,要么精彩的活着,要么立刻去死”,而这精彩的人生需要健康的体魄,更离不开美丽的心灵。

06级夜大护理本科一班

赵虞

4.《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四

在《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这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拍成的电影。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叫做纳什。纳什的行为在其他人的眼里是极其古怪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纳什是一位非常天才的数学家,在天才如云的普林斯顿大学里面,特别在数学系里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喜欢解决一些折磨人的数学问题。正因为他在数学方面有着独特和过人的理解,为他在数学方面的陈旧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天才式人物理应在世界论坛中一直闪闪发光,他所走的路应该是阳光大道而不是独木桥啊!可是,正因为他的独来独往,古怪,喜欢沉醉在自己的隐秘的世界里,有种与世隔绝,不理世事的性格,才造就了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得到了精神分裂症,要不然凭他的博弈论早就站在了诺贝尔讲台上了。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她的妻子知道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时依旧对他不离不弃,生活由原来的美满幸福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是她从来都没有说过要放弃,更加没有离开他,面对纳什那种目光呆滞,蓬头垢面,长发披肩的模样,是失望更是一种痛心。或许我们没有权利去埋怨上帝为什么造就一个天才出来,却无情地让他受到精神病的折磨,把这个人的一生都毁在心灵上,可知,一个人的性格,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仅仅是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更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和家庭,让你身边的人为你担忧,为你难过。

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呢?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的帮助下,毫无畏惧,顽强抗争。很多人都知道,在现实中你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读后感 )如果你自己把你自己给锁了,只有你自己才给你钥匙。正好像中国古代的清朝时期,在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坚船利炮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是敌人的强大的外部设备可怕,还是自己国内人心涣乱可怕呢?无疑,一个不团结的国家最容易受人欺负。当年我们是一个泱泱大国竟然会被一个小日本欺负,东北广大地区被日本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死伤无数,正因为当时国内在搞内战啊,使敌人有机可乘。逃避现实,只会显示出你的懦弱和无能,只有勇敢地面对,你的毅力是可以提升的。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正面客观地对待现实的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内部团结一致,与时俱进。

5.《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五

昨晚我观看了同学介绍的一部心理电影《美丽心灵》,感慨万千!《美丽心灵》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改编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影片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他在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突而来临的精神分裂症使得他在数学领域的更进一步受到严重的阻碍。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娅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一颗美丽坚强的心,让他这一天才没有在病魔前倒下,而是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让我感到震撼的情节是纳什得知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后的事。纳什是不幸的,正当他好不容易研究出的博弈论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收获美满爱情并且将要成为父亲时,他的精神分裂症爆发了。他不得不停止事业上的前进,不得不进行治疗。但他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他的心是洁净的,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

但同时纳什也是幸福的。他的妻子艾丽西娅是个美丽的天使,拥有着美丽的心灵,守护着她的爱人。她陪在纳什身边,照料他的起居。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时,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弃不离,她理解丈夫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担心,把丈夫留在身边,在住家休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她丝毫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坚强地承担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这就是美丽心灵最生动的诠释。

我认为纳什最后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坚强,更是因为他的妻子不离不弃的照顾和支持。一般的人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多么的不正常和疯癫可怕时,她们更多的是受不了那种痛苦,更多的是选择离开。而艾丽西娅坚持留在丈夫身边,勇敢坚强的生活,给了纳什无尽的关怀和鼓励。她惊人的毅力和伟大的行为使我震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颗天使般的纯真美丽心灵。

在影片中还有一部分让人感受美丽心灵的情节。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觉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大学同事们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纳什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与理解的家庭与大学校园里,这是精神病患者运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质战胜疾病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是美丽心灵的又一次诠释。

6.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六

故事大概情节是:年轻的天才纳什精神上患了幻想症,被幻想的虚无人物所左右,不但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被送入精神病院。经过他自己的艰难抗争和妻子的帮助,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学讲堂,并在多年耕耘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震撼我内心的是什么呢?我想有这么几点也算一点体会:

第一精神方面纳什的才华以及他做事情的专注精神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管他是风流倜傥还是木纳少语,都是令人尊敬的。纳什对科学的执着是另看过的人尊敬的,虽然有时是病态。也印证了我几年前听过的一个讲座,说的是一个执着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如果他不是病人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这也能解释许多问题为什么大师、艺术家、伟人大都是理想主义者。

第二是纳什的妻子没有妻子的爱和协助治疗,纳什不会康复,这是伟大的爱情,也是伟大的人性之美我记得但丁好像说过一句话叫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的飞升。从这一点讲纳什是幸运的他找到一位漂亮、怜悯,仁慈,而又爱他的妻子。能取到这样的妻子此生足矣!!!

第三是人性之美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他的妻子他的朋友以及普林斯顿大学都给与了他关照、关爱。可能是出于对天才的尊重、对才华的敬仰,更多的体现的人性之美。这也是影片的一主题更是好莱坞的风格。

7.《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七

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约翰·纳什与另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作为学经济出身的我来说,这是我必须知道约翰·纳什这个名字的原因。

纳什在22岁时就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虽然只有27页,却已经提出了后来被人称作“纳什均衡”的这个对经济学影响深远的理论。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个人的评价人智商的标准:数学好不好。以这个标准来说,纳什是绝对的天才无疑。以这个标准来看,我的智商有一定的缺陷,因为读研时在《运筹学》这门课上听老师讲“纳什均衡”听得云遮雾绕挫败感爆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数学天才,在学术生命最宝贵的年头里却不得不一直和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作斗争,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位伟大的女性一直陪伴他、照顾他,帮助他从困境中走出来。这也是《美丽心灵》能选择以纳什作为原型的原因所在吧。

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一直以为纳什在被某个特殊的集团所控制、利用和陷害。看到纳什在满屏的数字中间寻找线索“破译密码”,我简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而且再一次为自己的智商感到羞愧。看到纳什不放过报纸和杂志上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来“搜集信息”,我在想:冷战时期,有多少像纳什这样的天才都在为美国军方服务啊,同时也感叹,通过密码传递信息实在太神秘。我还想起了好多年前的一部讲述我们国家情报工作人员故事的电视剧《暗算》,陈数在里面演一个特别厉害的密码破译专家黄依依。黄依依和纳什在一块儿比,我觉得应该还是纳什更厉害。观影过程中也不是没有疑问: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科技就有那么发达,可以往一个人身上植入芯片一类的东西了?再如,那一段飞车枪战如果真的发生了,美国的媒体会没有任何报道吗?何况还牵涉到一位知名的大学教授。在电影的后半段,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很多事情都是纳什幻想出来的!甚至那个我不会有任何怀疑的,那个真的能够理解纳什的大学室友,竟然从头到尾都是纳什的一个幻觉,纳什在大学期间住的是单人间。可想而知,这个结果,给了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巨大的打击。如此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治疗是漫长而又痛苦的。而我,每次看到纳什为了摆脱自己幻觉的影响用尽意志力时,真的心痛不已。他是个天才数学家,本来应该有无比灿烂的前程、受人尊敬,然而精神失常让他连起码的体面都没有。老天看起来公平,可老天何其不公平?

《美丽心灵》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电影快结束时,在普林斯顿的校园餐厅里,教授们一个个地把自己的钢笔赠给纳什,以示认同他一生的学术与贡献。纳什百感交集,我也热泪盈眶。虽然我后来查的资料显示,所谓普林斯顿赠笔的传统,只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但我宁愿这个场景真实地出现过,纳什的天才成就配得上大家的尊敬,他在与精神分裂症的博弈中取得了胜利,是更大的奇迹。

纳什能在精神失常多年后获得诺比尔经济学奖,离不开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的悉心照顾和不懈努力。现实生活中,艾丽西亚在纳什患病后的几年里就和纳什离婚,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过纳什,直到后来纳什病情稳定,两人于复婚。尽管现实不如电影中所呈现的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容易令人动容。

8.《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八

“精神分裂症”是在三院心理科预见习的时候开始接触到的,当时科室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为“思维障碍”大致有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病人还可出现幻觉,主要有幻听、幻视、幻触。对这些病人的治疗,医院以药物为主,精神性的药物副作用很大,科室里大部分病人精神萎靡,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临床上还查不出具体原因,医生的药大多是对症治疗,具体什么才是“恢复”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病人在医院这段时间没有再出现一些病状,医生就会考虑病人出院,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需终生服药。

电影中主角约翰・纳什正是这种情况,在大学时开始出现幻觉,幻觉便伴随其一生。约翰・纳什是一个简单的人,除了爱情这种生物本能,世界的物欲于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他要的是数学,坚定的相信数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正如他在电影中的一句话“我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我想一个简单并且一生执着于一件事的人,一个敢于舍弃其它坚持自我的人,一个坦然自若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是幸福的,每天都充实的去追求,每天都活在对问题的解决中何乐而不为呢!可我们世界是怎么了,如果我们身边真的出现类似这样的人,带来的肯定不是我们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种排斥、嘲笑,影片中尼尔森、班德、韩森,开始时对约翰的半开玩笑式的调戏,多少都有一点故意的性质在里面,不过约翰是简单的,简单到可以对这些嘲笑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他是幸福的,并最终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告诉了全世界“我”的存在不是一种另类,人必须活得真实。

影片中,约翰的妻子从在州长家为约翰西装袋子装上手绢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令我感动。她是坚强的,在约翰精神分裂症被被医生告知后,她没有像大多数女人一样崩溃,而是忍着疼痛去调查丈夫的病况,在约翰的两个助手阻止她进入惠乐实验室时,她给了其中一个助手一个耳光,快而狠,我想没有人会去指责她的耳光,我们更多的是被这个女人坚强所感动;她是善良的,深爱着约翰,自始至终她都没有离开约翰,在约翰服药的那段时间里她忍着所有的痛悉心照顾约翰和孩子,在约翰停止服药后,她送走了孩子,面对着约翰随时都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情况,她还是毅然而然的选择了留下。

9.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九

这部影片观影时,我原以为这部电影的主线一定是一个男孩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后获得巨大成就,然而并不是想象那样,主角的执着的行为常常被这些普通人讥讽嘲笑,甚至他的其他各方面也是几乎平庸,而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我也很难理解这样坎坷的经历如何能被定义为美丽心灵。但观影到2:04:10的时候,这样的情节几乎让我泪崩,在主角的世界里似乎爱人,和朋友成了最他最好的治疗药剂。而主角也从未因为周围的环境去改变自己的梦想。

所以当这样的天才将梦想再次照进现实的时候,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我想他所说的话几乎概括了这部电影的全部:

我一直都相信数字,还有那些引导推理的方程式和逻辑,但在一生的追求后,我问我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逻辑,谁来决定原因,我的追求带领我穿过了物理,形而上学,幻觉…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发现,这只有在神秘的爱的等式里,才能发现任何逻辑上的原因,

我今晚在这是因为你,你就是我存在的原因,你是我的全部。

10.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十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具心理教育性质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r.John Forbes Nash)。约翰-纳什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纳什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漂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在纳什的眼中,数学可以解释一切,他的世界也全部都是数学。纳什在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与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并且由于写不出论文,苦恼不已。在这个时候,纳什有了他的“室友”查尔斯的鼓励,在查尔斯的帮助和鼓励下,他重拾信心,终于最后创造出了博弈论,推翻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由于纳什高度敏捷的思维,他在于破戒密码上有很大的突出,五角大楼也两次请他去破解密码,这个时候,纳什就幻想出了“国防部官员”帕切尔,这个官员带他进入政府秘密机构,并为他植入了一种密码芯片,让他用这个密码来传递进门的暗号。帕切尔让他通过分析杂志报纸来破解密码,纳什就展开了一系列他想象中的秘密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慢慢的影响到了他和艾丽西亚的感情,艾丽西亚发现她自己的丈夫有问题。直到后来,精神病院的医生把纳什抓去治疗,艾丽西亚才慢慢的揭开他丈夫精神分裂的秘密。经过很多年的治疗以及艾丽西亚不变的爱,纳什慢慢的克服自己的病,虽然到最后他仍然见得到他幻想中的三个人,可是他坚强的意志,已经足够过上正常的生活,电影以最后纳什年老获得诺贝尔奖,在大学里收到各个教授给的代表尊敬的钢笔结束。

在纳什的幻想中,第一个出现的是一直鼓励支持他的室友查尔斯。纳什在读博士的时候,可以说是孤立的,孤独的,查尔斯的性格是与纳什完全相反的,查尔斯放浪不羁,爱喝酒,爱玩。在纳什写不出论文,在研究着他“窗的艺术”的时候,查尔斯看到他就问他“你多久没吃饭了”,在纳什因为烦躁撞破头的时候,查尔斯和他打了起来,并且把他的桌子推出窗外,撞的粉碎,两个人破涕为笑。在纳什彷徨无助的时候,查尔斯的出现无疑是带给他希望的,这也是他心理面最欠缺的。

第二个出现的是国防部官员帕切尔,这个幻想人物的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紧密不可分割,因为当时正是二战结束,美国动荡,纳什就幻想出自己为组织俄国人入侵破戒密码。他的心理有着一定对英雄主义的幻想,他不甘于只当个大学教授,他希望自己有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关于2013年毕业生户口档案注意事项专题下一篇: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