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

2024-09-08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共8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 篇一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忙碌了一个学期再一次和我的大学同学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这十天的学习又让我倍感紧张,紧张我的毕业论文。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科研方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了解到在小学进行教科研的意义,特别是在刘毅伟老师的引领下,我从思想上打破了“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研究人员的`事,与我们这些普通教师无关”的认识,教育研究无处不在,就看我们用不用心。认识到课题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总结工作,找出一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科学方法。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也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必经之路,教育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我们教师不只要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专业的教师,更应该把自己定位到一个专家教师的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作为一线老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还是对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入到科学研究的行列来。做好教育科学研究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要教好书,必须得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支撑,在教学业余时间,要多阅读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籍、报刊,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还要多上教育网,多看教育频道,吸取其精华,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正如培训中老师提到的,要教到老,学到老。

二、要做个有心的教师

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家长的反馈中发现很多问题,通过自己的琢磨和反思,很多问题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堂,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形成问题的原意,因此可以总结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要学会合作

一个老师做科研有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毕竟我们自己的资源有限,而且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其实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我们的领导,和同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要学会和同事合作。这样我再做科研的时候将会减少很多麻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做出贡献,并有所收获。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 篇二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揭示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 受教育者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 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相互合作的过程, 学生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是个极重要的影响因素。外语教学中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 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 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 了解外语学习的规律、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学习者心理及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等特点, 无疑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习理论主要流派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 就学习理论而言,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流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三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和启示, 下面笔者将对此分别进行论述。

(一)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论观是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连接, 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 对学习时内在心理过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关注。该理论将教学看做是对行为的制约, 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向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的变化, 主张程序化的教学方式。

该理论的发展有三个时期: (1) 以桑代克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图式是刺激与反应, S-R公式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控制刺激可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后, 桑代克通过动物实验, 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连接;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尝试—错误实现的;个体在某种刺激情境中学到的刺激—反应, 将有助于其他类似情境中学习新的刺激—反应联结, 也就是说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 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迁移。 (2)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极端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借助和发展了试误说, 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行为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或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或反应, 而学习就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他将学习解释为反应强化。一种行为若得到奖励, 那么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提高;反之, 得不到奖励的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 (3)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行为、环境和个人三个因素是基本要素, 相互影响。学习是个体向别人行为模仿的过程而不是强化。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结果的观察进行学习, 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班杜拉还提出自我能效理论。在班杜拉看来, 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的:一个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一个是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对自我能否完成行为并取得好的结果的评估对个体的学习有较大影响。

启示:尽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多有诟病, 如过于强调语言学习的机械操作, 把学习过程机械化, 较多地限制学生的学习和思维, 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但是这一理论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对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产生较大影响。例如, 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听说法”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 认为语言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 课堂教学强调精讲多练, 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和增强学习效果。据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 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 让学习者知道结果。若取得好成绩应给予鼓舞, 若有错误应及时反馈一遍, 让学生调整和改装学习方法;要坚持认证批改作业并写评语;要注重英语输入—练习—输出之间的平衡, 让学生有足够的输入材料, 输入的材料在各种活动中多练习最后再在新交际情况下使用;教材编写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以便学生按进度学习并产生成就感, 提高自我能效感。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将这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当成是金科玉律, 否则就会造成学习僵化、机械化。

(二)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重新组织, 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即将学习看做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 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个体所学到的思维方式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主建构知识, 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整体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该理论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 以格式塔心理学和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为代表的早期认知学习理论阶段。格式塔 (或者完形) 认为对学习并不是行为学派的刺激-反应过程, 而是对整体的组织结构的顿悟, 是通过顿悟、认识情境的关系能动地构造完形的过程。顿悟的实质是把握事物的本质, 而不是无关细节。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以意识为中介。符号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潜伏学习 (个体不熟强化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学习只是行为不外显)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内容是相对的、课本知识只是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 学习是一种高度化了的社会行为,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 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 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学习应该通过学习者的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实现, 不是简单沿着记忆的流程进行。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3) 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学习理论阶段。布鲁纳认为, 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获得、转换与评价的过程, 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 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 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有的内在强化作用, 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 (meaningful learning) , 有意义的学习要求新的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并且学习内容能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相互作用, 促使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 而且使旧知识得到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启示:认知心理学派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没有学习动机, 就像汽车没有车轮。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并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将学习外语的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与持久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要多用启发式开展教学, 注意精讲多练, 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及开发学生的智能, 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学习外语的乐趣, 体验学习成功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教学过程中注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合理组织教材, 先后顺序必须依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及任职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 以使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前后衔接。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在学习新知识前提供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且与新知识发生连接的准备材料。注意将前后知识连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融会贯通。例如, 词汇学习必须从简到难, 由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词汇开始, 这样可以与生活经验, 有利于词汇习得;后学习的词汇可以利用原先的词汇做基础, 比如child这个词, 学生已经知道是儿童的意思, 那么再教他们childhood是童年的意思就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

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在教育的各环节, 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 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建构主义强调“学”为中心, 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 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交互是建构意义的一个重要手段, 课堂里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学生组成小组和集体相互交流, 共同建构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仅仅充当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 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或答案, 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彻底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促进其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不应像传统英语课堂那样, 教师一言堂完全控制并主宰课堂, 剥夺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 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重点在于, 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摒弃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目的是培养善于学习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三)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学派主要研究和关心的是人的本性、内在情感、智能、潜能、目的、爱好、兴趣和价值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其思想渊源和哲学基础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和现代存在主义思潮。该学派认为人类生来具有学习的潜能, 人类的求知欲望源于需求, 个体经学习而成长, 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它将学习看做是个体因内在需求而求知的过程, 个体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良好的行为方式,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完善。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 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 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 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种方式。无意义学习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 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 仅仅涉及经验积累与知识增长, 与完整的人 (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 无关。意义学习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 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发生是有条件的, 必须相信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只有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 主动自发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会产生意义学习,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代表理论之马斯洛: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 其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 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代表理论之罗杰斯: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 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潜能是主导因素, 是价值的基础, 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 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 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 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 让学生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启示:我们得到的最首要的启示就是要重塑新型外语教师形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 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习者, 对学生有信心, 相信学生有发展潜力。同时, 教师应学会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内在需求、价值观, 不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良好、和睦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此,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型的或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注意每个学生的需求, 发现他们的能力, 注重个性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此外, 发展外语教师积极的自我概念也非常重要。外语教师应具有相当稳定的或适当的自我概念, 对自己的教学认识、观念和态度有自觉的意识。毋庸置疑, 缺乏自尊、自信的教师很难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尊和自信。同样, 不能接受学生的教师也很难使他自己被接受。外语教师应该把自己看做是终身学习者, 在学习中充实, 在研究中提高, 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学的新学说, 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开辟新途径。

其次, 应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人本主义看来,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 教师被看做是权威, 更多地被赋予知识传授者的称号, 学生便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人本主义教育观相信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发现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 创造能促进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外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产生共鸣, 换言之, 教师要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积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创造机会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外语课堂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教师应多组织小组活动, 因为小组活动具有积极和相互支持的气氛, 能够促进小组成员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组员间相互倾听, 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最后, 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 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的, 它为外语学习者自主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 教师应把握学习者的需求。需求是外语学习最基本的动机因素。第二, 帮助学习者把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 包括确定目标、规定内容和进度、选择方法和过程、监控过程、评估结果。这样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一方面强调学习者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和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应承担的责任,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支持和作用, 如何平衡学习者自主性和教师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关键是为有效对付变迁中的科学世界而知道如何学习、促进意义学习、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使语言学习富有教育价值。传统的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本身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为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原则, 我们要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安全的环境而不是增强他们的焦虑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发展。

三、结语

学习教育心理学并研究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颇有必要。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并用于指导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实践。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与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三大学习理论流派的总结和概括, 探讨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希望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桂诗春编著.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周福芹, 邵国卿.大学英语学习动因研究[J].外语界, 2001 (06) .

[4]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 2003 (04) .

[5]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 2005 (03) .

[6]张文霞, 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 2004 (03) .

3.借鉴学习理论 优化概念教学 篇三

一、地理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认知主义学派的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学说。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同化理论认为,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材料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是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获取知识,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原样不变、完整有效地传送到学生的头脑中。

二、地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理知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将难以掌握科学的地理知识。注重地理概念的学习,可以将大量地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从而极大简化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思维过程。地理概念是深入学习地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地理概念也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表现形式与内容上都比较抽象,极容易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

笔者通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观摩,发现一线教师在处理地理概念的过程中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概念,这种状态下的概念教学是纯语言、纯观念水平上的,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词语不仅仅是概念的符号表征,事实上已成为概念的本体,成为概念教学的惟一目标,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上升,对地理概念理解不够,甚至产生模糊的认识。二是弱化地理概念教学,遇到需要学习的地理概念,试图仅仅通过举例,然后依据这些有限的事例,呈现概念的结论,概念发现的过程被简化、肢解甚至取缔。

三、优化地理概念教学的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认为,地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而且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地理概念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1.地理概念同化、网络法

奥苏伯尔将概念的同化学习分成三种类型: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例如,学习“洋流分布模式图”时,经过认知同化的纵横交织,对关联概念进行相关性分析就构成一个概念学习的网络,即概念地图。这种概念图(见图1)是通过概念的不断同化,促使知识不断分化、整合和系统化,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这些概念的相关性和前因后果,对学生完整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培养思维和推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概念教学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是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如学习“锋面”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用“暖水和冷盐水”相遇这一实验充当“先行组织者”:在塑料盒中间插入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纯净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学生观察到冷暖水之间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纯净水在上,慢慢的蓝色冷盐水和红色纯净水就会有一个倾斜的过渡带。学生对这个过渡带有了一定认识后,就可理解锋面其实不是一个面,而是冷暖气流交汇的一个倾斜过渡带,在近地面可宽达几十甚至几百千米。再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或体会,夏天教室里开着冷气,突然打开门,站在门口时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冬天时站在开着暖气的商场门口,会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引入热力环流这一概念的学习。

3.地理概念分类教学

一般的地理概念教学可以多采用图示、图像及观察法,给学生以直观清晰、鲜明形象的认识。例如,经纬线是很专业的地理概念,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球仪,形成地理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形成地理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地球仪:①经纬线的延伸指示方向。②纬线由低纬向高纬分布的长度特点。③经线的长度特点。④经纬线度数标定的特点。

4.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总结 篇四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从杨远老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50%属于良好状态,30%属于正常状态,20%存在问题。其中5%左右有较重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带给我们成人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样也给当今的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这些压力还在不断地加重,使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承受。于是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心理常常弥漫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来说,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列入中小学的课程。”可见,关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正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这六天的培训学习中,各位专家分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做了详尽地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讲述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刻精辟,实践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了解了关于的基本知识,比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个别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将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断努力

三、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5.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 篇五

2010年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干部群众思想教育总结

2010年,中共成都市XXXXXXXXX工作委员会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和区委宣传部安排,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市区委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管委会工作实际,大力弘扬优良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提高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干部群众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健全,确保中心学习理论学习和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党工委高度重视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年初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中心组和干部群众学习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并制定了学习计划,根据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工作和我委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综合部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提供学习资料,下发学习通知,做好学习考勤和记录,整理学习简报,填写学习上报表并负责上报,管理学习档案。由于组织健全,责任到位,一年来确保了中心组和干部群众思想学习顺利开展。

二、制度落实,切实提高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干部群众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

一是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各种学习制度,做到了季度有学习计划,月有学习安排。中心组理论学习定于每月第二周星期二上午学习,全

年集中学习了12次,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深入实际调研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与参学同志作专题发言相结合等方式,切实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学习参照管委会中心理论学习组学习内容,采取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坚持每周二的政治学习教育日制度,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党工委根据区委、区政府的主要工作和我委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质量。今年,重点学习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传达和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以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区委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贯彻意见的通知、《保密法》、《消防条例》、《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意见》等,并充分利用墙报、板报、电脑、电视、DVD、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学习,拓宽了领导干部和职工的知识面。

三是要求做好学习笔记。中心组理论学习组成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做好了个人学习笔记,加深了印象,管委会学习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干部职工的学习记录进行抽查。

四是严格了考勤制度,将学习考勤纳入到月考季考,进入目标考核。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前请假,事后补课。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通过深入学习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党章》,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切实加强了干部群众理论武装工作,筑牢“四区”建设共同思想基础,用科学发展观全面武装干部群众头脑,不断提高基地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

四、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加大反腐宣传力度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通过完善基地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定期安排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章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相关文件,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

2、加强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组织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市、区有关作风建设的文件,教育和引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着力解决一些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继承党的光

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提高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现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3、加强面向企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基地党工委宣传教育总体部署,通过建立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发放宣传资料、走访企业、与企业联办反腐倡廉专题板报专栏、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完善总部基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加强面向企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做好法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工作。

五、加强和谐社会教育,推动基地“和谐共生”文化传递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结合园区“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创建工作,以“和谐共生•价值传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推进园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依法经营、廉洁从业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增强依法执业、公正廉洁意识。

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立足本职工作,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清风正气的良好作风,在工作中出佳绩,创亮点,切实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作风建设活动,在管委会树立了清风正气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各项制度,严格执行了重点工作落实公开承诺制和工作报告制,促进了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确保高昂的工作激情、健康的工作环境、正确的工作态度,优良的服务意识,为总部基地建设保驾护航,进一步推进了总部新城的建设。

通过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干部群众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围绕区委、区政府和我委的中心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管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6.理论学习总结 篇六

关于报送《二○○八年理论学习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委宣传部:

现将《竹溪县人事局二○○八年理论学习工作总结》呈上,请审阅。

附:《竹溪县人事局二○○八年理论学习工作总结》

竹溪县人事局

二○○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理论学习工作

总结

报告

竹溪县人事局办公室

二○○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印发

共印5份 竹溪县人事局机关理论业务学习工作总结

2008年,竹溪县人事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反映当代社会和世界发展的理论成果,围绕全国、省、市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学习方式和内容,不断加强人事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集中学习,做到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四落实

坚持理论学习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认真执行和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局理论学习计划,发放到每个股室,确保学习有时间,有内容。二是要求全局干部必须坚持按时参加理论学习,正常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请假,特殊情况必须经局长批准,但事后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自学或补课,并做好学习笔记。确保人员到位,不走过场。三是注重学习效果,通过采取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政策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使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年以来,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央、省、市和县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讲话及相关 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相关理论,理清了发展思路,为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部门健康发展的最佳学习模式

今年以来,除坚持每月组织中心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外,局党组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重心前移”和“上下互动”的学习方法,即要求所有干部参加固定的学习日之外,每个月至少抽出一至二次时间进行自学,局班子成员至少每年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局党组和办公室负责督导、检查,对督导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检查和落实。班子成员通过在上党课、座谈等形式,可以直接或间接随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程度。全县理论学习超市开通后,我局抓住这一难得的学习机遇,采取领导干部领学制,每周五、周六均安排一名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带队,前往党校参加理论超市学习,收到良好效果。各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干部职工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

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局将此作为不断加强政策 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努力学习、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推动着党建和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外语写作教学 篇七

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是其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者缺一不可。认知是情感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事物的认知,了解自己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因而产生情感。知之越深,产生的情感越丰富、 越深厚。情感会促进或阻碍认知的发展。积极的情感会让学习者克服认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消极的情感则可能阻碍学习者积极性的发挥,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那么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如何把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发展统一起来,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的结果?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在教育中,尊重学生、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当他们的主体性被唤醒并培植起来后,才能发挥其能主动性、动性、创造性。本文探讨外语写作教学中,通过教学环境的选择、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得以实现。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康布斯(Combs)、阿莫德(Amold)。 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对教学目的、教学环境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都作了相应的描述和要求。

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即认知与情感统一发展的人。康布斯(1981) 认为,传授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对情感的需求,使他们的知识和情感均衡发展,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罗杰斯(1982) 提出教学的目的除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充实。教学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协作共赢是未来发展的必备理念。

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选择。所选环境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汲取,还要能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罗杰斯(1982) 认为,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感受到的威胁较少的情况下,有效的学习才会发生。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可能。当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时候,就会更少地感受到教学中的威胁氛围。马斯洛(1968) 认为,如果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让其享受更多的自由,学生的潜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第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马斯洛(1968) 强调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促进学习的发生。罗杰斯(1982) 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学校是为学生而设的,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为学生进行。康布斯(1981) 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因学校教育产生个性化的发展。

第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不仅仅是所学知识的检验,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认知和情感发展是如何相辅相成的,对已学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描述、分析和说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情感变化。罗杰斯(1982) 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学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反思并改进。

3. 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3.1写作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准备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消除他们的厌倦情绪或写作焦虑。写作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要做好准备。

3.1.1任务设计。王初明认为设计的作文任务要能够使学生有欲望去写、有内容可写,带动所学外语知识并加以运用;要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拓展。(王初明,2005)。也就是说作文任务设计既要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与作文相关的知识,又要考虑到他们的外语表达能力,把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表达思想的动力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1.2加强交流互动。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展开联想,燃起思维的火花,从而形成思维的互动。然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布局和写作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给与肯定并进行展示,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与学生协商更好的改进措施。 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借鉴。这样可为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

3.1.3积极反馈学生习作,不改或少改习作中的错误。反馈有学业反馈和情感反馈之分(Brown,1994:220),还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反馈对学习有推动作用,消极反馈则会阻碍学习。 改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肯定其优点都是学业反馈的主要方式。 改错往往会激起学生的消极情感,而对优点的肯定会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评改作文的主要功能应体现在学生是否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是否感受到老师在乎他们为作文付出的辛勤劳动。王初明认为,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 而改错却很难以让学生感受这一点(王初明,2006)。

3.1.4课外写作,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写作环境。Raimes(1979) 发现,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学生对课堂写作有抵触情绪。 写作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宽松“安全”的写作环境。作文任务通常在课内布置,课外写作。课外写作没有了时间限制,没有老师在周围走来走去,也没有来自其他同学的干扰,学生不仅觉得轻松得多,也比在课堂写作有更多的自主性。

3.2写作教学过程以生为本

3.2.1学生是认知主体

使学生能够使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和跨文化交际, 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必须成为交际的主体,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才能掌握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知识以及及在交际活动中需要运用到的语言文化知识。

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作文任务的设计上。设计的任务力求切合学生的特点,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根据常识和自己的经验,选择可理解性输入,在写作中产生可理解输出。在与他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去。学习不再是英语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供学生习得外语的一个平台。英语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写作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就是说,让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得到充分体现。学习者是积极的决策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参与交际,进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的主人。

3.2.2学生是情感主体

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学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动机、自我概念、 毅力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要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才能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取得成功;外语学不好则有可能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 对自己信心不足,低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写作教学要建立在满足学生情感需要之上。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从教学活动的权威转变成教学合作伙伴。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设计能激发学生创作能力的作文任务,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相信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学习潜力和能力。这对于学习者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消除焦虑尤为重要。同时,课堂评阅习作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肯定学生习作优点为主,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动机。学生没有思想负担,没有过度焦虑,学习潜力能的到充分的发挥,内在语言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如期发生。

3.3写作教学评价:知情合一

传统的语言学习效果评价以认知评价为主,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而较少考虑学习者的情感主体作用和情感发展变化。语言教学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不应再集中在改错上,而是以多种间接方式逐渐消灭语误,以认可作文中的优点为主。评价集中在学生的经验上、检查学生所学、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使之找到促使经验转移的联系。

对作文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把作文评价看作是教学的一部分,测试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分离的;侧重学习者的长处和进步,而非弱点和失败;评价用于指导和改善学习, 而非仅仅评价;侧重思维能力和高水平学习效果,而不是低水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交流与互动,但不能强制互动。这意味着评价重视写作过程,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参与。

作文评价应将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统一起来。 教师与学习者共同管理学习,相互信任和合作,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会让其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缩小自己的作品与优秀作文的之间的差距。应让学生认识到情感体验对语言技能的学习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吸取经验教训,客服消极的一面,不断提高自己。作文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要求。

结束语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二者语言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要以学习者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 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重视学习者与教师之间、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认知与情感互动,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精神。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让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人本主义思想得以体现,即外语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在外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得到平衡发展和统一。

关键词:人本主义,写作教学,认知,情感

参考文献

[1]Maslow,A.H.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M].New York:Van Vostrand,1968.

[2]Combs,A.W.Humanistic Education:Too Tender for a Tough World[M].Phi Delta Kappon,1981.

[3]Am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Rogers,C.R.Freedom to Learn[M].Ohio:Merrill,1982.

[5]王初明.以写促学中的词汇学习[J].外国语言文学,2005,(1).

[6]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7]王初明.运用写长法应当注意什么[J].外语界,2006,(5).

8.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总结 篇八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5-0119-02

1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将教材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实现一劳永逸;利用网络下载,极大地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课堂空间。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用视频、音响、动画、图片等与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板书表达的重点、难点知识以更为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演示给学生,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包含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教师要将这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备课要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将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目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2.1 重课件,忽视钻研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些教师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认为制作课件就是备课。比如在教学准备阶段,为了省力而投机取巧,利用网络直接下载课件和教案,不去研读教学内容,不去把握学生程度。有些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是“是否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可以表现书本内容难以表达的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能否让学生做到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利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多媒体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能涵盖一堂课的教学,它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2.2 忽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多媒体设备安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教师通常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对着电脑屏幕按顺序播放电子教案,对着话筒讲授电子屏幕上的内容。学生在听课时,看着不断变化的屏幕,把它当成了教师的脸。一堂课结束了,教师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没有站起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隔离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部分学生两手空空走进教室,上课不记笔记,学习变得懒散。这样的课堂如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学生做笔记是课堂教学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做笔记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通过眼、脑、手演绎教师的传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的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的过程。课堂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交流探究知识,让学生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的场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容忽视的。

2.3 忽视了传统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手段——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板书,因为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且板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省去了写板书的时间,教师的讲解速度明显加快。表面上看,教学容量大了,但实际上让学生思考的时间缩短了,电子屏幕的快速更新,使学生来不及反应就进入到下一个问题。教师应该把书写板书与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放慢多媒体展示的速度,适当书写板書,给学生留下思考、摘录的时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习惯。

2.4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格魅力

态度、情绪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无法用多媒体传输的。一个教师的课堂语言、情绪、情感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热爱课堂、热爱学生,板书认真,喜欢与学生交流,课堂上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治学严谨,这种热情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坐在角落里对着电脑讲授的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交流,极少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也看不到教师的表情。除了用语言讲授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外,教师没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3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出现上述误区,主要是学校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另一部分青年教师来自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缺乏教学理论及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

3.1 情感教学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品质态度。这种态度和品质包括三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讨论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课堂气氛必须是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以使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信任学生。

3.2 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

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努力保持学习热情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策略。人的中枢心理活动有两类:认知的活动如感觉、直觉、记忆,思维等:意向的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对学生只有双管齐下。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学习的理想模式,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与学生沟通情感,能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应该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学习,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各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起学习的热情,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漠视成绩中下的学生,将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师生情感缺乏沟通以及教师期待的丧失是造成差生的相当重要的原因。而教师对学生的适当鼓励,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倾注,常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能用多媒体简单地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科学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上述教育理论,多媒体教学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目前为止还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的功能,它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抽象的、难以用板书和语言表述清楚的难点、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传授给学生。并不是任何教学环节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定。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让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0-202.

[2]姬素莲.多媒体应用于职业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2(65):111-112.

[3]李林圃.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误区的审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15-116.

上一篇:九年级思品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劳务人员转正管理办法